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政府间税收分权的配置选择和财政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近年来,财政分权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政分权指的是中央政府将财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事务上的相对独立和自治。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地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阐述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经济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将财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特点,制定更加灵活、精准的经济政策。
地方政府能够结合自己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特色产业扶持和发展政策,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财政分权还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之间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这有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财政分权还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服务水平。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任务。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来到本地区,地方政府会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环境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行动。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将会更加关注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地方政府会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绿色发展,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财政分权也能促进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背景介绍当前,中国财政体制已经实行了分税制,即从2004年开始,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税收收入进行分配,并将一部分税种归地方政府管理,形成动态共享的税收制度。
这一体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利弊分析利1.分税制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使得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开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
2.固定收入和财力预算保护,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财政保障,容易控制资金支出和收入。
3.分税制合理地分担了财政责任和税收管理的职责,可以稳定地维护全国的财政秩序,并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作效率。
弊1.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分配和财政权责上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和不协调,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稳定,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2.分税制在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甚至有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3.分税制在经济建设方面,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跨省市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
改进方向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机制1.根据地方政府实际情况和开发要求,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和政权责上的不平等和排斥问题。
2.强化财政负担,对于富裕地区财政部分对于贫困地区进行补贴支持,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鼓励地方财政困难地区之间展开紧密合作,加强跨省市合作机制。
拓宽财政收入渠道1.改变过重依靠土地财政和固定资产经营收入的现状,逐步实行以生产企业、创意经济等为主的产业和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2.发挥城市和人口优势,逐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环保和教育等领域中涉足投资。
3.合理制定必要的税收政策,为优先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结论分税制是一种有利于地方财政自主性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改进和完善分税制体制,既是本着为全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态度,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了解政府税收和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了解政府税收和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税收和支出是政府在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透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有效的支出安排,政府能够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政府税收和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并了解其重要性。
1.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首先,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征收税收,政府能够筹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
税收的规模和税收的类型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1.1 税收规模的影响税收规模是指政府征收的总税收数量。
一般来说,较高的税收规模意味着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项目和社会福利。
这将刺激经济增长并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税收规模过大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高额的税收可能会削弱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和投资。
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甚至出现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需要在税收规模上保持适度,以平衡公共支出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税收类型的影响税收类型是指各种税种的种类和组成。
不同的税种对经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例如,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通常会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高税率可能会减少个人和企业的意愿去工作或投资,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间接税如消费税和增值税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收入,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向消费者收取税款。
这种税收形式相对较为隐性,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税收规模和税收类型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需要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2. 支出对经济的影响除了税收之外,政府的支出也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支出涵盖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支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1 公共项目的推动作用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推动公共项目的实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桥梁和电力供应,将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分税制后我国财政分权度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分税制后我国财政分权度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分税制对我国财政分权度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分税制下,财政分权度得到提高,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掌握财政权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章介绍了衡量财政分权度的方法,并探讨了财政分权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得到了分析,分税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也被证实。
在总结了财政分权度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建议政府进一步推进财政分权度的提高。
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得到了展望。
本文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分税制、财政分权度、经济增长、衡量方法、影响因素、政府、推进、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地方财政体系中,中央政府占据着更多的财政资源和决策权,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自主权受到较大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通过将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随着分税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我国财政分权度得到了增强,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和决策方面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随着分税制的实施,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可以更好地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财政支出和投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也能够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开展各项改革和创新。
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提高财政分权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财政分权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财政分权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财政资源配置、政府职能定位等问题,对于提高财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财政分权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财政改革和经济发展。
深入探讨财政分权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清国家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
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改革则是指通过改变税收制度和政策来调整税收结构、提高税收效益的一系列措施。
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是广泛的,它可以改变财政收入的总量与结构,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财政收入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角度来探讨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
一、财政收入增加税收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增加财政收入。
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可以扩大征税范围,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从而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
税收改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财政收入增加:1.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改革可以推动税务部门的改革与创新,实施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和征收工作,减少逃税行为,提高财政收入。
2. 改革税收制度:通过对现行税制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降低税率、简化征收程序、减少税收优惠政策等,可以吸引更多纳税人主动缴税,增加税收收入。
3. 推进地方税体系改革:税制改革可以促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地方税源的保障和监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二、经济结构优化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还体现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
税收政策的改革可以调动企业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 调整消费税政策:通过对消费税税率和范围的调整,可以引导消费结构向着环保、健康、文化等方向倾斜,促进绿色消费和高品质消费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2. 优化企业所得税政策:税收改革可以减少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税收透明度和公平性,在激励企业发展、支持创新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 鼓励技术创新:税收改革可以通过减免研发费用税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税收支持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三、社会公平税收改革对财政的影响还表现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
通过优化税收结构,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社会保障水平。
试谈目前分税制财政制度的利弊与方向
试谈目前分税制财政制度的利弊与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分税制财政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尽管分税制财政制度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试谈目前分税制财政制度的利弊与方向,以期为未来的改革提供思路。
一、分税制财政制度的优点1. 提高税收的实际收入分税制财政制度改革的一个目标是提高税收的实际收入。
传统的财政制度,如税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征收,税收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由地方政府用于自己的开支和投资。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政府会隐瞒一些收入,从而导致实际收入下降。
而分税制财政制度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实现公平的税收分配,提高税收的实际收入。
2. 促进地方政府投资和发展分税制财政制度还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发展。
在传统的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很少有自己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和发展,通常需要依赖国家的财政拨款。
但分税制财政制度将税收实际收入分配到地方政府,可以让地方政府直接获得收入,从而促进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的需求。
3. 打造比较优势分税制财政制度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创造最大的效益。
通过将税收实际收入分配到地方政府,可以让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因此,在不同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产业、资源和文化特点,发展最有优势的产业,从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分税制财政制度的缺点1. 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竞争,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影响社会和谐。
2. 富有地区撤销税力在一定程度上,分税制财政制度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税力流失。
3. 与中央财政制度的不兼容目前,分税制财政制度与中央财政制度并不完全兼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地方政府要购买中央政府委托的项目,因而会导致中央财政支出增加。
三、分税制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进一步发挥分税制财政制度的优点,减轻其缺点,未来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1. 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比较优势,可以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度安排。
在过去的十年里,分税制逐步实施,成为了中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税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收入和支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财政收入,规范财政管理,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分税制内容分税制十年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三部分。
其中,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企业利润等,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共享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此外,分税制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分税制影响分析分税制十年制度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其能够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
其次,分税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分税制还增强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减少了税收流失。
但是,分税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后续的改革中加以解决。
以共享收入为例,虽然共享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政府需要寻求更加稳健、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四、总结分税制十年制度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以及财政收支范围的明确规定,分税制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是指国家税收的划分和分配以及中央和地
方各级财政权责的明确和协调。
这种财政体制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优势,提高财政权责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促进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本文将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进行详细的
阐述。
一、分税制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分税制是指国家税收的划分和分配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权
责的明确和协调。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1.中央地方分权,各级财政独立:中央和地方应当根据各自的
权责范围,在税收、财政和经济等方面实行分权管理,提高财政管
理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2.权责相符,分配合理: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财政收入和支出要保持平衡,重要投资项目要有中央财政支持,符
合分税制原则的地方税收返还制度要全面实施。
3.公开透明,监督制约:对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和财政管理进行
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加强财务监管,防范腐败和浪费,保障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
二、分税制的税种和主要税收收入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税种划分和收入分配如下:。
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既直接影响了经济体制的稳定和发展,也间接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竞争的条件。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的调节来影响资源配置。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部门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来调节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收入分配,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调整。
例如,对高收入群体征收高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实现资源从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再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财政政策通过对不同行业征收不同的税率,也可以引导资源向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倾斜,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其次,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支出和投资来影响资源的配置。
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决定了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和健康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资,可以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领域的条件,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此外,财政政策还通过政府的债务政策来影响资源的配置。
公共债务是政府为满足财政需求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它的规模和结构会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资源配置的效果。
政府债务的规模过大,会带来财政风险和债务压力,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财政政策需要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保持债务水平的可持续性,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最后,财政政策还通过财政补贴和奖励机制来影响资源配置。
政府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可以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例如,政府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奖励,可以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
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影响与调整
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影响与调整近年来,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发生了一系列调整。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影响1.税收收入增加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变化。
当国家税收政策有利于地方税收的增加时,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会得到显著改善。
比如,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刺激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税收的增加。
2.税收结构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还会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产生影响。
国家可能会通过改变税收政策的方向和重点,使得某些税收项目的比重发生变化。
这不仅会改变地方政府税收的来源,也会改变地方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一方面,国家可能会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税收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或增加。
这取决于税收政策的具体调整方向,以及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的调整能力。
二、调整税收政策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影响1.加强财政监管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监管。
这包括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情况的监控,确保税收政策的落地实施,防止地方政府滥用财政权力,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审计和监督。
2.优化税收结构为了适应税收政策的调整,地方政府需要优化税收结构,减少依赖单一税源的风险。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扩大税收征管范围,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税收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加强财政管理能力调整税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加强财政管理能力。
地方政府应加强财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高财务状况的可持续性。
4.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当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来适应新的形势。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_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_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引言: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分权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所带来的代价也变得愈发明显。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与特点1.1 分权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面临着庞大的管理压力。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逐渐引入分权机制,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
1.2 分权的特点中国式分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地方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其次,地方政府在企业和项目审批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更快地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手续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投资。
最后,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和资源开发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土地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原因和现状2.1 原因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主要是由于政府间竞争和地方政府发展的需要所引起的。
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来吸引投资和人才,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现状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很多地方政府都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
另外,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三、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影响3.1 经济发展速度快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一个明显影响是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了当地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3.2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加剧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也带来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
论述建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论述建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分税制是指财政部门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分成两部分,中央政府按比例保留部分税收,其余的税收分配给地方政府使用,从而建立起两级政府的财政体系。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自主使用税收,因此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各地面临不同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在税收使用方面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地方建设,吸引外部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二、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效率分税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层级间的财政管理成本,避免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事务的过度干预,减少了政策执行层面上的摩擦和冲突。
在处理财政预算、制定计划、开展项目等方面,分税制simplifi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cess,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三、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通过分税制的财政管理方式,地方政府日益意识到要负责自己财政预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分配到的税收。
这也增强了地方政府责任感和社会意义上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地方政府向社会释放自己的动力和创造力。
四、促进经济统一发展分税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体意义上的统一发展。
中央政府所保留的税收可以用于重点任务、社会事业和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此外,分税制还可以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渐实现与中央政府紧密协调的统一发展大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总之,建立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意义在于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展现出体现了新时代的地方化和全球化的深度融合的时代特色,是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以及市场化的有效措施。
同时,分税制体制下的正常税票抗冲击和稳定财政收入的能力,对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建立现代财政体系,拓宽社会保障、政府互联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税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
税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税收制度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税收的征收和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税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分析。
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资源的配置。
首先,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决定了税收是否能够合理分配资源。
对于富人和穷人的税负是否相对公平,直接影响着资源的集中和分散度。
如果税收制度偏向富人,可能会导致资源过于集中,从而阻碍经济的公平发展。
相反,如果税收制度过于偏向贫穷人群,则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
其次,税收对资源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的高低和种类决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行为。
如果税收负担过重,会对企业的创新和投资造成压力,从而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税收的种类如消费税、所得税等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从而影响资源的流动性和配置。
税收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对资源配置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减税政策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或增值税等税收,消费者多获得收入,进而增加了消费需求,提高了企业盈利,刺激了经济增长。
而企业所得税的减税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扩张,从而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税收制度还可以通过鼓励特定产业的发展来调整资源配置。
例如,通过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创新和发展,从而引导资源向高科技产业集中。
这种方式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
然而,税收制度也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税负可能导致企业投资的不足。
如果企业每年要支付过多的税款,就会使得利润降低,进而减少其资金投入,限制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和扩张。
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瓶颈,阻碍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实现。
其次,税收制度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如果税法过于繁琐,企业和个人很难理解和遵守,可能会导致税收逃避和偷漏现象的增加,从而损害了税收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财政领域中,将税收收入的分配权和支出责任分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并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财政管理的体制安排。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分配:分税制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责征收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税收。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与国家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的税种,如消费税、关税等。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与地方经济、资源、土地等相关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 财政转移支付:分税制体制中,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需求和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中央政府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划拨资金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财政支持,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上的不足或满足特定目标和政
策要求。
3. 财政责任划分:分税制体制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责任划分。
中央政府负责宏观经
济调控、国防、外交等国家层面的支出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地方层面的支出责任。
4. 财政协调机制:分税制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协调机制加强协商和合作,协调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确保整个财政体系的平衡和稳定。
财政协调机制包括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协商、预算协调、财政政策协调等形式,以实现财政管理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旨在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效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设定与调整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设定与调整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发展,财政分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调整财政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的设定和调整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的设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主要包括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经历了多次调整,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导致的。
首先,收入分权的设定。
在税收方面,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增值税的征收,而地方政府则负责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的征收。
此外,中央政府还有独立征收的关税、消费税和特殊消费税等。
在非税收入方面,中央政府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收益、土地出让收入、有偿使用国有资源等收入。
而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城市基础设施使用费等。
其次,支出分权的设定。
在支出分权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权主要是根据职责范围进行的。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统计、经济监管、科技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城市建设、社会保障、教育、环保、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的调整财政分权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要求。
在这方面,调整的主要手段是修改税法和制定新的税法。
首先,税法的修改。
税法的修改主要是为了统一税收征收标准。
例如,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起征点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此外,还有一些税收减免政策的调整,例如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支持等。
其次,制定新的税法。
新的税法的制定主要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要。
例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土地增值税政策、环境税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税法的调整和制定外,还有其他的调整方式。
例如,国家可以提高中央政府的非税收入比例,降低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比例。
政府间税收划分: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
将政 府 的财 政职 能 归纳 为资 源配 置 、收入分 配 和保 证宏 观 经济 稳定 。基 于公 共产 品 的提供 及其 空 间受
益 归宿 ,马斯格 雷夫 将收 入分 配 和稳定 宏观 经济 职
方面 也导致 了省级 以下 地 方政府 ,尤其 是县 、乡政 府 财 政 困难 ,并 由此 引 发 显 性 与 隐 性 债 务 不 断 积 累 、公 共产 品 特别 是 农 村 基 本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不 足 、
政府 问财 政体 制 改革 的焦 点 和主 线 。如何 在 中 国这 样一 个 幅员辽 阔 、地 区差 异显 著 、政府 级 次众 多 的
发展 中国家范 围内实现 合 理分税 以实现 各 级政 府 间
经 济稳 定 的角度 看 ,中央 以下各 级政 府都很 难 有效
地 征收 这些 税 收 ,这 些税 收 也很 难反 映州 和地 方政
一
一
、
政 府 间税 收 划 分 的 理 论 基 础
财政 分权 理论 指 出 ,政 府 间支 出划分应 当先 于 税 收划 分— — 只有 通过各 级 政府 的支 出需 要 引导政 府 间税 收 划分 ,才 能避 免 因随意 分税 而导 致 的政府 收 入 与支 出分权 之 间 的矛盾 ,使 分税 进入 规则 和有
收入 与支 出责 任 的 大 体 均 衡 是 我 们 面 临 的 重 要 课
题 。本 文从 考 察政 府 间税 收划 分 的基 本 理 论 人 手 , 探 讨传 统分 税理 论 的局 限性 和优 化 思路 ,在此基 础 上 提 出完善 中国政府 间税 收划分 的路 径 选择 。
府 提供 的公 共服 务 收益 ,并且 容 易扭 曲资 源在 地区
作 为财政 分 权 的有 机组成 部 分 ,税 收划 分关 系 到政 府 事权 的履 行 和职 能 的承担 ,因而一 直 是 中 国
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财政分权成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分权的重要方面。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授权地方政府收取一定税收、管理地方公共财政,同时也包括一些财政自主权和集中授权的财政职能。
财政分权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一、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财政分权的最大作用在于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决策,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通过降低税率、给予减免等方式来吸引外部投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同时,财政分权还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财政资源,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并能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财政分权的过度分权也可能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限制。
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必须自主划分和使用财政资源,因此财政分权必须建立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基础之上。
若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较弱,则可能在经济和金融风险下出现支出暴涨,导致地方政府增加债务压力,最终导致政府财政体系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可能会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地方政府无法掌握财政资源的调控能力,则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的失衡等问题。
三、财政分权如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分权与责任,强化财政调控的有效性。
2. 提高财政资源的集中度,调整财税体制,增加中央政府提供的地方转移支付。
3. 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来源,通过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提高地方政府的自负盈亏能力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4.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财政分权的效果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充分利用财政分权的机会,提高政府的财政实力和政策执行能力,以便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分税制的划分原则及其利弊研究
分税制的划分原则及其利弊研究引言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划分税收的权责,实现税收收入的共享与分配。
在现代社会中,分税制被广泛运用于各国的财政体制中。
本文将探讨分税制的划分原则以及其所带来的利弊。
一、分税制的划分原则1. 税负分担原则税负分担原则是指根据不同政府的职责和能力,合理分担税收负担。
根据这一原则,中央政府通常承担国防、外交和宏观经济管理等职责,地方政府则承担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事务。
通过合理的税负分担,可以确保各级政府在财政收入上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
2. 税收能力原则税收能力原则是指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力实力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分配税收权责。
根据这一原则,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通过合理的税收能力划分,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
3. 税源所在地原则税源所在地原则是指将税收权责划分给税源所在地的政府。
根据这一原则,税收主要依据税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来征收和管理。
这样可以保证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激发其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分税制的利弊1. 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分税制可以有效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征收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施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
•加强地方自治:分税制的实施可以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决策权和管理能力。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预算,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发展需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分税制的划分原则,可以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分配。
富裕地区可以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地区经济差距。
2. 弊端•职责划分不清: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的职责划分存在一定的困难。
税收的划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地区经济实力、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等。
财政政策与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与资源配置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政策被广泛运用作为一种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资源配置方式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以及财政政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一、财政政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1. 政府支出的影响财政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社会福利支持等方面的支出。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政府可以直接投资于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从而引导资源向特定领域倾斜。
例如,政府投资于科技创新产业,可促进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支出也能够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2. 税收政策的影响除了政府支出外,财政政策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通过征收各种税收来调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税收可以是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也可以是间接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通过制定不同的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引导资源流向特定行业或地区。
例如,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鼓励企业投资绿色技术和环保设施,提高资源的环保利用水平。
3. 债务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中的债务政策也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特定项目或领域。
债务政策通过引入债务金融工具来改变经济主体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关系,从而影响资源配置。
通过债务政策,政府可以为特定行业或地区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促进资源在这些领域的投入。
二、财政政策在资源配置中的挑战财政政策在资源配置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1. 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和浪费。
例如,政府可能会过分投资于某个行业或地区,导致其他行业或地区的资源短缺。
此外,政府的决策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和利益考虑,而非纯粹的经济效益考虑。
这可能导致资源被分配到政治力量集中的地区或行业,而忽略了其他潜在的高效资源配置方案。
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发展及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公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方面探讨。
一、税收制度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税收制度对社会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税收是充实国家财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社会收入的分配则是税收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因此,税收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就可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及社会财富的分配。
在中国,税收制度一直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手段之一。
例如,在个税改革方面,主要是要让高收入者增加缴纳的税额,来平衡社会收入的不平等分配现象。
这种方式虽然可能会减少一些富人的收入,但是对国家财政的直接贡献还是不容小觑的。
二、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税种、税率、税基、税收征收方式等。
在经济领域中,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经济行为税收的收费标准和征收方式会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
例如,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对于收入较高的人而言,税收增加就会降低人们赚到更高收益的目的性,从而减少某种热门行业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则会考虑如何更合理的利用政策减轻负担和打破现有经济瓶颈。
2. 宏观调控税收对经济不同部门的调控效果也各异。
例如,税收对于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税收的调整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能影响个人的消费能力和保存能力。
同时,宏观调控力度与税收制度的变化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3. 激发创新活力税收制度对于科技创新也有很大的倾斜动力。
不同的重点创新区域和领域将会被赋予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发创造力和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税收制度的落实还能让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有利的反馈,使创新和财务有机组合,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税收制度对预算管理的影响税收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预算管理则是对财政收入的管理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间税收分权的配置选择和财政影响3吕冰洋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在财政分权领域,税收分权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归纳和比较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权配置的四种契约形式:定额合同、分成合同、分税合同和代征合同。
分别研究在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和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税收努力和最优税权配置选择的三个命题,说明中央政府在选择政府间税收分权形式时,时常面临加强中央财政收入集中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一对矛盾。
1994年分税制改革蕴含的政府间税收分权契约变化,是由财政包干制下的分成合同和定额合同为主的税收分权,向分税制下分税合同为主的税收分权转变。
这是推动十多年来中国税收高速增长、且使中央财政集中程度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财政分权 分成合同 分税制一、引 言自1994年底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呈现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的趋势,1995—2008年税收增长率平均是G DP名义增长率的1147倍,学术界对此称为中国税收高速增长之谜(高培勇, 2006)。
研究者一般都注意到分税制改革以来以“金税工程”为代表的税源监控体系的加强,认为管理因素是导致税收长期超G DP增长的主要原因(安体富,2002;高培勇,2006),实证研究也发现,各省1996—2004年期间平均税收征管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吕冰洋、樊勇,2006)。
然而,在各种研究中,有一个问题很少提起:分税制改革为什么能够产生很强的税收激励作用?回顾我国历史,曾出现多种财政收入组织和分配形式,如改革开放前的“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管理制度,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收入包干”制度,即使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分税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税种属于共享税。
而如果把视角放宽,我们会发现,我国目前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收入组织和管理形式,如土地出让金分成、县乡政府之间的财政包干等。
这些现象引起我们深思:这些财政收入权限划分特别是税权配置的内在契约性质是什么?它们对财政收入组织效率甚至地区经济增长有何影响?理论上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权配置属于财政分权领域,财政学界较早关注政府间税权配置问题,早在1895年,财政学家Seligman(1895)就从税收行政效率角度提出有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配置的三项原则,之后Musgrave(1983)、K ing(1984)等分别从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世界银行的学者(Shah,1994;K itunzi,2000)也曾以联邦制国家为例,提出政府间各税种税权配置一览表。
在国内,王绍光(1997)、许善达(2003)、白彦锋(2006)等各自就中国政府间税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经验出发,讨论税权划分的原则问题,没有对政府间形式各样的税收分权按契约方式进行归类,也没有从政府征税激励角度研究最优税权配置问题。
3 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lvbyang@。
本文是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调控作用研究”(项目号:08JZ D0012)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项目号:07&Z D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中肯意见。
61在财政分权研究领域,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大多集中在财政支出分权方面,主要是从财政分权的原因、效果和最优财政分权规模三个方向展开(杨灿明、赵福军,2004),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收分权问题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与之相近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向税收竞争研究,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竞争同一税收资源时所导致的均衡税率变动(Wils on,1999; K een and K ots ogiannis,2004),以及中央和地方在税收规则制定和应对问题上的时间一致性问题(H oyt and Jensen,1996),内容都涉及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规则最优选择,可以说与税收分权研究有一定关联。
不过,即便是纵向税收竞争研究,也只是最近几年才部分引起国际税收学界注意,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税收竞争研究相较,探讨得还不够深入,结论还不够成熟。
研究政府间税权配置同私人经济领域的产权分配一样重要,私人部门产权配置不当会影响私人经济主体的利益,而如果国家税权配置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但是之所以目前经济学界对税收分权研究得较少,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普遍认为彻底的分税制是有效率的税制。
以税收分成合同为例,它与分税制相比,该合同使得税收边际努力小于税收边际收入,而在税收问题上一般不存在土地租佃市场上的风险和成本分担问题,因而税收分成合同仍被认为是“马歇尔无效率”的。
如果把税收征管权和收益权分别对应于产权理论中的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那么似乎分税制将是一个比税收分成合同更有效率的税制。
二是在产权理论中,对各种合同形式已有详尽的分析。
研究集中在比较分成合同(share contract)和固定租金合同(fixed rent contract)效率高低,这方面张五常(Cheung,1969)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之后研究者进一步考虑风险共担、成本分担、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各种合同的效率,(Newbery,1977;Newbery and Stiglitz,1979;Eswaran and K otwal,1985;Sengupta,1997)。
尽管对租佃合同的研究一般用佃农与地主关系进行说明,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局限于土地租佃市场上,它可推广到更复杂的组织中,如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制定等问题。
的确,从世界范围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国家,表面上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
但是如果仔细考察这些分税制实践,却发现很少国家彻底实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种划分办法,共享税的形式比比皆是,如美国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采取税率分享办法在三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加拿大六大税种中五个税种在联邦和省之间进行共享,德国共享税在整个税收收入比重高达80%。
为什么共享税形式得以大量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现实经济运行中,中央政府制定税收分权合同要考虑多重目标,如: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政治利益博弈的考量,税收综合管理水平,降低税收成本等等。
在这些前提下,彻底的分税制往往不是最有效率的税制,我们仍需要从理论上详细分析各种税收分权合同的效率。
那么,现有的对租佃合同分析的结论是否适用于税收分权合同呢?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有:(1)税收努力可以通过税收检查进行验实,土地耕作努力很难验实;(2)土地性质随时间变化较小,而税源却是变化的;(3)土地分割经营的可能性小,而税收可以通过实行分税基、分税率等形式进行分割。
因为这些差别,租佃合同分析的结论不很适合于税收分权合同。
本文研究结构如下:第二节,归纳和比较税收分权可能采取的四种契约形式,并说明各类契约合同的税收激励和效率损失差别;第三节,在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框架下,提出有关最优税权配置的三个命题;第四节,对我国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变迁中的税收分权契约性质进行判断,分析我国财政体制变迁中,税收分权变化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集中的影响,并从税收激励角度给出了中国税收高速增长之谜的一种解释;第五节,结语。
二、政府间税收分权的实践和契约性质(一)世界范围内政府间税收分权的实践71税权是国家机关行使的涉及税收的权力的总称。
一般而言,政府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征管权、收益权三个部分。
但对税收权力的标准,学术界在称谓上并不统一,税收征管权又称为课税权、执法权,税收收益权又称为税收分配权、使用权、入库权等。
广义的税权还包括税收司法权,一般认为,税收司法权和部分税收立法权属于国家税权层面,税收征管权、收益权和部分税收立法权属于政府税权层面(白彦锋,2006)。
总结各国的政府间税收分权实践,一个显著特点是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无论是强调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还是侧重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国家,无不将中央税权置于地方税权之上。
①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地方利用税收立法权所进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必将削弱中央财政的实力,削弱中央对地方的制约能力,因此地方税收立法权归属中央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②由于这种原因,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地方拥有完全独立的税收立法权。
政府间税收分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间税收征管权、收益权相对分散。
征管权分散的形式比较多样,既可以是以税种为标准划分各级政府的管辖范围,也可以是在某税种下,以税率、税源、地域等标准划分各级政府管辖范围,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征收个人所得税,采取的共享方式是分税率计征。
政府间税收征管权、收益权相对分散的结果就是共享税形式普遍采用,即针对某税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征管权或收益权。
由于世界范围内政府间税收分权的这两个特点,且由于产生税收激励作用的主要是税收征管权和收益权,因而在下文分析中,我们不探讨税收立法权的分权问题,而主要研究税收征管权和收益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
(二)税收分权的契约性质本文认为,中央政府可采取的税收分权合同有如下四种:11定额合同(fixed rent contract )。
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每年上交固定的税收收入,其余的全部留存地方支配使用。
假定税收总收入是T ,定额是T 0,那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分别为T 0和T -T 0。
理论上定额合同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就是面向地方政府的定额,即地方政府在取得固定的税收定额后,剩下的全部税收收入上缴中央。
但是这种定额合同对地方政府税收积极性的激励作用非常小,现实中很少采用这种定额合同。
定额合同的典型事例就是1987—1994年我国对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实行的“定额上解”办法,这种办法是按原来核实的收支基数,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确定固定的上解数额。
定额合同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上交给中央政府税收定额后,可以完全拥有税收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ant ),但是地方政府需要独自承担税收风险(如经济不景气时税源不足,使得税收满足不了政府支出需要)。
由于税收潜力随时间不断变化,定额合同要么使得中央政府丧失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收益,要么使得中央政府需要经常逐个与地方政府就税收定额额度进行讨价还价,这可能会使得订约成本很高。
21分成合同(share contract )。
中央政府将税收收入的一定比例留给地方政府,剩下的留给中央政府。
假定地方政府获得的分成比例为α,那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分别为(1-α)T 和αT 。
分成合同的典型事例就是共享税,这在世界范围内比比皆是。
如美国消费税是联邦和州的共享税,销售税是州和地方的共享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