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源 光的传播 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源 光的传播  课件
光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请你做一下下面这个实验,看看说明了什么?
空气
点名器
光由空气斜射向水、玻璃 中,——在界面处偏折
空气
空气
太阳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路线是 __弯_曲___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_能___ 分析与论证:光沿直线传播有什么条件?
点名器
结 论: 2.光的传播
(1)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_同__种__均__匀__透__明__介__质_中沿直线传播。 注:光的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提出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1.请同学按下激光笔的 按钮,将它发的光射向 空气和透明的清水中, 能观察到它发出的光的 路径吗? 2.怎样才能看到呢?
点名器
初步结论
请你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空气、水、 塑料中,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 --沿直线传播 光在塑料中--沿直线传播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 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用__光_ 沿__直__线__传__播______来解释。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直_线____传播的. 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小__于___光在真 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
4.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孔上,
(5)其他应用 排队
千手观音
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 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 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 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 的熏陶,善的启迪。 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 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 是因为_光__的__直_线__传__播__的__缘_故__.
思考:
雷声和闪电同 时发生,为何 先看到闪电?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教案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颜色的形成、颜色的混合以及色光与物体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例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2. 颜色的形成:讲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包括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3. 颜色的混合:介绍色光的加法混合原理,以及颜料的减法混合原理。

4. 色光与物体的关系:讲解色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出的七种颜色。

2. 掌握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能解释不同颜色物体的原因。

3. 了解色光的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原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理解色光与物体的关系,能解释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变化。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色光与物体的关系的解释。

2. 教学重点: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颜色的混合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纸、彩色物体、幻灯片。

2. 学具:实验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讲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3. 讲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通过实例讲解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4. 讲解颜色的混合原理:介绍色光的加法混合原理和颜料的减法混合原理。

5. 色光与物体的关系: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光线下的物体颜色变化,讲解色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颜色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2. 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不透明物体→反射→颜色;透明物体→透射→颜色3. 颜色的混合原理:色光的加法混合→红+绿→黄;颜料的减法混合→红+蓝→紫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解释其颜色形成的原因。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的世界第1节光的传播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光的世界第1节光的传播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情境迁移练
【点拨】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或
近似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部分太阳光,在地球上的
某一部分出现月球的影子,在这个区域里的人就可以观察到
日食现象,A正确;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情境迁移练
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似于一条直线上时,
4
5
6
7
8
9
返回
10
11
12
13
14
15
知识巩固练
5. [2024·贵阳期中]小华站在夜晚的路灯下,在地面上观察到
了自己的影子,如图所示。请画出小华站在路灯下A点形
成影子的光路及此时影子的范围AB。
(第5题)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知识巩固练
知识点3 光传播能量和信息
6. [多选]下列能说明光可以传播能量的是(
教科版 八年级上
第4章
光的世界
第1节
光的传播
CONTENTS


01
知识巩固练
02
情境迁移练
Hale Waihona Puke 03物理思维练知识巩固练
知识点1 光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能力目标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能力目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 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3.增强学生保护视力、合理用眼意识,关注光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3.深入了解一种光学仪器(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光学知识的应用,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4.分析家庭或学校照明环境,提出改善照明条件的建议,关注光环境对视力的影响,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5.拍摄一组照片,展示光在不同场景下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6.针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梳理光源、光的传播、光学仪器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引发学生对光源的思考。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深入浅出
-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光源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培养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光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然后,我会对学生们的话语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的重要知识点。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们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颜色现象,或通过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同时,我会提醒学生们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思考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进步。最后,我会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我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问学生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由什么形成的?”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知识。然后,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走进彩色世界,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我会详细解释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光的色散过程。同时,我会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颜色,讲解颜色是由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原理。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光的传播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光的传播

第1节光的传播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方式,认识光速。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从各种现象入手,让学生明白不同状况下光的传播方式,为后面各节的讲解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有了一些认识,然后通过学习总结,对不同的光现象做了分析,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学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通过讨论“光传播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光沿直线传播。

难点:光在不同状况下的传播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叫作光线,如图所示。

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

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为了使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画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

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并记住c=3×108 m/s这个重要的物理常数。

4.光传播信息和能量使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讨论交流”内容,教师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思考光传播信息和能量的实例。

流讨论现象光传播的异同点播信息和能量的实例。

教学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1《光源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1《光源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方式;•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4.1章节;•工具:投影仪、计算机、PPT、黑板、彩色笔;•实验器材:灯泡、凸透镜、平面镜、白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或PPT展示一幅夜晚的城市景象图片,引发学生对光源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电灯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光源的特点和光的传播方式。

学习任务(30分钟)1.阅读教材4.1章节,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方式。

2.引导学生观察光源的现象和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利用黑板或PPT展示光的传播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4.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并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实验探究(4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光的传播实验,准备器材包括灯泡、凸透镜、平面镜和白纸等。

2.实验一:将灯泡放在黑暗的房间内,利用白纸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

3.实验二:利用凸透镜放大光,观察到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4.实验三:利用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的传播路径,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比较。

5.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6.结束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光的传播相关的现象,如光的折射、光的散射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

2.利用PPT或黑板进行知识补充,介绍光的折射和散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组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的规律和应用,并将结果呈现给全班。

总结归纳(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方式。

2.小结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并与学生一起复习。

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小明:实验方案已经制定好了,下列我
们来做实验吧!
实验中… …
_进__行__实__验__,___收__集__证_ 据
返回目录
小红:下列我们就对我们在实验中得出 的数据进行一下分析,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
结论。分___析__论__证___
小明:实验的结论得出来了,下列我们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及结论是否严紧。
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返回目录




001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002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认识运动
003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004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能量
005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乐音的三个特征
012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013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
014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
015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
016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
017教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与凝固
物理学习要求
• 一、准备两个作业本(分A本和B本)和 一个笔记本。作业本轮换交。每次布置 作业后第二天下午上课前交。
• 二、笔记本不定期抽查。 • 三、不做作业和不记笔记的按班规严格
处理 • 四、关于物理奖励问题同学们多提意见
返回目录
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浩瀚的宇宙,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 是其中一颗。
物理中最小
的结构单位--夸

教科版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光源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光源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源和光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解释光的传播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光源和光传播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通过动态模型或实物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

3.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然后总结。

5.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同时进行实验示范,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内互相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个别指导: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光的传播原理相关的即时问答和小测验,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

2.作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如设计自己的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等。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软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动态的光传播模型和视频资料。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光的传播相关的实物模型,如透镜、棱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3.教学工具:如激光笔、小型实验器材等,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光源和光的传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还通过实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团队协作,课堂上的即时问答和小测验也帮助他们迅速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作业中,学生们更是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了一些有趣且富有探究性的小实验。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光源 光的传播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光源 光的传播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和光的传播现象。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传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光源的存在,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并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蜡烛、凸透镜、实验桌、实验凳。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本,用来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活动过程:1. 引入:我用手电筒照亮教室的一角,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

然后,我点燃蜡烛,让孩子们观察蜡烛的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实验一:我拿出凸透镜,让孩子们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我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上,光线会聚焦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手电筒和蜡烛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是否发生改变。

让孩子们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光源和光的传播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中存在困难,对于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源和光的传播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源光的传播》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源光的传播》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源光的传播)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源光的传播)知识点教科版知识点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了解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课后习题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因为玻璃是均匀透明的,故光在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仅在空气中,在其他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选D。

A.太阳的影子B树叶的影子C.树叶间小孔的像D.太阳的像(解析)树叶下面的光斑就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D.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解析)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时,便形成日食。

日食是由于当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月球挡住,而在地球上形成月球的影子,由于太阳光线照耀不到地球上,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而形成日食.故A和B正确,C 错误;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光现象》部分的知识点包括: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有所不同。

2.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学生排队等。

4.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7.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或远离法线。

8. 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9.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它们都有各自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以上知识点可以用于学习和理解《光现象》部分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光源 光的传播 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源  光的传播 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6、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是( D )
A、手影的形成 B、日食的形成 C、月食的形成 D、早晨,我们看到了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7、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 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这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26
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
27
发 光 的 萤 火 虫
6
发光的水母
7
亮着的电灯
8
点燃的蜡烛
火把、篝火
9
课堂练习1:
1、下图中哪一个物体不属于光源(BD )
A.生日蜡烛 B.璀璨宝石 C.奥运圣火
D.一轮
2、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C )
A.冬天大地上的白雪 B.十五空中的月亮
C.打开的电脑屏幕
D.放投影仪时的屏幕
10
二、光的传播
讨论交流:光是如何传播的?
11
光在光同总种沿介直质线中传沿播直。线传播。
12
光在同种不均匀溶液中的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42Fra bibliotek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5
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当光在
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在不透光的物体后 面形成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就形成了影子。
D、产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4、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
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4
5、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通常会视察到树
阴下有圆形的光斑,它是( B )
A.树叶间隙的像 B.太阳的像 C.太阳的影子 D.树叶的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材解读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材解读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
从“认识光源”入手,将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 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然后按 照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顺理成章,了解“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 、“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等。
本节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中最基本 的规律,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 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所以 光的直线传播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一)光源 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
资料,无论图片、文字、实物都可以。由于学生参与实际活动 ,学习兴趣会很高。通过对资料和实物的分析,得到光源的共 同特征——发光体。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光源的图片。学生明确 光源的概念以后,为加强理解,可引导学生区别日常生活中的 事物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这里应强调光源是“自行发 光”的含义,例如“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月亮本身并不发 光,它不是光源。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展示一 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不是光源,如抛光的 金属物品,锃亮的玻璃、硬币、锡纸等,燃烧中的火柴,演播 状态的电视(或手机)屏幕等。
物理学习的重要目的,是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章教材 在改变传统课外作业的形式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减少计算 题,习题尽量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 习活动中成长.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课时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 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物体的颜色和现代生活十分 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一)仪器材料激光笔、大头针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以及其应用。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3m/ S(3)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2、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能概括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问题的提出1、源及其发展学生讨论举例说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光。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你们能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吗?将学生列举的光源写在黑板上,这些光源你能够分为哪几类?人类光源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史。

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学生讨论举出各种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蜡烛、水母等。

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等。

提出问题2、光的传播关于光你想了解哪些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猜想我们这节课先来研究光的传播知识“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将学生猜想写在黑板上。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几种不同猜想:直线、曲线、折线等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合作归纳总结“你如何设计方案来证明你自己的猜测?”介绍一些光学仪器及用法:如光具盘、激光演示仪。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

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激光束射到眼睛上!!学生小组讨论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猜想。

学生探究过程观察光线通过固体(玻璃砖、果冻)、液体(牛奶、肥皂水)、气体(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由学生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按直线传播的规律。

实验验证知识迁移“给你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上进行植树造林,不用直尺和笔,你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栽齐了?”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随堂小实验。

1)实验器材:三根大头针、方木板、白纸、直尺、图钉。

2)实验方法;(略)3、会画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学生练习画平行光束和电灯发光的光束。

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在灯光下用手做出各种手影的游戏;演示小孔成像实验。

演示本影、半影区:大瓦灯泡作太阳,小球作太阳或月亮。

于是黑板上就有半影、本影区。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直线传播实例:日、月食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射击时三点一线、植树、排队、激光准直等由学生尝试解释这些现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解释日、月食成因解释“茂密树木下的圆形光斑是怎么回事?”由学生尝试解释这些现象5、光的传播速度雷电、闪电在天空中同时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你能否估计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多远?启发学生得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用秒表记录在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听到雷声,利用S=VT,代入V=340M/S即可求出。

小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有;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速课后作业节后作业及《目标与检测》相关题教学反馈本节课是进入光学第一节,安排学生实验探究,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备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什么是入射光射、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2)、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4)、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注意当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时反射光线的变化,学会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险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具:光的反射实验装置教法: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上节课知识知道: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有光进入我们眼里,而光从哪儿来的呢?————光源发出的。

然而很多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我们也能看见,那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它能够反射来自光源的光或周围的自然光。

所有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

只是反射光的强弱不同,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反射光的能力强些。

比如:各种倒影的出现等二、新课诱导演示:将平面镜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让光斜射到镜面上。

教师:从实验中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到镜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又被镜面反射回空气。

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板书课题)光的反射有无规律?有什么规律?这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演示:把书中图5—13装置沿半圆上NO线剪成甲乙两半,再用胶带纸粘在一起,使接缝与镜面成垂直且位于镜面中心。

将甲固定在镜面上(用胶带纸粘),乙转至与甲有一定角度处,(如图1)。

打开改装的手电筒,发出一束窄光,沿甲面45°处照射在镜面O点上。

观察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

转动纸板乙,直到甲乙两板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如图2)也可以用学校实验室装置。

教师:由此可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0°在同一平面上的。

将实验图画在黑板面上。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边画边讲解的万法,按作图顺序介绍名称:镜面M,入射光线AO,入射点O,法线ON,入射角∠AON,反射光线OB,反射角∠BON。

在讲述法线时,首先说明法线不是光线,实际中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设的—条线。

因此可进一步说明反射光线是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板书)。

问:怎样确定反射光线所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呢?这个位置是用反射角来表示的,那么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如何呢?可通过实验说明。

学生阅读P68[实验探究]内容,结合图1—9按要求组装实验器材,教师到学生中检查指导。

出示小黑板,简介表格中的意思,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入射光线要沿纸面进行;注意记录实验结果。

指定一组公布实验结果,教师将结果填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总结:①比较表格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的相对位置,能看出什么规律?(当入射光线在法线右侧入射时,反射光线就在法线左侧,即得规律。

(板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在法线两侧。

”②比较每次实验中两角的关系,可看出有什么规律?(入射角是60°时,反射角也是60°,当入射角是30°时,反射角也是30°,即二角相等。

)问:究竟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呢?还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由于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即反射角随着入射角而变化,所以正确的说法是:(板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教师:综合所述(看板书)可得出反射定律,其内容可分为两层意思:一、前两条规律反映了三条线的关系;二、反映了两角的关系。

④比较表中1和3、2和4的各项结果,可说明什么问题?(对照图形:当入射光线恰好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入射时,则反射光线恰好沿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射。

光的这一性质,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板书):“注意:1.光路具有可逆性”⑤问:若沿法线入射到镜面时,光线怎样被反射呢?(学生先回答,再做实验验证)(板书)“2.若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

(7)演示:在暗室中,将镜子挂在墙上的某一位置,(课前选好)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壁照射。

问:此时是镜子亮还是墙壁亮?(由于学生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结论也不相同)。

问:在同一个现象中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8)要求学生阅读P8最后一个自然段和P9第二自然段,并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教师板书:光的反射种类: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的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出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小黑板。

强调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释前一问题。

(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墙发生漫反射,当观察者正好在镜面所反射光束的范围内时,就看到镜面比墙亮,若观察者不在这一范围内时,即镜面所反射的光不能进入该人眼里,而墙漫反射的光能射到观察者眼内,就看到墙比镜子亮。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P69:1、2题,(作完后订正)总结新课:本课我们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问题(看板书,并完善写清题号)首先介绍了几个名称,即:一点,二角条线并画出了反射图。

第二通过实验得出了反射定律,请同学说其内容,最后又介绍了反射的种类。

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内容;试卷上本节内容。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B、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C、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D、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

2)过程与方法A、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B、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C、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B、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拓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诱导教师手拿一平面镜,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平面镜?”学生讨论后回答:舞蹈演员的练功房和大商场内安装镜子,人梳妆时要照镜子等。

师问: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位置?能用光屏接收吗?2、像的大小与你自己一样吗?3、你在镜子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4、你在镜中看到的一切是否在镜中真实存在?5、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教师用小黑板展示上述的问题。

以上所有问题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自实验探究,得出结果。

下面是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先同学们用玻璃作实验,后用平面镜作实验。

比较一下,为何我们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学生操作,老师边辅导,边巡逻提问辅导。

最后抽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结实验:1、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