《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20191023)(汪安良)

合集下载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教学重点: 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 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 平淡舒缓, 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 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 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 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2)《归园田居》的“忧” ,更多强调未回归自然前的焦虑。 借助三点:文中肯定语气句;几近夸张与比兴句;
联系作者多次官场进出后最终的决然离去的生平
(二)比较情感,体会风格1、两种不一样的情感,诗人的整体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慷慨悲凉与平淡1) “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刚直的气概)而多 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2、读全情感,读出《短歌行》的“悠”和《归园田居》的“忧”
(1)《短歌行》的“悠” ,更多意思侧重在“慢着点,悠着点”的含义。 借助两点:典故“悠悠我心”等与想象的场景强调渴慕之深之切;
三重设疑,感悟诗人那种欲说还休,吞吐又往复的心情。 疑问一:人生几何?(人生苦短,解决办法是什么?回答:酒) 疑问二:何时可掇?(从诗人角度,询问何时可以将人才招于麾下?无回答。 )疑 问三:何枝可依?(从贤才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贤才不得良木而栖的痛苦,容易引 发贤才的同理心。)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与归园农居这两首古代诗作的内容和背景;2. 分析并比较短歌行与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意象以及主题;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短歌行- 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使用夸张手法、写实手法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如秋天、风、酒等;- 探讨短歌行的主题,如士人的困境、社会的动荡等。

2. 归园农居- 简要介绍归园农居的背景和作者陶渊明;- 分析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如朴素自然的语言、写实的描写等;- 解读归园农居中的意象,如山水、田园等;- 探讨归园农居的主题,如田园生活的美好、返璞归真等。

三、教学活动1. 欣赏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短歌行和归园农居,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意象和主题,并记录下来;3.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4. 写作练:要求学生以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为素材,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要求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和理解;5. 作文分享:让学生彼此交流并分享他们的作文,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同伴评估: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提供反馈意见;3. 提问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作文,提出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阅读更多古代诗歌: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代诗歌作品;2. 制作诗歌展板:让学生以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为主题,设计制作诗歌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欣赏;3. 创作诗歌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以上是《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7.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7.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内容层面比较《短歌行》《归园田居》两诗,把握两诗的差异,体会诗人的情感。

2.在研讨交流中,培养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1. 抓住诗歌意象分析诗歌内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 归纳整合,探讨曹操、陶渊明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

3.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训练学生辩证思维。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魏晋的诗坛,有两颗异常耀眼的明珠,曹操与陶渊明,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凭功绩载入史册,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个归园田居,弹琴长啸,用诗笔描绘田野,采得菊花朵朵香。

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天我们学习《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去感受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二、品读诗歌(一)操千曲而后晓声请男生齐诵《短歌行》,女生齐诵《归园田居》(二)等闲识得东风面讨论: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明确:曹操:当世之雄;陶渊明:隐士之宗三、深入探讨:(一)横看成岭侧成峰曹操、陶渊明有着怎样的人生追求?提示:我手写我心,对于诗人不同人生追求的比较,根植于诗人的作品。

1. 找意象:两首诗中,有没有相同的事物(意象)?明确:曹诗:乌鹊;陶诗:羁鸟。

2. 析情感:两位诗人通过“鸟”的意象,想要表达出怎样的主旨?明确:曹操:广纳贤才,“天下归心”;陶诗:辞官返乡,“归园田居”。

(二)上尽重楼更上楼大胆质疑,为何二人有着如此不同的人生追求?引导思考:时代、经历、追求等因素。

四、课堂总结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

哪怕巉岩不可攀,我们也要会当凌绝顶。

从经典中汲取力量,达则兼济天下如曹操,穷则独善其身如陶渊明,无论在何种处境,我们都不应当对生活失去激情,更要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布置作业:1.背诵《短歌行》《归园田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两篇诗歌的学习,准确把握诗歌的表达情感2.以“生命的诗意”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3.通过探究两位诗人对出世、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的态度,结合自身经历,勇敢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以致用,明确自身人生目标,初步接触文学短评并尝试创作。

4.鼓励学生就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等客观评价两位诗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辩证的看待曹操的“进取”和陶渊明的“隐退”,能理性思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是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退”与“进”,出世与归隐历来是古代士人人生中的重要命题。

关于这点,作为“一世之雄”的曹操和“隐匿之宗”的陶渊明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探析魏晋诗人的精神气度。

明确:教师引导,首先自主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

(二)复习与思考1.《短歌行》探究作者曹操在人生选择、诗歌创作上有什么联系?提示: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以及作者抒发情感2.《归园田居(其一)》思考诗人陶渊明归隐之事,经后世标举为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在你看来真的容易吗?提示:时代背景: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时代,士族门阀制度达到了顶峰,“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

官场的腐朽,仕途的黑暗,文人士大夫浮华奔竞,廉耻扫地。

诗人本性: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3.总结:曹操:忧,人生短暂、贤才难求、功业未就一统天下陶渊明:闲,摆脱尘网、田园美景、热爱生活悠闲自在明确:这里的设计是要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有哪些,以便下一环节的展开。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短歌行》和《归园农居》这两首诗的主题、结构、意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培养学生对于古代韵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并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分别讲解《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内容和结构,着重介绍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图画,围绕《短歌行》或《归园农居》的主题进行讨论,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总结对比(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主题、意境及表达方式的异同点。

5. 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针对《短歌行》和《归园农居》各自的特点,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这两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6. 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选取几首与《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主题相近的古代韵文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与学生分享感受。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讨论成果的质量。

2. 学生个人思考的内容是否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对欣赏诗歌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古代韵文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拓展对于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反思,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两种选择殊途同归——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比较鉴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

第7课两首诗作都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但具有不同的诗风,前者是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的生活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田园的悠然之情。

【教学设想】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我把两首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目的是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和完成两首诗歌教学难点(两种人生志趣的哲理)的突破。

因此,我将诵读贯穿始终,抓住诗眼,感悟诗情;透过众多的意象,品味诗意;抓住典型的手法,赏析诗味;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目标】1.抓住诗眼,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探究《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不同的人生志趣,进行哲理性思考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不同的人生志趣,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品读、讨论、小组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学习任务单】1.搜集曹操、陶渊明的生平资料,并了解这两首诗歌的成诗背景。

2.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完成诗歌内容理解。

3.熟读两首诗歌,尽量做到背诵。

【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如见君——创设情境教师导语: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志在千里,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性本爱丘山,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今天我们学习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内心。

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加深对各自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通过播放《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氛围和特点。

2.提问:你们对这两首诗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们能尝试概括它们的主题吗?二、文本研习:1.《短歌行》: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情感表达,如“人生几何”、“忧思难忘”、“何以解忧”等,感受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壮志难酬的忧思。

同时,通过诗中的比喻和象征,理解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2.《归园田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田园”、“鸟”、“风”、“星”等,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同时,通过诗中的叙事和描写,理解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对比阅读:1.情感表达:《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2.主题内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主题内容分别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3.艺术手法:《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特色是什么?四、小组讨论:1.在《短歌行》中,诗人使用了哪些意象和手法来表达情感?这些手法和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归园田居》中,诗人通过哪些方式描绘了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这些描绘方式有何特色?3.你更喜欢哪首诗歌?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1.回顾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

2.总结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在情境任务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不同语言风格背后的人生抉择,理解时代对诗人的塑造。

3.审美鉴赏与建构:能理解藏在归隐的诗意背后巨大的人格坚守的力量。

4.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古典诗歌之中感受不同人生价值的追求,获得心灵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诗在情感取向上呈现出的“进”与“退”的差异。

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造成二人不同的人生选择的深层原因。

3.不同的人生选择带来的不同诗歌风貌,成就不同的诗意人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唱的是孟德公的大济天下、成就霸业的雄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吟的是五柳先生坚守本心、归隐田园的执着坚守。

同为汉魏乱离时代中的名士之强音,“进”和“退”的姿态与人生抉择,却如此截然不同地呈现在两个生命个体之上,并且造就了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片交织着雄心与落寞、高昂与低回的诗坛交响曲。

这当中的成因是什么?这些诗人,又是如何去诠释与书写不同的诗意人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试着去接近这些伟大而饱满的内心世界。

(二)课前任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唱的是孟德公的大济天下、成就霸业的雄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吟的是五柳先生坚守本心、归隐田园的执着和畅快。

试假设二人生活在同一时代,陶渊明会不会响应曹操“周公吐哺”的号召入朝为官呢?请结合两首诗(或二人其他诗作)中流露的人生态度做简要分析,注意不要脱离文本空洞分析。

(三)同学回答展示1.我认为陶渊明不会响应曹操。

两人的抱负不同,曹操想要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抱负远大。

而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一心归隐于山水,不愿意参与职场的纷争,两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可能会有许多分歧,想必这也是陶渊明不愿意面对的。

2.陶渊明不会响应曹操。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的隐士,而曹操是出了名的奸臣,并且疑心很重,对于陶渊明来说,君主的人格非常重要,就像他之前几次做官经历一样,发现了自己侍奉的君主人格品性很差,就辞官归隐。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味,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用情感和风格。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诗歌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前任务:自行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表格。

诗歌体裁题材风格情感时代背景《短歌行》四言古诗抒情诗慷慨悲凉雄心壮志赤壁之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归园田居》五言古诗田园诗恬淡宁静追求自由几仕几隐,官场黑暗,最终辞官学习任务: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

课堂活动一:吟诵诗词,初读感知1:高声诵读,选出自己一见倾心的诗篇或诗句。

2:诵读展示。

有感情的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课堂活动二: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现在让我们从解读两首诗歌入手,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风格。

(一)探究曹操之忧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忧”情的?1、为何而“忧”: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追问:三层忧,含义相同吗?展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2、如何写“忧”:用典、比兴《短歌行》小结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设计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设计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内容1. 介绍《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分析作品的结构、词句运用和意象表达。

3. 阅读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意义和美感。

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短歌行》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

2. 介绍《短歌行》的作者王之涣,背景和主题。

3. 分析《短歌行》的结构和词句运用。

4. 阅读《短歌行》,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5. 小组讨论:分享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介绍《归园田居》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短歌行》的主题和意义。

2. 介绍《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背景和主题。

3. 分析《归园田居》的结构和词句运用。

4. 阅读《归园田居》,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5. 小组讨论:分享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比较分析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2. 分组讨论: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教师总结:总结《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课堂讨论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3. 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结构、词句运用和意象表达的分析能力。

4.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参考资料- 《短歌行》王之涣- 《归园田居》陶渊明。

短歌行、归园田居课题教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课题教案

一、出示任务:读中求真语文学科活动周到来,学校要举行一次诗歌诵读展示。

给定的篇目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把这两首诗读好。

初步思考:如何才能读好一首诗?大致回答:节奏,轻重,感情等。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四言诗:二二五言诗:二三(二一二或者二二一)三、研读诗歌,读出感情。

j H三1:整体把握,两首诗都抒发什么感情?渴慕贤才,归隐田园子任务2、从词入手,找出重读。

引导问题:1.《短歌行》写的是什么?渴慕贤才——哪些词语代表贤才?一子、君、嘉宾、月、枉、乌鹊。

如何自称——我、周公。

如果要在朗诵的结尾反复一下,以加强表现力,可以采用调换重心的方法,从而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意思。

(重度的灵活处理)2、《归园田居》写的是什么?回归田园的生活——为何归?——归去哪里?——归去如何?哪些地方能够表达作者的好恶?爱、误、恋、思、桃李、榆柳、烟火气息、又保持一定距离。

子任务3:细剖感情,读出抑扬。

《短歌行》:忧重——情深一宴欢——忧重——惊喜一关切一热切(先抑后扬)《归园田居(其一)》误入官场的哀叹——回归田园的喜悦一得偿所愿的畅快四、知人论世,读出风格。

:积极讲取的人牛态度,他得他抱缶沅大,牛命不息,奋斗不止C故而其作品博大慷华章不厌百遍读一、出示任务:读中求真语文学科活动周到来,学校要举行一次诗歌诵读展示。

给定的篇目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o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把这两首诗读好。

《短歌行》:忧重--- 情深一宴欢一忧重------ 惊喜一三切一热切(先抑 --------------------------------- ►后扬)《归园田居(其一)》误入官场的哀叹——回归田园的喜悦——得偿所愿的畅快对比四、知人论世,读出风格。

•少年间任侠放荡•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镇压黄巾军•起兵讨董卓•迎汉献帝至许县•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北击乌桓,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丞相,败于赤壁•取汉中,封魏王•享年66岁。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指南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指南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指南《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学指南1. 简介1.1 《短歌行》《短歌行》是东汉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理想不得实现的忧闷心情。

1.2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

这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3. 分析并评价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价值。

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的异同。

3.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 引导学生追求高洁的情操,关注自然和人生。

3. 激发学生对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3. 教学内容3.1 《短歌行》1. 诗文背景:介绍曹操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3. 思想内涵:阐述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

3.2 《归园田居》1. 诗文背景: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归隐田园的经过。

2.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自然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思想内涵:探讨诗中所反映的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

4.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5.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如作文、练习题等。

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考核,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文学特色和思想价值的理解和掌握。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赏析比较教案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赏析比较教案

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目标:语言文字运用:能运用语言概括出两首诗歌思想内容。

思维发展提升:能根据抒情方式的不同,分析出两首诗歌的思想内容的不同;能通过诵读分析了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及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根握所学的知识推断出《杂诗其五》作者。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感受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蕴之美。

资源:课本、学案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曹操跟陶渊明,他们一个在汉末,一个在东晋,但在他们所处的时期都有相似之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军阀强起,对皇权虎视眈眈,但他们的人生选择却截然不同。

曹操在董卓倒行逆施后,奋起反抗,散尽家财,组织反卓力量,最终成了魏政权的典基者,而陶渊明在各路强权纷争,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不屑于跟弄权者为伍,“不为五斗米的的俸椂”向作威作福的督邮折腰,傲然辞官,归隐山林,两个人不同的人生态度,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那么,他们的的这种人生态度有没有体现在自己的诗作中呢?这节课我们就主要从他们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作一下比较分析。

二、比较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后,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回长江北岸,准备渡江答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时年53岁)冬,十一月十五日,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时,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归园田居》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和萧统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归园田居之后写了这组诗。

三、比较两首诗歌的思想内容(一)指导分析思想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由诗人直接抒情的句子入手分析。

可由以下问题步步深入分析:1、找出这两首诗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情感的句子。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2.填写表格,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3.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擒吕布、灭袁术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同学们在诵读这两首诗的时候要关注到诗歌的形式特征,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诵读节奏和情感。

学习活动二:听读感悟欣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视频,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生命情怀。

从诵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政治家心怀天下的抱负和人生追求,也感受到了一位隐逸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欣喜。

一位慷慨深沉,一位恬淡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不同的情感表达,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追求。

环节二:析诗情学习活动三: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现在让我们从解读两首诗歌入手,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风格。

(一)探究曹操之忧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忧”情的?请按下暂停键,自己朗读一下《短歌行》。

1. 为何而“忧”:我们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解读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与情怀。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追问:这三层“忧”的含义相同吗?明确:(1)人生短暂与功业未就的对比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一“忧”。

群体解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群体解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群体解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两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分析并鉴赏两篇作品中的精彩语句。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 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两篇作品的异同。

- 学生通过创作实践,提升古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古代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培养同理心。

- 学生领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 《短歌行》(汉乐府)- 《归园田居》(陶渊明)2.2 教学重点- 两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 两篇作品中的重要词句解析。

- 古代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矛盾。

2.3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 当代语境下,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文人的精神品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 简介《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

- 提问:你们对这两篇作品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和认识?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两篇作品,结合注释理解文本。

- 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3.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见解。

3.4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 重点解析两篇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象征手法。

3.5 课堂练习- 学生翻译并背诵两篇作品中的精彩语句。

-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6 拓展延伸- 学生探讨如何在当代语境下传承和发扬古代文人的精神品质。

-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实践,如古诗词鉴赏和创作。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和《归园田居(其一)》,研究诗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设计意图:引用名言,引导学生共同鉴赏两首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抓住诗眼,感悟诗情——品读诗歌教师示范:诵读《短歌行》第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学生活动:跟读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示范: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第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XXX。

”学生活动:跟读诗句,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情。

)四、透过意象,品味诗意——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短歌行》中有哪些意象?它们代表了什么?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理解诗歌意象。

教师提问:《归园田居(其一)》中有哪些意象?它们代表了什么?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理解诗歌意象。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意。

)五、抓住典型手法,赏析诗味——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分析《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典型手法,如比兴、化用典故、白描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深入了解诗歌中的典型手法,赏析诗味。

)六、深入了解作者心灵——课堂总结教师引导:通过对XXX和XXX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

学生活动:总结课堂内容,理解作者的心灵。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方法一:抓诗眼,悟诗情教师提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学生活动:通读全诗,寻找诗眼。

诗眼是“忧”,因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是全诗的中心思想。

方法二:品意象,会诗意教师提问:三种忧思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理解。

学生活动:寻找意象,品味XXX。

朝露代表人生短暂,XXX代表忧思之重,明月代表贤者可望不可即,XXX代表徘徊的贤士,树枝代表良禽的贤主。

方法三:析手法,赏诗味教师设疑: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忧思”的?学生活动:学生明确比兴和用典,发挥想象回答XXX“沉吟”的内容。

【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和知人论世,探究两位诗人仕与隐的的不同生命价值追求。

2.形成解读中国文人人生选择的学习任务表,举一反三,体会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围绕“生命的诗意”,探讨诗人的生命价值追求。

设计了生命长短的认识、最初的生命理想和生命超越三个探究任务,然后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人仕与隐的不同生命选择。

由此形成解读中国文人人生选择的学习任务表,举一反三,体会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时期由于人的觉醒,士人开始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去探寻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

二、探究诗人对生命长短的看法《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诗歌都表达了对生命长短的看法,找出诗句,并说说表达了怎样的看法?作品诗句对生命长短的看法生命短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明确:诗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

课前,同学们查阅资料,制作了诗人的大事年表(PPT),老师通过生命数轴的方式,将诗人的个人经历进行呈现,两位诗人的生命都比较短暂,曹操66岁卒,陶渊明62岁卒。

三、探究诗人的生命理想(一)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就只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们最初的生命理想。

阅读曹操《对酒》、陶渊明《杂诗(其五)》,看看两位诗人最初的生命理想是什么?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曹操《对酒》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杂诗》明确:曹操希望贤主明君,天下大同,陶渊明是猛志逸四海。

表述不同,但都可以说是济苍生,安社稷。

诗人们立下这些鸿鹄壮志时都在青春年少时。

2.我们再来看看诗人们创作《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时又是在什么年龄?(填写生命数轴)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你们梳理的诗人大事年表或者这几首诗的时代背景来说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和“悠”
——部编语文教材高一(上)《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汪安良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作品不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
人生的思考,理解两位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状态与精神境界
3、品味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教学重点: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
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
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
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感受两首作品的忧思与悠然不太难,难得是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办法
读懂忧思与悠然内在的微妙情感,即曹操忧思而呈现的吞吐而又往复,欲说还休
的矛盾,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前的痛苦与忧愁。

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
理解二者相同点。

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

根据两人的生平和
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3)帮助学生读出
《短歌行》“忧思”的三重含义: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通过白描手法呈现“悠然自得”的特点。

整体感觉:《短歌行》的“急”与《归园田居》的“缓”
2、读全情感,读出《短歌行》的“悠”和《归园田居》的“忧”
(1)《短歌行》的“悠” ,更多意思侧重在“慢着点,悠着点”的含义。

借助两点:典故“悠悠我心”等与想象的场景强调渴慕之深之切;
三重设疑,感悟诗人那种欲说还休,吞吐又往复的心情。

疑问一:人生几何?(人生苦短,解决办法是什么?回答:酒)
疑问二:何时可掇?(从诗人角度,询问何时可以将人才招于麾下?无回答。

)疑问三:何枝可依?(从贤才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贤才不得良木而栖的痛苦,容易引发贤才的同理心。


(2)《归园田居》的“忧” ,更多强调未回归自然前的焦虑。

借助三点:文中肯定语气句;几近夸张与比兴句;
联系作者多次官场进出后最终的决然离去的生平
(二)比较情感,体会风格
1、两种不一样的情感,诗人的整体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慷慨悲凉与平淡质朴。

2、出具不同评价,思考感悟其风格特征
(1)“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刚直的气概)而多
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2)“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叹其质直。

至于‘懽(欢)言醉春酒’ ‘日暮无天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
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钟嵘《诗品》)”
(3)“*** 古直(古拙质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4)“其诗质而实绮,癯( qú)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3、思考共同点:都是有志之人人生状态的呈现,用完全不一样的诗歌风格来表
现人生境遇。

忧多于悲,诗人并未因志向未就而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一种深切的忧虑,这种忧虑源于诗人远大的理想与,呈现出慷慨苍凉,因为是一种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是一种济苍生平天下的责任担当。

平淡质朴,并非内心虚无。

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种归隐和平和。

4、通过改写来比较两种诗歌风格。

采取修改三言五言的方式来体会其节奏。

(三)思考境界,感悟人生
情景设想:假如陶渊明遇见曹操,会怎样对话?你为何设计这个对话。

1、介绍陶渊明与曹操的生平
明确:
( 1)名家之后。

(2)早年经历。

(3)官宦生活。

(4)时代背景
2、探讨比较其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各自的生命思考。

明确: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

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
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
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

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
而为。

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
时保持自我的高洁,恐怕不必曹操的忧思来的沉重。

一个是外显,一个是内隐,
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

(四)作业:请以“忧”与“悠”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表
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
人生苦短无适俗韵
贤才难求忧落网卅年
天下归心久在樊笼
人生几何悠方宅草屋
何时可掇榆柳桃李
何枝可依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