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物质、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xx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课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2、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别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到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一)、意识统一于物质(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三)、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授课效果分析总结(一)复习提问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二)新课引入:视频《生命起源》(三)新课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使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数李科学的世界观,就该学会哲学思考。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姓名:王晟学号:082770 专业:轨道交通上课时间:周一34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③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条件反射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常出不定项选择题)。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通过感觉和思维等主观形式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揭示了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揭示了意识的内容来源。

这两方面都表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主要的。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表现在:其一,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其二,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

其三,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方面。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例题1:下列命题中表述的是时间一维性的有(多选) 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 .失去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D .凡事宜早不宜迟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 ,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 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 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单选) 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例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过人的头 脑改造过的物质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有关专家指出,作为中国汉民族图腾的龙,实际上是 存在的;但它实际上又是不存在的。它是蛇的身,鹰的 爪,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不仅如此,它还存在于 全世界中华民族人民的心灵之中。这说明(多选) A.文化具有维持民族传统、凝聚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B.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龙具有客观实在性 D.虚幻的意识也有其客观原型
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单选)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4.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 证关系是(单选)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在一个久旱的春天,天空飘起了雨丝,在田里干活的 农民王小二看到后十分高兴,大叫一声:下雨好极了, 而此时正在学校草场上踢足球的小明却沮丧说:下雨糟 透了。这表明(多选) A.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B.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1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
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认人在可能的空间内的选择。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 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 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 指导实践,并通过实 践转化为现实。从这 个意义上说,“人的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 界,并且创造世 界” —列宁
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意识的印记
第四、意识通过自身和实践活动改造人自身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认 识自我、体验生活、磨练自已,并在自我意识的指 导下,不断强壮自已的体魄,调整自已的心理、培 养自已的能力,规范自已的行为,塑造自已的品格, 向着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逐步迈进。
前者是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 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 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不定项选择: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 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同样不可设 BCD 想的。”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物质就是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B、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C、表明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D、强调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探索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尸子 佛教
“过去、现在、将来为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空间的定义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今 久 旦 , 暮 合 。 ”古 “
过去
现在
将来
墨子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动物对外界的反映是肤浅的,表面的, 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理性认识能力,不 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 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人的感 性意识也与动物不同,它为理性所渗透, 受理性所指导,因而,意识不仅可以“复 制”现在,而且可以追溯过去、预见未来,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优质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优质课件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4.为何说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 基本问题?
(1)这是哲学中旳最高问题,是一切哲学 家都不能回避旳问题;
(2)对这个问题旳回答决定了整个哲学旳 基本方向;
(3)它为我们划分哲学旳基本派别提供了 根本旳原则。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5.哲学旳党性 (1)哲学旳党性是指任何哲学派别都具有
思想倾向性,或者倾向唯物主义,或者 倾向唯心主义。
一、哲学旳基本问题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旳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 (1)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物质统一性旳原
理被科学发展旳事实所证明 (2)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旳
哲学证明(P69-70)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旳思想路线 (1)党旳思想路线
2.意识旳本质 (1)意识是人脑旳机能
人脑是意识旳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旳 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旳能动反应 A、意识旳内容是客观旳 B、意识旳形式是主观旳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三、意识
3.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P66) (2)人工智能旳实质:思维模拟
三、意识
对立
四、世界旳物质统一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一元论与二元论旳对立 (2)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课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课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 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 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4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1)哲学对象上的革命: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培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 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 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 素辩证法的成份,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 缺点并缺乏科学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 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继承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 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 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 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 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 严重缺陷。
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人只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人类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靠思想站起来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哲学源起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已有三千年左右 的历史。
“philosoph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 “Philosophia”,表示:“追 求”(philem)“智慧”(sophia),即爱智慧。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 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 作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讲 关于物质与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讲  关于物质与意识

水是万物的本原
“从泰勒斯起,我们才真 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黑格尔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继承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在 自然科学实证基础上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 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斯宾若莎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 根本属性。 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 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无 法想象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 静止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 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第二种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 本变化。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 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 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 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 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 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 鲁迅
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念:
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奠定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其次:劳动使得语言得以产生; 再次:劳动使得意识的内容得以丰富。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
三、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复习笔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

(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补充:文化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