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十二课项羽之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经典文献之一,《项羽之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如何将这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上,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情节和主题;理解文章中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代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芈姝对项羽的深情厚爱,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掌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2)分析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理解作者通过女性视角表达男女之情;(3)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2.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任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发言,归纳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部分《项羽之死》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作品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艺品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2. 观摩教学: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汉代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面感知汉代战争的悲壮与恢弘。
3. 任务导学:教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挖掘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项羽之死》(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1张ppt)
1.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 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 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 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例如:
2.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
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
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 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 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学了没 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
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
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与司马光并 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龙争虎斗,楚汉相争 项羽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 前 206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 12 月项 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鸿门宴”揭开了“楚汉 战争”的序幕。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 ( 今陕西临 潼东 ) 之会,封十八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2.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 只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如“昨日入城市”中“城”是
“城市”义,而“市”是“做买卖”的意思。
3. 古代是一个词,现代是词组。如“布衣”,古代指 “平民”,现代指“布的衣服”。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高考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 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 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 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具体来说,应“留”“换”“补”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板书:项羽之死垓下被围铁汉柔情东城快战勇猛无敌、居功自傲、不得民心决战快战自刎乌江重义知耻宁死不屈心地仁善《项羽之死》学情分析《项羽之死》是高二年级的一篇选修课文,而我本课的教学对象却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虽然是文科实验班的孩子,语文基础水平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古文基础仍薄弱,尤其是对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语法现象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因此,字词教学、疏通文意仍是必需的,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解决不能丢。
因此,我主要采取了预习阶段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课堂有针对性解决的方法训练学生。
另外,文科实验班孩子语文学科思维相对活跃,对于问题的思考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课堂主体主要采用了师生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试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预习课需自主预习课文并根据学案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项羽之死》效果分析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 ɡāi ) 乌骓马( zhuī )数阕( què ) 美人和之( hé )B.麾下( huī ) 五千骑( qí )田父( fù ) 斩将刈旗( yì )C.自度( duó ) 能属者( zhǔ )溃围( kuì ) 瞋目叱之( chēn )D.檥船( yǐ ) 十余创( chuànɡ )披靡( mǐ ) 怜而王我( wànɡ )效果分析:错误率12.50%。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
C.然今卒.困于此卒:士卒。
D.马童面.之面:面对。
效果分析:错误率0%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效果分析:错误率33.9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课程纲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纲要散文欣赏》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2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2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姆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抒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1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2课时)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2课时)项羽之死/司马迁(3课时)阿房宫赋/杜牧(2课时)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3课时)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 2课时)祭十二郎文/韩愈(3课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苏轼(2课时)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2课时)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课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1课时)项脊轩志/归有光( 2课时)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项羽之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1、《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要求: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所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作者:罗华勇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5期自从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后,我一直都在探索这两种课程应该如何上。
下面笔者就一次教学示范课《项羽之死》的教学片段作一些反思。
课堂片段一回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鸿门宴》,对项羽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项羽与刘邦,本为共同抗秦之盟军,但到了鸿门宴会时,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对反抗暴秦的盟友就了为争抢胜利果实的对手。
因此,他们的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鸿门宴》开头,司马迁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历史细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见,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沛公欲王关中”。
显然,对于项羽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但为什么项羽却被刘邦打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焦点—《项羽之死》。
生1:项羽可能有点傻。
生2:为什么?生1: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师:现在我们还是先请同学们听听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播放视频)。
师:看了视频,听了歌曲,你对项羽有什么样的印象?生1:悲壮生2:不屈生3:雄壮。
师:有谁能介绍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生4: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著名军事家,号“西楚霸王”。
楚亡后,项氏一家惨遭屠杀,他和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经时就有远大志向。
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依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
师:很好!项羽既然是一个英雄,武艺超群,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从《鸿门宴》中看出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5:狂妄自大,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错失了战机。
师:原因很多,导致他逐渐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并且陷入困境。
现在请大家—起来朗读文章第一二节呢?(学生朗读)课后反思:从课堂教学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一、教材分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必修课的文言文和选修课的文言文在“文”和“言”的处理上是有区别的,选修课文言文重在欣赏,以“文”为主,适当处理“言”。
作为高二的学生有一定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加上本文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故事情节强,项羽又是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因此在学生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引导,学生们会乐于对文章进行探究。
三、说教法与学法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语文学科素养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项羽悲剧英雄的人物形象特点,把握评价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归纳总结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备课研修2012-12-03 12:51《项羽之死》教学设计设计者亳州二中冀凤海【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分析作者个性化的笔法,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
因此,本课的文意疏通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2、通过学习,学生提高根据文本分析品赏人物形象的能力3、通过学习、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评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美读文章,赏析人物形象,评价历史人物一、导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慷慨激昂)引出项羽——悲情的英雄很多人视项羽为英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勇冠三军,诸侯莫敢仰视彭城之战以三万破五十六万,天下为之惊骇但不少人说他是残暴的武夫坑杀降卒二十万冤屈魂绕新安城纵火秦宫咸阳城大火三月而不绝残暴的武夫?多情的英雄?今天我们继续跟着司马迁的笔触通过学习《项羽之死》更加全面认识的复杂的项羽。
二总体感知理解了多少快读文章,简单概括概括这部分文字都刻画了那些场景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细读文本鉴赏形象1、垓下之围师下面我们就来看太史公是怎么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来塑造项羽的什么样的形象的。
首先来共其读第一段,并注意在面对四面楚歌时的项羽有何表现学生齐读……师(简单评价朗读)夜闻四面楚歌,项羽有何表现?找出关键动词惊——起——饮——歌——泣师起兵八载,未曾一败的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处境,泣数行下?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泪中又包含着项羽怎样的情感呢?英雄末路儿女情长师哪儿有直接表现?《垓下歌》师谁能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垓下歌》学生读,简单评价,要读出壮、无奈、悲凉学生再读、范读师司马迁除了通过描绘项羽的动作、悲歌之外,还写了些什么来烘托面对四面楚歌时项羽的悲凉呢?左右皆泣莫敢仰视——侧面烘托2、东城快战师我们看,作者就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禹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鲁迅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4、*哦,香雪....................................铁凝第二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9、咬文嚼字......................................朱光潜10、孟浩然......................................闻一多11、*说“木叶”..................................林庚12、*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1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5、*指印........................................丹齐克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堂吉诃德》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苏幕遮/周邦彦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语文教案)《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根底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准备工作]: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
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1)向“〞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
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
整理、挑选原那么如下:(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一、课题导入(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展示学习目标(略)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
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
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
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
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在“东城快战”中,司马迁围绕“项羽”一共写了三个事件:溃围南出、误信田父、三战三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后附答案、参考译文)
4.2 项羽之死编写人:审核校对:编写时间:2015.12【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1.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基础自测】一、知识链接(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
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围。
B.骑能属.者百余人
属:追随。
汉军皆披.靡.
披靡:溃散。
C.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快:快速。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惊吓后退。
D.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难道。
项王自.度.不得脱
( yǐ )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①以故.汉追及之 (1)故②若非吾故.人乎
_缘___故____ _旧_____
③故.尝与过宋将军 __所__以____
①吾为若.德 __你____ (2)若②③若天.能涯以若.吴比越邻之众_动_与_词__中_,_国__抗像__衡_ _如___果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垓.( ɡāi )下 麾.( huī )下
披靡.( mǐ ) 2.掌握通假
骓.( zhuī )马 绐.( dài )曰 瞋.( chēn )目
(1)骑皆伏.曰( “伏”通“服” )
(2)乌江亭长 ( “ ”通“舣” )
数阕.( què ) 刈.( yì )旗
____________ 答:独字成句,节奏短促,虽在纸上却令人如闻其声,显
示出当时形势的严峻紧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为什么项王“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 渡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D.左,乃陷大泽中
《项羽之死》课本剧本[本站推荐]
《项羽之死》课本剧本[本站推荐] 第一篇:《项羽之死》课本剧本[本站推荐]《项羽之死》课本剧本人物: 项王吕马童汉军等乌江自刎乌江边。
船,马,剑。
项王,乌江亭长,吕马童,王翳,汉军,楚军众将。
(天空云彩飘荡翻飞,乌江水拍岸。
项王至江岸,下乌骓马,手握缰绳立于江边,四下眺望。
忽见远处有人划船近岸,是乌江亭长,他下船迎接项王。
)乌江亭长(行礼):在下恭候大王多时。
项王(答礼):多谢,长者请勿多礼。
乌江亭长(急忙道):大王放心,请快上吧!项王(摇了摇头,慨然长叹):不用了。
乌江亭长(大步上前,恳切):大王,江东之地虽小,但也纵横千里,人口数十万,愿尊您为王啊!项王(决意):也罢,我不会回去的!(背身垂头)乌江亭长(转至项王面前拜倒,哀请):大王快上船吧!现在只有臣有这一条船,趁此良机,先回去,伺东山再起,必能与汉军抗衡。
汉军要是追至此地,就回不去了。
项王(仰天大笑,扶起亭长):天要亡我,我又何必回江东呢?况且我带了八千子弟兵西渡乌江平定天下。
未曾想到几得天下却落此下场,随去的弟兄们所剩无几。
就算江东父老同情我的处境,称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回去见他们呢?(远处传来汉军的马蹄声)乌江亭长:大王,快走吧!汉军就快来了!江东百姓一定不会怪您的。
项王:算了吧,就算他们不怪我,我心中难道就无一点愧疚吗?(爱抚地拍拍乌骓马,将马缰绳放入亭长手中)多谢江东父老。
这马曾随我战场冲杀,无人能挡;能日行千里,善解人意。
我不忍心杀了它,就送给你吧。
(乌江亭长泪别项王)镜头二:汉军至,项王与众将士转身世杀敌。
众将皆战死,项王独杀数百人,身上虽有十余创伤,却气势难挡,众汉兵不敢靠近,将他重围住。
突然汉军阵内冲上两匹马至项王前,项王正眼逼视二汉将,其一是故人吕马童,而人了却不敢正视项王。
项王:你不是马童吗?(冷笑)吕马童(转脸看向项王,掩饰向王翳指项王):此乃楚霸王。
王翳(虽怯却暗喜,拱手):见过项王!今日得见项王勇猛,名不虚传!(指挥汉众将士欲上前擒杀项王)项王(怒目而视,大喝):退下!(众汉军皆惊惶,缩回兵器,纷纷后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必修教案0428 17:57::《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
2、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诗人、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3、把握诗歌与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霸王别姬》。
2、赏析诗歌《咏项羽》,引入新课。
问题1:本文从几个场面刻画项羽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场面:垓下之围、东城大战、乌江自刎作用:丰富了一代枭雄项羽的鲜明个性和英雄品格,使拔山举鼎的悲剧英雄跃然纸上。
二、重点赏析“乌江自刎”1、《项羽之死》中哪一段是叙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场景?概括为“乌江自刎”。
(板书)2、齐读第四段,正音正字。
3、用四字句概括本段情节。
诗歌受篇幅限制只是几个字,叙事简练,而散文篇幅更长,容量更大些。
在这两百多字的“乌江自刎”情节描写中,还包含了一些小的情节。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四字词语概括出这些情节?(小组合作,请两组同学板演)明确: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4、李清照的《咏项羽》是一首怀古咏怀诗,诗中带有明显的对这一人物的感情倾向,通过议论抒情语句对历史人物进行定位评价:“人杰,鬼雄”。
在这段散文中能找到对人物评价性的词语吗?不能,那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感情倾向呢?是怎样来刻画项这一形象的?(1)语言描写这是本段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
(《史记》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个性化传神的语言,因而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天之亡我”——第二段“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分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如今已被逼得穷途末路,老把失败归为“天命”,而仍未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可见其极度自负。
(板书:极度自负)“且……纵……纵……独……”——渡江就可活命,但项羽仍然在最后关头拒渡,可看出项羽“知耻重义”(板书:知耻重义)“吾知公长者……不忍杀之”——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但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说明项羽心地仁善的一面。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项羽之死[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知背景]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要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知常识]1.项羽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2.《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一、通假字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 通舣,使船靠岸二、古今异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旁边或表示约数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古义:把……分为今义:认为3.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4.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纵横今义:某一区域5.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高的人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父老兄弟今义:父亲和兄长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而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天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
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词;今义是“迎合”,贬义词。
三、一词多义1.亡①天之亡.我动词,灭亡②此亡.秦之续耳形容词,灭亡了的③亡.去不义动词,逃亡④唇亡.齿寒动词,丢失2.泣①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②左右皆泣.动词,哭泣3.及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连词,和②以故汉追及.之动词,赶上4.被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动词,遭受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介词,表被动③将军身被.坚执锐动词,同“披”,穿着5.独①今独.臣有船副词,只有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副词,岂,难道③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副词,仅6.会①与其骑会.为三处动词,聚会,集合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动词,适逢,正赶上③与秦王会.渑池动词,会盟7.卒①然今卒.困于此副词,最终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士兵③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动词,尽,终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副词,通“猝”,突然8.之①骏马名骓,常骑之.代词,代骏马②此天之.亡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非战之.罪也结构助词,的④辍耕之.垄上动词,到9.乃①项王乃.大惊曰副词,于是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动词,是③汉军乃.觉之副词,才④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10.且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②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④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楚歌:唱楚歌③田父绐曰“左.”左:向左走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东行⑤身.七十余战身:亲身(参加)⑥亦足王.也王:称王⑦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向西进军⑧马童面.之面:面对(2)名词作状语①项王则夜.起夜:在夜里②直夜溃围南.出南:向南③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向东(3)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让……当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令诸君知天亡.我亡:使……灭亡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直夜溃.围南出溃:使……溃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也”,表判断)②此项王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①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破”有“被击破”的意思)②然今卒困于此(“于”表被动)3.状语后置籍独不愧于心乎(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籍独不(于心)愧乎”)4.定语后置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能属)(之)骑百余人耳”)②汉骑追者数千人(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追)(之)汉骑数千人”)5.宾语前置我何渡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6.省略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饮”后省略了“于”)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表现了他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勇敢地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内心,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
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悲秋、无可奈何。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在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
解析:选D “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错,他所关心的还有江东子弟,下文不愿独自过江就是证明。
二、阅读课文2~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项羽“勇猛、自负”的一项是( )①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A.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①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B.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①遂斩汉一将C.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①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D.②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解析:选B A项,①表现项羽勇猛,②叙述突围情况;C项,①表现项羽勇猛,②表现项羽的策略;D项,①侧面表现项羽勇猛,②正面表现项羽勇猛。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从军事力量上显现项羽已经深陷绝境。
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出了深陷绝境的项羽。
B.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说明项羽失民心;同时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对项羽持批评的态度,全面中肯地去写项羽。
C.从“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
但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
D.“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从这几句,依然能看出项羽的军事才华,虽身陷重围,临大敌而不乱,指挥若定,司马迁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镇定的英雄项羽。
解析:选 C “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错,这是司马迁的有意保留,旗是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
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这一细节正反映了司马迁要塑造的是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
三、阅读课文第4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项羽“知耻重义”的一组是(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③不忍杀之,以赐公④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 ①是乌江亭长的话;②是知耻;③是重义;④是表现项羽的勇猛。
5.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
本部分在二人对话当中,也表现出了项羽的矛盾心理,这体现在一个“欲”字上。
B.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人格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