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附练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探究分析,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环境的整体美,增强尊重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设计理念】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手段方法】以多媒体和导学案为载体,同学们主要进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同时辅以导、议、练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播放临清的景观图片。
问:这些美丽的图片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要素?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以乡土地理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高效课堂过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问:看图中所描述的事物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直接的关联性?自己是否可以说出一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案例?过渡:这五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而且不断地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呢?学生观察,自主思考,快速抢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3、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四、探究学习,迁移拓展探究活动一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析问:青藏高原其环境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在这样的气候特征下,其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过渡: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其地貌、水文、土壤、生物都和寒冷的气候保持一定的联系。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25张PPT)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 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非洲的干旱
厄 尔 尼 北美的暴雨和洪水 诺 现 象
印尼的森林大火
澳洲的干旱
1998年的厄尔尼诺 事件中澳大利亚的 灌木火灾。
1998年的厄尔尼诺 事件中孟加拉国遭 受洪水的地区
思考、讨论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 哪些影响?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早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十分发达
B 2.“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四大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你能举例说明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吗?
1、海洋输送大量热能改变大气运动 水圈与大气圈
2、赤道两侧,信风驱动下,形成稳定风海流 大气圈与水圈
3、流水侵蚀形成三峡 水圈与岩石圈
4、海底地震引发海啸 岩石圈与水圈
5、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热量到大气中 岩石圈与大气圈
(1)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2)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②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区;中亚和西亚 成为干旱核心 ③阻挡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形成黄土高原;黄河含沙 量加大、“地上河”使水患加剧;河口三角洲
课堂检测
C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环境整体性的是: ( )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2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26张PPT)
环节
水循环
蒸发(蒸腾)、水汽输 送、降水、下渗、径 流
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解作用
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 循环
能量 交换
太阳能、重力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
重力能
热能
意义
①促进水体更新,维持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联系四大圈层,进行 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③塑造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要素
大气 岩石 土壤
地形 生物
水
探究活动1:认识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
地
(植被)
理
环境五水(文1)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气互候
大 要
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素
地貌
土壤
探究活动1:认识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你能从图中任选箭头,举出实例说明它们的相互关
系吗?写出两例来。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1)阅读一、二自然段,联系“洋流与海洋渔场”知识,填 出空格处的内容。这说明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品教案鲁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从全层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全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地球全层间的物质运动.二、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通过举例或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3 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其他问题,体会"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4 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整体性概念把握不好,对于厄尔尼诺可能都没有怎么了解过.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初步把握该堂课的三个问题.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4人一组,便于学生活动.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图片导入、展示目标。
呈现读图3-2-1,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这幅图片中看到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今天就学习,各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的另一特性,整体性.教师: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容。
2.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
3.学会分析地球的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整体性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3.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容。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
3.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对概念和知识点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讨论法:通过讨论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整体性概念和内容的介绍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整体性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的实验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3. 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等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综合分析能力评估:考察学生在地球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分析中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最新考纲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XXX、相互影响,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如下图:3.表现(1)环境各要素与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间是相互XXX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4.案例: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沿岸海区的影响洋流状况大气环流气候状况海洋生物正常年份上升流强烈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形成渔场厄尔尼诺发生年份上升流减弱上升气流暴雨、洪涝鱼类死亡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考向一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xx·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的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B。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30张PPT)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中亚、西亚粉尘东输, 沉积形成高原
沙漠戈壁连绵,草原黄土横亘, 森林湿地限于沿海
黄土松散易冲蚀,黄河 泥沙易淤积
协调
要素与环 境总体
整体性
要素 之间
制约
区域 之间
联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并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二: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某一
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状态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三: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35张PPT)
裸
成
肥土
原
成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退化
生熟肥
土
土
土
南方水稻土
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土地、水、生物、矿产
生物
大气
岩石
水
土壤
地形 岩石
气候 土壤
水文 生物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
沙漠化
耕作 改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人 类
灌溉 变 水分、湿度状况
活 动
施肥 土
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微生物活动
耕 作 土 壤
收获 壤 养分循环状况
合理耕作经营
土壤肥沃
地势
温度 降水 湿度
气候带 植被带
土壤
地
陡坡
侵蚀多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 个有机整体。
表现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 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 整体的改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 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地貌、土壤、生物、水文、气候)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3、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2019-2020年新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doc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要求: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基础知识: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由、、、、5大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相互,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整体性的主要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举例:秘鲁渔场的成因。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例: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秘鲁太平洋沿岸的影响有:①②(3)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其他区域。
举例: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出现。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海洋为大气输送,大气为海洋提供。
2、大气圈与水圈还存在着势能的交换,当气压升高时,海平面会,当气压下降时,海平面会。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1、植物的呼吸作用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改变地理环境的根本作用)四、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2、喀斯特地貌3、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
五、对人类活动的意义通过人类活动破坏某一环境要素导致环境变迁的案例分析,增强因地制宜、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课堂练习(一)选择题读图6,完成1—2题。
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年B.1980年C.1990年D.2000年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D.水土流失严重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6、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与我国西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7、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降温的现象B.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南赤道暖流加强C.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水温度降低,营养物质减少,鱼类死亡D.厄尔尼诺造成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8、“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俗语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各要素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发展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都十分重要(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绝对的,差异性是相对的。
2024学年高中地理《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鲁教版必修1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在线地图资源,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提升地理信息素养。
-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例如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问题。
- 观看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的纪录片和视频资源,通过视觉影像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5)改进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案例分析
- 案例一:XX地区的自然景观形成与演变
- 案例二:XX城市规划中的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
5.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践与研究
- 实地考察与观测
- 研究性学习项目
设计要求:
- 目的明确:板书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 结构清晰:板书设计要有明确的结构,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解决措施:推广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解决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
(5)解决措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例题四:
题目:分析某地区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
(1)问题:城市规划缺乏对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考虑。
鲁教版必修1《地理环境整体性》word教案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盐城市第一中学凌伟铁【课程标准】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因素。
2.以某自然地理因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经过地理环境因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互换过程说明各因素间的互相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会致使其余因素致使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建立地理事物广泛联系的看法。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环境各因素及其互相作用;经过举例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看法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读图析图、展现沟通等学习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问题,提升读图析图、图文变换、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事例剖析、议论和对大型工程建设的争辩,建立事物间是广泛联系的、是一致的整体的观念,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脚踏实地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个因素的互相作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学习过程:【讲堂导入】一、地理环境因素间的互相作用【资料展现】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学生议论】经过对经典诗词的朗读,总结出诗词中反应出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天气、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讲堂活动】请看以下描绘,判断它们表现了哪些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关系。
牦牛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动物(天气 --- 生物)横断山区“一山有四时,十里不一样天”(地貌 --- 天气)世界“寒极南极洲”冰川广布(天气 --- 水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文 --- 地貌)【教师小结】自然环境各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致的整体。
(展现图片)渡:自然地理因素之互相系、互相影响是通什么来的?(物迁徙和能量交)【堂活】研究自然地理境各因素之的物迁徙和能量交一、第一人称表达:假如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物迁徙)二、在水循的程中,有无圈之的能量交?(能量交):水循系四大圈,并促各圈物迁徙和能量交,似的有岩石圈的物循、生物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进行着相互作用;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认识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联系第二单元所介绍的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相伴进行的能量交换;以圈层作用和地球上的碳循环为案例,分析具体过程,明确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尝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自然界中的碳平衡,防御全球变暖。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结构整体感知】1、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入手认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回忆前面已学过的大气环流、水循环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最后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来印证这一基本结论。
2、联系海洋与大气、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传输来理解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尤其是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
3、结合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运动理解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过程和结果,明确碳循环、氮循环等都超越了圈层界线,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和体现。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的联系呢?这也是我们这一节的开头就给出的问题,呈现读图3-2-1,说明先不讨论答案,而请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最后再作回答。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读图:P64图3-2-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可让学生展开讨论,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
而地面潮湿、空气中水汽含量最大,又会增加降水量。
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击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是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等。
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转承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不仅如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
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
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读图:图3-2-3“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
在正常年份下,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
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
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
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
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
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
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
令人忧虑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原来认为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出现。
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
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读图3-2-5“厄尔尼诺与全球天气异常(1982年)”这张图从整体上反映了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全球气候的恶劣影响与所能带来的灾难性气候。
厄尔尼诺现象对于我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该图上我国处于高温区,那么就会出现干旱性的灾难性气候。
下面请同学们先相互讨论以下的三个问题,稍后我请同学回答。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请你说说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增高时,将产生哪些连锁反应?3、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你能否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教师总结)参考答案:1、秘鲁西岸海域,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运动,从而形成了水平方向的补偿流——秘鲁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这样就将深层营养物质(磷酸盐类)带到了海水表层,致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鱼类来此觅食,形成秘鲁渔场。
2、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饥饿而死亡。
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海湾战争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玛拉雅山降黑雪。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区域的联系性。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
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
通过厄尔尼诺大家可以发现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
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
借鉴我们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分析,请同学们将[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看一看,然后回答青藏高原的隆升给亚洲环境带来了怎么样的连锁反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和加强亚洲季风、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形成中亚和南亚的荒漠环境、协助黄土高原形成等等。
承接从“厄尔尼诺”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地理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各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
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读图:图3-2-7“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示意图。
分析、讲解:在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
例如:海洋是太阳能的巨大储藏库,由于海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则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
例如:赤道两侧,常年在信风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
当然,水体运动也会影响或改变大气的运动。
结合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厄尔尼诺”现象,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如何相互作用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能举出一些什么例子能够说明四大圈层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承接)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那么物质运动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三、地球圈层的物质运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读图:图3-2-8“光合作用”示意图。
分析、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表明,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之间的物质运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岩石圈表层的土壤中吸收某些矿质元素,从水圈中吸收水分。
矿质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水从水圈迁移到生物圈。
当植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如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提问(补充)书本上给我们扩充了一个知识点,把书本翻到P69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知识窗]—地球上的碳循环。
这部分内容简要的概括的地球上碳循环的基本流程,作为知识的扩充,同学们自己将这个知识点理解一下,并在看的同时将碳循环同水循环、氧循环等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讨论这些循环对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小结通过这堂课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回答我们在一开始向大家提出的问题,也就是P64:图3-2-1所要我们思考是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白云,其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大海,它存在于蓝天,随着水汽上升,云层增厚,形成降水,水,水降到山地,滋润岩石圈表层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降到地表的雨水,或通过江河或通过地下又汇入海洋。
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形成了我们人类最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