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发酵工业菌种
合集下载
发酵工艺 第2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
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名称和缩写
中国 缩写
ACCC
SH IA CCGMC AS-IV
CAF
IFFI
ID IV CIVBP
名称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 心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院菌种保藏管理中 心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 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放线菌
– 链霉菌属 – 小单孢菌属 – 地中海诺卡氏菌 –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藻类
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 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它们一般被认为是简单的 植物,并且一些藻类与比 较高等的植物有关。虽然 其它藻类看似从蓝绿藻得 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 在演化上有独立的分支。 所有藻类缺乏真的根、茎、 叶和其它可在高等植物上 发现的组织构造。藻类与 细菌和原生动物不同之处, 是藻类产生能量的方式为 光合自营性 ;琼脂(棕 藻)
国外重要菌种保藏机构
1、ATCC:美国模式培养物(菌)保藏中心 2、NRRL:美国农业部北方开发利用研究部 3、CSH:美国冷泉港研究所 4、IAM: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5、IFO:日本发酵研究所(大阪) 6、NCTC:英国国立标准菌种收藏所 7、CBS:荷兰真菌中心保藏所
三、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 育(screening )
(一)微生物菌种的分离 四步骤: 样品采集 增值培养 纯种分离 生产性能的测定
1.施加选择压力分离法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 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 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 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 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 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 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 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 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 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讲解
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种类: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 类,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6属,大约500多种, 与其他类群比,种类要少得多。
分布: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 性环境,诸如果品、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上, 特别是葡萄园和果园的土壤中,因而称为糖菌 (Sugar fungus)。
裂殖酵母
5. 担子菌——蘑菇(mushroom)
6. 藻类
许多国家已把藻类作为人类保健食品和饲料。 螺旋藻
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国外还有从“藻 类农场”获得氢能的报道。
三、工业微生物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自然界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菌种选育:自然选育、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 合、基因工程改造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微生物,它们和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微生物约有10万种,分布在以下各界中:
原核生物界:例如细菌、蓝藻 真菌界:例如酵母菌 原生生物界:例如草履虫、变形虫 病毒:例如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能在廉价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目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少 对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不作为碳源利用 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 和基础的步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 一个试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 类的菌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 整检测方法,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 微生物相适应。
种类: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 类,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6属,大约500多种, 与其他类群比,种类要少得多。
分布: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 性环境,诸如果品、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上, 特别是葡萄园和果园的土壤中,因而称为糖菌 (Sugar fungus)。
裂殖酵母
5. 担子菌——蘑菇(mushroom)
6. 藻类
许多国家已把藻类作为人类保健食品和饲料。 螺旋藻
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国外还有从“藻 类农场”获得氢能的报道。
三、工业微生物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自然界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菌种选育:自然选育、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 合、基因工程改造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微生物,它们和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微生物约有10万种,分布在以下各界中:
原核生物界:例如细菌、蓝藻 真菌界:例如酵母菌 原生生物界:例如草履虫、变形虫 病毒:例如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能在廉价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目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少 对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不作为碳源利用 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 和基础的步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 一个试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 类的菌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 整检测方法,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 微生物相适应。
发酵工程2发酵工业菌种(精)
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1、样品的采集 采样原则: 材料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在一 些极端环境(高温、高压、高盐等),可找到能
适应苛刻条件的微生物类群。
了解目标产物的性质和可能产目标产物的微生物
种类及其生理特征,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2、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菌种分离效率。
物理方法:热处理(用于减少样品中的细菌数);
1、退化的表现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芽
孢和伴孢晶体变得小而少;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如细黄链霉菌 的菌苔变薄、生长缓慢,不再产生典型而丰富的 橘红色分生孢子层;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如藤仓赤霉产赤霉素
能力下降;
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力
的减弱。
4、菌种分离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5、菌种的筛选 对菌株的筛选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方法(最 简单的方法)来加以鉴定,如颜色的变化、抑
菌圈、透明圈等。
四、发酵工业菌种鉴定
1、经典的分类鉴定方法
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 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2、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2
思考题
发酵工业菌种
1、常见的工业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作为工业生产菌株应具备哪些基本特性? 3 、了解发酵工业中的细菌、酵母菌、霉菌、放 线菌及其生产的产品。 4、掌握菌种分离筛选的基本过程。
5、诱变育种及其原理。
6、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7、菌种退化、原因与防治。
8、菌种保藏的方法。
广义的微生物:
现象。有些霉菌如用其分生孢子传代易于衰退,
而改用其子囊孢子接种,则能避免退化。 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第二章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1、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 效地合成产物。 2、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 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 3、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4、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5、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 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6、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造成变异的原因是有: 长期保藏,频繁的传代,菌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具有诱变 作用的物质,诱发DNA结构的改变。DNA中存在的增变基因 也可能诱发自然突变等。 由于引起变异的因素一般不很剧烈,而且变异了的基因要 通过繁殖时DNA复制传给子代,使突变基因在数量上增加 到占优势时,才能使群体表现出性状的变异来,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二、菌种获得的途径
1、从菌种保存机构直接购买 2、从自然界中筛选 3、在生产过程中发酵分离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集培养-菌种分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菌种发酵性能鉴定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定方案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菌种的选育 (一)、诱变剂和诱变处理(见书P38) 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快中子;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 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 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 其他的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有一定的穿透力,一 般都由专业人员在专门的设备中使用,否则有一定危险 性。
目的:经过富集的微生物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得到的 培养物还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物,所以需要进行菌种的分 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稀释分离法 3、简单平板分离法 4、涂布分离法 5、毛细管分离法 6、小滴分离法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造成变异的原因是有: 长期保藏,频繁的传代,菌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具有诱变 作用的物质,诱发DNA结构的改变。DNA中存在的增变基因 也可能诱发自然突变等。 由于引起变异的因素一般不很剧烈,而且变异了的基因要 通过繁殖时DNA复制传给子代,使突变基因在数量上增加 到占优势时,才能使群体表现出性状的变异来,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二、菌种获得的途径
1、从菌种保存机构直接购买 2、从自然界中筛选 3、在生产过程中发酵分离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集培养-菌种分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菌种发酵性能鉴定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定方案
菌种的筛选、选育和保藏
菌种的选育 (一)、诱变剂和诱变处理(见书P38) 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快中子;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 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 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 其他的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有一定的穿透力,一 般都由专业人员在专门的设备中使用,否则有一定危险 性。
目的:经过富集的微生物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得到的 培养物还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物,所以需要进行菌种的分 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稀释分离法 3、简单平板分离法 4、涂布分离法 5、毛细管分离法 6、小滴分离法
发酵工程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④抑菌圈法 抑菌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抗生素的敏 感菌。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具菌的平板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 质,如抗生素等,就会在被检菌的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 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从而使被检菌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采用抑菌圈法,不仅能筛选抗生素,还能筛选某些酶类。 例如,Meevootison等提出一套利用抑菌圈筛选青霉素 酰化酶产生菌的方法。工具菌是一种对6-氨基青霉烷酸 敏感而对苄青霉素有抗性的黏性沙雷氏菌,这种菌只有 当苄青霉素尚未被别种微生物的青霉素酰化酶转化为6氨基青霉烷酸时才能生长。将工具菌与苄青霉素混合于 平板培养基中,然后将待检菌涂布于平板上,进行培养, 周围出现抑菌圈的菌落就是青霉素酰化酶产生菌。
③生长圈法 生长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营 养缺陷型菌株。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 具菌并缺少工具菌所需营养物的平板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若某菌株能合成工具菌所需营养物, 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就会形成一个浑浊的生长 圈。 例如,用嘌呤缺陷型大肠杆菌作为工具菌,与 不含嘌呤的培养基混合倒平板,在平板培养基 上涂布含菌样品并恒温培养,周围出现生长圈 的菌落即为嘌呤产生菌。
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菌种的筛选: 通过常规生产性能测定,进一步筛选产物合成能
力较高的菌株。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
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 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菌种保藏
等。
第二节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 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发酵工程第二章 发酵工业菌种的选育
2、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可利用大肠杆菌制取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 ➢ 大肠杆菌的谷氨酸脱羧酶在工业上被用来进行谷氨酸 的定量分析 ➢ 基因工程的很好材料
3、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sp.)
➢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或兼性厌氧 ➢ 可生产乳酸 ➢ 干酪的成熟、乳脂的酸化和腌菜、泡菜制作
第一组 长宽比为1~2 细胞多为圆形、卵圆形; 主要供生产啤酒、白酒和酒精及面包
第二组 长宽比为2 多供生产葡萄酒、果酒用
第三组 长宽比大于2 耐高渗透压,供发酵甘蔗糖蜜生产酒精用
啤酒酵母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行为有两类:
上面酵母—发酵度较高,不易凝集沉淀,浮于上面
下面酵母—发酵度较低,易凝集沉淀
➢ 与一般放线菌不同,菌丝体长入 培养基内,不形成气生菌丝,而在 基内菌丝体上长出孢子梗,其顶端 生一个球形、椭圆形孢子。
➢ 菌落致密,与培养基紧密结合在 一起,表面凸起,多崎岖,疣状; 菌落常为橙黄色、红色、深褐色、 黑色和兰色。
➢ 可产多种抗生素,如产庆大霉素
3、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 野油菜黄单胞菌(X. campestris) 可以用淀粉生产黄原胶
10、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G-细菌,能发酵生产维生素B12、丙氨酸、谷氨酸、葡 萄糖酸、色素、果胶酶;也能进行类固醇(甾体)转化; 有些菌株可利用烃类生产单细胞蛋白。
(二) 放线菌
• 菌落呈放射状,原核微生物类 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 其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 中较多。 • 大多腐生,少数寄生。 产生多种抗生素(12 000余种, 60%左右来自放线菌),经济 价值大。革兰氏阳性、高( G + C) mol% 含量( >55% )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二章_工业发酵菌种
代表微生物类型 革兰氏阳性球菌
高产培养基设计的几个原则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防止分解代谢物 阻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Mg2+,Mn2+,Fe2+); 使用pH缓冲剂以减少pH变化; 前体、促进剂及抑制剂的采用。
酶发酵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微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黑曲霉 米曲霉 青霉 木霉 根霉
生产的酶类
α -淀粉酶、蛋白酶、β -葡聚糖酶、碱性磷酸酶等 谷氨酸脱羧酶、天冬氨酸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糖化酶、 α -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核糖核酸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 糖化酶和蛋白酶、氨基酰化酶、磷酸二酯酶、果胶酶等 葡萄糖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磷酸二酯酶、脂肪酶、凝乳酶、核 酸酶等 纤维素酶等 糖化酶、 α -淀粉酶、转化酶、酸性蛋白酶、核糖核酸酶、脂肪酶、果 胶酶、纤维素酶等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分离效率 方法:
物理方法:热处理(减菌);膜过滤法(浓缩); 离心法(浓缩) 化学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来增加特
定微生物的数量。
几丁质——放线菌;CaCO3——嗜碱性放线菌
诱饵法
石蜡、花粉、蛇皮、毛发等
分离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的菌有无选择性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 菌种的营养特征独特 选择性分离 生长特征独特 无选择性特征 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 随机分离
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一种技术 技术特点: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 或不利于目的菌以外的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方式:以最大比生长速率 (μmax)筛选, 存在选择压力的控制、移种时间和次数等问题 连续培养方式:以比生长速率( μ)筛选
发酵工程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
李 先 磊
化学化工学院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发 酵 工 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一)采样
1、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 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 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 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 败物品,某些水域等。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五)毒性试验 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 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 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 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 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 毒性试验。
化学化工学院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发 酵 工 程
(三)培养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
李 先 磊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一步,增殖培 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 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 法。
李 先 磊
化学化工学院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发 酵 工 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李 先 磊
(二)增殖培养 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 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 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 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 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 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 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
2.发酵工业菌种
二 ①施加选择性压力
、 发
压力的选择 营养、环境条件
酵
工 ②随机分离法
业
菌 种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如抑菌圈法、稀释法、
的 分
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
离 筛
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 体外
选 抗病毒药物产生菌的分离 噬菌斑
发 酵 工 程 — 菌种
6.发酵性能测定
二 、
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
发 酵 工
菌 种
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
选 育
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
常 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
规 当心。
育
种
发 酵 工 程 — 菌种
诱变剂的选择
①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
三 、
很少使用,回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
优 良 菌
②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 遗传损伤较多。其中亚硝基胍和甲基磺酸乙
三 前体或产品的耐受力。
、 优
(4)抑制或消除产品分解酶。
良 菌 种
(5)改进菌种外泌产品的能力。 (6)消除代谢产品的反馈抑制。
选
育
发 酵 工 程 — 菌种
具体来讲,有以下途径:
㈠提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三 、
(1)引入强转录及翻译信号,可通过在一高效
优 良 菌
表达载体上克隆靶基因;在靶基因的上游引 入强启动子;修改现有表达信号,提高基因
二、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二 、
典型步骤: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目标菌 富集→初筛→复筛→发酵性能测试→菌种鉴
发 酵
定→菌种保藏
工
业 菌
第二章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其培养
河内根霉 [R. tonkinensis Vuille-min]
结节根霉 [R. nodonus Nannyslowski]
甘薯根霉 [R. batas Nakazawa]
小麦曲根霉 [R. tritici Saito] 代氏根霉 [R. delemar (Boidin) Wehemer et
Haannzawa]
• 初级阶段——自然选育
• 发展阶段——代谢控制育种 (近代)
• 高级阶段——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 重组,定向育种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4
§2 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用途:
-直接利用微生物菌体 -利用其代谢产物 -利用它的酶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5
一、霉菌(Mould)
乳酸、反丁烯二酸,能转化甾族化合物, 耐高温(45℃能生长)
9.无根根霉 [R. arrhizus Fischer]
功能:能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丁烯二酸, 脂肪酶,能对甾族化合物骨架C-6β、C-11α 起羟化作用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22
少根根霉(低倍镜见假根)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及其培养
•发酵工业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 •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优化技术 •菌种的培养(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1
• 发酵工业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基础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
原核生物界
支原体、螺旋体、蓝绿 藻、放线菌
第二章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培养
18
例如:胆固醇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孢子丝盘卷成球形孢囊,内形成孢酵母菌
单细胞真核,主 分布于含糖质较多的 偏酸性环境中,如水 果、蔬菜、花蜜和植 物叶子上,以及果园 土壤中。
1、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又称啤酒酵母。细胞多为圆形、 卵形,能产生子囊孢子。能发酵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 等多种糖类,但不发酵乳糖和蜜 二糖。
5、白地霉 ( Geotrichum candidum )
➢ 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 白地霉菌体蛋白营养价值很高,可供食用和饲 料用,也可用来提取核酸,在废料废水的利用上很 用价值。
6、产黄头孢霉 ( Cephalosporium chrysogen ) 头孢霉素、先锋霉素
3、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球形,有时端生1-40 根鞭毛,能运动。 ➢ 济南游动放线菌生产创新霉素(creatmycin; 1964).
4、诺卡氏菌属 (Norcadia)
➢ 菌落较小,边缘多呈树根 毛状。 ➢ 生产利福霉素、蚊霉素等
5、孢囊链霉菌属 (Streptosporangium)
4、青霉 ( Penicillum )
产黄青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 生产青霉素,也可用来生产葡萄
糖氧化酶、葡萄糖酸、柠檬酸和抗坏 血酸。
娄地青霉 ( Penicillum roqueforti ) 属不对称青霉组,具有分解油
脂和蛋白质的能力,用于制造干酪; 该菌孢子能将甘油三酯氧化为甲基 酮。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第二节 菌种来源 第三节 菌种选育 第四节 种子扩大培养 第五节 菌种保藏
单细胞真核,主 分布于含糖质较多的 偏酸性环境中,如水 果、蔬菜、花蜜和植 物叶子上,以及果园 土壤中。
1、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又称啤酒酵母。细胞多为圆形、 卵形,能产生子囊孢子。能发酵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 等多种糖类,但不发酵乳糖和蜜 二糖。
5、白地霉 ( Geotrichum candidum )
➢ 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 白地霉菌体蛋白营养价值很高,可供食用和饲 料用,也可用来提取核酸,在废料废水的利用上很 用价值。
6、产黄头孢霉 ( Cephalosporium chrysogen ) 头孢霉素、先锋霉素
3、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球形,有时端生1-40 根鞭毛,能运动。 ➢ 济南游动放线菌生产创新霉素(creatmycin; 1964).
4、诺卡氏菌属 (Norcadia)
➢ 菌落较小,边缘多呈树根 毛状。 ➢ 生产利福霉素、蚊霉素等
5、孢囊链霉菌属 (Streptosporangium)
4、青霉 ( Penicillum )
产黄青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 生产青霉素,也可用来生产葡萄
糖氧化酶、葡萄糖酸、柠檬酸和抗坏 血酸。
娄地青霉 ( Penicillum roqueforti ) 属不对称青霉组,具有分解油
脂和蛋白质的能力,用于制造干酪; 该菌孢子能将甘油三酯氧化为甲基 酮。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第二节 菌种来源 第三节 菌种选育 第四节 种子扩大培养 第五节 菌种保藏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2)增殖培养
➢目的: 富集目的微生物,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 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方法 1、养分 3、培养时间
2、pH条件 4、培养温度
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 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3)纯种分离
•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问题: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能不能用于生产氨基酸?
微生物(包括动、植物细胞)几乎可以生产 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 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只有特定的微生 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例: 礼来(Eli lilly),花了10年的时间从40万株微 生物中,发现了三种有潜力的新抗生素。
• 细菌(bacteria):常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 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短杆菌:GA、Gln、lys……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BF7658)、碱性蛋白酶等 地衣芽孢杆菌:HASS(耐高温α-淀粉酶) αAmylase 苏云金芽孢杆菌短:杆B菌T生物农药…棒…状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y酸ea等sts的发酵
啤棒酒状酵杆母菌
• 酵母菌(yeast):属单细胞真核生物,主 要分布于含糖较多的酸性环境中。常用的 有: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啤酒酵母:酿酒、辅酶类物质的发酵
酒香酵母:酿酒
汉逊酵母:酿酒,用于乙酸乙酯的发酵
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生产,石油发酵
霉菌
• 霉菌(mould):喜偏酸性环境。可用于生产多种 酶制剂、抗生素、有机酸及甾体激素等。
黑曲霉:柠檬酸工业、酿酒业、糖化酶 黄曲霉:酱油生产,面酱 青霉菌:青霉素的生产 红曲霉:红曲制造,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红色;豆腐 乳 赤霉菌:赤霉素的生产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 优良的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和关键,是 显著改善和提高产品种类、产量以及质量 的先决条件。 • 菌种选育,就是要利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的特性,采用各种手段,改变菌种的遗传 性状,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工业的菌种类型及来源 •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高产菌种选育 • 第三节 菌种的退化和菌种保藏
土样的采集方法
使预被分解的物质成为唯一的碳源或氮源 pH7.0~7.5适于细菌和放线菌,pH4.5 ~6适于霉 菌和酵母 40℃利于放线菌孢子萌发,却不利于细菌生长 限制通入氧气使厌氧菌数量增加
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 通过压力(高温、高压、抗生素)使非目的的 释法,以时间为变量, 类群比例减少 进行纯种分离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酒醪中 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从酱油中分 离蛋白酶产生菌,从噬菌体污染的发酵液中 分离抗噬菌体的发酵菌株等。
三、菌种微生物的选择性分离
•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分为以下几步:
采 样 富 集 分 离 筛 选
各种生境下的土壤是 微生物菌种最全面的 来源 人为控制条件使所期 待的目的菌种占据优 势
是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或调节突变菌株或野生菌株,最 好还是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
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稳定性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 抗生素、激素、毒素等),以保证安全
类型: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类群,还有担子菌及藻类等
一、工业发酵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担子菌就是人们常说的菇类(mushroom)微生物。
担子菌资源的利用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多糖、 橡胶物质和抗癌药物的研发。
6、藻类(alga)
• 优良的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和关键,是 显著改善和提高产品种类、产量以及质量 的先决条件。 • 菌种选育,就是要利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的特性,采用各种手段,改变菌种的遗传 性状,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工业的菌种类型及来源 •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高产菌种选育 • 第三节 菌种的退化和菌种保藏
土样的采集方法
使预被分解的物质成为唯一的碳源或氮源 pH7.0~7.5适于细菌和放线菌,pH4.5 ~6适于霉 菌和酵母 40℃利于放线菌孢子萌发,却不利于细菌生长 限制通入氧气使厌氧菌数量增加
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 通过压力(高温、高压、抗生素)使非目的的 释法,以时间为变量, 类群比例减少 进行纯种分离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酒醪中 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从酱油中分 离蛋白酶产生菌,从噬菌体污染的发酵液中 分离抗噬菌体的发酵菌株等。
三、菌种微生物的选择性分离
•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分为以下几步:
采 样 富 集 分 离 筛 选
各种生境下的土壤是 微生物菌种最全面的 来源 人为控制条件使所期 待的目的菌种占据优 势
是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或调节突变菌株或野生菌株,最 好还是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
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稳定性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 抗生素、激素、毒素等),以保证安全
类型: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类群,还有担子菌及藻类等
一、工业发酵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担子菌就是人们常说的菇类(mushroom)微生物。
担子菌资源的利用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多糖、 橡胶物质和抗癌药物的研发。
6、藻类(alga)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第二章
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Contents
第一节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菌种 第二节 菌种选育 第三节 菌种保藏与复壮 第四节 国内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
第一节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菌种
一、现代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1)非病源菌,不产生有害活性物或毒素;
(2)发酵周期短,发酵产物的产生能力强;
(3)高转化,易分离纯化,低成本,高质量;
冷冻真 空干燥
低温(-20℃以 下)、干燥、 缺氧
除少数不产孢 子只产菌丝体 的丝状真菌外 均可
5-10年
保藏期长,成活 率高
需特定设备、 操作繁琐,要求 严格
液氮超低 温
2024/7/17
超低温 (-150~196℃)
各类微生物
10年以上
保存时间长
需特殊设备, 操作复杂
51
第四节 国内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
❖ 广义—— 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 就经常有意识的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 测定,从而使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的一 种措施。
❖ 狭义—— 指菌种已经发生衰退后,再通过纯 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的办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 出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保持该菌种原有 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
❖ 复壮的方法
(一)纯种分离
❖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 ① 产量下降,目的代谢产物减少,原料转化率下降; ② 生长速度缓慢,目的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 ③ 产孢子能力变弱,孢子形成数量减少; ④ 抗逆性减弱; ⑤ 形态畸形等。
(一)引起菌种退化变异的因素
❖ 遗传基因型的分离
丝状真菌、多细胞组成、有的单核、有的多核,遗传物质基础有多样性的复 杂性,为群体繁殖,往往出现遗传基因型的分离---数量遗传的自体调节现象。
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Contents
第一节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菌种 第二节 菌种选育 第三节 菌种保藏与复壮 第四节 国内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
第一节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菌种
一、现代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1)非病源菌,不产生有害活性物或毒素;
(2)发酵周期短,发酵产物的产生能力强;
(3)高转化,易分离纯化,低成本,高质量;
冷冻真 空干燥
低温(-20℃以 下)、干燥、 缺氧
除少数不产孢 子只产菌丝体 的丝状真菌外 均可
5-10年
保藏期长,成活 率高
需特定设备、 操作繁琐,要求 严格
液氮超低 温
2024/7/17
超低温 (-150~196℃)
各类微生物
10年以上
保存时间长
需特殊设备, 操作复杂
51
第四节 国内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
❖ 广义—— 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 就经常有意识的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 测定,从而使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的一 种措施。
❖ 狭义—— 指菌种已经发生衰退后,再通过纯 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的办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 出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保持该菌种原有 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
❖ 复壮的方法
(一)纯种分离
❖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 ① 产量下降,目的代谢产物减少,原料转化率下降; ② 生长速度缓慢,目的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 ③ 产孢子能力变弱,孢子形成数量减少; ④ 抗逆性减弱; ⑤ 形态畸形等。
(一)引起菌种退化变异的因素
❖ 遗传基因型的分离
丝状真菌、多细胞组成、有的单核、有的多核,遗传物质基础有多样性的复 杂性,为群体繁殖,往往出现遗传基因型的分离---数量遗传的自体调节现象。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ppt课件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 种制备原理和技术
2019
-
1
第一节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一、工业微生物的特点 1.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或使用来源丰富的原料. 2.菌体温度应适应较高的温度. 3.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4.菌对所采用的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5.菌的产物得率和产物在培养基中的浓度 6.产物容易从发酵液(细胞)中提取
2019
-
6
(3) 放线菌 霉菌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菌丝所形成 霉菌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除了用于传 的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 统的酿酒、制酱油外,近代广泛用于发酵工 要产生菌。除抗生素外,放线菌在甾体 业和酶制剂工业。工业上常用的霉菌,有子 激素生物合成和酶制剂生产上也有广泛 囊菌纲的红曲霉、藻状菌纲的毛霉、根霉和 应用。 犁头霉,以及半知菌纲的曲霉及青霉等
2019 17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问题: 高产菌株是正突变高,还是负突变高?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 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 突变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 重要措施。
2019
-
18
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一般习惯上将自然选育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单细胞(孢子)悬液的制备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注意形态的观察) 发酵试验
7.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201)细菌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细菌大多是杆菌,如枯草芽 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梭 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 (1) 醋酸杆菌(Acetobacter):用于酿 醋,把乙醇氧化成乙酸。 (2)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2019 8
2019
-
1
第一节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一、工业微生物的特点 1.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或使用来源丰富的原料. 2.菌体温度应适应较高的温度. 3.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4.菌对所采用的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5.菌的产物得率和产物在培养基中的浓度 6.产物容易从发酵液(细胞)中提取
2019
-
6
(3) 放线菌 霉菌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菌丝所形成 霉菌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除了用于传 的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 统的酿酒、制酱油外,近代广泛用于发酵工 要产生菌。除抗生素外,放线菌在甾体 业和酶制剂工业。工业上常用的霉菌,有子 激素生物合成和酶制剂生产上也有广泛 囊菌纲的红曲霉、藻状菌纲的毛霉、根霉和 应用。 犁头霉,以及半知菌纲的曲霉及青霉等
2019 17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问题: 高产菌株是正突变高,还是负突变高?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 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 突变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 重要措施。
2019
-
18
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一般习惯上将自然选育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单细胞(孢子)悬液的制备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注意形态的观察) 发酵试验
7.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201)细菌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细菌大多是杆菌,如枯草芽 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梭 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 (1) 醋酸杆菌(Acetobacter):用于酿 醋,把乙醇氧化成乙酸。 (2)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2019 8
发酵工程与设备第二章、第二讲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透明圈法
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 养基混浊; 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 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较多采用,如蛋白酶、淀粉 酶、脂肪酶、核酸酶等;
例如用此法分离产生碱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
土壤经巴氏消毒,以减少不产芽孢的微生物;然后铺在 pH8-9的琼脂培养基(含有均匀的不溶性蛋白质)表面;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能消化平板上的不溶性蛋白质,产生 一透明圈。
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菌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等, 便会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
6、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产生菌的筛选没有任何选择性好处, 因此常随机地分离所需菌种,为此发展了一些快速筛选方法 并归纳出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准则如下:
1)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第三次平板分离
第三次原种斜面
复筛 不纯 第四次平板分离
第三次菌种保藏
第四次原种斜面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
种子培养
1株3-5瓶 较优菌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性能试 验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
某些必要试验和毒性试验
2、分离与筛选的设计要求
在筛选所需菌株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重要指标:
1、菌的营养特征 2、菌的生长温度
但作为初筛的手段是有意义的
变色圈法
对于一些不易产生透明圈产物的产生菌,可在底 物平板中加入指示剂或显色剂,使目的微生物菌落 周围呈现变色圈,从而能被快速鉴别出来;
如 筛选果胶酶产生菌
用含0.2%果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平板,对含微 生物样品进行分离,待菌落长成后,加入0.2%刚果 红溶液染色4h,具有分解果胶能力的菌落周围便会 出现绛红色水解圈。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发酵工业菌种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微生物种类不到总数的10%,而
真正被利用的还不到1%。
发酵工业应用的微生物可分为:可培养微生物和未培养微生 物。
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 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是指迄今所
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1)解除或绕过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通过增加特定基因 的拷贝数或增加相应基因的表达能力来提高限速酶的含量; 在代谢途径中引伸出新的代谢步骤,由此提供一个旁路代谢 途径。
(2)增加前体物的浓度。
(3)改变代谢途径,减少无用副产品的生成以及提高菌种对 高浓度的有潜在毒性的底物、前体或产品的耐受力。
取样特点:碳水化合物工业的废弃物
筛选方案:从菌落外观判断,选择外观呈粘液 状的菌落,然后根据液体培养测定多糖含量来 筛选高产菌。
第三节
工业菌种的育种方针
工业菌种的育种: 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 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 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 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寻找老产品的新的优良菌株。 从保藏机构获取菌种进行分离筛选有两个好处:
经济性 指导性
设计筛选方案时必须考虑两个要点
选择性 灵敏度
3.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如何使样品中含所需微 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 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改进菌种的生长效率
提高菌株对底物的利用率方法:
a. 通过确定并改变代谢中的耗能部分;
b. 由另一菌株的高效低能代谢途径代谢来实现。 c. 赋予菌种对多种底物,特别是价廉而丰富的底物的利用能 力,由此可降低操作费用。
有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长
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 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 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 病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选择性分离技术
富集液体培养技术 固体培养技术
施加选择压力,进行定向筛选
A. 富集液体培养
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一种技术 技术特点: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或
不利于目的菌以外的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方式:以最大比生长速率 (μmax)筛选, 存在选择压力的控制、移种时间和次数等问题 连续培养方式:以比生长速率( μ)筛选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生
长限制因素;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防止分解代谢物阻 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 Mg2+, Mn2+, Fe2+);
使用pH缓冲剂以减少pH变化; 前体、促进剂及抑制剂的采用。
多糖产生菌的筛选
(1)待改良性状的本质及与发酵工艺的关系(如批式或连续
发酵试验);
(2)对这一特定菌种的遗传和生物化学方面认识的明了程度; (3)经济费用。
如果对特定菌种的基本性状及其工艺知晓甚少,则多半采 用随机诱变、筛选及选育等技术。 如果对其遗传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性状已有较深的认识,则 可选择基因重组等手段进行定向育种。
1. 筛选的两种指导思想
先分离纯化,再结合工艺要求进行筛选。
分离纯化同时富于筛选条件,一步得出所需菌株。
结果有两种可能:
获得适于工业发酵菌株 只获得选育所需的出发菌株
2. 分离筛选工作在实际中应用的几个方面
从被污染的生产及科研用菌中分离目的菌; 生产中长期使用的菌种的定期分离筛选 ; 从各种育种方法处理的微生物材料中分离筛选适于工业目 的的优良菌株 ; 从已知菌种和大自然中分离新菌株 寻找新的发酵产品的产生菌;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 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 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 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 设备与之配合。
菌种选择的总趋势
野生菌→变异菌
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
3、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开发一个新酶,都要经过一系列研究的毒理试验。 关于食品用酶,美国需要得到FDA的批准。目前已同意使 用的仅仅少数微生物能用于生产食品用酶。 α -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酶、枯草牙孢杆菌 和地衣牙孢杆菌
4、常用的基因表达系统
(1)原核生物:大肠杆菌(1977年Boyer)、枯草牙胞杆菌 沙门氏菌
三、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的介绍
1、抗生素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抗生素是次级代谢产物,需要生物体进行复杂的代谢, 目前发现的生物来源如下:
放线菌(链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 等)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2、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50, 60年代以氨基酸发酵为代表的代谢控制发酵,是 发酵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
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
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 ;
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新产品。
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sm):是微生物 合成的主要供给细胞生长的一类物质(对自身生长 和繁殖必需的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sm ):是指由 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繁殖无关的一类物 质。如抗生素、色素、毒素等是与初级代谢产物( 如氨基酸、核酸)相对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生长迅速、蛋白产量高; 表达蛋白的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 外源基因的导入相对容易; 已建立了整套表达理论及技术.
(2)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
酵母(既是微生物又是真核细胞)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 安全性好; 比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修饰蛋白的能力。
第二节 自然界中有目的微生物分离
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 生产用菌种 扩大培养 接种 诱变育种 原 料
发酵罐 灭菌 培养基配制 发酵条件控制
分离 提纯 代谢产物
微生物菌体
产 品
一、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 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二、分离思路
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 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 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 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 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 适pH值、提取工艺等。
集目的菌。
分离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的菌有无选择性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
菌种的营养特征独特
生长特征独特
无选择性特征
选择性分离
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 随机分离
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生长培养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从而 实现定向富集筛选。
选择性分离原理和技术
生长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原理
控制营养成分
控制培养基酸碱度 添加抑制剂 控制培养温度 控制通气条件
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菌种选择的要求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生成的 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菌种选择的要求(续)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 质和毒素。
紫红曲霉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放线菌(Actinomycetes)
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属
地中海诺卡氏菌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物的特性
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满足自身 的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进行复杂的代谢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较复杂的化合物
(4)抑制或消除产品分解酶。
(5)改进菌种外泌产品的能力。 (6)消除代谢产品的反馈抑制。如诱导代谢产品的结构类似 物抗性。
提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1)引入强转录及翻译信号,可通过在一高效表达载 体上克隆靶基因;在靶基因的上游引入强启动子;修 改现有表达信号,提高基因效力等。 (2)诱导解除基因表达抑制的突变。
发酵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常规育种(诱变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基于代谢调节的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蛋白质工程育种
代谢工程育种
育种过程
包括下列3个步骤: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微生物种类不到总数的10%,而
真正被利用的还不到1%。
发酵工业应用的微生物可分为:可培养微生物和未培养微生 物。
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 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是指迄今所
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1)解除或绕过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通过增加特定基因 的拷贝数或增加相应基因的表达能力来提高限速酶的含量; 在代谢途径中引伸出新的代谢步骤,由此提供一个旁路代谢 途径。
(2)增加前体物的浓度。
(3)改变代谢途径,减少无用副产品的生成以及提高菌种对 高浓度的有潜在毒性的底物、前体或产品的耐受力。
取样特点:碳水化合物工业的废弃物
筛选方案:从菌落外观判断,选择外观呈粘液 状的菌落,然后根据液体培养测定多糖含量来 筛选高产菌。
第三节
工业菌种的育种方针
工业菌种的育种: 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 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 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 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寻找老产品的新的优良菌株。 从保藏机构获取菌种进行分离筛选有两个好处:
经济性 指导性
设计筛选方案时必须考虑两个要点
选择性 灵敏度
3.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如何使样品中含所需微 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 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改进菌种的生长效率
提高菌株对底物的利用率方法:
a. 通过确定并改变代谢中的耗能部分;
b. 由另一菌株的高效低能代谢途径代谢来实现。 c. 赋予菌种对多种底物,特别是价廉而丰富的底物的利用能 力,由此可降低操作费用。
有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长
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 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 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 病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选择性分离技术
富集液体培养技术 固体培养技术
施加选择压力,进行定向筛选
A. 富集液体培养
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一种技术 技术特点: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或
不利于目的菌以外的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方式:以最大比生长速率 (μmax)筛选, 存在选择压力的控制、移种时间和次数等问题 连续培养方式:以比生长速率( μ)筛选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生
长限制因素;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防止分解代谢物阻 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 Mg2+, Mn2+, Fe2+);
使用pH缓冲剂以减少pH变化; 前体、促进剂及抑制剂的采用。
多糖产生菌的筛选
(1)待改良性状的本质及与发酵工艺的关系(如批式或连续
发酵试验);
(2)对这一特定菌种的遗传和生物化学方面认识的明了程度; (3)经济费用。
如果对特定菌种的基本性状及其工艺知晓甚少,则多半采 用随机诱变、筛选及选育等技术。 如果对其遗传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性状已有较深的认识,则 可选择基因重组等手段进行定向育种。
1. 筛选的两种指导思想
先分离纯化,再结合工艺要求进行筛选。
分离纯化同时富于筛选条件,一步得出所需菌株。
结果有两种可能:
获得适于工业发酵菌株 只获得选育所需的出发菌株
2. 分离筛选工作在实际中应用的几个方面
从被污染的生产及科研用菌中分离目的菌; 生产中长期使用的菌种的定期分离筛选 ; 从各种育种方法处理的微生物材料中分离筛选适于工业目 的的优良菌株 ; 从已知菌种和大自然中分离新菌株 寻找新的发酵产品的产生菌;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 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 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 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 设备与之配合。
菌种选择的总趋势
野生菌→变异菌
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
3、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开发一个新酶,都要经过一系列研究的毒理试验。 关于食品用酶,美国需要得到FDA的批准。目前已同意使 用的仅仅少数微生物能用于生产食品用酶。 α -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酶、枯草牙孢杆菌 和地衣牙孢杆菌
4、常用的基因表达系统
(1)原核生物:大肠杆菌(1977年Boyer)、枯草牙胞杆菌 沙门氏菌
三、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的介绍
1、抗生素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抗生素是次级代谢产物,需要生物体进行复杂的代谢, 目前发现的生物来源如下:
放线菌(链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 等)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2、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50, 60年代以氨基酸发酵为代表的代谢控制发酵,是 发酵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
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
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 ;
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新产品。
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sm):是微生物 合成的主要供给细胞生长的一类物质(对自身生长 和繁殖必需的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sm ):是指由 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繁殖无关的一类物 质。如抗生素、色素、毒素等是与初级代谢产物( 如氨基酸、核酸)相对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生长迅速、蛋白产量高; 表达蛋白的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 外源基因的导入相对容易; 已建立了整套表达理论及技术.
(2)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
酵母(既是微生物又是真核细胞)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 安全性好; 比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修饰蛋白的能力。
第二节 自然界中有目的微生物分离
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 生产用菌种 扩大培养 接种 诱变育种 原 料
发酵罐 灭菌 培养基配制 发酵条件控制
分离 提纯 代谢产物
微生物菌体
产 品
一、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 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二、分离思路
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 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 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 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 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 适pH值、提取工艺等。
集目的菌。
分离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的菌有无选择性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
菌种的营养特征独特
生长特征独特
无选择性特征
选择性分离
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 随机分离
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生长培养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从而 实现定向富集筛选。
选择性分离原理和技术
生长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原理
控制营养成分
控制培养基酸碱度 添加抑制剂 控制培养温度 控制通气条件
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菌种选择的要求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生成的 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菌种选择的要求(续)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 质和毒素。
紫红曲霉
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放线菌(Actinomycetes)
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属
地中海诺卡氏菌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物的特性
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满足自身 的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进行复杂的代谢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较复杂的化合物
(4)抑制或消除产品分解酶。
(5)改进菌种外泌产品的能力。 (6)消除代谢产品的反馈抑制。如诱导代谢产品的结构类似 物抗性。
提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1)引入强转录及翻译信号,可通过在一高效表达载 体上克隆靶基因;在靶基因的上游引入强启动子;修 改现有表达信号,提高基因效力等。 (2)诱导解除基因表达抑制的突变。
发酵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常规育种(诱变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基于代谢调节的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蛋白质工程育种
代谢工程育种
育种过程
包括下列3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