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粘附分子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重要的干细胞。
MSC 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控和支持造血的能力,而且来源广泛,容易在体外培养和扩增,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并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MSC临床应用广泛,但许多关键问题如免疫调控的具体机制等并未解决。
小鼠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广泛用于基础实验研究。
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MSC,并得到大量纯化的MSC是研究其分化及功能调控机制的前提。
目前分离小鼠骨髓MSC的方法包括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流式或磁珠分选法等。
然而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的细胞往往含有不少造血细胞;骨片消化法需要进行胶原酶消化,步骤多且消化时问不好控制;流式或磁珠法虽然获得细胞较纯,但程序复杂,花费高且获得的细胞相对少。
骨髓MSC的分离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或磁珠分选法。
全骨髓贴壁法即根据MSC的贴壁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
然而该方法获得的MSC往往含有较多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污染。
我们的结果也显示,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的细胞有75%为CD45阳性的细胞,传至第3代,MSC中仍有5%的CD45阳性细胞,即造血细胞。
骨片消化法,是先将骨髓冲干净,将股骨和胫骨剪碎,然后进行胶原酶消化。
虽然该方法获的MSC纯度较高,但是程序复杂,且不同鼠龄骨片胶原酶消化时间不同,不容易掌握。
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研究者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旧191;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但分离过程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而且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骨髓量大,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骨髓加骨片法分离小鼠MSC,即将股骨和胫骨肌肉去干净后,不需冲骨髓,不需消。
细胞粘附蛋白和细胞间相互作用
细胞粘附蛋白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每个生物体内都包含着大量细胞,形成复杂的生命系统。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与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和相邻细胞也对其发挥重要影响。
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细胞粘附蛋白。
一、什么是细胞粘附蛋白细胞粘附蛋白(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通过它们,一个细胞可以与另一个细胞或基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细胞粘附蛋白分为四种类型:整合素(Integrins)、选择素(Selectins)、黏附素(Cadherins)和蛋白质家族(Ig_Superfamily)。
整合素是连接细胞与基质之间最重要的一类细胞黏附蛋白。
它是一类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在细胞表面呈现十字形的结构。
整合素不仅能连接细胞与基质,还能够介导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素和黏附素则主要用于细胞间的连接,而不是连接细胞和基质。
黏附素通过其胞内和胞外的结构相互嵌入在细胞膜中,连接着相邻细胞的相同黏附素分子。
选择素则主要参与内皮细胞和可移行细胞之间的作用,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黏附白细胞,将白细胞聚集在感染或组织损伤的部位。
二、细胞粘附蛋白的功能细胞粘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细胞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物理连接。
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组织结构和形态,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细胞粘附蛋白的功能:1. 维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细胞粘附蛋白通过构建细胞黏附复合物来保持细胞与基质和相邻细胞之间的结构。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定位,因为它们有助于细胞膜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变化。
例如,在正常的上皮细胞中,黏附素的连接会保证这些细胞形成有序的层次,从而形成人的皮肤、肠壁等组织。
2. 调控信号转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黏附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细胞黏附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细胞黏附是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其他细胞表面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影响着细胞本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还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细胞黏附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1.胞黏附与细胞增殖细胞黏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功能和生理活动的调控实现的。
细胞外基质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其中三大家族是:1. 胶原蛋白家族,包括Ⅰ,Ⅲ,Ⅳ和Ⅴ型胶原蛋白;2. 黏附分子家族,包括纤维素、黏蛋白、卡迪欧蛋白和透明质酸;3. 谷蛋白家族。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通过黏附分子进行黏附,它们对细胞黏附、运动、增殖、分化等都有影响。
根据研究发现,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程度,与其分化状态、形态特点和功能都密切相关。
细胞黏附程度低的,主要表现出丧失细胞分化状态,而且具有明显的细胞增殖能力。
如将细胞培养在胶原蛋白、纤维素等黏附分子不同的培养基上,胶原蛋白培养基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纤维素则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透明质酸培养基则能促进原始细胞增殖。
2.细胞黏附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细胞黏附不仅能影响细胞增殖,还能制约细胞的分化变化。
细胞黏附不仅仅体现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上,它还与细胞间的黏附分子有关。
很多脱落细胞在黏附分子被破坏的条件下,能重新恢复黏附分子,并恢复完整的形态和功能。
而另一方面,一些黏附分子的胶原酶或蛋白酶切割后,会导致细胞与基质松弛和细胞的凋亡。
因此,正常的细胞黏附程度,不仅能够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还能控制细胞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如向神经元里)分化为定位并口之细胞,或者限制细胞分化的程度并维持某种特定的基本功能。
如一些研究表明,细胞的黏附被抑制之后的癌变、转移等现象明显增加。
3.细胞黏附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疾病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于细胞黏附的研究也在稳步地进行着。
目前,细胞黏附研究重点就是通过控制细胞的黏附程度,控制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研究生物医学中的一系列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CD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学标记分子,它们在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D分子与 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过程,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参考文献2
黏附分子是一类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细胞黏附、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分子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CD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利用CD分子的特异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黏附分子研究进展
黏附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黏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它们可以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 导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在细胞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互调节
CD分子与黏附分子之间存在 相互调节的关系,它们可以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
结构的完整性。
相互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CD分子与黏 附分子可以相互转化,即CD 分子可以转变为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也可以转变为CD分 子,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在细 胞发育和组织再生过程中具 有重要意义。
的黏附和信号转导。
在免疫系统中,黏附分子参与炎症反应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也发挥重
和白细胞迁移,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 要作用,它们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
功能。
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浸润,促进肿瘤转移。
04
CD分子与黏附分子的关系
一种新型神经发育相关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研究
一种新型神经发育相关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研究细胞粘附分子是维持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尤为重要。
最近,一种新型神经发育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这种新型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进行探讨。
该新型细胞粘附分子被称为Neurexin-4(NRXN4),是人类基因组中NRXN基因家族的一员,一般情况下,该基因家族编码的细胞粘附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NRXN4在鼠类的背根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NRXN4与Smad2/3亚基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转录因子Smad的转录活性,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迁移和生长。
具体来说,NRXN4与Smad2/3结合,抑制Smad的磷酸化,并且减弱Smad的核内定位,最终减少Smad所提供的细胞迁移和生长的信号。
这项研究还表明,NRXN4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NRXN4在背根神经节中表达并调节神经元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影响神经元的附着和粘附等过程。
这意味着NRXN4可能在神经系统的重大疾病中有着潜在的作用。
此外,NRXN4还受到其他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元细胞粘附分子等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都与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生长紧密相关,因此,NRXN4受到这些信号通路的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都有着深远影响。
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对NRXN4功能的深入了解能够揭示细胞粘附分子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对NRXN4的发现也可能为未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目标。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焦虑症等都与神经细胞的功能紊乱有关,而NRXN4的研究表明它在神经细胞的迁移和生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NRXN4可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总之,NRXN4作为一种新型神经发育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在神经细胞的迁移和生长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
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细胞粘附是细胞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生物体中,细胞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以完成其生命活动,而细胞粘附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对于细胞粘附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
现今,我们已经了解到,在细胞粘附中,存在一种被称为细胞粘附分子的生物分子。
细胞粘附分子通过与外界的跨膜蛋白相互作用,达到了细胞与外界物质相互作用的目的。
那么细胞粘附分子的具体分子机制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粘附分子这一生物分子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这些蛋白质包括一系列跨膜蛋白和非跨膜蛋白。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的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结构域,使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的外界物质和分子。
关于细胞表面结构域的讨论基于目前对于细胞表面结构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细胞表面,存在着几种被广泛研究的结构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I 型、II型和III型域的结构域。
I型域主要负责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II型域主要参与了细胞间相互作用,III型域则主要出现在纤维蛋白中。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结构域,如IgSF、Cadherin和Selectin结构域以及Integrin和CAM结构域等。
这些结构域在不同的细胞和不同的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区别。
基于上述结构域,可以实现细胞粘附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了三种类型。
首先是通过物理定位实现细胞间粘附,这种定位就是利用II型和III型结构域。
其次是通过共表达,也就是在同一个区域共同表达和识别相同的细胞粘附分子,这种机制是通过IgSF、Cadherin和Selectin结构域完成的。
最后一种则是通过外部信号实现粘附,这种信号通过Integrin和CAM结构域完成。
那么在细胞粘附的过程中,这些结构域的分子机制是怎样的呢?首先需要了解分子结构。
每一种结构域都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其中又会分成不同的子类别。
不同的子类别,其结构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不过,大多数细胞粘附分子都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组成,就是一个跨膜结构和一个胞外结构。
粘附分子的功能
粘附分子的功能第三节粘附分子的功能在体内,一种细胞可能同时表达多种粘附分子,一种粘附分子也可以表达于多种不同的组织细胞,而细胞间的相互粘附作用又可能由多对粘附分子受体/配体共同参与,单从某一对粘附分子的作用难于了解细胞粘附作用的全过程。
本节着重从粘附分子参与的体内某些生理或病理过程来介绍粘附分子的功能,并简述其分子基础。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白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渗出。
这一过程一个重要的分子基础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表2-7例举了参与这一过程的粘附分子。
不同白细胞的渗出过程或渗出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粘附分子不尽相同。
1.不同粘附分子在粘附过程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在体内由于血液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是在血液流动产生的切力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粘附作用有其特殊性。
体内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包括白细胞沿血管壁流动的最初粘附作用,以及随后的加强粘附和穿越内皮细胞的过程。
为了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在体外研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时,采用了特殊的实验装置,使培养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不断流动通过培养状态的单层内皮细胞。
实验表明,在流体产生的切力作用下,CD11/CD18与其配体ICAM-1对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最初粘附几乎不起作用。
相比之下,L-seletin分子与其配体E-se lectin的结合则发挥重要的作用,抗L-selectin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阻断这种最初的粘附作用。
在随后发生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加强粘附并穿越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L-selectin分子与其配体的结合则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而CD11/CD18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上升到关键地位。
已经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中性粒细胞L-selcetin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在趋化因子(如膜结合IL-8)的诱导下,CD11/CD18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
细胞粘着和迁移的生物物理特性和机制
细胞粘着和迁移的生物物理特性和机制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最小单元。
细胞在机体内的位置不断变换,通过粘附和迁移的方式进行生长、发育、修复和免疫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粘着和迁移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机制是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对于理解和治疗疾病、细胞工程和生物纳米技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粘着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机制细胞粘着是指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连接性和非连接性两种类型。
1.连接性细胞粘着连接性细胞粘着是指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或细胞与基质之间连接来紧密结合。
连接性细胞粘着有三种亚型:紧密连接、信号连接和质膜连接。
(1)紧密连接: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点连接在一起,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层,具有隔离和过滤的功能。
紧密连接的主要质膜蛋白包括occludin、claudin和JAM。
(2)信号连接:通过gap连接,允许细胞间直接传递化学信号。
信号连接的主要质膜蛋白为connexin。
(3)质膜连接: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主要由整合素和其他质膜蛋白组成。
整合素是一种跨膜蛋白,可以把细胞粘在基质上,使其不易移动。
2.非连接性细胞粘着非连接性细胞粘着是指细胞通过吸附、黏附和内部膜结构来与基质结合。
非连接性细胞粘着主要发生于单细胞生物和动物早期胚胎的细胞。
细胞粘附的生物物理特性涉及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质膜蛋白、胞外基质、离子平衡和水分子等多个因素。
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力由第一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黏着蛋白等亲和力高、结构稳定的质膜蛋白介导。
黏附力强的细胞容易产生细胞聚集,形成微小管道和微乳突等结构。
二、细胞迁移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机制细胞迁移是指细胞在体内或实验条件下自主或受外部信号调控,改变细胞外形、基质附着力和黏附性等特性,向新位置或方向移动的过程。
细胞迁移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涉及各种细胞质骨架、膜性结构、细胞外基质等因素。
细胞迁移的机制分为三种类型:浸润、EEM(“前缘拓展-分子分隔-尾部脱离”)和纤维化。
细胞迁移和细胞黏附的作用
细胞迁移和细胞黏附的作用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功能。
其中之一是细胞迁移和黏附。
细胞迁移和黏附在维持生命中十分重要,涉及许多方面,包括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等。
细胞黏附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细胞与其他细胞或基质结合,并通过细胞外基质(ECM)物质与细胞外结构(相邻的细胞、ECM、血管壁等)粘附。
ECM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如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肌动蛋白(actin)、纤维连接素(fibronectin)、胶原(collagen)等。
而细胞黏附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来实现的。
黏附分子有许多种类,如纤维连接素家族(如vnr、fnr)、整合蛋白家族(如α5β1、β1)、选择素家族(如E、P、L)等等,它们的生理功能各异。
例如,整合蛋白家族对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黏附至关重要。
整合蛋白家族中的α5β1可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素结合,从而帮助细胞在基质上移动。
而αvβ3与ECM上的RGD(Arg-Gly-Asp)三肽结合,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瘤细胞的迁移。
细胞黏附在生物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机体受到外伤时,需要足够的黏附分子来促进血小板黏附、血凝素生成和凝血过程发生。
另一个例子是癌细胞的转移。
癌细胞必须可以与其他细胞黏附在一起才能迁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导致转移。
如果细胞黏附受到抑制,那么细胞向周围迁移时可能发生“外漏”,导致癌症扩散。
细胞迁移是指细胞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
在细胞迁移中,细胞改变形状和大小,同时产生肢突和伸展。
在细胞迁移中,细胞靠鞭毛(cilia)或纤毛(flagella)之类的结构进行“摇摆”运动,让细胞向目标方向移动。
细胞也可以通过释放某种蛋白质来引导周围细胞的运动。
例如,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来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向感染来源处前进。
细胞迁移发生在自然生理过程中。
例如,神经系统的形成就依赖于神经元的迁移。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之flamerking图文版[精华]很多战友发email或PM向我询问小鼠MSC的培养方法,我零零散散地一个个回复过几次,由于我平时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回答地时候有些内容写的不是很详细。
今天又有一个战友PM我,询问我培养方法。
看来做小鼠MSC的战友越来越多。
一遍遍地重复写很费时间(想粘贴复制又找不到上次写的在哪~惨!),所以我想还是发贴公布一下。
其实我小鼠MSC在我的课题中不是主角,只是起一个control的作用,因此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没有一些专门做小鼠MSC的战友丰富,不过我还是很愿意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欢迎各位同道对我的方案进行批评和指正,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智慧。
提纲一,简版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
二,完整版1. 试剂及材料准备2. 动物手术及取材3. 原代细胞培养4. 细胞传代5. 讨论时间关系,今天先给个简版。
我先顶一下,由于我还是新手,故不能说是经验介绍,只好讲让你们指出缺点,谢谢斑竹1. 试剂及材料准备MEM,10%FCS,手术器械,培养瓶,200目滤网,5ml注射器2. 动物手术及取材CR小鼠1只,酒精浸泡5分钟,取股,胫,肱骨,用基培冲出骨髓,滤过,1000转离心,完培重悬,接种于25厘米培养瓶3. 原代细胞培养:,3天后首次换液,自己发现一周贴壁细胞就铺满达90%,自行传代4. 细胞传代:消化下来很少,能下来的增长很慢5. 讨论:没经验欢迎斑竹的继续讲解,希望有经验的老师们能不啬指教羽之无限版主,能有空再讲讲吗这几天,我的原代就是不长,42天了,25平方厘米的培养瓶还未铺慢,不能传代真是天天盼着你啊呵呵,不好意思,最近我的sony笔记本又坏了,上次坏了几次维修部修不好,给我换了台新的,结果以用了没2个月又不能启动了,真是麻烦,我的资料都在里面,最近实验又忙,没空去维修部……不过明天我就去了。
……呵呵,跑题了。
分子生物学知识: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知识: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重要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与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组织和器官。
细胞黏附分子不仅参与了生理过程中的细胞黏附、迁移等基本过程,更是在许多联合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研究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入理解这些分子参与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由多种互补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借助于外周细胞层的黏附分子来实现细胞之间的黏附。
外周细胞层的黏附分子主要由整合素、选择素、黏附素、胞内连接蛋白等组成,它们共同作用于细胞黏附的不同阶段,从而构成了一个细胞黏附网络。
其中,整合素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黏附的重要分子,其复合物由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组成。
这些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表面,与外部环境中的基质蛋白和其他细胞的蛋白质结合起来,形成了黏附连接。
选择素则主要位于白细胞表面,可以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黏附素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白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发挥调节作用。
黏附素则参与了细胞之间的黏附和信号转导,其通过N-CAM、CAMS等蛋白质分子实现了细胞黏附的作用。
胞内连接蛋白则是细胞黏附之间起到联系的重要分子,能够连接多个整合素与胞膜质蛋白,从而参与了细胞的链接与黏附。
细胞黏附分子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癌症和炎症等方面的研究中。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迁移不同,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常常具有恶性特征。
因此,利用细胞黏附分子研究其在癌症中的功能和机制对临床癌症的治疗、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炎症是指细胞对感染因子、刺激因子和环境因素的生理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紫细胞的浸润、黏附和迁移。
调控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功能和途径可能是控制炎症反应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以上研究中,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是关键。
细胞迁移原理
细胞迁移原理细胞迁移是生物体内细胞定向运动的过程,它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胚胎发育、伤口愈合以及肿瘤转移等。
细胞迁移的原理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化学信号、细胞外基质、细胞内骨架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细胞迁移的原理,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生物学现象提供线索。
一、化学信号的作用在细胞迁移中,化学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感知到胞外环境的化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传递。
这些化学信号可以来自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多种物质。
当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发生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最终导致细胞的迁移。
此外,细胞迁移中还存在着化学梯度,即化学物质在胞外环境中呈现浓度梯度分布,这种梯度可以引导细胞向其浓度高的方向迁移。
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细胞外基质是细胞迁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细胞外基质是由结构蛋白如胶原、弹力蛋白等以及蛋白聚糖如透明质酸等组成的复杂网络。
细胞可以借助细胞外基质提供的定向信号和支持进行迁移。
细胞通过与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分子结合,形成细胞外基质-细胞的黏附结构,这种结合可以通过整合素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受体实现。
细胞外基质还可以通过调整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程度和方向性,进一步影响细胞的迁移。
三、细胞内骨架的重要性细胞内骨架对于细胞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内骨架由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组成,这些纤维结构可以提供力学支撑,维持细胞的形态稳定性,并参与细胞膜的变形和伸缩。
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通过调整细胞内骨架的重构,使得细胞膜在迁移方向产生向外膜液化的变化,从而促进细胞前缘的伸展和细胞的迁移。
此外,细胞内骨架还可以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黏附和运动的调控。
四、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细胞迁移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迁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细胞间的黏附可以通过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调控,如钙粘连蛋白和整合素等,进而影响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和信号交流。
此外,邻近细胞的机械压力和细胞间的信号交流也会影响细胞的迁移方向和速率。
细胞粘附分子名词解释
细胞粘附分子1. 介绍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简称CAM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起到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黏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参与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细胞外基质重构等过程,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组织发育、免疫应答、肿瘤转移等。
2. 结构和分类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粘附分子可以分为三大类:整合素(integrin)、选择素(selectin)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这些分子通常由多个亚基组成,并通过不同的结构域实现其功能。
2.1 整合素整合素是一类跨膜受体,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
它们通过连接细胞内的骨架蛋白与外界的基质分子进行相互作用。
整合素在机体中广泛存在,并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如血小板聚集、细胞黏附和迁移等。
2.2 选择素选择素是一类单链跨膜蛋白,分为P-选择素、E-选择素和L-选择素等多个亚型。
它们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细胞间黏附。
选择素通过与其配体结合,介导白细胞滚动、粘附和迁移。
2.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域的蛋白质,包括IgG、IgM、IgA等多种亚型。
这些分子通过其Ig-like结构域参与细胞间的黏附和信号传导。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激活等。
3. 功能和作用3.1 细胞黏附细胞黏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并保持连接的过程。
细胞粘附分子通过其特定的配体结合能力,调节细胞间的黏附程度。
细胞黏附不仅参与了组织的构建和稳定,还影响细胞的形态、迁移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
3.2 信号传导细胞粘附分子与其配体结合后,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的功能。
例如,整合素与基质分子结合后可以激活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和存活。
选择素介导的黏附也可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NF-κB、JNK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细胞粘附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细胞粘附和迁移的机制研究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对于细胞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过程中,细胞迁移和粘附机制是细胞形态与功能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迁移和粘附变化引发了许多与细胞生命相关的疾病,如癌症的转移和肝炎病毒的感染等。
因此,对细胞粘附和迁移机制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介绍在生物组织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均存在相互粘附和迁移的联系,其中,细胞粘附是指细胞的黏附、结合和联系;细胞迁移是指细胞在固体或液体基质中发生移动的过程,两者是紧密相关的。
粘附和迁移的机制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难以简约清晰地概括。
现将关键点,如细胞黏附基质的组成、黏附基质和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促进和抑制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等进行阐述。
二、黏附基质和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黏附基质是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复合物,由胶原蛋白、纤维连蛋白、黏附素、弹性蛋白、血凝素等多种蛋白质组成。
细胞外基质和其受体(如纤维蛋白素接合蛋白、整合素、CD44、L选择素、E选择素等)相互作用,发挥了细胞黏附、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迁移、转化的作用。
细胞与黏附基质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黏附基质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模式,例如整合素介导的以及黏附素介导的相互作用模式等。
其中,整合素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与多种黏附基质如纤维连蛋白、血液凝块蛋白等特异地结合起来,是细胞黏附的重要介质。
三、促进和抑制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细胞的迁移过程是多种分子机制的协同作用,包括细胞形态重构、细胞迁移前沿的扩散、缩短和收缩、胞吐和胞噬作用、质膜及质核动态调控等等。
下面着重介绍分子机制中一些关键因素。
1.转运蛋白调控细胞的迁移转运蛋白是介导细胞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调节肿瘤细胞在迁移前沿的位置,同时影响侵袭性和迁移距离。
转运蛋白又分为多种亚型,包括如十字型转运蛋白、ATP结合盒、GTP酶等亚型。
2.驱动细胞迁移的细胞骨架蛋白骨架蛋白是维持细胞形态的重要分子,它包括肌动蛋白、微管蛋白、中间纤维蛋白等亚型,可以参与到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中。
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细胞迁移是生物体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细胞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发育过程中的胚胎细胞迁移;另一种是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细胞迁移。
在许多生命现象中,细胞迁移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胚胎发育中,细胞迁移是组成各个器官的细胞定向运动的关键。
在免疫反应中,leukocyte 的迁移为炎症的发生和维持与治疗提供了关键。
在癌症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的迁移是癌症的主要特征之一。
因此,揭示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这些重要生命现象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迁移发生时,细胞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有许多种类型,包括细胞-细胞黏附、细胞-基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相互作用。
其中,细胞-基质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可以使细胞固定在特定区域、影响细胞形态和功能,并且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调节细胞迁移。
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核心是细胞外基质 (ECM)。
ECM是一种特殊的分子网络,由很多不同的分子组成,如胶原、纤维素、长糖链蛋白、基础质蛋白和蛋白多糖。
与细胞膜直接连接的 ECM 蛋白被称为受体分子,如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和胶原(collagen)。
这些受体拥有有跨膜结构,通过环境信号分子调节着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主要有三个过程:引导、贴附和运动。
引导是指细胞对某种激素、细胞分泌物、化学物质或其他信号物质产生的导向效应;贴附是指细胞与 ECM 受体之间的黏附作用;移动是指细胞运动的能力。
其实,这三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目前,对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已不再仅仅是观察细胞的显微镜图像,更加侧重于分子、化学和遗传学的结构。
在细胞迁移的引导过程中,细胞分泌的化感分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因子分为可沉积的和可扩散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一起起作用的。
可沉积的化感分子是要在 ECM 上形成一个化感梯度,而扩散的化感分子是要通过 ECM 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细胞粘附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细胞粘附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细胞粘附(cell adhesion)是指细胞之间通过特定的结构和分子相互连接和黏附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维持组织结构、调控细胞迁移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胞粘附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机制进行解析。
一、细胞粘附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细胞粘附在肿瘤转移中起着双重作用,既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在初级肿瘤中,细胞粘附分子与细胞间黏附点的形成有助于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阻碍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然而,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癌细胞会通过调节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弱细胞粘附能力,进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活动性和转移能力。
二、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粘附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表达和功能异常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常表达较少或异常表达细胞粘附分子,如E-cadherin、Integrin、CAMs等,这使得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间结构的维持和稳定,从而增加了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三、细胞粘附的信号传导与肿瘤转移细胞粘附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连接,更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
细胞粘附分子通过与胞内信号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触发信号通路的活化或抑制,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或活性,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过程。
四、非编码RNA与细胞粘附在肿瘤转移中的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细胞粘附和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一些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通过调节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细胞的黏附能力和转移能力。
这为肿瘤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五、细胞粘附在肿瘤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细胞粘附作为肿瘤转移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在肿瘤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
通过针对细胞粘附分子的抗体、小分子抑制剂或基因治疗等手段,可以干预细胞粘附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之flamerking图文版[精华]很多战友发email或PM向我询问小鼠MSC的培养方法,我零零散散地一个个回复过几次,由于我平时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回答地时候有些内容写的不是很详细。
今天又有一个战友PM我,询问我培养方法。
看来做小鼠MSC的战友越来越多。
一遍遍地重复写很费时间(想粘贴复制又找不到上次写的在哪~惨!),所以我想还是发贴公布一下。
其实我小鼠MSC在我的课题中不是主角,只是起一个control的作用,因此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没有一些专门做小鼠MSC的战友丰富,不过我还是很愿意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欢迎各位同道对我的方案进行批评和指正,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智慧。
提纲一,简版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
二,完整版1. 试剂及材料准备2. 动物手术及取材3. 原代细胞培养4. 细胞传代5. 讨论时间关系,今天先给个简版。
我先顶一下,由于我还是新手,故不能说是经验介绍,只好讲让你们指出缺点,谢谢斑竹1. 试剂及材料准备MEM,10%FCS,手术器械,培养瓶,200目滤网,5ml注射器2. 动物手术及取材CR小鼠1只,酒精浸泡5分钟,取股,胫,肱骨,用基培冲出骨髓,滤过,1000转离心,完培重悬,接种于25厘米培养瓶3. 原代细胞培养:,3天后首次换液,自己发现一周贴壁细胞就铺满达90%,自行传代4. 细胞传代:消化下来很少,能下来的增长很慢5. 讨论:没经验欢迎斑竹的继续讲解,希望有经验的老师们能不啬指教羽之无限版主,能有空再讲讲吗这几天,我的原代就是不长,42天了,25平方厘米的培养瓶还未铺慢,不能传代真是天天盼着你啊呵呵,不好意思,最近我的sony笔记本又坏了,上次坏了几次维修部修不好,给我换了台新的,结果以用了没2个月又不能启动了,真是麻烦,我的资料都在里面,最近实验又忙,没空去维修部……不过明天我就去了。
……呵呵,跑题了。
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它们负责在细胞间、细胞和基质之间进行细胞黏附和黏附分子应答。
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是生物科技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细胞黏附分子的分类按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的不同,细胞黏附分子可分为四大类:整合素、选择素、黏附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黏附分子。
1.整合素整合素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外域蛋白组成的一种亚单位膜蛋白复合物,负责将细胞与外界环境连接在一起。
整合素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细胞外基质内的蛋白质,使细胞形成数目庞大的群体性生长。
2.选择素选择素是一种黏附蛋白,它能够通过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
选择素可向循环中运动的白细胞提供信号,使其能够定向地进入炎症部位,从而对免疫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3.黏附素黏附素是一种膜结构蛋白质,参与了类似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等组织的形成。
它在组织内和生物体内分明有不同的作用,如在组织内起粘贴并支持细胞迁移,而在生物体外起着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性等作用。
4.IgSF黏附分子IgSF黏附分子是一类包含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蛋白质,多带有紫外-可见光谱的氨基酸残基。
在免疫系统中,IgSF黏附分子被认为是黏附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与内皮细胞、白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结合,调节了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二、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它涉及多种信号传递途径、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协同作用。
在许多细胞类型中,黏附分子可通过多种的信号通路实现它的作用,例如:整合素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凋亡过程和上皮-间质转变(EMT)等过程。
以选择素为例,它可与IgSF型粘附分子和P-selectin相互作用。
在粘附的同时,它可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并在下一个步骤中引发细胞抗炎反应。
三、细胞黏附分子的应用基于细胞黏附分子的生物医用领域应用向来引起过人关注,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细胞间粘附蛋白,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并在细胞间连接部位形成黏附带。
它在细胞间黏附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包括:
1.细胞间黏附:E-钙粘蛋白通过其在细胞表面的结合能力,在细胞之间形成黏附带,促进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黏附,从而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细胞架构:E-钙粘蛋白参与细胞的架构和排列,通过调节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对细胞的架构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3.信号传导:E-钙粘蛋白在细胞内外传递信号,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4.细胞黏附调控:E-钙粘蛋白通过与细胞内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黏附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质,影响细胞的迁移、黏附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E-钙粘蛋白在细胞粘附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和信号传导,影响细胞的形态、功能和生物学行为,对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粘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粘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研究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家族是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简称CAMs)。
细胞粘附分子是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们能够通过与相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子结合来使细胞相互粘附。
在细胞生物学中,细胞粘附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细胞粘附分子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细胞粘附分子的分类目前已经鉴定出的细胞粘附分子有数百种,它们可以分为不同的家族。
常见的细胞粘附分子家族包括:(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包括IgSF1-11家族,其特点是分子内含有Ig-like结构域。
(2)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是一类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膜受体分子,与细胞外基质结合起重要作用。
(3)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是一类含有肝素结合域的细胞表面分子,与白细胞的聚集和栓塞形成密切相关。
(4)黏附素家族(cadherin family):是一类钙依赖性细胞间黏附分子,通过钙离子桥连接细胞粘附。
2. 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1)细胞间黏附:细胞黏附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各种细胞如何在体内形成组织并相互配合,细胞的直接接触是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们能够使相同类型的细胞之间黏附在一起。
例如,在心肌细胞的构成中就有密实的贴合连接,细胞内部的收缩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
(2)细胞外基质黏附:细胞外基质是一个由众多分子构成的复杂三维网络结构,其中包括胶原、弹性蛋白质、纤维连接蛋白等成分。
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能够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形成黏附。
尤其是整合素家族细胞粘附分子,它们能够与细胞外基质的特定成分相互作用,进而调节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Article ID ):1009-2137(2014)02-0479-06·论著·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王艳国1,2△,赵岳3△,李喜梅4△,唐博4,褚亚男5,刘元林2,朱恒2*,张毅2*1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60;2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3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60;4辽宁医学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沈阳110016;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天津300052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 )体外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采用transwell 法研究小鼠MSC (C3H10T1/2)、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 (C3H10T1/2-MIGR1)和转染了ICAM-1的小鼠MSC (C2H10T1/2-ICAM-1)的体外迁移能力,即将各组MSC 种植在孔径为8μm 的通透膜上面,以胎牛血清作为趋化物质诱导MSC 迁移。
分别在迁移8h 和12h 后对膜下的MSC 进行结晶紫和荧光染料DAPI 染色,然后统计各组的MSC 的细胞数和迁移率。
为了探究调控MSC 迁移的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抑制剂(SB203580,PD98059和JNK inhibitor II )被添加到transwell 体系中,并进一步观察MSC 迁移能力的改变。
结果表明:3种细胞8h 和12h 的transwell 体外迁移结果显示,转染了ICAM-1的MSC 组迁移的细胞数和迁移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MSC 和转染空载体组MSC (P <0.05),未转染组MSC 和转染空载体组MSC 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加入JNK /SAPK 通路的抑制剂JNK inhibitor II 可以抑制ICAM-1对MSC 的促迁移作用,无论是迁移的细胞数还是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 <0.05)。
本研究中p38/MAPK 通路的抑制剂SB203580和ERK /MAPK 通路的抑制剂PD98059对于ICAM-1的促MSC 迁移作用无显著影响。
结论:ICAM-1可增强小鼠MSC 的体外迁移能力,这种促进作用部分依赖于活化JNK /SAPK 通路实现。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中图分类号R329.28文献标识码A doi :10.7534/j.issn.1009-2137.2014.02.039Effect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on the Migration invitro of Mur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WANG Yan-Guo 1,2△,ZHAO Yue 3△,LI Xi-Mei 4△,TANG Bo 4,CHU Ya-Nan 5,LIU Yuan-Lin 2,ZHU Heng 2*,ZHANG Yi 2*1Deparment of Pathophysiology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014060,Inner 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China ;3Department of Surgery ,Jiuyuan Hospital of Baotou ,Baotou 014060,Inner 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4Training Base of Postgraduats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Command and Liaoni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16,Liaoning Province ,China ;5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Tina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g 300052,China △Co-first Authors :WANG Yan-Guo ,ZHAO Yue ,LI Xi-Mei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Co-corresponding Authors :ZHANG Yi ,Senior Scientist ,Tutor of Doctorial Postgraduate.E-mail :zhangyi 612@hotmail.com ;ZHU Heng ,Associate Senior Scientist ,E-mail :zhudingdingabc @163.com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 -1)on the mi-gration in vitro of the mur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mu-rine MSC (C3H10T1/2),ICAM -1transfected MSC (C3H10T1/2-MIGR1-ICAM -1)and empty vector-transfected MSC (C3H10T 1/2-MIGR1)were assayed in vitro by using the transwell system.Briefly ,the cells were seeded on the membrane with 8μm aperture and the fetal bovine serum was used as the chemotactic agent to induce MSC migratio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0CB833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1945,31070996,31171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10134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2133)△王艳国,赵岳,李喜梅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张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zhangyi612@hotmail.com ;朱恒,副研究员.E-mail :zhudingdingabc@163.com2014-01-15收稿;2014-02-17接受·974·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14;22(2):479-484The transmigrated cells were stained by crystal purple as well as DAPI for8h and12h respectively.The absolute cell numbers were counted and the migration rates of MSC were evaluated in each group.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which control the migration of MSC,the specific chemical inhibitors of MAPK pathway(SB203580,PD98059 and JNK inhibitor II)were added to the transwell system and the alteration of the MSC migration ability were evaluated at12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ability at8h and12h of the ICAM-1-transfected MSC increased.Both absolute cell number and migration rate of MSC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by ICAM-1.Furthermore,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CAM-1on migration was partially suppressed by the inhibition of JNK/SAPK pathway.The transmigrated cell numbers and the migr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JNK inhibitor II.However,the ICAM-1promoting migra-tion of MSC was not suppressed by the inhibitors for ERK/MAPK and p38/MAPK pathway did not work in the present study.It is concluded that ICAM-1can induce mouse MSC migration in vitro,and the promoting effect is partially de-pendent on the activation of JNK/SAPK pathway.Key words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mou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migration in vitroJ Exp Hematol2014;22(2):479-484间充质干细胞(m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造血调控、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