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学第五章 两性之间:
性别社会学
第一讲 绪论:什么是性别社 会学?
n 一、什么是性别社会学? n 性别社会学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两性
在社会运营和发展中所形成旳角色、地 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旳措施 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 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特点:
第一,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旳学科。
社会学旳研究对象:社会整体,个体和其他。 《女性社会学》与《性别社会学》
建筑师,科学家 等
娇小柔弱 感性/自卑/温柔/ 脆弱/依赖 操持家务,照顾 家庭
护士,教师等
欣赏歌舞表演《红》,并从 性别社会学视角谈一下对该 表演旳印象。
从根本上来讲,主流社会对男女 气质进行性别身份划分,想要到 达旳目旳就是有效地进行社会管 理,将劳动性别分工正当化,实 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
。 ▲婴幼儿时期旳性别社会化主要经过示范
和模仿完毕,这一过程中旳强化机制与 社会旳性别标签联络在一起。 2、青少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强化女性旳自卑心理。 ▲性别社会化具有双重性和冲突性。 3、青年期及中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就业?婚姻?生育? 4、老年期旳性别社会化。 ▲性别旳生物学和生理学差别被社会强化。 ▲社会对男女两性旳老龄化有不同旳体现。 ▲老年妇女旳生活境况体现为社会角色不断丧失
3、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
支配 地位
隶属 被支配
男性
女性
权力关系:强制与非强制
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采用逼迫旳乃至暴力旳方式使女性服从 非强制性旳权力关系 经过心理认同旳方式来支配控制女性
权力关系:经过资源控制
多 经济资源 教育资源 政治资源
性别社会学课件
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 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扩大化了,认为男性在智力、 体力等方面优于女性,把两性 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 理构造和生理功能所决定,把 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 从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 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 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
这是我们想找寻的两性关系的一种表达。 当一个女性站起来比男性还高大的时候, 她打破了基本的女性规则,因为她的身 高使他看上去在男性相互竞争的世界里 不能胜任。她对他的男性形象是个打击, 她破坏了他作为既是攻击者又是保护者 的观点。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 了批判,他不仅看到建构出来的性别气质对 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它对男性的压迫,男 性也是性别气质的隐性受害者。性别气质与 其社会压迫的机制在于对两性气质的对立与 强化。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对父母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 父母对子女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期望。 如期望男孩勇敢、坚强、有所成就; 期望女孩顺从、温柔、漂亮。
早期的性别角色化有多重要呢?
有关孪生男孩的研究案例:两个7个月大的孪生男孩 接受包皮切割手术,其中一个男孩的阴茎意外地被 损伤,几个月后,他的父母通过外科手术把这个男 孩变成女孩来养。当这对双胞胎5岁时,每个人都按 照各自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事。70年代的一些研究者 把这个案例当作后天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天生因素 的无懈可击的证据。但是,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生理因素在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与社会化的作用 是同等重要的。当这个“女孩”13岁时,她体会着 作为一个女性的严重心理问题。她走路的样子很男 性化,而且希望成为一名技师,她认为男孩子比女 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她并不知道那个手术,也不记 得她生来是个男性,但她看上去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论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观点
论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观点李慧英【摘要】社会性别理论已经成为具有批判知识特征的显学,著述十分丰富,该理论可概括为四个核心观点: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性别是一种制度安排;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观念。
社会性别理论的目标是建立多元的平等的两性关系。
%Social gender theory has become famou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of criticizing knowledge with a profu-sion of writings and masterpieces.There are four key viewpoints in this theory:the first viewpoint is that social gender is a power relation;the second is that social gender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the third is that social gender i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and the last is that social gender is a cultural concept.The goal of so-cial gender theor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and equal gender relation.【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社会性别;社会建构;制度安排;文化观念【作者】李慧英【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4社会性别理论的建立只有40多年,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但是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却相当迅猛。
论两性关系
性别是人类的基本属性,男性和女性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性别。
这两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也存在着相互不同的体验和经历。
在人类社会中,两性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别和隔阂,这些差别和隔阂使得两性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主要讨论两性之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一、两性之间的问题两性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角色的不同: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和社会中的领导者,而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儿童。
这样的社会角色划分造成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各种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2. 交流障碍:由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往往会导致交流上的障碍。
比如,在感情交流方面,男性往往更加倾向于逻辑性思考,而女性则更加注重情感交流;在工作交流方面,男性注重竞争和事业发展,而女性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合作。
3. 性别歧视:在职场、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女性经常遭受到性别歧视。
比如,在同等工作能力的前提下,女性薪资往往比男性低;在政治领域,女性的代表数目往往非常有限;在教育领域,女性往往受到歧视和限制。
4. 人际关系的问题:由于男女之间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困难和矛盾。
比如,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男女之间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往往会导致矛盾和冲突;在友谊和合作方面,男女之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二、两性之间的挑战尽管两性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两性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两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已经越来越频繁和深入。
两性之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话和合作的挑战:两性之间的对话和合作,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共识的基础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障碍和阻力,这些阻力往往来自于传统的社会角色和性别歧视。
因此,如何消除这些阻力,建立起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是两性之间的重要挑战。
2. 生殖健康和权利的挑战:男女之间的生殖健康和权利,直接影响着两性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社会性别
从生理或心理上,性别可划分为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生殖器性别和心理性别,加上这里的社会属性就是“动物的六种性别”一般这六种属性或全为雄,或全为雌,是一致的。
Sex和Gender两个词语都有性别的意思,而Sex一般是指你的生理上的性别,即自然性别。
Gender指社会性别,也可指心理性别,有时候人在Sex上的性别,与Gender上是不一致的。
举个例子来讲,一个人是女人,具有女人一切的生理特征,但是在她的言行举止上,衣着打扮上,却是很明显的男性特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此人的sex是female,但是gender是male。
现在用于性别时,多用Gender。
社会性别”一词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 Rubin )最早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女性解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性别”在英语中为“gender”,它与“sex”(性别)是相对的。
Sex 指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属性,而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成物,通过社会实践的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极大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及女性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女性主义思想初步发展,二战后,女性主义运动随之得到蓬勃发展。
其一,社会性别的提出是对生理性别的批判,提出了雄(male)雌(female)应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去理解的问题。
其二,社会性别的提出,强调“后天”对“先天”影响,指出社会制度、法律、价值观对妇女的歧视而造成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压迫。
其三,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有待于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平等的文化。
生物的性别有两种:一是生理性别,一是社会性别,其中的社会性别专指动物。
生理性别是指雌雄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在英文中对应sex一词。
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生理性别的雌雄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雌雄两性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雄性或雌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社会对雌雄在生活、婚姻、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的固定期待,在英文中对应gender一词。
智慧树(知到)新媒体与社会性别满分答案
1【多选题】(2分)书写新历史围绕着哪几个重要权力轴心展开A.社会性别B.种族C.阶级D.宗教E.城乡结构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2【多选题】(2分)社会性别研究权力不平等主要包含哪几种理论立场A.环保主义B.文化研究C.父权制起源D.精神分析学派E.马克思主义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3【单选题】(2分)下列哪一种女权主义理论较为注重历史性研究A.历史主义B.文化研究C.马克思主义D.父权制起源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4【多选题】(2分)超越了社会性别概念的性存在引领了酷儿理论,为下列哪些群体开辟了抗争渠道A.同性恋B.双性人C.虐恋D.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5【判断题】(2分)性完全是自然地、个人的隐秘之事。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6【判断题】(2分)西方科技史,实际就是一部男性的活动史。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7【判断题】(2分)心理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南希·乔多萝。
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8【判断题】(2分)西蒙娜·波伏娃论述社会性别的著作为《第一性》A.对B.错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题目数8总分数16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6第1部分总题数:81【判断题】(2分)传播研究以最大化传播效果为根本目的。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2【判断题】(2分)我们应该将妇女视为一个统一的支持群体,冠以统一的姐妹情谊。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3【判断题】(2分)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克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中的性别分析盲点和女性主义的阶级分析盲点。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4【判断题】(2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提倡中性文化来打破传统社会性别制度。
A.对B.错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5荷兰学者凡·祖仑的研究揭示了女性主义的传播研究议题主要包含A.父权制B.色情C.意识形态D.刻板形象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6下列哪位女性主义者的研究不会涉及凝视概念A.塔克曼B.穆尔维C.南希·乔多萝D.卡普兰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7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平等理念可以被理解为A.公平竞争B.结果平等C.机会均等D.再分配平等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8下列哪些研究属于传播的仪式观A.报纸促进了现代民族作为共同体的想象B.意见领袖具有极大的舆论号召力C.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D.看电视成为一种家庭聚会活动正确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题目数9总分数18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8第1部分总题数:91【单选题】(2分)学者斯图尔特·霍尔主要从事什么研究A.马克思主义B.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C.精神分析学D.文化研究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分2【判断题】(2分)刻板形象化往往是权力等级的体现。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性别社会学》从男人和女人的就业机会,收入和限制等方面入手,发现男女间存在的差异,其中,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社会因素中,社会制度,特别是经济和政治体系,起着决定作用。
这本书把社会学的观点运用到性别关系这一主题中去,在对比男人与女人的同时,突出了女性日益增长的地位。
同时强调,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创造,保持和实施深受环境影响,这种环境是个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小集体无法控制的。
本书从性别和社会制度,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与发展,家庭中的男女关系与所饰演的角色,分层与性别角色,种族的划分与男女角色,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妇女运动,实验的社区与变化的角色,以及对瑞典,中国等地的性别角色发展方面进行比较,阐述性别是个社会学问题。
其中,在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国情的大背景下,对妇女在家庭里的个人权利,工作地位及权利,两性生活,及在中国男女平等的定义。
书中强调,两性之间的关系和性别角色,在社会的交往中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观点并不否认在两性的冲突中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两性关系中的作用。
我们把眼光从社会上的统治地位的性别角色转向不占统治地位的偏离行为,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有关性别社会学的知识。
在一些被认为是不太重要的大型群体里,我们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性别角色。
此外,我们在对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小型群体生活的考虑中,再一次看到了社会因素对性别角色的内容有重大影响。
近来,女性并不意味着脆弱,甚至社会并不鼓励女性成为病态的,无劳动能力的人。
自从19世纪以来,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女性和男性的意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在一个社会中,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尺度之一,就是妇女解放的程度。
而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在经历了漫长的艰难历程之后,“女性意识”之一概念无疑是最能彰显女性文学独特价值并区别于男权文化的关键词。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圣人,连圣人对女子都有这样的看法,可见从古时起妇女的地位就与男子不平等。
社会学导论-第五讲 性别与性-811
5-9岁 123.0
2007年
125.48《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8
2010年
118.1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省份:
江西 138.01
湖北 128.02
广东 137.76
湖南 126.92
海南 135.04
陕西 125.15
安徽 130.76
福建 120.26
河南 130.30
江苏 120.19
坚强——力量和自信的表现。
非女性化——避免女性类型的活动,如依赖、 软弱、温柔等。在性活动上男性是主动的、活 跃的。女性特质被视为反例,反衬男性特质。
女性气质
是指与男性气质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定 义女性行为和情感的方法或一组女性行 为标准。虽然女性气质的内涵不断变化, 但固有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与家庭或 关系相关的一切,表现为亲和取向。温 柔、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与一切与男 性气质相对立的特征。
资料来源:PetersonV.S.and Runyan,A.S.Global Gender IIssues.Westview Press,1993p25
4.性别认同与气质的塑造
(1)家庭
(2)社会角色期望的影响 (3)大众媒介的影响 (4)教育的影响
小调查:你觉得男性应该是怎么样 的?女性应该是怎么样的?(性格 、品性、为人、分工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 27名,女性17名,占13.4% 。
2008年1月25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名单共2237人,女性396人,占17.7%。
第三节 性别分层理论―――解 释性别不平等
一、 功能理论
第五讲 性别与性 gender and sex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表现在男女两性个性、行为、智能和成就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被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可以改变的。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虽说有利于男女两性各司其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但也会影响男女两性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加剧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社会无形中还会增大男性的压力;“男女都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性别平等,我们要做的是实施差异平等。
标签: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影响;社会学性别角色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
[1]性别角色作为社会角色中的一种,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
[2]性别角色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性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二是两性智能方面的差异,三是两性成就方面的差异。
在个性方面,男性勇敢、豁达、刚毅、进取心及独立性强,但容易刚愎自用;女性温柔、细致、贤善,但是容易优柔寡断和保守。
女性的依赖性和友好性高于男性,男性的攻击性与独立性强于女性。
在智能方面,男女两性的智力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感知能力优于男性,而男性的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优于女性。
在成就方面,男女两性的学业成就并无太大差异,女性的平均学习成绩有时甚至比男性高。
但是在职业成就方面男女两性存在巨大的差异,男性的经济收入和就业质量普遍高于女性。
关于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性别角色是先赋角色,即性别角色是天生的,个人后天的努力很难将其改变。
但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及“女权主义”思潮的推动,性别角色概念逐渐演变为社会性别概念并不断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社会性别差异理论,认为两性之间的差异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可以被改变;二是社会性别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应成为自主选择性别角色的主体,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适合自己的性别角色;三是社会性别制度理论,认为社会性别将女性建构为屈从于男性的群体,使男性获得优势地位。
两性之间的心理学
两性之间的心理学一、两性关系心理学的定义两性关系心理学是关于男女性别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
它探讨了与两性关系有关的社交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主题,以及男女之间的交互模式、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认同等问题。
二、两性关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早期阶段早在20世纪初,心理学家就开始探讨两性之间的心理学因素。
当时,人们主要研究两性间的感知差异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等问题。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心理学开始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女性解放运动也带来了一些变化。
研究者开始探讨性别差异的心理学原因,并研究性别角色在个体的身份构建和社交交往中的作用。
3.现在阶段至今,研究者们对于两性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
现代两性心理学主要关注性别身份认同、家庭组织、情感关系以及两性间的沟通和亲密关系等问题。
三、两性关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1.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指社交文化中为男女准备的特定行为、语言、姿态、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等方面的角色。
性别角色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构成,改变其性别身份认同和社会同理心的表现。
2.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属于某一性别的认知、感受和评价。
在两性关系心理学中,性别身份认同是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中对于性别角色的接受和表现。
3.家庭组织家庭组织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角色和权力分配问题。
在两性关系心理学中,家庭组织主要集中在性别角色对于夫妻生活、教养子女等方面的影响。
4.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是指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在两性关系心理学中,情感关系主要研究两性关系中的沟通、信任、离合和冲突等社交心理因素。
5.两性关系中的沟通两性之间的沟通是两性关系心理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彼此间的沟通良好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两性之间的信任、情感和亲密关系。
四、典型案例1.克拉克和哈特的沟通模型克拉克和哈特提出了一个关于两性之间沟通的模型,该模型由五个阶段组成,分别是:发现问题、制定规则、寻找解决方案、实践策略和现有反馈。
两性社会学读书笔记
我读《两性社会学》2011级民族学马世铭201114024117内容简介《两性社会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
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
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
《两性社会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
目录译者序汉文译本作者序作者原序第一编复识的形成第一章问题发凡第二章父权家庭与母权家庭第三章家庭剧情的第一幕第四章母权社会的父职第五章婴儿期的性欲第六章生活的学徒期第七章后期儿童性欲第八章少年期第九章母权复识第二编传统的镜影第一章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第二章疾病和反常第三章梦想和行事第四章猥亵和神话第三编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第一章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第二章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第三章“文化的元始原因”第四章杀老的结果第五章对于起初杀老的分析第六章复识呢?情操呢?第四编本能与文化第一章由于然过渡到文化第二章家庭——“发生机制的”文化摇篮第三章动物游牝期和交配期与人类之比较第四章婚姻关系第五章父母的爱第六章人类家庭的坚持性第七章人类本能的可变性第八章由本能到情躁第九章母权与乱伦试探第十章权威和抑窒第十一章父权和母权第十二章文化和“复识”附录一附录二前言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教授的父母为波兰人,自己为英国籍,现任伦敦大学人类学教授。
生于1884年,于1908年取得博士学位,1910年以后即在大英博物院与伦敦大学作研究。
1914年到1918年曾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实地调查岛民社会。
他的研究方法,即社会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Functional school);将一切社会现象放人整个生活系统里面,看看具有什么作用,以免除不相干的类比(analogical)观念与无生命的散碎记录。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联结在现代社会,性别和性取向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性别和性取向不仅是个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也与文化、社会关系、权力和政治密不可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性别、身份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和性取向的联结。
一、性别和身份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关系中的一种许多标识中的一种。
它是在人类社会中由生理差异引起的角色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
人们按照性别被要求扮演特定的角色和承担特定的社会职责,这些职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所不同。
身份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其自我概念、价值观、才能和社会地位。
在性别身份方面,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其生理性别不同。
例如,跨性别者可能不认同他们赋予的生物学性别,而是认可自己的感受,承认他们属于不同的性别。
什么构成一个人的性别身份通常来自于自我认识和周围社会的影响。
二、社会性别和文化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望和规范。
这和个人的生物性别有所不同。
社会性别建立在社会文化的视角和传统角色分工上。
以前,女性被要求专注于婚姻、家庭和子育,而男性被赋予供养家庭的责任。
因此,社会性别不仅为男女之间的分工和角色分配设定了规范、而且也彰显出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人们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根据性别角色来表现自己的特性和行为方式,或者塑造与性别相关的认知、信仰、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文化因素将影响普通人的性别认知和身份认同。
三、性取向和文化性取向是一个人在情感、心理和性行为上对于特定性别的吸引或兴趣。
性取向可以是异性恋(被吸引于异性)、同性恋(被吸引于同性)或双性恋(被吸引于异性和同性)。
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极大影响着人们的性取向认同和表达。
许多文化和国家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持有偏见、甚至遭受有意和无意的社会排斥。
这使得许多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往往不得不进行自我选择性的隐藏和艰难的心理压抑,给自身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性别研究的知识点
两性平等是指建立在性别平等意识的前提下,实现生活中的両性机会平等,实現理想层面的结果平等。
两性机会平等包括两性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机会上的平等;两性在工作报酬上的平等和在获得人力資本和其他生产资源上的机会平等,还包括两性在“发声”的平等,因为西性平等的发声机会可以展示商性影响决策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
结果平等是指在承认基本差异之上的事实平等。
追求两性机会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实现西性结果平等的基础。
但两性平等的概念依然是在统治关系的逻辑中,性别平等的实现要御底改变其意识形态,伙伴美系社会的提出,为未来的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可能性。
所谓出生性别比也叫出生婴儿性別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其计算公式为:出生性别比=该年该地出生的男婴数/该年该地出生的女婴数*100%。
出生性别決定着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分年龄性别比以及总人口性别比。
这说明:第一,出生的男婴数量略大于出生的女婴数量。
第二,出生男婴数量和女婴数量之比差别不会很高。
社会性别研究:视两性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女性经验也关注男性经验,特别讨论导致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
父权制:通常被视为一种权利和权威制度,狭义上是指“父亲的统治”,是只有老年人组成的统治集团里年长男性的权力,这一权力向生活在这一制度的社会中的从属女性和青年提供互惠利益。
性别社会角色:是指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特征将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性别认同:是描性别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況,是个人对所属性別群体相対稳定的理解和认知。
人们在认识、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也理解和认识了他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是人们対于自身作为某一性别存在的确认。
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性别属性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和观念,更多地指对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的固定看法。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女性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
性别与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性别与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杂志中的社会性别
建构
其次,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建构还可以通过分析男性和女性的插画、照
片和广告来观察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在许多杂志中,男性往往以自信、权威、成功的形象出现,而女性则以性感、无助、被动的形象出现。
这种性
别建构促使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评价和对待,造成了对男性更高的社
会地位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对女性更多的审美目光和消费需求。
这种社会
性别建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使其处于被动
地位。
此外,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建构还可以通过分析男性和女性在职场中的
描写和定位来研究性别不平等问题。
在很多杂志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职
业成功的典范,而女性往往被描绘为家庭关怀和生育责任的代表。
这种职
场性别建构促使男性在职场上占据更多的领导地位和高薪职位,而女性则
面临职业发展的困境和薪酬不平等。
这种性别不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加剧了两性之间的社会地位和
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通过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性别不
平等问题的存在和根源。
这种性别建构将男性赋予了社会权力和地位的优势,而对女性则施加了各种限制和压迫。
对于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我
们需要打破刻板的性别角色和定位,提倡性别平等的认识和行动,在教育、就业、社会权利等方面实现男女平等,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
基础。
社会学第五章性与社会性别..
SOCIOLOGY
大连理工大学 通识核心课程
社会学
大连理工大学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姜春林 chunlinj7873@
2016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教学内容
第1章 社会学及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2章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 第3章 人的社会化 第4章 家庭与亲密关系 第5章 性与社会性别 第6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第7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8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9章 环境与风险 第10章 现代社会中的教育与劳动就业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OCIOLOGY
英国人对性行为的态度(1998)
男女婚 前性行 为
始终不 对
8
大多数 情况下 不对
8
有时候 不对
12
很少不 对
10
根本没 错
58
其他 5
合计 100
婚外性 52
29
13
1
2
4
100
行为
未成年 56
24
• 真正的性解放不是罔顾后果或不负责任的性滥交,而是消除 一切对於性的恐惧、焦虑和不适当的压抑。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两性社会学4
框架目标
通过列出男女在社区中所从事的工
作和所用的资源以及强调其主要区 别,旨在说明将资源分配给女人与分 配给男人都有经济方面的依据,从而 帮助项目人员设计出更高效的项目. 它是在微观层面收集资料而开发的 图表,分为4个主要组成部分.
1.活动图表
活动
生产活动 (农业,牧业, 就业,创收等) 再生产活动 (食物准备, 照看孩子,扫 除清理等)
展计划部发展的一种分析性别的方 式,主要在于帮助项目人员将社会性 别纳入各类干预措施中,分析社区中 的权力关系.
框架目标
作为对妇女参与发展的回应,主张在
发展工作中采用综合的社会性别视 角,并将重点放在妇女与男性的权力 关系上.让妇女从其依附地位中解放 出来并在争取平等,公平及赋权方面 取得成就.
第五章社会性别与发展
一发展项目与妇女 二社会性别与发展 三社会性别计划培训 四乡村银行与小额信贷
一发展项目与妇女 1.发展宗旨
平等运动 1975-1985 在发展中求平等,
政治和经济自主 权.
脱贫运动 1970
效率运动 1980 赋权运动 1975-1985
提高贫困妇女生 产力,获得收入.
将妇女纳入发展 进程,取代社会 服务体系. 增强妇女的能力, 满足两性需要.
女人/女孩
男人/男孩
2.资源的使用与支配图表
资源
有形资源 (土地,设备, 现金等) 无形资源 (教育,培训, 声望等)
使用(男.女) 支配(男.女)
3.影响因素图表
影响因素
社区规范及 状况 社区对发展 项目的态度
表现形式
机会
4.项目周期分析图表
适用于项目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立
项.设计.实施.评估. 略.
两性之间的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的影响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国家或民族之间在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塑造着个体的态度、行为和期望。
以下是一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的影响的具体方面:•性别角色与期望:不同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和期望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家庭角色,而其他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自由选择。
这些角色和期望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分配和行为表现。
•婚姻和伴侣关系:文化差异会对婚姻和伴侣关系的看法和期望产生影响。
有些文化重视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而其他文化则更加开放和包容。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婚姻的安排方式、伴侣选择的限制、离婚率以及婚外关系的接受程度。
•沟通和表达方式:不同文化对沟通和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规范。
有些文化鼓励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而其他文化则更加注重含蓄和间接的表达。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性之间的沟通障碍,需要双方适应和理解对方的沟通风格。
•价值观和观念:文化差异还涉及到个体的价值观和观念。
不同文化对婚姻、家庭、性和个人自由等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差异可能引发两性之间的冲突和理解上的隔阂,需要双方互相尊重和接纳彼此的价值观。
•社会压力和期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中的社会压力和期望产生影响。
有些文化对男性和女性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对违背这些期望的个体会施加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两性之间的角色冲突和不和谐,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两性关系的理解、和谐和发展。
2.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的定义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的定义在许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观念通常根植于历史、宗教、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行为和期望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定义的常见方面:•男性角色: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男性角色被赋予领导、保护和提供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亲密关系
感言: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曾感动过一代 人的意境还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罗尼卡· 肖芙斯托尔的诗: A· 爱并不意味着依靠,伴侣并不表示安全, 你开始知道,吻不是契约,礼物也不是承诺。 如果你要的太多,阳光也会灼伤你, 因此你种植自己的花园,装饰自己的灵魂, 而不再等待别人送你鲜花。
第二节 亲密关系
一、爱情“姓”什么:诠释爱情 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精神性和还是 生理性的? 二、爱情为什么:理想爱情模式的探索 讨论:梦与爱情童话的解读 分析比较“灰姑娘”的故事和中国古代 “富家千金垂青落难公子”“私定终身后 花园”和“始乱终弃”的模式。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资料:亚瑟王时代的一个童话 理想的两性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堂练习一:请一个同学朗诵舒婷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爱你——决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是像清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只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
第二节 亲密关系
参与式讨论: (1)你还认同两性交往中必须遵守“男主动、 女被动”的两性交往模式吗? (2)“多媒体”带来的变化——你相信网恋吗? 你更喜欢面对面的互动还是网上的交流? 经过友谊,下一个青春驿站就是爱情,正值恋爱 季节的同学少年,将怎样看待和建立两性之间的 亲密关系呢? 请同学们写下:最感人的爱情故事/最理想的两性 关系 讨论:你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吗?
二、交往中的表达差异 女性主义研究指出,造成男女关系紧张的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两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隔离。 一般认为,女性敏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男 性不善于表达情感和关系。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 亲密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男孩和女孩社会化的差异,使 得男女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所不同。 男女各自建造和表达亲密的方式都有价值,在情 感表达方面,无论男女,都要学会用男女“两种 语言”说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节婚姻关系中的性别关系
一、有关婚姻的社会学理论 (一)发展理论 (二)互动理论 (三)结构功能理论 (四)冲突理论 (五)交换理论 阅读参考:夫妻之间的“感谢经济”
第四节婚姻关系中的性别关系
二、“绝望主妇”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 如何衡量婚姻中的权力关系?以“家庭实 权”(家庭决策权)测量夫妻实际权力更 具可操作性,也更为有效。 课堂讨论:做(娶)个全职太太好不好? 三、婚姻平等的范例
第五章 两性之间:亲密关系
第一节 两性交往与对话
一、两性对话 中国历史上,实现两性之间社交自由, 经历了一番大变革。封建社会实行性别隔 离制度,现代社会打破了对女性的禁锢, 男女充分享受自由交往的权利。 两性之间能否有真正的友谊?如何才能 有效对话?两性之间是否能够真正彼此理 解?
第一节 两性交往与对话
第二节 亲密关系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又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脚下的土地
你的爱情格言是什么?
第二节 亲密关系
三、如何看待两性爱情“不等式” 阅读材料:富豪征婚 课堂练习二:续写故事 一对恋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男生因为有着很好的专业, 他选择了就业。女生为了发展,选择了考研。5年以 后…… 课堂讨论: 1、请分析一下上述“不等式”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性别关 系 2、你怎样看待爱情不等式,当你遇到两性爱情“不等式” 的时候,你怎样对待? 3、女人是“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
第三节 爱情问答
一、爱情天梯“——爱情缺什么 “爱情天梯”的故事 你渴望爱情能给予自己什么? 二、如何看待”野蛮女友“现象 三、爱情需要道德和责任吗
第四节婚姻关系中的性别关系
课堂讨论:新结婚时代 “未婚女推高房价”“80后女孩都是结婚 狂”……讨论这些极有争议的说法背后反 映了什么? 所谓“新结婚时代”到来,婚姻关系是否 变得更物质化了?两性之间的关系是趋于 和谐还是更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