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
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感恩似乎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
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身边的真挚情感和善意,缺乏对生活中种种帮助和关怀的感激之心。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能力,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本文将从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以及提供几种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各类资源和条件都是通过他们的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共同提供的。
因此,学生要学会感恩,将他们身边的助人者和为他们创造条件的人放在心中,明白这些帮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心存感谢,以此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此外,感恩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当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他们会更加理解他人的困难和需求,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友善和善解人意。
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1.树立榜样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并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学生学会感恩。
例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表达对他们努力的肯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得益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2.倡导班级感恩文化创建一个温暖和睦的班级氛围,在平时的交流中注重发现和点赞他人的优点和努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关心。
同时,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或者感恩日展示学生对老师、父母以及其他助人者的感谢之情,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感恩的真正价值。
3.开展感恩教育课程感恩教育课程可以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或者是特别安排的主题活动。
通过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分析背后的付出和动机。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方法,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一个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感恩,并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其对他人、环境和社会的感恩意识。
2. 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活动内容:1. 感恩主题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感恩主题的班级会议,通过分享、讨论和回顾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 组织学生参加感恩主题的课堂活动,包括感恩绘画、写感恩信、制作感恩手册等。
2. 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例如参观养老院、帮助残疾人或贫困学生等。
-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并学会更加珍惜和感恩。
3. 家庭作业承诺-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作业计划,形成家庭作业承诺。
通过履行家庭作业承诺,学生能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并学会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
4. 社区感恩行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感恩行动,例如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组织衣物捐赠活动等。
- 通过亲身行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学会感恩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5. 反思和总结-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回顾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 借助班级会议、班级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三、活动实施方案: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2. 配置必要的设施和教学材料,如会议室、绘画工具、纸张等。
3. 确定活动负责人和组织人员,并分工合作。
4. 在活动之前,利用班级会议、课堂讨论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和目标。
5. 在感恩主题的课堂上,介绍感恩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回忆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践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践策略感恩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感激外界所给予我们的恩德,因此,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向自然界感恩,大自然的资源补给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向社会感恩,感恩社会为我们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向他人感恩,感恩亲戚朋友对于我们无私地爱,以及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外界的助力,能够在此基础上具有感激之情和回馈意识,这也是在思政品德课堂践行感恩教育的目的所在,促使学生未来能够成为一个知恩图报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感恩教育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现状(一)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深度性不足,在教学模式方面过于形式化,学生只是接触到一些浅层的感恩相关的案例和理论教学,但是对于感恩的深层内涵并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这导致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对于感恩话题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一旦进行深入的探究,他们还没有掌握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更不用说付诸于实践。
因此,要是感恩教育能够实现其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剖析感恩教育的核心和理论指导。
(二)感恩教育实践难落实,缺乏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在思政课堂上感恩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课本化的教学,对于学生在实践方面的教育和监督力度不足,纸上谈兵式的教学理念使得感恩教育常常局限在课本上,但是却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这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堂针对学生在感恩认知方面的教学缺乏一定科学的指导,从而使感恩教学内容比较的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在感恩实践方面的重视度不高,教学考核更加侧重于考试成绩,而不是学生的感恩行为。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培育中融入感恩意识教学的价值(一)有利于强化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因为学会感恩不仅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也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提出了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感恩之情,并且利用这种心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爱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它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起感恩之情。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往往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们应采用以爱教育为核心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感恩,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爱教育要从树立榜样入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示爱与感恩的力量。
比如,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关心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的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贡献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
比如,在教授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物为社会、为人民付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心怀感恩之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爱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感恩之心。
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向学生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野外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珍贵与有限性。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与关怀,从而培养起感恩之心。
总之,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树立榜样、情感教育、关注环境和资源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感恩之情。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德育特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师长、祖国、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之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个人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感恩之心能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感恩祖国的培养之恩,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在感恩教育中,学生将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关爱,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宽容、友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3. 提高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受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帮助和恩惠,从而使他们更加关心和热爱这个社会,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感悟感恩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感恩之情。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深刻理解感恩之道,从而使感恩之情落地生根。
3. 融入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应该融入到德育课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从而形成感恩之心。
4. 开展主题班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氛围中感受感恩之情。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集中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形成班级的感恩文化。
感恩实践教学项目(2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感恩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增进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缺乏感恩意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其道德品质,我校特开展感恩实践教学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2.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3. 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4. 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项目内容1. 感恩教育课程(1)课程设置: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内涵、意义及作用;(2)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考核方式:通过课后作业、小组展示、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感恩实践活动(1)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2)亲情陪伴:鼓励学生陪伴家人,关心长辈,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3)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支教等,传递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4)感恩演讲: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其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感恩文化氛围营造(1)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开展感恩主题宣传活动,如制作感恩标语、举办感恩主题展览等;(2)班级活动:鼓励各班级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感恩的力量;(3)网络宣传: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感恩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成立感恩实践教学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2. 课程实施:根据课程安排,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课程学习;3. 活动开展:根据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感恩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亲情陪伴、公益活动等;4. 考核评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对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5. 总结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幼儿园社会-感恩大行动教案
幼儿园社会-感恩大行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感恩的意义,培养幼儿感恩的情感。
2. 学会表达感谢和感恩的方式,增强亲社会行为。
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理解感恩的概念,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2. 学会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感恩的意义,培养感恩的心。
2.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感谢和感恩的方式。
3. 激发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并付诸实践。
2.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感恩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感恩卡片、贴纸等教学材料。
3. 故事书、角色扮演道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感恩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感恩的思考。
2. 新课教学:介绍感恩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感恩的意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感恩的场景,让幼儿体验感恩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对感恩的兴趣。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真实的感恩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会表达感恩。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感恩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感恩的认知和行为。
2.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评估他们对感恩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出感恩的行为。
九、教学拓展:1. 开展“感恩周”活动,让幼儿在一周内每天表达感恩之情。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感恩行动,增进亲子关系。
3. 邀请社区志愿者分享感恩故事,激发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十、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感恩品质。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总结(2篇)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根据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生实际,在活动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统一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同学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
培养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一、通过感恩教育,一是使学生“知恩”。
让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父母、朋友、老师、学校和社会的恩惠。
让学生懂得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还应顾及他人的利益。
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二是使学生学会“感恩”。
要让学生明白,胸怀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三是使学生善于“施恩”。
让学生拥有热情、宽容的心态和不图名利的崇高精神,真心诚意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二、感恩的四个主题是:(1)感激父母养育恩;(2)感谢老师培育情;(3)感恩社会关爱情;(4)感激同学帮助情。
三、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感恩教育活动,并按着方案要求,搞了以下感恩教育活动:(一)是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专题的班会。
(二)是算一笔感恩帐。
各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精心策划,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出对父母、师长、亲友的爱。
通过算时间帐、金钱帐、感情帐,引导学生算一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谊。
(三)是办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
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
(四)是做一次感恩作业。
结合本班学生特长精心设计“感恩作业”。
如:每周回家帮家长洗一次碗、帮父母做一次清洁卫生、为长辈倒一杯水等。
四、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好人好事多了;拾金不昧的多了;学生跟老师、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在家更知道疼爱父母了;自理的能力更强了;学习更加努力了;报效祖国的心更迫切了。
让“感恩”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
垫1 至蓥! 塑! . 2
M OT HE RL AND
特别 关 注
让 “ 感恩” 教育融人教育教学实践中
王 丽 明
( 福建 省漳 州市角美中学
3 6 3 0 0 0)
【 摘 篓】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2 1 世纪的今天,感恩教育却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表现 ,感恩意
一
有 正义 感 ,里 面不 乏有 感恩 教育 的合 理成 份和 因素 。因而 我们 用谚 语 、名 言 、警句 来教 导 下一代 ,学 校教育 停 留在 字面 上、课 堂上 、理论 上 ,落 实 到 社会 、 生活层 面上 的则 少之 又少 , 弘扬感 恩美 德缺 乏时代 感和 说服 力 , 没 有实 践 的指导 ,使孩 子们 没有 养成 良好 的 习惯 ,缺 乏感 恩意 识 ,我 们 的 孩 子们 乐此 不疲地 过着 情 人节 、愚人 节 、圣 诞节 等洋 节 日,却没 有想 到过 感 恩节 。他们 视幸 福为 天然 ,认 为本来 就应 该是 这个 样子 ,稍微 有一 点他 应 该得 到 的东西 没有 如期 而来 ,便愤 愤不 平 ,唳气冲 天 ……乌鸦 反 哺、结 草衔 环 、义 犬救 主 的私塾 启蒙 、“ 滴 水 之恩 ,当涌泉 相报“ 的古 训 , “ 谁言 寸 草 心 ,报 得三 春晖 ” 的佳旬 阐 释 的不 是感 恩思 想 ,而 是一 种封 建 的狭 隘 的 报 恩情 结 。所 以引入感 恩 教育 的思 想迫在 眉 睫 。 ( 二 )传统 感恩 教育 与 时代对 感恩 教育 的需 求 人 为什 么要 感恩 ? 马 克思指 出, “ 人 的本质 不是 单个 人所 固有 的抽象 物 , 在 其现 实信 性 上 ,它是 一 切守 社会 关 系 的总和 。” ③人 是 社会 的人 ,不 可 能独立 于 社会 和他 人 而单 独存 在 ,于一 些千 丝万 缕 的情 愫 ,使 得人 在某 种程 度 上乐意 为别 人而 活着 ,不 得 不 为别 人 而活 着 。” ④ 这情 中 之一 便是 恩情 ,由于 恩情 的 存在 ,你 不 能只 为 自己考虑 所 以 ,社会 中 的每一 个人 ,都 应该心 存感 恩 。 而 感恩作 为 中华 民族 的传统 美 德 ,早在 我们 的封 建社 会 时期 ,就有 太 多太 多关 于感恩 教育 的事 例 ,例 如在 四川 都江 堰浏 览的 话,你会 在大坝 上 看 到八 个大 字 :饮 水 思源 ,知恩 图报 。还 有佘 家义 士“ 昌死 葬忠魂 ” ,在 民 族英 雄 袁崇焕 去 世后 ,子 子孙 孙 ,1 7代人 为他 守墓 3 7 0多年 ,其所 感之 恩 是 大恩 ,大到 国家 、 民族 大 义之上 。像 这样 的例 子还举 不胜 举 。但是我 们 的感 恩教 育好 像 还 只是 停 留在 这 样 的事 例 的宣 传 ,或 者 是 一些 流传 的名 言 、警句 。而现 在 ,我们 的大 多数 父母 教育 孩子 时太爱 包 办 ,由于父母 的 宠 爱 、溺 爱 ,造 成 了孩 子 以 自我 为 中心 ,独 立意 识很差 ,这样 的情 况 下 由 骄 而横 ,唯我 独尊 , 由爱生 恨 ,甚 至有 的还 恩将 仇报 。那样 ,依靠 父母 的 那 些传 统 的感恩 教育 的启 蒙没 有开 启 。加之 ,现在 我 国社会 处于 转型 的趋 势 ,I E ! l 的道 德规 范 已不适应 , 新 的道 德规 范又 未确 立 。 所 以,那些 有关“ 感 恩” 的传 统事 例 、名言 、警 句也 在被 人所 淡忘 。 陶 志琼 博 士提 出“ 感恩 是 教育 者运 用 一定 的教 育方 法 与手 段 ,通过 一 定 的感 恩教育 内容对 受教 育者 实施 的识恩 、知 恩、感 恩、报恩 和施 恩 的人 文 教育 。” ⑤ 教育者 要 引 导学 生逐渐 养 成 感恩 的心 态和 习惯 ,使感 恩成 为 自觉 的思维 意识 和行 为 习惯 。但现 实 的社会 和 学校缺 乏这 样 的引 导,导致 了感恩 意识缺 乏 。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艺术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认同,更能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应该通过作品创作、艺术鉴赏和美术史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在失败时保持乐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修养和人格魅力。
通过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感恩。
1.2 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够让人充满爱心、善良和宽容,在美术创作中,这种美好的情感将在学生的作品中得到表现。
通过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认同,更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认同,让美术作品真正融入生活,传递美好。
1.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够让人心态平和、心情愉悦。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从而拥有一种修身养性的情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更要引导学生发掘内心情感,让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2.2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和感悟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细心观察和感悟,这是感恩的前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可以引导学生观赏艺术作品,感悟艺术之美,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感恩之情。
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与感恩之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恩之情,通过作品创作,学生可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
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强调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和回馈。
在现代社会,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将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物,二是学会珍惜和回馈,三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和回馈,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故事、歌曲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例如,在教颜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如老师的衣服、同学的头发、校园里的花草等,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它们的特点和颜色。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感恩的乐趣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感恩的乐趣。
例如,在教购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场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通过交流和互动来表达感激之情。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让他们表达感激之情。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身边有哪些人对你很重要?他们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让他们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思政实践报告感恩教育范文
思政实践报告感恩教育范文
在思政实践课程中,我接受了一次关于感恩教育的深刻教育。
通过这次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起首,我明白了感恩的内涵。
感恩并不只是口头上说一句“感谢”,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谢之情。
我们要懂得感恩家庭、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友人的照顾之恩,感恩社会的培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回报。
其次,我熟识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懂得感受他人的爱与付出。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宽容待人,更加善解人意。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勤奋努力,更加珍惜时间。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乐观向上,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最后,我明白了如何去实践感恩。
实践感恩并不是简易地说一句感谢,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人的恩情。
在家庭中,我会更加孝顺父母,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尽自己的能力分担家务。
在学校中,我会更加尊敬老师,乐观参与班级活动,救助同砚解决问题。
在社会中,我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乐观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思政实践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我深刻熟识到了感恩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去实践感恩。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育和人格的陶冶。
我会将感恩之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人的恩情,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我信任,只有怀着感恩之心,我们才能更加幸福地生活,更加成功地前行。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实践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践摘要:本文从一个小学品德老师的角度阐述了,在学校教育中的品德教育中如何树立起小学生的感恩思想,以及如何让小学生们做到感恩。
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品德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方式都有哪些。
关键词:感恩教育品德教育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81-01现在小学生的父母大多都是70后和80后,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的环境就非常优越,而他们的下一代更是双方家庭唯一的小孩子,六个大人围着一个转。
使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也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似乎他们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应当的。
今天我们就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在小学的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让小学生们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图报。
1 确立明确的目标学校要为小学生们树立一个“学会感恩,快乐生活”的目标,之后再进行一些具体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父母、同伴、老师、学校,还有社会、自然都是要去感恩的。
要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是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修养,人之常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品德。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都还不成熟,老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品德课上如何让小学生建立起感恩的意识,树立起感恩的情怀,让小学生们明白要记得心存感激、知恩图报,是老师的品德课目标之一。
要让小学生爱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所有的人,感激那些给自己帮助和关怀的人。
还要让学生们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关心、欣赏他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当自己想要向别人表示关爱与感激的时候,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2 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现感恩教育设定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一个具体情况来对教材进行改版,对教学过程也要改革。
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们容易接受。
所以说当老师们使用教材的时候,也要有创造性地进行使用,要以教材的大纲为基础,又要不拘泥于教材。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意义,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视频素材3.感恩贺卡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初步感受感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1)讲解感恩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感恩。
(2)通过视频素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感恩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之事,以及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3.活动环节(1)制作感恩贺卡: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写上自己对亲人、朋友、老师等表示感谢的话语。
(2)分享感恩贺卡:学生将制作的贺卡送给想要感谢的人,并分享自己的感恩之情。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感恩的重要性。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感恩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制作感恩贺卡的过程中,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3.在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恩故事,提高了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不足之处: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参与度不高。
今后教学中,需关注这类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5.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如组织感恩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延伸1.课后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一次感恩之情,记录家人的反应,下节课分享。
2.开展“感恩周”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传递感恩之情,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乌鲁木齐市二十七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途径
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途径感恩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并培养他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的美德。
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感恩之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感恩的故事、观看感恩的影视剧等方式,创设感恩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同,并引发他们的感激之情。
二、注重课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感恩的课文,通过阅读、讲解课文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感恩的意识和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感恩的内涵,并帮助他们从课文中找出感恩的表现和理由,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三、鼓励学生表达感激之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感恩的人和事情,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进行表达。
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教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或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表达得到了重视和认可。
四、引导学生进行感恩行动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来体现。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可以组织一些慰问活动,带领学生去照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感谢和帮助他人。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感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家庭作业或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恩之情,并鼓励学生与父母展开对话,互相表达感激之情。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争取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呵护,促进学生感恩教育的全面发展。
让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1 告知感恩的 内容 , 知恩感恩
②练笔 、 通过仿 写或写读 后感的方式 , 学生得 到情 感的 陶 使
冶。
所 谓“ 恩” 解释为 “ 感 应 对别 人所给 的表示感激 ” 。它是一个 广 义的概 念 , 它涵 盖在生 活 的每一 个细 节之 中 。父 母 的养 育之
关键词 : 感恩教 育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 3 . G6 3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6 2 8 8 ( 0 9 0 — 1 6 0 1 7 — 1 1 2 0 )5 0 4 — 1
从教 十多年 了 , 与孩子们 的朝夕相处 中 , 在 笔者越来 越发现
一
生情感投入 的时候适 时进行感恩教育 , 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 会 学《 背影 》 一文 时 , 同学们无不被 父亲 “ 穿过铁道 , 爬上那边 月 台” 为 “ 买橘子 的细节深深感 动。当时 , 的学生都感 动的哭 了。 我” 有 于是 , 笔者 就让学生们 联系 自身 生活实际 , 谈谈父母 是如何关 心
0. 5
聊
! E I 1 0 D『 I N CA 1
让 感恩教 育在语 文教 学 中绽放光彩
郑朝辉
摘要 : 新的《 文课 程标准》 语 明确指 出“ 要重视 学生情 感、 态度 、 观的正确导向。培养 学生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趣 形 价值 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人 生态度 , 是语文教 学的重要 内容 , 重视 熏陶感染 , 应 潜移默化 ” 。也就是说 , 对于培 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 文 语 老师的责任更 重。其实语 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 , 不仅 因为语文教材 中蕴含 大量 的感 恩素材 , 因为语文教 学开放 灵活的教 学过 程为 更 实施感恩教育提供 了大量的契机 。在 语文教学 中渗透感恩教 育, 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 学相得益 彰。
历史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实践
历史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知恩图报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常怀感恩之心,有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发达的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也在逐渐蔓延开来,这种思潮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当代中学生。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乐观开朗,积极活泼,思想开放,但是也有着一些致命的缺点,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索取,不懂得如何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不懂得感激父母的抚养与培育之恩,不懂得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好心人援助之恩……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的国度,有着知恩图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来说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所以在中学生中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历史学科有着这样的学科优势和任务。
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笔者做了些尝试和探索。
一、感恩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立志振兴中华的热忱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爱国主义热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可以结合《祖国统一大业》、《抗日战争》、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经过长时间共同生活的融和所形成的,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保证。
在历史上我们有过短暂的分裂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但统一是大趋势。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可见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课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初中政治课如何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积极作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充分认识在政治课渗透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认为家长的关心是啰嗦,老师的教育是跟自己过不去;拿家长的血汗钱随意挥霍;对同学崇尚武力,睚眦必报。
“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
”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沉重的现实。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日:“仁者爱人”。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才会回报社会,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想别人之所想,忧别人之所忧,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不断拓展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涵2.1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被孩子认为理所当然。
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因此,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乃是整个感恩教育的基石与起点。
让学生们明白,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尽其所能为我们生命的成长付出所有,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
帮助学生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感恩”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21世纪的今天,感恩教育却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表现,感恩意识的逐渐淡化和缺失,在德育教育中又采用传统的说教,远离生活实际,因而在教育方式上我们要大胆革新,利用教育教学的实践来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我们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
因为当前许多中学生,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孩子的骄横无理,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
加上传统感恩教育方式、方法单一,远离生活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因而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感恩的心。
而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教师们对教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提倡感恩教育的今天,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特别对于我们政治教师更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正确解读感恩教育,如何在政治课堂上推行感恩教育,如何将感恩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一、感恩的内涵。
什么是“感恩”?要正确理解感恩教育,必须先了解“感恩”。
“感恩”一词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
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而在我国汉文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将“感恩”一词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
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①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
陈寿在《三国志.是志.骆统传》中说“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这里指的就是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在中华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娱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所以感恩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一)中西感恩文化传统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准则。
在西方的感恩节正是教人们懂得崇高感恩,感谢上苍的仁慈与恩惠,它始于1621年,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殖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三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
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面对有火鸡、南瓜派的丰盛大餐,进行餐前祈祷和感恩。
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恩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情来,在他们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重要的日子,因而外国的小孩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别人的礼物,都必须得甜甜蜜蜜的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而不是礼物,更不是礼物的价值。
不管多少礼物都要写谢卡,不管多小的服务都要道谢。
这种已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你”、“非常感谢”,因为他们深知,说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也使自己的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可以心平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冲淡了生活压力,美化了生活。
而中国社会主体文化始终是儒家文化,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比比皆是。
“这里流露的反哺之情与报恩之意实乃涤荡心弦感人肺腑。
它既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根源意识,又表征着人类源于动物而超越动物性的关系与情感。
”②这道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情感、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感,里面不乏有感恩教育的合理成份和因素。
因而我们用谚语、名言、警句来教导下一代,学校教育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上的则少之又少,弘扬感恩美德缺乏时代感和说服力,没有实践的指导,使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感恩意识,我们的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过着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没有想到过感恩节。
他们视幸福为天然,认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稍微有一点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如期而来,便愤愤不平,唳气冲天……乌鸦反哺、结草衔环、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阐释的不是感恩思想,而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
所以引入感恩教育的思想迫在眉睫。
(二)传统感恩教育与时代对感恩教育的需求人为什么要感恩?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信性上,它是一切守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
”④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
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
而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我们的封建社会时期,就有太多太多关于感恩教育的事例,例如在四川都江堰浏览的话,你会在大坝上看到八个大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还有佘家义士“昌死葬忠魂”,在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子子孙孙,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大义之上。
像这样的例子还举不胜举。
但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好像还只是停留在这样的事例的宣传,或者是一些流传的名言、警句。
而现在,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差,这样的情况下由骄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
那样,依靠父母的那些传统的感恩教育的启蒙没有开启。
加之,现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趋势,旧的道德规范已不适应,新的道德规范又未确立。
所以,那些有关“感恩”的传统事例、名言、警句也在被人所淡忘。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但现实的社会和学校缺乏这样的引导,导致了感恩意识缺乏。
在感恩意识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许多同学不知道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作为儿女是否关心过他们?是否为父母做过什么?如果什么也没有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他们会善待老师和朋友呢?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的时候,受过他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都没有去看望过他。
无独有偶,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
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这样的人情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国家有难之时,我们又怎么敢指望有人会出来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
所以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它已经不再是一件关乎个人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到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民族、国家的关键问题了。
三、感恩教育的教学实践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因而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恩之心和致谢之情。
(一)开启学生“感恩”的心“恩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
”⑥因而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开启学生感恩的心。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
因而我利用政治课堂,让学生谈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老师为我们做了什么?朋友为我们做了什么?等话题加以讨论交流,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要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铭记别人的恩惠,要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周围的人或事务。
(二)点拨学生,寓教于行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气氛中接受洗礼。
作为班主任我根据我们班的学生特点,开展如下的活动:1、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事实,在班级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2、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导小品,相声,让班级有表演才能的同学在班会课上表演,其中感人最深的是学生表演的《帮妈妈洗脚》的小品,感人至深,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并得到熏陶。
3、“感恩”小报,这主要是与语文老师配合,以我们班为主阵地,接受年假同学的投稿,评选考,让学生目睹“孝”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4、用班级“板报”,每一期板报都有一个关于感恩话题,让幽默、广告去感染学生。
5、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用敬语“早上问个好”得到帮助或恩惠要说“谢谢”“言为心声”多与父母讲贴心感激的话。
此外,我身为政治教师,我能充分利用8年级授课的内容和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利用事例让学生自导自演,身临其境去感受。
让学生体验“感恩”的真实情况,走出传统的形式,实现“感恩”的迁移,营造浓厚的气氛,让学生在不同场景施展各自的才华,使“感恩”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领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