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最近几十年,巴西、墨西哥、韩国、以色列等较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已经进入和超越了起飞阶段。
罗斯托认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 5%或不到5%增加到 10%以上: ②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出现一个有助于 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条件一:如果投资与产量之比为 3.5:1 ,人口增长率为 1 %,那 么要使国民收入净增 2%,就必须有10.5%的投资率。为了达到10% 以上的投资率,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罗斯托指出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收入控制权的转移;二是使迅速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利润转变 为投资。收入控制权的转移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国内收入的 分配结构,如以各种形式把原先归于地主的收入转移出来,通过现 代税制使收入由个人向政府转移,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强制储蓄,以 及依靠银行信贷系统集资;二是引进外资。利润转变为投资 也有两 种主要方式:一是靠迅速发展的出口部门的外汇收入换回机器设备 等资本品;二是扩大对国内制造而非国外制造的消费品的需求,以 使收入更多地流到国内企业家手中,并引起他们的再投资。
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 特· 惠特曼· 罗斯托。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成长阶 段》一书是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
罗斯托在该书中提出,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 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是以英国、美国的经 济史为依据,吸收历史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他的“起飞” 理论直接利用了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的主要 条件仍然是资本形成问题。他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尔萨 斯人口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 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或 者说,一个国家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 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不讲、了解)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在西方国家,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研究是从哈罗德—多 马模型开始的.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出版后三年,把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分析 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提出了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接 着,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6年和1947年独立地提出 了与哈罗德相似的经济增长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 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该理论主要使用抽象演绎的方 法,论证要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实现
Tˊ 布

T S
Tˊ T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 小麦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使本国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由原来的TT移动到T'T',SS'称作罗 伯津斯基线,它表明,在进口替代品——布 的生产增加的同时,出口成品小麦的生产减 少了,生产的变化导致贸易规模的缩减,但 贸易条件改善了。
(2)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其次是供给扩大效应。资本价格的降低,使国内 更多地使用资本扩大布的生产。与资本联系较少 的小麦的生产也会因为资本使用的增加和要素构 成的改变而提高产量,但小麦的生产增长不如布 生产增长得快。这两种效应最终将导致本国对布 进口的减少,贸易伙伴国生产下降 ,如果该国 是世界市场的布的主要进口国,该国进口减少, 导致布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好转。如果该国资本 供给特别充分,价格特别低,就有可能会牺牲小 麦的生产,将资源转移到布的生产上,导致小麦 在市场上的供给下降,小麦价格上升。贸易条件 将完全改善。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依据索洛增长模型,高储蓄率可以导致
高的产出水平和高收入。但多高的储蓄 率对于社会福利是最好的呢?是否储蓄 率越高,产出水平越高,对社会就越好 呢?这也是人们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 疑问。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
假定决策者选择稳定的经济状态时,目
的在于使整个社会中的个人福利最大化, 他们就要选择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 我们把消费水平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叫做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为此,我们需要 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然后,再说 明何种稳定状态提供了最大化的消费。
总结上面的两种情况,我们会发现:经
济从高于黄金规则水平开始调整时,在 达到黄金规则水平的各个时点上,都引 起较高的消费;而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 水平开始调整时,要求最初减少消费以 便增加未来的消费。 在决定是否要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 态过渡时,必须要考虑几代人之间的交 替关系。最优资本积累关键取决于对各 代人利益的评价和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假定储蓄率既定不变。国民收入
核算恒等式可写为: Y=(1-s)y+i,整理后,可得:i=sy,即 储蓄等于投资。
资本存量的增长将影响经济增长,而影响
资本存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投资和折旧。投 资是用于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折旧是 原有资本的磨损。在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 蓄的情况下,如果把人均产出表示为人均 资本存量的函数,则可以由i=sy变为i=sf (k)。这表明,资本存量k由投资i决定, 而既定的k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出,这个产出 的s比例又是新的投资的来源。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可得c=y
-i。再把相关的稳定状态值代入消费函数 式,可得:c*=f(k*)-δk*.这就是稳定状 态下的人均消费值。该情形可以看出,黄 金规则水平的确是存在的。在资本存量水 平低于黄金规则水平时,资本存量增加引 起的产出增加大于折旧增加,所以,这时 消费是增加的。生产函数曲线比δk*线陡峭, 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即消费)会随着k*的 上升而增长。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含义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称为经济增 长的供给效果。 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类型 1.中性增长 1.中性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三、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但不是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K/L随之减少 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随之减少, K/L随之减少,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资本密集性产品的生产。 向资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目录分析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制度等因素。
经济周期与波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周期和波动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节 和经济手段来减缓经济波动,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精彩摘录
在第五章结论与展望中,作者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指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 方向和意义。他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经济发展理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 而且就经济学的整体视角而言,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围绕着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熊彼 特的创新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认为创新能 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对于理解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进步,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改变,包括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市场拓展等。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技术落后、资源匮 乏等问题,而创新则成为他们实现经济追赶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理论具有 重要启示,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的角色和作用可能会存在差异。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创新的不确定性。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内生增长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内生增长理论概述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生产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即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更严格的稻田条件规定在要素趋于无穷大时,要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lim 0k f k →∞'=。

随着资本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会再有投资,经济也停止增长。

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但发达国家的资本却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因而要素的边际产出不再递减,厂商或社会的生产函数也可能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这些就是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方。

—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Ak 模型。

设定生产函数为:y Ak =,资本边际产出始终等于A ,避免了()lim 0k f k →∞'=的情况。

由于内生增长理论违背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定,就引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干中学”与知识外溢模型1.“干中学”“干中学”的含义是指企业增加其物质资本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生产的经验,这种经验会对生产率产生影响。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1、社会储蓄率,即平均储蓄倾向,以s代表,表明储蓄在国民收入 中的比率。
2、资本—产出比率,以V代表。生产规模报酬与技术水平不变条件 下,等于加速系数。
V K K a Y Y
3、经济增长率,以G代表,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表达形式 •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一个国家实际国民
经济增长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影响最大的是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和谐的和经济利益逐步分配
到社会全体的过程。
经济增长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罗斯托
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 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认为只要把15-20% 的国民收入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
现实中,G与GW的不相等,导致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经济增长
均衡增长率示例
时期
t
t+1
t+2
t+3
年增长率(G)
5%
5%
5%
5%
产出(Y)
100 105 110.25 115.76
消费(C)
80
84
88.20 92.61
投资或储蓄(I,S)
20
21
22.05 23.15
产出增量(ΔY)
5
5.25
5.51
经济增长
约翰·穆勒(John Atuart ·Mill)
– 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类:生产的规律和分配的 规律。
– 把生产要素概括为四种:人口增长、资本积 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 ·List)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1.2 1 0.8 0.6 0.4 0.2 0 0~1000 1000~1820 1820~1998
人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7000 6000 5000 4000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人口规模(M)
3000 2000 1000 0 0年 1000年 1820年 1998年
●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1)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到1998年,人均产值相当于1820年 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 • • • (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差距悬殊; 地区间的经济表现存在很大差距。 麦迪森将各国分为两组进行了比较。 A组包括西欧、西方衍生地区(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 • B组则主要包括剩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重影响了拉美各国的持续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萦绕不去的危机,这些处于恶性通货 膨胀和财政危机边缘的经济必须大规模收缩。这进 一步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增长。
1870年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 三个阶段
• 1870~1930年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
• 1930~1980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增长阶段;
• 1980(有的国家从7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外向型经济 高投资 低通货膨胀 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世界银行1993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东亚诸国经济增 ● 长的成功与各国在下面几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1、投资和政府政策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内生增长理论PPT课件

内生增长理论PPT课件

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
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再会有投资,经济
也停止增长。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
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发达国家资本
却并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新古
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
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
1
20
两者的差别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外部效 应γ,若γ=0, g g;* 若γ>0, g 。g*在(4.9) 和(4.10)两式中,人力资本增长率皆随人力资 本投资的有效程度δ的增加而增加,随贴现率 的增加 而减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卢卡 斯模型中的增长率仍与劳动力的增长率有关,但 是与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的是,即使劳动力增长 率为0,增长仍是可能的,因而卢卡斯模型避免了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模型没有人口增长就没有 经济增长这样与现实不符的结果。
由此产生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经济增长 理论,所谓内生是指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 术等因素视为外生给定的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将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 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 而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要素的边际产出不再递 减,厂商或社会的生产函数也可能会出现规模报 酬递增,这些就是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不 同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方。
下最大化效用函数解出最优选择时消费与人均资
本共同的增长率为:
k (1 ) g 1
(4.9)
上式中的 g 为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卢
卡斯模型中人力资本的均衡增长率为:
g (1 )[ ( )] (1 )
(4.10)
而其最优增长率则为: g* 1[ (1 )( )] (4.11)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他主要讨论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容纳专业化人力 资本的制度。
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 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 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 了要素收益递增。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三)研究与开发(R&D)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 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 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划分。
• 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 为一体了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4
成熟阶段
5
大众高消费 阶段
6
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高投资
• 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 到10%以上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k
由此产生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经济增长 理论,所谓内生是指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 术等因素视为外生给定的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将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 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 而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要素的边际产出不再递 减,厂商或社会的生产函数也可能会出现规模报 酬递增,这些就是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不 同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方。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模型,由巴罗 (Barro, 1990)和里贝罗(Kebelo, 1991)提出, y Ak 设定生产函数为: ,资本边际产出始终等 (k ) 0 lim f 的情况。 于A,避免了
k
由于内生增长理论违背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 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定, 就引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边际产出不变或 递增,规模报酬递增时企业是否会无限扩张?竞 争性均衡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些新问题在新古典 经济增长理论中是不存在的,但在内生增长理论 中不可回避。
在阿罗的干中学和知识外溢这两个假定的基 础上,保罗· 罗默(Paul M. Romer)1986年发表 了《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一文,这篇文章成为 内生增长理论的起点。由于阿罗与罗默的原始模 型比较复杂,而且涉及的问题较多,我们不介绍 阿罗(1962)和罗默(1986)年的经典论文中的 原始模型,而是介绍经罗伯特· 巴罗(Robert J. Barro)和哈维尔· 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简化后的包含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单部 门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为例推导。
以下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内生增长理论,当 然内生增长理论绝不限于这几种,在这个领域近 几年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构建了许多内 生增长模型来解释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在介绍时只涉及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 问题、研究思路和基本的模型推导,对模型的动 态演化和均衡存在的证明不做介绍,不做介绍的 内容并非不重要,只是为了降低难度。

区域经济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

高婷婷区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区位论的概念、发展:1)以单个厂商区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2)研究①古典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韦伯、克里斯、廖什区位:厂商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核心问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单个厂商发展为地区总体经济结构;理论推导转向区域模型;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不仅考虑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到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2、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生产组织研究扩展到产业区位分析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

3、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2)区域经济活动组织3)区域地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4)区际分工与联系5)区域经济政策4、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选择最佳区域经济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区域经济环境;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区域经济学(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5、区域经济(名词):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第二章1、基本概念: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决策:决策主体的区位决策过程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2)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大国经济的区域发展规律):①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②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4)现代区域经济理论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②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③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④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第三章: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合作,相互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部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思考题:1. 画图分析说明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及其发生的条件。

2. 什么是罗伯津斯基定理?讲课要点及思路:第一节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国不改变要素相对丰裕度或比例生产要素增长。

这种类型的增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衡量,表现为该曲线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结果,新旧两条曲线各点的斜率相等。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三、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一国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超过了进口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在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或增加速度比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将降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降低出口品的生产成本。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与贫困化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降。

第二节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一、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的发生的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一、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用来描述家庭收入变化与最基本生活品食物消费变动关系的规律。

二、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受周围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或相同的人群消费模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9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影响最大的是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和谐的和经济利益逐步分
配到社会全体的过程。
2020/4/29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罗斯托
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 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认为只要把15-20% 的国民收入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
2020/4/29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唯一原因。 从长期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从而为当期提供 充分就业机会,企业生产能力扩大,结果引起下期供 给大于需求,出现下期的就业缺口,这样就需要更多 的资本形成。因此,不断地增加投资,是保证经济增 长的唯一源泉。
5%
5%
110.25 115.76
88.20 92.61Fra bibliotek22.05 23.15
5.51 5.79
4.41 4.63
1.10 1.16
2020/4/29
3、自然增长率,考虑到长期中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两 个因素,指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长期最
大增长率,以Gn表示。
Gn
s0 Vr
s0
GnV
的资本。
Yt
minL{t
,
Kt v
}
2020/4/29
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为:
K
v
B v
2020/4/29
e3 e2
Y3 Y2
e1
Y1
L
A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均衡点:e1,e2,e3 ❖ 产出水平:Y1,Y2,Y3
❖ 均衡条件:资本和劳动之比正好等于v 。
Kt Lt ,或Kt v
2020/4/29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1900-1978)于 1922年在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 教,但并未立即执教,最初两学期 去剑桥大学进修,师从凯恩斯研究 经济学。然而,师生之谊并未导致 他盲目地附和凯恩斯,相反,却为 他以后反思凯恩斯的理论、改进凯 恩斯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契机。
者很难同时相等,所以一些经济学家称哈罗德提出 的增长路径是处于“刃锋”状态。
2020/4/29
约翰·穆勒(John Atuart ·Mill )
– 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类:生产的规律和分配的 规律。
– 把生产要素概括为四种:人口增长、资本积 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
2020/4/29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 ·List)
• 大力推进工业进步 • 主张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 • 国民经济各部门应该均衡、协调发展。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2020/4/29
揭示什么决定了一个经济社会长期的 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投入量,技术进步, 储蓄和投资等)
2020/4/29
经济增长的定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 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

第一,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凯恩斯的S=I这一公式出发
,认为要使经济均衡稳定增长下去,那么,一个国家每一
时刻的储蓄应当全部转化为投资。

第二,由于储蓄比例与加速系数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率
,因而既可以在加速系数为既定的条件下,用改变储蓄比
例或投资比例的办法来改变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在储蓄比
例不变的前提下,用改变加速系数的办法来使经济增长率
(2)如果GW Gn ,表明投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力增
长和生产率发展的限度, sd>s0,生产受到劳动力不足 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结果是生产率下降,导致经济长 期停滞的趋势。
2020/4/29
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认为,要使社会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地 均衡增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GG WG Nn
该条件十分苛刻,很难满足,即Gt、GW 、Gn三
2020/4/29
哈罗德——多马模型表达形式 •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一个国家实际国民
收入增长率(G=△Y/Y)取决于资本—产出比 率和储蓄率。它的模型形式是:
G=s/V
说明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前提下,经济 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储蓄率。
2020/4/29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数学推导
由:
VKKVY
❖ 西蒙.库兹涅茨:1971《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 》
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 来,认为:先进技术是引致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它本身只 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还必须有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调整 ,以便有效地使用人类先进知识宝库之积累创造革新。
❖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 经济增长模型、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模型、丹尼森 增长模型
Y Yt Yt1
Y
Yt1
❖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一个比较复杂的质 的概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2020/4/29
背景知识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在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之前,西方经济学说史 中已经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并越来越重视生产力水平如何提高、社会 财富如何增进、国民经济如何改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 就是生产日益社会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其代表人物有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 穆勒、李斯特 及马歇尔等。
•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单位产品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 • 5.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S=sY,其中S代表储蓄量,s为储蓄
率; • 6.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损耗,所有的投资都形成新增资本,即I
=△K,I代表投资量,△K代表资本增量。
2020/4/29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基本假设
劳动和资本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 为了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使用a单位的劳动和v单位
现实中,G与GW的不相等,导致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2020/4/29
均衡增长率示例
时期
t
t+1
年增长率(G)
5% 5%
产出(Y)
100 105
消费(C)
80 84
投资或储蓄(I,S)
20 21
产出增量(ΔY)
5
5.25
消费增量(ΔC)
4
4.20
投资增量或储蓄增量 1
1.05
(ΔI, ΔS)
t+2
t+3
G =s/V=15/3=5(%) 在资本一产量比率v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高,则经济 增长率高。 可见,这一模型强调的是资本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 作用,分析的是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s=G×V=5%×3=15%。 说明:要达到5%的产出增长率, 储蓄率必须达到15%。
2020/4/29
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s0被定义为实现自然增长率(Vr既定)所需要的储蓄率。
该式说明在储蓄比例既定的前提下,降低人口增长率和 提高资本产出比率,对于提高按人口平均的增长率是何等的 重要。
2020/4/29
GW与Gn的关系:
(1)如果GW < Gn ,表明还存在可供使用的剩余劳
动力和潜在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 能性。这时sd<s0,储蓄不足或消费过多刺激投资,生 产不会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经济将出 现长期繁荣的趋势。
衡)增长率(warranted rate of growth),指满足投资
等于储蓄条件下的增长率,以GW 表示。此时,哈罗德模型
为:
GW
sd Vr
sd是合意的储蓄率,即人们当前想要进行的储蓄率;Vr是 合意的或人们满意的资本—产出比率。
上式说明,要维持长期的均衡增长,必须是实际增长率和 均衡增长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厂商实际完成的储蓄率(或实 际的投资率)与合意的储蓄率相等时,充分就业的稳定均衡增 长才能达到。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 GDP不能完全看作是经济增长率,因为:
(1)物价因素; (2)人口变动; (3)潜在而不是实际; (4)不能反映福利增进、环境污染等。
2020/4/29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度量的 标准,它被定义为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 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
2020/4/29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大卫· 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 原理》中阐述了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他的经济增 长的观点与斯密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他把研 究的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
2020/4/29
马尔萨斯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增长的人口是一国幸福和繁荣的表现或结果。 • 增长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大约束条件。
发生变动。

第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凯恩斯采取短
期分析方法,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只注意投资在增加总
需求方面的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投资在总供给(生产能力
)方面的作用。
2020/4/29
图 投资的生产能力效应
2020/4/29
例如,假定储蓄率S为15%,资本一产出比率v为3:1,经济 增长率G为多少?
Y
由于新增资本等于投资,即I=△K,上式可以写成:
IVY
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当中的储蓄必须恒等于投资,即: S≡I,哈罗德进一步提出,只有满足这一条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
由: 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