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夏玉米粗缩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1]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传播、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5-01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该病近些年在高阳县玉米地表现出一定增长趋势,对该县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阻碍,导致玉米产量难以上升。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通常情况下,患有玉米粗缩病的玉米植株会比正常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趋势,且更加粗壮,其叶僵直且宽度增加,叶色以浓绿色为主,其中顶叶一般为君子兰样的丛生状。
节间会变的异常短粗。
更细微的特征是其叶背、叶鞘或是苞叶等部位出现有蜡白色条状突起,粗细不均,粗糙感明显。
在病情刚发生时一般会在心叶的基部以及中脉的两边出现油浸状的褪绿透明点线,并可随病情的发展缓慢扩散至全叶面。
此类植株一般会不同程度地限制根系的生长,明显的矮化多出现在九至十叶期,其高度几乎不超过正常植株的1/2,多半的病株不能抽穗结实,即使抽有少数的雄穗,但分支也非常少,而且无花粉[1]。
果穗畸形,花丝极少,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粗缩病,但通常会在苗期暴发最严重的疫情。
如果在1叶1心时发病,则可导致心叶难以抽出,即使抽出也会变的更小,在玉米5~6片叶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出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
2病原传播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
该病毒有着较大范围的寄主,但通常以单子叶的禾本植物居多,同时对玉米、大小麦、高粱以及水稻等农作物均可造成侵染,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杂草类植物。
就玉米来看,灰飞虱通常为其第一大传播媒介动物,而且一旦灰飞虱感染了此类病毒,则可终生带毒地进行持续性传播[2]。
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作为翌年初侵染源。
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一)摘要: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田间症状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田间症状;影响因素;防治技术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1]。
近年,周口市部分早播玉米田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严重,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发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
1田间症状多出现在六至七叶期,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后变黑褐色,用手触摸时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发病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一般病株高度只有健株的1/3~1/2。
叶片密集,顶端簇生,叶片厚硬僵直,浓绿。
根系少而短,不足健株的1/2,很容易从土中拔起。
轻病株一般能结果穗,但果穗小,花丝不发达,结实率很低,雄穗轴短,常半包在喇叭口内不能全部抽出。
重病株雌穗、雄穗不能抽出,个别雄穗虽可抽出,但分枝极少,常提前枯死2]。
2影响因素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病毒侵染引起,该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摩擦、土壤、种子等均不能传毒。
灰飞虱迁飞盛期与玉米生育期(五叶前期)吻合,也就是与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的时期吻合,病害发生重;吻合程度低,发生轻;吻合期越长,迁入的虫量越多,病害发生越重。
玉米的播种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关系大,玉米五叶前期若能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则可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程度。
小麦-玉米轮作套种对传毒介体灰飞虱的传毒起到了衔接作用,有利于灰飞虱从小麦田迁飞到玉米田传毒,小麦-玉米轮作田发生危害重。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变暖,致使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增大,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数量增多,增加了带毒介体的绝对数量,病害发生危害程度加大3]。
田间管理粗放,主要是田间地头杂草多,环境条件利于传毒介体昆虫的发生繁殖,致使杂草多,幼苗弱,灰飞虱数量大,毒源量大,玉米粗缩病发生重。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目前,春播玉米即将播种,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望广大农民及早做好防治准备。
一、症状: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
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6—7片叶时才出现症状。
病株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少畸形。
二、发病条件:1、毒源量。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
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2、玉米播种期。
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
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
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3、玉米叶龄。
玉米苗期至7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10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
4、气象条件。
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的气候;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利于粗缩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或免疫粗缩病的品种,在防治上应强调“预防为主、适期早治”的原则。
1、改善玉米生长环境。
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及时铲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栖息场所。
2、播前药剂拌种。
播前每亩用吡虫啉有效量0.5克,拌3.5-4.0千克的玉米种子,可有效控制灰飞虱;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种子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
3、苗后预防。
玉米出苗后,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4、发病田喷药防治。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在喷药的同时可加适量0.3%的磷酸二氢钾。
5、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玉米抗病力。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还没有高抗或免疫品种。
为了降低损失,提高玉米产量,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发病症状
植株感病后,表现为严重矮化,茎秆变粗,叶片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成深绿色,变宽、短脆。
发病早的不抽穗,发病晚的雄、雌穗抽出,但扭曲畸形,雌穗小,甚至不结穗。
有些玉米品种感病后,心叶卷在一起,特别是叶角都黏结在一起,由于茎部继续生长,使心叶弯成弓状,造成减产。
防治技术
(1)药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包衣剂0.2千克,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2)及时清除杂草,破坏灰飞虱越冬越夏场所。
玉米出苗以后,喷洒2.5%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飞虱,连防2~3遍。
(3)适时晚播:常年易发病的地块不宜套种过早,可麦后直播或适当晚套,尽量使玉米苗躲过第1代灰飞虱传毒盛期。
(4)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并喷施病毒A、植病灵等药物,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
夏玉米粗缩病防治与治疗
降低产量
01
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导 致植株矮小
02
影响玉米穗发育,导致 穗小、籽粒少
03
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导 致根系不发达
04
影响玉米叶片生长,导 致叶片发黄、枯萎
05
影响玉米整体生长,导 致产量降低
增加种植成本
农药成本:防治夏玉米粗缩病需要 喷洒农药,增加种植成本
劳动力成本:防治夏玉米粗缩病需 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增加种植成本
感染粗缩病的风险
02
03
品种轮换:定期更换玉米 品种,避免长期种植同一
品种导致抗病性下降
04
优化种植环境
选择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适时播种,避免高温干旱 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传播媒介
加强田间管理
01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 理控制种植密度
2
3
4
综合治疗方案
农业防治:选用抗 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合理施肥, 适时播种
01
化学防治:使用杀 虫剂、杀菌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等药 剂进行防治
02
生物防治:利用天 敌昆虫、微生物等 生物进行防治
03
04
综合防治:结合农 业、化学、生物、 物理等多种方法进 行综合防治
05
物理防治:利用太 阳能、紫外线等物 理方法进行防治
适时灌溉
加强病虫害 监测预警
推广绿色防 控技术
化学防治
1
2
3
4
农药选择:选择高 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
施药时间:在病害 发生初期进行施药
施药频率:根据病 情和农药效果,适
当调整施药频率
施药方法:采用喷 雾法,均匀喷洒在
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一)
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一)摘要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特征,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发病特征;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早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东部各省均有所发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以来,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的生产安全。
2007年,山东省近5.33万hm2玉米因粗缩病绝产,25.33万hm2严重受害,造成全省玉米减产17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
2008年,山东省又遭受历史罕见的玉米粗缩病,全省发生面积达74万hm2。
1发病原因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病原菌为玉米粗缩病毒。
该病毒是一种球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经卵传播。
玉米粗缩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黑麦、小麦等作物及马唐、稗草、狗尾草、看麦娘、苏丹草、白茅、早熟禾、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
在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以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初侵染源相对较少,传播途径单一。
翌年玉米出苗后,即被带毒灰飞虱取食而感染。
灰飞虱发育适宜温度为15~28℃,最适温度25℃,夏季30℃以上不利于其活动。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以五叶期前最易感病,之后免疫增强,即使感染病毒,症状较轻。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如下:①目前选育、推广的玉米品种大都不具备高抗性或免疫粗缩病的特性,在遇到足量的毒源、介体情况下容易感病。
②玉米易感期(苗期)与第1代灰飞虱盛发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吻合,灰飞虱大量向玉米田迁移,这是造成玉米粗缩病较重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推广间作套种的地区,玉米播期提前更有利于病毒传播。
③由于田间管理粗放,锄草不利,导致河沟、渠、田埂、地边杂草丛生,有利于灰飞虱越冬、繁殖,易形成毒源积累,灰飞虱虫口多,发病趋重。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及防治和治疗对策
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后,
01 及时拔除并销毁,防止病害
扩散
合理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
03 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
肥料,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02 避免干旱或积水,降低病
害发生率
加强田间巡查:定期检查
04 玉米生长情况,发现病害
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及 防治和治疗对策
演讲人
目录
01.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 02.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03.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对策
1
玉米粗缩病的形 成
病原体
病原体:玉 米粗缩病毒
01
感染症状: 植株矮化、 叶片皱缩、 生长缓慢
03
02
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
04
防治方法:选 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等
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蚜虫、飞虱等昆虫携 带病毒传播
土壤传播:病株残体、病土中的 病毒通过耕作、灌溉等途径传播
种子传播:带毒种子传播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如风、雨水等
发病条件
病毒感染:玉米 粗缩病是由玉米 粗缩病毒引起的
环境因素:高 温、干旱、土 壤贫瘠等
害虫传播:蚜虫、 飞虱等害虫传播 病毒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诊断结 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药物治疗
01
农药喷洒: 使用农药喷 洒玉米植株, 防治病毒传 播
02
抗病毒药物: 使用抗病毒 药物,抑制 病毒生长
03
营养补充: 补充玉米生 长所需的营 养元素,提 高抗病能力
04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 治技术,控 制病毒传播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病毒病。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近年来,在我区夏玉米发生呈加重趋势。
防治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盛期从而减轻为害。
1、适当调整播种期,使玉米幼苗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灰飞虱的传毒盛期。
春玉米适时早播,夏玉米尽量减少或不采用麦收后灭茬直播,尽量减少或不采用麦田套播。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
3、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注意一定不要将拔除的病株随手扔在田间或地头、地边。
4、合理施肥、浇水,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增强玉米抗病能力。
5、做好种子的包衣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EC和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均按种子重量的0.2%混合拌种或用玉米专用包衣剂包衣。
6、喷药杀虫。
喷洒农药防治灰飞虱,消灭粗缩病的传播介体,是常用有效的方法。
抓住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或玉米播后出苗前以及玉米3叶以前这些关键时期,对玉米田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防病效果可达95%以上。
玉米粗缩病病害及防治措施
•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60克拌有益加进口杀菌助剂兑水200-300ml拌种 20—25斤,晾干后播种。 用30克拌有益加进口杀菌助剂 兑水100-200ml拌种10—15斤,晾干后播种。用15克拌有 益加进口杀菌助剂兑水50-100ml拌种6—8斤,晾干后播 种。 • 拌有益玉米拌种示范效果对比反馈: • 玉米使用拌有益以后:根壮、须根多、茎杆粗壮,没有 蚜虫发生;粗缩病明显减少;病害减轻;秃尖现象少,籽 粒饱满,亩增产150斤以上。对夏播玉米要清除田间、地 边、畦梗杂草。 •
化学防治 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有 效方法之一。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①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 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1)调整玉米播期,使其避开灰飞虱, (2)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玉米植株抗病力 (3)改套种玉米为上下两茬播种模式 (4)间苗时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 处理 (5)玉米用拌有益组合二次包衣功效特点:(1).包 衣后有效控制灰飞虱的发生,防治玉米粗缩病。(2). 防治玉米蚜虫、蓟马等刺吸口器害虫的危害。(3)防 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4).促根壮苗、 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抗逆能力。(5.)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黑粉病等。 (6).调节生长,增加产量26%以上。7.安全无公害, 无残留,对人畜安全。
防治玉米粗缩病具体方法
对该病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 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 虱成虫传毒盛期,从而避开危害。 • a.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尽管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良种, 但品种间抗性是有差异的。可以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 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开单一抗 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 b、根据该病发病规律,玉米幼苗期易感病。播期应尽量调整到使玉 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 灭茬抢播。 • c.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玉米 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苗定苗,及时 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 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 能力。
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度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这种病毒属于一种植物呼肠弧病毒组,具有双层双链球形病毒,一般都是由灰飞虱进行传播,从而导致整片玉米地出现这种病毒,最终导致玉米绝收,降低农民的收入。
本文就该病毒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燕麦上发现了玉米粗缩病,这种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性病害,又称为万年青或者坐坡。
通常由灰飞虱进行传播,也就是在整个生物链中,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之后,就会将病毒直接传入到玉米当中,此时病毒就会在玉米当中加快繁殖,从而毁坏玉米,这种病毒并没有根治的措施,所以一旦发现该病毒,就会使产量明显下降。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我国的玉米产量、种植技术水平、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研究了一些新的玉米感病杂交技术,并不断推广该技术,在该类技术的实施下,玉米的产量与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就带来了玉米粗缩病毒,直接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与农民的收入。
所以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治玉米粗缩病,从而保障玉米的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
1.玉米粗缩病概述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毒性病害。
当该病毒出现在玉米植株之内时,就会使整个玉米植株变矮,其叶片的颜色也比之前要浓郁很多,并且会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使各个节段不断缩短,从而导致玉米无法成熟,降低了其产量。
由此可见,玉米粗缩病是目前玉米种植中的一种极为常见,并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病害形式。
过去,当玉米植株内发生这种病毒时,该病毒就会在植株内加快繁殖,从而导致玉米产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绝产绝收的现象。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玉米粗缩病,此时严重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甚至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部分省份也相继出现了这一病害,这给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和治疗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使用针对性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如使用抗病毒药剂和杀虫剂等。
04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方法和 实践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及时发现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因此
,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扩散。
02 03
综合治疗
治疗玉米粗缩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剂、加强田 间管理、控制传播途径等。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 果。
创新点3
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对预测的抗病基因进行验证和功能分析,为抗 病品种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发展趋势
未来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病原的基因组学和 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采用更加先进的生物信息学 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病原的致病性和抗病基因的 功能,为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将更加注重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综合防治技术的 研发,提高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
风险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湿度等)、昆虫 数量及种传等因素均可影响玉米粗缩 病的传播与流行。
03
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玉米粗缩病有较好抗性的 品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调整播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 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量 避免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病害发生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和治 疗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和诊断 •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 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方法和实践 •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建议 • 玉米粗缩病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防治玉米粗缩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最基本措施。
在选种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避免在高温多雨的季节种植。
二、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
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均衡施肥。
四、喷洒药剂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喷洒一些药剂,如杀菌剂、生物制剂等,来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
喷洒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五、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来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喷洒药剂和采用生物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8)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张艳郭书亚尙赏卢广远*汤其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该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播期、气候条件、作物抗病性有关,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43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8-84-02Occurrence Reason and 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Zhang Yan et al.(Shangqi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angqiu476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maize rough dwarf occurrence was related with farming system,sowing time,climatic conditions,crop disease resistance,and proposed the use of resistant variety,adjusting sowing dates,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chemical control,etc,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can reduc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maize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Key words: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Occurrence reason;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发病的植株色浓绿,叶背、包叶有蜡白条状隆起,节间缩短,严重时植株叶片近于对生状,受害植株的雄穗明显缩短或很难抽出,一般减产30%~50%,严重者甚至不结雌穗或有穗无粒,造成绝收[1]。
鲁西南夏玉米粗缩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1]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粗缩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MRDV 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特点是: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近几年,该病在鲁西南地区夏玉米上发生日趋严重,逐渐成为玉米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据调查,2005年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田率82%,一般病田病株率5%-10%,减产10%左右,重病田病株率达40%-85%,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
为了控制其危害,促进玉米生产平稳发展,济宁市任城区植保站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了玉米粗缩病在该地区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发生加重的原因,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该地区夏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1.1病毒的侵染循环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该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高梁、谷子、大麦等作物,以及看麦娘、狗尾巴草、马唐、稗草、画眉等杂草。
玉米不是灰飞虱的喜食寄主,在田间没有合适的寄主时,灰飞虱才将玉米做为过渡寄主,寄生繁殖。
小麦丛矮病及水稻的矮稻病也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所至,小麦丛矮型病株,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期侵染源。
1. 2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在鲁西南地区,灰飞虱一般以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3、4月间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麦收前后,第一代成虫羽化,形成迁飞高蜂,在鲁西南滨湖稻区迁入水稻秧田,并在稻田越夏,持续为害,一般历时3~4代。
在稻田较少的玉米区,麦收之时,则主要迁入玉米田及禾本科杂草上为害并越夏。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危害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它的主要症状特点是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宽短而厚,病苗浓绿,并且发病越早,对玉米产量影响越大,一般减产20mdash;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有绝产的现象。
为了有效的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危害,应从玉米播种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选择适宜的品种,推迟播种期:从调整玉米播种期入手,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推迟玉米的播期,尽量推迟到6月上旬播种。
也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使玉米的幼苗期避开灰飞虱的发生危害高峰期。
2、搞好药剂拌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用40%的种衣剂拌种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有效的预防粗缩病的发生。
3、加强药剂喷雾:玉米出苗后,3mdash;5叶期开始,结合防治玉米苗期蚜虫、蓟马等害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1500倍喷雾,并加入病毒灵、毒克等病毒抑制剂,抑制粗缩病的发生危害,10mdash;15天喷*,连喷2mdash;3次。
4、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集中消毁。
1。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41分蘖肥 : . 一般插 后 7 l ~ 0天 , 亩追施 尿素 25 3公斤 , . —
除个 别苗乏 处 6月 下旬追 施 少量 匀 苗肥外 ,一 般在 6月 l 0 日一 7月 1 0日禁止追肥 。 早熟品种或 晚插 田, 减少施用量或 要
不施 。
1整 地 、 、 施肥 。插秧 地每年 秋春 季利 用激光平 地仪进 行旱 土 , 耕深压严 。基施化 肥应结 合稻 田最 后一次浅 耕 , 全生 要 把 育期 纯氮的 8 %和磷 钾肥全部施入 土壤 。 0 然放 水泡 田 , 将坷垃 充 分泡透 , 结合泡 田将 土地 浪平 , 高差 控制 在 5厘米 以 内 , 使 苗率 高。
2 1. 4 0 2 0
XI NNONGC UN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邵 晓 睿
( 邑县 植 保 植 检 站 , 南 鹿 河
【 摘
鹿 邑 ,7 20 4 70 )
要 】 玉米粗缩病在本地 呈现发生 面积逐年增 大 , 为害程度逐 年加重趋 势 , 其发生 的原因是气候 条件恶化 , 栽培 管理 粗放 , 种植 结构
玉米粗 缩病在整 个玉米生 育期均 可侵染发 病 ,但 以苗期
感病 性最 强 , 明显症状 一般 出现在 玉米 5 6 - 叶期 。玉米粗缩病
二、 发病原及传 播侵染
玉米粗缩病 的病原是玉米 粗缩病 毒( 简称 MR V) D 。其寄 主范 围十分 广泛 , 主要是 单子 叶禾本 科植 物 , 可侵 染玉米 、 小
后逐 渐扩展到整个 叶片 ,变成具有粗 细不一 的蜡 白色 条状突 起, 用手触摸有 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叶片宽短 , 厚硬僵直 , 叶色 浓绿 , 叶丛生 。植 株生长受 到抑制 , 间短粗 , 心 节 严重矮化 , 有 的不及正常植 株的 1 — /。 / 1 根少而短 , 的不及 正常植株 的一 3 2 有 半 , 容易从土 中拔 起 。 很 发病轻 的雄穗发育不 良 , 分枝少 , 花粉 少 , 穗短 , 雌 花丝少 , 结实 少。 发病 重的抽不 出雄 穗( 天缨 ) 和雌 穗( 棒子 )或 虽能 抽出但 分枝 极少 , , : 卮花粉 , 雌穗畸 形不 实或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Z i x u n t a i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该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危害。
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后,病毒就传播到玉米植株内。
病毒在玉米植株内发生繁殖,繁殖一定数量后植株开始表现症状。
一旦发生,无法治疗,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1.发病原因1.1毒源量大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生植物。
近年来由于锄草不利,导致田边、路旁、沟渠及沟边杂草丛生,为传毒的灰飞虱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大量的毒源。
1.2气候条件近年来,秋冬季温度偏高,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时间拉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多。
夏季多干旱,玉米长势弱,抗病能力下降,而干旱则更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大量迁飞传毒蔓延。
1.3播期据统计调查,播期不同发病程度差异显着。
主要是由于灰飞虱发生活动规律造成的。
若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与玉米感病生育期(即玉米三至六叶期)相吻合,则发病严重。
1.4耕作制度近年来,夏玉米面积逐渐扩大,且部分玉米与菊花、大豆、蔬菜田等插花种植,为灰飞虱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2.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发的病害,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粗缩病,但以出苗至六叶期﹙可见叶9~10片﹚植株最易感病,且获毒叶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损失越大。
拔节后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小、有10片可见叶后,玉米即使感染了病毒,一般也不发病。
若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种子及土壤中残留寄生病源,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0~35℃,灰飞虱虫口密度大时,病情将加重,且有传染蔓延趋势。
3.发病症状3.1整株形态描述。
病株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3.2心叶比较。
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 种植技术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种植技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本文主要讲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
90年代在我县推广春种农大60、晋单27时开始发生粗缩病,以及后来推广西玉3号、掖单12、掖单13等掖单系列品种时发生偏重。
2004年以来推广先玉335、郑单958、浚单18、20、晋单系列品种发生面积逐年下降。
二、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玉米粗缩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病株节间粗短,生长迟缓、矮化。
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虚线褪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
9-10叶期,上部节间短缩粗肿,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果穗畸型,花丝极少,多不结实。
三、灰飞虱的传播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玉米粗缩病不能通过种子、土壤及汁液摩擦传播。
该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MRDV),该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植物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增殖和越冬。
第二年玉米出土后,粗缩病毒借灰飞虱传染到玉米苗上,辗转传播危害。
研究表明,越冬代灰飞虱虫量、带毒率、麦田绿矮病株率等是造成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的主要原因。
气象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介体灰飞虱的发生繁衍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
灰飞虱喜温暖潮湿(适生温度为23℃-25℃),5月份降雨对灰飞虱孵化、活动有利。
灰飞虱一旦得毒,终生带毒,蜕皮后病毒仍在其体内繁殖,属持久性传毒。
灰飞虱发育适温为15℃-28℃,夏季30℃以上高温不利于其发育繁殖。
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和治疗
治疗2023-11-07contents •玉米粗缩病的基本概述•玉米粗缩病的诊断技术•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的治疗措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和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目录01玉米粗缩病的基本概述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主要侵染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
玉米粗缩病也称为“黑脚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危害最重,导致植株矮化、生长停滞,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粗缩病的定义玉米粗缩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
玉米粗缩病可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玉米粗缩病的分布与危害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特征玉米粗缩病毒主要寄生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叶片、叶鞘和根系中,通过灰飞虱等昆虫进行传播。
玉米粗缩病毒可在昆虫体内及寄主体内增殖,并可随带毒昆虫的迁移动物传播,也可通过植物间叶片的摩擦传播。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MRDV),属于植物病毒的一种。
02玉米粗缩病的诊断技术田间症状识别苗期症状01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短而宽、厚、硬,叶色浓绿,叶片背面有蜡质层,透光性差,叶片边缘呈黄色,部分叶片出现扭曲畸形。
心叶呈鞭状,抽不出或抽出的心叶上举,呈牛尾巴状。
生长中期症状02植株生长停滞,矮化严重,株高仅为正常植株的1/2~2/3,叶片密集,顶部节间缩短,呈丛生状,多数不能抽雄穗或虽能抽雄但雄穗发育不良,果穗短小畸形,结实少。
后期症状03病株叶腋处虽可抽生一些分蘖,但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不能抽穗结实,无产量。
光学显微镜检测在病株叶片或叶鞘上制片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的黑色煤烟状霉层。
电子显微镜检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株叶片超薄切片,可看到病菌的菌丝、孢子和胞质。
病原菌检测分子生物学诊断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检测利用PCR技术扩增病菌的特异性DNA片段,从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将病菌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当病菌侵入时,抗体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对病菌的快速检测。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措施都出现了显著的改观。
与此同时,受到玉米栽培杂交技术的优化和推广,连坐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玉米种植产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也使得玉米粗缩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发生面积扩大和数量逐渐增多,给玉米种植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有些地区甚至是造成了一半以上的减产问题。
本文从玉米粗缩病概念入手,结合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植;粗缩病;坐坡;万年青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
这种病害一旦发生,极容易产生感染性粗缩病,且极难根治。
在目前的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工作中,主要是以管理为手段,增强植株的生长优势,从而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在工作中采取病虫治疗法,切断传播源,从而防止植株被感染。
一、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被人们广泛的城市为坐坡玉米或者是万年青。
是由于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病毒变,从而造成玉米的大面积感染问题,其在过去一旦出现极容易产生严重的玉米产量缩水、甚至是绝收,可谓是一种毁灭性的的玉米病害。
近年来,随着玉米连种面积的不断增加,这种玉米病害一旦出现,极容易造成大面积玉米受到影响,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加强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极为关键,已成为保证玉米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方法。
玉米粗缩病主要指的是玉米发生病毒变之后的一种病症,是由飞虱传播而引起的一种病害。
这种问题的出现常常会使得玉米植株变矮、叶子颜色变得浓绿,并且在生长的时候还容易出现节间缩短,最终导致玉米无法产生抽穗和结实。
基于这种问题,玉米粗缩病的出现可谓是一种极为罕见且后果严重的一种病害形式,在过去的玉米种植中,由于这种病害的出现而造成玉米绝收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春季玉米种植中,由于夏天和秋天的天气炎热,本身就是飞虱和病毒传播高峰期,这也使得这一季度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粗缩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MRDV 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特点是: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近几年,该病在鲁西南地区夏玉米上发生日趋严重,逐渐成为玉米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据调查,2005年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田率82%,一般病田病株率5%-10%,减产10%左右,重病田病株率达40%-85%,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
为了控制其危害,促进玉米生产平稳发展,济宁市任城区植保站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了玉米粗缩病在该地区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发生加重的原因,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该地区夏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
1.1病毒的侵染循环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该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高梁、谷子、大麦等作物,以及看麦娘、狗尾巴草、马唐、稗草、画眉等杂草。
玉米不是灰飞虱的喜食寄主,在田间没有合适的寄主时,灰飞虱才将玉米做为过渡寄主,寄生繁殖。
小麦丛矮病及水稻的矮稻病也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所至,小麦丛矮型病株,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期侵染源。
1. 2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在鲁西南地区,灰飞虱一般以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3、4月间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麦收前后,第一代成虫羽化,形成迁飞高蜂,在鲁西南滨湖稻区迁入水稻秧田,并在稻田越夏,持续为害,一般历时3~4代。
在稻田较少的玉米区,麦收之时,则主要迁入玉米田及禾本科杂草上为害并越夏。
此时正是夏玉米感病的敏感期,往往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而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的是第1代灰飞虱。
玉米、水稻收获后,则迁移至禾本科杂草上,等秋季小麦出苗后,转迁麦田并传毒为害和越冬,形成全年病害循环。
1.3玉米的感病规律玉米苗期抗病力较弱,5叶期前易感病,2叶1心时极易感病,拔节后抗病力增强,10叶后感病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
实践表明,夏玉米以麦套玉米感病重,直播感病轻,且早播的重,晚播的轻。
1. 4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在鲁西南夏玉米产区,小麦面积广大,水稻也有着广泛种植,加之禾本科杂草的大量存在,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毒源和病毒介体灰飞虱良好的寄栖环境。
同时,该玉米产区以种植夏玉米为主,多采用麦垄套种及麦后免耕点播。
玉米苗期往往和第一代灰飞虱的迁飞高峰相重叠,而玉米苗期抗病力极弱,这就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如果冬季温暖,春季干旱,夏季雨水适宜,适合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第一代灰飞虱大发生,从而引起玉米粗缩病的大爆发。
2.该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加重的原因
2. 1传毒介体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种群数量迅速增大鲁西南滨湖稻区多实行稻麦轮作耕作制度,灰飞虱喜食的寄主作物小麦、水稻大量周年大量存在,对灰飞虱的生存、繁殖、越冬非常有利,导致该区灰飞虱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又因为随着城市的扩展、工业化的加快以及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用地以及暂时闲置荒地大量增加,这也为灰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越冬环境。
由于越冬虫源基数提高,灰飞虱种群数量大,玉米感病几率大大提高。
2.2麦套玉米种植模式的大力推广,为灰飞虱转移传毒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近几年,鲁西南地区麦套玉米面积迅速扩大,玉米苗期和灰飞虱迁飞高峰期较吻合,由于农民忽视了麦田后期灰飞虱的防治,致使小麦上的灰飞虱大量转移稻玉米苗上传毒危害。
2.3近几年,鲁西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明显偏高,春季干旱少雨,有利于灰飞虱越冬、繁殖、侵染传毒2001年,冬季气温偏暖,有利于灰飞虱越冬,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也呈加重发生趋势。
2005年,冬季平均气温偏高,春季干旱少雨,对灰飞虱在大麦、小麦、杂草上生长、繁殖十分有利,玉米播前灰飞虱群体数量大,迁飞到玉米苗上的灰飞虱增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有些田块甚至毁苗改种其他作物。
3.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染所至,所以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3.1 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
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3.2 选用中早熟抗耐病品种尽管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性强的品种,但是品种间耐病性仍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本地生产条件,选用抗耐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如农大108、鲁单981、登海11、鲁原单14等。
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3 适当调整玉米播种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玉米适当晚播,能有效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重病田应于麦收后灭茬直播,躲过5月下旬至6月初一代灰飞虱成若虫盛发传毒期。
轻病田于麦收前5-7天套播,尽量缩短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期。
3.4 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玉米健身栽培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增施有机肥,实行N、P、K配方施肥,遇旱及时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3.5 重视化学防治一是结合小麦后期管理,喷药防治麦田灰飞虱,减少传
毒介体。
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WP1500-2000倍,或2.5%扑虱蚜1000WP倍,均匀喷雾。
二是药剂拌种。
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SD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三是化学除草。
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每亩550~575ml/6672亩,对水30kg进行土壤封密处理。
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每亩550ml,对水30kg,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AS,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四是喷药杀虫。
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WP50克/亩,50%久效磷EC或40%氧化乐果EC1000-2000倍喷雾,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d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一旦发生了就很难治愈,但只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环环紧扣,就一定能够控制其危害蔓延,保障玉米生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