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doc
3.发展趋势
第五节物理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究发展史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3.发展趋势
第三章环境科学污染控制技术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污染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难点:各环境污染的最新污染控制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日前的最新技术。
2.掌握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2)通过软件科学研究,提高管理能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提供污染防治的实用技术
(4)推动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高等环境教育
4.未来环境科学发展的热点
(1)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研究
(2)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
(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变化规律和土地退货的综合防治
第五章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环境安全的研充进展。
难点:环境安全研窕的三个视角。
教学要求:
1.了解环境安全研兖的进展。
2.掌握环境安全的由来。
教学内容,
1.环境安全的由来
2.环境安全关注的三类问题
3.当前环境安全研充的三个视角
4.环境安全研兖进展

章(或编)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2
0
2
第二章
6
6
12
第三章
3
3
6
第四章
1
1
2
第五章
1
1
2
合计
13
11
24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程讨论:
1.大气环境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根底》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根底课程。

高职高专要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课程重点培育学生根本操作力气与实际应用力气,使学生把握计算机的根本学问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力气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根本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根本学问,把握Windows 操作系统的根本使用方法,把握 Office 办公软件中现今常用的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展综合信息的处理力气,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根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计算机的进展简史和根本组成、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常识,把握微型计算机的根本操作和常用中文输入方法。

2.了解 Windows 的根本概念和根本组成,娴熟把握Windows 的根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了解 Internet 的根本概念,把握 IE 的使用。

生疏电子邮件的用途,把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了解 Word 的根本概念与根本功能,娴熟把握 Word 的根本操作方法,并能娴熟地处理实际问题。

4.了解 Excel 的根本概念与根本功能,娴熟把握 Excel 的根本操作方法,并能娴熟地处理实际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实践环节,培育实际动手力气,娴熟把握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根本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当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进展。

通过电子教学软件,教师在一台计算机上演示讲解,学生在其他计算机上同步观看;或通过投影呈现演示。

教师演示讲解完一个问题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展实际操作。

每章上机练习题要求在计算机机房完成。

二、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 28 学时,上机实习 32 学时,课程评价考试 4 学时。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环境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理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发展和解 决途径
掌握环境监测、 评价和治理的基 本技能
提高环境保护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备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教育与传播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和反馈
教材:《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
参考书目:《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环境科学案例分析》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实践基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等 实验场地:包括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生态园等 实验材料:包括化学试剂、生物样本、土壤样本等 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规程等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污染 与防治、生态学等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 数据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编写等
环境管理与法规:包括环 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 策、环境管理实践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包括环 境教育方法、环境宣传技 巧、环境教育实践等
评价标准:根据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创新 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周期:定期 进行评价,如每 学期一次或每学 年一次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改进学习 方法
教师自评: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改进措施:根据自评、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生态工程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

《环境生态工程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

《环境生态工程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环境生态工程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环境生态方面的实验进行教学,将工程技术和科学原理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环境生态工程相关的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环境生态工程实验》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环境生态实验技能,能够在实验中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操作。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工程实验》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实验室安全及实验规范2.环境水样、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3.污染物浓度分析与判断方法4.重金属污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5.环境生态监测三. 教学方法本门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实验带动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实验+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使用多媒体课件,图表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住重要概念。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实验操作,并且多次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4.对学生进行实验检验,检查其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四. 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结论明确,数据清晰,实验操作过程详细,实验结果分析准确。

2.实验检测: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检验,看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掌握情况。

3.课堂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设施本门课程所需的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和设备等。

六. 总结《环境生态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已经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学设施,为课程的教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应用技能的实践基础。

在实践中,学生将逐步理解和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1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二、中文摘要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学时,单独设36学时实验课。

另外还有4周的课程设计。

学分:3.5学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和《环境微生物学》二、课程简介(一)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学》课程属环境科学专业,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气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

因此,我们将《环境工程学》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管理》四部份。

其中《水与废水处理》》主要是侧重生活污水中有机质、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通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了解污水的污染特点,掌握常规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坏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而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而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农内容学时绪论6学时|勺然环境3学时社会环境3学时环境污染与防治9学时环境价值与经济6学时环境管理3学时环境理念与伦理观3学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3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木概念•、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纽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景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白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纽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対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英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英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艸、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殆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克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耍方法和于-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吋”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纽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耍道徳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徳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徳范畴四、环境道徳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以、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38课程名称: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pplied in Environment Scienc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27学分: 1.5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Auto CAD》,《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计算机解决环境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详细讲述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辅助教学软件的利用;数据处理、管理中的应用;工程计算的应用;工程设计及工程设施运行中的应用;环境领域中涉及的应用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功能、操作方法,并利用大量的应用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生应用计算机解决环境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辅助教学软件的介绍;数据处理、管理中的应用;工程计算的应用;工程设计及工程设施运行中的应用等。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计算机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管理中的应用,了解各种计算机软件在二次开发及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和发展方向,并培养学生对这一领域的专业兴趣。

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继续深造或采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与环境科学的概念与发展情况,熟悉计算机在环境方面的应用情况。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科学与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主要内容1.1.1环境科学的发展概况1.1.1.1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1.1.1.2发展概况1.1.2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1.3计算机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发展概况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发展概况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掌握计算机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主要应用领域1.主要内容1.2.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1.2.2计算机在环境科学科研与管理中的应用1.2.3计算机在环境工程计算中的应用1.2.4计算机在环境工艺过程中的应用1.2.5计算机在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2.6计算机在环境工程设施运行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主要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机在环境科学科研与管理中的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主要应用领域,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机在环境科学科研与管理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试述计算机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电子多媒体教案。

结合课后练习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技术途径及方法论。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一)目的与要求本章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和互联网上环境工程信息资源的检索进行了介绍,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互联网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和互联网上环境工程信息资源的检索,从而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环境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础1.主要内容2.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1.1.1 网络的组成与分类2.1.1.2 网络的拓扑结构2.1.1.3 互联网技术2.1.1.4 网络协议2.1.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1.2.1资源共享2.1.2.2数据通信2.1.2.3分布式处理2.1.2.4电子商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互联网技术,资源共享以及网络的有关结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掌握互联网的有关技术,能熟练运用网上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1.主要内容2.2.1国内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2.2.1.1行政机关2.2.1.2环境监测2.2.1.3清洁生产2.2.1.4科研机构与院校2.2.1.5在线刊物和出版物2.2.2国外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2.2.2.1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2.2.2.2在线期刊和出版物2.2.2.3公司网站2.2.2.4环境污染2.2.2.5环境法2.2.2.6其它环境网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内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国外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国内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如:环境监测的信息、科研机构与院校关于环境的基本信息以及在线刊物和出版物的查阅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外互联网上的环境工程信息资源。

第三节互联网上环境工程信息资源的检索1.主要内容2.3.1搜索引擎检索2.3.1.1 Yahoo搜索引擎检索2.3.1.2 Hotbot搜索引擎检索2.3.1.3 Infoseek搜索引擎检索2.3.1.4 搜狐搜索引擎检索2.3.1.5 网易搜索引擎检索2.3.1.6新浪搜索引擎检索2.3.1.7 Google搜索引擎检索2.3.1.8 Alta Vista搜索引擎检索2.3.1.9 baidu搜索引擎检索2.3.2数据库检索2.3.2.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其检索2.3.2.1.1数字化期刊子系统2.3.2.1.2科技信息子系统2.3.2.2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site2.3.2.3 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2.3.2.4 维普数据库检索2.3.2.4.1中文期刊数据库2.3.2.4.2外文期刊数据库2.3.2.4.3维普资讯2.3.2.5 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检索2.3.2.6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搜索引擎检索:Yahoo搜索引擎检索、Hotbot搜索引擎检索、Infoseek搜索引擎检索、搜狐搜索引擎检索、网易搜索引擎检索、新浪搜索引擎检索、Google搜索引擎检索、Alta Vista搜索引擎检索、baidu搜索引擎检索;数据库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其检索、数字化期刊子系统、科技信息子系统、Elsevier Science DirectOnsite、中文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各搜索引擎检索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运用不同的数据库来检索有关的环境信息资源。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试通过适当的网络资源查阅和总结来分析中国能源的供求信息、能源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2.试通过网络查阅,收集并整理国际上不同国家对电子废弃物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的电子废弃物的管理、立法等提出政策建议。

3.通过网络查阅,讨论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热核避免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讨论生态旅游的标准?如何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电子多媒体教案。

结合课后练习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技术途径及方法论。

第三章计算机在环境工程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一)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对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熟练掌握microsoft 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了解Origin软件的基本使用情况,同时掌握Access软件和Visual FoxPro 的基本操作。

并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解决环境科学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3.1.1microsoft 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3.1.1.1公式与函数3.1.1.2图表3.1.1.2.1创建图表3.1.1.2.2图表编辑3.1.2 Origin软件简介3.1.2.1工作环境3.1.2.1.1工作界面3.1.2.1.2菜单栏3.1.2.2 简单二维图3.1.2.3数据管理3.1.2.4建立多层图形3.1.2.5非线性拟合3.1.2.6 数据分析3.1.2.7绘制三维图形3.1.2.8数据的输入输出3.1.2.9 Lab Talk编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microsoft 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如公式与函数、图表、创建图表以及图表编辑在环境科研方面的应用;Origin软件简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Origin软件,掌握microsoft 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计算机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技术1.主要内容3.2.1Access软件3.2.1.1数据库和表3.2.1.2数据编辑和浏览3.2.1.3使用查询3.2.1.3.1查询概述3.2.1.3.2选择查询3.2.1.3.3操作查询3.2.1.3.4交叉表查询3.2.1.3.5参数查询3.2.1.4Access窗体3.2.1.5Access报表3.2.2Visual FoxPro软件3.2.2.1Visual FoxPro基本操作3.2.2.2Visual FoxPro的配置3.2.2.3表的使用3.2.2.4使用数据库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Access软件和Visual FoxPro软件的有关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Access软件和Visual FoxPro软件的使用情况。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某小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进水TP的平均分光值为:0.081,经过三个并联的人工湿地处理后,测得其出水TP平均分光值分别为:0.09、0.062和0.041,其中,进水取1ml测定,出水取5ml 进行测定,实验所测得的标准曲线如下:标0:0,标2.5:0.051,标5:0.101,标10:0.192,标15:0.261,标20:0.331,试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计算进出水TP的平均浓度和三个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电子多媒体教案。

结合课后练习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技术途径及方法论。

第四章计算机在环境工程计算中的应用(一)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对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编制过程——visual basic软件、matlab软件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环境工程中的模型及其计算的介绍,使学生对visual basic软件和matlab软件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使学生对环境工程中的模型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计算机求解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