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非常重要)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非常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3c735b455022aaea988f0f59.png)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1.法事人情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设问,排比,反问,对偶,对仗)表现手法:(对比,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2)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3)自然环境答题公式:对当时……的真实再现,渲染了……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的心情或者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升化主题。
(4)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事:文章的主要内容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心情情:文章的主旨/中心2.拟人(或者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拟人(或者比喻句)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文章“为什么以……为题的作用”答题技巧:(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围绕*****贯穿文章的线索(3)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记叙*****的事情【文章内容】(4)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的一个人(中心主旨)(5)文章题目的作用(为什么要以“”为题?答这类问题,就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并不一定每个作用都会涉及。
记住以下作用,其实就是为了明确孩子思考的角度,不至于单线思维)1.贯穿全文线索2.关联文章情节3.揭示文章主旨4.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5.表明写作对象6.照应开头结尾8.概括文章内容,反映作者感情的变化4.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的解题技巧:在同一文章中或者同一段落中,前后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事物,或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5.体会句子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1)、解释词语:(2)、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手法(参考1“法事人情”)(3)、修辞手法:(参考1“法事人情”)(4)、表达情感或者掲示道理6、体会字词/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XX"的意思是(),通过对()的和()(描写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推想人物的内心),表现了()品质或者精神。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d85e7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c.png)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1、先看问题再阅读:先浏览阅读理解的问题,了解需要回答什么
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2、仔细阅读:阅读时要认真、仔细,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
语句,尤其是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以及转折词、连接词等。
3、提取信息: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
细节、因果关系等,然后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回答。
4、推理判断:对于一些需要通过推理判断的问题,需要根据文章
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和判断,注意不要过度发挥或偏离文章的主题。
5、注意细节:阅读时要关注文章的细节和具体事例,尤其是对于
一些需要辨析相似事物的题目,要从细节入手,避免混淆。
6、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明了,避免冗长
或跑题。
7、多做练习:阅读理解需要多练习,通过做大量的模拟题和真题
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
8、注重理解:阅读理解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
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注重对文章主旨和思想的深入理解。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c200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是题型中的重要一环,考察考生在阅读理解和解题方面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帮助考生高效地完成阅读理解题。
1.先读题干,再略读短文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应该快速浏览一遍题目。
这有助于考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
2.注意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注意关键词。
关键词往往是问题的关键,可以帮助考生定位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3.理解文章结构阅读理解文章一般由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学会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4.注重细节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应注重细节。
往往一些细微的信息或事实可以成为解题的关键。
通过细心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5.利用上下文推测意义阅读理解题中,常常会有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组。
此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6.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阅读理解题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文章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
考生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7.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答案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干扰选项。
这些选项往往与文章的内容有关,但却不是问题要求的答案。
考生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8.多做练习最后,多做阅读理解题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熟悉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是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介绍。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对考生们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提供帮助,并取得好的成绩。
祝考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非常重要)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非常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49dcf3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d.png)
1.法事人情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设问,排比,反问,对偶,对仗 )表现手法: (对比,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描写手法:( 1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 2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 )自然环境答题公式:对当时……的真实再现,渲染了……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的心情或者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升化主题。
( 4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事:文章的主要内容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心情情:文章的主旨/中心2.拟人(或者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拟人(或者比喻句)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文章“为什么以……为题的作用”答题技巧:( 1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 )围绕*****贯穿文章的线索( 3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记叙*****的事情【文章内容】(4)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的一个人( 中心主旨)( 5 ) 文章题目的作用 (为什么要以”“为题?答这类问题,就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并不一定每个作用都会涉及。
记住以下作用,其实就是为了明确孩子思考的角度,不至于单线思维)1.贯穿全文线索2.关联文章情节3.揭示文章主旨4.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5.表明写作对象6.照应开头结尾8.概括文章内容,反映作者感情的变化4.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的解题技巧:在同一文章中或者同一段落中 ,前后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事物 ,或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5.体会句子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1 )、解释词语:( 2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手法(参考1 法“事人情” )( 3 )、修辞手法:(参考1 法“事人情”)( 4 )、表达情感或者掲示道理6、体会字词/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 ) . X"的意思是 ( ) ,通过对 ( ) 的和 ( ) (描写手法)生动形象(传神 ) 地写出 ( )(推想人物的内心),表现了()品质或者精神。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ae9d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1. 嘿,你知道吗?语文阅读理解啊,要先通读全文!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不熟读怎么能找到关键呢!比如读那篇《秋天的怀念》,不通读一遍怎么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呢。
2. 然后呢,要学会在文中找关键信息呀!这就好比在一堆宝藏里找那颗最闪亮的宝石。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那些有趣的场景描写不就是关键信息嘛。
3. 千万别忘了分析题目要求啊!这就像作战前了解战略目标一样重要。
比如“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就得紧扣那句话好好琢磨呀。
4. 答题的时候得组织好语言呀,不能乱糟糟的!好比搭积木,得规则有序地搭建。
像回答“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就得有条理地说清楚人物的特点。
5. 还有哦,别忘了检查!就像出门前再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
检查一下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完整、准确。
6. 多练习也是很关键的呀!这就如同运动员不断训练,才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多读几篇文章,多做几道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能蹭蹭往上涨!总之,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就不再难啦!。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357f044afe04a1b171de67.png)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技巧一——读材料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资料,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一样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一样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阅读速度、理解本事和记忆本事。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资料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有的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终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资料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供给选项,作出准确的确定。
所以,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
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8ff71f79563c1ec5da714c.png)
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
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做圈划。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
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2认真答题,不要空题、少答,注重广度和深度。
词不离句。
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要求考虑一词多义。
句不离段。
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字不离词。
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作用要考虑内容和结构。
分析题要有原因。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
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做圈划。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阅读题答题技巧终极版
![阅读题答题技巧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fa574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5.png)
阅读题答题技巧终极版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聊聊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我们常常在学校或考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阅读理解题。
要想拿高分,不光是读懂文章,还得懂得怎么答题。
下面我就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了解题目类型1.1 先识别题型。
阅读题一般有几种常见类型,比如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主旨大意题,基本上是问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种题目往往在开头和结尾找线索。
比如,文章提到的关键词、句子可以为你指明方向。
细节理解题则会更具体,可能会问某个细节的出处或具体内容。
这时候,记得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段落,不要光靠记忆。
1.2 学会抓关键词。
遇到题目的时候,先划出关键词。
比如题目问的是“作者如何看待…”这时候,文章中关于作者态度的词句就特别重要。
比如“我认为”、“显然”等,这些词能帮助你快速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
小细节决定大胜负,这可不是空话。
二、技巧运用2.1 精读与略读。
考试的时候,时间是个大敌人。
我们需要在精读和略读之间找到平衡。
第一遍可以略读,快速了解大意。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心里打个问号。
第二遍时再逐句精读,特别是那些你在第一遍时没注意的部分。
很多时候,第二遍能发现许多隐藏的细节。
2.2 注意文章结构。
文章一般有明确的结构,分段很清晰。
开头通常引入话题,接着分析,最后总结。
每个段落的首句往往会概括主要内容,这对理解整篇文章非常有帮助。
假如一个段落的开头提到“研究显示”,那很可能接下来的内容就是研究的结果或细节,注意抓住这些信号词。
2.3 提高推理能力。
有时候,题目问的不是文中明确说的,而是要你进行推理。
比如,文章提到一个人物的行为,题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这就需要你结合文章背景、人物性格来推测了。
这就像侦探小说,细节藏在文字之间,得用心去挖掘。
三、心态调整3.1 保持冷静。
考试的时候,心态很重要。
别紧张。
先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
要相信自己,慢慢来,细心读题,不要因为急躁而错过关键信息。
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50b2078a417866fb84a8e36.png)
阅读答题技巧第一部分基本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三种)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第三部分基本方法一、概括全文内容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2、过渡句,承上启下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四、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c9e1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c.png)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通常会给出一篇文章,并随后出几个相关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为了在阅读理解题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1. 预览文章: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先预览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和首尾句,这样可以对文章的主旨和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预览文章有助于考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快速定位相关信息。
2. 理解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短语。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提供关于文章主题、作者意图和论点的关键信息。
理解关键词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准确回答问题。
3. 注意连接词:连接词(如however, therefore, but等)在文章中起着连接句子和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作用。
注意连接词可以帮助考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4. 上下文推测:当遇到某些生词或难理解的句子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猜测它们的意思。
上一句和下一句往往会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5. 注意细节:阅读理解题目中的问题往往会涉及一些细节信息。
细节信息可能出现在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或者某个图片中,所以在阅读时要细心观察,留意这些细节。
6. 划重点: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在文章的侧边或下方划线或圈出关键信息,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记忆文章的内容,并能快速找到相关信息以便回答问题。
7. 多做练习: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的。
做更多的练习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并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总之,阅读理解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的一项能力。
通过预览文章、理解关键词、注意连接词、上下文推测、注意细节、划重点和多做练习等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准确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51e6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c.png)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题型,分数占比大,对考试成绩影响明显。
以下是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1. 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顺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前后照应,要在整体感知和把握局部的基础上进行。
2. 揣摩体味。
通过“原句理解——换词理解——置换理解”来挖掘文本中语句的深层含义;联系具体语境来揣摩、领悟和品味文本中精妙的语言,包括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鉴赏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要理解题目对文本中有所指向的问题或涉及对文学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归纳整合以及推断与想象等能力的要求,自觉探究有助于增强思辨性和求异性能力的内容,探讨作品的丰富内涵,解读自己多元的阅读理解,领悟作品主旨,最后准确地根据题目要求得出相应的观点。
3. 仔细审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答题的方向和目标。
答题时,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意,从题干中筛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语,理清题目的指向,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按要求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作答。
同时一定要明确问题中的问
点及分点所指。
答案来源于文本但又超越文本。
从阅读材料中选取,而不是靠主观臆造、任意拔高。
语文阅读理解八大答题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八大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c6db93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3.png)
语文阅读理解八大答题方法和技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
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
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
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
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
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
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
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5af19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5.png)
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关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议论文答题技巧1.概括作者思路。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概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阅读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阅读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5e658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d.png)
阅读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1、找准文章的主旨句
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就是文章第一段的首尾句或者是文章的最后一段的首尾句。
考生明确了文章主旨句就等于明确了文章作者的态度,找准文章的主旨句考生就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如果不明白作者的态度,考生很可能会采取错误的解题思路。
一般情况下,文章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是每段的中心句,考生先读文章的主旨句和中心句,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赏析
在记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感情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作出分析和评价,鉴别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以及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
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也需要进行
判断和思考,即在正确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础上,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认识。
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089d5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4.png)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fd2d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8.png)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1.快速浏览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通常会给出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观点。
2.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考查点。
对于选择题或判断题,要仔细比对原文和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于填空题或简答题,需要准确理解和组织语言,用最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
3.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隐藏在某个段落或句子中,需要仔细寻找和挖掘。
同时,要注意排除无关信息和干扰项,避免对答案造成误导。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语境来推断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注意归纳总结和推理。
在阅读时,要注意归纳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要点,通过推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6.多做练习和反思。
通过多做练习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总之,阅读理解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只有不断积累和练习,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水平。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aed172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f.png)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
1、认真阅读文章。
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
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寻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
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一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容易玩文字游戏。
所以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
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
一般小学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入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很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
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
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
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XX”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原因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意更换。
4、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
第 1 页共2 页
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
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出现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
这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
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第 2 页共2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⑴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⑵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①找出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②明确文章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如《皇帝的新装》。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③理清文章的层次。
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④把握文章的详略。
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
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
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
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
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
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
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⑴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⑵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⑶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⑷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朴实无华⑵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⑶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⑷语言简洁,气势纵横⑸文字洗练,意境深邃⑹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⑺文辞畅达,沉静雅洁⑻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文笔凝练,刻画传神⑵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⑶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⑷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⑸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⑹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⑺大笔泼墨,尽情挥洒⑻说理深刻,内容厚重⑼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⑽深婉隐约,耐人寻味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⑿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⑴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⑵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⑶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⑸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⑹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⑺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⑻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⑼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