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后感

合集下载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两个息息相关的话题,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和对人民意志的尊重;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读完有关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相关文章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对民主主义和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民主主义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人们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权利,这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育可以更加开放、多元化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民主主义也保障了人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是民主主义的基石。

民主主义需要有高素质的公民来维护和支持,而这些素质的公民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具备民主精神和法治观念,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民主制度才能更好地运行。

此外,民主主义和教育的结合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主主义注重人民的参与和民意的尊重,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当这两者相结合时,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民主主义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教育又为民主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互动关系将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读完有关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相关文章后,我对民主主义和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民主主义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只有在民主主义的环境下,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教育又是培养民主公民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重要性,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二)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

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

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谈教育的目的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后,不禁问道:“究竟什么是杜威眼里的教育目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目的?”脑子里却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了这一章节。

1、什么是目的?杜威认为目的是对所要做的事情预见的结果,这种预见有三个作用:第一,它包含仔细地观察特定的情况,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发现挡路的障碍。

第二,它提出运用手段的恰当的顺序,便于合乎经济的选择和安排。

第三,选取可供选择的方法。

2、良好目的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也就是说目的是与实际情境相关的。

第二,目的是灵活的,并能用它来改变环境。

第三,目的要使活动自由开展。

3、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没有目的。

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第三,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以上是杜威讲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否真的没有目的?不是的。

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没有目的,指的是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是没有目的的,实质上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讲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只不过这个目的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那么,什么又是外部的目的,什么又是内部的目的呢?外部的目的是社会、教师、家长所赋予给教育的目的,内部的目的则重视儿童的生活状态,尊重儿童的本能、需要、个性,基于儿童自身经验选择而来。

举一生活实例来说明,前段时间曾绣了一个丝带绣,首先讲绣’丝带绣”这一活动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朋友结婚)而做,这一活动对我而言很感兴趣(朋友结婚有很多礼物可以送),而且是我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这一目的就是内部的目的。

如果说我是丝带绣加工厂的工人,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我的任务,我每天只有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才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对我本身而言,我从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进而拿工资。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1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先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4岁到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8岁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这时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学习间接的知识。

但是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须应生活之需而为生活所用,否则呆读死记就会成为大脑负担,就像不能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反而被战利品所拖累一样。

第三个阶段就是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期,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杜威指出,教育最初须是人类的,以后才是专业的。

科学家的出发点是追求知识,儿童的出发点是生活生长。

现在的课堂依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领路人。

”这和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现在很多课堂上老师都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动手做一做,然后自己总结出公式或者数学规律,自己总结出的这些规律。

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很透彻。

这样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方法,学生依然受益匪浅。

特别是小学,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当我们学习这方面抽象知识的时候,都是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儿童的知识虽然很疲乏,但当他全力以赴探讨那些感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的时候,他会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肯于动脑筋和费心血。

一般教师脱离儿童生活而仅仅为准备考试才向学生提出问题,儿童却是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的。

实际上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得多。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深入探讨了教育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其观点独特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当下教育实践的诸多思考。

杜威开篇就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将教育视为为未来做准备的狭隘观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与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是不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总是在告诉学生,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前途,但却很少引导他们如何在当下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各种社会角色和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然而,现实中的学校往往与社会脱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走出校门后很难直接应用。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增加更多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真实的社会情境?杜威主张“从做中学”。

他认为,单纯的听讲和阅读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这使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教育方法,过多地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

比如在科学课程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科学原理和公式,而不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他们怎么能真正理解科学的奥秘呢?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那种把教育目的设定为固定的、遥远的目标的做法。

他认为教育目的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给学生设定一个一成不变的目标,而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潜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一刀切的。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参与,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创造力的过程。

本文将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平等和自由,而教育正是实现人民平等和自由的重要手段。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教育是每个公民平等接受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发展自己的才能。

民主主义的核心理念也体现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自由和平等的体验。

其次,民主主义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民主主义要求人们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这也要求教育体系要培养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在教育实践中,民主主义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有民主的管理模式,学生和教师应该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学校决策应该体现学生和教师的意见。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此外,民主主义也要求教育要具有包容性。

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应该包容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多样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排他性的工具,而是要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

在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体现平等、自由和包容。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

只有在民主的教育体系中,每个人才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在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持续的话题。

我们应该借鉴民主主义的理念,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包容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约翰·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

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

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

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

全书共分26章。

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的时期。

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

他主要的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

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

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

再者,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

”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500字五篇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500字五篇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500字五篇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民主与教育有感,仅供参考。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一《民主主义与教育》共26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1-6章、第7-23章和第24-26章。

第1-6章内容分别为:“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教育具有社会作用”、“教育作为指导”、“教育即成长”、“准备、展现和形式训练”、“教育即保守与进步”。

这6章从非正规化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从普遍意义的角度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及目前各种学校教育目的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并指出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向进步的教育迈进。

第7-23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中的民主概念”、“教育的目的”、“以自然发展和社会效能感作为教育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育中的思维”、“教学方法的性质”、“教育内容的性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地理和历史的意义”、“学习课程中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劳动和闲暇”、“知识性科目和实用性科目”、“自然科目和社会科目: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个人与世界”、“教育与职业”。

这部分研究了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及其运用到教育中所做的种种努力,阐明教育在向年轻一代传授知识和经验、培养其品格时的作用。

第24-26章的内容是“教育哲学”、“知识论”和“道德论”,主要对前面各章涉及的哲学上的争论进行回顾,探讨了实用主义哲学的性质,从认识哲学和道德哲学两方面进行总结。

本书的主要观点有这样几个:一是关于教育是什么,有什么用。

杜威认为就个人而言,教育是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个人意识、形成个人的习惯、锻炼个人的思想并激发个人感情的过程,教育会通过增进和改造个人的经验来使人获得成长、发展;就人类整体而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需要;就社会而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手段。

在杜威看来,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而学校是特殊的成长环境,是“从广义的教育中区分出一种较为正规化的教育,即直接的教育或学校教育”,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的机构(即学校)和目的明确的内容(即课程),就被设计出来了,在此机构中讲授这些内容的任务则由委派的专门人员(即教师)来完成。

《民 主主 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 主主 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全面阐述了杜威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杜威在书中强调了教育与民主社会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教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民主、更加美好的社会。

在民主社会中,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堆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那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主张“做中学”。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活动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中,比单纯地讲解科学原理更能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在教育内容方面,杜威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

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

因此,教育内容应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比如,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的知识来提出合理的方案。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另外,杜威非常重视教育中的交流和合作。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反思。

比如,“做中学”的理念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如何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等。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转载标签:随笔教育教育即生长“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

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

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

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

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

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

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在阅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感悟,这些感悟不仅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也影响了我的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地发展。

我们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空的容器,而是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潜力。

杜威还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应该与社会紧密相连。

我们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适应社会。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我相信,这些教育理念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第一篇: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杜威的众多教育著作中,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作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总纲。

有些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视其为教育经典中的经典。

在此书中,杜威接着卢梭的自然主要义教育思想,发展出了一整套“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这在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的现代儿童教育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温《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教育演进的钥匙,更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可资镜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民主教育在杜威生活的年代,美国传统教育有两大弊端:一是脱离社会,一是脱离儿童。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正像两点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一般,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

”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教育和造就出什么样的儿童,而如果想造就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社会,又必须从儿童教育抓起。

杜威的想法是社会的公平民主首先要求教育做到公平民主,须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

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教育的社会定位的。

所谓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人人共享利益,人人能够互爱互赖,能够自由交往,能够协力维持社会繁荣和进步的社会。

它有几个基本特征:一、它是人人平等的,不是等级森严的;二、它是自由开放的,并非专制封闭的;三、它是和平共处的,而非以暴力相威胁的。

教育改造人类,改造社会,取代革命。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独自存在,一个民主主义的社会不容许学校教育有背民主和有碍道德发展的现象存在,必须符合民主主义社会这三个原则或精神。

教育民主是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民主的社会需要民主的教育,而学校的教育亦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的教育。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92页)如果说民主是一种通过教育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这种习惯或方式是怎么养成的?这就有赖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有关教育与政治的经典著作,作者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民主主义理念如何融入教育领域,以及教育如何对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和民主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才能为民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杜威关注的是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抽象的原则和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自立、有创造性和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这种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个性化和经验性。

他认为,学生要通过自己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主的理念,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他反对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学习方式,认为这些方法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杜威认为,民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公共生活中的合作基础之上。

他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学生应该在学校中学习到如何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因此,他提倡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民 主主 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 主主 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在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与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

杜威在书中强调了教育与民主的紧密联系,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校园经历。

那时候,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校园环境改善的讨论活动。

不像以往只是老师和领导们做决定,这次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开始,大家还有点拘谨,不知道从何说起。

但慢慢地,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有的同学说,希望学校的操场能重新铺设一下,因为现在的地面坑坑洼洼,跑步的时候总是担心会崴脚。

还有同学提到,教室里的桌椅太旧了,坐着很不舒服,影响学习的心情。

甚至有同学大胆地提出,希望学校的食堂能增加更多的菜品选择,不要总是那几样,都吃腻啦!我也积极地参与了进去,我觉得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太短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阅读的同学来说,根本不够用。

我还建议在校园里多设置一些休息的长椅,这样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不用总是站着或者回教室,可以在户外放松放松。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同学,这次也鼓起勇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学校的校服款式太单一了,颜色也不好看,能不能设计得更时尚一点。

大家听了都笑了,但同时也为他的勇敢鼓掌。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或者领导打断我们,只是认真地倾听和记录。

最后,学校真的根据我们的意见做出了一些改变。

操场重新铺设了,桌椅也换了新的,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食堂增加了菜品。

虽然校服的事情没有立刻改变,但学校也承诺会考虑我们的建议。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杜威所说的民主在教育中的意义。

民主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这些声音能够被重视和回应。

在教育中,民主意味着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不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当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

就像我们在那次讨论活动中,每个人都能因为自己的建议有可能被采纳而感到兴奋和自豪,这激发了我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阅读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后,我深感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彼此的相互促进与影响。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民主主义教育的本质、目标和实践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感悟与思考。

首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人才,而民主主义正是强调个体平等、自由和参与的政治理念。

在民主主义的框架下,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公正和平等原则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公民责任感。

其次,民主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平等。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潜力是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不是过分干预或者灌输固定的观念。

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不受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身体条件的限制。

此外,民主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参与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知识和观念,很少有机会质疑和思考。

而民主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并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民主价值观,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要实现民主主义教育并不容易。

教育制度的根本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制度应从管制和标准化教学中解放出来,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环境。

同时,培养民主主义意识和教育思维的教师队伍也是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和民主决策的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发展全面素养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最后,我认为民主主义教育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该贯穿于社会不同领域。

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机构,从政治决策到公民参与,民主主义的理念与教育的目标相辅相成。

只有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民主主义的精神和实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我对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1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我认为,要真正的理解杜威的思想,就必须认识到他提出“教育无目的”的目的。

其实,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

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他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注重不同团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使平等、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

看似正确的话杜威却提出反驳说,犹如由工具箱中取出锯子不是制造工具,从别人口中听来也非真正获得知识。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

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考试、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兴趣可言。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第一次读书笔记此次的读书笔记是针对教育学史这门课程写的。

老师的作业要求是:李克强总理曾发表一篇关于“我们的教育工具与科技发展太快,请等等我们的灵魂”,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为此,最先找到的材料就是相关的讲话材料,并没有计划要找讲话原稿,所以在网页上搜索了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搜索看法的过程中,有一种看法很吸引我,那就是认为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灵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缺少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凤凰卫视的系列节目《盗火者》里面,也曾说过相关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成人思维,披着小孩童趣的皮,来教小孩学习”,对比民国时期的课本,很多课文内容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教育意义,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错的,假的。

因此,很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老师,在自己从事读经典的教育,这些经典都是原文,而且是中国的经典着作。

在老师出的题目里面,灵魂与工具是一对相对概念,但灵魂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灵魂的内涵主要是一种教育精神。

因此我再想到了教育的本质,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育人,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是“舶来品”,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身就是精神的传承;教育中有了传统文化,既是遵循教育本质的规律,也是教育灵魂的重现与载体。

因此,我构思的论文内容就是传统文化和教育灵魂的关系。

如果把我们的教育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那么对教育灵魂的忽略实际上是对教育内容的忽略。

教育内容不仅包含教育过程中传递的知识和观念等方面,还包含教育精神,即教育的意义的实现,对教育本质的规律的遵循。

那我们对灵魂的忽略究竟忽略在哪里呢?在这里我参考了王冀才老师的《大学文化哲学》这本书。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

由此我认为,灵魂的忽略就应该是课程内容上传统文化的忽略和教育理念上文化育人的忽略。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篇: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读《民主主义与教育》08教育学王谋东西方教育思想史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有人说,即使有关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全部被烧毁,只要保留下来了这三本书,损失是不大的。

可见这三部著作在教育思想史中占据怎样高的地位。

从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西方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既继承发扬精华,又剔除糟粕,使得西方的教育思想趋于完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总结前人经验,又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写出的,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一部教育名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共分二十六章,分别详细论述了教育性质、教育过程、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哲学。

我匆匆看完一遍虽不能完全理解、把握作者的伟大教育思想,但有很多地方引起我与作者的共鸣,但有些观点也还有待商榷。

杜威的这本著作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

教育即生长,杜威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肯定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法,他认为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和让儿童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杜威所指的生长意思是从一个未成熟的状态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状态,教育起决定性作用。

他主张“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反对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自然中、劳动中成才。

杜威说的生长不单单指身体方面,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智力与道德方面的生长。

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

”杜威反对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是看做就是目的。

欣赏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遍一律,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按照符合继续生长的原则,完善孩子的未成熟。

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后感
前不久,我去图书馆借了本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
本书共分26章。

依杜威在第24章的划分,约含3个部分。

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

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这些前言里的文字首先让我对此书产生了一种极大的兴趣,渐渐明朗了大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学观点。

这样的经历告诉了我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和宝贵经验——读书,最好能够从前言开始。

因为能够为一部学术著作写序的人一定是在这方面相当有建树的专家,不是专家至少也是大师,不是大师
至少也是前辈。

读了他们的序言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风景——登高而望,目非加疾也,而见者远。

下面,结合大师们的研究,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杜威在书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显然这句话让我惊悚了好久,甚至心底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难道,杜威这个教育大师也是传说中的标题党?毕竟这是和我接触将近二十年的观点完全迥异甚至抵触的观点,仔细想想,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

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

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

”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 “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

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

”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

查了下资料,有的专家说,杜威的教育观点其实有一下三点特征:
1.须建基于个人的固有活动与需要;
2.须能翻成实行的方法,与受教育的人的活动,共同合作;
3.教育家须防备所谓普通的与终极的目的。

这样的三点解释让我瞬间明白了大师和所谓标题党的根本不同在于,大师完全有合理的健全的令人信服的合法解释,让众人在被标题震惊之后迅速明白真正的意图从而发出“不愧是大师”的感叹,而标题党只是单纯的让人雷倒,顶多让人产生“浪费时间了又看见了标题党真倒霉”的叹气。

接下来是读这本书的时候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真理哇真是真理!
(二)“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虽然这点在上面讨论过了但还是忍不住搬了点理解出来,太让我兴奋了,大师的理解还真是不一般呐。

(三)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尽管猛地一看他的观点惊悚了点,但仔细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所说的是真理的另一个层次。

(四)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在20世纪前半世纪的整个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统治了教育舞台。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有了新的刺激和新的活力,也使得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变革。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

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