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识别方法探析
大股东资产注入背后的动机及其利益侵占行为
大股东资产注入背后的动机及其利益侵占行为一、背景介绍二、大股东资产注入背后的动机分析1. 市场危机、业务风险压力2. 财务报表伪装3. 存在的利益关系4. 股权调整及人事安排5. 提高公司竞争力三、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利益侵占行为1. 资产选择、定价不公2. 融资手段不透明3. 立项项目审批不透明4. 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不透明5. 股权转让市场不透明四、案例分析1. 乐视网2. 中石化3. 东阳光科4. 万科5. 新东方五、结论一、背景介绍:股东是公司最终所有者,在公司投资、经营、发展等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操纵公司资产并不断将其注入公司,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但是,大股东资产注入背后的动机及其利益侵占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利益侵占行为两个方面,对该现象展开分析。
二、大股东资产注入背后的动机分析1. 市场危机、业务风险压力由于市场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和公司经济运营的风险,某些公司可能出现经济困难和市场危机的情况,这时大股东为推动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可能会通过注入资产的方式来支撑公司,以克服经济窘境。
2. 财务报表伪装某些公司为了让财务报表更加美丽,造成短期内高额利润和流动资产,使得公司看起来经营得特别好,达到长期从市场和其他公司中获得更多利润和资源的目的,其中大股东往往会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
3. 存在的利益关系在某些公司中,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公司管理层可能会从大股东处得到高额回报,而大股东在内部掌握公司经营情况和行业数据,也是公司经营的深度参与者,为了保持自己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和利益最大化,注入资产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选择。
4. 股权调整及人事安排某些公司大股东可能为了调整自己的持股比例、人事安排和公司管理层,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通过资产注入来影响公司的方向和商业政策。
5. 提高公司竞争力某些大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通过资产注入和收购淘汰竞争对手,来控制市场份额,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识别方法探析
国上市公 司的现金股利具 有利益侵 占效应 : 发达资本 市场上公 司 的现金股利 往往能够通 过减少 自由现金流量来 缓解代理 冲突 , 而
我国上市公 司的现金股利 却恰恰成 为 了代理 冲突的外在 表现。 虽
利 益侵 占方 式。 与直接 的资金 占用等其他利益侵 占方式相 比 , 现金
股利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 , 即其表面上 的合法性 。 因为现金股 利政 策是一 项常规的公司财务决策 ,不像资金 占用等方式那样 可以较 直接地看出利益冲突 。这一特征使得选择现金股利实施利 益侵 占
二 、 金 股 利 利 益 侵 占效 应 的 识 别 方 法 现
现金股利这种利益侵 占方式也存在相对劣势 ,即现金股利 不能像 直接 的资金 占用那样实现利益 的完全侵 占 ,因为其他 股东 将根据 其持股 比例获得相应 的现金股利 。
一
般而言 , 如果外 部的监管环境较弱 , 控股股东会倾 向于选择
份 ,则 根 据 股 权 流 动 . 征 的现 金 股 利 利 益 侵 占效 应 识 别 方 法 仍 I 生特 然 可 以使 用 。 ( ) 于侵 占方 式 比较 的识 别 方 法 这 种 识 别 方 法 主 要 是 通 二 基
同视角下 的多种 解释 , 即所谓 的“ 现金股利之谜” 与其他会计与财 。 务 问题 一样 , 国内学者 最初对于 现金股利政策 的研究 主要 是追 随 和复制 国外文献 , 以期 检验 国外 文献 中的哪一种理论 能够更好地 解 释我 国上市公 司的现金股 利政策 。 随着对 我国股票市 场制度背 景 的认 识逐 步深 入 , 国上市公 司现金股 利政策不 同于发达资本 我 市 场的特征 开始 成为研究 热点。 中非 常重要的一个 方面就是 我 其
现金股利作为再融资门槛的合理性探讨
现金股利作为再融资门槛的合理性探讨来自企业外部的制约力量越弱,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国上市公司所表现的利益侵占方式主要有:(1)控股股东凭借控制权,无偿占用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理直气壮地掏空上市公司:(2)通过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或利润转移给控股股东的全资或持股比例更高的子公司;(3)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无视中小股东意见,中小投资者收益权无法体现。
两种极端的派现行为极为普遍,首先是不分配。
对于业绩差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也有其合理性,但却存在着业绩佳也吝啬派现的不合理现象,更有甚者连续十几年不派现;与此相反,某些上市公司却“超能力派现”,由于中小投资者的持股成本远大于控股股东,所以即使大比例派现,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也是便携式的,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跟着就要发行新股“圈钱”。
不分配股利会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股价的变化和投资者财富的分配。
业绩正常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连续多年不分配股利?这种异常的股利政策为何能在股东大会上得到通过?当企业每股股利派现金额大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时,公司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用于派发般利,为什么这样的股利分配方案可以在股东会上通过;(4)虚假出资,欺骗中小股东。
有些控股股东在出资时不按公司章程规定足额向公司交付资金,损害了公司的经营能力,但却与中小股东拥有相同的权利——同股同权{(5)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哄抬股价,误导中小投资者。
控股股东掌握公司的一切重大权利、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扭曲现象十分严重,不能反映出公司的真实价值。
相反,虚假的会计信息却在多数情况下虚夸公司的价值,误导投资者,从而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与现金股利相比,通过日常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或利润转移等行为进行的利益侵占性质更加恶劣,因为它们将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源全部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是一种“掠夺式”的利益侵占行为。
现金股利支付虽然也具有利益侵占效应,但较“掠夺式”行为其程度相对较轻。
审计师如何识别和应对企业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
审计师如何识别和应对企业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股东的支持和投资。
然而,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作为审计师,如何准确识别企业中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是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和保持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识别冲突的常见迹象、应对措施以及审计师的角色职责等方面探讨审计师如何处理企业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问题。
一、识别冲突的常见迹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警惕企业中可能存在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迹象,可以帮助审计师准确识别这类冲突:1. 股东持有大量公司股份而且参与日常经营决策;2. 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在企业中拥有其他商业利益;3. 股东之间出现严重的信任问题或者明显的利益对立;4. 高管和员工的报酬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差异;5. 股东在企业内部拥有多个角色,可能导致利益冲突;6. 经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疑问;7. 公司经营出现重大经济困难或者经营方向频繁变动。
二、应对措施一旦审计师发现企业存在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的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应对冲突的常用措施:1. 建立独立审计委员会:企业可以成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家组成,负责监督审计工作并确保其独立性。
2. 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股东滥用权力或者利益冲突导致财务报告失真。
3.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披露重要信息,包括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的存在及应对措施等。
4. 甄选独立审计师:企业应选择独立、有资质的审计师团队进行审计工作,以确保其审计独立性。
5. 监督与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报告机制,鼓励员工和利益相关方向企业报告任何可能存在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问题。
三、审计师的角色职责作为审计师,识别和应对企业的股东权益和利益冲突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
深究细节 发现大股东资产侵占——审计案例分析
深究细节发现大股东资产侵占——审计案例分析作者:高莉雷德新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3期高莉雷德新摘要我国资本化市场一直存在大股东占用公司资产的问题,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关于大股东资产侵占的审计案例,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建设结合往来款审查,确定审计关注事项,锁定审计重点与大家做以下探讨与交流。
关键词大股东侵占资产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与审计范围为促进下属单位提质增效、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某审计组于2017年4月对L公司2014—2016年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管理审计。
审计组通过现场查证、访谈、问题核实等方式,对L公司本部及所属投资公司的战略执行、投资管控、内控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审计。
二、审计过程分析(一)综合分析公司现状,确定审计重点经审计了解L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近2亿元,截至2016年末处于研发投入期,经营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生产能力,主要行使对子公司的管理职能。
其中一家子公司——D从事汽车销售、服务等业务,其下属十多家全资公司均为汽车4S店。
通过综合分析审计组认为从事汽车销售的子公司D经营规模扩张迅速,但整体利润率偏低,资金面趋紧,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应将其作为此次审计的重点。
(二)梳理公司权属关系,寻找管理薄弱点经审计核实,2014年3月L公司与当地民营企业A公司共同组建了D公司,其中A公司的注册资金迟迟没有全部到位。
十多家汽车4S店由于南北地域跨度较大,L公司仅派出一名行政副总及一名财务总监参与D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日常管理,4S店的总经理及管理团队均为老股东A公司的原班人马。
A公司在当地影响力较大,下属公司又是其原有管理团队,在如此复杂的经营环境下D公司如何实现对下属公司的有效管控成为经营管理的难点,经过讨论审计组决定在审计中对关联交易予以特别关注。
(三)审查细微之处,发现审计线索考虑D公司下属十多家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整车销售、售后服务、精品收入、质损车等业务类型。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探析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探析近些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公司股权相当集中且在多数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为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显得更加的明显和重要。
现代公司制企业通常面临的两类代理问题是: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Berle、Means,1932;Jesen、Meckling,1976),即传统代理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Shleifer,Vishny,1997)。
从国内外众多的资本市场实践可知,多数公司的控股股东在监督管理者方面(解决传统代理问题)并未产生较大作为,反而常常侵占小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治理的效果不但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正如LaPorta(1999)等学者所说,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中,主要的代理问题已经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大股东的出现虽然可以解决由股东分散带来的“搭便车”问题,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大股东的出现又带来了另一个代理问题: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张光荣、曾勇、邓建平,2007)。
一、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股东控制的股权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也有股权集中的趋势。
在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研究中,宋小保(2007)将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分为两类进行了研究,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和控股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两类代理问题。
目前更多的集中于对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研究。
那么又是什么让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回顾,笔者发现,较多的学者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均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找到了相关的解释,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主要是“一股独大”问题和中小股东权利的法律保护较为落后等原因。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获利方式是有差异的:普通股东的获利方式除了股票增值和股利,一般不存在其他方式和手段;但对控股股东来说,还可以凭借其控制权获取控制权私下收益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目标。
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现金股利与权益资本成本
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现金股利与权益资本成本罗琦;彭梓倩;吴哲栋【摘要】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controlling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companies` cash dividend distribution on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on companies unde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ling ing a sampl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from 2006 to 2011,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ash dividend distribution may decline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Moreover,such weakening effect is stronger whe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non-state-controlled or in the companies with the separation of control rights and cash flow right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cash dividends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o alleviate the agency problem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which will result in a decline of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9页(P125-133)【关键词】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现金股利;权益资本成本【作者】罗琦;彭梓倩;吴哲栋【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市,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市,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市,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3在完美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制股利的方式实现资本利得与现金股利的完全替代,股利政策与公司资本成本无关[1]。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讲解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组长:尹憬(204120201047)组员:丁丽(204120201045)王羲(204120201058)聂巧明(204120201094)摘要:本文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
假设股权集中程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资产的流动性、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及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在对假设做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金股利;多元回归;影响因素一、前言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股利政策与股价的关系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然而股利政策涉及到公司是否分配、如何分配及分配多少的问题,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的筹资能力和经营业绩。
因为,一定量的内部留存收益是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股利则为股东提供了当期收入,股东对股利的不同偏好直接影响公司的未来股价,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由于股利分配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股利的影响因素既是上市公司的实际问题,同时又是财务理论的难题之一。
在对997家沪市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进行的统计过程中发现,沪市上市公司发放的股利形式多样,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0%左右,但每股现金股利数额不大。
而影响沪市上市公司采取这样的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法律性限制;第二,契约性限制;第三,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关限制;第四,股东的意愿;第五,公司经营状况、规模、成长性等自身情况的限制。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在符合法律性限制、契约性约束的前提下,主要受内部经营状况、盈利状况以及股东意愿诸因素的影响。
《2024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频发,且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在此过程中,不乏一些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实施利益侵占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监管部门、投资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概述大股东股权质押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成为了一些大股东的融资首选。
然而,当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资金后,可能存在将资金挪作他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
三、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一)利益侵占的动机与手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主要是指大股东利用其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股权质押等手段侵占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其动机主要包括个人利益最大化、转移公司风险等。
手段则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挪用、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实等。
(二)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大股东通过高比例股权质押获得资金后,将部分资金挪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高风险项目。
同时,大股东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内幕交易,获取非法利益。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四、利益侵占行为的危害与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及市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侵害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其次,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业绩表现,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
此外,还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五、防范与应对措施(一)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大股东的行为。
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相关信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现金股利作为再融资门槛的合理性探讨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监管部
门对于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也越来越 重视 ,
以先进的 电子化服务手段提 息沟通机制。鼓励基层机构采集客户需求, 业务技术平台 , 将能够带来整体 、 长远效益的新产品开发需 高竞争力。 求报送总行 ;2采取有效 措施 , () 加快新产品 2 完善对公 理财信息管理 系统。利用现 、 研发 、 试点、 推广 , 缩短产 品创新周期:3根 有科技设备, () 开发并完善对公理财信息决策 据客户需求的变化 , 断进行产 品改进和升 管理系统,包括对 公理财 市场的发展现状 、 不
中国证监会多次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提 出政策要求,08 20 年证监会又再次提高上
市公司再融资 门槛,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 ,
要求《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中确定
级;4研究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 ) 研究同业 金融 同业 市场发展 现状、市场潜 在需求等
新产 品, 及时跟进。 通过调查研究 、 资料筛选 、 分析论证 , 公 对对
方式。 佛山照明一面通过在股票市场上筹集
巨额资金,一面又持续发放高额现金股利,
一
进一出使得持股比例相对很高的大股东
加银行盈利的新型业务体制。客户经理制是 量和形象 。 现代西方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客 经营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和法律法规的复合 型人才。他们依托银行的客户信息、 人力和 主要参考文献: 资金等各种资源, 在向客户介绍、 营销银行 【】 1钟赛华, 陈光伟.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理财
务客户经理制应当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广
( ) 四 以先进 的 电子技 术促进对公 理 财
侵占罪相关疑难问题探讨
侵占罪相关疑难问题探讨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侵占罪的立法缺陷研究【第一章】我国侵占罪研究现状及争点【第二章】侵占罪的构成要件【第三章】侵占罪相关疑难问题探讨【第四章】与其他侵财行为之区分【第五章】侵占罪的立法完善【结语/参考文献】我国刑法关于侵占罪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3.侵占罪相关疑难问题探讨3.1 遗忘物之解读针对侵占罪的研究,遗忘物和遗失物两者的区别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刑法学界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主张,遗忘物和遗失物乃是含义有不同之处的一对概念。
遗忘物指的是财物的合法拥有者或者占有人自觉地把财物归置于某个角落,因为暂时性忽略而没有取回;而遗失物指的是财产性物品的合法拥有者或是占有者,由于麻痹粗心偶尔把财物遗失于某一个地方①。
主张区分论的学者认为:(1)遗忘物经过慢慢回想通常能够想起财物散落的大概地理坐标,找回来不是一件难事;遗失物通常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很难找回。
(2)遗忘物通常尚未真正意义上离开合法拥有者或是占有者的管理支配;而遗失物则完全失控。
(3)遗忘物通常离开所有人的期限不久;遗失物则脱离比较久②。
然而据此认定行为人如果侵占遗忘物则入罪,侵占遗失物则明显荒谬--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取决于被害人,被害人记性好了,就对施行人进行定罪处罚,倘若脑袋不灵光,就不负刑事责任,这样的结论令人难以信服。
笔者认为,遗忘物与遗失物虽是两个不同词汇,却有着相同的含义,都指的是财物的实际支配者或是合法拥有者无意间暂时丧失其占有的财物,这两个名词并无必要进行区别对待。
将遗失物和遗忘物加以区别对待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不妥当。
司法实践中,不能依照被害人的记忆力和财物丢失期限来判定究竟是遗失物还是按照遗忘物,二者应视为同一物,同等对待。
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并无本质之区别,仅是语感的不同或言说者言说的角度不同。
遗忘物更注重行为人的内在心态,偏重指被害人想不起来财物的下落;而遗失物更强调客观事实,偏重指被害人的财物脱离了物主控制这个现实情况。
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与现金股利政策
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与现金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展示自己经营成果与发展前景,回馈股东的重要途径,也是投资者投资获利的主要方式。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公司管理者比股东掌握更多公司的内部信息,经营良好的公司有能力通过现金分红吸引投资者,因此,现金股利政策还被认为是传递公司内部信息,帮助投资者区别好公司与坏公司的重要方式。
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分别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例也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于是正相关性、负相关性还是“U”型相关性,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而对于现金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已有文献也从超额收益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市场上的现金股利政策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
事实上,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持股比例都是反映公司股权结构,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指标,两者会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共同决定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但国内外学者鲜有针对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持股共同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影响能力的研究;另外,由于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侵占公司利益的工具,存在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经营发展等方面信息的问题,导致股利政策传递的内部信息并不完全准确可靠,影响了信号传递效果。
而学者们在研究现金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时,也没有考虑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持股对传递效果的影响。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因素,研究其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共同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
在此基础上,将样本依据股权集中度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低分为13个样本组,研究不同样本组在分红公告日前后二十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表现,发现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果普遍较弱,且不同股权结构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果显著不同。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监管者、上市公司及投资者提供建议与参考。
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学号:学生姓名:院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内容提要股利政策是企业将获得的收益分配给股东的决策,它是企业在回报投资者与利润再投资之间的一种权衡。
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企业影响重大,与股东的预期收益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息息相关。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一样,都是企业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股利政策的重要内容。
持续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使公司保持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公司发展,进而关系到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
因此,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跟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股利及股利政策的理论,继而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贵州茅台多年来连续高额的现金股利政策分配现象着手,收集贵州茅台公司财务数据及历年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等资料,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财务方面的信息,以及股权结构,政府扶持力度,行业因素等非财务信息来分析茅台高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从深层次分析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研究,期望可以为上市公司制定比较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一些决策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广大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金股利贵州茅台政策建议目录一、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概述 (1)(一)是否发放现金股利 (1)(二)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高低 (1)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2)(一)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且缺乏连续性 (3)(二)派现比例呈现阶段性 (3)三、贵州茅台历年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 (4)四、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政策的财务影响因素分析 (5)(一)主要财务数据对比 (5)(二)盈利能力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6)(三)偿债能力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7)(四)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8)五、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政策的非财务方面影响分析 (8)(一)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8)(二)行业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9)(三)政府扶持力度分析 (10)六、贵州茅台高现金股利政策的冷思考 (11)七、结论及建议 (12)(一)结论 (12)(二)相关建议 (13)参考文献 (15)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茅台为例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一、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概述现金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在股利分配时选择发放现金股利的形式以及确定现金股利支付率高低的一种政策。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试点工作。同年5 日, 月9 首批股权分置改革4 家试点公 司推 出;
5 3 月 0日, 国证 监 会 和 国 资 委 联 合 发 布 《 于 做 好 股 权 分 置 中 关
会正式发 布《 市公 司股权 分置管理 办法》 明确 了全面推 进 上 , 改革 的整体政策框 架 ;月6日, 9 上海证券 交易所 、 圳证券 交 深
易所和中 国证券登记结算有 限责 任公 司联合发布 《 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 为改革 全面铺开提供 了操作 指 , 南 ;月9日, 9 国资委公布《 关于 上市公司股 权分置改 革 中国 国 有股股权管理有关 问题 的通 知》 为国有上市公 司股权分 置改 , 革扫除 了最后 的政策阻碍 。此次股权分置改革是 否对上市公
阎大颖( o )唐 国琼 、 2 4、 0 邹虹(0 5、 2 o )肖 ̄(o 5、 2o )唐跃 军 、 谢仍 明
条 件 。至 此 , 股权 分 置 改 革 有 了 明确 的方 向 ;月 4 , 国证 监 9 日 中
益输送”概念则着重描述控 制性 股东可能会从 自身利益 出发 转移公司的资产或利润 。F ci、a g o g 0 1的研究结果 ac Ln 和Y n ( 0 ) o 2 显示控制性股东 的公 司只有在一 定的监督机制约束 下才会发 放较高的现金股利 。L e i ( 0 )C e 和J n2 0 ) e和Xa 2 2, hn i (03的研究 o0 a 均显示 国内大股东存在利用发放 现金 股利的方式侵 占小股东 利益的行为 ,现金股利成为转移 上市公司现金的一种隧道挖 掘 工具 。国内对上市公 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 ,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分析
金股利政策 的特殊 性 , 因此我 们不 能简单 借鉴
国 外 的 已有 理 论 , 须 寻 找 新 的 视 角 和 方 法 对 必
【 收稿 日期 】 2 0 -92 0 80 -0
【 基金项 目】 上海市教育委 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5 7 1 J 10 )
【 作者简介 】 肖成民( 99一) 男 , 17 , 吉林东 -人 , 千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 务学 院讲师 、 士 , 博 研究方 向 : 司治理 、 公
《 上海 立信会 计 学 院学报 》 双 月刊 ) (
20 0 8年 第 6期
中 国 上 市 公 司 现 金 股 利 利 益 侵 占效 应 分 析
肖成 民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 ,上海 2 12 ) 060
【 摘
要 】 流通股 与非流通股的股权 结构安 排使得 中 国上 市公 司的现金 股利具 有利
( 06 对经典 M— 20 ) M理论 的彻底否定 , 发达 市场 经 济 下 的 股 利 政 策 研 究 已 经 日渐 成 熟 和 完善 。 一 f
市公司的现金股 利支付却 不是 缓解公 司代理 问 题的手段 , 而是代理 问题的外在表现 。
另一方面 , 学术 界发 现现 金股 利 具有 利 在
一
、
引 言
作 为一 项重要 的公 司财 务 政策 , 金股 利 现
支付很早 就 引起 了国外学 者 的关 注。从 M l r ie l
和 Moii i 16 ) 股 利 无 关 论 , Bak d ln(9 1 的 ga 到 l c
( 92)的 “ 利 之 谜 ” 再 到 D A gl 17 股 , e ne o等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探究
所提 高 。但是 派发 的现金股 利绝
行为严 重 , 乏连续性 和稳定性 , 缺
( ) 司 治 理 对 上 市 公 司 现 二 公
3 财 务透 明度 与现金 股利政 、
对值 较低 , 并且现金股利分配短期 金股 利政策的的影响
策 。由于信息 商品 的特殊 性 以及
公 司治 理就是 围绕如何 缓解 资本市场信 息的非对称性 、 信息成
政策最 成熟 的理论之 一 。现 金股 法 , 确保资本 的供给方能够收回基 等地获取 信息 , 而作 出理性 的决 从 利在 缓解 股东与经 营者 、 股东 的代 于投资 的合理报 酬 。而 现金股利 策 。财务 透明度越高 , 更多 的有关
理 冲突方 面均能发 挥相应 的治理 被认 为 是投 资 回报 的合适 载 体 。 证券信息公之于众 , 使公 司处于公
不分 配现象仍 然 比较 严重 。在许 契约上 不完全 和信息不 对称而 进 本与效益等因素 , 投资者在资本市 多解 释公 司支 付现金 股利原 因的 行 的一整 套制度 安排 。其 目的是 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 而通过信 息的 理论 中, 代理理论是 目前解释股利 希望能 够建立起 一套机 制或者方 公开披露 , 一般公众投资者亦能平
成 为财 务 学界 研究 的一 个重 点 。 派现现象严重 ; 现金股利 回报水平 中的主导性地 位 。它的作用发 挥 然而 , 尽管派发现金股利 的上市公 较 低 ; 现 公 司数 量 增 多但 现金 股 如何将 直接影 响到现金 股利政策 派 司数量有了大幅增加 , 派现意愿有 利支付率仍然偏低。
上市公 司的总体 股利分 配意愿 出 的争论 也会最 终归结 到股权结 构 督 管理机构 的更严 格监管 和 国外 的投资者更加理性投资 等等 , 司 公 现不断下降 的态势 , 不仅总体现金 上来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
18 ・ 4
商 业 研 究
2 2O 0l/ 8
( ) 控 股 股 东 持 股 状 况 一 控 股 股 东 持 股 状 况 是 现 金 股 利 政 策 的 重 要 影
最 大 化 的 最佳 选 择 。此 时分 配 现 金 股 利 ,其 他 非 控 股 股 东 也 同 样 获 得 现 金 股 利 ,这 是 控 股 股 东 利 益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2— 3— 2
章通 过 。但是否确 实发生行 为利益侵 占 ,理性 的中
小 股东可 根 据公 司制 定 的 股利 政 策 ,结 合控 股 股 东 的持股状 况和公 司 自身特征来判 断 。
作者简介 :黄桂杰 (9 2 ,女 ,吉林辽源人 ,北京语 言大学 国际商学院教 师,会计 学博 士 ,研 究方 向: 17 一)
2 1 / 8 总第 4 4期 020 2
文 章编 号 :10 — 4 X (02 8 0 4 一 6 0 1 18 2 1 )0 - 17 o
商 业 研 究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坝金股利政策分析
黄 桂 杰
( 北京语 言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 8 ) 00 1
摘要 :股利政 策制 定和 实施直接 影响 了股 东、债 权人 和公 司的利 益 。从 投 资 者利 益 的角度 分析 存在控 股股 东的上 市公 司现金 股 利政 策 :控 股股 东持 股状 况 、性 质 ,上 市公 司 自身特 征 ( 司 公 规模 、盈利情况 、现金持 有量 、成 长性及 负债情 况) ,公 司面 临的外部 股利 分配政 策 、制 度环 境 等 ,均 对公 司股利政 策有不 同影响 。其 中股 利政 策 合理 与 否主 要取 决于控 股 股 东意 志受 制度 环
有关股利政策理论论文
有关股利政策理论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股利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的A股市~20022021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股权分置改革,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为拓展行为公司财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行为股利理论;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一、行为股利理论的理论综述行为股利学派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股利政策,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财务学家的研究视野,使得对‘骰利之谜”的阐释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由于行为股利学派是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决策领域的延伸,所以行为股利理论的很多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行为财务学。
一国外行为股利理论文献回顾Lintner1956提出股利行为模型,根据公司公平的观点,即把盈利中的多少返还给投资者是公平的,设定了一个股利支付的目标比率。
由于公司管理者认为稳定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将受投资者欢迎,存在现金红利溢价,投资者对公司增加和减少现金红利的态度具有不对称性。
因此,公司尽可能稳定现金红利支付水平不轻易提高或降低。
Shefrin和Statman1984在投资者自我控制问题、期望理论和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投资者为何偏好现金股利的模型。
现金红利可以使投资者克服自我控制问题。
同时,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有利于投资者从心理上容易区分公司盈利状况,避免遗憾心理,增加投资者的主观效用。
这一理论可以说明公司支付现金红利实际上是迎合投资者偏好。
Baker和Wurgler2002通过放松MM股利无关论的有效市场假定,构建了股利‘‘迎合理论”cateirngtheoryofdividendso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
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dividendpremium。
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行为与现金股利研究
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行为与现金股利研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政府将控制权下放至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呈现"所有者缺位"及"内部人控制"的特征,管理层权力在此背景下形成并不断提升。
2013年11月,为了进一步"去政府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视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公司内部人持股。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力问题日益突出,公司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中,股利分配方案应由董事会制订,并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然而在上述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管理层却往往是现金股利政策的真正决策者。
证监会多次发文鼓励上市公司用现金方式进行利润分配,提高回报投资者的意识。
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分配的问题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选取管理层权力较大的ZH公司展开研究。
首先以管理层权力理论、股利代理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可持续分红模型为基础,分析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行为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影响机理。
接着,选取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120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行业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基于行业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探究ZH公司管理层权力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施在职消费等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权力越大,现金股利分配越少。
股利分配没有兼顾投资者必要报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市场反应显著为负。
最后,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健全外部市场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三个角度提出了对ZH公司及其所在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建议,为公司内外部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试论大股东利益侵占对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大股东侵占股权激励公司业绩论文摘要:基亍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与股权激励实施效应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将损害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负向影响;内部人控制问题送一步加重了大股东侵占的代理成本,对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带来负向影响。
这也说明,集中的股权结构下,股权激励在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上无显著效果。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然而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从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是以分散股权结构为基础所做的制度设计,在中国股权结构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的情况下,已非一种有效的契约安排,而成为向大股东及公司高管输送利益的工具。
一、文献综述国际学术界在20世纪7O年代就基于代理理论对经理人报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所有权结构、管理者薪酬结构和董事会薪酬的决定受到公司业务性质影响。
Holmstrom和Milgrom(1987)指出企业经理人的报酬应当与企业业绩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线性关系。
Jensen 和Murphy(1990)利用1969—1983年美国上市公司CEO的报酬数,得出高管报酬与公司业绩之间敏感度极低。
Rosen(1992)指出虽然二者之问的敏感度极低,但是CEO收人仍随业绩发生巨大波动。
此外,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两者之间具有更高的敏感度,Hall和Liebman(1998)利用1980—1994年的数据估计出新的敏感度为,企业价值每变动1000美元,CEO收入的变动大约25美元,这其中股票和股票期权的贡献为19.7美元。
Kato和Long(2005)以中国上海、深圳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报酬与股东财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y And Explore 研究与探索
6
·
反应。
累计异常报酬率的计算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窗口期以及估算正常情况下的预期收益率,敏感性分析可以缓解主观选定时存在的问题。
这一识别方法的另一个局限在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往往是与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共同发布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分离和控制年报中其他信息(如盈余信息)的影响。
在能够相对有效地剥离其他财务信息影响的情况下,这一识别方法还可以与股权结构和其他利益侵占方式结合运用,从而在检验前述两种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四)基于筹资与分配行为的识别方法这种识别方法主要是基于公司筹资行为与分配行为之间的关系来辨识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一般情况下,公司支付高额现金股利意味着公司目前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因此将多余的资金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还给投资者。
而公司实施筹资行为(如配股和增发)一般意味着公司目前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因此需要筹集资金来满足新项目的投资需求。
通常,巨额筹资与高额股利是不会并存的,因为它们对于公司投资机会的反映是矛盾的。
此时可以通过综合考察公司的筹资行为和现金股利政策来识别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是否具有利益侵占效应:同时进行巨额筹资和高额股利支付的公司,其现金股利具有利益侵占效应的可能更大。
此时,公司控股股东通过高额现金股利将所筹得的资金转入了自己的口袋,即侵占了其他股东的利益。
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控股股东能够同时决定公司的筹资和分配政策,并且他们有很强的再融资偏好,为这种识别方法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陈信元等(2003)正是基于这一方法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显然,此识别方法可以与前述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如根据股权结构特征分类再进一步考察不同公司现金股利与筹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根据公司筹资方式的不同(如配股和增发)分类比较哪一种筹资所得更容易被控股股东以现金股利方式侵占,从而丰富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相关研究。
(五)基于股利与盈余关系的识别方法这种识别方法主要通过考察现金股利与会计盈余(特别是会计盈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辨识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正常情况下,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会考虑会计盈余的持续性及其现金流支持,从而保证现金股利的持续性和支付能力。
此时的现金股利政策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控股股东自身的利益。
如果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没有区别对待不同持续性和现金流效应的盈余成分,此时的现金股利政策往往具有利益侵占效应———控股股东为了实施现金股利利益侵占,会提升现金股利与会计盈余的相关性。
比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没有区别对待持续性和现金流支持较强的主营业务收益与持续性和现金流支持较弱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
此时,通过检验现金股利与会计盈余不同构成部分的相关关系就可以识别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一般来说,现金股利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持续性较差且现金流支持较弱的盈余构成部分相关性越强,现金股利越可能是控股股东实施利益侵占的方式。
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损益的确认和披露为这一识别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的公司,可以通过考察其现金股利与
主营业务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之间的关系来辨识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或者考察现金股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来辨识其利益侵占效应。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与前述方法结合,如比较分析不同股权特征下公司现金股利与会计盈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检验与公允价值损益等持续性较弱且现金流支持较差的盈余组成部分相关性较强的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
(六)基于再融资要求的识别方法这种识别方法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针对再融资要求的操纵行为来识别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以证监会为主的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一直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其核心监管参数是净资产收益率。
但是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圈钱”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得这种单纯基于盈余指标的监管政策效应逐渐弱化。
为此,证监会开始将现金股利支付引入再融资监管,以期在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避免上市公司纯粹地“圈钱”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此时,类似于盈余管理行为的现金股利操纵行为便应运而生,即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会像操纵盈余指标那样来操纵现金股利政策。
此时的现金股利政策主要服务于控股股东的再融资要求,而非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也是一种利益侵占。
相关研究可以使用类似于识别盈余管理的研究设计来检验上市公司是否为了迎合再融资要求操纵其现金股利政策。
如再融资监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那么可以通过检验实施或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是否刚好满足
这一要求来判断其现金股利操纵,从而识别现金股利的利益侵占效应。
三、结论
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特殊制度背景的产物,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现和识别对于丰富公司财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可供数据检验的研究假设。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应用和检验这些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更全面地解读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陈冬华、时旭:《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2]娄芳、李玉博、原红旗:《新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和会计盈余关系影响的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3]吕长江、周县华:《公司治理结构与股利分配动机———基于代理成本和利益侵占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3期。
[4]肖成民:《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利益侵占效应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09YJC63015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编号:10YS198)和上海市“晨光计划”(编号:09CG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获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J51701)的资助]
(编辑
杜昌)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