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1. 标准剂量法(mg/kg):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的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身体重量(kg)× 需要的剂量(mg/kg)2. 表面积法(mg/m²):这种计算方法考虑到了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适用于化疗药物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表面积(m²)× 需要的剂量(mg/m²)分娩后0天-28天的婴儿:BSA (m²)= 0.0061 × 身长(cm) +0.0128 × 体重(kg) - 0.15293. Clarkson公式(mg):适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口服用药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 日剂量(mg/kg)× 体重(kg)4. Young公式(mg):适用于婴儿的口服药物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年龄(月))/25. Fried公式(mg):适用于预测儿童的肾功能和调整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为:剂量 = 成人剂量(mg)× (年龄(月)/ 12)^0.756. Allgower公式(mg):适用于静脉输液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静脉输液量(mL)× 浓度(mg/mL)/ 时间(小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药计算公式,如矫正剂量法(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肝肾功能不全下的用药计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用药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生长发育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并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调整方法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使用儿科用药计算公式时,应当遵循药物治疗的指导方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计算和用药。
总之,准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对于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计算剂量,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预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预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预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导语: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同现有药物剂型的比例高达1:59,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
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内容吧。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一、药物吸收:①经胃肠给药:胃液接近中性,不耐酸的'药物吸收完全(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生物利用度高。
胃排空速度长,主要由胃吸收的β-内酰胺类吸收量好。
②胃肠外给药:易从头皮或四肢静脉滴注给药。
二、药物分布:①体液与细胞外液容量较成人多,水溶性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分布容积大,脂溶性地西泮分布容积相对较小,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新生儿要避免吗啡和苯巴比妥类;磺胺、呋塞米易引起黄疸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血药浓度过高,药理作用强易中毒三、药物代谢:新生儿肝脏相对较大,硫酸结合能力好四、药物排泄:消除慢,可造成血药浓度高。
如丙磺舒、地高辛、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新生儿窒息用25%NaHCO3加入25%葡萄糖溶液。
新生儿惊厥首选地西泮。
新生儿败血症,金球菌多见,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加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若青霉素耐药用一代头孢。
婴幼儿(出生一个月到三岁)用药:婴幼儿期肝脏相对大,药物代谢较新生儿高,半衰期较成人短。
经肾排泄药物总消除率较成人高。
吗啡。
哌替啶易引起婴幼儿呼吸抑制等中毒现象,应禁用。
不宜使用可待因等中枢镇咳药,以防加重气道阻塞和呼吸困难。
婴幼儿腹泻,宜口服补液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使用调整肠微生态制剂。
儿童期用药特点:①激素类药物不建议常用,若要使用,应严格观察和控制长期用药。
如糖皮质激素② 期应用强效抗生素易二重感染②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③ 环素类影响骨骼发育④ 霉素造血功能抑制⑤ 氨基糖苷类,引起永久性失明和急性肾衰竭,耳毒性、肾毒性⑥ 阿司匹林可并发肝脏脂肪变性综合征,15岁以下儿童禁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拴形成)⑦ 雄激素可导致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使男童早熟,女童男性化⑧ 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首选解热用药。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溶媒滴速、儿童、妊娠、哺乳用药
用量
溶媒
滴速
青霉素
1.成人:肌肉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
肌内注射 或静脉滴
注给药
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每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静
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给药,出生第一周12小时1次,2~4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0毫克/千克以 上时,婴儿以及 12岁以下儿童滴 注时间至少要30 分钟以上。新生 儿的静脉用量输 液时间应当超过 60分钟,以降低 发生胆红素脑病
糖、6-10%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 的潜在风险。
。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故不能将本
头孢噻肟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
配制肌内注射液时,0.5g,1.0g或2.0g的头孢噻肟
静脉缓慢 推注 静脉 滴注或肌
内注射
成人常用剂量:一次0.5g-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 6g,分2-4次静脉给药。儿童常用剂量:一日50-100mg/kg,分2-3次 。本品用于预防外壳手术后感染时,一般为术前0.5-1小时肌注或静 脉给药1g,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者术中加用0.5-1g,术后每6-8小时
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g。3个月以上的患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给药。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 0.1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
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g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 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肉注射。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乙肝疫苗:用于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的感染,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
推荐剂量为0.5mL,分两剂注射,间隔1个月。
2. 维生素K:新生儿因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常会出现维生素K 缺乏引起的出血问题。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即刻注射1mg维生素K1,以预防出血。
3.抗生素:用于治疗新生儿因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不同病原体和感染病情来定,需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方。
4.退热药:对于有发热的新生儿,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正确用药剂量,不可自行使用。
5.消化道药物:如新生儿胃肠功能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可使用乳酸菌制剂、酶制剂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氧气:常用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急救。
但在有明确禁氧指征时(如气胸),应禁用氧气。
2.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休克等危重情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注意剂量和速度。
3.硝酸甘油:用于新生儿疝气、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治疗,但对低血压和脑缺血的新生儿禁用。
4.升压药物:用于治疗低血压、心衰等情况,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5.抗抽搐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用于治疗新生儿惊厥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6.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用于治疗新生儿贫血、出血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进行相关的血型配对。
在使用药物时,特别是抢救药物时,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用药,并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同时要注意对药物的过敏史和禁忌症的了解,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PPT课件
新生儿静脉给药注意事项
①按规定速度给药; 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 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
炎,应变换注射部位;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二)药物的分布
药物吸收后经血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 分布与组织大小,脂肪含量,体液的pH
值,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与蛋白结 合的程度及生物屏障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
日龄、胎龄、病理等因素使不同的药物代谢有 较大差异。新生儿时期个体差别较任何年龄组 均大。
多数常用药物如抗生素、抗惊厥药等不能只根 据治疗反应来决定用药。
新生儿药物安全及中毒范围较窄,不良反应发 生率较儿童及成人高2~3倍。
需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
➢ 庆大霉素 ➢ 头孢噻肟钠 ➢ 地高辛 ➢ 苯巴比妥 ➢ 氨茶碱 ➢ 氯霉素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三)药物的代谢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泄的药物如吲哚美辛、 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长给药时 间间隔。
氯霉素可产生“灰婴综合征” 。 新生儿的硫酸结合能力好,可对葡萄糖醛酸
结合力不足起补偿作用。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四)药物的排泄 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新生儿肾组织结构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较少。 主要以原型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泄的药
➢ 2.苯妥英钠
➢ 3.苯巴比妥 ➢ 4.水合氯醛 ➢ 5. 硫喷妥钠
新生儿败血症
常见的疑难重症,病死率较高。一旦疑 为败血症,应及时取血培养,立即治疗。
新生儿病情进展快,须迅速控制感染。 用药以静脉给药为宜。
新生儿败血症
在病原菌未明时,选用抗生素应兼顾球菌和 杆菌。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功能差,处理不当,易发 展为化脓性脑膜炎,其病死率高。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
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
需较大剂量早产儿 足月儿 1月龄 3月龄 1岁时 青春期
体液总量占体重(%) 87 77
75
58 55(此为成人比值)
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 50 45 40(为成人20%的2倍)
(体)脂肪含量占体重(%) 1-3 12-15
• 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 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 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 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预防感染
2.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 是新生 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代谢障碍(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 胆红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先天 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引 起,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为 常见
•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 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 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 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 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
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 排泄
• 新生儿肾小球直径和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 人的1/2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 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20 %,早产儿则更低
一般主张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20-30min静脉缓注, 有效血浓度20-30mg/L,6-12h后可给予维持量,每 日3-4 mg/kg,分2-3次给予。本药静脉注射效果好, 通过血脑屏障速度快,肌内注射或口服吸收不良。应 监测心律,注意心律失常,且不宜长期使用 ③也可选用利多卡因,此药起效迅速(1min内),安全性 大。首剂2mg/kg静注,20-30min后如无效,可重复 上述剂量,缓解后用每小时4-6mg/kg维持。本药禁 用于有房室传导阻滞或肝功能异常者 ④副醛(paraldehyde) <5ml于大腿外侧im,安全有效 ⑤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入生理盐水10ml 保留灌肠
儿科用药剂量标准计算
儿科用药剂量标准计算1,头孢拉定针(1g);一周岁以上12.5~25mg/kg2,头孢噻肟钠(1g);新生儿日龄小于等于7日者每天12小时50 mg/kg,出生大于7日者每8小时50 mg/kg。
3,头孢曲松钠(1g);小儿常用量按体重一日20~80 mg/kg,12岁以上小儿用成人剂量。
4,头孢呋辛钠(1g);婴儿和儿童按体重一日30~100 mg/kg,分3~4次给药。
5,20万单位白霉素;小儿一日20万单位(1支)或酌减,分2~3次给药。
6,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小儿首剂按体重10 mg/kg,继以每天12小时7.5 mg/kg,每天12小时15 mg/kg.7,克林霉素针(0.3 g);儿童剂量如下;中度感染;15~25 mg/kg /日,严重感染;25~40 mg/kg/日.8,林可霉素针(0.6g);小儿每日按体重10~20 mg/kg。
9,小诺霉素针(0.3 g);小儿按体重3~4 mg/kg,分2~3次给药。
10,磷霉素针(1g);儿童一日0.1~0.3g/kg,分2~3次给药。
11,氯霉素针(0.3 g);小儿按体重一日25~50 mg/kg,分3~4次给药。
12,利巴韦林针(0.1g);小儿按体重一日10~15 mg/kg,分2 次给药。
13,复方氨林巴比妥针2m l; 2岁以下;一次0.5~1 m l,2~5岁;一次1~2 m l,大于5岁一次2 m l.14,维D2果糖酸钙针1 m l;小儿一日1 m l。
15,双黄连粉针(600mg);每次每公斤体重60 mg,16,双黄连水针20m l;每次千克体重1 m l。
17,维生素C针0.5 g 小儿每日100~300 mg/kg,分次注射。
18,654一2针10 mg 小儿0.1~0.2 mg/kg.19,胃腹胺针10 mg 小儿6岁以下每次0.1 mg/kg,6~14岁一次2.5 mg~5 mg/kg.20,氨茶碱针0.25 g 小儿常用量,一次按体重2~4 mg/kg.21,洛贝林针3 mg 小儿一次0.3~3 mg,必要时每隔30分钟可重复使用。
儿科合理用药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 药物的排泄 • 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远低于成人,因 此以肾脏排泄的药物半衰期会显著延长, 如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
婴幼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 2、皮肤或粘膜给药 • 新生儿皮肤、粘膜、肺泡等相对面积大于成人或 年长儿,粘膜娇嫩、皮肤角化层薄,所以药物局 部外用后,吸收速度较快 • 存在炎症或破损时局部用药过多,可是吸收过多 引起中毒 • 3、特殊给药途径 • 哺乳给药,如红霉素可浓集于乳汁中,且高于血 药浓度4-5倍 • 碱性药物在母乳中浓度要比母体中血药浓度高
儿科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室 张齐参
年龄分段
• • • • • 儿童期 3岁—13岁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 1、注射给药 • 肌肉组织较少,皮下组织相对量较大,血 液循环差 • 药物可以滞留肌肉组织,吸收不规则、吸 收效果难以预测 • 药物积蓄于局部,血流灌注突然增加时, 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可意外骤增,导致血 药浓度升而中毒 • 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较为可靠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剂量:
1. 参考剂量法:根据成人的剂量和儿童的年龄,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成人剂量为1mg/kg,适用于儿童的最小年龄为2岁,可以按照每2岁增加1/12的成人剂量进行计算。
2.孔子法: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儿童的体重估算为成人体重的n倍,然
后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儿童的剂量。
常用的孔子法系数有1/2(新生儿)、1/3(1岁)、1/4(2岁)等。
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通常以kg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剂量
-体重比例计算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的剂量为10mg/kg,当儿童体重为
20kg时,计算得到的剂量为200mg。
2. 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Broslow法):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是儿
科用药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结合儿童的年龄
和性别,使用一套颜色编码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救
过程中需要迅速计算儿童剂量的情况。
其他考虑因素:
1.成长发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都处于
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剂量。
2.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给予较高的剂量,
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儿童的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的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剂型,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述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在给新生儿和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儿童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药效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和适应性。
应尽量选择经过临床研究和批准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适当剂量:儿童和新生儿的药物剂量通常根据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重要的是,确保药物剂量适合儿童的特定情况,以避免过量或亚剂量使用。
药物形式:儿童和新生儿可能无法轻松吞咽药片或胶囊,因此,药物的形式可以选择液体悬浮剂、颗粒剂或儿童口服溶液等,以便更容易给予儿童合适的剂量。
药物交互作用:在给儿童和新生儿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关于已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交互作用。
不良反应:儿童和新生儿可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反应,并尽快报告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依从性:给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药物的用途、剂量和用法,并确保家长或监护人理解并按照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和新生儿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家长或监护人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
述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述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新生儿和儿童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年龄、体重、生理特征、疾病状态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1. 儿童用药应该安全有效
在选择儿童药物时,首先需要确保其安全有效。
这意味着药物应该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可靠,并且能够有效治疗特定疾病。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频率等因素,以确保其在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2. 儿童用药应考虑其年龄、体重和生理特征
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理特征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定正确的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程度,以确保药物对其生理机能的影响最小化。
3. 儿童用药应当考虑疾病状态
儿童常常患有不同于成人的疾病,因此需要选择针对这些疾病的专门
药物。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预期的治疗效果,以确定合适的药物类型和剂量。
4. 儿童用药应当考虑患者行为和遵守程度
儿童的行为和遵守程度与成人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选择儿童用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行为和遵守程度,以确保药物的最大化治疗效果。
总之,儿童用药的原则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和生理特征、疾病状态以及患者行为和遵守程度。
在选择儿童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06-1 新生儿及儿童合理用药
清除减慢 → t1/2 ↑;青霉素G、
氨基糖苷类、、地高辛等。 对钠、氨基酸、G等再吸收强, 易出现酸碱代谢紊乱及电解质 失衡。
1.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 仅为成人30%-40%
2. 肾有效血流量 仅为成人20%-40%
3. 肾小管排泄能力
仅为成人20%
10
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的其他因素
选择药物剂型
婴幼儿常用药物剂型
口服剂型: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片剂等 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 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变或不良后果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 药困难; 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 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对于同时存在成人剂型和小儿剂型的药物,选择时尽量使用小儿剂型, 避免药物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2. 婴儿期:< 1岁 3. 幼儿期:1-3岁 4. 学龄前期:3-7岁 5. 学龄期 6. 青春期
3
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是指离开母体结扎脐带~出生后
28d内的小儿。
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 首次独立面对外界生存环境, 需要完成的一系列适应性的生 理变化。新生儿阶段是人类自 身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药物
追加5 mg/kg·d,控制血药浓度在20 g/ml以下
➢ 地西泮(不宜作为新生儿一线抗惊厥药):反复发作的惊厥
首选,仅用于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治疗无效的反复惊厥。 0.3~0.75 mg/kg 静注,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有抑制作用, 并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除用于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持续 抽搐。
2023年新生儿及儿童用药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生儿及儿童用药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来进行划分,新生儿期是指()A.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B.出生后7天内C.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D.1周岁至满3周岁E.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2.新生儿期最显著的特点是()A.与母体脱离联系B.代谢能力强C.吸收过程规律D.迅速变化的生理过程.E.多采用静脉给药3.新生儿期的皮肤给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A.吸收速度慢B.吸收程度小C.吸收速度快,易产生不良反应D.在验证破溃时局部用药,疗效降低E.以上都不是4.新生儿期一般不主张采用何种给药途径()A.静脉注射B.吸入C.哺乳给药D脐带血管给药E.口服5.新生儿期可采用哺乳给药的药物有()A.红霉素B.青霉素C,丙硫氧喀咤D吗啡E,地塞米松6.有关新生儿期胃肠道功能对药物口服的影响有()A.胃容量大B.胃排空快C.肠道蠕动慢D.胃酸分泌减少E,肠道内菌群种多7.婴幼儿期包括()A.1个月至3个月儿童B.1岁至3岁儿童C.1个月至2岁儿童D.1个月至3岁儿童E.1个月至1周岁儿童8.婴幼儿期支气管炎时,应选择()A.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8.祛痰剂+支气管扩张药C.镇静剂+支气管扩张药D.支气管扩张药E.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镇静剂9.婴幼儿期吸收与成人不尽相同,以下陈述错误的是()A.婴幼儿胃内酸度低于成人B.6个月左右婴幼儿才能达到成人的胃液PH水平C.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时期缩短D.胃容积仍小于成人E.婴幼儿不宜发生消化功能紊乱10.有关婴幼儿期体内药物分布,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婴幼儿体液占体重比例低于成人B.婴幼儿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较成人大C.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较强D.婴幼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功能已发育完善,与成人通透性相当E,每种药物在状况相同的人群中其Va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的年龄组,由于机体组成的不同而V,值有差异I1有关婴幼儿期体内代谢,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婴幼儿期代谢主要酶系肝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经成熟B.婴幼儿期肝相对重量仍为成人的1/2倍C.幼儿药物的肝代谢速率低于新生儿D.高于成人,使很多以肝代谢为主要消除途径药物的半衰期长于成人E.婴幼儿的成长年龄和速度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影响不大12.何种疾病不要用选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A.大叶性肺炎B.军团菌肺炎C上呼吸道感染D.菌痢E.一般感冒发热13.青霉素类抗生素应如何给药才是合理的()A.缓慢滴注B.肌内注射C.皮下注射D.加大给药剂量E.缩短给药间隔14.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A.对患有水痘的患儿使用B.对患有结核病的患儿使用C.对风疹感染的患儿使用D.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使用E.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儿使用15.为何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诱发哮喘()A.抑制脂氧酶,前列腺素合成受阻B.抑制环氧酶,前列腺索合成受阻C.抑制环氧酶,使白三烯生成增加D.抑制脂氧酶,使白三烯生成增加E.支气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16.下列药物能引起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的损害的是()A.四环素B.异烟脱C.庆大霉素D吠喃妥因E.磺胺类药物17.下列药物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是()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链霉素D.磺胺类E.青霉素18.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的药物是()A.乙胺丁醇B.异烟肿C.朋屈嗪D.链霉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19.可引发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A.解热镇痛抗炎药B.巴比妥类C.苯妥英钠D.伯氨喳E.磺胺20.下列有关儿科合理用药的观点,正确的是()A.小儿用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即可B.对新生儿来说,由于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应注意增加剂量使其发挥最大功效C.婴幼儿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物,耐受性都较大D.儿童期在使用酸碱类药物、利尿药、抗菌药物时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耐受性增加,不易发生不良反应E.新生儿可采用皮下给药途径21.下列有关儿科用药剂型选择的观点,错误的是()A.有小儿剂型的药物不要使用成人剂量用分药来解决问题B.加入必须分药,尽量采用注射剂型来分,因为比片剂能更精确控制剂量C.应采用一些糖浆剂及含糖颗粒加入水果香料改善口感的小儿易于接受的剂型来进行给药D.可采用半衰期相对较长的衍生物,可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E.对于剂量受年龄因素影响显著的药物,用药尽量选用有多重剂量包装的药物22.如果某成人剂量为5mgkg,则按照千克体重的计算方法,一个体重为IOkg的儿童,用药剂量应为()A.1mg/kgB.2mg∕kgC.5mg∕kgD.0.5mg∕kgE.2.5mg∕kg23.按照儿童体重计算法,一名2岁I度营养不良状态患儿,药物剂量为IOmg∕kg,用药剂量为()A.120mgB.84mgC.72mgD.96mgE.140mg(二)多项选择题1有关新生儿药物分布与转运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0%,比成人高,药物浓度将被稀释B.新生儿体脂含量低,脂溶性药物能够很好发挥疗效C.新生儿膜通透性差,作用于中枢的药物不易进入血脑脊液屏障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新生儿较低,从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升高E.有些药物可与血清胆红素竞争血清白蛋白结合部位,将胆红素置换出来成为游离胆红素2.有关新生儿代谢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肝重约体重的3.6%,相对较小B.大多数药物需要通过药物代谢的作用进行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代谢变化C.新生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尚不成熟,某些酶分泌不稳定或完全缺陷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在新生儿很低,特别在新生儿早期极低E.新生儿出生时已有一定的硫酸酯化能力,以代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而造成的解毒能力低下3.有关新生儿排泄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肾小球数目与成人相等,肾小管发育差,毛细血管小且分支少B.一些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由于在新生儿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较低C.肾有效血流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比成人高D,肾小球直径约为成人的2倍E.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成人4.哪些药物易进入乳汁对乳儿产生影响()A.小分子药物B.大分子药物C.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D.有机碱类药物E.脂溶性强的药物5.下列婴幼儿期药物的消除,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经肾排泄途径时最重要的B.肾的浓缩和重吸收功能已经完善C,肾小管分泌功能还未发展成熟D,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E,肾血流量迅速增进6.使用含有β■受体兴奋剂的止喘药会有下列何种不良反应的发生()A,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B.引起中枢兴奋C.血压升高D,心律失常E.心室颤动7.解热镇痛抗炎药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的原因()A.直接刺激8.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C.抑制血小板聚集D.影响机体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E.促进胃酸分泌三、名词解释1灰婴综合征2.依从性(四)填空题1.儿童使用药物有()()()等给药途径。
儿童的用药安全知识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 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 用药量适宜
原则
? 专用药剂安全性好
? 药袋标示很重要
? 用药量适宜
? 主动提醒医生,仔细确认小孩的 年龄、体重、身高 。
儿童生理特点
?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 般药物的排泄比较快。
?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对药物的敏感度高于成人。 ? 儿童病情较急,病情变化快。
儿童用药特点
? 儿童的给药频率与成人不同 ? 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 儿童对药物的 反应性有别于成人
? 胎儿期用药特点
? 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 过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 药物自身的性质 和胎儿 生理及代谢功能 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 中 毒或致畸。
? “反应停” 事件,减少 妊娠期用药 ,杜绝滥用。
?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 小孩正处于 生理和代谢 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 生理特点是 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 完善。
? 由于其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 多,故治疗 呼吸道感染 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 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特色
1.依小孩需求选择适合剂型, 如液剂糖浆、颗粒咀嚼 2.附专用的量具喂药器 3.不苦好喂药 4.剂量好掌握 5.标示完整清楚,可确 认药品正确性
? 药袋标示很重要
注意药袋上的姓名 药品总笔数及药品数量 用法用量 (第一次拿药或有新开立的药品 ) 药袋标示—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 一般的用药指示 药品的保存方式
? 避光
执业药师考点: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执业药师考点: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导语:对于婴幼儿来说,有很多药物是他们不能吃的。
药物的吸收和注射液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接受同样的剂量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一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用药特点1药物的吸收局部用药方面: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
口服用药方面: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注射给药方面: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静脉给药方面:吸收快,药效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
2给药的'分布新生儿总体液量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力低。
3药物的代谢酶的影响新生儿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诸如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等生化反应均低下。
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症新生霉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呋喃类引起新生儿出现溶血4药物的排泄肾功能影响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30%~40%。
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当延长。
(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1. 口服给药 : 口服时以糖浆剂为宜 ; 油类药应注意 , 绝不能给睡熟、哭吵或挣扎的婴儿喂药 , 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 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2. 注射给药 : 由于婴儿吞咽能力差 , 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自愿服药 , 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采用注射方法 , 但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 , 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
3. 服用肠溶片或控释片时,不能压碎,否则其疗效下降,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
4. 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 剂量可相对偏大。
但是,婴幼儿对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
小儿用药剂量
儿科常用药物参考用量表青霉素im 2.5-5万U,分2-4次;iv/id 5-25万U,分3-4次。
苯唑西林iv 50-100mg/kg,均分3-4次,生理盐水稀释。
氯唑西林iv/id 80-200mg/kg,分3-4次。
阿洛西林iv/id 80-100mg/kg,分2-4次。
阿莫西林po 40-80mg/kg,分3-4次;新生儿50mg/kg分2次po。
id 100-150mg/kg,分3-4次。
氨苄西林iv 100-200mg/kg,分3-4次。
哌拉西林id/iv 80-200mg/kg,分2-4次。
头孢氨苄50-100mg/kg,分3-4次口服。
头孢羟氨苄(欧意)50mg/kg,分2次口服。
头孢唑林iv/im/id 50-100mg/kg,分2-3次,新生儿每12小时20mg/kg,id。
头孢拉定po 20-40mg/kg,分3-4次;id/im 50-100mg/kg分3-4次。
头孢硫脒im/id 50-100mg/kg,分2-4次。
头孢呋辛iv/id/im 50-100mg/kg,分2-3次。
头孢克洛20-40mg/kg,分2-3次口服。
头孢替胺im 40-80mg/kg,分3-4次。
id 80-160mg/kg,分2-4次。
头孢噻肟(凯福隆)iv/id/im 100-200mg/kg,分2-4次。
头孢他啶(复达欣)iv/id/im 100-150mg/kg,分2-3次;<2月,50-100mg/kg,分2次。
头孢曲松(菌必治、罗氏芬)iv/id/im 20-80mg/kg(早产儿不超过50mg/kg)分1-2次。
头孢哌酮(先锋必)im/id/im 50-100mg/kg,分2次。
头孢克肟口服3-6mg/kg,重病增至12mg/kg,分2次。
阿米卡星id/im 10-15mg/kg,分1-2次。
奈替米星im/id 5-8mg/kg,分2次。
红霉素po 20-40mg/kg分2-4次。
新生儿用药规范
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影,也不是年长儿的缩影,当然早产儿也不是足月新生儿的缩影,这些情况也反应在其临床用药上,因为发育不成熟,药物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反应受其胎龄、日龄及患病的影响,不能将成人的药理学资料应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
要使这类人群的用药有效并且安全,必须熟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一、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效应)依赖于药物的体内浓度(多数用血药浓度代表),而后者又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药物的吸收:除药物的理化性质外,与给药的途径密切关系。
1、口服给药:对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不太适合:(1)早产儿出生后1w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新生儿初生时胃液pH接近中性,第2天之内有短暂下降,以后再度回升至中性,所以胃内缺乏必要的酸度。
(2)胃排空延迟易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较长。
(3)胃食道反流常见。
(4)脂肪吸收不良,对脂溶性药物的肠道吸收有影响。
(5)早产儿如持续胃管滴注,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6)特殊慢性病(如心衰和慢性肺部疾病)可引起右心房压增高,进而引起肠道淤血。
2、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皮肤外用药:药物吸收的多少取决于局部血液灌注和药物沉积面积。
早产儿和新生儿有以下不足:(1)肌肉组织少、局部血液灌注不足,特别是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
(2)由于肌肉组织少,预期注射到肌肉的药物可能进入皮下。
(3)对小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局部硬结或脓肿、储库效应。
(4)皮肤角化层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有些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迅速且过多,可发生中毒反应(如硼酸、类固醇激素等)。
3、静脉注射: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是最理想的给药途径需要注意的事项:(1)最好用微量泵。
(2)用脐血管要小心,脐静脉、脐动脉给药有分别引起肝坏死、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
(3)对于极低体重儿,静脉输液极慢时,可延缓药物进入血液循环。
(二)药物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各种体液、器官和组织。
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表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摘自:《实用药物手册》(第四版.上海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科学》(第四版.高校统编教材),注:1g=1000mg,,1mg=1000ug, 1毫克=1000微克,所以10mg=1万单位,所以举例:青霉素钠80万U/支,也就是800毫克一支=0.8克一支克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为快速抑菌剂,不是杀菌剂)4岁以下慎用(防止肝肾功能损害)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3g)15-25mg/kg/日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用。
替硝唑注射液12岁以下禁用。
曲安奈德注射液(含苯甲醇)儿童禁用。
咳速停糖浆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运动员慎用注射用炎琥宁(80mg/支)5-10mg/kg/天头孢类(注射用)一般是50-100mg/kg/天头孢拉定胶囊剂(先锋6)(0.25g)6.25-12.5mg/kg,tid 头孢羟氨苄片(0.125,0.25, *12粒*1盒)(或颗粒0.125*6包*1盒)成人0.5-1g/次,bid 小儿常用量,按15-20mg/kg/次,bid 如果是化脓性咽炎扁桃体炎连用10日头孢克洛颗粒(空腹口服,0.125g)成人常用量一次0.25,tid,小儿一般按一日20mg/kg,tid <1岁禁用头孢克肟干混悬剂(50mg/袋)成人与体重30kg以上儿童 50-100mg/次,bid 儿童按每公斤1.5-3.0mg,bi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28.5mg*6包*1盒)成人与12岁以上儿童,2-4包/次, 7-12岁,1包半,bid,2-7岁,1包,bid 9个月-2岁,半包/次,bi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457g)成人与12岁以上儿童,1-2片/次,bid,7-12岁,3/4片/次,bid, 2-7岁,半片/次,bid 9个月-2岁,1/4片/次,bid 注射用美洛西林(1g)小儿每次25~100mg/kg,4次/日。
阿奇霉素注射液(0.25g)10mg/kg/日阿奇霉素片(0.25g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成人:一日2片顿服,连用至少3日,小儿:1.治疗中耳炎、肺炎:第一日按10mg/kg顿服(一日不超过2片),第2-5日,每日按5mg/kg 顿服(一日不超过1片)2.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片),连用5日罗红霉素颗粒(150mg*6袋)成人0.15 Bid 儿童:24-40kg 100mg Bid12-23kg 50mg Bid 婴幼儿(<1岁) 2.5-5mg/kg Bid 罗红霉素分散片(严迪50mg,75mg 饭前服)儿童用量同罗红霉素颗粒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0.125*100粒/瓶)成人:1次0.125~0.25g,3-4次/日。
新生儿因幼儿及儿童用药指南
新生儿因幼儿及儿童用药指南一、新生儿用药指南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的四周内,此时婴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对新生儿的用药。
以下是一些在新生儿用药中应注意的问题:1.用药的目的要明确:新生儿只有出现严重疾病或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时,才会使用药物。
用药目的要明确,药物使用需要谨慎慎重。
2.用药的剂量要准确:由于新生儿的体重和器官功能尚未成熟,用药时需严格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正确的剂量,避免用量过大或过小。
3.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副作用:在用药期间,应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副作用,如药物所属类别、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等,并及时监测新生儿的身体反应。
4.注意药物与母乳的关系:新生儿如果正在母乳喂养,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是否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影响其健康。
5.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时间:药物在新生儿用药过程中应妥善保存,避免过期使用,同时也要注意用药时间的间隔。
二、婴幼儿用药指南婴幼儿期是指出生后的1岁到3岁之间,此时婴幼儿的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正在发育中,因此对婴幼儿的用药要格外小心。
以下是一些在婴幼儿用药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婴幼儿用药时一般选择易于口服的液体剂型,如糖浆、散剂等,避免使用固体药片或胶囊等。
2.用药的剂量要准确:婴幼儿的体重和器官功能并未完全发育,用药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正确的剂量,避免用量过大或过小。
3.注意用药的时间和频率:婴幼儿用药时应注意用药时间的间隔和用药的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过度停药。
4.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食用会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
5.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婴幼儿用药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
儿童期是指3岁到13岁的儿童阶段,此时孩子的器官功能已经基本成熟,但用药时仍需注意以下问题:1.使用合适的剂型:儿童用药时可以选择适合儿童口服的糖浆、分散片等剂型,同时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口味,以便孩子口服。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儿童小剂量用药的三种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儿童小剂量用药的三种计算方法1.1 必须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小儿用药剂量一般按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计算,新生儿及婴幼儿有些药物剂量较小,如地高率。
有些治疗营养缺乏症的药物,小儿剂量与成人剂量相等,或高于成人,如维生素D治疗小儿伯偻病剂量可为每日5000~10000IU。
因此,熟悉小儿用药剂量,有疑问时应与剂量表进行核对。
1.2 不要滥用药物1.2.1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例如婴儿化脓性脑膜炎会因滥用抗生素而不能明确病因诊断,延误治疗,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长期滥用也可导致二重感染(如并发霉菌感染或耐药性细菌感染),增加疾病的复杂性,甚至危及生命。
1.2.2 肾上腺皮质激素:滥用激素会引起感染扩散,或使结核感染恶化。
滥用大剂量激素会出现明显的杨兴氏综合症,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1.3 用药的同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刚生下1~2周以下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用氯霉素容易引起“灰婴综合症”,6岁以下小儿服用四环族药物会引起乳牙或恒牙变黄和采由质发育不良以及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前囟膨隆。
具有耳毒副作用的药物因小婴儿不易反应病情,适当少用或不用,同化激素如苯而酸诺龙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软骨的生长增速,但最后却促进骨骼与骨干的过早闭合,反而限制小儿身体的增长。
因此,用药时要考虑到它的副作用。
1.4 用药要考虑年龄特点:婴幼儿服药困难,尽量选择可口的容易溶解的药物。
新生儿的婴幼儿不用磺胺药,因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婴幼儿在选择退热药时亦需十分慎重,因可引起青紫等副作用,退热药尽量服中药或用物理降温。
1.5 哺乳的母亲需要服药时,要注意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如吗啡、阿托品、溴剂、碘化物、水杨酸盐和一些安眠药。
假如乳母必须服用上述药物,就必须暂停哺乳。
2 儿童小剂量用药的三种计算方法准确的药物剂量是保证疗效,防止毒副作用而造成药量不足或过量,现介绍以下常用三种计算方法供参考。
2.1 常数法:以该药物的毫升数除以药量所得的固定数值(即常数),乘以需用的药物剂量,即得应抽吸的毫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 1.吸收 指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 运过程,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特性、给药途径、机体状况 (1)胃肠道给药的吸收 生后 24-48h内 生后10天 然后 2岁后 胃液pH 1-3 6-8 渐降 渐达成人水平
• 新生儿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吸收完全,生物利 用度(BA)高,血药浓度可较成人高,如氨 苄西林,幼儿及新生儿的吸收率超过60%, 而成人只有30% • 新生儿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达6-8h→ 主要由胃吸收的-内酰胺类吸收良好;弱碱 性的氨茶碱、奎尼丁等解离度下降,亲脂 性增强,易透过细胞膜,则胃内吸收较好, 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磺胺类、苯巴比妥、 萘啶酸、呋喃妥因等) 胃内吸收减少
2.分布 早期,药物分布与组织、器官的血流 量成正比,但最终分布则取决于组织器官大小、 脂肪含量、体液pH、药物脂溶性、血浆蛋白 结合率、体内各种屏障等 (1)体液与细胞外液容量:新生儿、婴幼儿体液 总量/体重比例较大龄儿童和成人高得多,细 胞外液容积与体重比例在1月龄时为成人的2 倍 • 新生儿体液量大,水溶性的内酰胺类、氨基 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 需较大剂量 早产儿 足月儿 1月龄 3月龄 1岁时 青春期
• 如新生儿对地高辛的耐受量较大于成人心脏病患者, 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该药的排泄较慢而易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毒
• 新生儿更可能对某些药物产生超敏反应,如 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洋地黄常规用量可发 生中毒,过量的水杨酸盐因酸、碱和水、电 解质调节能力差而致酸中毒,氯丙嗪易诱发 肠梗阻,长时间用糖皮质激素而诱发胰腺炎 • 新生儿,心率波动大,心肌耗氧量大,体温 调节功能差而体温不稳定,呼吸运动浅表, 频率波动大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作用可产 生一定的影响
2.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 是新生 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代谢障碍(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 胆红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先天 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引 起,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为 常见
(2)胃肠道外给药 • im或sc,一般不主张,因 新生儿肌肉组织和 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im或sc 注射容量有限,且药物常滞留于局部,形 成硬结影响吸收 • 头皮或四肢静脉滴注,常用且可靠,宜于 急症、病情危重的新生儿,但可产生血栓 性静脉炎 • 通常不采用脐静脉和脐动脉给药(前者可引 起肝坏死,后者可致肾或肢体坏死)
(二) 新生儿药效学的特点 • 药物分子与靶器官受体相互作用产生效应, 受体存在着发育时间规律,如胆碱能和肾上 腺素能受体在胎儿体内已存在,但胎儿的药 物效应如短期内采用一般治疗量的氯丙嗪的 安定作用,在胎儿出生后才显示出来,且随 增龄而减少 • 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性与成人的差异
– 药动学差异 – 与受体等有关
• 灰婴综合征:给予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少,且新生儿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致氯 霉素的结合量与排泄量均不到50%(成人90%)而血中 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引起心血管循环衰竭、呼吸困 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发绀、死亡 • 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丙磺舒、磺胺 类、呋喃类及水溶性维生素K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体液总量占体重(%) 87 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 50 (体)脂肪含量占体重(%) 1-3 77 45 12-15 75 58 40(为成人20%的2倍) 55(此为成人比值)
• 新生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的地西泮分布容积 相对较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易出现中毒 • 新生儿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 善,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神经系统 的不良反应,如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巴 比妥类)及吗啡类镇痛药等,新生儿最好不用
• 主要经肾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排 泄的氨基糖苷类、地高辛、氯霉素、阿替洛尔、 四环素、青霉素类及丙磺舒等,易引起血药浓 度过高, t1/2延长 • 特别是休克或肾功能不全的新生儿,肾脏排泄 缓慢而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中毒,如青霉素的血 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可6倍于年长儿童 • 但出生1个月肾功能可迅速发育,最好按不同 日龄测得的药动学常数来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 间隔
第八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概述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第1节 概述
表8-1 小儿发育分期
发育分期 所处年龄段 英文名称 1. 新生儿期 出生后28天内 neonatal period 2. 婴儿期(乳儿期) 出生后1个月-1周岁 infancy 3. 幼儿期 1-3周岁 toddler’s age 4. 学龄前期 3-6/7周岁 preschool age 5. 学龄期(青春期前) 女6/男7-女12/男13周岁 school age 6. 青春期(少年期) 女11-12周岁至17-18周岁 adolescence 男13-14周岁至18-20周岁
(三)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1.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 新生儿 死亡及致残的主因之一,常见的紧急情况, 需积极抢救,降低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 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 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 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 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
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 排泄 • 新生儿肾小球直径和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 人的1/2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 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20 %,早产儿则更低
• 病因治疗因原发病而异,有些病因一消除,惊厥即停 止而不必用止惊药 ①低血糖:25%葡萄糖2~4ml/kg静脉注射后,10%葡 萄糖每小时5-8mL/kg维持 ②低血钙:10%葡萄糖酸钙2ml/kg加等量葡萄糖稀释 后缓慢静脉注射 ③低血镁:25%硫酸镁0.2-0.4ml/kg肌内注射或2.5% 硫酸镁2-4ml/kg静脉注射 ④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 50-100mg静脉注射 ⑤其他:针对不同病因给予治疗,如有感染者抗感染, 红细胞增多症者需作部分换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 内出血者应作相应处理
• 新生儿肠管长度8倍于身长(成人4-5倍),肠 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相对吸 收面积增大,对药物吸收增加;但地西泮、 地高辛等与成人的口服吸收量相似;而苯 妥英钠、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等的口 服吸收量较成人为少 • 新生儿直肠给药简便易行并可避免服药呕 吐,如直肠灌注地西泮溶液,数分钟后即 可达止惊的血药浓度,但吸收量仍不稳定
• 鞘内注射给药应十分慎重,除非一些难以 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可鞘 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 经皮给药: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 嫩,故皮肤黏膜尤其是破损时给药后,药 物的吸收快,吸收率高,而作用亦强,有 导致中毒的危险,如大面积使用硼酸制剂 可致全身中毒或死亡,新霉素软膏久用引 起肾损害,皮质激素软膏可引起中毒和影 响生长发育等
3.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代谢 速度取决于肝脏大小及其酶系统的代谢活力, 新生儿肝脏相对较大,约占体重的4%(成人2 %),虽对药物代谢有利,但酶系统尚不完善, 某些酶可完全缺失 • I相反应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于 出生1周后才逐渐达成人水平 • Ⅱ相反应酶活性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正常适应, 有些药物代谢在出生头几天主要靠乙酰化反应, 但此反应的酶活性需出生4周才达成人水平, 由乙酰化代谢的磺胺类药物在血中游离型浓度 较成人为高
• ①以5% NaHCO3 3-5ml/kg加入等量5%葡萄糖溶 液中,超过5分钟自脐静脉注入,但注射速度不宜过 快,以免引起脑脊液pH改变过快产生呼吸抑制 • ②无心跳时,则心内注射1%Adr或尼可刹米 • ③多巴胺,在应用Adr、扩容剂和NaHCO3后仍有循 环不良者可用,开始剂量为2~5mg/(kg· min),据病 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5-20mg/(kg· min)连续静 脉点滴(其半衰期极短) • 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 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 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 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预防感染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 的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 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及生化代谢处于从子宫内到子 宫外剧变的适应过程,其生理功能需进行有利于 生存的重大调整,如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 功能的启动、血液循环的改变等,新生儿期迅速 变化的生理过程决定了其ADME过程,不同于其 他年龄期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尤其是新生儿 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器官功能亦未发育完善,多 数酶系统不够健全 • 新生儿用药(剂量、间隔时间、途径等),必须基 于确切掌握新生儿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规律, 才能保证安全有效地用药,使药物治疗作用最大 化,不良反应最小化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 含量低,药物与其结合率较成人低,如苯 巴比妥的蛋白结合率仅为35%-40%(成人 60%),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如苯妥英 钠游离型占11%(成人仅占6%-7%),使其 药理作用增强而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苯二氮卓类、口服抗凝药、青霉素类、磺 胺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丙嗪、吲 哚美辛、水杨酸类、利尿药等高血浆蛋白 结合率的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
• 葡萄糖醛酸结合酶的活性,新生儿按单位体重计算 仅为成人的1%-2%,至2月龄时才达正常,吲哚美辛、 水杨酸盐和氯霉素等需由葡萄糖醛酸结合进行代谢 的药物,代谢减慢,t1/2延长,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