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基础理论之用笔篇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基础技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
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
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
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
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
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
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
卫夫人论书法原文
卫夫人论书法
一、书法之基础
书法,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其基础在于笔法、结构与章法。
笔法,讲究起笔、行笔与收笔之技巧;结构,关注字形之搭配与变化;章法,则重在全篇之布局与气韵。
二、用笔之技巧
用笔,是书法之魂。
须掌握“永字八法”,即“侧、勒、弩、趯、策、掠、啄、磔”的基本笔画。
侧锋取势,藏头护尾,方能气韵生动。
行笔须沉着痛快,转折处须有腕力,方能使线条流畅自然。
三、结字之艺术
结字,即字之结构,讲究平衡、对称与变化。
字形需严谨而多变,既有骨力,又富于弹性。
须遵循“颜筋柳骨”之原则,即颜真卿之丰腴雄浑与柳公权之瘦劲挺拔。
四、意境之深远
书法之高境界,在于意境之深远。
书者需内心宁静,气定神闲,才能表现出笔墨之外的意蕴。
书者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之中,以字传情,以形表意,使观者心境共鸣。
五、传承与创新
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
临摹古帖,汲取古人之精华;探索新路,发挥个人之特色。
传承是根基,创新是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行书的基本笔法
行书的基本笔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行书的基本笔法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字体,因此在笔法上与楷书大体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转折、疾驰等方面更丰富,更有变化。
行书、楷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片空白,从头来吧。
(一)起笔:1、顺锋起笔:起笔时,笔尖顺着笔画的方向入纸,起笔露锋,显得轻灵生动。
2、逆风起笔:笔锋入纸的方向与笔画方向相反,为了加强笔力。
(二)收笔:1、回锋收笔:一笔写到终了时,把笔锋收回,“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好处是:前后呼应,含蓄沉实。
2、空收:笔锋露在这一笔画的末端,不回锋,在空中收笔。
这种收笔在行书中运用较多。
(三)提笔:指一笔中的提笔。
起笔后,把笔稍稍提起,笔锋并未离开纸面,出现较细的点画。
(四)顿笔:顿笔与提笔相反,把笔用力按下,使笔毫展开,出现粗重有力的点,就叫顿笔。
顿笔与提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笔之中有提有按,有细有粗,显得变化生动。
(五)按笔: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笔的动作。
比较:“提笔”轻;“按笔”稍重;“顿笔”重。
(六)挫笔:笔在运行中,突然停止改变方向的动作。
一般至转角处,先顿笔之后,然后把笔略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从而变换方向。
顿笔和挫笔是互相连接的两个动作。
挫笔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七)过笔:笔在运行中,提笔直道运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八)转笔:用笔写出圆转没有棱角的笔画。
(九)折笔:折笔与转笔相对而言,多用于方笔。
向右运行的横画,起笔时先向左上方而落,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顿笔,接着折笔往左回收。
竖画及斜画以此类推。
折笔还多用于转折之处。
(十)圆笔:用笔写出圆劲而没有棱角的点画。
这种笔画锋芒少露,骨力内含。
它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十一)方笔:用笔写出方整有棱角的点画。
用逆锋、顿笔的方法,骨力外拓,给人以方整险劲之感。
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一、笔法笔法是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书写时用笔的方法和技巧。
笔法包括执笔、运腕、用笔三个方面,其中用笔是最重要的方面。
中国书法中的用笔讲究“笔力、笔势、笔意”三个要素,即要求用笔有力、有气势、有意境。
1.笔力:是指用笔的力量感,是书法作品的神髓之一。
笔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书法的质感和表现力。
2.笔势:是指用笔的走势,是书法作品的生命线。
笔势的流动感使书法作品具有动态的美感。
3.笔意:是指用笔的意境,是书法作品的灵魂。
笔意的表现力能够使书法作品具有深邃的内涵和美感。
二、结构结构是指字体的构造和组织形式,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中的结构讲究“平衡、对称、呼应、统一”四个要素。
1.平衡:是指字体的左右、上下、内外等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平衡,是字体美感的基础。
2.对称:是指字体左右、上下等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对称,是保证字体稳定性的关键。
3.呼应:是指字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呼应,使字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4.统一:是指字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保证字体整体美感的要点。
三、章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安排方式,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排列等。
章法讲究“变化、统一、自然”三个要素。
1.变化:是指章法要有变化和对比,避免单调和乏味。
变化可以通过字体的粗细、大小、轻重等来实现。
2.统一:是指章法要统一和协调,保持整体的美感。
统一可以通过字体的风格、笔画的特点等来实现。
3.自然:是指章法要自然流畅,不拘泥于机械的规则和限制。
自然可以通过字体的动态、气息的流动等来实现。
4.布局:章法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体布局,包括纸张的尺寸、文字的排列方式等。
布局要合理、美观,能够体现出书法的艺术性。
5.气韵:章法还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以及整个作品的气息流动。
气韵要流畅、贯通,给人以美的享受。
6.节奏:章法还应该注重节奏感,通过字体的变化、行间的排列等,表现出书法的节奏美。
笔 法 理 论
毛笔楷书初级段教程〔一〕1页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书写者首先要规整手脚、如规矩、也就是说;必须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并选择了前辈们留下来的珍贵的书写技法;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二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页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3页坐姿姿势:如图1[图1]立书姿势:图2[图2]二、执笔方法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如图。
4页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
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
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
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
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
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
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
其相连处,特是引带。
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
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
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
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孙过庭《书谱》。
)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
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
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
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
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
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
国画基本笔法
国画基本笔法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毛笔为工具,以水墨为媒介,以线条、点、面的运用,表现自然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形态的绘画艺术。
而笔法则是国画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它决定了画作的形态、质感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介绍国画基本笔法及其运用。
一、点、线、面点、线、面是国画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点是最小的表现单位,可以用来描绘花朵、鸟儿的眼睛等细节部分。
线是连接点和面的基本形式,有粗细、长短之分,可以用来描绘物体的形态、轮廓和纹理。
面是由线条所围成的区域,可以用来填充物体的内部,表现物体的质感和色彩。
二、笔画笔画是国画中最基本的表现单元,它是由笔尖在纸上留下的一条线条,其形态、粗细、轻重、变化等决定了画作的整体效果。
常见的笔画有直线、弯线、钩线、点线、撇捺、提按等,它们可以组合使用,表现出各种形态和情感。
三、用笔用笔是指毛笔在纸上的运用方式,包括描、点、披、挑、拖、按、提、按等。
描是用笔尖沿着物体的轮廓描绘,点是用笔尖轻轻一点,披是用笔尖横向晃动,挑是用笔尖向上微微挑起,拖是用笔尾拖动,按是用笔尖向下用力压实,提是用笔尖向上提起,按是用笔尾向下按压等。
这些用笔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质感和效果,是国画中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
四、墨色墨色是指国画中使用的水墨颜料,它是由墨汁和水混合而成,具有深浅、干湿之分。
墨色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感,如浓墨重彩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气势和力量感,淡墨淡彩则可以表现出柔和和清新的感觉。
五、构图构图是指画作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包括画面的大小、形状、比例、分布、对称等。
好的构图可以使画作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也有利于表达画作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六、写意与工笔写意和工笔是国画的两种基本风格。
写意是指画家在表现物象时,注重形神合一、意境深远,追求笔墨自由、随心所欲的表现方式。
工笔则是注重细节和精细,以线条、点、面的精确描绘为主,追求形象逼真、工整精细的效果。
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可以根据画家的个人风格和表现需要来选择。
粉笔字入门
一、中锋用笔与侧锋用笔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没直接给老师们先说结论,而是我先在黑板上用两种不同笔法呈上下两行分别书写了点、横、竖、撇、捺五个基本笔画,让后让老师们说出哪种效果更美观、好看?老师们不约而同的选出了同样的答案!这时我就顺势说下去,其实这就是中锋用笔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侧锋写法,但是我们平时书写时多用或全用中锋效果会更佳一些,特别是写楷书时。
二、中锋笔法在书写中的运用粉笔本身的特性不同于毛笔,也不同于钢笔之类的硬笔,它的中锋处理体现在两个不同方面。
首先,体现在书写过程中粉笔本身的转动,粉笔书写高手手中的粉笔不一会功夫就会使笔尖变成圆锥形的。
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有些老师在做课时,为了准备更充分些,竟会提前把粉笔削成圆锥状的便于板书,殊不知这是假内行的做法,如果这样的人不会正确使用粉笔的话,这样做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的,因为粉笔本身书写笔画后就变成一个横斜面了,你需要不停地、不经意的随时转动它,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始终如一的圆锥形。
另外,在书写每个笔画时粉笔也有它独自的处理方法——方向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在写笔画时粉笔要和相应的笔画本身保持一致。
以横画为例说明之:起笔后粉笔的笔尖应指向左方,笔尾指向正右方,这样才能保证书写过程中用笔的中锋位置,这种方法好像康有为先生的顺托笔法,不知是否恰当。
否则就像刷字一样,笔画宽粗、扁平缺乏力度,更甚者像一层薄物铺于纸面或黑板,哪里有质感可言,更别谈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了!其它笔画殊途同归,触类旁通,不再熬述。
三、用笔也要体现出轻重提按至于粉笔的起、收笔问题,既要体现出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也不等同于彼法。
因为它必定是一个硬性的书写工具,勿用“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至理楷则来驾驭此法,只需要用力量的轻重缓急来稍加调节就可以了,顶多再做到空中取逆势就效果圆满了!四、练习一定要坚持临帖其实很多练习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练习时背古诗或抄短文,盲从写方块汉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书法教程-毛笔楷书
书法教程第三篇毛笔楷书第一课 运笔法运笔法指的是如何使毛笔的笔锋在汉字的笔画中,按照一定的法则运行的方法和技巧,通常又称 “用笔”或者 “用笔法”。
用笔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所以,古人有 “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的说法。
本课从中锋与侧锋、起笔与收笔、提笔与按笔、方笔与圆笔、藏锋与露锋、转锋与折锋以及用笔的轻重快慢七个方面介绍运笔的基本要求。
一、 运笔的基本要求用毛笔书写汉字,每一笔画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
1.中锋与侧锋毛笔的笔头分主毫和副毫,主毫又称主锋或中锋;副毫又称侧锋或偏锋。
书法要达到笔画的立体美,就必须用中锋行笔。
中锋行笔就是使笔头的中心锋芒尖始终运行在笔画的中心线上,即古人所说的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行笔书写出来的笔画墨匀圆润,具有立体质感。
所以,古人笪重光在 《书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的法则,中锋运笔如图3-1( a )所示。
与中锋相对立的是侧锋。
所谓侧锋,是指运笔时,毛笔的笔尖主锋不在汉字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而是偏向一旁或一侧,侧锋运笔如图3-1 ( b )所示。
用侧锋写出的笔画扁平浮薄,墨迹不匀,初学者要尽量避免。
图3-1 运笔中锋与侧锋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种运笔方法。
古书上有 “凡书要笔笔中锋”的说法,其实也不尽然,具体要看侧锋形成的原因。
一种是书者用笔失控形成的,叫败笔;另一种是书者有意识而为之。
后者或由偏转中,或由中转侧,笔画爽健利落,圆厚与活泼相间,这是一种书法美的追求。
历代有卓识的书法家都主张中锋立骨,侧锋取妍,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达到 “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的艺术效果。
2. 起笔与收笔起笔就是汉字书写时一个笔画的开始,收笔就是一个笔画的书写结束起笔与收笔是中国书法表现笔法最明显的部位。
历代书法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基本法则,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以藏为主,藏露结合;以逆为多,逆顺相杂。
起笔与收笔的几种运笔法如图3-2所示。
图3-2 起笔与收笔3.提笔与按笔提笔与按笔是运笔过程中使笔锋作上下运动,而造成汉字笔画富有书法美的细与粗、轻与重的用笔技法。
水粉画入门教程:水粉画的用笔方法
水粉画入门教程: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水粉画笔法-刷:用笔在画面来回走动,笔触成片块状。
这是水粉画使用较多的一种笔法。
水粉画笔法-摆:使用较干的颜色,一笔一笔摆上去,用笔要肯定,类似油画画法。
这是干画法常用的笔法。
水粉画笔法-揉:笔肚在画面来回继续按揉,用笔类似写英文字母中的'm'。
画远景等可以用此法。
水粉画笔法-拖:笔着纸后拖得较长,收笔露锋,笔触成狭条状。
画柳条、长头发等可用此法。
水粉画笔法-扫:蘸色前把笔上的水分挤干,使笔锋散开,蘸上较干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扫,或称为“枯笔干扫”。
笔触作排线状,用此法画针叶树、皮毛等蓬松的物体效果很好,也可用在画人像时作细部刻画。
水粉画笔法-擦:把笔上的水分挤干,蘸上较厚的颜色,用笔轻轻擦画面,使颜色停留在纸的表层或浮在底色上,因而散露出底纹或底色,称为“干擦”。
干擦表现物体有厚实感。
干擦和干扫不同的地方是,干擦主要用笔肚,擦过之处颜色中留下不规则的“飞白”。
干扫主要用笔锋,笔触为针状排线。
水粉画笔法-点:用笔尖或笔肚在画面按捺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如:三角点、瓜子点、圆点等。
这也是使用较多的笔法。
画点要注意大小结合和疏密变化。
水粉画笔法-线:用扁笔画切线,用圆笔画弧线,除了物体本身是线形的,需要用线来表现外,也可用线来加强物体结构,但用线要注意变化。
水粉画笔法-洗:作为技法的“洗”不完全是用来消除画面败笔用的,而是用洗来表现一种效果。
用来画烟雾等效果很好。
洗时要注意两点:一、笔要挤干,这样才能吸去被洗部分的水分和颜色。
二、要在底色没有完全干时进行。
水粉画笔法-刮:用笔杆或小刀在刚涂的色块上刮出线条来,可用此法表现深底色上淡颜色的树枝杂草等。
刮的时候要注意:一、底色必须涂得厚,水分不宜过多,如果底色水分过多,刮了之后,马上就会给边上的颜色溶合掉,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必须趁底色未干时刮,底色干了刮不出效果来。
水粉画用笔的注意点:1、用笔要大胆,落笔要肯定,不要像画铅笔画素描那样,用笔尖在画面上一点一点的擦。
行楷基本笔法
行楷基本笔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行楷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书法字体,常用于书写文书、诗词等。
行楷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特点,是书法爱好者们常常练习的一种字体。
而要想写出漂亮的行楷字,就需要掌握其基本笔法,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行楷基本笔法。
一、横横是行楷书法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笔画之一。
横划要直、要平、要匀称。
在书写横线时,要保持笔尖与纸面之间的角度一致,力度均匀,横线长短要相对称,不能有松紧不一的情况。
三、撇撇是行楷书法中用笔较为敏感的一个笔画,要求在书写时有节奏感和力度的变化。
撇划要劲、要畅、要有力度。
在书写撇时,要适度增加力度,让笔画变化丰富,展现出书写者的情感表达。
七、钩钩是行楷书法中稍微有些难度的一个笔画,要求在书写时有力度的变化和灵活性。
钩划要弯、要圆、要有韵味。
在书写钩时,要注意保持笔尖与纸面之间的角度一致,力度适中,钩线要柔和且流畅,有一定的变化和灵动感。
以上便是关于行楷基本笔法的介绍,若想要练好行楷书法,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笔法,多次练习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希望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可以多多练习,让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展现出独特的书写风格。
【2068字】第二篇示例:行楷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常见字体,其笔法简洁明快,字体端庄大气,被广泛应用于书法作品中。
行楷基本笔法是学习行楷书法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笔法,才能在书写过程中更加熟练自如。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行楷基本笔法。
行楷基本笔法包括横、竖、撇、捺、提、破、点等。
横是指横行的笔画,竖是指竖行的笔画,撇是指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画出的斜线,捺是指从上向下、从左向右画出的斜线,提是指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画出的斜线,破是指中空的笔画,点是指书写时用笔稍稍落在纸上的一小点。
行楷的横画以直而有力为主,起笔重点要有力度,一笔到底,不可虚浮。
横画的长度要根据字体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横画的长度应该是竖画的两倍。
横画在连接其他笔画时,要注意与其他笔画的衔接,不能出现明显的断裂。
毛笔字练习基本笔画
毛笔用笔基础技法及永字八法图解之阳早格格创做用笔基础技法是书籍写中处理笔锋转背时的技能步伐.笔法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为基础法,——咱们正在《写字,书籍法,及用笔》一文中已干归纳;一部分便是本文所道的基础技法.用笔的基础技法总的去道惟有三法:躲锋法、使转法、战支笔法.咱们分别述之.一、躲锋法:躲锋是用笔的基础技法之一,基根源基本理是通过提笔去缩小笔锋的体积.但是那本去没有是躲锋技法的局部.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子必爆收变更.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子决断骨的位子,正在转背时是央供前后二笔的骨必须正在转背处相对接.一朝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果此笔锋转背后,需要沉新安排笔心位子,使之与本心千万于沉合.那件处事目力没有克没有及及,齐凭感觉,非经暂演习没有克没有及掌控.那是用笔之易的天圆之一.安排的要领有二:1、移心法移心法正在提笔缩锋时先瞅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面调至所需的位子上去.此法适用于初教.2、抽锋法抽锋法是先瞅及心面位子,决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符合的大小的要领.那个要领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做,剑鞘的心部边沿佳比心面位子,鞘内宝剑部分佳比缩后的笔锋.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正在鞘内的剑短少几,剑心的位子终究没有变,果此称为抽锋.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特性是迅捷.但是需要正在移心法流利的前提上教习.二、使转法:使转技法是变换笔锋锋里的技法.使转有二种情形.一种是正在收笔处完毕使转,运止时仄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历程推少,以至贯脱止笔齐程,此为晋法.使转中锋里的变换有二法,即内擫战中拓.以锋端着纸,顺时针目标摇搅笔锋,以采用符合的锋里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目标摇笔采用锋里,则为中拓.二者效验是分歧的:内擫笔意震动且近圆,中拓笔意爽利而近圆.锋里变换的角度咱们用肉眼是瞅察没有出的.书籍写中齐凭脚的感觉.当毫铺时,咱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讲刀刃般的合痕,咱们称为锋刃.锋刃角度的变更咱们会感知得非常领会,感知锋里的变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更去真止的.二者的变更是对于应的.二法中以内擫为易,欲要推少转体历程,摇锋降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爆收一定扭力,止家笔历程中利用那个扭力的释搁,使笔锋自然转化,爆收流转韵律,效验极为死动.三、支笔笔法:支笔笔法是一绘书籍写中断时将笔锋提离纸里的要领.其脚法是沉新将铺展的笔毫散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籍写.简直干法是提止,利用朱液的表面弛力战大气压将笔毫散合正在所有.果此支笔也称提支.提支也有二种情形:一是于绘内提支,绘中没有睹痕迹.此为躲锋支笔.二是于绘中提支,即笔锋突破绘界,中睹形迹,此为出锋支笔.凡是绘之终端出钝尖者皆为出锋支笔,如悬针横.四、辅帮笔法除基础技法中,尚有辅帮笔法.辅帮笔法算没有得真真用笔技法,不过为了更佳天真止用笔脚法一种辅帮脚法.基础上有用顺战用衄.1、用顺:降笔之先,先以锋端按降笔目标差异的目标划止少许到所需位子按下.其效率不过包管降笔的位子准确战毫铺,与“躲其气”、“筋力内含”那些莫须有的玄话无闭.2、用衄:用衄是锋里采用完毕后,收笔前的整治处事.要领是横背振荡笔锋.脚法有安排心面、安排锋背、安排毫宽.书籍教上有所谓“蓄势”,指的便是那一历程.技法举例——永字八法一、永字八法古代有“永字八法”的道法(唐代僧智永提出)侧,面为侧,如鸟翩然侧下勒,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努,横为努,用力也趯,趯为跃,貌与跳跃共策,左上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掠,左下为掠,如篦之掠收啄,左上为啄如鸟之啄物磔,左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启弛也一、横的写法1、少横⏹1、顺锋起笔⏹2、背下顿笔⏹3、提笔左上止⏹4、中锋止笔⏹5、稍进与提笔⏹6、顿笔背左下回锋2、短横⏹1、背左顺锋起笔⏹2、背左下顿笔⏹3、提笔合锋背左⏹4、蓄势后背左止笔⏹5、提笔背左下顿笔⏹6、提笔回锋支笔3、凸横⏹1、背左顺锋起笔⏹2、背左下顿笔⏹3、背左止笔,中间进与凸⏹4、终端转锋背左下顿笔⏹5、提笔回锋支笔4、细腰横⏹1、背左顺锋起笔⏹2、背左下顿笔⏹3、背左止笔,中间稍提锋⏹4、终端转锋背左下顿笔⏹5、提笔回锋支笔5、左尖横⏹1、顺锋起笔⏹2、力量渐渐删大,背左中锋止笔⏹3、终端提笔背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支笔6、左尖横⏹1、顺锋背左起笔⏹2、合锋背左下顿笔⏹3、挫笔后背左偏偏上边提边止笔7、横钩⏹1、背左顺锋起笔⏹2、合锋左下顿笔⏹3、合锋背左中锋止笔⏹4、做钩时提笔背左下沉顿⏹5、转锋回支至绘中后挫笔背左下出钩二、横1、垂露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2、合锋微背左上再合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中锋止笔⏹5、背左下稍顿转笔做圆角⏹6、回锋进与支笔2、悬针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中锋止笔⏹5、止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止笔出锋,写出针尖状3、左弧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2、转笔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中锋止笔⏹5、终端处背左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进与支笔4、左弧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2、合锋微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呈左弧状中锋止笔⏹5、终端处背左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进与支笔5、细腰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2、合锋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中锋止笔,止笔历程中要捉笔敛锋⏹5、背左下稍顿笔⏹6、回锋进与支笔6、细腰横⏹1、顺锋背左上起笔,起笔稍沉⏹2、合锋微背左上,再合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中锋用力止笔⏹5、背左下顿笔⏹6、回锋进与支笔7、上尖横⏹1、自左上圆顺锋起笔⏹2、转笔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偏偏左中锋止笔⏹5、背左下沉顿⏹6、回锋进与支笔8、横直⏹1、顺锋背左上起笔⏹2、合锋微背左上再合背左下顿笔⏹3、背左下提笔转锋⏹4、背下偏偏左中锋止笔5、底端处背左圆转6、终端处提笔背左下顿笔背回锋支笔三、面1、上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左稍顿⏹3、转笔背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支笔2、下面(杏仁面)⏹1、顺锋进与起笔⏹2、合笔背左下稍顿⏹3、转笔背左下稍驻⏹4、提笔进与回锋支笔3、左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下做顿,再转背左下稍驻⏹3、微提笔背左上回笔⏹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5、背左上出锋4、左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左做顿⏹3、转笔背左下止笔⏹4、微微提笔背左上圆回锋支笔5、左上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背左下圆写撇出锋,力至笔端6、左上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左做顿⏹3、转笔背左下止稍驻⏹4、微微提笔,背左上圆回锋支笔7、左下面⏹1、顺锋背左上角起笔⏹2、合笔背左下顿笔⏹3、提笔合背左下做顿⏹4、微微提笔回锋支笔8、左下面⏹1、顺锋起笔⏹2、背左下顿笔⏹3、提笔合锋背下顿笔⏹4、微微提笔背左上回锋支笔四、撇1、横弧撇⏹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笔后背左下顿笔⏹3、转笔蓄势背下中锋止笔后再背左下圆写弧状的撇,力至笔端.2、细腰撇⏹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笔后背左下顿笔⏹3、转笔蓄势背左下圆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兰叶撇⏹1、自上目标左下顺锋起笔⏹2、边止笔边按笔⏹3、至中部后边止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4、直头撇⏹1、自左上圆顺锋起笔⏹2、背左上圆转笔做围后合笔背左下圆顿笔⏹3、转笔蓄势后背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5、弧钩撇⏹1、自左上圆顺锋起笔⏹2、合笔后背左下顿笔⏹3、转笔蓄势背下中锋写弧⏹4、终端处背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背左上出钩6、少直撇⏹1、将横绘与少斜撇连正在所有书籍写⏹2、起笔写横⏹3、而后提笔、顿笔写合⏹4、而后止笔写少斜撇7、短直撇⏹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正在所有书籍写⏹2、起笔写短横⏹3、而后提笔、顿笔写合⏹4、而后止笔写撇五、捺柳公权的笔法欧阳询的笔法1、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背左顿笔⏹3、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4、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2、弧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顿笔⏹3、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4、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3、圆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背左顿笔⏹3、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4、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4、少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背左顿笔⏹3、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4、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5、尖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3、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6、短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3、捺足处顿笔后,提笔背左出锋7、反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起笔后背左下止笔,边止边按⏹3、捺足处背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支笔8、直反捺⏹1、直反捺是由短斜撇战反捺对接而成⏹2、先顺锋写撇⏹3、撇的终端处驻笔后写反捺⏹4、角度应大于90度六、钩1、横钩⏹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3、转锋蓄势背下中锋止笔⏹4、终端处背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背左上挑笔出锋2、直弧钩⏹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背下中锋写直弧⏹4、终端处背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背左上挑笔出锋3、横合钩⏹1、横合钩是由横战横钩组成⏹2、先顺锋写横⏹3、横的终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横钩⏹4、出钩的目标指背起笔面4、横合直钩⏹1、横合直钩是由横战直钩组成⏹2、先顺锋写横⏹3、横的终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直钩⏹4、出钩的目标指背起笔面5、横合斜钩⏹1、横合钩是由横战斜钩组成⏹2、先顺锋写横⏹3、横的终端处提笔、顿笔后⏹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6、横钩(背左)⏹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止笔写横⏹4、提笔转锋再背左下挫笔⏹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背左上挑笔出锋7、弧钩⏹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背左下写直弧⏹4、终端处背左下挫笔后提笔转锋,蓄势背左上挑笔出锋8、浮鹅钩⏹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背下偏偏左中锋止笔⏹4、转笔写直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进与出锋9、卧钩⏹1、自左上圆顺锋起笔⏹2、顺势背左下中锋止笔,边止边按写弧⏹3、终端处背挫笔转锋后,蓄势背左上出锋10、左直弧钩⏹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背左偏偏上止笔⏹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直钩七、挑1、左背挑⏹1、左下圆顺锋起笔⏹2、左下顿笔⏹3、稍提合锋后背左上挫笔⏹4、蓄势背左上边提边止出锋,力至笔端2、上背挑⏹1、自左上圆顺锋起笔⏹2、合笔背下偏偏左顿笔⏹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背左上圆挑出,力至笔端八、合⏹横合时,横绘细沉有力,合部形圆,大而中突.⏹横合时,横绘宜沉,合部较小,可圆可圆.“日”字形状圆正,左横微直,短横细壮.“自”字,窄少,二横微直成“()”形.1、横合斜⏹1、横合斜是由横战斜组成⏹2、先顺锋起笔,中锋止笔写横,⏹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2、横合合撇⏹1、顺锋起笔,中锋止笔写横⏹2、提笔沉顿,转笔写小撇,⏹3、再合锋边止边按,后转锋写撇3、横合撇直钩⏹1、顺锋起笔,中锋止笔写上挑横⏹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3、提笔合锋顺势写直钩4、撇合提⏹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合锋后背左下顿笔⏹3、转锋蓄势背左下写撇⏹4、提笔背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背左下写提,力至笔端笔划的应用⏹汉字由百般分歧的笔划组成.正在字中,由于笔划之间相互拆配的需要,更加是正在字中所处的位子战主次的分歧,皆市出现一定的变更.⏹一字之中,分歧的笔划其沉沉、少短分歧,共一笔划正在字中所处位子分歧,其沉沉也纷歧样.共时,笔划正在拆配时,应分浑主次,有少短、有伸缩.⏹假如相共的笔划正在字中共时出现时,便更该当强调其变更,有的以至其形状也会爆收改变,以预防沉复而隐得呆板.天然,那些变更,以超过主笔为准则.⏹笔划正在应用中的变更,主要表示正在以下二个圆里:沉沉拆配;主次明隐.以下分别证明.一、沉沉拆配⏹1、横沉横沉⏹一字之中,横绘普遍较沉,更加是少横战被包抄部分的横绘宜沉.⏹横绘(包罗横钩)要沉,更加是中横及横合中的横绘要沉.如“寸”、“寺”.⏹2、撇沉捺沉⏹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安排相对于,或者相接,该当使其撇绘沉,捺绘沉,那普遍是指少撇与少捺而止的.如“去”、“史”.⏹3、短沉少沉⏹一字之中,少笔划宜沉,短笔划宜沉,没有管笔划是可共一典型,皆如许.“土”、“者”二字中,少横、少撇皆沉,短横、短撇皆沉.4、左沉左沉⏹左沉左沉是指正在共一字中,安排相对于的二横,左边的横要沉,有边的横要沉,以分浑主次.如“田”、“甫”二字它们各自安排二横正在写的时间,便有沉沉之分.⏹5、内沉中沉⏹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划,果其多而散集,宜沉.处于字的四里,特天是上下二端的笔划,果其空疏,则宜沉.如“尊”、“尘”.⏹6、多沉少沉⏹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划几没有等时,笔划多的部分,笔划二、主次明隐⏹1、主笔宜少⏹一字之中,笔划果其位子以及正在所有字中所起的效率分歧而有主次之分.对于字的结构形态有沉要效率的笔划为主笔.如“”沉、“年”的主笔为少横、中横.⏹“丈”字的主笔是撇、捺⏹“或者”字的主笔是斜钩⏹2、共绘供变⏹一字之中,连绝出现共一笔划时,其笔划该当有少短、沉沉、正斜、直斜、周遭等的分歧变更.“事”字六横,“而”字四横则各没有相共.⏹“为”字三个横合,上头二合,形圆中突,横部内斜,下合形状圆转,横部正而微直.⏹“启”字三撇则直直、少短、沉沉各纷歧样.。
国画的基本笔法与技法
国画的基本笔法与技法引言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在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画的基本笔法与技法对于学习和掌握国画艺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国画的基本笔法与技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国画艺术。
一、基本笔法1. 点画点画是国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点画的运用,可以表现事物的形体、纹理和光影等特征。
点画要求精确而有力,力求准确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点。
2. 线条线条是国画中最为基本、常用的表现手法。
线条的运用可以给画面带来韵律感和节奏感。
线条可以表现事物的形态、纹理和空间感,同时也是连接和衔接各个画面元素的纽带。
3. 色彩色彩是国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国画着重于以墨色表现形体,色彩则往往相对简化。
色彩的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技法1. 水墨渲染水墨渲染是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通过在湿润的纸面上逐渐晕染,达到表现墨色渐变的效果。
水墨渲染可以给画面增添层次感和变化之美,使画作更富有韵味。
2. 洒墨溅墨洒墨溅墨是国画中富有趣味和表现力的一种技法。
通过汩汩滴墨或挥洒毛笔,使墨点或墨痕自然分散在纸面上。
洒墨溅墨可以增加画面的艺术氛围和意境,给人以想象和遐思的空间。
3. 干笔干笔是国画中常用的一种绘画技法,通过掌握笔的湿度和用力的变化,勾勒出有灵动感和质感的线条。
干笔的运用可以使画作呈现出线条生动而有力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
三、基本技巧1. 节奏、节制国画笔法讲究节奏和节制。
在运笔时需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掌握好用笔的力度和速度。
节奏感和节制是国画作品流畅和谐的基石,能够使作品更具魅力。
2. 用笔技巧国画的用笔技巧包括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以及不同部位的加墨与勾勒等。
在用笔时要根据主题和对象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用笔技巧,以达到表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墨色表现墨色在国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具有浓淡变化、干湿变化、色调变化等特点。
王羲之行书笔法入门教学
王羲之行书笔法入门教学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传奇人物,他的书法风格独具匠心,被誉为“天下名家”。
他的行书笔法以豪放雄健、奔放自由、柔中带刚著名于世,深受广大爱好者的推崇与追捧。
本文将从基本构造、笔画特点、练习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王羲之行书笔法的入门教学。
一、基本构造王羲之的行书脚型和草书相通,其所谓“广、长、短、折、钩、挂、插、提、掏、梦”是其构造规律,也是个体化的表达。
广:宽度比较大,笔画横向较长,能够增加行书的宽度空间感,同时也更能表现出其雄壮的气势。
长:长度比较长,笔画的上下方向比较大,能够表现出其挺拔、高耸的形态。
短:长度比较短,笔画的上下方向比较小,能够表现出其短小、精悍的特点。
折:笔画带有弧形,是行书中常用的一个特点,能够表现出其疾驰、跃动的姿态。
钩:笔画末梢像钩子一样,是行书中最常用的造型,能够表现出其精炼的形貌。
挂:笔画末梢像悬挂的形状,是行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能够表现出其轻盈、灵动的感觉。
插:笔画中带有倒金钩的形状,是行书中难度较大的造型,能够表现出其遒劲的气势。
提:笔画中带有斜穗之形,能承接前面的笔画,也能使行书的线条更为流畅、连贯。
掏:文字弯曲之处稍稍向外掏出,如故意让一端抖出,是行书中常见的一个造型。
梦:亦称为“柔”,即表现出行书的柔美和婉转之处,也是行书中难度较大的造型。
二、笔画特点王羲之的行书笔画与其他风格迥异,其笔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顺逆交错王羲之的行书中有许多顺逆交错的笔画,在笔画行进的过程中,显得十分自由奔放,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
2.点画相间点画结合是行书欣赏的重要因素,王羲之的行书中,点画配合得恰当,点画丰富多彩,画面有丰富的变化、气韵生动。
3.起笔重心王羲之的行书的笔画起笔用力分布较为集中,使画面的稳健与力度感更加突出,形成了王羲之行书独有的笔画风格。
4.结构鲜明王羲之的行书笔画结构鲜明,笔画粗细、高低起伏、虚实变化、结构分布等方面均体现出淋漓尽致的艺术意境,是王羲之行书另一项重要的艺术特色。
书法四个基本要素
书法四个基本要素一幅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用笔毛笔是书法的最主要工具.书法的用笔,主要包括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等艺术技巧。
①笔法,指用笔的方法。
用笔的方法有:起笔、收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等。
②笔力,指笔画的内在力量。
无论是刚健或柔软的笔画线条,在用笔中要表现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感.③笔势,指用笔时所形成的气势。
笔势有笔断而气势不断,点画形状虽各不相同,但其势则浑然一体。
④笔意,即笔画线条所表现的感情、意趣等.这种意趣往往是作者的感情在书法中的流露和表现.结构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
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
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
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章法章法有大小之别。
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
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形制:即规格,形式如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等。
②正文: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书写者要根据字数、字体和形制的不同来决定章法的布局。
③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
有上、下款和长、短、穷款之别。
内容一般为正文出处、书赠对象、时间、书写原因、跋语等,下款为时间、书者或斋馆、名号等。
但一般情况极少有全部写齐的,故以短款、穷款居多。
可视章法需要而定.④钤印:分姓名印、斋馆印、年号印、肖形印、闲印等。
形有方、长、圆、椭圆、随形等。
文有白、朱(即阴文、阳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
即盖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侧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与名印,视作品情况用一、二方均可。
李斯《用笔法》《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原文及译文
李斯《用笔法》《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原文及译文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
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追捧。
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被称为书法笔祖。
李斯散文现传四篇,计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
李斯作品除上述散文外,还有碑铭。
秦始皇先后曾五次巡行天下郡县,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记功,计有《邹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通。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名垂千古。
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一起创立了中国小篆书体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那时书法的其余四体隶、草、行、楷还没有问世。
然而,这篇《用笔法》写作书笔法的阐述--道合自然、信之自然、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等理念,却成了今天大狂草书体得以形成的书法自然的理论基石。
李斯聪明过人,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颁布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李斯才华过人,一篇《谏逐客书》,气韵生动,千古传颂。
中国书法鼻祖秦相李斯变仓颉籀为小篆,后世称为“小篆之祖”。
(《书断》卷上《小篆》)称其篆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
北宋朱长文《墨池编》所载李斯《用笔法》一文中开天劈地阐述了书法要“道合自然”、“信之自然”!还用自然界的鹰望鹏逝(意即作书用笔要有苍鹰扑食和大鹏扶摇上空那种阳刚、雄健的气势。
要有苍鹰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飞贴扑捉的阳刚,也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游鱼得水(是说作书用笔除了阳刚矫健的一面外还要阴柔圆曲,不要做作,要象游鱼一样,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的景象一样)、景山兴云(是说作书除了具有阴阳气势之外还得绚丽多彩,要象景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
秦李斯《用笔法》
秦·李斯《用筆法》秦·李斯《用筆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
篆籀以前,不可得而聞矣。
自上古作大篆,頗行於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
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
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籍筆力輕健。
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
斯更修改,望益於用矣。
用筆法,先急囬,後疾下,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
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斯善書,自趙高以下,或見推伏。
刻諸名山碑璽銅人,並斯之筆。
斯書《秦望紀功石》雲:『吾死後五百三十年間,當有一人替吾跡焉。
』(《墨池編》)◎李斯簡註:李斯,公元前二八四年年生,公元前二零八年逝世,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
秦代書家。
字通古。
從荀卿學帝王術,西仕于秦,為客卿。
始皇定天下,斯為丞相。
定郡縣之制,下禁書令,變倉頡籀為小篆,後世稱為“小篆之祖”。
李斯篆書“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
(《書斷》卷上《小篆》)。
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小篆開自李斯,省大篆之繁縟以趨簡易,三代以來風氣至此一變。
蓋李斯筆法敦古,於簡易中正有渾樸之氣。
”李斯佐秦滅六國,後為趙高構陷,腰斬咸陽。
著有《倉頡》七篇,已佚。
傳世書跡有《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等。
《泰山刻石》,又稱《封泰山碑》,秦小篆碑刻,傳李斯書,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所刻。
內容是頌揚秦始皇的功德。
此刻石為四面環刻,三面為始皇詔,一面為二世詔(二世詔刻於公元前二零九年)。
南向二世詔文柒行,滿行十二字。
傳宋拓本為貳佰貳拾叁字,後不知何時被毀壞。
元拓本存五十餘字,明末殘存二十九字。
清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零年)毀於祠火。
嘉慶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複為蔣因培訪得殘石貳塊,僅存拾字,一九零一年羅正均作亭護之,時已僅存玖字。
殘石今存山東泰安岱廟東廡。
現傳世的拓本以明安國藏北宋拓本為最,存壹佰陸拾伍字,現在日本,其餘大多是貳拾玖字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笔法
“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
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
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1、笔位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
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
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
如初唐时的书家禇遂良、薛稷常用此法。
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
圆润、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
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见图2—2)。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
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
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
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2、中锋与侧锋
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被称为中锋运笔(见图2— 3)。
这是历代书家所提倡的一种主要运笔方法。
其实质是笔锋的指向同笔画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即180°平角,当笔锋在笔画中心线上运行时,副毫也分随笔锋两侧作同步运行。
但由于笔锋含墨量大,运行时渗墨畅快,所以书写出来的笔画,其中心部分的墨色浓,愈至两边墨色则渐淡。
这样就显出浑圆有力的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古人常说的“锥画沙”、“屋漏痕”的笔法,便是中锋运笔的视觉效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笔画运笔方向发生变化时(如折、钩类笔画),笔锋的指向也须随之变化,否则就很难保证笔画换向后的中锋运笔(见图2—4)。
与中锋运笔相对的是偏锋运笔。
其实质是笔锋的指向同笔画运笔方向呈直角,即笔锋在运行过程中,处在笔画的边沿线上。
这种运笔方法书写的笔画常显得残破扁薄,所以被书家称为“病笔”(原因是笔锋所在的笔画的一侧显得光润平齐,而另一侧常因注墨不匀、不畅,显现出参差不齐、犬牙交错状)。
在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还有一种侧锋行笔的方法。
具体地说,是指在运笔的过程中,笔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笔画中心线,笔锋的指向常与运笔方向呈135°夹角,侧锋行笔比中锋行笔自由,特别是表现在笔画的转折处,它可以省去一些提、按,顿、挫的细微动作,书写速度较快。
而且书写的笔画常显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
因此,也为历代书家所采用。
尤其是在书写魏体和行、草书时常常采用。
对于中锋和侧锋这两种运笔方法,历代书家大都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以侧锋运笔为辅。
因为多用中锋,可以正筋骨、丰血肉,间用侧锋,可以增强笔意,外拓神采,加快书写速度。
3、藏锋与露锋
藏锋,是指在运笔过程中,起笔与收笔时将笔锋的锋颖藏进笔画之中,不让其外露的一种笔法(见图2 —5)。
藏锋起笔,通常又叫逆锋起笔。
即起笔时笔锋的走向常与笔画的走向相反,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就是这一意思。
实际运笔时,它有一个转折用锋的过程(如图2 —5),为的是能保持中锋行笔。
藏锋收笔,通常又叫回锋收笔。
即在收笔时,通过转折用锋将毛笔的锋颖藏进笔画之中,如横画或垂露竖。
藏锋用笔的好处是:它能使写出的笔画浑厚、圆润,给人一种气势内含、沉着稳健之感
露锋,是与藏锋相对的另一种起收笔的方法,是指在起、收笔时笔锋的锋颖外露,不加掩饰。
如起笔时,笔锋顺锋搭下,直接转入行笔。
收笔时,笔锋自然离纸(如图2 —5)。
露锋用笔的优点是:流动感强,能显示笔画间的承接、呼应关系,而且行笔速度快。
所以,在行草书中经常被书家采用。
4、提笔与按笔
提笔与按笔,是使笔锋作上下动作的两种相对的笔法。
提笔,是将笔锋上提,为的是让笔锋敛合,使弯曲的笔锋尽量恢复圆锥状,笔尖与纸面的接触面很小,犹如芭蕾舞女脚尖点地,步态轻盈。
按笔,是将笔锋下按,笔毫铺开,笔尖与纸面的接触面很大(见图2 —6)。
运笔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总是交错使用提笔与按笔的.如落笔(起笔)由提笔转按笔,从起笔转为行笔,又须提笔,以便保持中锋行笔,收笔前还须按笔,直至最后提笔作收。
在运用提、按时,须注意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
没有提,无所谓按,没有按,也便没有提。
有时,提按之间的转换、变化是很微妙的。
提笔、按笔是垂直动作,这种动作是与笔画书写的水平动作同步进行的,在运笔时,由提向按的过渡较容易掌握,而由按向提的过渡就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人在写捺脚、悬针竖、撇等笔画的露锋收笔时之所以犯难,就是没有掌握这一转换技巧,这一技巧我把它称为“连续反弹转换法”,其动作要领是先象鱼摆尾一样向相反方向用手腕摆起笔锋,再用较前稍轻的笔触向前行笔,如此交替进行,笔画必越来越细。
若直接收锋,很容易写出散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笔锋的弹性大小、笔画的粗细、运笔的缓急不同,其转换也有难易之分。
总之,习书者在练习书法时,应特别注意这种笔法。
5、方笔与圆笔
方笔与圆笔(图2—7),主要是就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的。
所谓方笔,是指笔画的棱角突出、明显,而圆笔,则指笔画的外部轮廓多呈圆弧状。
造成两种形态效果的原因,主要是上述藏锋、露锋以及转锋、折锋的笔法运用所致,一般地
说,方笔多为露锋,折锋笔法,圆笔则是藏锋,转锋的笔法效果。
故古有“折以成方”,“转而成圆”的说法。
前人在笔法上,一般都是方圆并用的,只不过各有偏好和侧重罢了。
如,颜真卿、苏东坡是圆多方少,欧阳询,柳公权则是方多圆少。
方笔与圆笔,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圆笔者潇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
”他还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奉其要,尽于方圆。
操纵极熟,自有巧妙。
”这里虽然有点过于夸大方笔、圆笔在毛笔笔法中的地位,但其强调笔法在书法中的作用却是正确的。
初习书者,自然应当首先努力练习笔法,笔法正确、熟练,结字、章法等练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