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第1首关雎【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旨】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首蒹葭(2016年)【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

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第3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姓杜的少府(县尉的通称)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4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2012)【文学常识】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①天街:京城街道。

②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胜:抵得上。

④皇都:帝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①东风:春风。

②镜:照镜。

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④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①无言:默默无语。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一般:一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高。

②闻:听。

③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④缘:因为。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①芳草:暗指故乡。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③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④旅思:羁旅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的重点难点阐释: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期末复习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知识点1.《石壕吏》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的憎恨,对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

2.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官吏的凶残和老妇的悲惨凄苦。

3.“吏呼一何怒”又表现在哪里呢?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之间暗示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用老妇人的凄惨悲苦,衬托官吏凶暴;(2)藏问于答,语言高度精炼,有想象空间;(3)精于剪裁使之留白丰富。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内容:①秋风破屋;②群童抱茅;③破屋漏雨;④祈求广厦5.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

6.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凄苦的气氛,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做铺垫。

7.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9.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诗人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10.《卖炭翁》思想感情: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宫使的蛮横冷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1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古诗需要复习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一)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知识梳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知识梳理

古诗词第1首关雎《诗经·周南》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关关雎jū鸠jiū①,在河之洲②。

窈yǎo 窕tiǎo③淑女④,君子好hǎo 逑qiú⑤。

雎鸠鸟在河中的陆地上不停地鸣叫。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荇xìng 菜⑥,左右流⑦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⑧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

悠哉悠哉⑩,辗转反侧。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求取。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来使她快乐。

【重点注释】①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④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⑤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⑥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⑦流:求取。

⑧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⑨思服:思念。

服,思念。

⑩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⑪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⑫芼:挑选。

⑬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第2首蒹葭《诗经·秦风》教材原文参考译文蒹jiān 葭jiā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③,道阻④且长。

溯游⑤从之,宛在水中央⑥。

河边芦苇茂盛,叶上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爱的人在何处?就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所爱的人)好像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⑦,白露未晞xī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③翻:副词,反而。

④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①折戟:指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锈蚀。

关注微信号:广州中考助手③前朝:以前的年代,这里指东吴。

④铜雀:即铜雀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①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②四周星:四年。

③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④汗青:史册。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①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仙宫。

②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③绮户:雕花的窗户。

④婵娟:这里指月亮。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5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解析①聚:聚拢;包围。

②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③西都:指长安。

④经行:经过。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二阶段的学习中,学习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初二阶段的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诗词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古诗词古诗指的是古代用特定的音乐形式、韵律和格律创作的短篇诗歌作品;古词指的是用特定的音律和格律创作的短篇抒情作品。

2. 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以言简意赅、含蓄而深沉,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

古诗词多用对仗和比喻,以及象征和意象等修辞手法。

3. 古诗词的创作方法古诗词的创作通常分为七步赋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七步赋词由长短不一的句子构成,较为灵活,多用于宋代;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二、古诗词的经典作品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鹿柴》-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古诗词的学习方法1. 培养朗诵能力通过朗读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韵律和美感,提高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 学习注解和赏析阅读古诗词时,要结合注解和赏析,了解其中的典故和隐含意义,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回顾演绎通过熟记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4. 拓展知识面了解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地理风景等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_不__舍__、__依__依__惜__别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
乐__观__豁__达__的人生态度。
2.(2019·北京中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
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
【针对训练】 1.(2018·贵州安顺中考)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 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018·贵州安顺中考)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2018·贵州安顺中考)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 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 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 19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常考名句】
1.(2019·安徽中考)海内存知己,天_涯__若__比__邻_____。 2.(2019·福建中考)无为在歧路,儿__女__共__沾__巾_____。 3.(2018·湖南娄底中考)海__内__存__知__己____,天__涯__若__比__邻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
痛快淋漓。
第 12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佳句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
设问。用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 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抒情主人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 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 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 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种修 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 含义无穷”。(修辞手法)

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知识讲解

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知识讲解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2、(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 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 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 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 感人。
答案:
1、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 折的道路。
2、万籁俱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请同学们先阅读 理解课本136页注 释、赏析,并思 考以下问题。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根据课本73的注释,理解本诗意思。 (2)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展现了受奴役者的非 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4.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ao兮达ta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会写、理解标注出来的字词 (2)理解大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她思念恋人, 那青绿的衣襟、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爱深责 切,两句强烈反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个人徘徊城头,望穿秋水。
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 “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 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第八讲感受《诗经》之美【知识窗】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六义”。

赋就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文本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点探究】重点实词1.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2.雎鸠..(jūjiū):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5.淑:善,好。

6.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

逑,配偶。

7.参差:长短不齐。

8.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9.流:捞取,顺水势采摘。

10.寤寐..(wù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重点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重点段落: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重点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重点段落:描绘醉翁亭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闲适生活。

3. 《滕王阁序》 - 王勃- 重点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重点段落:通过滕王阁的建筑和周围景色,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

4. 《赤壁赋》 - 苏轼- 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重点段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重点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重点段落: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6.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重点段落: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的理想世界。

7.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重点段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离骚》 - 屈原- 重点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重点段落:屈原通过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

9. 《诗经》选段- 重点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重点段落:《诗经》中的名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重点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重点段落: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些古诗词及文言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这些作品,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八年级下学期古诗词必背讲解

八年级下学期古诗词必背讲解

八年级下学期古诗词必背讲解八年级下学期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一些必背古诗词的简要讲解:1. 《滕王阁序》(王勃)《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美、气势磅礴而著称。

文章通过描写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2. 《将进酒》(李白)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豪放派的代表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名句,展示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苏轼的这首词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句子,充满了深情和哀愁。

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回忆赤壁之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句子,流露出诗人的浪漫情怀。

6. 《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诗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琵琶的声音。

7. 《春望》(杜甫)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子,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8. 《登高》(杜甫)《登高》是杜甫的另一首著名诗作,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子,展现了诗人的悲壮情怀。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对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八年级古诗词知识点总结: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指的是古代用汉语对自然、社会、人情等事物感受和描述进行艺术性表现的文学作品。

诗是以韵脚和节律为特点的文学形式,而词则以曲调和抒情为主要特色。

二、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可分为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流派。

唐诗是指唐代(618-907年)所创作的诗歌,包括绝句、律诗等不同的体裁;宋词则是指宋代(960-1279年)所创作的词曲,注重抒情、写景等方面;元曲则是元代(1271-1368年)所创作的戏曲形式,重视描写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

三、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感强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韵律优美:古诗词通常用韵脚和节奏来组成,使其具有美妙的音乐感。

2.形象生动:古诗词表达的内容以形象为主,富于想象力,能把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3.抒情丰富:古诗词注重表现情感,多为抒发诗人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4.意蕴深远:古诗词常常富含哲理和思考,能够启示读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四、古诗词的名句古诗词名句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极品,具有经典的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名句:1.“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高》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虞美人》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虞美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渡汉江》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静夜思》五、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对于理解其内涵和意义非常重要。

例如,《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当时游历在外,流连于异乡之中,写下这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环境来进行理解和欣赏。

六、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鉴赏是对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总结知识点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初二下册古诗词必背重点

初二下册古诗词必背重点

初二下册古诗词必背重点初二下册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初二下册古诗词必背的重点内容:1. 《滕王阁序》 - 王勃- 重点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此文以滕王阁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2. 《望岳》 - 杜甫- 重点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寓意着诗人的远大志向。

3. 《春望》 - 杜甫- 重点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通过描绘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 《江雪》 - 柳宗元- 重点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江景的孤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超然。

5. 《游子吟》 - 孟郊- 重点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6. 《赤壁》 - 杜牧- 重点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赠汪伦》 - 李白- 重点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这首诗以李白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汪伦的深厚友谊和离别时的不舍。

8. 《静夜思》 - 李白- 重点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深情。

9.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重点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此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0. 《悯农》 - 李绅- 重点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三)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三)

20XX年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三)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解析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风声。

③一何:多么。

④罹:遭受。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解析①之:到,往。

②宦游:出外做官。

③歧路:告别的地方。

④沾巾:意思是挥泪告别。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①念:想起。

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远大。

③怆然:悲伤的样子。

④涕:眼泪。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析①中岁:中年。

②道:佛理。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见。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①逸兴:飘逸豪放的兴致。

②览:同“揽",摘取。

③清发:清新秀丽。

④散发: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八年级全册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八年级全册中,古诗词作为一门学科深入学生的学习中。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八年级全册古诗词的知识点。

一、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古代文人学士的艺术创作成果。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等不同的创作形式,以及韵律、节律、平仄等基本韵律体系。

同时,还需要了解每个朝代的文学特点和诗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它们的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二、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审美特点上有着独具特色的地方。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审美特点,如意境、含义、形式等方面。

古诗词通过朴素、含蓄、深远、空灵的语言表达出了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和历史之美,让我们领会到了一种深藏在灵魂深处的美感。

三、古诗词的认读技巧古诗词的独特语言形式造就了其读者对于它们的认读技巧的需求。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认读技巧,如了解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尤其是动词和名词的变化形式,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典故等。

另外,还需要学会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阅读经历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总之,学习古诗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八年级全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领会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审美特点和认读技巧,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感受到它们的美、情和意,掌握它们对于我们人生价值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知识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知识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知识资料闻雁韦应物,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首句以设问起。

“故园”指诗人的家乡京兆长安,“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自明。

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

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

“淮南”指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

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

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更盛。

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归雁在古诗文中,因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诗到此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

我们透过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不难看到在“归思”“闻雁”的背后,隐现着时代的面影,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

所以,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应归纳为: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池鹤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这首七律共有八句组成。

首联“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写高高的竹笼里没有伴侣,意思是说,鹤是养在池里的,不是养在竹笼中的,在竹笼中没有鹤的“伴侣”。

这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

颔联“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是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

“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矿物,可以入药。

这里诗人以“丹砂”来比喻丹顶鹤头顶上的朱红色的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答案:1、见课本62页
2、(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 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2、(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 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 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 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 感人。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 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蒸” 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 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 为有力。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恣意汪洋 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 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3、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随录音把诗经四首(课本61、62、73页) 读一遍,并一边理解课文及注释、翻译。重点标注 遗忘的知识点。
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①将红色易错字写两遍②解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划线字词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送别 诗中的千古名句?
答案
1、“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在一 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 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做铺垫)。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送 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这两句道出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 隔的思想,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 点,格调昂扬乐观,给人以安慰和鼓励。
3、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希望能得到张丞 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答案:
1、参见课本61页
2、比兴、重章叠句。
3、“悠”的意思是忧思的样子。连用两个 “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 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①将红色易错字写两遍②解释划线字词
2、(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 征?
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 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中期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按照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大雅小雅。
颂: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参见63 页方框)
3.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根据课本73的注释,理解本诗意思。 (2)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展现了受奴役者的非 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4.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ao兮达ta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会写、理解标注出来的字词 (2)理解大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她思念恋人, 那青绿的衣襟、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爱深责 切,两句强烈反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个人徘徊城头,望穿秋水。
答案:
•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
•2. 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 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 因此看似无情,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 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 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 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更显体贴 与深情。
对比阅读
王昌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____诗,与其 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 怀,那是一种_______的心态。 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 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 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 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