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情感,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和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三.图片导入李子柒等田园博主视频的爆火,受到国内外网友的追捧。

享受与世无争,在快节奏的日子里慢生活。

陶渊明亦是如此,在官场上沉浮数载后,回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田园,开启了他的隐士生活。

四.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历史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五.文本诵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合作探究1.本诗标题有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2.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3.为何而归?(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七.小结作业(1)小结:a)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c)守拙归园田d)情感:对污浊官场的极大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自由(2)作业:a)预习剩下内容,进一步感知陶渊明在诗中表达的情感b)课下尝试背诵整首诗【知识拓展】“五进五出”⑴第一次:初入世,温饱不足。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描写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情感,理解其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白描手法、质朴语言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 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四、诗歌原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诗歌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字词体会诗歌情感2、知人论世,感受陶渊明精神的可贵之处3、整理并掌握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预习检测】为划线字标注字音:羁鸟一、初读读准字音节奏二、再读初步感知情感问:找出能明确表达作者情感的三个动词?三、精读梳理情感自学指导1:1、找出具体描绘归来之后“田园生活”的诗句?2、你认为哪一联可以体现陶渊明村居的悠闲?任选一联,仿照示范进行表述示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描写了围绕房宅土地方圆十余亩,八九间茅屋静静点缀其中的景象。

从“草屋”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简朴、不慕奢华的人。

这里的生活让人觉得很简单。

【句式】“引用诗句”描写了翻译该诗句的景象,从分析具体意象、动词、形容词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个形容词的人,生活在这里让人觉得心情很形容词。

【根据总结自查疏漏】自学指导2:(1)陶渊明为何独独选择了这份“安闲”,放弃了能维持自己和家人温饱的官职?请找出相关诗句并结合具体字词分析(2)结合学案“补充内容”,思考: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田园,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要求: 1、独立思考2、把疑问提交到组内,交流合作,记录关键词补充内容:【时代背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19岁,遭遇淝水之战;21岁,司马氏父子擅权;35岁,司马暴政引发了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岁,恒玄杀司马氏篡位自立;40岁,刘裕杀桓玄,弑晋安帝,立恭帝;56岁,刘裕逼恭帝禅位,篡而代之。

【门阀制度】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士族、世家。

魏晋时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国家的重要官职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政治上,士族子弟凭借父祖的荫庇,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升迁也快得惊人,不百日就能升至显要官位,像王、谢哪些一等大族的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带”,坐享一切。

《归园田居》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归园田居》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归园田居》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1.了解陶渊明其人其文。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

1.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生活在封建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他几次出仕而最终走上了归隐道路。

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今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闲居田园的无限欣悦。

1.字音识记:羁鸟()荫后檐()暧暧()墟里()狗吠()树颠()樊笼()守拙()1.开头几句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的“误”字?体现了喜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和清高孤傲、与世无争的性格。

“误”字显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懊悔交加的心情。

2.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共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的层次如何?一共八句。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这些平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非常舒适幽美、清爽喜人的图画。

描写层次:前四句是近景,先写居所总貌,再写居所四周的树,接着写所见村落远景,最终写所闻的鸡犬之声。

由近及远,由静到动,如同电影镜头,渐渐拉开将一座布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3.《归园田居》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一般。

很常见,在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情景交融。

平常的农村景物和诗人内心的闲适拘束喜悦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

尤其“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松活泼,“荫”和“罗”让人体会到“榆柳”和“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4.怎样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这两者比方仕宦生活。

“旧林”“故渊”比方田园生活。

“恋“和”思“分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对官场的否定。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 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 狗吠深巷(fèi) 久在樊笼(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 榆柳荫后檐(yìn)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D)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B)A.长路漫浩浩漫:宽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虚心的说法D.契阔谈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间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准时行乐。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理解诗句内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或名渊明,号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导学达标:
任务一:熟读诗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2、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平行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荷()锄草木长()草盛()
2、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写出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任务二:理解诗文内容。

要求:1、把握诗句中重点词意;
2、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

平行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义:
晨兴荷锄但使
2、赏析诗句: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任务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要求:结合诗文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平行训练: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课前感知﹒预习一、文本助读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创者,归隐只为不折腰。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二、自主学习1.字音辨识暖暖( ) 羁鸟()守拙()荫后檐()墟里烟()2.一词多义盈盈一水间又何间焉一去三十年间其间千二百里去相去复几许草屋八九间去日苦多奉命于危难之间3.体会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课堂导学﹒探究一. 解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二、朗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

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还有哪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归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品味田园生活,体会作者情感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归园田居》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教学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思和体味田园的意境外,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的性格、行文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下的注释来了解本首诗的内容。

所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意境较为浅显的特点,我在上课时以“归”字为中心辐射开来,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紧扣诗中相应的句子,从而将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同时通过诗句中如“羁鸟”、“性本”“自然”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地阐释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把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望文生义”,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对田园生活诗句的改写描绘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还引用了其它相关的诗句来说明陶渊明归隐过后所面临的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自由无比的生活,进而提出了“ 自由精神与丰厚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发言,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并在学习中成长。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讲解、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前面结构内容分析的时候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在引入讨论环节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使得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宏观上谈自己的理解,不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现实。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1、背诵全诗。

2、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

[学习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开创田园诗一体。

早年:“大济苍生”儒家思想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道家思想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

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

二、诵读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吠荫后檐桑颠暧暧樊笼墟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题眼是哪个字?四、探究、合作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2.为何而归?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3.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五、拓展延伸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无论世界有多么喧嚣,多么物欲横流,我们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放置一切欲望;也应该有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在疲惫与悲伤中,推开后门,去看清风明月,行云流水。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学习这首诗,我们设定以下目标:首先,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次,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与生动的描绘,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最后,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学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不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旅,更是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场景?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A. 丰收的愿望B. 归隐田园的愿望C. 生活的安逸D. 官职的升迁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2. 诗人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理想?三、全诗译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译文如下: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那儿的野草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清晨我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小路弯弯曲曲,草木丛生,夜幕降临时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就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劳作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自然朴实的情致。

四、中心思想《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其对官场、世俗的厌倦和反感。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结合注解、找诗眼、抓意象/事件——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难点:1.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2.理解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借助课文注解,预习两首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2)给诗歌划分节奏,找出韵脚,在早晚读时朗读。

2.课中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以意逆志诵读诗歌时,我们感受到了曹诗的“忧”与陶诗的“悠”,那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诗人又是为何产生这种情感?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诗歌感情(原诗)为何忧?为何悠?(原诗)概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任务三:文本细读,艺术鉴赏曹诗所抒发之情为忧但整首诗却显质朴刚健,陶诗所抒之情悠然就显平缓舒淡,为何两首诗歌显示出如此大的风格差异?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的表格。

角度曹诗陶诗音韵,节奏感情意象、事件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任务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C .《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含答案《归园田居》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小组:代号:评价:_______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1.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2.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1. 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背诵整首诗。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2.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主预习案】一、教材自学1.作者简介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2.写作背景东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悟陶渊明的田园情怀。

2、学习诗中比喻、情景交融的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文激发想象,学会思考,讨论交流感悟意境,融入诗歌,品味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田园情怀,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理想倾向。

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三、整体感知1、学生欣赏朗读视频听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感悟。

四、解题,把握思路,理解诗歌内容。

1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一个字呢?2、提问:请问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归来?思考:诗人为何要出仕(做官)?陶渊明彻底悔悟归隐田园,那么“性本爱丘山”是不是他归隐的唯一原因呢?(3)、归向何处?赏析田园风光:a: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追问:诗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用了那些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b(请同学们细读诗句扩写田园风光。

)c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人写景时所用的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归去如何?(归去后的生活怎么样?)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五、体悟诗人情感,把握诗人形象: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六、学习所得1、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七、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并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知识补充】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2、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等。

【学习过程】【独学】(A级)用心、静心、认真阅读系统集成P31的内容,并进行圈点勾画,完成填空:1、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_________”。

又自称作“___________”。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合作探究,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三、【重点知识补充】1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 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晋代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姓名:班级:学号:【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能熟读全诗,解释重点词句含义, 了解本诗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含蕴隐士情怀。

②品味写景句,能分析把握诗中比喻、以动衬静手法的作用,把握诗中写景所蕴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②通过课前独学,梳理诗歌词句意义,初步了解本诗的内容。

③通过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把握诗中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的作用,把握写景所蕴之情。

【预习检测】1.字词音义(将拼音写在加点字词的上面,翻译加了横线的词语)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户庭无尘杂,..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整体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归园田居”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归”可以说字是题眼,自由阅读诗歌,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2.为何而归? 明确:3.归向何处?明确:4.归去后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深入探究】1.手法探究。

分小组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请在原诗中批注(手法,具体运用,情感)。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充实,和谐,幽美,那么,现实的归隐生活是这样的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

2、探究诗歌内容与情感,领悟陶渊明的精神。

3、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走近读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东晋杰出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

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消极的影响。

二、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羁.( )鸟守拙.()荫.()后檐
暧暧.()墟.()里烟樊.( )笼
咄咄.()逼人拙.()劣荫.()庇绿树成荫.()
2、朗读并翻译课文,解释加点字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
..恋旧林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熟读并背诵课文,找出全诗的诗眼。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探究二:为何归来?找出词句(可结合背景)概括作者归来的原因。

探究三:归向何处?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2)文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可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探究)
(3)诗人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教(学)反思】探究四:归去如何?找出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拓展延伸】
1、陶渊明《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
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可是精卫和刑天昔日的猛志徒然存在,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又岂能等待得
到!)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
神的体现。

2、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

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
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⑤我土日已广:
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3、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兴:起床。

理荒秽:即除杂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