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精品】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任敏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

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一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将相和》是根据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改写的,赞扬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思奴隶英雄》是根据意大利优秀作家、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的相关片段改编成的独幕剧本,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反抗精神。

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记叙了周瑜采用“火攻”妙计大败曹操于赤壁这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战例。

老人与海》是根据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改编缩写的,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令人汉形象,赞扬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鲁滨孙造船》节选自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造独木船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面对困境不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

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故知新”安排有“运用关联词语连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项内容。

“运用关联词语连句”练习,是认识具有转折、因果、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

“拓展与交流”采用了三个同学对话的方式来谈论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以吸引大家参与讨论。

”“阅读平台”选编了三个的三部经典作品的三个精彩片段,供学生阅读与鉴赏。

“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16个)四字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表神态的,意在加强学生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活动。

2019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全单元教案

2019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全单元教案

29 老人与海【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

2. 能力目标:赏析《老人与海》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把握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学习老人永不屈服的精神。

【教学重点】从老人五次与鲨鱼的搏斗中理解《老人与海》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曾有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因为这句话,一位作家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这部获奖作品对每一个人来说至今都是一本必读的书。

这部书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书。

二、走近海明威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三、教学过程(一)赏析《老人与海》1.默读课文节选部分,剧情介绍。

(补充节选部分前后的内容)《老人与海》写的是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老人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

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桑地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

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

所幸的是极度困乏的老人在梦里梦见了那蓝色的海洋和勇猛的狮子,而最崇敬他的孩子也一直守在他身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将相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

2. 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3. 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4. 全班共同学习(1)“颇”读pō,不读pó;(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

(4)胆怯:胆小。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

5. 摘抄三个词语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 学习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 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提出有价值问题。

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①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②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

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五、自学第三段。

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六、总结。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

(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板书设计:将相和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两个人物: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共有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27.奴隶英雄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相关片段改编的。

课文用独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两千多年以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恰当的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3、帮助学生认识“隶、栅、虏”;理解“奴隶、栅栏、俘虏、斗兽场、反抗、残杀”等词语。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2、介绍资料:角斗士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社会中命运悲惨,被奴隶主强迫着手握利剑、匕首,两两相斗,或者是与饥饿的野兽格斗,以此让奴隶主观赏取乐。

角斗的人数,后来增至几十对,最多达到300多对,奴隶主在奴隶血流成河的搏杀中得到变态的娱悦。

二、初读剧本。

“奴隶英雄”指谁?为什么说他是英雄呢?先迅速浏览这个剧本,看主要讲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舞台布景怎样?三、再读了解剧情。

请同学们朗读剧本对话,做到读通读顺,并按剧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把全剧分成四个部分,看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班交流:第一部分(从“女今天有会么玩意儿?”到“男斯巴达克。

”),通过一对男女奴隶主的对话,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斯巴达克。

这是剧情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男(悄声对女)司令官到了……”到“女这才好看!”),讲贵族们观看斯巴达克和狮子角斗,又要他与十个奴隶角斗。

这是剧情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斯巴达克(把标枪插在地上)弟兄们……”到“司令官……(向武官)告诉他们,不许说话!”),记叙斯巴达克与奴隶们的对话。

这是剧情的高潮。

第四部分(从“斯巴达克弟兄们!动手!”到“……杀了出去。

”),讲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

这是剧情的结局。

四、分角色读课文。

让学生自选角色,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剧本台词。

五、讨论交流认识。

用剧本中反映出的事实来说明:贵族是怎样对待奴隶的?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六、排演剧本。

明确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剧本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相当于记事文章的时、地、人及环境。

[中间]主体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即台词)。

其中括号里的文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神态,属舞台说明。

[结尾]幕落(表示剧演完了,放下大幕,即结束)。

七、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

建议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小说《斯巴达克思》或相关内容的读物。

2、抄一抄,记一记。

领袖的评价〇马克思说:斯巴达克是“古代史上最堂皇的小伙子”。

〇列宁说:斯巴达克是“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卓越的英雄”。

28赤壁之战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

⒈板书课题。

⒉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导语: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