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表药-d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_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_解表药

汤 应用:
秋至表实霜无汗症降-与麻之黄同用间。 采收,扎把阴干,切小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
段。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分析:
以发散风寒为功
味薄升浮归太阳走肌表,以宣散 太阳风寒表邪而开腠发汗。 入肺经则散肺寒,宣肺气而治寒
邪犯肺之咳喘。 苦温入膀胱之腑,能温化膀胱
治荨麻疹验方:麻黄3g、浮萍6g、生 首乌12g 荆芥10g 蝉蜕10g、水煎
服,三剂可愈。
现代研究:成份有麻黄碱、伪麻黄碱 、挥发油等。用于过敏性鼻炎,三叉N
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桂枝
桂枝 ※
《本经》上品
处方用名:桂枝尖 川桂枝 嫩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产地: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2、发汗力强。
麻黄 ※
《本经》中品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桂枝
邪犯肺之咳喘。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采制:春夏季(3-7月)剪下嫩桂枝,新鲜时切 圆斜薄片或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用时润
透切薄片,以尖稍为佳,生用。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功效分析: 归肺、膀胱经外行于表专散肌 表风寒而解肌发汗。
以辛散温通 入心经助心阳通经脉、温助人体 助阳为功 一身阳气而散寒止痛。
三、解表药的适应证 1、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解表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 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 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 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 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 者。
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 【用法用量】 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
喘者均当慎用。
• 4.心悸,奔豚。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 【使用注意】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
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 • 2.药理作用: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 • 3.临床研究。桂枝还可用治脑梗死、肺心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小儿
排脓。
【应用】
•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 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 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 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 3.鼻渊,鼻鼽,鼻塞流涕。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通 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并含欧前胡素、白当归素等多种香豆素 类化合物,另含白芷毒素、花椒毒素、甾醇、硬脂酸等。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外感风热证;风热头痛、目赤证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 畅之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辟秽气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2019/12/20
中药学课件
4
薄荷 之配伍
1. 与荆芥、桑叶、菊花配伍,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 与紫苏、羌活等同用,用治风寒感冒、身不出汗。
2019/12/20
中药学课件
18
蝉蜕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 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 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
【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 洗净、生用。)
2019/12/20
中药学课件
19
2019/12/20
中药学课件
20
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
相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同中之异: 1、疏散之力,薄荷﹥牛蒡子﹥蝉蜕 2、透疹之功,蝉蜕﹥薄荷﹥牛蒡子 3、利咽之效,牛蒡子﹥薄荷﹥蝉蜕 不同点:
薄荷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疗肝热目疾及肝气郁 结证;牛蒡子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疗肺热咳嗽 痰多及便秘等;蝉蜕退翳、止痉,治疗翳膜遮睛及 惊风抽搐。
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性状为 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 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二者均为芳香药、驱风药,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往 使用。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 疼痛。
2019/12/20
中药学课件
6
薄荷 《新修本草》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不宜久煎,宜后下。

第5单元-解表药概述及常用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

第5单元-解表药概述及常用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

第5单元常用解表药解表药的概述(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主治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功效与主治功效:解表药均能发散表邪。

依据主治病证不同,又有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之别。

主治:表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脉浮等为主要表现,又称外感表证或感冒。

其多由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侵袭人体所致。

因风寒所致者,称风寒表证或风寒感冒;由风热所致者,称风热表证或风热感冒。

分类:依据药物的性能特点与主治的不同,可分为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和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两类。

(3)性能特点:味辛;主归肺、膀胱经;均有升浮的作用趋向;发散风寒药性多偏温;发散风热药性多寒凉。

(4)配伍应用:①依据兼邪配伍:表证夹湿者,宜选用兼有祛风胜湿作用的解表药,也可与化湿药配伍;②依据兼症配伍:如兼咳喘痰多、呕吐、咽喉红肿疼痛、目赤等,分别与化痰止咳平喘、止呕、清热利咽、清肝明目等药物配伍;③依据体质合理配伍:应根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同,分别与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同用,以扶正解表。

(5)使用注意:①药物特性:多数解表药芳香辛散,含挥发性成分,易于散失,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②病证禁忌:发汗力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自汗、盗汗、淋证、失血、久患疮疡等正气不固、津血亏虚者当慎用或忌用。

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表邪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的药,称发散风寒药。

因其味辛性温,又称辛温解表药。

风寒表证,以恶寒重、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

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止呕等功效,又可治咳喘、风湿痹痛、头痛、鼻渊、呕吐等病症。

本类药物性偏温燥,多数具有发汗作用,故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宜使用。

表5-1 常用发散风寒药的知识要点称为发散风热药;其味辛性凉,又称辛凉解表药。

风热表证或温病卫分证,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或兼口渴咽干、喉痒咳嗽、头昏痛、目赤多泪、鼻塞流涕等。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又称发表药。

[解:解除,祛除.┃表:表邪,表证.]
┍ 发散风寒药:外感风寒表证(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
┕ 发散风热药┍外感风热表证(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
┕温病卫分证. [ 卫 (表)┃(里) 气营血 ]
【配伍】:体虚外感需配补益药;表证风热较盛需配清热药;挟湿配祛湿药;痰多配化痰止咳药。

【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不可过汗;②表虚自汗、体虚盗汗,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③入汤剂不宜久煎,多后下。

┍阳明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多见于火热上攻证。

┝少阳头痛: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

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 麻黄 • 桂枝 • 紫苏 • 生姜 • 香薷 • 荆芥 • 防风 • 羌活 • 白芷 • 细辛 • 藁本 • 辛夷 • 苍耳子
辛凉解表药
• 葛根 • 柴胡 • 升麻 • 蝉蜕 • 桑叶 • 菊花 • 牛蒡子 • 蔓荆子 • 薄荷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升麻
•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 解毒,升举阳气。
•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 斑;脱肛,子宫脱垂。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 宽中,解鱼蟹毒。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胸腹胀满,鱼蟹中毒。
生姜
•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PPT课件
验中发现,麻黄水提物和醇提物能使溶血素明显减少, 呈现抗补体作用。
43
抗炎机制
1. 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2. 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形成。 3. 对抗致炎物质。 4.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代谢。
44
6、其他作用
(1)利尿作用
麻黄各种成分均有利尿作用,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 显著。
[利尿特点] 静脉注射利尿作用明显,口服较弱。静
41
4.中枢兴奋
麻黄碱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
42
5.抗炎、抗过敏作用
麻黄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有解热作用, 也能降低正常小鼠体温。
▪ 能对抗致炎剂的致炎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其抗炎作
用,以伪麻黄碱最强。抗炎作用可被酚妥拉明、心得 安所阻断。
▪ 实验发现,麻黄碱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在免疫试
24
6、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表证是外邪客表所致。细菌、病毒、 低温、高温等可视为外邪。
体外实验证明,柴胡、桂枝、防风等 对G+、G-、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真菌 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5
抗菌实验
1) 体内实验:注射一定量菌液,感染易感动物(小 鼠),在感染前或后给药,观察动物的行为表 现、死亡数和死亡时间。
生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和姜烯酚)能 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桂枝和葛根因能 扩张末梢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强麻黄 的发汗作用
12
发汗作用机制
1. 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腺分泌
2. 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
3. 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
4.
(α受体:手掌等少数区域)
13
发汗作用实验
8
药理作用
1. 发汗 2. 解热 3. 镇静、镇痛 4. 抗炎 5. 抗过敏 6. 抗病原微生物 7. 镇咳、祛痰、平喘

第5章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PPT

第5章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PPT
• 5.其他作用 • 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 桂皮醛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消化
机能。
2020/10/29
现代应用
• 1.防治流行性感冒 (桂枝汤) • 2.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为主药配制的复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寒痹者)有较 好疗效。
2020/10/29
细辛
•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 辛的根及根茎。
酚)等。
2020/10/29
药理作用:
• 1、解热:有效成分;挥发油、柴胡皂苷 和皂苷元。总挥发油注射剂已用于临床 (主要成分: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 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 )。
• 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 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体温调定点
上移→ 体温下降。
2020/10/29
• 2、抗炎: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柴胡挥发 油。
加。
• (2)与兴奋中枢机能状态有关,麻醉状态 下发汗作用下降。
2020/10/29
• 2. 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 解除支气管痉挛。 • 机理: • 1)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
NA、Adr释放。 • 2)兴奋支气管β受体→支气管松弛(直接+
间接) • 3)兴奋α受体→支气管粘膜水肿、充血↓→
• 2.抗炎 挥发油灌胃可抑制炎症过程的渗出、 白细胞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抗炎机制涉及:① ACTH样作用,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②抑制炎性 介质的释放;③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 3.抗变态反应 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 释放。使胸腺萎缩,脾重指数降低,T细胞数和 溶血空斑数减少。
2020/10/29
呼吸道畅通 •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2020/10/29
• 3.抗炎、抗过敏(麻黄碱、伪麻黄碱、 麻黄水提物)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
“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
(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4、给猫iv L-麻黄碱2~4mg/kg注射(或口服7mg/kg)测得其后 足放散的水分量增加。 5、大鼠口服水溶液性提取物在75~300mg/kg范围内,其发汗作 用呈量效关系。
[成分]
柴胡皂苷(saiko-side a .b . c .d )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 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酸内 酯等)多糖、黄酮。
[药理作用]
一、与透表泄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降温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一、解热作用
正常小鼠→体温↓ 扩张血管 → 促进散热 机理: 体温↓
呼吸运动↑→水分排出↑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血压、心率 降压: 总黄酮5~30mgkg iv犬→BP↓(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总黄酮 葛根 煎 剂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P↓心率↓ 浸 膏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机理: BP↓ 降低交感神经功能(葛根素)→血浆CA↓
心率↓ β-R阻滞作用:葛根750mg/kg=0.1mg/kg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2、改善脑循环和微循环: 总黄酮:扩张脑血管→犬脑血流量↑ NA→脑血流量↓↑ 葛 根: 乙酰甲胆碱→脑血流量↓↑ 3、扩张冠脉、改善心脏功能: 总黄酮 葛根素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使脑血管状态恢复
桂皮油或桂皮醛能抑制结核杆菌。

中药药理学课程习题

中药药理学课程习题

《中药药理学》习题集第01章绪论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二、填空题1.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问答题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3.简述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

4.有人认为中药是天然产物,所以毒副反应低,请简述你对此的看法。

5.请例举几种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或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简述其研究概况。

6.什么是中药药理学、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第02章中药药性理论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A.NA B.Ach C.5-HT D.GABA E.NO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二、填空题1.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 )的药物。

2.在中药中,( )、( )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三、问答题1.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有什么关系?3.中药归经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4.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5.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五味”所含成分与中药的“功效”、“归经”间有何规律性?7.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03章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作用特点一、选择题1.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机体的机能状态B.实验方法C.药物的采收D.药物剂量E.加工炮制2.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多数应具有下列何种药理作用:A.抗病原体B.降血压C.降血脂D.抗凝血E.镇痛3.关于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说明哪一项是错的:A、作用的单一性B、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C、量效关系的复杂性D、作用相对缓慢、温和E、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二、填空题1.中药所含成分复杂,因此其作用具有( )的特点。

(精)《中药药理学》第五章 解表药PPT课件

(精)《中药药理学》第五章 解表药PPT课件
(2)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 (3)兴奋外周α受体,促进汗液分泌
2. 解热作用
药物
不同实验性发 热症模型动物
程度不同的 解热作用
特点:
辛凉>辛温
部分药物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等)Leabharlann 机制:(1)发汗或促进发汗---散热↑
(2)通过扩张皮肤黏膜血管增加散热
(3)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中枢体温调节功能
柴胡
来源 伞形科 柴胡、狭叶柴胡 成分 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 a、b、c、d)
甾醇(α-spinasterol、stigmasterol) 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等) 脂肪油及多糖等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21.在柴胡解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对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之热有确切疗效 B.柴胡注射 液、柴胡挥发油和柴胡皂苷均具有解热作用 C.对实验性 动物发热具有解热作用 D.可使正常动物体温降低 E.以上均非 22.下列哪项不是葛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理作用( ) A.葛根素是一种心肌β受体阻断剂 B.增加冠状动脉血 流量 C.改善心电图缺血反应 D.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 保护作用 E.以上均非
(醋炙,黄酮类)
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
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症动物 →TG↓
对正常动物的血脂水平无影响。
(7)兴奋内脏平滑肌 肠道、子宫 复方作用相反
2.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
柴胡皂苷a、c、d
(2)抗辐射
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小剂量抑制排尿、大剂量促进排尿

自制中药图谱-解表药

自制中药图谱-解表药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Zisu【药性】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生姜Shengjiang【药性】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Jingjie【药性】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Fangfeng【药性】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Qianghuo【药性】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Baizhi【药性】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Xixin【药性】辛,温。

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药性】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Niubangzi【药性】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桑叶Sangye【药性】甘、苦,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药性】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Chaihu【药性】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葛根Gegen【药性】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Dandouchi【药性】苦、辛,凉。

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石膏Shigao【药性】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生地黄Shengdihuang【药性】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作用实验方法 (1)对巴比妥类催眠作用影响的实验法:本法是利用催眠剂 量(即动物均能产生翻正反射消失的剂量)引起动物睡眠,观察 受试药物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若能延长,即可判断有 催眠作用。 (2)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影响的实验法:选择戊巴比 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即90%以上动物不出现睡眠的剂量)与受试 药物在同一动物身上合用,若有协同作用,即可判断其有镇 静催眠作用。
降血脂 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 α-菠菜甾醇 → 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症动物 →↓CHO、TG
其他
抗消化性溃疡
• 粗皂甙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醋酸型、组胺所致 溃疡有防治效果; • 柴胡多糖对乙醇、吲哚美辛、盐酸-乙醇所致胃粘膜 损伤有保护作用
对消化道运动的影响
• 粗皂甙能增强Ach对肠肌的收缩作用。
实验研究:
煎剂、注射液、醇浸 抑制 膏、挥发油、粗皂苷 柴胡皂苷、皂苷 元A和挥发油 挥发油:用量小, 作用强及毒性小 多种实验性发 热模型动物
解热 (正常体温↓)
发热激活物
单核细胞 PE 挥发油 (-) cAMP
下丘脑
体温调定点↑ 体温↑
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 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菌、抗病毒
第五章
解表药
参考文献
中药_辛_味挥发油表证与炎症的关系 中药桂枝肉桂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中药葛根的药理研究及进展 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新进展 柴胡的药理作用与古今应用对照 柴胡的药理研究进展 浅淡柴胡之药理作用 细辛的药理毒理和临床应用 细辛药理研究概况
葛根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葛根的药理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 解表植物类中药中微量元素与功效关系 解表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解表药药源性反应综述 麻黄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麻黄节间和节共用茎和根分用的依据
(2)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
(3)兴奋外周α受体
常用实验方法
(1)汗液着色法 本法利用碘和淀粉遇汗液所呈现的颜色 反应,观察药物对大鼠足跖部汗腺分泌的影响,以判断 药物发汗的强弱。 (2)汗液定量测定法 用集汗筒收集大鼠足跖部分泌的汗液, 进行精密称重.观察受试药物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2. 解热作用
药物 特点: • • • 辛凉>辛温 部分药物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 机制(1)发汗或扩张皮肤血管---散热↑ (2)抑制脑内PGE→中枢体温调节功能 (3)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不同实验性发 热模型动物 程度不同的 解热作用
作用强度 为可待因的1/20。
2. 其他药理作用
(1)兴奋CNS
麻黄碱---治疗剂量---部位(皮层、皮层下中枢、中脑、延脑)
(2)强心、升压 缓慢、温和、持久、快速耐受性
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心脏、血管 (3)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4)其他: • 抗肾衰 • 利胆 • 降血糖(多糖) • 镇痛、镇静(挥发油) (麻黄碱)
多种实验性疼 痛模型动物 自主活动↓ 协同中枢抑制药
外周或中 枢性
药物
程度不同的 镇 痛作用
部分 药物
镇静
镇痛作用实验方法 (1)热板法一热刺激致痛法:通过观察药物对动物(多数 用小鼠)热刺激痛阈值影响,考察药物作用。 (2)扭体法一化学物质刺激致痛法:通过观察药物对小 鼠扭休反应发生率及扭体次数的影响,考察药物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 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发汗解表
外感表证
表寒证---辛温 表热证---辛凉
浅表部位
临床症状 (恶寒、发热等)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急 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
分类
•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 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麻 黄
成分
生物碱类
麻黄碱(L-ephedrine) 伪麻黄碱(D-pseudo- ephedrine )Biblioteka 挥发油、鞣质药理作用
发汗 平喘 利尿 解热、抗炎、抗过敏 抗菌抗病毒 镇咳祛痰 其他。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 柴胡多糖。
作用
• • • • 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 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 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 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5.镇静、镇痛、镇咳
有效成分总皂甙、皂甙元 作用
• 镇静自主活动减少、条件反射受抑制,与巴比妥类有协 同作用,对中枢兴奋药有拮抗作用。 • 镇痛尾压刺激法、热板法、扭体法,均得到证实。 • 镇咳 略低于可待因。
(1)发汗
临床:历史悠久 表实证 辛温解表之峻品
实验研究:
水煎液、水溶性提取 物、挥发油、麻黄碱、 L-甲基麻黄碱等 大鼠或 小鼠 发汗
特点
口服或注射均有效; 作用强;起效快,维持长。 阻碍汗腺导管对Na+的重吸收; 兴奋汗腺α受体; 兴奋中枢有关部位。
发汗
机制
影响因素 温热条件;药物配伍;神经 机能状态;入药部位。
•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 泄泻、高血压。
化学成分
• 黄酮类(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大豆素-4′,7-二葡 萄糖甙、葛根素-7-木糖甙、4′,6′′-O-二乙酰葛根素、4′-甲 氧基葛根素等)。
机制:
• 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R →激活CA, cAMP ↑ →松弛
• 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R →减轻黏膜水肿
• 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
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
• 阻止过敏介质(5-HT、His、LTs)释放
(3)利尿
• • • D-伪麻黄碱 注射>口服,一定剂量范围 机制(1)扩张肾血管→肾血流量 (2)阻碍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不良反应
眼球突出 举尾反应 紫绀 兴奋、不安、失眠。


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功效]
发汗解肌 温经通阳
桂 枝 挥发油
[药理作用]
桂皮醛、桂皮酸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 扩张血管促发汗 单用---配伍
• • • • 解热、镇痛 抗炎、抗过敏 抗病原微生物 心血管系统 温通经脉 正常小鼠体温↓ 抑制His、PGE,抗氧化 G+、G-球菌,病毒 心肌营养血流量↑;抗心肌缺血, 抗心肌损伤;改善微循环等
[现代应用]
1. 发热 2. 病毒性肝炎 注射液、口服液等 柴胡注射液、小柴胡汤 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
3. 咳嗽
4. 高脂血症 5. 流行性腮腺炎
[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
• 嗜睡、工作效率↓、深睡。
消化道反应
• 食欲减退、腹胀。
肌注可致过敏反应。


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 物野葛的块根
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
5. 抗炎作用 药物
抑制
抑制炎症介质 (AA、His等) 多种实验性 炎症模型 抗炎 增强肾上腺皮 质轴功能 清除自由基
6. 调节免疫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 抑制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
总结:表 5-1
第二节
麻 黄
常用药物
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
麻黄科植物草麻 黄、木贼麻黄或 中麻黄的草质茎。
(4)解热、抗炎
抑制
挥发油
多种实验性发 热模型动物
解热 (正常体温↓)
多成分、 抑制 多制剂 (伪麻黄碱)
多种实验性炎 症模型动物
炎症早、后期
抗炎
炎症介质 (AA)
(变态反应)
(5)抗病原微生物
• 挥发油


体外:G+、G-球菌及杆菌
体、内外:甲型流感病毒
(6)镇咳、祛痰 麻黄碱、 萜品烯醇
挥发油
常用实验方法 用致热原(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 酵母等)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引起家免或大鼠发热,观 察药物对发热体温的影响,以判断受试药物的解热作 用和作用强度。
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外邪:细菌、病毒、低温、高温等
实验:G+、G-菌、真菌、病毒
注意:体外实验、粗制剂、临床效果
4. 镇痛、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实验方法 (1)抖宠法:将动物放入特制的抖动笼中,将其自发话动用二 道生理记录仪描记.即可观察受试药物对动物自主活动的影, 以判断受试药物作用的强弱。 (2)光电管法:将动物放入三光道小鼠活动记录仪内,记录动 物在箱内活动时遮断光线的次数,以观察受试药物对动物自主 活动的影响。(也可采用其他型号的动物自主活动记数装置)
抗菌
•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 核杆菌,钩端螺旋体。
抗病毒
• 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髓灰白 质炎病毒、疱疹病毒。
3.抗炎 粗皂苷、皂 苷、挥发油 抑制 多种急性炎症动物模型
炎症早、后期
抗炎
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4.促进免疫功能
有效成分
脂肪油及多糖等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解热 抗菌、抗病毒 抗炎 促进免疫功能 镇静、镇痛、镇咳 对脂代谢和肝、胆的影响 2.其它
1.解热
临床:历史悠久
半表半里之热有确切疗效 间歇热
风湿热、化脓性感染及疟疾
现代应用 1.感冒(风寒型) 如普通感冒、流感等。常配桂枝等如麻 黄汤。 2.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常用其复方 如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 3.肾炎水肿(风水型)。常与生姜、石膏等配伍用。 4.预防低血压 麻黄碱可用于预防硬膜外和脊椎麻醉引起 的低血压。 5.鼻粘膜肿胀 用麻黄碱滴鼻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