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历史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一、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非常重要。
历史学科丰富的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片、地图、实物模型等。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这种资源的利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喜欢思辨和探究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对于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组织历史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是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定期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期刊和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与其他历史教师交流心得和经验。
教育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四、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国际和国内事务,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教学形式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摘要】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因此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使历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现代技术、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学生参与、互动、历史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教育现代化发展。
1. 引言1.1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总结,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教训和成功之处,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知。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等。
历史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1.2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趣,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资源局限等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过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而创新精神则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两个要素。
一、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历史教育和创新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教育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发展和变革,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独立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与创新精神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模拟历史场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型历史研究项目,让学生亲自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历史研究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展示得更加形象生动。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4. 鼓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创新能力激发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创新能力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育与创新能力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历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历史教育的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当时的历史人物,你会怎么做?”、“这个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例如,有些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五、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在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与创新一、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与反思。
而初中历史教育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总结与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总结历史教学的问题与挑战1. 封闭式教学模式传统上,初中历史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种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仅仅记忆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2. 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脱节历史教学往往在具体历史事件的教授上花费大量时间,但却很少把历史与当下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缺乏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洞察力。
3. 缺乏互动与实践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只能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怎样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1. 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讲解明清社会动荡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明代社会会逐渐衰落?清朝又是如何建立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入跨学科视角历史本身是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资源,例如地理、文学、艺术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历史。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提供实践性学习机会历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性学习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历史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针对不同历史主题的教学创新1. 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教师可以通过对古代文明的研究,让学生明白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古代希腊文明的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进行对比,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
2. 中国近现代史与国际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演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过去的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成为一种必要的尝试。
二、创新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感。
而通过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考古遗址、博物馆,或者进行历史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历史事件,提出新的解释和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培养1. 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
例如,在教授古代历史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人物的生活;在教授近代历史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历史事件,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2. 组织实践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历史课程反思与创新
初中历史课程反思与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反思与创新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了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反思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与完善。
二、初中历史课程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缺乏系统性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但教材编排过于庞杂,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学生也难以消化吸收。
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3.忽视历史素养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评价体系不合理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针对教学内容庞杂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可以将历史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一个主题,深入挖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历史故事。
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需要反思与批判的科目,需要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围绕着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讲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活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创新历史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融入跨学科教学、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的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
在优化和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
要避免简单地堆砌历史知识,而是着重挖掘历史背后的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调整。
历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还应该关注当代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将当今社会的变化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历史教学内容还应该突出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培养。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能够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进行思考,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的手段,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进。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历史事件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历史资料和素材,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单向讲述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案例来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学生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学生创新历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教育与学生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帮助他们形成全面、深入的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决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审视问题的多角度和全面性的思考习惯。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往往伴随着各种观点和评价,学生应该通过了解不同观点的解释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更能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历史教育与学生创新的互动。
此外,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更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参观实地考察、进行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历史,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种历史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筛选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历史教育应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培养他们辨析信息的能力,防止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历史是一门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设计趣味的历史游戏等。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加与历史的情感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记忆,很少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
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讨论、历史文献的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集中在历史事件的记述和历史人物的介绍上,忽视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培养。
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培养,如历史问题的提出、历史证据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比较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理解历史不仅是事实的记载,更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推理和解释。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做出独立的判断。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个体的学习,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合作。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合作完成研究任务,最后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深入人心,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对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
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进行探讨。
一、优化历史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传统历史教学内容单一,教材、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在记诵历史事件上,忽略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应该优化历史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整体性出发,将历史事件构建为一张知识网络,强调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如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动态呈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史实背景下的人物个性与人性,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角度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与成因,提高学生质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也要跟随社会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教学从乏味的老师讲述之中解放出来。
首先,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竞赛等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开放教学思路,尝试将历史教学与互联网、智能化设备相结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创设在线问答、网页漫游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技能。
最后,教师要开展场景式教学,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实施“历史重演”,自己亲自扮演历史人物,深刻感受到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比起仅仅记忆身世中的历史,更可以良好的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加深了老师对历史的掌握程度。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除了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应该拓宽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思考昔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不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思想动态、价值观等,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丰富学习内涵,让学生拥有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素养和历史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承上启下的教育环节。
优化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展开讨论,以期为教师在历史教学领域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述、教科书阅读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来呈现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等内容,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的场景、历史人物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开展历史文物展览和实地考察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体验历史文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历史文物展览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
在学校或博物馆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体验。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远,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三、开展历史故事分享和历史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历史故事和历史演讲是培养学生历史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历史故事分享和历史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历史表达能力。
在历史故事分享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通过分享和讲述,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而在历史演讲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历史理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历史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历史文化活动,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化活动,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材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材创新与实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事件与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在的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的创新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材创新与实践,并提出相关的方法与建议。
一、教材创新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材创新具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教材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材往往以教条性的知识点和故事性的史实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而通过创新的教材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实际情境和多媒体技术,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其次,教材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材大多只注重事实的记忆和逻辑的应用,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而通过创新的教材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时间观念、因果关系分析和多因素综合思考等。
最后,教材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材往往只有一个官方解读,缺乏多元性和批判性。
而通过创新的教材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材创新的方法与实践以下是几种教材创新的方法和实践,可供初中历史教师参考。
1. 教材内容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选取历史知识点时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可以引入与当下社会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互联网的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2. 教材形式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课本,教师可以探索其他形式的教材,如图书、视频、音频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材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互动性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加教学互动性。
初中历史课程反思与创新
初中历史课程反思与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历史作为一门理解过去、把握现在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为中考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一、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国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涵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阶段,内容丰富,线索复杂。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2.注重历史人物的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3.区分历史时期的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 图文结合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直观材料,增强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
2. 时间线索法以时间为主线,将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等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时间观念,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3. 比较学习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发现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重点知识点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2.历年真题练习,熟悉中考题型和答题技巧。
3.合理安排备考时间,进行模拟测试。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进行历史故事创作,提高历史素养和创造力。
3.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增加历史学习的实践体验。
通过以上方法,初中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历史,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石。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详细探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例题中的应用,以下将以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道题目为例,详细阐述启发式教学法如何运用在此例题教学中。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
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出以下认识.一、依靠历史知识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它与历史教育各项目标的落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中学历史教育,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历史创强的意识和历史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呢?由于目前一般都把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归属于能力的范畴,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教学目标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首先,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包含着一定的能力成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培养里,又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例如,记忆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但是,历史的记忆力是以对所记内容的理解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对内容理解的记忆,对历史学习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本身,就应该包含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再如,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又一重要能力。
如果采用一般思维的智力品质分类方法的话,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思维可以划分为历史再现性思维和历史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应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其次,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与历史知识相互依存。
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
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创新第一篇范文在深入践行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文化素养与民族认同的使命。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内容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际的广泛领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虽然在知识的传递上效率较高,但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思考与探索。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等,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依赖于笔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客观,但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历史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二、教学创新1. 情境创设历史教学应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历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或者进行抗日战争模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事件产生共鸣。
2. 学科交叉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地理、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古代文化时,可以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地理背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历史。
浅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作为历史学科,历史课程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创新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增加互动与体验式教学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讲授历史知识,同学们被动地听课并去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易于引起同学们的学习疲劳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式教学、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成为历史的主人公,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充分地参与到历史学科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历史考古、郊游实践等,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和教室,走进实践中去感受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让学生运用多元思维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让学生记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的重建过程中,不断地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探讨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是只限于过去发生的事件,更应该注重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的探讨,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对当今和未来的影响,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例如,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一些问题的历史根源,以此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演变,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革的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PPT、视频等,来呈现历史信息,可以使历史变得更加直观化和有趣化。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创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创新历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塑造合格公民的使命。
初中历史教学既是对小学生历史观念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对高中历史学习的铺垫。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与创新,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方面: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历史事件背景、内涵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其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方面: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容易导致教师、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学生学习状况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负担,缺乏学习主动性。
此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待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出现片面、偏颇的情况。
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注重历史背景的挖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其历史素养。
2.改进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3.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其历史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初中历史教学创新1.情境教学: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传承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当前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学生在接触历史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进行场景教学或者历史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当代社会热点或者国际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也能够与当下发生的事情进行联系,增强学习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实践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述和阅读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和倦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
在教学手段的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通过视听、动作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实践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往往只反映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书本知识,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创新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加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评价。
如开展历史主题研究、历史实验、历史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
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出以下认识.
一、依靠历史知识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它与历史教育各项目标的落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中学历史教育,是有效培养中学生历史创强的意识和历史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呢?由于目前一般都把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归属于能力的范畴,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教学目标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首先,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包含着一定的能力成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培养里,又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例如,记忆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但是,历史的记忆力是以对所记内容的理解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对内容理解的记忆,对历史学习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本身,就应该包含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再如,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又一重要能力。
如果采用一般思维的智力品质分类方法的话,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思维可以划分为历史再现性思维和历史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应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其次,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与历史知识相互依存。
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
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
离开了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就没有发明和创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历史“一度性”的特点所决定,在史学研究中,任何一种接近科学的结论的得出,都是以充足而翔实的史料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史家对许多历史问题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则往往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依据。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材料。
但是,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仍然大量存在着用采取忽视和削弱历史知识教学的方式,去培养所谓的“历史创造能力”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调动学生“思维”;设计大量超越学生水平、难度很大、脱离基础教育目标要求(非常专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却不给或不可能给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须的知识和材料。
这种做法,违背了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
的基本规律,因此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能力了。
再次,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不仅同教学目标联系密切,它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测量和评价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真正要做到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从历史教育的整体改革入手,全面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史实加结论的教学内容模式不变,创新的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就只能流于形式。
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史料和观点的取舍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怎样的教育、教学思路来选择材料,创建历史知识结构。
非常遗憾的是,当前不少同行仍将精力放在史料和观点取舍的问题上,而对中学教学中历史知识结构的改造和创建问题却鲜为问津。
而这正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再如,在怎样搭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哪些教学测量和评价方式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僵化、教条的形式主义倾向。
这些都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鼓励发现问题,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
它包括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欲望。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强有力的推动力,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设疑导学法,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
鼓励发现问题,强化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
三、突破求同定势,开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动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突破,即突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突破求同思维定势,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
1、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从各个层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重在发展求异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激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推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比如对“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刘备求贤、爱才这个角度去认识的,这属于一般的
常规思维。
但也有个别同学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
假如没有‘徐庶回马荐诸葛’,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孔明岂不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同学们切莫一味效法古人,因为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成才、发展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千万不能因等待而坐失良机,误了前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D?D聚合”多次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产生不拘一格的独创性。
因此,发展求异思维、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2、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即重视思维过程。
一方面教师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阐明思维过程。
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讲出思路,以便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
比如讲授“美国内战”,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涉及到“关税问题”,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北方主张保护关税,南方反对保护关税”这一知识点,而是从教材中挖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在关税问题上,南北双方存在什么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的观点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有的同学从打破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刺激经济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南方观点正确。
另一部分同学从保护民族工业角度出发,认为北方观点正确。
我对于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进一步点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的观点更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呢?”同学们继续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已经发展,但是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赶不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到内战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而英国居第一位。
如果不实行关税保护,任大量廉价的英国商品涌入美国市场,必将挤垮美国的民族工业,扼杀美国年轻的资本主义工业。
所以,北方主张保护关税,更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北方的观点正确。
通过对“关税问题”的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要比单纯地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更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狭义教学环节中的孤立问题。
其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历史教育、教学的所有领域。
因此,解决起来既复杂又费时。
其间需要做大量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工作,而不能仅凭想当然或带有很明显随意性的所谓历史课“教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