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篆文
• 甲骨文“育”: • 会意字。从每(戴头饰的妇女),从倒子,并在 子下加出水滴,突出孩子出生时血水淋漓之状, 会妇女生孩子之意。即“育”是上面一个“母” 字,下面一个倒置的“子”字
•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 子· 尽心上》中的一句话:“君子有三 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 不怍(zh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 一、教育的词源分析 • 汉字的字型分析: • 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的象形文字, 象征着执鞭监督和养育孩子之形。
• 甲骨文“教”: •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从支(手持棍形),从子, 从爻(表明通),督责教导孩子效仿学习使明通 道理之意。
• 金文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中最初的社会形态,也是一 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原始文化中有着不同 的教育情况,但是对所有的部落来说,却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原始状态的社会生产 状况和社会生活方式,决定了教育的原始性质。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 1、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 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于劳动过程之外的专门活动,也没 有专门从事传授或教导活动的教师。
•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 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 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社会。与之 相应,现代教育也随之产生。

比较教育,章节测试 第二章

比较教育,章节测试 第二章

第二章比较教育的历史沿革——我是如何成长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教育产生于()

A.古希腊时代

B.古罗马时代

C.文艺复兴时期

D.19世纪初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教育的产生。比较教育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200年的历史。严格来说,借鉴时代作为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它的开始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所以,比较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

2.被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和埃克斯坦称为“旅行者见闻”的教育比较,属于比较教育()

A.借鉴时代

B.史前阶段

C.因素分析时代

D.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解析】B比较教育的史前阶段,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有不少人由于各种原因和目的出访别国,他们往往把在别国的所见所闻记述下来,其中别国的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些记述一般只是现象的描述,缺乏解释和分析,他们的目的也只限于让别人去了解别国奇异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事件,因此,其中也包含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态。基于此,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和埃克斯坦将这一时期的教育比较称之为“旅行者见闻”。

3.朱利安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是在()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借鉴时代。借鉴时代的开始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在这部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

4.被称为比较教育的真正先驱的是()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
“八五”期间重点图书,1998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 版。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九分。
其他主要参考文献:
• 1、黄欣祥著:《从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出版。
•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 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 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九分。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的《教育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九分。
2、特点
•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 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 这一阶段的特点。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九分。
二、教育学原理学科与教育学原理课程
• 1、教育学原理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单数的教育学演变为复数教育学
• 2、教育学原理课程介绍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九分。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存在方式 ❖ 难点: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例如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等地。在这些文明中,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并开始建立教育制度。在古埃及,法老制订了教育法令,培养了后来的行政官员和文官。在古中国,孔子提出了“礼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培养。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古代教育思想在东西方同时发展和传播,古代各个文明之间也进行了交流和借鉴。这种交流和借鉴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了全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实践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育学的几个重要学派相继兴起。德国的

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

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培养人的。美国的杜威和维吉奥茨基等心理学家则

强调体验和感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践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俄国的巴甫洛夫、矛盾论派和活动派则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

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跨文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一、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一、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1、什么是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2、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3、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比较教育学的作用是什么? 5、比较教育学有什么样的特征?
《比较教育学》
1了解现代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2掌握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措施3理解各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异同4掌握世界义务教育的改革趋势一现代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欧洲在16世纪就产生了义务教育思想对义务教育的初步实践在17世纪也出现了但现代义务教育制度是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开始真正实施义务来的
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 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制;从属制和独 立制;专家统治制和外行内行结合制。
比较教育学
三、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由于各国教育行政体制均存在有其优缺点, 故都在寻求改革之路。世界教育行政体制改 革的趋势是: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化。
世界上最早颁布强迫教育法令的是德国的一些封建 公国,如瓦尔滕贝格公国于1559年颁布。到目前许 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了义务教育制度。具有比较意义 的是: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参看p100)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开始发展,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前教育学时期”。

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前科学认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教育认识的早期,而且还存在于当前和今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中。只有把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思想材料作为客观的问题加以研究,形成关于这些问题和思想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时候,才能超越前科学时期,进入科学时期。

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思想著作当中。

其中,《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但就其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言,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和论述的方式也大多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的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但《学记》的产生开创了教育学的开端。

二、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梅伊曼(E.Meuman,1862-1915)

拉伊(y,1862-1926)

代表著作: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1.反对单纯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学研究真正“科学化”;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学科的倡导阶段 朱利安时代的比较教育是以“借鉴”为特征 而载入史册的。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外 国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1817年,他发表了一本 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 见》。 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 外国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通过 借鉴,对本国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当时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科学方法,对外国 教育的经验停留在描述的水平上,因此,借鉴有 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四、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外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与过去的相 比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2.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3.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第二节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史前阶段 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开始于秦末汉初 (公元前3世纪),报道外国教育的文献始见 于《大唐西域记》(公元646年成书)。鸦片 战争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史前阶段。
四、新中国的比较教育 这个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 过程。 粉粹“四人帮”(1976年)后,近30年来, 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成就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了指导思想。 2.扩大了研究队伍。 3.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4.开设了比较教育学课程。 5.开展了国际间学术交流。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比较教育的 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我国的教育改 革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我国比较 教育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老问题:学科 建设,研究方法,对象国,研究领域。新 问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不够,对我国教 育研究得不深。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CBCC ADBCB BADD

二、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其实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教育己远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也不再是青少年一带的专利,而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教育改革也应该着眼于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教育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与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也不断得到实践。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自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习者或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方式,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大方面。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型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习者是主体,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使个体杜会化和社会个体化。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



学校教育的出现


1.学校教育的产生
最早的学校教育应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国家,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就已有学校,称为“庠序”, 殷朝有学校则已从甲骨文得到证实。 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制度也日 趋完善。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类,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 种,乡学则分为塾、庠、序、校四种。 在古希腊的不同城邦,学校亦普遍建立。在专制和寡头政体的城邦, 如斯巴达,学校主要是作为一种国家教育机构存在;在民主政体的 城邦,如雅典学校则为社会的一个部门,由私人兴办,且形式多样, 层次丰富,对西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有深远影响。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 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 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 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 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 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三)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 证统一。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 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 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13
英国的汉斯于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 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 然因素(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宗教因素(天主 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世俗因素(人文主 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在研究工作 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23
24
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 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 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 说,然后作出一定结论。
25
26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在《比 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提出比较 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 设、明确概念(提出指标)、选择例 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
27
一个具体案例
28
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 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 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 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 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 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 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11
美国的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 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著作。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当代世界重要的教育思潮
当代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与人学之争 一是统摄实证主义哲学,经验批判主义, 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等的"科学主义"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等的"科学主义" 思潮; 一是统摄唯意志派哲学,生命哲学,现象 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 等的"人本主义思潮" 等的"人本主义思潮".
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
一,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 二,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 三,终身教育思潮 四,教育的个性化思潮 五,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 六,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思潮 七,教育国际化思潮 八,教育信息化思潮
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目标——全面发展; 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目标——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与科技发展相 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与科技发展相 适应;课程设置与管理——统一与多样, 适应;课程设置与管理——统一与多样, 必修与选修,综合与分科,人文与社会, 国家,地方与校本 教育过程与方法的创新:
农业社会的教育
应该包括原始教育和古代教育两个阶段,其 特点是: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工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 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 突出; 第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第三,教育的负责上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 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 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说,重点是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从研究时间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研究空间来说,是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3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A区域研究(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是分析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B问题研究(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4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 文献法 比较法 分析法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19世纪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2、第一个提出比较概念的是朱利安 3、康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家,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其比较教育论著体现出三种主要目的:1报导--描述的目的 (他向读者提供各国教育制度的情报,并按问题把事实加以分类) 2历史--功能的目的(不仅要描述事实,而且要说明特征)3借鉴,改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和培养对“民主”制度的忠诚)4、因素分析法: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5、汉斯在1949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的因素 宗教的因素 世俗的因素 。第五章 日本教育 1 、1872年颁布《学制》,成为日本现代教育的开端2、日本教育特点:(1)东西方教育的混合。日本属于东边文化圈,但其现代化过程中,日本吸收西方文化及其教育改造本国教育,使得其教育具有东西方合一的性质。(2)系统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国教育形式兼备,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质量较高,但在尖端科技和基础理论研发领域与欧美有一定差异。(3)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在长期立法实践中,日本汲取了欧美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教育法体系(4)国家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5)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工具,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3、发展终身学习,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90年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第六章 法国教育1.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A. 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P2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2、P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P3(其它的看看书上了解一下)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

苏联研究者索科洛娃:比较教育学研究当前世界中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它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

3、P4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目的:

从19世纪学科萌芽时期起,就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实践。

4、P4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①从研究领域说,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涉及教育的整个领域

②从研究时间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③从研究空间说,比较教育学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P6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所以它的研究以比较法作为主要方法。

6、P10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比较教育研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7、P17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⑴区域研究:

①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


4.人力资本理论

【1】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美国的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3.虽然强调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但他并不局限于历史。如果 说历史主义是汉斯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基本思想,那么因素分 析则可以视为他的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


他把影响教育的因素也归为三类: ⑴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种族、 语言、地理和经济因素;


⑵宗教因素;关于宗教因素他列 举了天主教、英国国教和基督新 教等宗教传统因素; ⑶世俗因素;在世俗因素中,他 论述了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 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等对教育的影 响。

三、汉斯对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对由萨德勒和康德尔等人创立的历史主义思想和因素分析等 比较教育研宪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深入细致地讨论了各种影响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的因素和力量, 并且较好地把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与具体的因素分析手段 结合起来,进而为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提供了一个更加清 晰、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第二节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一、萨德勒的生平简介
迈克尔· 萨德勒(Micheal Sadler,1861—1943)【英国】比较教育先 驱。

1880年他进入牛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师承T.H.格林等 一批著名历史学家。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P2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2、P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P3(其它的看看书上了解一下)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

苏联研究者索科洛娃:比较教育学研究当前世界中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它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

3、P4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目的:

从19世纪学科萌芽时期起,就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实践。

4、P4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①从研究领域说,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涉及教育的整个领域

②从研究时间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③从研究空间说,比较教育学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P6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所以它的研究以比较法作为主要方法。

6、P10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比较教育研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7、P17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⑴区域研究:

①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埃德蒙· 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教育 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 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 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 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 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史前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述印度见闻,有关于印 度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尊师重道情况的介 绍。
传教士影响:利玛窦、艾儒略、金尼图。
一、学科萌芽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借鉴外国经验, 改革本国教育制度) 这一阶段的特点:1.介绍外国之长,针砭中国之弊 2.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严复 该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多散见于一些留学或旅行西 洋的见闻录,随感录或回忆录之中,以介绍外国之长, 针砭中国之弊为特点,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二、学科初创阶段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⒈扩大了研究范围 ⒉增加了研究成果 ⒊形成了三种体系:一种是问题比较体系,以庄 泽宣的《各国教育比较论》;另一种是国别教育 体系《各国教育制度》;再一种是综合体系,钟 鲁斋的《比较教育》、罗廷光《最近欧美教育综 览》。 ⒋运用了历史学方法与教育学科的关系:“有脱 胎之势,无独立之能”
(2)美国的贝雷迪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 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 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 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 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831年,法国的教育家库森撰写《普鲁士教 育报告》,描述了普鲁士的教育行政,家长和社 区的教育责任,教师的培养、任命和薪水,课程
内容等。
wenku.baidu.com
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 曼 (Horace Mann)访问欧洲后撰写了 《第七年报》赞赏普鲁士学校出色的教学 方法和非强制性的纪律,促进了美国公立 学校发展,被称之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英国的汉斯于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因 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 因素(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宗教因素(天主教 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世俗因素(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在研究工作中, 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英国的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 教育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四 步骤: A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 重大问题; B寻求解决办法或政策,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 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 办法; C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 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 架”,包含四种模式。 D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 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作出某种 切实的预测。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1.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2.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1)美国安德森(C.A. Anderson)主张以结构功 能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按照他的意见, 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而且要研究 教育结构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所以他重视研究社会人才 的选拨、教育在改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教育的机会均等 等问题。尤其关心经济和职业结构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调查》《教育年鉴》 其他统计资料,创办《国际教育评论》 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IEA 开展得各国数学、科学和 外语学习成绩的比较研究 美国的《比较教育评论》 英国《比较教育》
专著:克拉默和布朗的《现代教育》 乌利希的《各国教育》 希尔克的《比较教育》 卡扎米亚斯和玛西亚拉斯的《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冲原丰等人的《世界教育》《比较教育学》 爱泼斯坦的《比较教育国家化的探索:在世界比 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上的报告》 阿尔特巴赫等的《比较教育》 阿尔特巴赫等的《比较教育的新方法》
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个别 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解释:主要任务是对所了解的 教育情况进行解释,以便不仅 了解事物是怎样的(HOW), 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会那样 (why)。
并列:主要任务是把所要比 较的国家的材料,按可以比 较的形式排列起来,决定比 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 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资料, 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
三、学科独立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⒈明确了指导思想 ⒉扩大了研究队伍 ⒊丰富了研究成果 ⒋开设了比较教育学课程 ⒌开展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美国的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历史 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 著作。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 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
第一,“报导—描述”的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的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的目的。
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 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指 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有国民性、地理位 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政治、 宗教、历史、外国影响,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 展的内部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阶段,比较教育开始成为高等 学校的课程。1898年,罗素博士(Dr. James Russell) 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这门课程。 此阶段, 比较教育学已经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 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且在方法上较以前 有较大突破,以因素分析为主,因此又可称为“因素分 析时代”。
此阶段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是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进 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 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英国的萨德勒、 英国的汉斯、美国的康德尔、德国的施奈德为主 要代表人物。
英国的萨德勒是此时的先驱,萨德勒的名言:“校 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加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 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他在《教育问题特别报告》中, 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 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族性 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 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 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 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 利安、库森,美国的贺拉斯· 曼等人。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他于 1817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 于初步意见》。该书中,朱利安就提出四点建议: 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 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 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经 验。
比较教育学
主讲: 高士兴
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史前阶段(旅行者见闻阶段) 古希腊:色诺芬《波斯国王塞靳斯传》
古罗马:西塞罗《共和政体》
日本:道隋使,遣唐使 意大利:马可· 波罗《东 方见闻录》 该阶段又可称为“旅行者见闻时期”,仅限于个 别化探讨、零星式研究,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方 法体系。
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 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说,然 后作出一定结论。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在《比较 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提出比较教 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 明确概念(提出指标)、选择例证、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
一个具体案例
确定问题: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提出假设:教育发展阶段比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 家,经济增长将是高速的;相反,教育水平比经 济水平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是缓慢的。 明确概念:教育发展阶段、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阶段、经济水平概念界定,提出衡量指标。规定 教育水平的指标:1.中小学就业率;2.教育经费在 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3.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 率。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速度指标是年平均增长率。 选择例证:选择经济增长率高的16个国家和经济 增长率低的26个国家作为案例。最后通过数据收 集,整理,验证假说,说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