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节,主题为“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在我国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本节内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在上册的前两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并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组成。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此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未知。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通过探究和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视频资料展示:播放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原子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提高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教学内容:
(1)计算题: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3.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2.教学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4.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物质的质量计算。
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等实验仪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构成。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化学学习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原子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原子的微观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回答: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是什么?
-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系?
-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对化学研究有何意义?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解释某个现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感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掌握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对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3.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并介绍它们在原子中的作用。
2.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通过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释其计算方法。
3.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17张PPT)

• 3 、一种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 C 、核电荷数不同 D 、电子数不同
• 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 在相应的横线上:
•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分_子_、_原_子_、离_子_.
联系
1.都很小;2.都不停地运动;3.微粒间都有
一定的间隔;4.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分裂
失去或得到电子
分子
结合
原子
离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敞口放置食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
作用而构成的,试推测氯化钙是由什么构成的, 氯化镁由什么构成的? 钙离子和氯离子
镁离子和氯离子
总结三者区别与关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 主要 区别
由原子构成
在化学变 化中可分
由质子、中子、由原子得失 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构成
在化学变化 带电的微粒 中不可分
相同 处
静电作用
+17 2 8 8
NaCl
氯离子Cl-
形成离子的目的是 最外层达到8(He 为2)电子稳定结构
物质(离子构成)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7时52分21.11.1607:52November 16, 202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原子的结构 (共1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原子的结构 (共12张PPT)

我会选
A
B
C
D
(1)化学性质相似的 A C
BD
电子层: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LMNOPQ
离核:近

能量:低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卷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 子数 电子层 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想一想: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是否有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2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8_个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简称:8电子结构
关系?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稀有气体
8个(He为2个) 比较稳定
既不易得电子, 也不易失电子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金属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 容易失电子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得失电子 非金属 一般多于4个 不稳定 容易得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第1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⑶第一层 排满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排满 后排第三层
(从里到外)
想一想:
画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思路:组卷网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画出原子核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画出核外电子排布
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7 2 8 7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排布规律 2.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 是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我们将这 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3.2 原子的结构(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3.2 原子的结构(共20张PPT)


离子的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如 如


离子的形成


离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分 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 素 稀有气体 元素 最外层电 子数 一般小于4 一般大于 等于4 等于8(氦 等于2) 得失电子 趋势 易失去电 子 易得到电 子 稳定结构 化学性 质
结论
易发生化 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 性质与原子 最外层电子 数关系密切 难发生化 学反应
总结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
A Z
X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m W a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b+n

n Y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
总结

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中粒子构成,但不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中子
质子(+)
原子的结构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的结构 原子电性

3.2 原子结构(解析版)

3.2 原子结构(解析版)

课题2 原子结构一、【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1、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注: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和电子所带动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外电子排布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4、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五)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二、【典例解析】例题1: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答案】D【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

3.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本课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科学家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3.2原子结构-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结构-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学生能够识别并记住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科学思维】通过多媒体、动画和模型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方法,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二、设计思路《原子结构》作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为学生揭开了物质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教材内容系统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三、教材分析在设计《原子结构》这一课时,我遵循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首先,通过生动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模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实验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的构成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提升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质子、中子、电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老师: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

(展示一张物质微观结构的图片)这张图片展示了物质在微观层面的通过示意图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及不显电性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直观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原子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和无限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原子内粒子关系:教师通过模型和多媒体,讲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
师: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维持原子的稳定。而中子则起到调节质子之间斥力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何表示?
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难以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原子的组成及粒子关系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
3.课堂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强调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第三节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重点和难点重点:1、原子的组成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自学、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

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

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课件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教学设计
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二)教学设想
1.对于原子结构的学习,设想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型等,直观地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b.结合生活实例,如半导体材料、原子能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定义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化学反应中原子行为的解释。
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尤其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运用原子模型解释化学反应。
2.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b.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c.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原子结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模型代表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原子结构的概念。
2.分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周期性规律及其应用。
4.结合实例,解释化学反应中原子行为,引导学生运用原子模型进行思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b.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3.2原子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20张PPT)

3.2原子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20张PPT)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观察与思考
你有什么 发现?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中子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观察与思考
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观察与思考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1.不同原子的质量不同; 2.原子的质量很小; 3.如此小的数据书写、使用均不方便;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 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表达式: 相对原子质量=碳该原原子子质的量质×量112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 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基础巩固题
3.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中子构成 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观察与思考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关系 (1)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 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个比值 。 (2)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越大 。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 _1_”(_书__写__时__一__般__不__写__出__)_。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 千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我发现:(①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③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通过展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得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组资料查阅,主动发现原子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互动交流中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环节二原子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揭秘(指向目标2)【问】原子核还能再分吗?资料介绍,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9年费米带领一群科学家发射中子以分裂原子,意味着核时代的到来。

此后人人谈核色变,直到《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核裂变才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质子、中子【生】查阅课本得知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粒子种类电性质子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单位负电荷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观察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还发现了什么?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④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活动设计意图化学课堂除了实验探究能力,还需要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分析,用理性分析看待问题。

环节三原子质量的表示(指向目标3)展示碳原子、氧原子、铁原子原子质量的测定值发现:原子的质量很小,记忆、计算都很不方便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相对原子质量(Ar)=标准碳原子质量(Kg)*1/12(要求:不需要自己计算,但要会查eg:C、Fe、O)注: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而不是“千克”、“克”等。

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23张PPT)

数为13,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1_0___,该离子的名称是铝__离__子__,
符号是_A_l_3_+ ,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是:
+13 2 8
•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该10原子的符号是____。Ne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
荷的阳离子,X值为_1_2_,符号是 _Mg_2_+_。
书写离子的方法
Mg2+ Cl-
镁离子
氯离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 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离子符号的意义: Mg2+上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O2-上的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铝离子
3个 铝离
3Al 3+
带三个单位 正电荷

铝离子或 一个铝离 子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 ”
的意义
2Mg2+ 、2 S2-
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只表示 离子的个数。
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某些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 另一些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气态非金属
化合物由分子或离子构成。 一般情况下,有金属阳离子(或铵 根离子NH4+ )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否则由分子构成。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层
S +16 2 8 6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1 1
氢H
+2 2
氦He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3
原子核外电 子的排布
电子的性质
电子绕着原子 核作高速运动
离原子核近的电 子能量低,离核远

1
3
2
4
电子能量高
离原子核最近的电 子层为第一层,次 之为第二层,依次 类推为三、四、五、 六、七层。离核最 远为最外层
电子最少一层,最 多七层,最外层电 子不超8个。(只 有一层的,电子 不 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组成的规律
最外层少于4个,在化 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多于4个,在化学 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最外层 8 个电子的结构( 包括氦),化学性质稳定
PART.4
相对原子质量
一些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种 原子质量(kg) 类 1.67*10-27 氢 2.657*10-26 氧 1.993*10-26 碳 9.288*10-26 铁
PART.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你的小指甲大小, 再照此比例放大你的手,那么你的手将 可以握住整个地球。
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
质子
中子
电子
一个单位质量
一个单位质量
质量约为0
一个单位正电荷
电中性
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原 子 核 质子 数 1 中子 数 0
原子的 种类 氢
核外电 子数 1
原子序 数 1

氧 钠
6
8 11
6
8 12
6
8 11
12
8 11

26
30
26
26
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 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如:碳原子不显电性,是因 为有6个质子数(+6),6个核 外电子数(-6),他们所带 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第三单元 第二课题 原子的结构
目 录
1
2
3
4
一、历史
二、原子的构成
二、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
四、相对原 子质量
PART.1
历史
历史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 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 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氢 质子数 1 中子数 0 核外电子数 1 相对原子质量 1

氧 钠 氯 铁
6
8 11 17 26
6
8 12 18 30
6
8 11 17 26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谢谢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 碳原子质量的 1/12为
标准 , 其他原子质量跟
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 实 际 质 量 / ( 1/12 碳 12原子的实际质量)
个比值,不是原子的
实际质量,国际单位 是1,常省略不写
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 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如:碳原子不显电性,是因 为有6个质子数(+6),6个核 外电子数(-6),他们所带 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