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群落生态
第四章群落生态部分习题
《普通生态学》“群落生态学”部分自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3.在以下生物群落中,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的是哪种类型[]。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季雨林 D.常绿阔叶林4.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区域是[]。
A.潮间带 B.浅海带 C.珊瑚礁 D.远洋带5.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6.下述对常绿阔叶林描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区属于亚热带气候B.常绿阔叶林又称为夏绿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是共建种群落B.阔叶林群落中出现的马尾松是罕见种C.板状根植物多属浅根植物D.湖泊中的生产者多分布在深底带11.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常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2.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3.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形态、生理等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同种生物的趋同适应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D.生态型根据形成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5.按丹麦植物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
生态学-群落
生态学一群落(四)(总分:282.00 ,做题时间:—、判断题(总题17,分数:17.00)1. 陆地植物群落的分层与水的利用有关。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陆地植物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
2. 群落季相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的物候变化。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群落季相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的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变化。
3. 从群落中生态位是否重叠可以反映出群落中种间的竞争程度。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生态位重叠是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并非绝对条件。
而决定于资源状态。
资源丰富,供应充足,生态位重叠也不发生种间竞争。
资源贫乏,供应不足,生态位稍有重叠,即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
4. 生物量和生产量都是表示植物有机的物质积累量,所以是同一个概念。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生物量和生产量虽都是表示植物有机的物质积累量,但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
而生物量则无此意义,所以不是同一个概念。
5. 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可以有多个而建群种只有一个。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6. 所有生物群落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有些生物群落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性指标,与种的均匀度有关。
8. 基盖度也称真盖度或显著度。
()(分数:1.00)A. 正确B. 错误V解析:应改为: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基盖度也称真盖度。
9. 分盖度或群盖度之和常大于总盖度。
()(分数:1.00)A. 正确VB. 错误解析:10. 温带和北极地区的植物中,地面芽植物占多数,而北极的地下芽植物比例高于温带。
群落生态学
1.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具有边界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性.
1.3.1 群落的结构单元
1. 生长型和生活型: 生长型和生活型: A.生长型 A.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 群. 植物许多形态特征都用于区分植物 的生长型. 的生长型.
陆生植物6 陆生植物6种主要的生长型
1,乔木: 乔木: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阔叶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 树(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阔叶落叶树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铁树等). 铁树等).
理论根据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从先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 这个演替过程, 体的生活史. 体的生活史.
2,"个体论"学派认为: 个体论"学派认为 认为: 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 化的, 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 意认定的. 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 美国的Gleason Ramensky, Gleason,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的Gleason,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和法国的Lenoble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上述观点. 上述观点.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内容
4.3、群落的结构
▪ 生活型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益 ▪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 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 重要作用。
▪ 协同进化包括物种间作用(即通过竞争决定 生存,确定种类组成)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型)。
1、生活型
▪ 定义:生活型是生物对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外
部表现形式。
▪ 植物划分标准: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
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作为划分生活 型的标准。
▪ 类型: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德鲁捷(Drude) 克 列 门 茨 布 朗 - 布 朗 奎 (Braun-
(Clements)
Blanquet)
Soc Cop Cop2
极多 D
很多 A
多
F
Cop1 尚多 O
Sp
尚少 R
Sol
少
Vr
Un
个别
优势 丰盛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5
非常多
4
多
3
较多
2
较少
1
少
+
很少
R
稀少
Fig4.1 Desert Iandscape dominated by the creosote bush, Larrea tridentate,
▪ 应该强调,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 变化;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群落生态学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生物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16
物种多样测度--物种均匀性指数
均匀度
实际的种类 多样性
最大均匀条件下的种 类多样性(logeS) 群落中的最 大物种数
E= H′/H′max H′max =-s(1/s loge 1/s )=loge s
H′min =-S/S loge S/S )=0
χ2=n(ad-bc)2 / [(a+b)(c+d)(a+c)(b+d)]
1/2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4
群落的物理结构
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参考文献 思考题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3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4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 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8
层片
层片的概念
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和 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分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第二级层片 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 生活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试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三个术语的概念、结构及特征800字
试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三个术语的概念、结构及特征800字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起着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种群是一种具有相同表象和行为特性的生物,从更宏观的意义上说,种群指的就是
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
其次,群落是由一类,一种或若干物种共同组成的一种动物、植物
等的聚合体,它们受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最后,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单元,它包
含了物种及其相关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承载着生物界这个大系统巨大的生命活力。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都为生物圈构成重要支柱,各具特色:种群通过个体交互和竞
争促进种群的演化变化;群落通过两个或多个物种共同组成,不断改变状态以及大小;生
态系统则利用各个简单系统的组合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不断维持着它的生物圈。
总的来说,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生物圈的维持和
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拥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构成生物圈这个大系统时,起着不可或
缺的作用。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复习资料
绪论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典型的巢寄生生态学的4个组织层次:由小到大,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种: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原地观测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考察,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和原地实验生态学的发展态势:由野外转向室内,从定性到定量有机体与环境物种: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元和功能单位,是由生殖、遗传、行为和生理等内在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成,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份,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有时也称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是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在一定情况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的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而获得相应的生态效应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利比希定律只有在严格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
生态学笔记整理
《基础生态学》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组织层次划为:①个体生态学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阶段性作用;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注意看下这节P20)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①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等。
②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③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④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及番薯等。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①繁殖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动物(鼬,水貂,刺猬,田鼠,雉)短日照动物(羊,鹿,麝)②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如梨小食心虫。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一、生物的分类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基本概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网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动物的群落和生态圈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群落演替是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来源之 一,对于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的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
人类对动物群落和生态圈的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环境恶化 捕猎和野生动物贸易:非法狩猎和野生动物交易对濒危物种构成威胁 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破坏本地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动物栖息地分布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群落演替的标志:物种丰富度、 优势种群变化、群落结构变化
影响因素:环境条件、物种间的 相互作用、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原有群落,促进演替的发生。
物种入侵:新的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会与原有物种竞争资源,从而影响原有 群落的演替。
群落内部竞争:群落内部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些物种的消失或优 势地位的改变,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
定义: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数量、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意义: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影响因素:环境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 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环境,控制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圈的形成: 地球上生物与非 生物之间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 结果
生态圈的演化过 程:从单细胞生 物到多细胞生物, 从海洋到陆地, 从简态保护的关系,确保生态圈和动物群落的长期健康和稳定。
生态圈保护:通过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圈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为动物群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动物群落保护:动物群落的健康和繁荣是生态圈稳定的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维护动物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圈和动物群落产生深远影响,可持续发展强调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 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来源,保护动物群落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文章标题: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定义与关系一、引言在生态学领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个体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几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个体的定义与特点1.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代谢和繁衍能力。
2. 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本的生物单元角色,其健康状况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个体的存活和繁衍需要受到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
三、种群的定义与特点1. 种群是指生态学上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2. 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繁殖、竞争和协作等。
3. 种群数量的增减和变化不仅受到生物自身的特点,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群落的定义与特点1. 群落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生物总合。
2.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捕食、共生、共存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
2. 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六、生物圈的定义与特点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水、陆和空气中由生物所占据的全部部分。
2. 生物圈中包括了各类生物种类以及它们所处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的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生物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七、总结回顾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PPT课件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一)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作用
✓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是有差别
的。其中有一些物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
们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这样
的物种即称为关键种或关键种组。
✓ 关键种依功能或作用不同,可以分为7类:捕 食者、食草动物、病原体和寄生物、竞争者、 共生种、掘土者和系统过程调控者。
关键种的分类及其作用
类型 捕食者
食草动物 病原体和寄生
物 竞争者
共生种
掘土者 系统过程调控
者
作用方式 抑制竞争者
抑制竞争者 抑制捕食者、食
草动物竞争者 抑制竞争者
有效的繁殖
物理干扰 影响养分传输速
率
实例 海洋:海獭 陆地:依大小选择性采食种子
的动物 大象、兔子 粘液瘤菌、采采蝇
演替中的物种更替,如森林中 的优势树种和杂草
✓ 源-汇动态 :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 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 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二不灭绝
✓ 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汇生境 将源生境包围,过多的汇生境可能会成为源生境个 体的消耗地,从而使源生境中产生的个体逐渐减少 。
✓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三) 生物保护的景观规划
异,种群是进化与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单位,乡
土种群(local population)才是生物对环境反
应的基本单位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二)种群调节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状 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入或迁 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种群联系在 一起并保持稳定。
整理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叶片大小及性质
– 叶片大小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图6-5)
• 大叶片在光照时叶温高,蒸腾量大;阴蔽时叶温降低速度快; • 光合收益与叶片大小的关系则呈现峰值,叶片太大,光合收益反 而降低(呼吸作用的限制)。
– 最佳叶片大小与光照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图6-6)
• 图中虚线分隔的斜带代表雨林的林冠到地被的光照和水分条件
4、岛屿与群落结构
岛屿的种-面积关系:面积越大,物种数越 多。 S(物种数)=cAz (A为面积) 岛上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 衡。而迁入率则与岛屿距大陆的远近有关。 大而近,则迁入率高,死亡率低,物种多, 反之,则反。
27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保护区可看成岛屿。 建立保护区,则会出现边缘 区,适于边缘生境的物种会 增加。形状以园形为好。 面积大有利于保护更多的物 种。 同样面积下,一个大保护区 好还是若干小的好取决于: ①若每个小区内都是相同的 种,则一个大的好;②从传 播疾病的角度看,隔离的小 区好;③在一个异质性高的 区域,建多个小区好于一个 大区;④对大型动物,一个 大区好。 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 地的破碎化。 各小区间是否应建立走廊?
18
群落内小群落(即群落内部的某些小区域由于 生态因子的不均匀而形成一些小型的植物组合, 它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所形成 的镶嵌性与群落分布中的复合性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①在镶嵌性的情况下,群落内部的各个 斑点的大小是几十厘米或几米,而在复合性的 情况下,不同群落的斑点大小是各为几米到几 十米。②在镶嵌性的情况下,相邻斑点的植株 相互影响,而在复合性的情况下则几乎没有。 ③镶嵌性是一个群落内部的水平分化,而复合 性则是不同群落的一些小地段或斑点相互间隔 的现象。
物 种 比 例
4
4.2.2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 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与生态系统。一 般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涵义,一是群落所含有 的物种数目的多寡,即种的丰富度;其二是种 的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包括:(1)α多样性:反应群落 中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在各物种中的均匀程度; (2)β多样性是指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 种替代的程度;(3)γ多样性:反映不同地 理地带的群落间物种更新替代的速率。
24
图中的圆圈内是5种植物共存的范围。说明多种植物在竞 争少数共同资源时能够共存。空间异质性是其共存的 一个重要根据。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使其达不到现有 空间和食物条件下应该达到的密度而出现共存。 25
捕食
泛化捕食者(如野兔):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兔捕 食强度间为一单峰曲线。 特化捕食者:①捕食对象为优势种,则捕食可提 高多样性;②捕食对象为非优势种,则捕食降低 多样性。
20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 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 种密度增大的趋势。有三个特征:
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在此相 互作用强烈,常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发 生区。 这里的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性 相对较低,一旦遭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这里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 因而也造成生态恢复的困难。
9
4.3生物群落的结构
4.3.1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结构是指所有种类及其个体在空间 的配置情况。群落空间结构取决于生活 型和层片两个要素,两者可看成是群落 的结构单元。 生活型: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 形式。《中国植被》书中按植物的外观 体态划分生长型类群。如乔木、灌木、 藤本、草本等。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 系统分成5类。
1
4.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4.2.1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1、种类组成
用最小面积法来统计 和编制一个群落的植 物组成名录。所谓最 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 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 生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用种类-面积曲线上 曲线开始变缓处所对 应的面积定为取样的 最小面积。
2
2、数量特征
多度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 指标。常用于野外调查。常采用Drude的七 级制。 密度 : 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 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高度 重量 体积 优势度 、重要值: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群落生态
4.1群落的概念
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 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的复合体。 定义中强调时间的概念、相同的地区、物种在群落中 的分布是有序的。 群落的发展能导致物种的发展,因此,对某种特定生 物进行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变其群落;如控制蚊子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改变整个水生生群落,而不是毒 杀。同样,企图保护和发展某种生物时,首先就要保 护好并发展与其共处的群落和适宜的栖境。
13
图6-6 最佳叶子大小模型预测的叶子大小与光照和水分的关系
14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是群落 的一个重要指标,与群落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一 般定义为:
• LAI=总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 • 它与群落的光能利用效率有直接关系。
15
4.3.2群落的结构类型
垂直结构:指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多样性指数 :反映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的 指标。低丰富度和高均匀性群落与高丰富度和 低均匀性群落可能得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 ①辛普森指数
0 ~(1-1/S)
7
②香农-威弗指数
8
• 多样性梯度
–随纬度的变化: –随海拔的变化: –随水深的变化:
•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7个学说)
–7个学说涉及到时间、空间、气候、竞争、 捕食、生产力等6个因素。
21
4.3.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是竞争和捕食)
竞争:可导致生态位分化,使更多物种共存。群落 中的竞争常出现在同资源种团和生态位比较接近的 种类之间。大型生物间的竞争较小型生物间的多, 而植食性昆虫间的竞争比例最低(因植物到处都较 丰富)。 高等植物间的竞争比较特殊,他们都需要光、二氧 化碳、水和营养物等几乎一样的资源。Tilman模型 以零增长线(ZNGI)为出发点,ZNGI表示一种植物 利用两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植物能存活和增殖 的边界线,资源量位于ZNGI上边和右边,植物能存 活和增殖;若位于ZNGI线的下边和左边,则不能存 活。分析种间竞争时,将两个物种的ZNGI线叠合在 同一图上。两个物种对资源的消耗率不同,但供应 率只有一个。种间竞争的结局取决于供应点的位置.
17
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或镶嵌现象。 镶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造成的, 从而形成许多小群落。它不同于层片,是由于生态 因子的不均匀性造成;生物本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 特性也有重要作用。地形和土壤条件的不均匀性引 起的镶嵌分布现象很普遍。 森林群落的镶嵌性是由于林内光斑与暗斑的分布、 草本层和苔藓层在不同树龄树冠下的差异、小地形 的起伏、腐朽树桩和倒木及残落物的积累的不均匀 性等引起。 草原群落的镶嵌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由挖土动物的生 活活动引起;某些情况下是由个别植物种的生长繁 殖而引起。
10
层片(层群):是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需 求的物种所组成的机能群落。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 生活型的植物只有在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 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群落环境。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 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并可按其作 用和功能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 片等。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结构,与层有相同之处,又有质 的区别。层片比层的范围窄,一个层的类型可以由 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
22
23
图c表示资源供应点的位置有3种可能:如果供 应点落在①区内,物种A和B都不能生存;落在 ②区内,物种A生存,B灭亡;落在③区内,开 始时,两个物种都能生存,但竞争结果是物种 A排斥B,最终结果是物种A生存,B灭亡。 图d表示资源供应点的位置有6种可能:如果供 应点落在①区,两物种都不能生存;落在②区, 物种A生存,B灭亡;落在⑥区,物种B生存,A 灭亡;落在③、④和⑤区,开始时,两者都能 生存,但最终竞争的结果不同,在③区,物种 A排斥B,在⑤区,物种B排斥A,只有在④区, 两者才能长久稳定共存。
– 右上:光照强,水分充足 – 中间:光照和水分中等 – 左下:光照弱,水分不足
• 热带雨林中叶子的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 • 古代以叶子的大小进行气候预测(表6-1)
• 叶面积指数
– 单面总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以LAI表示; – 叶面积指数与光能利用率成正比关系
12
图6-5 最佳叶子大小模型
5
α多样性的测定
丰富度指数 :反映物种丰富度的指标。 ①Gleason指数: D=S/lnA 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物种数。是最简 单的测定方法,表示一定面积生境内的物种 数目。
6
②Margalef指数:D=S-1/lnN S为群落中物种数,N为调查样方中观察到的个体总 数(随样本大小而增减)。
19
群落的时间结构(时间格局、时间成层)
指群落结构在时间上的分化或在时间上的配 置。是群落的动态特征之一。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因素的时 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 应的周期性变化;二是群落在长期历史发展 过程中,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的顺序 过程,即群落的发展演替。 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层片结构决定群落的外貌。 群落随气候季节性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外貌, 即季相。外貌随季节的变化称为季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