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1、2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概述文章内容,赏析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产生情感共鸣。

2.品析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问题探究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小说内涵,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介绍小说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3.精读品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深入品味,体会人物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

4.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加深对小说内涵
的理解。

5.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
自我评价等。

2.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程度。

八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范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5、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6、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l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l《枣核》(1课时)l《最后一课》(2课时)l《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l《古诗四首》(1课时)l《晏子使楚》(2课时)l诵读欣赏(1课时)l.写作(3课时)l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l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

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

巡视,参与讨论。

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最后一课》教案完美版

《最后一课》教案完美版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综合课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说明:多媒体投影仪(内含图片、文字),板书。

六、时间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看过《金陵十三钗》吗?(请看过的学生简单复述故事。

没人看过就我讲。

)继续提问: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学生回答后。

)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放映艾青和周恩来的图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

(投影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1、简介作者2、检查字词读音,先点学生读,全班齐读两遍。

(包括多音字。

)3、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情况。

(投影图片,回忆故事情节。

)4、我再来检查课文你们读懂了吗?投影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要答到小弗郎士不能再学法语,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法语。

)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

(投影故事背景。

)进而提问学生对战争的看法。

给学生讲莫泊桑的《索瓦热老婆婆》的故事。

(法国老太太唯一的儿子被征兵去打仗,阴差阳错让她得到几个普鲁士士兵。

因为老太太的儿子不在身边,普鲁士士兵又远走他乡,需要亲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王之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王之波

最后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课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讲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感情。

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自学质疑:1、围绕目标1、2、3质疑,并把相应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预设问题:(1)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2、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归类,比北方、3、小组为单位,选择质疑对象,准备释疑。

三、互动释疑1、小组讨论在自学环节中出现的有价值问题。

2、小组展示自学情况:学生答疑,老师点拨。

(1)分析第一阶段。

——幼稚、怕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可看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最后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短篇小说的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qídǎo) ----------( gěng) 住钥匙()气氛()合作探究一、导入二、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课题: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

(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

心理活动。

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

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五、作业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二【学生分析】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

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

作品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最后一课》部编版教案

《最后一课》部编版教案

《最后一课》都德【教学目标】:1、通过小弗郎士最后一课前后心情和态度的变化,分析原因。

2、通过批注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句子,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语言是民族的命脉,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而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目标展示:(大屏幕,指出重难点)检查预习:1、投影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哽咽(gěng yè)踱(duó)惩罚(chéng)祈祷(qí dǎo)钥匙(yào shi)诧异(chà yì)气氛(qì fēn)婉转(wǎn zhuǎn)字帖(zì tiè)郝叟(sǒu)提问:请同学们简介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课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分别从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角度复述故事情节。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最后一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是“最后一课”?本文以_________线索,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四、文本细读(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并说明这些不同表明了什这些不同表明了最后一堂课的意义,渲染了浓烈的爱国氛围。

(二)在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课题: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初一语文备课组谢晖勤教材分析:《最后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是一篇高度精练的范例的短篇小说,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人物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能通过阅读课文区分归纳人物描写的种类。

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对于人物描写对人物内心世界、故事情节发展和文章内涵的作用了解不透彻,运用人物描写独立分析小说的深层含义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本文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七年级的学生不太容易体会人物的悲愤与沉痛。

同时,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教学目标:A层 1.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3.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B层 1.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C 层1. 概括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基本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人物描写对表达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安全教育最后一课教案

安全教育最后一课教案

安全教育最后一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2018年春季学期校长安全教育最后一课讲话稿时间:2018年6月29日地点:铁石乡安乐小学操场主讲人:刘波教育目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做到居危思安、防患于未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春节和寒假。

教育重点:使学生清楚假期中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以往在春节和寒假期间发生的不安全事例。

2、师生拟定假期安全注意要点。

课时:2课时。

教育过程:一、讲明安全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谈话引入:同学们,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同学们盼望的寒假即将到来,在假期中你们不仅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放松一下,而且还要过欢乐喜庆的春节,你们可以走亲访友,可以穿新衣……总之,这一段时间是你们一年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日子。

但是这期间最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下曾经在这一期间发生的一些不安全事例。

2、介绍在以往寒假和春节期间发生过的不安全事例。

案例一:一名少年在游戏厅玩时,因游戏厅失火无路可逃而丧生。

案例二:一名少年在燃放鞭炮时,一男孩被炸伤眼睛。

案例三:一名少年在河上滑冰,一个小孩不幸溺水。

案例四:一个小孩横穿马路,被车撞伤。

双腿断了,终身残疾。

案例五:一个小朋友在家中看电视,自己插电源不幸触电。

结果当场身亡。

3、小结:从以上几件事例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寒假和春节期间如果放松警惕,如果不懂得自我保护,就会酿成大祸,令自己和家长悔恨终生。

因此,同学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都要做到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

二、具体的安全措施。

(一)在家中1、不要接近和随便触摸带电物件,以防触电。

2、不要动燃气灶、热水器等,以防烫伤或引起火灾。

3、不能沉迷上网和玩游戏。

4、不许参与迷信赌博及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

5、不看黄色书刊、影视片和不健康网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气氛、学生、老师等的比照、讨论,感受“最后一课”严肃、悲壮的气氛。

2、圈点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句,理清他的心理历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4、迁移学生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课型】探究课。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感悟“最后一课”对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学难点】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教室】多功能电子教室。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气氛课间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渲染“最后”气氛。

老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了解。

为了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感情经历,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说的社会背景。

〔幻灯片展示〕《最后一课》写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

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想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结果适得其反,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法国被迫赔款50亿法郎,割让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求和。

普鲁士接管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准这些地方再学法语。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最后一课》被介绍到中国已九十三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

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灵魂为之颤抖,感情为之激荡。

那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篇章中的经典作品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展示幻灯片〕我们学习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探究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心理描写_模板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心理描写_模板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 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
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 预习:
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教师归纳:
①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作者单位: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鲜花和星星》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2.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时间顺序
3.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准确平实的说明语言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试背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剩余生字词,复习巩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夏天的鲜花以及星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两个谜语:(1)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2、夏天到了,草地上满地是鲜花;到了晚上,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着明亮的星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鲜花和星星的诗歌。【亲切而简单的导语使学生不光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3、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 17.要挟.(xié) 18.郝叟..(hǎo sǒu)19.懊.(ào)悔20.惩.(chéng)罚 21.糊涂..(qiǎngpò)..(yàoshi) 23.强迫..(hútu) 22.钥匙24.膝.(xī)头 25.赚.(zhuàn)钱考题例析(2011 浙江衢州)选出下列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搭配正确的一项()A.《西游记》红孩儿神通广大、爱憎分明B.《故乡》闰土(少年)勇敢机智、见多识广C.《最后一课》若瑟夫天真幼稚、热爱祖国D.《格列佛游记》阿廖沙懂事能干、憧憬未来解析:该题考查文学常识搭配,B项正确。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8篇)《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理解小说题目的意义,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掌握评点法。

教学难点分析细节描写:小弗郎士对挂在铁杆上的字帖和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一)导语设计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导入,有的放矢。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

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题解注意将语文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搜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0至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

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课”。

(三)研习课文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使他们能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饶月久[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四、深入探讨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小组讨论)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

最后一课教案五篇

最后一课教案五篇

最后一课教案五篇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充分理解__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议读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二)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

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三)范读,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画出关键词句。

第二课时(一)默读第三部分,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

(提示:学生上习字课时金甲虫和鸽子的细节,郝叟老头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等。

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收到了“见微知著”的功效。

)(二)读,议: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作为结构线索?(三)充分展开想象,以《韩麦尔先生》为题进行再创作。

最后一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最后”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__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最后一课1

最后一课1
最后一课
七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环境) 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
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 后”,这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的“最后”二字
首先,他为再不能学法语而感到“心里万分难过”,他知道恨“那些坏家伙”了,他懂得珍惜
课后练习二
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表现在经常迟
学习第7—10段,思考问题。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1、学校一反常态地寂静; 2、老师不同一般地温和; 3、教师意外地穿着礼服; 4、教室里竟然坐着许多镇上的人,整个教室里示着这是“最后一课”。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初一语文选修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实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字词学习(3)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理清文章思路(4)品读小弗朗士内心世界2、听读、默读,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可查工具书)挟()着踱()来踱去诧()异懊()悔郝()叟qí( )dǎo(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

“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交流、展示(1)上述三个问题(2)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四、点拨讲解: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学习目标
1、通 2、学习 过听读, 本文出 了解小 色的语 说的故 言动作 事情节。 心理描 写。
3、 领 会文章 强烈的 爱国主 义思想 感情。 感情。
预习成果展示:一、字音字形 预习成果展示:
duó duó hǎo sǒu ào
背景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 的情节很简单 士战胜法国后, 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 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 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 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 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 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 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感情。
小说常识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 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 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 短篇、微型小说。 短篇、微型小说。
小弗郎士 赶到学校后, 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 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 异乎寻常的情况? 异乎寻常的情况? 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平时
气 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 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 总有一阵喧闹, 就是在街上也能 听到。 听到。 课前学生开课桌 关课桌啦, 啦,关课桌啦, 大家怕吵捂着耳 朵大声背书啦。 朵大声背书啦。
三要素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小弗郎士 小弗郎士、 “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 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 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整理故事情节。 整理故事情节。
1、开端:小弗郎士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开端:小弗郎士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发展: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 发展: 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高潮、结局: 3、高潮、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 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 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事、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管得 有一定的意志力( 住自己) 、爱憎分明、有很 住自己) 爱憎分明、 强的自尊心的孩子。 强的自尊心的孩子。
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 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 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 后一节法语课。 后一节法语课。 在这最后一课中, 在这最后一课中,整个沦陷地区人民 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恨都在这最后一课中 迸发了出来。 迸发了出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2.阅读小说要抓住 2.阅读小说要抓住 三个要素: 三个要素: 情节、 物、情节、环境 人
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 文章分为: 文章分为:
一、上课路上 二、上课前 三、上课中 四、下课后
(1-6)
(7-10) (11-23) (24-29)
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 士的有关语句, 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 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析人物形象 认识小弗郎士
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空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天空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
又出了什么事啦? 又出了什么事啦?
先 生 的 小 院 子 了 里 。
就 上 气 不 接 下 气 地 赶 到 韩 麦 尔
天气”“画眉” ”“画眉 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 风和日丽 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幼稚、不 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懂事的心态。 懂事的心态。
小结:这段心理活动, 小结: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 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 挚深切的爱国热情, 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 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 ——从害怕到 同情、理解、尊敬、依恋, 同情、理解、尊敬、依恋,表明了 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不 懂事——热爱祖国) 懂事——热爱祖国) 。 ——热爱祖国
( nìng)宁可 宁 ( )安宁 níng
( qiăng 强迫 ) 强 (qiáng)强劲 帖 ( tiē)妥帖 ( jiàng)倔强 (tiè)字帖 ( tiě)请帖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最后一课》 本文的题目《最后一课》
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它包含了什 么特殊含义? 么特殊含义?
语言品读
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 漂亮的绿色礼服, 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 领结, 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 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 这套衣帽, 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戴呢? 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戴呢?
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 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 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 上学途中的情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 他没有学好功课, 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 重视纪律,管住自己, 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 到学校。 到学校。
阅读第7 10段 阅读第7~10段
阅读、 阅读、 思考: 思考:
教师
平时“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小结: 小结:对课堂气氛的描写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 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 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 督学来校视察” 发奖的日子”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 才穿的服饰; 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用对比手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 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 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分析第17 20段 分析第17~20段 17~
思考: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 思考 讲了哪些话?可概括为几点 可概括为几点? 时, 讲了哪些话 可概括为几点
讨论第11~16段 讨论第11~16段: 11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 息时,连用两个“最后” 息时,连用两个“最后”,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情?朗读时语气是否 应该有区别? 应该有区别? 这时,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1).表现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1).表现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表现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第一个 最后”表现他沉痛 愤慨的心情 第一个“ 沉痛、 (2).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愤慨的心情 要读出沉重的语气; 沉重的语气 要读出沉重的语气; 第二个“最后”表现他又充满希望 充满希望的心情 第二个“最后”表现他又充满希望的心情 读时要把语调稍微提高一点, 语调稍微提高一点 读时要把语调稍微提高一点,沉重中 吐出一点希望来。 吐出一点希望来。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小说的中心, 反映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懊悔 踱来踱去 郝 叟 wǔ 捂
chéng yào shi qí dăo
惩罚 钥匙 祈 祷

督学 哽 咽

膝头
fú láng
弗 郎 士
gĕng yè
kuàng

zhuàn
旷课
liū
督学
fēn
赚钱
chà
溜冰
气氛
诧异
预习成果展示:二、多音多义字 预习成果展示:
(yān 咽喉 )
(yè )呜咽 咽 (yàn)细嚼慢咽
今天
一切偏安安静静 地,整个教室都 有一种不平常的 严肃气氛。 严肃气氛。 课前都已在 自己的座位 上了。 上了。还有 镇上的人。 镇上的人。
学 生
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一点,静一点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踱来踱去,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 和地叫“ ”“快坐好 快坐好” 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 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漂亮礼服。 漂亮礼服。
最 后 一 课
都 德
都德(1840 都德(1840--(1840--1897), 1897),法国小说 做过教师。 家。做过教师。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小东西》 集《小东西》、 雅克》 《雅克》等和短篇 小说集《 小说集《星期一故 事集》 事集》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 本文是1870 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 1870-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 生的事, 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 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 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 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 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 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 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 地赔款, 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 割让, 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 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 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 一消息? 一消息?
--------“又柔和又严 肃“。柔和:对孩子充 柔和: 满了爱;严肃,怀着 满了爱;严肃, 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 消息。 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