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日两国领导人见面的的瞬间-照片值得我们回味
中日关系
(四) 中日关系的症结
1、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 1972年 1972年9 月日本 首相田 中角荣 访华, 访华, 实现了 中日关 系的正 常化。 常化。
2、东海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3、日本政要Leabharlann 拜靖国神社问题(五) 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大局
增进战略互信 深化互利合作
扩大人文交流
推动亚洲振兴
文化是封闭的和排他的, 2、“和”文化是封闭的和排他的,缺乏可超越性和 推广意义, 推广意义,难以上升为一种全球意识和普遍的人 类关怀。 生活在日本的朝鲜人, 类关怀。(生活在日本的朝鲜人,图2)
3、日本“和”文化所具有的狭隘性和极端性,使日 日本“ 文化所具有的狭隘性和极端性, 本民族难以通过平等互利、 本民族难以通过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方式实现 与其他民族的和平共处。 与其他民族的和平共处。(日本广岛和平公园内的 原爆遗址) 原爆遗址)
日军在二战中的暴行
3、 在国际关系和私人关系中应平等待人或互为 伙伴的观念,一般日本人民却很缺乏。 伙伴的观念,一般日本人民却很缺乏。 ——美国学者奥尔森 美国学者奥尔森 由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不可能变 成日本人,而日本人又难以通过平等互利、 成日本人,而日本人又难以通过平等互利、相互 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就决定了这 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只能是一 种单纯的权力关系,即征服—反征服 侵略—反 反征服、 种单纯的权力关系,即征服 反征服、侵略 反 侵略、支配—反支配的关系 反支配的关系。 侵略、支配 反支配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日本“ (二) 日本“和”文化的特征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表格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日见面时的礼仪差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礼仪规范,因此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上存在一些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礼仪规范。
一、问候方式我国:中文见面时通常会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通常以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鞠躬的方式表示问候,尤其是面对长辈或者领导人的时候。
日本:日语见面时通常会使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但问候的方式比较注重礼节性,通常使用鞠躬的方式,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鞠躬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二、穿着礼仪我国:中文一般在见面时会穿着正式的衣服,如西装、正装等,对于女性来说,一般会穿着裙子或者正装,但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穿着休闲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非常注重穿着礼仪,通常会选择正式的日本传统服装“和服”或者穿着西装进行见面,女性也会穿着正式的和服或者正装。
三、交流方式我国:中文在见面时交流比较直接,通常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进行交谈,对于不熟悉的人也会比较友好地介绍自己。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会比较注重交流的礼仪,通常会比较谨慎地进行交谈,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即便对方是年长的人或者地位较低的人。
四、礼物赠送我国:在见面时,中文通常会赠送礼物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礼物的选择往往比较注重对方的喜好,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谦虚和感谢之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也会赠送礼物,礼物的选择比较考究,通常会选择有寓意的礼物,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深深的谢意。
五、结束方式我国:在结束见面时,中文通常会用比较亲切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再见”、“欢迎再来”等,如果与对方关系亲近,则经常会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结束时也注重礼仪,通常会用比较有礼貌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失陪”、“期待下次再见”等,除非与对方关系非常亲密,一般不会使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
1.1994年《中日长期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1994年八月十五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长期和平友好条约》,双方在原则和具体事项上达成了妥善安排,从而完成中日正常
友好关系的漫长磋商之路。
这一条约,实现了把中日关系从危机变成
机遇,并为两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2.1972年《中日建交银行新协定》签署
1972年日本实施经济禁运政策前,中国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建交银
行新协定》,特设银行,撤销实行若干年的中日建交银行协定,正式
建立和正式开始正常外交,标志着中日三代外交正式走出了历史穷途。
这一协定以及它鼓舞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兴起。
3.78家日本企业就在中国内地开展经贸活动
1978年,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中日银行及货币投资协定》,从而推
动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78家日本企业在中国内地开展外商投
资活动,为中日经贸关系增进更多的智慧与创新,搭建了新一轮的中
日经贸关系的桥梁。
4.日本实施新武器出口政策
1996年,日本实施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准许有适当地满足中国军事
装备需求的武器出口。
这一政策标志着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此后,中
日义勇军纪念品张贴、古籍、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活动也蓬勃发展。
5.日本国家安倍晋三访问中国
2013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中国期内进行了国事访问。
此次访问理顺历史,而非淡化,2006-2007年双方建立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对话。
此次访问表明了中日关系取得新的里程碑,两个国家在政治及经济技术上进行有益合作,以促进两国友好交往。
中日建交
周恩来审定《中日联合声明》
27日晚8时,毛泽东在书房约见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这表明谈判 双方已达成共识。会见之后,从22时10分起,两国外长就《中日联 合声明》做最后商定,对条文逐字逐句进行推敲,然后送交周总理。 周总理对《中日联合声明》做了极其仔细的审定。从序言到正文, 每条每款都经过再三思考和斟酌,直到能够表明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能够代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才满意。 1972年9月29日10时2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 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日联合声明》指出,自 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 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 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1972 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 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 偿要求。
中日建交39周年
1972-9-29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周恩 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 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 从甲午战争起的50年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 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中国损失了千百 万人的生命,蒙受了难以计算的财富损失。这种 黑暗时代随着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而宣告 结束。但从法律程序上说,只有中日和平友好条 约的签订批准和生效,中日之间才是名符其实地 结束了战争状态。而举行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批准书仪式、邓小平副总理作为中国高级领导人 在二战后首次踏上日本国土并参加条约批准仪式, 确实是中日关系的历史性时刻和大事。
中日建交原因
中日建交原因(过程)
中日关系大事记_谢路明
Cover Story
199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在一系列高层互访的基础上,江泽民于该年11月25-30日2001年以来小泉纯一郎五年间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陷入低谷。
2001 年以来
262015年09月05日·第17期
2006年,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应邀访问中国,被称作“破冰之旅”。
2007年,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
福田康夫当选新首相,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的访问。
2008年,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暖春之旅”,与福田首相签署了中日之间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2006 年
27
Studying Abroad Magazine
资料来源: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 资料整理:谢路明 张吉
39
9。
两位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助推中日民族矛盾
两位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助推中日民族矛盾自19世纪末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紧张不安。
这种紧张关系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牵扯所引起的。
本文将以两位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分析它们如何助推中日民族矛盾。
一、十二年抗战期间的中日领导人关系在二战期间,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顶峰,也达到了最为矛盾的地步。
尤其是在十二年抗战期间,两国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
当时的中国领袖蒋介石与日本统治者冈村宁次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中日关系中的一大经典案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蒋介石出任中国政府主席后,便致力于与日本作斗争。
然而,他对日本的反应并不是全然的强硬。
在国共合作之时,他曾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中日矛盾。
不过,到了抗战阶段,蒋介石则开始认为自己的立场应该更为坚定。
冈村宁次是当时日本的陆军大臣,在指挥日本在中国的进攻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冷酷。
他对待中国人的态度非常残忍,曾呼吁日本这样做:“对无辜平民做的事情,请肃静轻声,保持低调。
”这种无情的言行,很快引起了蒋介石和中国全民的强烈反感和仇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十二年抗战期间的中日领导人关系,确实是助推了中日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的侵略行为和残暴手段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反感和愤怒,这种情绪在当时广泛传播,从而导致了两国间的关系矛盾加深。
二、晚期国共内战期间的中日领导人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中日关系依然紧张。
在晚期国共内战期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与日本首相吉田茂之间的关系更是紧张至极。
19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掌权后,决策者开始对日本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
毛泽东在1951年开展“三反运动”,在此期间攻击资本家和中小企业主,其中也包括在中国的日资企业。
1952年,中国在经济问题上进一步迫害了日本企业。
这些举措都成为日本与中国之间持久矛盾的导火索。
吉田茂着手推动日本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同时也尝试平息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北京—东京论坛:为中日关系新十年增加正能量
北京—东京论坛:为中日关系新十年增加正能量作者:张岩来源:《中国报道》2015年第11期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积极开展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两国应对世界承担的责任。
10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11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困难与举措:如何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东亚的未来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明石康分别代表“北京—东京论坛”的中日主办方致辞。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也发表了讲话。
发展中日关系顺应时代要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固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两国关系实现很大发展,各领域合作的深度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两国经济更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紧密关系。
同时也要看到,40多年来,两国关系在前进中有曲折,一些消极因素始终存在。
特别是近几年来,两国关系出现严重困难,两国人民为之担忧,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4月,双方就处理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两次会面,中日关系出现了“回稳改善”的势头,这是两国人民的期盼,也是国际社会的希望。
“中日一衣带水,互为重要近邻。
在两国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的主流,中日两国人民互学互鉴,繁荣发展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
历史证明,中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在中日友好的轨道上,两国共同利益才会不断交流扩大,实现互利双赢。
”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
中日关系
在它的利益范围进行,当然会不高兴。日本无论是同俄罗 斯还是同中国的关系,都不是很简单。尤其是同中国。自 然联合军演也就不可能不让日本和日本人警觉。显然,在 他们看来联合军演不仅可能针对日本,也有可能针对美国, 后者已宣布把自己的战略重点移向亚洲。一边是日本和美 国,一边是俄罗斯与中国。军演的意图日趋明显:是的, 我们正在为假设的海上冲突做准备。
中国挂弹苏-27接近自卫队侦察机 日本公开清晰照
中日两国军机24日在东海上空出现相互接近至几十米的 尖锐一幕,日本自卫队一架OP-3C图像信息采集机和一 架YS-11EB电子侦察机挑衅性闯入中俄早已公布的演习 区域上空,该地区同时位于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内。中 国军队的飞机紧急升空,并对日军飞机进行驱离。中日 相互向对方进行了指责或交涉。 日方作为这次两军飞机“异常接近”消息的披露者, 做出“被挑衅”的表情,试图引导国际舆论。而明眼人 一眼就能判断出日方才是真正的挑衅者。为了保护中俄 联合军演部队的安全,中方派军机对日机施行识别和驱 离做得对,坚决而且有度。
西南诸岛由55个大小岛屿组成,地理位置很特殊。其中石垣岛和宫古岛 距东京2000公里以上,与日本本土相比,离中国台湾岛的距离反倒更近, 石垣岛离中国钓鱼岛只有170公里。日本海上自卫队前官员香田洋二在 “日本”网站撰文表示,中国急速的军力增强和强硬的海洋进出,让人 非常担心。他还强调,日本应该预防不测事态的发生,采取软硬两方面 的措施。他还称,比起钓鱼岛,日本西南诸岛受到的“威胁”在增大, 为此日本在加紧情报收集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关军事部署,研究将冲绳本岛 及 西南诸岛的驻军人数,十年内增加到两万人。
他怎么想
冰心写过的文章有什么
冰心写过的文章有什么冰心写过的文章很多,多如繁星,浩瀚如春水,且每一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冰心写过的文章有什么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冰心写过的文章有什么篇1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四月,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对这一点体会特别深刻。
当我们访问结束离开日本的那一天,坐飞机从长崎到上海,只用了一百分钟!当我的心仍然萦绕在日本的时候,我的身体却已经回到了中国的国土。
我坐在从上海机场到宾馆的汽车上,看到马路两旁,挂着中国的机关和商店的标志的时候,才蓦然感到已经从日本回到祖国了。
“一衣带水”,真是名副其实。
中国和日本,我们这两个友好国家是多么“亲”又是多么“近”呵!早在一九二三年,我去美国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到过日本。
回想起来,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去过日本十次。
因此,我结交了许多日本朋友,不但有学者、作家、大学生,而且认识了许多工人、农民、渔民和从中国回去的日本士兵以及其他群众。
这些年来,我在中国接待过的日本朋友,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始终绵延不绝,而且不断地发展扩大。
这次访问日本,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在我的耳边仍然不时地回响着中日友好的声音。
首先是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的千载一时的盛举。
在扬州和北京先后举办了鉴真大师像的展出。
我回到北京以后,正好参加了这一盛大的活动。
这使我欢喜而又兴奋。
谈起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我们不能不回忆起我们敬爱的周的一句话,就是“饮水不忘掘井人”。
鉴真和尚就是最坚定的重要掘井人之一。
他以忠贞不移的信念,使得他在千辛万苦的十二年之中,六次行程之旅,以双目失明之身,到达了“有缘之国”的日本,完成了他的伟大的事业。
鉴真和他的中日弟子们,在中日两国的文学、艺术、医药、建筑、雕刻等多方面奠立了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合力创造、共同提高的基础。
这个优秀的友好互助的传统,一直传到现代。
十九到二十世纪之初,中国有志的青年学生纷纷到日本去留学,中国文艺界的巨星,如鲁迅、郭沫若和许多知名人士,都是在日本求学或者居住过的。
中方回应日本要求中日领导人会晤
中方回应日本要求中日领导人会晤:非诚勿扰国家档案局供图富永顺太郎京华时报讯(记者潘珊菊) 针对日方提出举行中日首脑会晤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日表示,日方如果不端正态度,不采取实际行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就无从谈起。
据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9日发表言论称,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中日首脑会晤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还称,参拜靖国神社是心灵问题,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不存在某种条件不满足就不举行首脑会晤的做法。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其症结是清楚的。
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美化侵略历史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等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秦刚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方的有关表态,是企图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国主权的苦果强加于中方,中方绝不接受。
在中日两国领导人对话这一问题上,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
“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当下中国有一句流行的话,叫‘非诚勿扰’。
日方如果不端正态度,不采取实际行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就无从谈起。
”日本侵华战犯笔供之九·富永顺太郎派密探潜入西北地区搜集交通情报京华时报讯(记者韩旭) 昨天,中央档案馆更新了第九名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
该战犯名叫富永顺太郎。
据其自供,在任资业局第2交通课长期间,在路警的名义下对旅客及一般沿线居民进行了不可计量的不法行为,甚至将一些中国人送往日本特高课,并派日本技术人员潜入西北地区,搜集交通情报。
富永顺太郎自供,在侵华期间,“于1938年6月调任资业局第2交通课长”,“在路警的名义下对旅客、当然也对一般沿线居民进行了不可计量的不法行为,后来路警完全成了对人民的镇压工具”。
1941年12月后,“因我兼任北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本社警务局所属中央特务班班长职务”,“严格的监视取缔第三国人特别是交战国英美法国的侨民”,“对于间谍嫌疑浓厚的人予以逮捕讯问,其中三、四名送了上述日高机关。
中日建交谈判的前前后后(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
。
”
、
”
大平问
:
“
那 怎 么办 才 好 呢 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还 要 那 些 念过 大 学 的人 想 办法 这 一向一答 使 在 座 的人 忍 不住 笑 了起来 饭后 田 中自顾 自去休 息 其 余 的 人 聚 到大 平 房 间里 重 新 把中方的 草 案 逐条 研 究 同时 又 同 姬 外长 廖 承 志 等人 进 行了 非 正 式 接触 探 听 中方 的 真 意 经 过 一 番努 力 提 出 日 方 的 妥 协方
, ,
”
,
“
”
,
,
。
一23一
个序言 高 岛的 发言遭 到 中方严厉 的 批 判 除同 意增加 一 个序言 和允 许 日 本政府 以 适 当的 方 式 废 除 日台 条约 之 外 拒 绝 了其 他 要求 外长会谈 在 难 堪 的气 氛中 收场 下 午 2 时 周 总理 同 田 中举 行 第 二 次 首脑 会 谈 周总 理 开头 就 以严厉 的 口 气说 高岛是为 了破坏 中 日 邦交 正 常 化 才来中 国 的 吧 他 说 的是 他 个人 意 见 还 是 田 中 大平 的 心里 话 ? 田 中为 高岛辩 护 说 这是 日 本政府 的 意见 接 着 周总 理 又 提 起 宴 会 上 添了 麻烦 这 句话 批 判 说 那 是在 路 上 不小 心 把水洒到 了 女性 的 裙子 上时 说 的 道歉 用 语 田 中说 在 日本 不 是这 样 在事 情发 生 后 向对 方深 深 低下 头 说 给你 添 麻 烦了 表示 今 后 不再 干 了 以此 来道 歉 两人 唇 枪 舌 剑 争 论 了两 个 半小 时 日本 代 表 团懊 结 束会 谈后 丧地 回 到迎 宾馆 大 家都在 想 下 一步 怎 么办 既 然到 了 中 国 总 不 能 说 声 谈 不 拢 就坐飞 机 回 去吧 在 一 片 沉 闷 中 田 中说 了声 饭总得吃吧 大 家 尾随着 他走 进 餐厅 没有参加 首脑 会 谈 的高岛 也闻讯 赶 来了 他 神色 暗 淡 看得 出是 在 为 自 己的发 言 招
各国领导人尴尬一刻的照片
各国领导人尴尬一刻的照片总统要威严、王后要优雅、首相要正经、王子必须风度翩翩,古今中外,头顶这些称谓的大人物都要随时随地保持最佳仪态。
不过,大人物在公众面前也会出现囧脸孔,尤其是当他们处于摄影师的严密盯梢下。
就不乏各国领袖的失雅、失态的瞬间。
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无意之举,让全球民众感受到他们凡人的一面。
2013年1月24日,美国华盛顿白宫,一只苍蝇停在奥巴马额头。
像这样苍蝇与奥巴马的亲密接触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还是安倍最经典,表情太经典,经典到无以复加!美国篮球名将罗德曼第二度访问朝鲜,并获朝鲜最高领导人接见共进晚餐。
其中一张朝鲜官方公布的照片上却见到罗德曼居然有第三只手(画圈处)!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连任后首次出访目的地是亚洲,而泰国则是其访问的第一站。
在与泰国总理英拉见面期间,奥巴马似乎与这位漂亮的总理眉来眼去、多次调情。
2010年10月10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合影时双手搭在埃及总统(右)和也门总统(左)的肩上。
2013年10月10日,文莱斯里巴加湾,参加东盟10+3(韩中日)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在会议开始前合影留念上图为韩国总统朴槿惠不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握手。
摄影师的抓拍功底太强了,完全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代表作。
多国领袖联大合影,美国总统奥巴马大手一挥,将蒙古总统脸部遮祝。
后来奥巴马才放下手老实照相,被批失礼有损美国外交形象。
2010年3月30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与萨科奇小跑进入新闻发布厅,二人表情动作十分搞笑。
感觉后面有狗撵来了似的~~ 2010年12月4日,印度班加罗尔,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会议,不专心听报告忍不住偷偷去牵爱妻布吕尼的小手,却被媒体逮个正着。
2010年7月2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到了纽约之后,一下火车就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起在街头吃起了热狗。
卡梅伦首次访问美国尽显节约风范,先是从英国坐商业航班而非政府包机前往华盛顿,后是从华盛顿乘火车到纽约。
回忆为邓小平摄影的两个瞬间
胡同胡语99文◎ 徐建中回忆为邓小平摄影的两个瞬间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尤其是1987年至1992年跑中央新闻的5年间,曾拍摄了无数个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
它们记录着我国重大的新闻题材、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一些领导人的独特风范。
我为邓小平同志拍过很多照片,有出席“两会”的、有植树造林的,还有会见基辛格博士、差猜总理、希尔瓦总理、戈尔巴乔夫主席、尼雷尔总统、穆巴拉克总统的,其中有两次摄影经历令我终生难忘。
记得在1987年5月22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要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当时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同志。
接到采访通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我是1950年年底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湖南常德市为响应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
真的没有想到,在36年之后,我能以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的身份来到钓鱼台,近距离为邓小平和金日成拍摄照片。
“意义重大,事关紧要,一定要把照片拍好啊!”我多次叮嘱自己,也认真做好了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一场小雨过后的钓鱼台草木苍翠、郁郁葱葱。
宾馆楼前挂着两个鲜红喜庆的大灯笼,整个钓鱼台院落显得格外秀丽。
宾馆楼的左侧草坪里有一株富有生气的云杉,这是1959年金日成访华时亲手栽植的,如今长高了,树上披满了一层嫩绿的新叶子。
小云杉随风摇动,似乎已经知道了,培植它的主人今天将再次来到北京。
小平同志和金日成主席是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他很早就站在楼门前等候着。
当金日成主席的座车一到,小平同志立即迎上前去,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并相互拥抱,此情此景我们都及时拍了下来。
两位领导人并排健步走进大厅,我紧紧跟在后面。
突然间,两位领导人又一次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笑容满面、感情真挚,这是最美好的瞬间。
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箭步站到两位领导人的前面,尽管身后10多名摄影、摄像记者挤过来,但我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用装有小马达的尼康照相机“哒哒哒”“哒哒哒”连续拍了6张。
环球要闻
环球要闻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24期安倍如愿见到中国领导人、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从两人会见的画面看,这是一次没有“热度”的会见,与习近平同其他参会领导人热情、热烈的双边会见、会谈场面形成鲜明反差。
这种会见气氛是中日关系现状的真实反映飞从中日关系大局来看,这是一次虽缺乏“热度”却很有“分量”的会见。
说有“分量”,当然不是说这次会见后,中日关系就会雨过天晴了,而是因为这次会见给迷失方向的安倍政府指出了正确方向,为两国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提供了可能。
中方对此次会见具体安排的把握很有分寸,强调这是一次“应约”的会见,对安倍展现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的姿态。
现在,安倍如愿以偿同习近平单独见了面。
然后呢?据日媒报道,安倍在会见后对日本官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认为这是日中两国返回到战略互惠关系原点、日中关系走向改善的第一步。
”安倍政府能否切实按照四点原则共识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有三大问题可以作为试金石:其一,在钓鱼岛等东海问题上,停止挑衅,并着手与中方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
其二,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做出的承诺,停止发表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其三,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放弃修改和平宪法的企图,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
英媒:中国应忘掉金砖组织,与美一道决定全球秩序英国《卫报》近日刊登标题为《忘掉金砖组织吧!》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参加APEC会议期间,奥巴马和其他领导人穿上了中式丝绸衣衫。
这个“不可或缺的国家”的领导人身着的衣物反映的是后西方世界秩序,或者说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环境。
对美国和西方统治全球进程趋势的怨恨声从未像现在这样响亮。
中国的反西方言论再次升温。
普京宣称要做反对美国强制命令的全球盾牌。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欧洲的疲软以及有关美国力量减弱的论点,金砖俱乐部应大显身手。
2014年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作者:陨落星辰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
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
从古至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
如今,因为日本侵犯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国土,中日关系又走向了新的低谷。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以来,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治范围内的重要内容。
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收益,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主导地位,对中日的整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中,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低谷,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日本篡改历史并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是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
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日本政府曾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学院:**** 专业:**** 班级:****姓名:孙* 学号:09******摘要:当前,中日关系现状的主要特点是“政冷经热”。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大学生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正文: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一)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以史为鉴 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中日关系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所有走过的一切,也预知了未来。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必创和平未来。
面对历史,我们要严肃对待。
日必须面对在华犯下的罪行,以史为鉴不再挑起战争。
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之际,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屡生事端。
为此,中国《人民日报》甚至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钓鱼岛问题失控的风险并非绝对不存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明确表示:“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中日两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但百余年来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心中深深的伤痛。
中日两国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获得启迪。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美英《开罗宣言》、中美英《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不仅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破产,重创了日本军国主义,而且也使得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得以光复,从而奠定了战后中日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即便是在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仍然重申“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百余年来的中日关系似乎印证了这句中国古语。
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抗战胜利,收复失地,扬眉吐气。
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其不同的结果分别决定了战后相当长时期两国关系的基调。
因此,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曾经两次侵略中国的邻居,中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心中常存忧患意识。
如今,抗日战争胜利不过六十七年,日本又在钓鱼岛挑起事端并企图染指南海事务,再次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与躁动。
古人又云: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如果日本果真敢在钓鱼岛问题上铤而走险,则中国雪百年奇耻、建不世之功,此其时乎?面对于中日在钓鱼岛等争端,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呢?一是要牢牢控制中日发展的主导情绪。
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
中日关系不久前,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习近平的几张会晤照片被网友在传上网,恶搞讽刺,日本领导人如此不受中国人民群众欢迎,可见中日关系仍紧张。
无论是近段时间一直被提及的钓鱼岛问题,还是大半个世纪之前的抗日战争,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映象一直都不太好。
中国与日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由来已久。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九百多年前,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秦朝灭六国,大批大陆移民迁往日本,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促使日本进入弥生时代。
当时的日本还只是诚服于中国的一个小国,年年都要向中国进贡。
到后来唐朝时期,日本天皇派人来唐朝学习,他们吸收了中国的很多优秀文化和文明,直到今天,在日本还能看到很多还原唐朝的历史建筑。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和日本却走向了不同的历史方向。
一八六八年,革新派成功推翻江户幕府,日本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然而清朝方面依旧浑然不知日本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主流看法还满足于对“弹丸小国”的盲目轻蔑。
到后来甲午战争的完败,中国开始了一段被欺侮的耻辱岁月,到后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一直被日本侵略。
也是因为着长达八年的中日战争,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映象再也好不起来。
侵华战争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残暴,钓鱼岛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贪婪,但是身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们,我们并不应该如此片面的看待中日关系。
曾经的弹丸小国能打败泱泱大国的军队,处处挑衅中国,从二战的战败国迅速发展成发达国家,从学习中国到自创出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我想日本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与其敌对僵硬冷战,不如合作共赢,创造更好的两国关系。
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甲午战争观后感12篇
甲午战争观后感12篇甲午战争观后感(一):《甲午战争》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中国的科技十分落后。
有一次,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海上挑战。
慈禧太后十分生气,便出动了当时最强大的北洋舰队,可是因为清政府不给北洋舰队维修、改造费,再加上日本花了很多的积蓄购买战舰。
在甲午战争上惨败……看了这部作品我想,慈禧太后实在是太可恶了,为了自我能玩儿好,将国家的钱全部花在了她的的吃喝玩乐上,使全国腐败,经济落后,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如果慈禧太后肯将那些钱用在祖国的事业发展上,我们也许就能反败为胜了。
可是那个故事只可是是民间传说的其中之一,那就让我们看看下一个故事吧!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十分懒惰,中国十分缺失人才,再加上清政府腐败和北洋舰队的实力十分的弱小,才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
不论有多少故事都不能改变甲午战争的历史,为了让这样的历史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不断变强,成为世界强国。
大家一齐努力吧!甲午战争观后感(二):《甲午中日战争》十分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异常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
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忙着万寿庆典,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政府和皇族穷奢极欲,国内民不聊生,军队同政府一样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军队毫无战斗力。
而此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个日本人,在应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
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的,落后的军备加上部队纪律的松散,清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的日兵的对手。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
无可否认,战争中清兵中那些士卒们是勇敢的、爱国的,这是战争中最温馨动人的爱国心,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以自我的身躯扑向日本人杀人不眨眼的洋枪火炮,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中日关系路漫漫
2015年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讲话。
图为习近平与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握手中日关系路漫漫中日关系应该何去何从?王毅外长已经在同日本岸田文雄外相的会谈中明确提出了四点要求,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指明了方向,端看日本如何回应,尤其是对其确认的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如何体现在实践中,是否能以积极和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不再散布或附和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衰退论”。
文|张旭东对于日本为何如此迫切地寻求中日首脑会谈,很显然与日本今年的外交和国内政治议程紧密相关。
今年在日本即将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议,而这一会议在中断数年后去年在韩国得以恢复,今年的会晤能否延续的关键性障碍在于日本能否同中韩两国恢复正常的政治高层往来,这也直接左右未来中日韩三国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诸多合作能否顺利推行。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如果安倍晋三无法像两年前的APEC 会议一样实现中日首脑会谈,也会被视为外交上的重要挫折。
2016年夏天日本即将举行参议院选举,这对于安倍政权的稳定非常关键。
在“安倍经济学”面临重重困境,国内支持度低迷的情况下,安本营造一种在国际社会表面看来积极维护地区和平的形象不无裨益。
已经任职6年的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对于当前的中日关系有着准确的判断。
他表示从2014年11月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开始,两国关系进入了改善进程,各领域的对话磋商逐渐得到了恢复,但是目前改善的势头仍然很脆弱,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两个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潜能仍然很大。
从日本外交近期的所作所为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改善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之复杂,但从两国民间往来和经济交流的共同利益中也足可以看出双方合作的潜能。
究竟中日关系应该何去何从?王毅外长已经在同岸田文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如何体现在实践中,是否能以积极和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不再散布或附和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衰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