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残疾观——理解残奥会运动的基础
人类为什么需要残奥会?因为每一个灵魂都是自由与平等的
人类为什么需要残奥会?因为每一个灵魂都是自由与平等的里约残奥会已如期而至,曾被寄予厚望的残奥会门票销量堪忧,与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火热空前形成鲜明对比,而里约残奥的关注度也完全没法与里约奥运相提并论。
在预算被大幅削减、主办方甚至抛出“看完就拆场馆不看就亏了”的口号来吸引观众的当下,有人甚至抛出了残奥会应该停办的观点。
在此时此刻有人要问了,人类是怎么想到需要举办残奥会的呢?我们又为什么需要残奥会呢?残奥会的意义,真的仅仅在于经济收益吗?“人生而平等,都可以成为冠军”事实上,残奥会(Paralympic)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前置介词Para和奥林匹克Oympic,para的意思是在旁、相伴、平等,应该理解为另一个奥林匹克(或平行宇宙的奥林匹克~~)需要说明的是,Para这个词没有“残疾”和“无能”的意味,它表明了残奥会与奥运会是并行存在的运动盛会。
为残障人士举办体育赛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88年,柏林成立了第一个聋哑人士的体育俱乐部,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残疾人运动才被广泛推行。
为大量曾在战时受伤的退伍军人和平民提供体育舞台是当时的特殊背景。
在另一方面,平等意识也在逐渐觉醒,人们意识到平等不应仅存于人种和国别之中,伤残人士也应该有平等地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
于是,曾是脊髓损伤中心医生而关注运动康复的路德维希-古德曼爵士,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当天,组织了第一个总计16人参与的残疾人射箭比赛,这是残奥会的前身。
12年后,第一届残奥会在罗马顺利举行,来自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参与其中,而后便形成了四年一届的传统并且延续至今,1976年,首届冬季残奥会也在瑞典顺利推行。
▼纪念古德曼爵士为残奥会做出的贡献所发行的邮票跟奥运会一样,中国也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首次参加了残奥会。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中国547人的代表团空前强大,而即将进行的里约残奥会上,中国共派出人499人的代表队,其中运动员308人,这也打破了中国境外残奥会的人数纪录。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随着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日趋缓慢,体育成为经济的突破口得到大力发展,逐渐流行起来。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体育运动的开展和管理、体育设施建设,无疑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无论是相对于身体正常发育,还是正常的社会生活参与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处于弱势地位的。
怎么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社会参与度,推动残疾人社会地位的平等与正常人一样享受人类社会文明的经济、文化成果,一直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社会问题。
国际残奥会的理念是“超越、融合、共享”这无不透露着让残疾人坚强起来,克服困难,独立顽强的关怀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有的运动都关乎生命和人道主义,运动面前人人不被抛弃。
残疾人体育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残疾人体育残缺的身体创造出不残缺的意志与生命力为社会正能量内容添写非凡一笔。
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里和社会生活都健康。
残疾人在运动中拼搏凸显出来的顽强乃至超越常人意志证明“我承认我身体残缺但我能够独立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2007-5-29 19:03年仅16岁的女孩,拖着受伤的双腿,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她就是佛山姑娘曹远航。
这一天昆明星耀体育运动城田径场跑道上,女子T(脑瘫)37级100米跑决赛马上进行,发令枪响过,运动员一齐冲上跑道直奔终点。
他们虽身患残缺可他们的面容没有丝毫畏怯在赛道上拼搏着,就在此时发生了叫人揪心的一幕,广东选手曹远航在出发几步即失足重重摔倒,双膝随即鲜血淋漓,左膝大块皮肤掉落。
正当在场边的教练和观众都在为这名小选手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感到惋惜时,接下来让他们看到却是曹远航摇晃着瘦弱的身躯从地上爬起死命往前冲,一直追到终点,与最前面选手足足缩短了20多米距离,以19秒72的成绩获得这个项目的第四名。
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相信重新站起就会有希望。
而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残疾人是指在身体、智力、精神及感官等方面存在生理缺陷或功
能障碍的人群,他们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关注和支持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和发展是一项重
要的社会责任。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残疾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应该享有
与其他人相同的权利和尊重。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消
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让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得到公平对待。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残疾人的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和服务。
比如,在交通、就业、医疗等方面,我们应该为残疾人提供
便利和支持,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同时,也需要加强
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教育,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此外,残疾人也需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社会应该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推动他们参与社交、文化、
艺术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被社会的温暖和包容。
总之,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残疾人,包容他们,
尊重他们,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实现残疾人和其他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为残疾人的福祉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残奥会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一览
残奥会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一览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
北京赛区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奥会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一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残奥会的起源谈到残奥会的诞生还要追述到二战后的欧洲,为了让在二战中因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的士兵能够尽快康复,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英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衷残疾事业的知名人士为这批轮椅运动员组织了自己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四年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运动会联合会在英国成立,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
这也就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身。
此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1960年,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在意大利的罗马举行,而这届运动会后来也被国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从1960年开始,残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1988年汉城第八届残奥会以后,形成了每届残奥会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行的惯例。
44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只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报名,到三天后雅典残奥会14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选手将参加,残奥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这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残奥会的发展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可追溯到早期的残疾人运动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的伤残士兵,自行组织起来进行康复活动,这便是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的雏形。
1948年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Stoke Mandeville)国立脊髓损伤中心举办了残疾人体育比赛,当时只有16名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士兵参加。
此后该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
1952年,由于荷兰运动员的参加,该运动会演变为国际性体育活动。
1960年,紧接着夏季奥运会后,来自欧美23个国家的约400名运动员聚集罗马。
意大利首次举办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当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共8项。
残疾人体育起源残奥会与奥运会的关系
残疾人体育起源\残奥会与奥运会的关系作者:谢清裴东光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到二战后发生了实质的改变,从排斥、嘲笑到理解、尊重。
这一认识的进步,体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残疾人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甚至超越了常人,赢得了尊重,成为了榜样。
二战后,始于体育康复的残疾人体育,演变成残疾人体育竞技,后被奥林匹克运动接纳,竞技体育使残疾人认识到了自身价值,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体育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和有乐趣。
残奥会和奥运会的结合,使残奥会更具观赏性,吸引了媒体和观众,残疾人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包容。
体育的康复功能和体育比赛的桥梁功能在残疾人体育中再一次得到验证。
残疾人体育被大部分体育组织接纳,但智障和精神问题人群仍被体育组织和奥林匹克运动忽视。
关键词:残疾人;残疾人体育;残奥会中图分类号: G 811.228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3020603文献标志码: AAbstract:In this thesis,we shall demonstrate how the social percep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physical performance as altered over tim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day.Particularly,attitudes have not altered significantly from societal segregation and contempt to progressive societal integr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ir athletic ability until after Second World War.To this end,sport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development as changing perceptions gave a boost to disabled sport as a means of rehabilitation.Growing numbers of disabled athletes became highly motivated and capable of excellent athletic performance,which contributed to a further change in perception.The performance of disabled athletes in sports games gained respect from people and sport competition motivated disabled people's hope and zest on life.The cooperation of Paralympic Games and Olympic Games gained people and media's attention to sport for the disabled,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port for the disabled and improvement of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abled.The rehabili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of sport are further demonstrated in the sport for the disabled.The sport for the disabled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most of sports organization in the world.But,other groups with intellectual and mental problems have yet attracted the du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Olympic Games.Keywords:the disabled;sport for the disabled;Paralympic Games收稿日期:20131205作者简介:谢清(1968),女,北京人,研究方向为残奥会和奥运会历史以及民族体育发展;裴东光(1960),男,北京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关于残奥会观后感6篇
关于残奥会观后感6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于残奥会观后感6篇一般大家欣赏完一部影片后,应该有不少启示,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对于观后感,大家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一定都要认真写好自己的感受,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关于残奥会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残奥会精神观后感心得10篇
残奥会精神观后感心得10篇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残奥会精神观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残奥会精神观后感心得1有种说法:物欲横流的年代,感动是一种奢侈品。
也有种说法:感动像审美一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加起来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场内场外,有多少“感动”存在!而其中又包括了多少感动的人、感动的事、感动的物——大至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小至一条小小的导盲犬,微至志愿者雪里送炭递上的一根丝线……大至“鸟巢”全场9万名观众在不同的时间,为牙买加的博尔特、中国的王浩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小至两名运动员,不因双方国家的突然“敌视”而赛后相拥相祝;微至幼童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摇摇晃晃地跑去垃圾箱……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八、九月的北京(延伸至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香港),在时间、空间、行间的三维坐标内,上演着源自体育运动而又展至社会生活的一部“感动”鸿篇巨制。
然而,在所有的章节中,有一种感动,应该是又有着深刻而独特意义的,那就是民众社会素质的改变与提升。
没有不散的筵席,两个奥运再精彩,再让我们留恋,也终究要远离而去,一切将归于平静。
唯有生活将衡久延续。
运动员、志愿者们脱下服装,观众们放下手中的小旗,所有的人都要融回社会,非常态复归常态。
这个时候,以公民角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并创造感动,也许则是最具价值,最有意义的。
我不会忘记,奥运期间听到、看到的一些感动细节——一次,偶听北京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一女观众情绪激动地说道:我昨天去看游泳比赛,周围的人隔一会儿就互相提醒比赛时拍照别用闪光灯。
临走时还互相提醒带走自己的垃圾,特让人感动!媒体报道: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官员对记者表示,“此届奥运会没有在场馆里出现有些人所想象的垃圾遍地、场馆环境被破坏的情况。
许许多多观众离开时,将瓶子、食品包装袋等都很自觉地带离场馆,放到指定的垃圾收容器里。
残疾人体育运动:残疾人群体的运动需求与挑战
残疾人体育运动:残疾人群体的运动需求与挑战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在残疾人群体中,由于身体上的局限性,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残疾人群体在体育运动中的需求,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一、运动需求1. 身体康复需求运动对于残疾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残疾人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功能等。
对于一些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肢体残缺的人来说,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交需求残疾人群体往往面临着社交障碍和孤立感。
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让他们与其他人互动,建立友谊,缓解孤独感。
体育运动可以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交能力。
3. 自我实现需求像其他人一样,残疾人也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他们可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育运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二、面临的挑战1. 设施和设备的缺乏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设施和设备的限制。
一些运动场所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导致他们难以参与运动。
同时,一些专门的运动设备也相对较少,使得残疾人的运动选择受到限制。
2. 缺乏专业教练和指导对残疾人来说,专业的教练和指导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了解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然而,目前专业教练的数量还比较有限,这给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造成困扰。
3. 社会观念和歧视由于社会观念的限制和歧视存在,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面临着不公平待遇。
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能力持有偏见,认为他们无法参与高强度的运动。
这种观念的存在,给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带来了阻碍。
三、解决方案1. 提供无障碍设施和设备为了满足残疾人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社会应该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投入。
残奥会的精神
残奥会的精神残奥会是奥林匹克休战期间所诞生的运动会,也是一项全球残疾人体育盛事,旨在促进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残奥会的精神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体育精神,被广泛誉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宝库”。
残奥会比赛中的残疾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努力追求世界纪录的精神,感染着所有的观众和参与者。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的激情和毅力,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他们没有完美的身体,但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决心。
这种精神,更是教育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亮点,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不抱怨不抗议,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残奥会也是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
它代表着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健康、和平、团结和友爱。
残奥会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们必须克服自己身体上的局限和环境上的不利,需要十倍于完美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达到平常人所能到达的目标。
这种精神不仅是在残奥会上运动员们所表现出来的,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去追求的,要坚持不懈、不折不挠地追求自己内心的亮点和理想。
残奥会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赛事的盛宴,更是残疾人体育文化的提升。
在残奥会的历史中,残疾人运动员挑战人们关于残疾人的偏见和基于残疾人身体状态的歧视,并且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残疾人同样能够拥有的优良品质。
残奥会也成为推动全球残障者权益的一个重要平台,让人们更加了解残疾人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并且鼓励大家抛弃任何形式的歧视,同样对残疾人抱有正面的态度。
残奥会的精神让我们获得了启迪,给我们带来了意义深远的思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有坚定的信仰,充满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奉献,我们一定会成功。
而这正是残奥会精神所探寻的,也是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磨砺坚毅,勇往直前。
总之,残奥会的精神是我们所追寻的榜样,它启发了我们的内心,教导了我们怎样跨越困难,如何在竞争中心态平稳,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残奥会中闪闪发光,并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人们追求突破和挑战自我的热情。
残奥运会主题教育
残奥运会主题教育残奥会主题教育引言:残奥运动指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旨在促进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残奥会以自强、勇气和坚持为核心,向全世界展现了残疾人不可忽视的体能及自我超越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残奥会带来的主题教育效应、残奥会对残疾人及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残奥会等相关议题。
一、残奥会主题教育的意义(800字)1.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使得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鼓励更多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和自豪。
2.推动社会关注残疾人权益残奥会通过展示残疾人在体育竞技中的优秀表现,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同样具备追求卓越的潜力。
这种信息的传递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和施以更多关心。
3.激发全社会加强残疾人扶助意识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及残疾人的优秀表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使更多人开始关注残障群体的生活条件和需要,进一步激发起社会各界加强对残疾人扶助的意识。
残奥会多年来在推动全社会关心残障群体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残奥会对残疾人以及社会的影响(1500字)1. 增加残疾人自信心和自尊心残奥会为残疾人创造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顽强精神,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许多参与残奥会的选手,在竞技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后,回到日常生活中,也会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
2. 对残疾人康复治疗的推动残奥会不仅是一项体育竞赛,更是对残疾人康复治疗的重要推动。
许多残疾人在为了参加残奥会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康复训练,这对于他们恢复身体功能、重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激励残疾人追求事业与生活的坚持残奥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残疾人的成功典范,这些运动员通过残奥会获得的荣誉和成果,鼓舞了更多残疾人追求事业与生活的意愿和坚持。
2024年残奥会思想汇报
2024年残奥会思想汇报摘要2024年残奥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体育盛会,本文对残奥会的背景资料、比赛项目、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同时,结合中国队的表现和经验,总结出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启示。
一、背景资料1.1 残奥会简介残奥会是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会,旨在促进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生活质量。
1.2 2024年残奥会举办地2024年残奥会将在法国巴黎举办,这是法国第二次承办残奥会,也是巴黎继1900年和1924年之后再次承办奥运会系列活动。
二、比赛项目2024年残奥会包括多个残疾人体育比赛项目,如: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残疾人射箭等。
这些比赛项目涵盖了各类残疾人群体,体现了残疾人体育的多样化和普及性。
三、精神内涵残奥会的精神内涵在于体现残疾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精神。
参与残奥会的选手们克服了生理上的困难,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实力,树立了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典范。
四、中国队的表现和经验中国队在残奥会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这与中国队的良好备战和团队合作密不可分。
中国队在残奥会中展现出的团结、拼搏和奋斗精神值得全世界学习和借鉴。
五、总结与展望2024年残奥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重要体育盛会。
希望各国选手秉持奥林匹克精神,共同努力,在残奥会赛场上创造更多的辉煌成绩,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结语残奥会是一个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舞台,让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力量,同时也对全社会传递了一种奉献、友爱和团结的精神。
相信2024年的残奥会将再次点燃人们的热情,为人类体育事业带来新的希望与动力。
北京残奥会给我们的启示
北京残奥会是一次盛大的体育盛会,它不仅展示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启示:1. 坚持梦想,追求卓越。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2. 尊重差异,平等对待。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场地,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歧视或排斥。
相反,他们得到了平等的待遇和尊重。
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3. 团队合作,共同进步。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好成绩。
他们互相支持、鼓励、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这启示我们,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与同事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这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5. 关注弱势群体,关爱他人。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这启示我们,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关爱他人。
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他人时,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
6.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
这启示我们,我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7.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技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启示我们,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追求卓越。
8.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比赛,才能取得好成绩。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700字(8篇)
2023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700字(8篇)比气概,比规模,北京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比明星云集,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北京残奥会,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精神的强健、生命的坚韧、人性的宏大,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或心潮澎湃,或感慨万千……想起那一瞬间,全世界屏住呼息,侯斌依靠一根绳子,咬紧牙关,满头大汗,把自己与身下的轮椅拉升39米,以这种朴拙而苍劲的方式,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
这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让多少人为之震撼。
侯斌代表了全部跌入厄运之中然而并不屈服的残疾人,心存光明,自强不息,从命运的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实现了完善的自我超越。
超越,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无处不在——失去了手,他们照样打球;失去了腿,他们照样奔驰;失去了光明,他们照样驰骋赛场。
看看:舍命憋气冲刺,最终为中国赢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半身偏瘫的小伙子杜剑平;想想:为了幻想,付出很多汗水却未能在主场卫冕,仍坚信幻想永恒51岁的中国残奥“乒坛女皇”张小玲。
瞧瞧:失去“双翼”只能依靠腰部和腿在水中舍命前游,只能依靠头颅用力撞向池壁,虽没有赢得金牌,仍挂着笑容的中国游泳选手何军权。
每一位残奥选手,每一位残奥冠军都在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昂扬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呈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他们向世人证明: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
我觉得,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生命强者的聚会,一次感人的精神盛宴。
北京残奥会,让汶川灾区的人民更懂得:只要挺起脊梁,一切都有可能;北京残奥会,让全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残奥会,让世界人民再次发出赞美:太精彩了;北京残奥会,又让世界人民积蓄了一笔珍贵的财宝。
所以说,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700字2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竞赛。
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竞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
残奥会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残奥会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背景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关注运动竞技,追求身体的极限表现和精神的饱满状态。
不过在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残疾人士无法相应参与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20世纪初期的残疾人士运动会作为被称为残奥运行动的前身,开始为残疾人士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残奥会的起源残奥会是世界性的残疾人运动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1960年6月,意大利罗马城举办了第一届残奥会,当时只有23个国家的4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
该届残奥会的主竞技项目是田径运动,时间只有三天,比赛采取了“筒式赛制”,即残疾程度相似的运动员进行比赛。
这第一次的残奥会给了“残疾人也可以运动”的信念,其历史性的地位毋庸置疑。
残奥会的发展自第一届残奥会以来,残奥会开始逐渐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和关注。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残奥会的发展乘上了“残疾人事业”的东风,先后在意大利里米尼、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纽约等城市举办了国际性残奥竞赛,推动了残疾人运动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990年,国际残奥委员会宣布将斯德哥尔摩的世界田径残疾人锦标赛定位为第一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意味着残奥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届比赛有超过1400名来自41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竞技项目也从最初的田径运动扩展到了游泳、乒乓球、轮椅篮球等项目。
此后,残奥会逐渐成形,每四年一届,竞技项目不断丰富,参与人数也逐年增加。
残奥会的影响残奥会的影响力在国内外均不可小视。
在国内,残奥会在推动了中国残疾人运动的普及、推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2年中国残奥队参加第7届残奥会开始,我国残疾人运动员逐年增多,在残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残奥运动的发展。
在国际上,残奥会的意义更加重要。
残奥会的举办,笃定了残疾人也可以进行竞技活动的观念,同时为残疾人事业争取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残奥会让全世界都了解了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和努力,让残障人士重新赢得了社会尊严,也让残障人士成为了人们眼中不可忽视的、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的群体。
2024残奥会的精神个人心得
2024残奥会的精神个人心得2024残奥会的精神个人心得1我国跳水天才众多,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
其中诞生不少跳水皇后,比如郭晶晶,在跳水运动中绝对的强者。
早早退役的她如今又复出了,将以国际泳联代表的身份担任跳水评委。
在孩子和工作面前,她选择了工作。
另外一位跳水皇后陈若琳,中国最多的奥运金牌获得者,5枚奥运金牌。
此次将担任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裁判。
东京奥运会增加了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四个项目,增添这些项目无疑是为了自己多拿几块金牌,作为东道主,肯定会变着法子为自己谋金牌的福利。
还增添了一些隐藏项目,比如,比如柔道的`混合团体。
这个单项等于是直接送给日本一块金牌。
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不过也能理解,也只有东道主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多拿几块金牌。
与上届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男女混合项目从里约的9个增加到18个,女性选手比例在历届奥运会中达到最高。
增加的男女混合项目包括射箭混合团体赛、田径4x400米混合接力、柔道混合团体赛、铁人三项混合团体接力以及射击三个男子项目变为男女混合项目等。
得益于“促进男女平等”这项大原则,乒乓球混双成为了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颇受中国国球爱好者关注。
目前,奥运会上乒乓球有男、女团体,男、女单打4个单项,这次增加混双后,乒乓球奥运金牌总数将达到5枚。
总之,我们现在是强国,已经不需要用体育成绩来说话,已经不需要体育成绩来提高全民的自信。
我们现在只想着中国代表团能一切顺利,成绩很重要,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但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安全!2024残奥会的精神个人心得2我们看见过太多根正苗红的体育少年们身披国旗,誓死为国争光,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
不拿金牌,不向全国人民道歉,简直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漫长的时间里,运动员们被金牌绑架,在奥运会的夹缝中,摸爬滚打,满身伤痕,宁负自己,不负国恩。
所以当我们看见真实、阳光又可爱的逗逼女神傅园慧在采访中的回答时,一时间恨不得拿出洪荒之力来哈哈大笑。
奥运会如何促进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奥运会如何促进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体育盛会,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也在多方面为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首先,奥运会的广泛传播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
每当奥运会举办,全球数十亿人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
通过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包括电视转播、网络直播、新闻报道等,观众们不仅能看到健全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也能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
这种大规模的曝光让更多人了解到残疾人体育的存在和魅力,打破了以往对残疾人体育的忽视和误解。
例如,在里约残奥会期间,各国媒体纷纷报道残疾人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和卓越表现,使得残疾人体育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吸引了大量公众的关注。
其次,奥运会为残疾人体育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奥运会上的顶尖运动员们展现出的高超技艺、坚韧毅力和卓越精神,激励着无数残疾人投身于体育活动。
他们看到了同为残疾人的运动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辉煌成就,从而相信自己也能够通过努力和训练在体育领域有所作为。
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了残疾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决心。
比如,我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_____,在看到其他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后,坚定了自己的训练目标,最终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再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相关体育设施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为了举办奥运会,主办城市通常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
这些设施在奥运会后往往会成为当地体育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一部分也会用于残疾人体育的训练和比赛。
同时,为了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包括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场所等方面。
这种无障碍环境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也为广大残疾人参与日常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比如,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许多公园、社区都配备了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体育器材和场地。
此外,奥运会促进了残疾人体育的科研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共融体育,挑战与进步 —— 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与挑战
共融体育,挑战与进步——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与挑战在当今社会,体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体现。
对于残疾人而言,体育活动不只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
谈及发展,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高科技义肢、特制的轮椅和辅助设备的研发,使得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例如,残奥会的游泳、田径等项目就采用了专门的设计,确保不同残疾类型的运动员都能公平竞争。
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如残奥会的举办,不仅为残疾运动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增进了全世界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和支持。
随着社会对平等、包容观念的加深,残疾人体育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也在持续增加。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残疾人体育仍面临不少挑战。
基础设施的缺乏是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残疾人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求。
社会认知的偏见也仍然存在,残疾人体育往往不被看作是“真正的”体育,这种观念限制了其发展和普及。
残疾人面临的经济条件往往较为困难,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热情。
专业教练的缺乏也是一大障碍,残疾人体育需要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制定特殊的训练计划和方法,而这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练团队。
展望未来,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社会对平等权利意识的提升,这些问题和挑战有望得到解决。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投资,建设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教育和宣传,改变公众对残疾人体育的偏见,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残疾人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包容性。
面对挑战,只有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才能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体育释放激情,展现活力,实现自身价值。
2023年残奥会心得体会(通用14篇)
2023年残奥会心得体会(通用14篇)残奥会心得体会篇1残奥会之于残疾人的意义,远远超越运动本身,展现了他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几乎每一名运动员都有一个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他们难忘的前行经历,也会有令自己都会感动的瞬间。
28日,南宁姑娘刘翠青成功卫冕了残奥会女子400米T11级冠军,她和领跑员徐冬林庆祝胜利的照片火遍全国。
然而,鲜有人知道刘翠青为了这一切付出的努力。
1991年出生的刘翠青10岁时逐渐失去视力,前往特殊学校学习时年仅13岁。
那个时候,刘翠青是迷茫的,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直到有一天接触了体育练起了跑步,刘翠青才找到了方向。
“青青能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也是她多年来辛苦付出的结果,我们都非常佩服她的毅力。
”说到刘翠青,她的启蒙老师何成飞感慨万千。
如果刘翠青没有顶着黑暗奔跑的决心、没有排除万难坚持训练的毅力,今天的她又会是怎样的?她的付出并不比健全人田径运动员少,甚至更苦,但她都坚持了下来。
记者曾经多次采访刘翠青,每一次采访都会被她的拼搏精神所感动,而这份拼搏扭转了她的人生方向,沿着更好的轨迹发展。
另一名令人感动的是来自埃及的乒乓球运动员易卜拉欣·哈麦德。
48岁的易卜拉欣·哈麦德用嘴咬球拍用脚抛球的转播画面感动了无数人。
因一场火车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一年后,他与乒乓球结缘。
没有双手怎么打乒乓球,易卜拉欣·哈麦德做到了,他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战胜了身体的缺陷,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传播着无畏的精神。
就算输了比赛,易卜拉欣·哈麦德依然激动不已,俯身亲吻地面,能站到奥运赛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
残奥会的意义,不在于拿了多少块金牌,破了多少纪录,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同时,他们的故事也会给人以启迪,让困境中的人们找到精神支柱并以此前行。
残奥会的意义和精神
残奥会的意义和精神
残奥会的意义和精神在于,通过举办世界性质的残奥会,让各国人民形成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风气,也让残疾人能够在全世界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力量,这是一次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彰显,也是为了让残疾人和健全人能够平等生活在一起。
残奥会的意义和精神是什么
在残奥会的赛场,每一个选手虽然在身体上有缺失,但是上天在给他们关闭一道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残奥选手用这扇窗证明,他们并没有消极以对,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扼住命运的喉咙,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永不放弃。
积极进取同样也是他们的座右铭!
残奥会全称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始办于1960年,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门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通常在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
残奥会规则设置
为了体系竞技精神的公平公正,以及选手能够参与残障种类、程度相似的对手比赛,每个残奥会项目
都有自己的分级,具体可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习障碍等。
奥运会如何促进残疾人体育发展
奥运会如何促进残疾人体育发展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其光芒不仅照耀在健全运动员身上,也为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奥运会的广泛传播,让残疾人体育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与风采。
这种高曝光度打破了人们对残疾人的固有认知,使更多人了解到残疾人同样可以在体育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坚韧的精神。
例如,在残奥会的转播中,观众看到了失去双腿的运动员在跑道上飞奔,看到了视力障碍的运动员精准地投掷标枪,这些画面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对残疾人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奥运会激发了残疾人参与体育的热情。
当他们看到与自己有着相似境遇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实现梦想,内心会受到极大的鼓舞。
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残疾人相信,自己也能够通过体育改变生活,超越自我。
在奥运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开始尝试参与体育运动,他们不再将自己局限于身体的障碍之中,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追求健康和梦想的步伐。
一些残疾人从观看比赛转而投身到实际的训练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奥运会为残疾人体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由于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关注与投入。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资金的注入,还涵盖了先进的训练设备、专业的教练指导以及完善的康复设施等。
例如,一些企业会赞助残疾人体育项目,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比赛装备;体育协会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练为残疾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提高竞技水平;医疗机构会为运动员提供康复治疗,确保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奥运会推动了残疾人体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在奥运会的高标准要求下,残疾人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日益完善。
从赛事规则的制定到裁判的培训,都逐渐与健全人体育赛事接轨,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对于残疾人运动员的分级制度也更加科学合理,使得不同残疾程度的运动员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残疾观——理解残奥会运动的基础
汪海萍
2008年残奥会正向我们走来,“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
如果说残奥运动员是残奥会的核心,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则是每一届残奥会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名优秀的残奥志愿者,不仅要有服务残疾人的爱心与激情,不仅要掌握残奥志愿服务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残疾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残奥运动的意义及其独特魅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残奥会。
一、残疾观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
根据国际残疾人机构统计,全世界约有6.5亿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
他们是各个国家中面临困难最多的特殊弱势群体。
为了促进和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促使人们对残疾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以往的视残疾为病患、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纯‘医疗’模式,转变为一个要求体制性变革的‘社会’模式。
按照这个新模式,残疾人是权利享有者,是促进其自身发展及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者。
这个发展趋势标志着一个重要的突破,即采取以权利为本促进发展的方式,进一步消除阻碍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障碍。
”
(一)医疗模式的残疾观
医疗模式的残疾观以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国际缺陷、残疾和障碍分类》为代表。
该模式认为“缺陷”指心理上、生理上或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或功能的任何异常或丧失。
“残疾”指由于缺陷而缺乏作为“正常人”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正常活动的能力。
“障碍”指一个人由于缺陷或残疾,而处于某种不利地位,以致限制或阻碍该人发挥按其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等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作用。
医疗模式的主要观点有二:
其一,残疾问题是医学问题。
残疾是一种缺陷,是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相比的一种能力缺乏与功能限制。
其潜台词是残疾人是一个病态的、低能的、难以独立的群体,他们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贡献社会。
其二,残疾问题是个人问题。
由于残疾与障碍缘于个人的缺陷,因而个人应该对残疾与障碍负责。
在这个意义上,医疗模式也被称为个人模式。
其预设前提是社会属于非残疾人,其公共设施与服务均为满足非残疾人的需求而设计,因而它不会改变环境和设施以适应残疾人,相反,残疾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依据这一模式,社会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是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慈善等。
社会视残疾人为病人,通过治疗与康复尽力帮助残疾者重建身体功能,使其达到正常社会或某个岗位的要求,用残疾人的话说是将他们置于永无止境的“准备陷阱”中。
同时,社会本着人道的考虑,将残疾人作为福利与慈善的对象,通过救助与施舍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医疗模式的残疾观受到了残疾人组织以及专业人员的批评,认为该定义过于偏重医学与个人,反映的仅仅是医疗和诊断的观点,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不足与缺陷,忽视了社会期望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难以很好地指导决策和行动,是残疾人遭受普遍排斥、难以融入社会的重要根源。
(二)社会模式的残疾观
社会模式的残疾观以《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1993)以及《残疾人权利公约》(2007年)等国际文件为代表。
《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指出:“残疾”与“障碍”是两个不应混淆的概念。
“残疾”泛指世界各国人口中出现的各种功能上的限制。
它既可以是生理、智力或感官上的缺陷,也可以是医学上的状况或精神疾病。
这种缺陷、状况或疾病可能是长期性的、也可能是暂时性的。
“障碍”是指机会的丧失或受到限制,指的是患某种残疾的人与环境的冲突,无法与其他人在同等基础上参与社会生活。
残疾并不必然导致障碍,只有当残疾与环境、与社会对待残疾的态度发生冲突时,残疾才构成障碍。
《残疾人权利公约》是社会模式残疾观的集中体现。
基于社会融合的价值观,它反对将残疾定义为隔离的少数人群的特征,确认残疾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
社会模式的主要观点有二:
其一,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
任何对残疾人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其本身就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
其二,残疾问题是社会和发展问题。
残疾人所遭遇的困难主要不是残疾导致的,而是社会造成的,是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与政策共同造成了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与隔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实现,要求所有社会成员以行动者和受益者的身份充分、切实地参与。
依据这一模式,社会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是权利和支持。
社会将残疾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和所在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获益者,注重残疾人融入社区与社会普遍面临的各种障碍,致力于通过消除环境障碍和改变社会态度等支持措施,保证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认识残疾人
随着残疾观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的发展,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日趋正向,态度更为积极。
表现在:
1.从救助对象到权利主体。
虽然从理论上说,所有人权都具有普遍性,理应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残疾人包括在内。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种种条件的制约,残疾人长期、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和边缘化状态,其尊严、价值、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与侵害。
医疗模式下,残疾人不仅是救助与施舍的对象,而且更多的时候,残疾意味着地位的低下甚至尊严的丧失。
但是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看,在一个人性的社会里,残疾导致的不应是权利的减少,而应是支持与关怀的增加。
残疾人(包括极重度的残疾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与
我们同样的权利主体,理应平等地享有所有人权。
任何国家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特别扶助措施,弥补他们功能和能力的不足,并消除其平等参与的障碍,保障其平等权利的实现,使更多的残疾人,从纯粹的受助者变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创造者,使残疾人事业从收养救济的福利型,走向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权利型。
2.从社会拒绝到社会接纳。
“拒绝”与“接纳”指的是对待残疾人的社会态度。
基于社会偏见的不健康社会态度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主要障碍。
社会偏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刻板印象。
这种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在于认知者群体与认知对象之间明显的差异性以及长期缺乏沟通。
残疾人的显著差异性,为社会偏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残疾人的长期被忽视、被隔离,使得人们无法获得关于这一群体的充分信息,对这一群体缺乏基本的认识与了解,由此造成了对残疾人的偏见。
医疗模式的残疾观既是此类社会偏见的反映,又是对社会偏见的强化。
伴随着残疾观的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不健康的社会态度是残疾人取得平等权益的最大障碍,并将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度,提高对残疾人权利、需要、潜能和贡献的认识,作为实现平等参与的先决条件。
3.从关注缺陷到关注潜能。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关注残疾人的缺陷,而对其潜能缺乏应有的认识。
总是以消极的,而非积极的态度面对残疾人的能力。
我们总是问:他/她缺少什么?不能做什么?而
不是问:他/她还拥有什么?能够做什么?就像面对半杯水,我们总是灰心丧气地说:哎,才半杯水,能派什么用场?而不是充满信心地说:哈哈,不错,还有半杯水!然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符合其能力和需求的支持与服务。
这种态度,致使残疾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否定其权利与能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残疾人也“从内心适应这样一种否定其自身能力的消极信息,并把这种消极信息视为真理加以接受。
”在社会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只关注其缺陷,也日益注重其潜能,逐渐认识到残疾人同样拥有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有贡献社会的能力。
认识到社会期待与个人能力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社会的接纳与高期望,将会成为残疾人奋力前行的巨大动力,并与增强其自尊、自信有着直接的联系。
4.从社会隔离到社会融合。
反歧视求平等、反隔离求融合,是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潮流。
与之相应,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共识正在形成,主要有:
第一,残疾人不仅享有与非残疾人同等的权利,而且应在融合的而非隔离的环境中实现其权利。
社会融合是残疾人的法定权利,是国家、政府、社会及其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残疾人的社会融合,有一个从初步融合向完全融合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融合范围将不断扩大,融合程度会不断加深。
第三,融合的环境是最少限制的环境,但最少限制的环境需要最大限度的支持。
支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残疾人社会融合成功与否
以及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部分残疾人至今的隔离状态关键不在其障碍,而是源于社会和家庭为其提供的支持不足。
第四,融合应是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互动,而不只是残疾人向主流社会的单向运动。
第五,残疾人社会融合,造福的将不仅仅是残疾人及其家庭,它将惠及所有社会成员。
因为一个能够亲切接纳残疾人的社区是温暖的,一个能够平等对待残疾人的社会是祥和的,而这样的温暖与祥和,正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