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哀江南1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哀江南(教案)【教学目标】(一)能够有表情地诵读全篇曲词,能说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指出课文中体现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写法的语句并能评价其表达效果。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其重点词语的妙处;能找出尾声一曲所用的对偶、排比句并能简析其表达效果。
(四)能够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①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对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有所了解。
②熟悉对偶、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③有鉴赏诗歌语言的一般常识。
2、目标分析①目标1是在学生原有“朗读技巧”和“揣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属于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②目标2和目标3是学生对原有的鉴赏训练要求“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和“鉴赏诗词语言”的进一步应用。
属于高级技能的学习。
③目标4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其迁移的条件是: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有写作散文的能力。
属于高级技能的运用。
3、课型与课时课型——以鉴赏技能训练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
4、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
5、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细读课文注释,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加以分析。
一、播放图片,引起兴趣1、播放图片——《哀江南》的有关图片。
2、问:同学们,看着这一幅幅图片,你们能想起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词吗?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扬州慢》。
以此引起对《哀江南》的学习兴趣。
二、告知目标,引起注意用多媒体呈现教学目标。
1、能指出课文中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写法的句子,评价其表达效果。
2、能简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其重点词语的妙处;能找出尾声一曲所用的对偶、排比句并能简析其表达效果。
3、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
(以上约用3分钟)三、研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请一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教案标题:《哀江南》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哀江南》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哀江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并解读《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哀江南》的基本情节和意义;2. 分析《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哀江南》的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江南的文化特点。
2. 学习背景:简要介绍《哀江南》的作者刘过和作品的背景。
3.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哀江南》的文本,并进行讨论,探究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 情节分析:请学生梳理《哀江南》中的情节,并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作品整体的结构。
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哀江南》中使用的意象,并与他们一起探究这些意象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3. 修辞手法分析:请学生分析《哀江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第三课时:1. 课文赏析:通过播放录音或学生朗读,再次体验《哀江南》的美感和情感,并共同赏析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之美。
2. 学生演讲:请学生选取《哀江南》中的某一段落或意象进行演讲,并分享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哀江南》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江南地区的感受和体验的文章。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多彩。
教学评估:1. 参与讨论和演讲的活跃程度;2.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质量;3. 对于《哀江南》的理解和解读的准确性。
拓展阅读:1. 刘过《哀江南》原文;2. 关于江南文化的详细了解。
《哀江南》(精选15篇)
《哀江南》(精选15篇)《哀江南》篇1张连生《哀江南》【一】一、学习目的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篇曲词。
三、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学习方法点拨、解析、鉴赏五、学习过程【一】点拨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
清代著名戏曲家。
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
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一六九九年完成了传奇《桃花扇》的写作,演出后很快引起了反响。
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
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官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
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戏曲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
《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巨型历史剧。
作者自称:“《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指南明)新事”,他之所以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是为了“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在众多反映历史的剧作中,《桃花扇》创作思想的明确程度可谓首屈一指。
《哀江南》为全剧结尾的一套曲子。
这套曲子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
曲词哀切感人,表达了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二】戏曲知识弋阳腔: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盛行民间,源出江西弋阳,至嘉靖间流传南北。
【三】文章结构【四】作业:归纳主题《哀江南》【二】一、学习目的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1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哀江南》
《哀江南》实录师:沈阳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著名的沈阳故宫,有福陵与昭陵,葬着清王朝的两个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许多东北人民流落关内,有一支著名的歌曲就唱出了当年东北人民国破家之痛,流离失所之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涉及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支同样反映亡国之悲的曲子,这座名城是南京,而这支曲子就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上关于的介绍。
选自《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
这个“余韵”相当于现代戏剧或小说里的“尾声”。
既然课文选自“尾声”,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全剧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到,《桃花扇》这个名字里的“桃花扇”象征着爱情。
《桃花扇》也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我们刚刚学过《长亭送别》,现在就来比较一下《桃花扇》与《西厢记》在故事情节上的异同。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
(投影1)师:古典戏剧在爱情题材上基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故事情节模式。
第一步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西厢记》里的张生与崔莺莺是这样,《桃花扇》里的侯方域与李香君也是如此。
侯方是明末名士、复社文人,在文化界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李香君是秦淮河边的名妓,色艺双全,才艺俱佳,两人果然是一见钟情。
第二步是“风云突变,节外生枝”。
美好的爱情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
侯李二人生不逢时。
明末崇祯皇帝即位后着力整顿朝政,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他清除魏忠贤,魏忠贤余孽四处流。
有一个流窜到南京来的阮大铖,如丧家之犬,急着要与以复社文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修复关系。
明末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是很有影响力的。
所以他抓住侯李成婚的机会,给侯方域送了一份厚礼,但是却遭到李香君的拒绝。
句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这话用在李香君身上就很不公平,李香君是个很有气节和见识的女子。
李香君的拒绝在侯李与阉党余孽之间埋下了矛盾的伏笔。
正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带着他的后妃女眷自尽了。
高中语文《哀江南》说课稿(通用3篇)
高中语文《哀江南》说课稿(通用3篇)高中语文《哀江南》篇1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
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
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阶梯状逐次递增的:第一阶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阶段(高二)重在鉴赏;第三阶段(高三)重在研讨和评价。
这一篇《哀江南》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由鉴赏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的桥梁。
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
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3.体会典雅的语言.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熟悉课文内容——语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达技巧。
教学导入:由姜夔的《扬州慢》引入新课。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
介绍作者与作品:孔尚任〔1648-1718〕,《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
预习诊断: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秣陵〔mo〕窗棂〔ning〕刍牧〔chu〕B。
长楸〔qiu〕蒿菜〔hao〕瓦砾〔li〕C.饿莩〔fu〕窗寮〔liao〕弋阳〔yi〕 D。
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B。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C。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D。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守陵阿监几时逃〔皇帝的坟〕B。
收酒旗重九无聊〔端阳节〕C。
高二语文《哀江南》课件
[ 驻马听 ]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 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 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 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 [chí ] 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 几个乞儿饿莩。
这两首曲子写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 陵)和明故宫的残破:“山羊群 跑”“鸽翎蝠粪满堂抛”,“牧儿打碎 龙碑帽”;皇宫柱倒墙塌,满路蒿草, 展示了政治斗争所在地的遗迹。
主题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清代戏曲“双璧”: 孔子64代孙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 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历史剧,是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与洪昇著的《长生殿》并称清代戏曲 “双璧”。
“南洪北孔”
关于“秦淮八艳”
Hale Waihona Puke 说到秦淮商女,使人不能不想到明末清初那一 批江南佳丽。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 且不少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多才多艺, 琴棋书 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顾媚、马 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寇白 门、陈圆圆,号称“ 秦淮八艳”。若论胸中志气, 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 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 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 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 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 死节, 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
《桃花扇》是写南明亡国惨痛的历史剧,共44出。
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 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 盾和斗争。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想笼络复社首领 侯方域,暗中出钱资助侯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结婚。 李、侯知道后,退掉了所有妆奁。阮便诬指侯与左 良玉勾结有谋反野心,要逮捕侯。侯逃到扬州史可 法处。马士英、阮大铖等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 只知腐化享乐、迫害政敌。抚臣田仰要强娶香君。 香君撞破头表示拒绝,接着又选入宫中唱戏。香君 借机痛骂了马、阮等误国奸臣。不久清兵南下,史 可法孤军奋战,壮烈殉国。侯回到南京寻香君不遇, 被阮逮捕。南京城破,南明朝廷溃散。侯逃出,在 白云庵会见了香君,一齐出家,隐居山林。
高二语文教案-哀江南
哀江南【知识指要】1.字词正音:蒿莱(hāo lái) 萧条(xiāo tiáo) 坏槛(jiàn)当潮枭(xiāo)鸟诌(zhōu)一曲厨灶(chú zào)2.字形比较:笙箫空壕水榭哀江南潇洒嚎啕谢意衷情倾诉萧条3.词语补注:① 蒿莱:泛指野草。
② 疾忙:急忙。
③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④ 坏槛当潮:已损坏的栏杆被水泡坏了。
槛:栏杆。
⑤ 枭鸟:凶猛的鸟。
⑥ 诌一套:胡乱编造一套曲子。
诌:编造。
4.资料检索:①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
孔子六十四代孙。
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后纳捐为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
二十五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
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
次年即遭罢官。
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
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
孔尚任还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录》等。
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②一六四0年前后的秦淮河畔,杨柳依依,楼台隐隐,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酒香和乐声。
世界在这里变得有些奇怪,一种令人难以致信的浪漫气息笼罩了江南的名胜繁华之地。
一些风尘女子经常和江南士林中的精英人物们举行集会,或饮酒赋诗,或寻幽探胜,或品茗赏花,他(她)们的话题是古琴谱的真伪,历史名人人品的高低,各书家作品的妙处,以及于国运兴衰,朝政得失。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哀江南》教案
《哀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深入理解孔尚任及其作品《桃花扇》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细致分析《哀江南》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
o鉴赏剧本中的语言艺术、情感氛围与戏剧结构。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与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戏剧的兴趣与热爱。
o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紧密联系。
o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哀江南》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情感主题。
•难点:鉴赏剧本中的语言艺术与情感氛围,理解孔尚任的创作意图与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哀江南》剧本、孔尚任生平及作品介绍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哀江南》剧本,了解孔尚任及其作品背景,搜集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孔尚任的戏剧世界1.导入新课o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哪些经典的戏剧作品?o播放一段古代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o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尚任的经典作品《桃花扇》中的选段《哀江南》。
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孔尚任的生平、创作风格及《桃花扇》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孔尚任为何能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3.初读剧本o学生分组朗读《哀江南》剧本,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与情感氛围。
4.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历史背景资料,学生结合剧本内容理解明清交替时期的历史背景。
o学生分组梳理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概括每个角色的主要特点与情感倾向。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哀江南》1.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分析o学生分析苏昆生、柳敬亭等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行为动机。
o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人物在剧本中的情感变化如何?他们面临的戏剧冲突有哪些?o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高二语文哀江南(1)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 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 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乌衣巷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
朱雀桥边野草花, 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 乌衣巷口夕阳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李 香 君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 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 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 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 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 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 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 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 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 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 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 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 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量要确定磨灭到马开/马开绝对瞬间崩裂/要到此遭劫/ 然而/到马开身后の老者此刻伸出壹只手/那双手枯老/就这样轻轻の壹击而出/向着虚空轻轻壹压/那冲杀向马开の力量悉数被挡下/恐怖の光华都被磨灭/ 这双手掌很粗糙/但却有着无穷の威势/宛如壹佫盖天の绝世巨掌/任由 圣器何等强大の力量都无法奈何它分毫/ 无数人凛然/都瞪圆眼睛着这壹幕/壹片哗然/都抪敢置信/居然有人能如此轻易の挡住圣器? 这让很多人抪
高中语文课件:哀江南
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加点的词有什么修饰作用?)
[ 答 ] “残”“废”“瘦”“空”四个 形容词,分别修饰“军队“‘堡 垒“‘马“‘战壕”,一词一图, 再现了南明都城战后的凄惨景象。
3.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 想像这幅画面,将“剩”改为“留” 或“见”好不好,为什么?) [解]不好。本曲是在写南明都城战后凄惨 荒凉的景象。着—“剩”字,意味深长,使人 联想到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 非昔比,事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剩”与“城对着夕阳道”同为神来之笔。 “剩”,被动,且残余残存。而“留”被动主 动均可。“见’’就眼前而言,没有今昔对比 意思。“留”“见”二字在此便逊色多了。
主题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清代戏曲“双璧”: 孔子64代孙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 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历史剧,是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与洪升著的《长生殿》并称清代戏曲 “双璧"。
李 香 君
李 香 君
30集电视剧《秦淮八艳》剧照:李香君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探讨的《哀江南》是人教版高二必修的一篇文学篇章。
本文以两千多年前楚国离骚为基础,写了春秋时期的楚怀王思念故土江南的心情。
通过对诗文中的真情表达、文化内涵的解读和艺术形式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楚怀王离骚的背景和内容,领略其诗词风采。
2.理解“哀江南”的情感表达,感受其内涵。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感悟离骚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相融相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课文的情感表达。
通过解读《哀江南》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楚怀王思乡之情,感悟人生的无奈与沉痛。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对偶、承接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鉴赏水平。
3.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领会离骚形式与内涵的相融相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1.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对离骚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把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活动一:导入环节开门红——大声朗读《哀江南》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哀江南》,既可以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文学名篇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课堂活动二:分析诗词1.学生自行阅读《哀江南》,回答一些与诗词相关的问题,例如诗词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2.老师在板书上列举大量有代表性的诗句,帮助学生领悟楚怀王离骚的文学魅力。
3.老师分段对《哀江南》诗词进行分析,阐释每个段落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这篇名篇。
课堂活动三:诗句解析为什么说《哀江南》是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呢?除了意境深远、情感饱满,还有许多精妙的文学技巧和诗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具体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对偶、承接等,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鉴赏文学佳作。
哀江南
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加横线的词有什么修饰作用?)
[ 答 ] “残”“废”“瘦”“空”四个 形容词,分别修饰“军队“‘堡 垒“‘马“‘战壕”,一词一图, 再现了南明都城战后的凄惨景象。
虚实结合法
2、驻马听-孝陵
牧儿打碎龙碑帽。
昔日威严的“龙碑帽”,也被放牧 的小孩打碎,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
3、沉醉东风-皇宫
一个“横”字,一个“倒” 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横倒” 是无顺序地乱倒,可见是遭受战 争创伤的见证。又加上“倒”的 是白玉柱,有隐隐可见当年的繁 华。 今昔对比法
横 白 玉 八 根 柱 倒
[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
以上三个曲子,分写了秦淮、长桥和旧院, 昔日笙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没有一个人影。 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下一堆瓦砾,那爱情故 事发生地呈现一派凄清景象。 到这里,套曲 从城外写到城内,从墓陵写到旧院,满目荒凉, 显示今昔巨变,流露出怀念故国的哀思。这三 支曲子写秦淮两岸旧物,只是角度有异。作为 一整体,它们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依次对 秦淮两岸作了细致的勾画。
对[北新水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曲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概括了金陵城历经战乱 后的衰败景象。
B."残""废""瘦""空""萧条"均为形容词直接定性 似有触目惊心之感,表现出屈辱的历史给现实所留下 的痕迹。
C."夕阳"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成为衰亡、凄 凉的象征,尤显其历史沧桑和无奈之感。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哀江南》(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搥胸介,云)咳,恸死俺也!(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
待我唱来。
(敲板唱弋阳腔介)俺樵夫呵!(唱)【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勐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
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牢牢。
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
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翻译:我从山间的松树和野草间戴着花挑着柴草走来,勐然一抬头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南京。
残败的军队还在将废的堡垒中驻守,瘦弱的老马肚子躺在空壕沟中。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诵读并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情感。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理解曲词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难点:理解尾曲【教学设想】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
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
”通过辨“词”析“字”,将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
课堂上,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逐字逐句地揣摩感悟它的精髓。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课型:以鉴赏情感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教具:录音机【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注释和印发的有关字词、背景、作者及《桃花扇》的资料,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曲,加以品味。
)一、导入: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留下过无数繁华而又温馨的记忆,承载过一段段辉煌而又悲怆的历史。
在这里,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的更替带给遗民的往往是破坏,是伤痛,是伤痛之后的深沉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百多年前明亡之初的秦淮河畔,去聆听一曲《哀江南》(板书:哀江南)2、抓文眼解题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预习印发资料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有关作家情况和故事梗概(以桃花扇为信物,赠扇画扇撕扇),这节课就着力于通过诵读辨“词”析“字”来感悟曲词中深挚强烈的情感——明确目标 1.检查诵读学生分组各朗读一曲,另抽学生评价。
(解读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情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
)2、教师明确诵读要领,读《离亭宴带拍煞》。
(如时间允许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诵读)情感:凄凉悲怆,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朗读中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凄凉之景、亡国之恨、兴亡之感,为鉴赏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江南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
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
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
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
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
"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袜陵重到"的情态。
"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
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
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
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
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
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
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
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
"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