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教案

合集下载

《别挤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挤、拥”等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会认“挤、拥”等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提问:森林里有哪些动植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细读课文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如:“小鸟的生日到了,小动物们纷纷来祝贺。

”、“小鸟谢谢大家,请大家不要挤了。

”3.提问:小鸟为什么让大家不要挤了呢?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做的呢?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品析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品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挤、拥、祝贺、谢谢”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提问:小鸟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是如何相互关爱的?(五)表演课文1.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如:小鸟过生日、小动物们祝贺等场景。

2.各组表演完毕后,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朋友之间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今后需要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

重难点补充: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别挤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别挤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别挤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述车厢里的拥挤现象所表达的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生活,发现并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的情感。

3.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2学会观察生活,发现并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拥挤的公共场所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词析句1.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拥挤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四、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观察生活,描绘细节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拥挤现象,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1.学生谈谈通过本课学习,自己在观察生活、描绘细节方面的收获。

教学反思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拥挤的公共场所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注重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理解案例所传达的道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案例,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别挤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青蛙和鲤鱼之间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找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友谊。

(2)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蛙和鲤鱼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找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友谊和团结合作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动画视频。

2. 课文原文。

3. 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板书课题《别挤啦》,引导学生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动物。

(2)学生分享找到的动物,教师板书:青蛙、鲤鱼。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青蛙和鲤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分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 深入学习(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表达青蛙和鲤鱼友谊的句子。

(2)学生分享找到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力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会向谁寻求帮助?(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6.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感受到青蛙和鲤鱼之间的友谊。

但在找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别挤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
0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了解作 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 忆以前学过的相关诗歌,以及 他们对“挤”的理解,为新课
导入做准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学生参与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 己对于“挤”的体验和感受, 促进课堂互动。
个别辅导
集体讲评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和帮助。
在测试和考试后进行集体讲评,总结学生 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 建议和策略。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完全实现?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与方式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
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反思内容
课堂互动与参与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反思内容
学生反馈与评价 学生是否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 学生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加符合学生 的实际需求。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你遇到过拥挤的场景吗?你是如何处理的?(2)引入课文《别挤啦》,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别挤啦》所描绘的拥挤场景,学会了生字词,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处理拥挤的场景,并将你的想法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在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啦》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啦》教案、教学设计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写作中。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情境互动,提升能力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完成角色扮演、辩论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别挤啦》的深层寓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工合作、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本寓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勾画、批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上教学设想,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为什么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每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别挤了》中的生字词,如“拥挤”、“熙熙攘攘”等,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5.学生在写作方面,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别挤了》中所传达的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生字词填空、修辞手法运用、课文内容理解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2.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课堂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品质?
6.课后实践: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拥挤现象,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下节课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7.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关于环境保护、公共道德等方面的作品,拓宽视野,提高素养。
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家庭作业和课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地球家庭)别挤啦 7地球家庭 别挤啦 教案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地球家庭)别挤啦 7地球家庭  别挤啦 教案

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背景知识,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2.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懂得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重点难点重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1别挤啦2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①“你”指的是谁,“挤”是什么意思?]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②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③这句中的“追求”是指追求什么?]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到压抑。

[④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节导读:在这一节诗里,诗人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亲切地告诉大家“不要挤”,告诉人们在4追求自己1知识点详解☜2①“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指的是统治阶级、资本家等所有剥削者。

“挤”指不道德的行为。

“世界”指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

②“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指的是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

③“追求”的是人想要的自由、利益及一切美好的理想。

3④告诉我们在追求自己自由的同时,不要伤害到他人。

4❶潜(qián)入:秘密地进入。

的自由时,一定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5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❶你心底。

[⑤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6[⑥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别人生的权利,活的余地,7不要挤,千万不要挤![⑦为什么作者一再发出呼吁“不要挤”?]节导读:第二节是告诫人们要善待自己和别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懂得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明白不要拥挤,要遵守秩序。

让学生学会生词和短语,如“拥挤”、“秩序”等。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别挤了》是一个关于拥挤和秩序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市场,人们在市场里拥挤不堪,导致商品散落一地。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市场恢复了秩序,大家也能愉快地购物。

2.2 教学资源故事文本《别挤了》。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拥挤的场景?你是如何应对的?3.2 朗读与理解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学生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其他学生观看。

学生通过扮演故事角色,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四章:练习与巩固4.1 词汇练习教师出示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学生进行连线、造句等练习。

4.2 故事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公共秩序?5.2 分享与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6.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6.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6.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同伴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建议。

学生通过同伴评价,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表达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别挤啦》的内容,理解寓意。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生词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找到生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拥挤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词,理解生词意思。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3.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讨论、表达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总结,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作业,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打分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故事推荐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7.2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互相谦让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别挤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别挤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别挤啦》。

2. 朗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故事。

(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 角色扮演(1)教师分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进行表演。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拼写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课文延伸(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对比分析(1)教师出示其他类似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2)学生讨论并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的主题思想。

(1)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主题思想的经历。

八、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社会道德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为什么小男孩会让座?”“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别挤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别挤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公共汽车上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生活中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道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文中的人性光辉。
5.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也彰显了教学案例的人性化和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课文《别挤了》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4.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公共汽车上的拥挤场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别挤啦(北师大版六年级设计)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别挤啦(北师大版六年级设计)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别挤啦(北师大版六年级设计)9篇别挤啦(北师大版六年级设计) 1教学内容:学习《别挤啦》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课前准备:查找作者狄更斯先生的相关资料。

一、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来介绍狄更斯先生,充分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特点。

2、老师概述:狄更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他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

他一生著作颇丰,共有近二十部中长篇,著名的有《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双城记》、《雾都孤儿》等,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

【设计意图:“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只有深入了解作者的情况,了解诗歌创作所处的背景,才能更易于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

尤其是对一位伟大的作家,就更应多些知道他的文学地位、文学特点、文学追求等等。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诗句:“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有条件的利用课件出示,无条件的可利用黑板出示。

)2、反复朗读,读出世界包罗万象之“大”,相机理解两个指代语“我”、“你”:既指课堂上的师生,又指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实指全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所有人。

3、出示诗句:“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a) 问题导读:世界究竟有多大?(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自由”、“敞亮”的快乐。

)b) 通过“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国界、种族、肤色、阶层……) 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说话、高歌、玩耍……)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1

《别挤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德育目标: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答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情景教具)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短片,看过之后,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播放),谁能说一下,在这段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挤”)(板书“挤”)在我们的生活中,“挤”是时刻存在着的,那么有谁能说一说,你都见到哪些“挤”的现象呢?(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听了这么多同学的诉说,你觉得“挤”好不好?(不好)那它是道德的行为吗?(不是)那谁来总结一下“挤”是怎样一个行为呢?(不好,不道德的行为)当你在你的身边看到“挤”的现象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挤,别挤啦)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别挤啦》。

同学们都知道“挤”是不道德的行为,那么想一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这三个字呢?(愤怒,规劝大声的读)那好就用你想的语气来齐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可以使得更直观,并且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内容的理解,联系到现实生活,可以散发学生的思维。

采用教具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资料,感知课文1.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狄更斯(1812—1870年),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等。

《别挤啦》创作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别挤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感情,学会与人相处,懂得谦让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与人合作,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关爱身边的人。

2. 培养学生具有谦让、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实例讲解法:以课文内容为例,分析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本课主题《别挤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画出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画出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谦让和尊重的事例。

6.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3《别挤啦》北师大版(第2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3《别挤啦》北师大版(第2课时)
5.实践活动与课后作业的巧妙设计
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家长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得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实现家校共育,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
3.教师强调: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提高道德素养,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仿写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的句子、段落,表达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主题。
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拥挤场合,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关爱他人的情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家长参与:让学生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道德行为,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实现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应对拥挤的场合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挤了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
2.有关背景知识.
3.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4.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5.德育目标: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 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作者及背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2.解题:本文以”别挤了”为题,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明了,直切主题.
3.检查预习:
1)注音\\填字
容( ) ( )开
鼓压抑( )
严防( ) 潜入( )
严峻( ) 问心无愧( )
2)形似字
敞宽敞愧惭愧
蔽敝帚自珍槐槐树
魁魁梧
峻险峻
俊英俊
3)解词:
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鼓励:激发;勉励。

严峻:严厉,严肃。

权利:
4.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

第二课时
1.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
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

“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

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3)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3.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4.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