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G
次级代谢产物
青霉素——概述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 、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 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 ,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 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 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 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青霉素的发现者
青霉素 的结构
青霉素的应用
青霉素适用于A组及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 素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 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 等。也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与氨基糖苷 类联合);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 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 、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 。在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口腔手术或牙科 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或某些操作时,青霉素也可 用于心内膜炎的预防。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青霉素毒性很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 包括即刻的过敏休克、速发的皮疹 和迟发的过敏反应包括血清病、皮疹和接触性皮炎 等。青霉素过敏反应大多为皮疹反应,但应警惕可 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美国波士顿药物不 良反应监测机构(BCDSP)报告注射青霉素过敏反 应发生率为0.1%。另外一些调研结果报道过敏休克 发生率为0.004%-0.04%。
脂肪粒减大少空,孢小空孢
↓
大自空溶孢
↓
自溶
青霉素的发酵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控制:
青霉素G介绍浅析资料27p
总
目的 难点 重点
结
全面了解青霉素G 理解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 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谱及临床 主要适应症; 掌握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如何急救 及如何有效地预防。
谢
谢
原 因
内含不稳定的β -内酰胺环, 水溶液不稳定,可发生: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 聚合反应:青霉素G或6-APA生成 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具有致敏性的反应产物 (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 成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致敏原 (初次) 致敏原 (再次)
机体Leabharlann IgE(抗体)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 IgE-肥大细胞、IgE-嗜硷性粒胞 脱颗粒
+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如组胺、缓激肽、SRS-A)
全身性 胃肠道 呼吸道 皮肤 (过敏性休克) (恶心、呕吐、 (哮喘、 变 (荨麻疹) 腹痛、腹泻) 应性鼻炎) 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肾上腺素(adrenaline)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青霉素的抗菌谱
G+菌(革兰氏阳性菌)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 色链球菌、不产酶金葡菌及多数表葡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 G+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难辨梭菌、乳酸杆菌等。
青霉素的抗菌谱
G -菌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G-杆菌:百日咳杆菌; 致病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 咽炎、 扁桃体炎 腥红热、 败血症等
草绿色 链球菌 引起的 感染性 心内膜
体内过程
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快且完全,0.5-1.0小时达 血药高峰浓度,并可维持4.0-6.0小时。 分布:青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并 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包括炎 症时的脑脊液和房水中并达到有效浓度。 排泄:青霉素G几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排泄。
青霉素G
机制:与青霉素蛋白结合,导致细胞壁迫害,溶解细胞,从而发挥抗菌的作用青霉素使用可能引起肾衰竭和间质性肾炎(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类药物同用可以减少青霉素在肾小管的排泄)青霉素对细胞前期的细胞壁有预制作用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20分钟后观察实验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本药不可以与重金属(铜、锌、汞)配伍,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素G的长效肌肉注射用药,机制与青霉素G 一样本药在血清中水解为青霉素G,本药有30%肝代谢,血液透析可以清除大部分的药物本药混悬液只能用以肌肉深部注射而不能用于静脉注射青霉素V钾青霉素V为口服类耐酸不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类药,青霉素V钾为青霉素V的钾盐机制与青霉素G相似口服后不在胃中降解,约60%在十二直肠中被吸收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药物,但是腹膜透析无此作用食物可以减少对本药的吸收芐星青霉素本药对胃稳定,肠胃吸收不完全,口服后血液浓度很底,广泛分布于肌肉组织中,主要经肾脏排泄,部分经胆汁排泄。
本药不可以静脉注射,否则误注射会导致心脏停搏或者是呼吸停止由于本药局部刺激性较强,所以不适用于儿童以葡萄糖进行尿糖测定时科成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测定不受影响氨基糖苷类配伍禁忌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于氨基青霉素类其抗菌作用特点:耐酸性比安芐西林强,杀菌作用比安芐西林强口服后吸收迅速,75%~~90%可经过胃肠道吸收本药可以少量分泌入人乳汁中与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克拉维酸)合用,可以明显增强药物的抗菌疗效食物能延迟药物的吸收,但是不能显著减少药物的药物吸收的总量本药的口服制剂只用于轻、中度感染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本药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和氟氯西林,其比例为1:1 符合抗生素与单一药物相比,抗普菌扩大,杀菌率增强氟氯西林为半合成、异噁唑类耐青霉素酶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药食物能显著降低本药的吸收,并使血药浓度峰值降低50%用药后一旦出现呼吸困难、不适、紫绀血压下降、昏迷、身体强直等休克症状,使患者平卧、吸氧、皮下或肌肉注射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 ,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氯化可得松50--100 ML对于口服本药过量的患者,应进行洗胃,并根据症状给予适当的处理苯唑西林本药对酸稳定,口服后30%--33%的给药量在肠胃道吸收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4%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不能有效清除本药本药可少量分泌在乳汁中,所以孕妇要注意口服制剂应空腹使用,以利吸收用药过量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氯唑西林本药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本药为繁衍期杀菌药,对胃酸稳定,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良好少量药物可经乳汁分泌,并且能透过胎盘,所以孕妇要注意与阿司匹林合用,能够抑制与血清蛋白结合,减少本药在肾小管的排泄,升高本药的游离血药浓度食物能够延迟达峰时间,降低血药峰值浓度经胃肠道外的给药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简介】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
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
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
青霉素类药物最全解读-分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 (1)分类、特点及用法 (2)一、作用于G+ 菌的青霉素 (2)1. 青霉素 (2)2. 苄星青霉素 (2)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3)1. 苯唑西林 (3)三、广谱青霉素 (3)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4)2. 氨苄西林 (4)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用药注意事项 (5)误区解析 (5)物理因素 (5)化学因素 (6)临床应用 (6)1. 先杀后抑可增效 (7)2. 同类尽量不联用 (7)3. 糖苷喹诺酮有协同 (7)分类、特点及用法一、作用于G+ 菌的青霉素代表药物: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其中,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长效制剂,内含普鲁卡因制剂,因此有局部镇痛作用。
青霉素G 仅能肌注或静脉用,而青霉素V 尚可用口服。
1. 青霉素适用于A 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等常见G+ 球菌所致的感染。
以及部分G+ 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等),G- 球菌(流脑,淋病等)、螺旋体(梅毒、回归热等)等特殊感染。
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用法用量:成人:肌注,一日80 万~200 万U,分3~4 次;静滴,一日200 万~2000 万U,分2~4 次。
小儿:肌注,2.5 万U/kg,q12 h;静滴,每日5 万~20 万U/kg,分2~4 次。
注意事项:肌注时不宜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一是升高血钠浓度;二是肌注不利吸收,钠盐会堆积注射部位。
建议用0.2%~0.25%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做溶媒,青霉素的稳定性、溶解度较好,在止痛、降低肌肉硬结方面较为理想,是肌注青霉素的最佳溶媒。
静滴速度不能超过50 万U/min,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2. 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仿,为长效制剂,肌注120 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 周。
适应证:治疗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扁桃体炎及梅毒,预防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
青霉素G静脉滴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活家庭·医生Family life guide -231-叶凌嘉(乐山市五通桥区中医院)青霉素G介绍青霉素G(Penicillin G)简称青霉素,音译盘尼西林。
青霉素G 通过培养青霉菌,以获取其发酵液后提炼、精制、干燥而成。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的抑菌作用。
其作为人类发现并应用的第一种抗菌药物,也是第一种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的分子中含有类似分子黏肽结构的D-丙氨酰-D-丙氨酸青霉烷。
在细菌繁殖期,青霉素能够破坏细菌的增殖过程,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结合,有效地阻碍细胞壁合成,表现杀菌作用。
青霉素分子式:C16H18N2O4S,分子量为334.39。
较之同类青霉素F、X、K 等,青霉素G 较为稳定,抗菌效果好。
外观上可见白色针状晶体或结晶样粉末,通常密闭于小瓶内保存。
易溶于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因为其化学性质多不稳定,一般在使用前配置成溶液。
青霉素是属于β-内酰胺类的常见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已有90余年。
针对革兰阳性类球菌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好的抑杀作用,多用于治疗各类炎症如肺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等。
此外,青霉素G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螺旋体,用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药理毒理青霉素G 主要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迅速分布至全身,口服效果极差。
毒性反应的产生源于所用青霉素的纯度、药量、注射部位和个体差异。
多数反应起因于静脉注射过量青霉素,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及精神改变。
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憋闷、肌肉震颤甚至强直,严重的发生抽搐、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休克等症状,药物影响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严重时易导致患者死亡,需要及时救治。
青霉素过敏表现有血清病型反应以及药物热等。
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反应最为严重,且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门槛较低,一经发生且救治不及时,用药患者迅速死亡。
故青霉素使用前必须做皮试,通过皮肤过敏反应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的风险。
青霉素类药物大全
青霉素钠(钾)Benzylpenicillin Sodium potassum)别名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作用与用途】青霉素钠(钾)为β内酰胺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对本品高度敏感;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也很敏感。
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病、钩体病、回归热、梅毒、白喉及中耳炎等。
本品对酸不稳定,口服无效。
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
60万U肌注后15~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
【用量与用法】一般成人为80万U~160万U/日,肌注或静注;儿童为每日3万U~5万U/kg,分2~3次给药。
静滴浓度一般为1万U/ml。
不宜超过2万U/ml。
如用量较大,则应测定血钾、血钠浓度,根据情况选用钾盐或钠盐。
青霉素钾盐不能静脉推注,可以静滴。
青霉素钠盐必要时可作静脉推注(青霉素钠每1 000万U含钠400mg)。
【副作用】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 10%。
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
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注意事项】1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血浓度约1倍,t1/2 亦相应延长。
2 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
因青霉素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四环素类及磺胺类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故两者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药学基础知识】青霉素的知识点梳理
【药学基础知识】青霉素的知识点梳理青霉素的知识点是卫生事业单位药学常考内容,今天整理药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青霉素。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对该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
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
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
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
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青霉素G详细说明书
【临床应用】1.本药为敏感菌或敏感病原体所致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4)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5)炭疸、白喉、回归热、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6)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2.本药也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鼠咬热、李斯特菌感染和除脆弱拟杆菌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3.此外,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或操作前可用本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药理】药效学本药属天然青霉素类药,是一种繁殖期杀菌药。
作用机制本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研究结果提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由于青霉素等与PBPs的紧密结合,使前者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发生抑制作用。
PBPs为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其数目、分子大小和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结合量因细菌菌种不同而异。
PBPs具有催化黏肽代谢酶的功能,如转肽酶反应;也有研究发现PBPs是参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对青霉素敏感的酶,如转肽酶、羧肽酶、内肽酶等。
PBP-1B和PBP-1A为使细菌延长的最重要蛋白,经青霉素等作用后可使细菌迅速溶解PBP-2与控制细菌形态有关,受青霉素作用后,细菌可形成渗透压稳定的球形体;PBP-3对细菌细胞中隔形成和细菌分裂有重要作用,PBP-4、PB P-5、PBP-6则重要性较差。
抗菌谱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G、F组)、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如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厌氧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败血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
青霉素及其应用
•
•
• 病理变化: (1)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勃膜 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 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 呈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 大,有“大紫肾” 之称;淋 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 多汁,肺脏淤血、水肿。
(2)亚急性型: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3)慢性型:①心内膜炎:在心脏可见到疵状心内膜炎的 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 ②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浆液
【应用】
• 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青霉素敏感菌所 引起的各种感染。 • G+球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及其引起的乳房 炎(每个乳室10万IU灌注)、子宫内膜炎、化脓 性腹膜炎、猪淋巴脓肿 • G+杆菌: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破伤风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 其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 2、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时,可按每只雏鸡用青霉 素与链霉素各1000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在 新城疫I系疫苗注射时,可按每只鸡用青霉素与 链霉素各8000单位~1万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 以防应激。但对疫苗有影响。
猪丹毒的症状及治疗
猪丹毒( swine erysipelas )
• 定义: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 毒杆菌所引起。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 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偶见于其他畜禽。
【理化性质】
• 一种有机酸,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其钾盐、钠盐为白色 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极易溶解,遇酸、碱和氧化剂等迅速 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 pH6-6.5时相对最稳定,当pH<5或>8时,迅速破坏,随着 温度的升高,破坏迅速,时间越长,破坏越彻底。
青霉素
萃取 青霉素发酵液经过与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滤液 中含有小到4%的青霉素及一些与水亲和的杂质存在。 多用溶剂萃取法。 目前工业上生产所采用的溶剂多为醋酸丁酯和醋酸戊 酯。 当青霉素自发酵滤液萃取到丁酸丁酯中时,大部分有 机酸也转移到溶剂中。无机杂酸,大部分含氮化合物 等碱性物质及大部分酸性较青霉素小的有机酸,在从 滤液萃取到丁酯时,则留在水相。 酸性和青霉素相近的有机酸随着青霉素转移,很难去 除。杂酸含量可用污染数表示,污染数用来表示丁酯 萃取液中杂酸和青霉素含量之比。
前体的影响及控制 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
甘氨酸等均可作为青霉素G的侧链前体。前体
对青霉菌的生长发育有毒性,其毒性大小取决 于培养基的pH值和前体的浓度。一般认为发酵 液中前体浓度始终维持在0.1%为宜。补氮是指 加硫酸铵、氨水或尿素, 使发酵液氨氮控制在
O.01%-0.05%,补前体以使发酵液中残存苯乙
2、制备的一般流程图
菌种 孢子制备 种子制备 前体 发酵
发酵阶段
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 提取及精制 成品检验
提取阶段
成品包装
(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4、工艺要点
(1)生产孢子的制备: 将冻干或砂土包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斜面培养后,移植到小米固 体上,25℃培养7天,真空干燥并以这种形式低温保存备用。 (2)生产种子的制备: 以每吨培养基不少于200亿孢子的接种量,接种到以葡萄糖、玉米浆、 尿素为主的一级种子罐内,27℃培养40h左右,搅拌转速300-350r/min。 一级种子长好后,按10%接种量移人含有葡萄糖、玉米浆等为培养基的 二级种子罐内,25℃培养10-14h,便可作为发酵种子。 种子质量要求: 菌丝稠密,菌丝团很少,菌丝粗壮,有中小空泡,处在第Ⅲ-Ⅳ期。 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到达对数生长期时菌体量的倍增时间约为6-7h。 菌种保存时间过长、上一级种子生长不良、原材料质量发生波动等, 都将影响菌体生长速度,使倍增时间延长。在工业生产,培养条件 及原材料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以保持种子质量的稳定性。
青霉素皮试配制量计算公式
青霉素皮试配制量计算公式青霉素皮试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过敏测试方法,用于检测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前,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青霉素皮试配制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青霉素皮试配制量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
青霉素皮试通常使用的是青霉素G,它的单位是单位是万单位(WU)。
而青霉素G的标准配制浓度是10000WU/ml。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来计算出合适的青霉素皮试配制量。
计算公式如下:青霉素皮试配制量(WU)= 患者体重(kg)× 0.0015。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体重的患者所需的青霉素皮试配制量。
例如,一个50kg的患者所需的青霉素皮试配制量为50kg × 0.0015 = 75WU。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是计算青霉素皮试配制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
2. 青霉素皮试通常使用的是青霉素G,其他类型的青霉素药物不适用于皮试。
3. 青霉素皮试配制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4. 青霉素皮试需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接受皮试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以便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5. 青霉素皮试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进行皮试时需要在医疗机构的医生和护士的监护下进行,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之,青霉素皮试配制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的,计算出的配制量是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的推荐值。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
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的研究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班级: 09级生物化工姓名:李建章学号: 0049指导老师:张晓宇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的研究1927年,人们发现了青霉素(penicillin),这是应用于临床的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天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抗生素。
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抗菌药物,由于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在治疗很多感染疾病中仍为首选药物。
青霉素还是裂解生产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和原料。
由于在商业生产和治疗中的重要性,直至在被发现80多年后的今天,青霉素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生化产品之一。
图1.1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式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分子中含有6个不对称碳原子,故具有旋光性。
不同的侧链R构成不同类型的青霉素,可分为G型、V型及0型等。
若R为苄基则为苄青霉素或叫青霉素G;若R为苯氧甲基,则为苯氧甲基青霉素或叫青霉素V。
天然青霉素(由发酵所得)有8种,以青霉素G疗效最好,应用最广。
青霉素G又称苄青霉素、盘尼西林,是一种天然青霉素,是青霉菌分泌的一种有机酸,pKa=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1所示,青霉素G分子中含有一仰.内酰胺环和一个游离羧基,前者鄙.内酰胺类抗生素多:有的特征,后者使其呈弱酸性。
青霉素作为一种有机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青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不易吸收,临床上以其钾盐或钠盐的形式采用肌肉注射或气雾吸收。
青霉素G钾(钠)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达到杀菌作用,是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采用的是生物发酵法,其分离提纯过程包括过滤、提取、共沸结晶等工序。
常见的发酵液中青霉素的提取方法有吸附法、沉淀法、溶媒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液膜法等。
基本药物处方—青霉素[基](苄青霉素,青霉素G)
基本药物处方—青霉素[基](苄青霉素,青霉素G) 【制剂规格】粉针剂:40万U(0.24g)、80万U(0.48g)、100万U(0.60.),160万U(0.96g)。
【适应症】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中耳炎、菌血症、淋病、梅毒、白喉、鼠咬热、气性坏疽、炭疽等。
【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如皮肤过敏、器官过敏等,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mg~1.0mg,心跳停止者可作心内注射(幼儿酌减)。
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给药。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及变态反应史,首次使用或停用72h以上者,必须作皮内药敏试验,反应阴性者方可应用。
但反应阴性者也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给药后应观察一段时间。
有的患者皮肤试验时就可能发生变态反应,也要特别注意。
2.肾功能不全或体弱患者,大剂量注射时易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如幻觉、肌肉痉挛、癫痫大发作等反应。
用本品治疗梅毒或其它感染时,有可能出现发热、出汗、头痛、损伤部位反应和症状加重的现象,称治疗矛盾,即雅—赫克斯海默反应(Jarisch-Herxheimerreaction),可能是被杀死的病原体释放的内毒素所致,或病灶消炎过快,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药物相互作用】丙磺舒、水杨酸类、吲哚美辛、保泰松等可提高本品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毒性亦可增加。
大剂量能干扰血凝机制,增强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作用,可升高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
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可降低本品的作用。
本品不应与脂肪乳、红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两性霉素、头孢噻吩、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氯丙嗪、异丙嗪、苯妥英钠、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同时加入静脉输液中。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成人常用量80万~200万U/日,2~3次/日;静脉滴注:200万~1000万U/日,2~4次/日。
2019PPT-青霉素G介绍
(Penicillin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青霉素G(Penicillin
青霉G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青霉素G(Penicillin
青霉G素)历史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
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 萄糖 胺和与十肽相连的N-乙酰胞
+
谱
G-菌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 菌等; G致-杆病菌螺:旋百体日咳杆菌;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青霉素G
(Pen青i霉ci素l历l史in G)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草绿色
溶血性 链球菌
链
引起的
球菌引 感染性
起
心内膜
咽炎、
青霉素G
(Pen青i霉ci素l历l史in G)
床 主要适应症;
谢谢
过敏性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
迷、 喉头水抽肿搐、等肺症水肿致呼 吸
血管扩困张导难致等循症环衰竭,
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
律失常等症
返
过敏性休 克
出 现 的 症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时 的 抢
原因
内含不稳定的β -内酰胺环, 水溶液不稳定,可发生: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
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
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快且完全,0.51.0小时达血药高峰浓度,并可 维持4.0-6.0小时。
青霉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青霉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它是由真菌青霉属(Penicillium)产生的一种天然物质,最早由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发现。
青霉素的种类繁多,每种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一、青霉素的种类1. 青霉素G(Penicillin G):青霉素G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一种青霉素,对许多细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然而,由于其口服吸收差,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2. 青霉素V(Penicillin V):与青霉素G相比,青霉素V具有更好的口服吸收性能,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给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等。
3.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青霉素,对许多细菌有杀菌作用,包括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它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
4. 苄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苄青霉素是一种短效的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5. 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这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中氨苄青霉素与克拉维酸结合,具有更广谱的杀菌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二、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细菌的形态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简称PBP),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破裂和细菌的死亡。
具体来说,青霉素与PBP结合,阻止了PBP对细菌细胞壁的交联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菌细胞壁由多个聚合糖链(称为肽聚糖)通过交联形成一个稳定的网状结构。
青霉素G
【药名】青霉素G【英文名】Benzylpenicillin G【别名】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Penicillin、Benzylpenicillin。
【剂型】注射剂(粉):0.24g(40万U),0.48g(80万U),0.6g(100万U)。
【药理作用】青霉素为化学治疗剂,对敏感致病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宿主无明显毒性作用。
其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如下:革兰阳性球菌中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草绿色链球菌中度敏感,粪链球菌低度-中度敏感。
革兰阴性球菌中脑膜炎双球菌高度敏感,淋球菌中度敏感,部分耐药。
革兰阳性杆菌中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高度或中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肠道阴性杆菌耐药,流感杆菌部分菌株中度或低度敏感,产酶流感杆菌耐药。
对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放线菌等均有效。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经典的Park 学说认为青霉素与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结合,使黏肽不能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在Park 学说的基础上,近代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点:1.证明Park 学说基本正确,但尚不完善,青霉素类的作用机制比已知的要复杂得多。
2.证明交叉连接系统有两个酶系,转肽酶与羧肽酶。
后者能水解终末D-丙氨酸,但与交叉连接无关。
两个酶对青霉素都敏感,都能降解青霉素,使青霉素灭活。
3.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与细胞膜上的靶位蛋白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相结合,使细菌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分裂繁殖,最后溶菌死亡。
4.PBPs 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质,有的PBP 即为存在于胞壁合成过程之中并对青霉素敏感的酶。
5.不同的PBP 有不同的功能,PBP-1a 与PBP-1bs 与糖肽有关,使细胞生长。
【药动学】青霉素钠、钾不耐酸,口服迅速被胃酸破坏,仅有20%~30%被吸收,因而不宜用于口服,常规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青霉素G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许多细菌感染疾病。
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具体来说,青霉素G可以结合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修复受阻,进而导致细菌死亡。
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常见感染:青霉素G广谱抗菌作用使其可以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包括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
2. 风湿病治疗:青霉素G也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
它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减少细菌产生的毒素,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3. 预防感染:青霉素G也可以用于手术前、分娩前等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应用,以减少术后感染或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4. 梅毒治疗:青霉素G是梅毒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控制梅毒的病情发展。
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过敏反应:青霉素G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从轻度的皮疹、荨麻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2. 肠道反应:青霉素G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度的,不过还是需要密切观察。
3. 超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G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巨细胞增生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系统副作用,致使患者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4. 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使用青霉素G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包括肝酶升高、黄疸等。
5. 肾功能损害:使用青霉素G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如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等。
综上所述,青霉素G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
它的抗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实现。
临床应用包括常见感染、风湿病治疗、感染预防和梅毒治疗等。
虽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过敏反应、肠道反应、超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的出现。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氨苄青霉素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氨苄青霉素的成分和作用
氨苄青霉素,又称青霉素G或青霉素I,是一种广泛用于抗生素治疗的药物。
它的化学结构是由苯甲酸(苯乙酸)和苯乙酰氨基组成。
在药理学上,氨苄青霉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杀死细菌,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成分
氨苄青霉素的化学成分是由苯甲酸(苯乙酸)和苯乙酰氨基组成。
其化学结构
如下:
•苯甲酸(苯乙酸)
•苯乙酰氨基
作用
氨苄青霉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氨苄青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
通过干扰其形成细菌细胞壁的能力,导致细菌失去稳定性,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抗菌作用:氨苄青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
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3.治疗感染疾病:氨苄青霉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皮肤
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4.预防手术感染:氨苄青霉素也可以用于预防手术等医疗过程中可能
发生的感染。
5.辅助治疗其他疾病:氨苄青霉素有时也用于辅助治疗一些其他疾病,
如巴氏菌痢疾等。
综上所述,氨苄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为苯甲酸(苯乙酸)
和苯乙酰氨基,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杀死细菌,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在使用氨苄青霉素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长,以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nicillin GSharon S.Castle VA Medical Center,Huntington,USAã2007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IntroductionPenicillin G is produced by fermentation of Penicillium chrysogenum.Because of its poor oral bioavailability,it is generally given intravenously as a sodium,potassium,benzathine, or procaine salt.A beta-lactam antibiotic,penicillin G is active against gram-positive cocci,including non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al,staphylococcal,and enterococcal species.It also displays activity against some gram positive anaerobic organisms and gram negative anaerobic organisms,and has limited activity against gram negative aerobes,such as Neisseria species.However,penicillin G is rarely used to treat these infections. Penicillin G is active against certain spirochetes and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syphilis. It is also employ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meningitis,and endocarditis.There are a number of organisms that a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G. NomenclatureName of the ClinicalFormPenicillin GRelated Names Source:EMTREE Benzylpenicillin;american penicillin;angicillin;bacinol;benzoyl penicillin;benzyl penicillin;benzylpenicillin;benzyl penicillinic acid;benzylpenicillinic acid;benzylpenicilloyl; bupenna;cilligram;cilloral;confets;conspen;depot penicillin;dis pen;dropcillin;gelacillin;g penicillin;gynocillin; iricillin;jacillin;jenets;kcillin;keracillin;liquacillin;liquapen; megapen;nebutab;novocilline;orapen;penaire;penalev; penasoid;pendex;pen eff;peneucin;penichrysin;penicillan; penicillin;penicillin9;penicillin a;penicilline;penicillineg; penioral;penisem;pentab;penzal;perolety;pharmacillin;6 phenylacetamidopenicillanate;6(phenylacetamido) penicillanic acid;6phenylacetamidopenicillanic acid; phenylmethylpenicillin;pradupen;purapeng;readcillin; retarpen;semi synthetic penicillin;sol tabs;solupen;specillin g;stanpen500;sugracillin;til pen;unicilina;vagicillin; Benzylpenicillin;(2S,5R,6R)-3,3-Dimethyl-7-oxo-6-phenylacetylamin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drop cillin;k cillin;penicilline g;purapen gChemical NamesCAS Number61-33-61Basic ChemistryChemical StructureStructureCommentsPenicillin G is available as a potassium,sodium,benzathine,and procaine salt.Chemical Formula C16H18N2O4SPropertiesPhysical PropertiesPenicillin G benzathine is a white,odorless,crystalline powder,whereas penicillin G potassium is colorless or white crystals or a white,crystalline powder,and penicillin G sodium is a colorless or white crystals,or a white to slightly yellow,crystalline powder.Penicillin G sodium and potassium are odorless or practically odorless.Penicillin G procaine occurs as white crystals or a white,very fine,crystalline powder Hospital Formulary System (2001).Molecular Weight 334.394SolubilityThe solubility of penicillin G benzathine is approximately 0.2–0.3mg/ml in water and 15.4mg/ml in alcohol at 25 C.Penicillin G potassium is very soluble in water,0.9%sodium chloride,and in dextrose solutions,and is sparingly soluble in alcohol.The solubility of penicillin G sodium is approximately 25mg/ml in water at 25 C.Penicillin G procaine is soluble atapproximately 4–4.5mg/ml in water and 3.33mg/ml in alcohol American Hospital Formulary System (2001).Ionization Constant Value SaltConditionsReference Comments pka2.8Williams (2002)HAHuman PharmacokineticsPenicillin G is poorly absorbed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ody.It is elimination is primarily by renal tubular secretion in urine.The various salt forms of Penicillin G have different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Penicillin G2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Value Units Prep.andRoute ofAdmin.Reference CommentsAbsorptionBioavailability15–30%p.o.American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Penicillin G is poorly absorbed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The sodium and potassium salts are rapidly absorbed following i.m. injection.The benzathine and procaine salts are relatively insoluble and are slowly absorbed and hydrolyzed to penicillin G.The benzathine and procaine forms have a more prolonged action.DistributionVolume of Distribution0.53–0.67l/kg American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Penetration of penicillin into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s best with inflamed meninges or when it is administered concomitantly with probenecid.Plasma Protein Binding45–68%American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MetabolismPlasma Half-Life0.4–0.9hrs American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Bio Half-LifeClearanceRoutes of Elimination Elimination of penicillin is primarily by way of renal tubular secretion.Up to30%of an i.m.dose of penicillin G sodium is metabolized.Intramuscularbenzathine penicillin G remains in serum for up to4weeks and in urine forup to12weeks.Procaine penicillin G remains in the serum for1–2daysfollowing i.m.administration.Targets-PharmacodynamicsPenicillin G is a bactericidal beta-lactam antibiotic.It inhibits bacterial cell wall synthesisby binding to one or more of the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e.g.,carboxypeptidases, endopeptidases,transpeptidases)in the bacterial cytoplasmic membrane.PenicillinG inhibits the final transpeptidation step of peptidoglycan synthesis in bacterial cellwalls,thus inhibiting cell wall biosynthesis.Bacterial cell death occurs through the actionof the autolytic enzymes,autolysins,hydrolases,and murein hydrolases.Penicillins aremost effective against actively dividing cells.Those in the lag phase of growth may be unaffected by penicillins.Penicillin G3Target Name(s):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TherapeuticsPenicillin G is active against gram-positive cocci,including Streptococcus pyogenes(group A),Streptococcus pneumoniae,and certain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viridans.However,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s appeared and is common in some geographic areas.In some instances,this resistance can be overcome with high doses of penicillin.Nonpeni-cillinase-produc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n be treated with penicillin G.Treatment of enterococcus species generally requires higher doses of penicillin G.Gram-positive anaerobic bacteria,such as Peptostreptococcus,Peptococcus,and some Clostridium strains,are also usually sensitive to penicillin G.Penicillin G is effective against some nonpenicillinase-producing gram-negative organisms including Neisseria meningitidis,Hae-mophilus influenzae,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The Enterobacteriaceae a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G therapy.Gram negative anaerobic activity varies for penicillin G.It is active against spirochetes including Treponema pallidum,Borrelia bugdorferi,and Leptospira. IndicationsValue Units Prep.and Routeof Admin.Reference CommentsInfections,adultsDosage5–30millionunits i.v.divided in6doses or as acontinuousinfusion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Dose chosen will be dependent onthe indication and causativeorganism.Higher doses should beemployed for more severeinfections,and a dosageadjustment is required with renalinsufficiency.Penicillin G procainedoses are600,000to1.2millionunits daily for approximately10–14days.Penicillin G procaineshould be administeredintramuscularly.It cannot be givenintravenously.The penicillinG benzathine dose is1.2millionunits/day as a deep intramuscularinjection.It cannot be givenintravenously.Infections,children>1monthDosage25,000–400,000units/kg i.v.divided in4doses or as acontinuousinfusion 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Higher doses should be used formore severe infections.Neonatedosing differs based on age.Dosage adjustment required withrenal insufficiency.MeningitisDosage20–30millionunits i.v.divided in6doses or as acontinuousinfusion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Dosage adjustment required withrenal insufficiency.EndocarditisDosage12–30millionunits i.v.divided in6doses or as acontinuousinfusion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The dose selected is dependent onthe organism.Entococcusendocarditis requires18–30million units,whereas Viridansstreptococci and Streptococcusbovis dosing ranges from12–18Penicillin G 4million units and is dependent onMICs to e incombination with gentamicin.Dosage adjustment required withrenal insufficiency. NeurosyphillisDosage18–24millionunits i.v.divided in6doses or as acontinuousinfusion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System(2001)Treat for10–14days.Considerfollowing treatment withintramuscular penicillinG benzathine2.4million units.Dosage adjustment required withrenal insufficiency.ContraindicationsPenicillin G is contraindicated in those who are hypersensitive to penicillins,cephalos-porins,and carbapenems and in those known to be hypersensitive to procaine or ben-zathine if these salt forms are to be administered.Som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enicillin procaine preparations contain sulfites that can cause allergic reactions.Also,som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reparations of penicillin G contain tartrazine that may causeallergic reactions in susceptible individuals.Adverse Effects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ffects reported with penicillin G are gastrointestinal dis-turbances,rash,an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include nausea, vomiting,anorexia,diarrhea,and gastritis.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with penicillin G therapy.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include rash,angioedema,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erythema multiforme,Stevens-Johnson syndrome,and serum sickness-like reactions.Anaphylaxis can also occur with penicillin G therapy.Hemato-logic reactions include eosinophilia,hemolytic anemia,leukopenia,neutropenia,agranu-locytosis,and thrombocytopenia.Rare cases of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have been reported.Neurotoxic reactions to penicillin G include hallucinations,confusion,lethargy, dysphasia,seizures,and coma.These neurotoxic effects occur more commonly with dosesof more than20million units/day in those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Benzathine or procaine penicillin can cause Hoigne’s syndrom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bizarre behavior and neurologic reactions.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 occurs when penicillinG is used to treat syphilis.Occurring2–12hours after initiation of penicillin G therapy,this reaction consists of headache,fever,chills,sweating,sore throat,and changes in vitalsigns.It occurs most commonly in those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American Hospital Formulary System(2001).Agent-Agent InteractionsAgent Name Mode of InteractionProbenecid Probenecid increase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penicillin G by inhibiting itssecretion into urine.Oral contraceptives Penicillin G may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oral contraceptives by alteringintestinal flora.Methotrexate Penicillin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methotrexate toxicity by inhibiting the renalsecretion of the antimetabolite.Aminoglycosides Penicillins and aminoglycosides may inactivate one another when used incombination.However,synergistic effect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aredocumented.These agents are incompatible when mixed together in vitro.Penicillin G5Pre-Clinical ResearchPharmacokineticsPotencyValueUnits Organ/TissuePrep.and Route of Admin.Cell Line/TypeEffects Exp.End PointReference Comments Mouse LD50 2.3g/kgs.c.O’Neil et al (2001)Procaine saltBook CitationsWilliams,D.,2002.pKa Values for Some Drugs and Miscellaneous Organic Acids and Bases.Williams,D.A.,Lemke,T.L.(Ed.),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pp.1071,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Philadelphia,PA.American Hospital Formulary System 2001Drug Monographs.McEvoy,G.(Ed.),American HospitalFormulary System ,pp.315–346,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Inc.,Bethesda,MD.O’Neil,M.J.,et al.2001.Monographs.O’Neil,M.J.,Smith,A.,Heckelman,P.E.(Ed.),The Merck Index ,Edition 13,p.1273,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Division of Merck and Company,Inc.,Whitehouse Station,NJ.Penicillin 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