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三历史课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转折
பைடு நூலகம்
新时期—— 十 年 文 革 两 年 徘 徊
1976 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过 渡 时 期
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
1949
新 中 国 成 立
三 大 改 造 完 成
1966
1992
“十 南四 方大 谈 话 ”
①七年过渡时期: 1949-1956 ②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③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④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⑤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色建设时期): 1978年以后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 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 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 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 天下大乱。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 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十 面年 建探 设索 十时 年期 )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改造前: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后: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 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在“边打、边稳、 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 示》 “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们实现 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 始。” ——毛泽东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A.“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解析: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答案:A
2.(2009·广东高考)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
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
[历史广角]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 两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一方面要求集中力量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雄厚的物质基
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料、资金和市场,从而支持和推 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自然灾害,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主题一Biblioteka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
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 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 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 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 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为什么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一五计划”的基本
任务? [教你读史] 材料从多角度分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原因,注意关键信息“基础”“帝国主义”“苏联” 等涉及国内、国际和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然后结 合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总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1)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巧学助记]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2.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以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3.政策调整(1)背景: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劫难 [拓展提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大跃进”的错误在于片面追求生产力的快速与高产,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破坏了生态环境。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与规模,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打击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知识体系构建]1.主要任务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 提示:(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 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
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是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
【师生互动】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其实质是
什么?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提示:(1)实质是大搞平均主义,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 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 (2)主要表现:①规模大;②公有化程度高;③实行供给制和工资
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④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误区警示】“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 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在“边打、
本题以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命题依据,理解“三大改 造的过程”这一知识点。
【思维路径】
审 题
题干 A项
(1)时间:1954年12月18日 (2)信息: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 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与时间信息不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政 策,与材料中“生产合作社”不符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信息不 符 排 除 排 除 排 除
个核心问题。分析探索中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提示:(1)核心问题
高三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新中国成立以后选择了怎样的工业化道路,为什么? 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1)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2)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发展重工业增强国 防实力; (3)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
考点整合1: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及特点。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有时得到充分发 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指出新时期我国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十六大后,我国走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归纳: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基本进程及特征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2、“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发展影响了 工业化进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扩大。 (农轻重比例失调) 4、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程加快。(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5、十六大以后,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
国民经济的劫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腾飞
直击高考
年份
2008 2009 2010
题型
选择9 选择10 选择13
考点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2011
选择11
复习备考策略
(1)把握一条主线,两个时期。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两个时期,一是毛泽东为首的党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探索既有 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的教训,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 题,正确地对待挫折与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二是 1978 年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 索,复习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抓住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对内改 革,对外开放。 (2)近几年高考考查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其中考查的重点围绕着农 业、农村问题。 复习重点可以从工业化,经济体制变动等角度展开。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材料二
探究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 成什么危害? 提示:(1)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 (2)重工业畸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 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为:(1)规模大;(2)公有化程度高; (3)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4)组织军事化、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间的关系 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 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之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
业化是“主体”,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
问题2:“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原因 是什么? 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
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
的优势。
3.“一五”计划完全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 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
4.“一五”计划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
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年 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计 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 预定的工业化建设指标。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课件)
人民公社“共产风”的大食堂
1964年冬,大庆“铁人”王进喜深夜在井台上和工人一起下套管。
1956年9月8日中国试制成功了第一批新型喷气式飞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返回
知识链接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干扰和破坏
上海掀起“夺权”风暴
1967年初,由上海开始 并发展到全国的“夺权”风 暴,迅速扩展到经济领域。 各地经济管理机构瘫痪或基 本瘫痪,经济生活陷入全面 混乱之中。我国的经济遭到 了巨大破坏。
自我测评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实行的政策是____。 (1)全部收归国有 (2)公私合营 (3)成立生产合作社 2、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第11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66) • 文革时期(66-76)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6至今)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3、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报喜”活动
大跃进期间的粮食“放卫星”宣传画
大跃进期间的 “放卫星”宣传画
《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1958年8月,在大炼钢铁运动中,河南省建起的土高炉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2.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3.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 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主题 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联
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
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 试 说 明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 “一五”计划、社 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 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查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共八大;“大跃进” 的生产合作社
(三年1考)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背 景 措 施 结 果 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面貌,为_____ 社会 ___________奠定 主义工业化 了初步基础
优先发展_______, 重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先后建成鞍钢、长春 “一五” 我国是落后的 计划 一汽、沈阳机床厂等 _______ 企业 农业国
起来。
【互动探究】 材料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一
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看法主要有三种:充分肯定;基 本否定;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探究: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提示:(1)充分肯定。理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从新民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汇总
4.对外开放格局 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6.物质生活和社 会习俗的变化 7.交通、通讯工 具的进步 8.大众传媒的发 展
高考复习导航 本单元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从2012年高考的命题情况 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出发,将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相联系,要求归纳中 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如四川卷综合考查了近现代工业发展 的历程;②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的经验教训,如天津卷以粮票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③考查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和伟大历史意义,如安徽卷对城 乡居民收入增长原因的考查。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如江 苏卷考查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⑤考查人们 的消费结构、生活时尚的变化,如浙江卷考查1862年人们生 活时尚的变化、四川卷考查1923年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 所变化。
【解读】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的落后性 和建设的迫切性。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一汽”制造厂建厂虽然存在 一些困难,但也存在不少有利因素:党的正确领导、苏联的 支持、全国各地的支援和工人的热情等。
高考试题解析 1.(2012·海南)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 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 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 的因素之一是 (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 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 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 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 最新考纲展示 1.20世纪50~70年代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 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 C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一五” 计划特点的 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应结合“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分析备选项。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 产速度加快。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 比重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 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及结果;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及成就。 2.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的决议及其意义;“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及其成果。 3.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劫难 的原因及表现;1971年、1975年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及成 果。
│ 主干考点梳理
重工业 ,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 (2)措施:优先发展__________ 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 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 公私合营 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 的高潮。 社会主义公有制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高考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2012 年课标全国卷)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 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 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 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 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C.1966 1976
D.1978 198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表 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 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首 先开始经济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到 1952 年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从而出现了表格“开始年”的情况;又通过 三大改造,到 1956 年为止,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 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了表格中“结束年”的情况。
解析:1958 年,我国经济上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工农业生产受到重大损失, 工农业无法保持高速发展。故题中观点与当时的实际不符,D 为正 确答案。A、B、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二十年(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原因 1.失误:1956~1976 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估计扩大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大跃进”夸大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 产关系,到“文革”期间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
一轮复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 (1956.12 -1966.5)
2、“文革”动乱的十年(66.5-76.10)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1976.10—1978.12—至今)
1、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6.10 ~ 1978.12)
2、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8.12 ~ 至今)
(1949年至1976年)
目的 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 的
条件
①政治保障:政权巩固 ②经济基础:经济好转
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
③理论条件:1953年提出过渡时总期任总务路,线要在一
④客观条件:苏联的经验和援助个相当长的时期
2、内容:“一化三改” “化一(化优”先:内 社发实逐会展现重步主社工义实会业工主现)义业国工化家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 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 有制改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一、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 1、背景: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的矛盾
(系2)经又》1济 反奠95建 冒定6年设进理《方,论论针在基十: 综础大即 合。关反 平保 衡守 中, 稳落先后进的的社社会会生制产度力
践;第【27课答社案会主】海南单科·24)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 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 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 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 )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
业化的必要条件。 (3)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 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
【师生互动】“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都使新中国的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该如何理解? 提示:(1)“一五”计划使国民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重工业落后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由此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
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全力保证钢产 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材料二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个核心问题。分析探索中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提示:(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
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 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经验教训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大办工业、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
展的高速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经济 (3)危害: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1959~1961年严重_______ 困难 _____的出现。
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 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
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 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材料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
繁重,„„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社会主义工业化 (4)意义: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_______________奠 定了初步基础。
【知识导图】
一五计划示意图 重工业的重要性
发展生 产力与 变革生 产关系 并举
实质
“一五” 内容 计划
优先 发展 重工 业
现代工业基础薄 原因 弱 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必然步骤 借鉴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
(2)原因:①从历史上看,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 施比较发达;②从现实看,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中国,中苏等社会 主义国家之间关系较好;③从地理位臵上看,东北地区背靠苏联, 便于接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④从客观条件看,东北地 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丰富,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3.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的关系。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试大纲 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中国探索
考 点 搜 索
①一五计划②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③中共八大④“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 国民政府 (1)背景: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_________的搜刮,加上多年战 全面崩溃 争破坏,国民经济_________。 工农业生产 (2)结果:到1952年,___________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3)意义: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师生互动】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其实质是
什么?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提示:(1)实质是大搞平均主义,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 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 (2)主要表现:①规模大;②公有化程度高;③实行供给制和工资
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④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点的学习,理解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
和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三年6考 高考指数:★★★★
【例2】(2009•江苏单科•T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 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 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试做:___
【命题思路】本题涉及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围绕“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 针。„„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 的事情了。
1.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曾被称为社会主义 建设的“三面红旗”。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三面 红旗”?
提示:(1)特征
①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 本国情。 ②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 建设的高速度。
【误区警示】“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 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在“边打、
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拓展延伸】“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工业建设重点的原因
材料 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地区,156个重点建设项
目中有56项安排在东北,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这些企业的 建成,强化了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 ——新华网《共和国的工业长子》 解读:(1)材料说明东北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投资地区, 也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排 查 分 析
B项
C项
D项
1953年三大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中出 现了合作社组织
正 确
【高频预测】(1)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是
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础,因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及过渡 时期的本质特征是近三年江苏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2)复习备考时,要继续重视对过渡时期含义、本质特征,一五计 划的特点及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知识
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 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
发展的实际阶段。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 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 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
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超越了 历史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影响:“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 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3.归纳指出二十年(1956~1976年)探索中党和政府主要围绕的两
国。
成功探索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___。
2.失误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八大二次 ①提出:1958年中共_________会议。 多快好省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③影响:全国掀起__________的高潮。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2)内容。
重工业 ①优先发展________。 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_______进行改造。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_________、沈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 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
度高。
(2)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 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 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 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
(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参加_____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 (1) 内容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________________高潮。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⑤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