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笔记

《环境管理》笔记

一、环境问题1、广义——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变化都称为环境问题。

2、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1)远古:渔渚、采集、人口少、无环境问题。

(2)农业时代:劳动工具、人口增多、零散的环境问题。

(玛雅文化的覆灭)(3)工业时代:科技进步、人口膨胀、恶化。

(4)20世纪:全球性。

3、表现(1)环境质量下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局部质量下降。

)①水②大气③生态环境(367×10000平方千米)1/3(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①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极端天气。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扩散。

(5)自然资源短缺、耗尽。

(6)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废弃物的堆积。

4、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性质①环境污染问题②二次污染问题③生态破坏问题④资源衰竭问题⑤固体废弃物问题(2)从介质①大气环境问题②水的环境问题③土壤环境问题④生物生态环境问题(3)按生产原因:农业、工业、生活问题(4)按空间不同:局地、区域、全球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生产技术←改善技术生产者←经济、法律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主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进行强统治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

反过来,人类则应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源的短缺,能量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二、科学管理工程环境管理: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等的活动,达到预防环境问题的目标。

三、目的任务(1)、目的1、改变环境观念发展观:GDP→绿色GDP,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观:分析单一→综合整体,消费观:恶性→节约环保,价值观:免费→有价。

2、调整环境行为政府:投入不足→投入充足,轻视公共责任→重视公共责任,轻视可持续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排污→清洁生产,资源高耗→循环经济,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环境污染→关注企业形象。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一)分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二)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二、环境管理概述(一)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二)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定义: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三)根本目的(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根本)(判断对错)2、调节环境行为(直接)(判断对错)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具体方法和实践)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最终目标)(四)三大主体:1、政府(主导性力量)2、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3、公众(最终决定作用)(五)三大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六)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划分)1、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管理(起点和首要环节)实质是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为,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产业环境管理(重要方面)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核心、工作重点和中心)区域环境管理可以看作是前三类环境管理在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或集成。

三、环境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2、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思想和原则变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斯里约热内卢召开并通过了《里约宣言》,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我国迄今所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 公约共计20多项。 三、环境法的实施
环境法的实施,就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体运用、 贯彻和落实环境法,环境法的实施,是整个环境法制的 关键环节,具有决定性的实践意义。而环境法的实施,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及“以法 律适用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环境法的实施分为公 力实施和私力实施两大类别。 所谓公力实施,也称国家实施,是指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权限和程序,凭借国家暴力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 动。
所谓私力实施,也称公民实施,是指导公民个人或 公民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所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其 主要形式包括参与环境行政决策,依法对违反环境法的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提起环境诉讼或进行 检举、控告、与排污者签订污染防治协议,通过立法机 关的民意代表对行政机关等遵守和实施环境法的活动进 行监督以及针对环境犯罪、环境侵害行为实施正当防卫 和其他自力救济等。 四、环境法律责任 所谓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 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 刑事责任三种。
(3)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 权利; (4)规定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污染 者治理、开发者养护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基本原则; 应当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 污费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 查制度、强制性应急措施制度等法律制度。
(2)我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从法律的效力层级来看,我国的国家级环境法体系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3、资源与环境保护单行法
• 资源与环境保护单行法从级别上来说可以分为法 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它们是 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制定的,用于处 理特定领域的资源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单行法律
3、资源与环境保护单行法
– (1)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
• 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 洋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史及现状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资源与 环境法律体系也不尽相同。
第二节 国内外资源与环境法律体系
• 发达国家资源与环境法律体系分类 – 1)以美国为代表的基本法模式 – 2)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化模式 – 3)以法国为代表的复合法模式 – 4)以日本为代表的法典化模式
(一)美国
• 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中心,并辅以大量资源与环 境法律法规为主体的完整有效的资源环境法律体 系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 目的
– 立法机构或者说立法者针对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存在 的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或形成的 结果
–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结构、地域特征、发展程度 等均有较大差异,在资源与环境立法过程中对于立法 目的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 作用
– 1、保护资源环境 – 2、保障人类健康 – 3、服务经济社会 – 4、协调国际关系 – 5、约束人类行为
–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是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的需求 –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概述
• 二、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特征 • (一)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 (二)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特征
(一)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 不是指特定的某一部法律法规,而是由国家权利 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用于科 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防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法律规范的综合。

江财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 绪论

江财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   绪论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5.水土流失问题
•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 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1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 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我国 的农业来说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 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 • 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 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 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 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 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 %~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 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 种,约占总数的1/4。我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 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 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 标准,我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 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 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 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我国可能成为国外 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 点,这将极大地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步骤以及相关的重要措施。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条件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有效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下是实现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步骤:1. 研究和评估环境问题:- 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 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环境评估,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 确定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其背后的因素。

2. 制定环境管理政策:- 基于环境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

- 确定目标和指标,为环境管理工作设定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确保制定的政策具有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3. 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在政策框架下,采取具体的措施和行动来应对环境问题。

-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和趋势。

-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鼓励绿色经济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 提倡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 推动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加强环境保护的参与和行动。

5. 监测和评估成效:-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环境管理措施的成效进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 公开透明地向社会公众报告成效,增加信任和合作。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以下是一些其他重要的措施和实践,有助于推动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向公众宣传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 促进技术创新:加大对环境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 推动国际合作:开展国际间的环境管理经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二章 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二章  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b、在技术转让方面,发达国家没有提供较优惠条 件。
c、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无实力,又无技术来 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2、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特点 (1)、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正向各个领域渗 透; (2)、全球环境问题“法制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发达国家把环保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壁垒; (4)、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多边、双边援助的附加 条件;
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将环境与发展总是纳入决策进程。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
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式; 禁止砍伐森林、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山区发展;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保护海洋,包括封闭和半封闭沿海区,保护、合 理利用和开发其生物资源;
2、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长期以来,庞大的人口基数给我国经济、社会、 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这一严峻的现实,着重 提出了要继续进行计划生育。
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体系、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等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 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3、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和
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 体系。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与交通、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
促使妇女、青少年、少数民族、工人和科学界人士及 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行业培训资料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行业培训资料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 律,规定了土壤污染防 治的监管、防治措施、
法律责任等。
国际合作与协议解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框架,规定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和合作机 制。
巴黎协定
在UNFCCC框架下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旨在通过全球共同努力,将本 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气温上升限制在前工业化时期 水平之上的1.5摄氏度以内。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田 、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
遗传资源保护
公众意识提高与教育
对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遗传资源进行收集、 保存和研究,防止其流失和灭绝,同时促 进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 进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 力的发展模式。
重要性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 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 和经济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地球。
环境管理概念及目标
概念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推广节水、节地、节材等 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废弃物资源化
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和 再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 化产业发展。
产业协同共生
构建产业间物质和能量循 环利用网络,实现产业协 同共生和区域循环发展。
绿色金融支持政策解读
绿色信贷政策
解读绿色信贷政策,鼓励 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 提供优惠贷款支持。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第一章:引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采取了环境管理政策。

本文将分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环境管理概述2.1 环境管理的定义和原理环境管理是指各种组织采取的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和政策制定。

其核心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和控制原则。

2.2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环境管理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政策概述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3.2 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各国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能源政策、环境税收政策、环境标准和认证体系等。

第四章: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相关性研究4.1 环境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通过环境管理,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2 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环境管理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不仅要求企业和组织遵守环境管理要求,同时也给予了相关机构的支持和激励,从而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欧盟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欧盟一直以来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不断推动各成员国实施环境管理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5.2 中国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管理工作。

例如,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文件,加强了环境管理力度。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6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6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A02制定单位: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制定人(执笔人):江民锦审核人:李洪义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2月19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课程名称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代码19A02英文名称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课程性质选修课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引论》、《环境科学原理》总学时数32 周学时数 2开课院系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任课教师江民锦编写人江民锦编写时间2017年2月再修订课程负责人江民锦大纲主审人李洪义使用教材教材:自编教学参考资料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第二版),周国强、张青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马光等编,科学出版社,2000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董建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林爱文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曲向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李训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拓宽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业知识面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各自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

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将在系统介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现代环境的特点的基础上,分别讲授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等基本概念和资源的分类,以及国际环境伦理道德等内容。

同时教学中还将组织参观有关污染现场和控制工程实例、观看国内外环境科学科普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对主要环境资源保护的感性意识与技术了解;同时在课程课外多媒体辅导中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环境科学科普资料及相关网络资源,使学生进一步客观了解世界环境现状与发展变化,以及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的一系列生态变化情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早建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企业
排放大户:硫税的效果等同于排放税 其他排放者:提供了采用低硫燃料和节约能源的动力
(续)
效果
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优越性
①污染者可以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规定的环境标准,或者使环境治 理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
②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使污染水平控制在规定的环 境标准以内。同时,通过资助研究和开发活动,促进经济的污染控制 技术、低污染的新生产工艺以及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新产品开发;
《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中国应从2010年1月1 日起完全停止CFC(氯氟烃)和哈龙两大类主要 ODS的生产和使用。
中国政府提前到了2007年7月1日。
(一)、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的介绍
概念: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 法规,运用价格、税收、成本、利润、信贷、押金、 补偿费、收费和罚款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各方面的经 济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宏观经济行为,培育环保 市场以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手段。
6、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P82 阅读材料: 从“环评风暴”看《环境评价法》的力量
(一)基本概念
是指在国家法律监督之下,各级环保管理机构运 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授予的行政权限开展环境管理 的手段。
是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 接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
手段
环境标准
行政审批或 许可证
环境监测
内容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 各种管理手段;有关污染者的具体规定
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记录保存;环境报告
处罚 环境影响评价
其他手段
逐步加重的处罚措施:警告、限期治理、罚款、 暂时停业和关闭等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三章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三章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赞同,认为中国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到 了“旗舰”的作用。
6、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我 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面临经济发展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 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国土面积的60%是 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宜人类 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和沙漠化;33% 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美元。
(三)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 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
(1)森林破坏现象严重。
(2)牧场退化情况严重。目前我国草地退化、 沙化、碱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呈继续扩大趋 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按现 在这样的退化速度不要10年就不成草原。 (3)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 2%。 (4)荒漠化危害严重。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 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 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8年我国荒漠化
庭1/5;有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人,此外受到情绪 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000万。
(2)文化素质低。据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每 1万人大学生只有142人,高中生804人,初中生2334人, 小学生3706人,每1万人文盲半文盲1588人。现在至少 有文盲、半文盲人数1 .8亿,比巴西、俄罗斯一个国家 的总人口还要多(巴西1 .62亿,俄1 .46亿,)每年还 要新增200多万新文盲。
B.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一是点污染源(指.由管道收集后集中排除的污水、 废水,.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
二是面污染源或称非点污染源(指.无组织进入水 体的污水、废水,.如大面积的农田地面经流或雨水经 流对水体产生的污染)。 我国地面水质标准,是按照不同水域、不同功能 分成五类制定的。这五类水域及其功能是:

《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能够保障人类和地球的长期发展与存续。

- 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合作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3.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和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正、协调和包容,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损失,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全球共识: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核心,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行动。

- 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公正,消除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促进人权和人的尊严。

- 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领域的过度专注。

- 长期性和长远性: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

- 民众参与: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5.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 机遇: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社会创新等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6.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实践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 实践手段:政策制定、法律法规、技术创新、金融投资等多种手段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7. 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监测-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 可持续发展报告: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各个领域的实践和进展情况。

8.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国际组织和机构: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合作。

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管理活动,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需要朝着以下方向努力。

首先,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

实现绿色经济需要转变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模式,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建设。

我们需要通过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

环境监管和执法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也是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再次,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环境教育和宣传是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系统、媒体、社会组织等途径,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共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形成全球环境治理的合力。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

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制定环境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加强环境技术和经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总之,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监管执法、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和综合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继续加强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创新的环境管理方式和技术。

管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管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管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管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包括环境管理的定义和意义、环境管理的步骤以及环境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环境管理的定义和意义1. 环境管理的定义:环境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资源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管理的意义:a. 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b. 提高企业形象。

环境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企业形象,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步骤1. 制定环境管理策略:a. 确定环境目标:明确企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期望。

b. 制定环境政策:制定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环境政策,明确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向。

2. 环境风险评估:a. 确认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因素。

b. 评估环境风险: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评估环境风险的大小和程度。

c.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管理环境风险。

3. 环境管理系统建设:a. 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建立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

b.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对环境管理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4. 环境绩效评估和改进:a. 环境绩效评估:通过设定和监控环境绩效指标,定期评估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b. 改进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绩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环境管理措施,推动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环境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 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Giving Peasants Citizen's Treatment Is the Key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 谢望礼
作者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出版物刊名: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15-18页
主题词: 中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 户籍制度 农民 国民待遇 贫困问题 公平
摘要:我国当前再次出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下跌、通货紧缩再度抬头的现象,其直接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根源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国两策".消除通货紧缩,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六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
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协调和交流等。
(三)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进行环境管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才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主要手段有: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 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 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对 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
第六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章教学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
4课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1)环境管理的 内容;(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3)我国环境保 护的基本政策;(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5)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本章教学重点: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环境规划 的编制程序。
三、环境规划
(一)环境规划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四)环境规划的作用
本章思考题 1、环境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是什么?
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简述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6、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规划区域现状 经济现状 环境现状 社会现状
经济发展预测
规划区域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目标
社会发展预测
社会、经济与环 境三效益分析系 统
环境规划草案 优选环境规划草案 环境规划方案 方案申报与审批 可
专家支持系统
环境规划方案实施
本章讲授要点回顾
一、环境管理 (一)环境的含义
(二)环境的内容
(三)环境的基本手段 (四)环境的基本职能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 (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1、卡逊1962年推出《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 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2、麦多斯等人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极》—— 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部 分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工业化造成的弊端进行反思, 认为在讨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资源、 人口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麦多斯在1970年受 1968年4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成立的国际性研究团体罗 马俱乐部的委托,与他人合作,于1971年出版《增长 的极限》(又称“世界末日模型” )。 麦多斯在世界模型中,提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五 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 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认为这五种因素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 百分比增长着。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 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4、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 持续发展理论形成和推行起关键作用。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推行起关键性作用的 是1983年成立的,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
专家组成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该组织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经过 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专家整整900多天的工作,于1987年 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 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联合国大 会成立了由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 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 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 安全”、“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献。 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 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论。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四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四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利用的程度角度划分:
常规能源:指当前被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
新能源:指当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积极研究以 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
从能否再生的角度划分:
可再生资源:旨能够得到补充的一次能源(如太 阳能、风能、海洋能等)
不可再生资源:指需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 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
第一种模式:工业生产的传统模式:不顾环境的 工业生产(工业化初期到20世纪中叶)对此,著名的 生态学家奥德姆指出:“人类犹如环境的寄生虫,索 取想要的一切,而很少考虑寄主(即它的生命维持系 统)的健康”。
图4-1 工业的两种功能示意图
投资 原料 增值 转化 收益 产品 废料 图4-2:工业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环境 原料 能源 工业系统 废料 产品 废品 环境 废品
我国的地热资源集中东南沿海、台湾少、西藏南部 和云南西部地区。 6、海洋能 海洋浩瀚无边,占地球面积的70.8%,平均深度 4100多米,目前可利用的海洋能资源有潮汐、湖流、
波浪、海流、温差和盐浓度能等。
7、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六)直可持续发展能源道路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加强能源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1、能源工业发展很快,基本保障了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1).96年一次能源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2).中国发电量1996年达0800х 108t千瓦小时, 已超过日本,仅次美国位居第2位。 2、人均能源占有量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1).中国人均煤炭操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 水平的5%。 2).中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10%。
清洁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1)狭义的清洁能源:指可再生能源(水能、风 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本章讲授要点回顾
一、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 经济行为政绩化
(2) 政府行政功能经济化 二、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1)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和政治体制改革 (2) 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
本章思考题:
1、你认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制环境污染。
2、充分利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3、进一步明晰产权,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资源环 境(公地悲剧,公地草场无人负责,人人抱着不抢白 不抢的心理去放牧自家的羊)。 4、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中的计划对资源合理配置的 重要作用。 5、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一)经济行为政绩化
“政绩”诱导或强迫经济短期行为,“政绩”中 的“硬”指标是经济增长,“发展是硬道理”被人们 在实践中被“追求GDP增长是硬道理”,其他(环境、 教育、法治)是软道理。有些地方政府偏袒发展部门, 公然威胁环
境或资源部门“不要当绊脚石”。
“政绩”往往鼓励浮夸,竟在不少政府机关塑造一种 集体的、职业性的“说谎机制”、“干部出数字,数 字出干部”。 (二)政府行政功能经济化 许多政府行政责任变成了有偿服务。对那些含金 量较高的(如收费、发准许证、花钱搞大工程争相认 领,而对许多无关大局而无小私利的事却多有推诿。 廉洁与可持续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本来宏观调控 和投资计划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的手段,但有些 权力部门或个人却把权力当做自己的资本去运营,现 实中许多重大的毁坏公共资源的环境的行为,大都是 管理部门少数人或不法分子勾结的权钱交易活动(官 商结合、警匪一家)。
本章教学课时: 2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思考:(1)阻碍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2)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 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本章教学重点: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可持续发展中较 深层次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三同时”是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 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 害的工程建设,其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征收一
定的费用。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 民政策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 度。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自然保护规划。
(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一般来说,编制环境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一定区 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保护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环 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2、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环境预测分析 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5、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6、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7、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 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正式确立了我 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即“全国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2、“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该方针是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
土地利用规划和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等。 按照区域特征划分,可分为城市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和流域环境规划。
按照范围和层次划分:可分为: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
部门环境规划。 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可分为:
长期规划(大于20年);
中期规划(15年); 短期规划(5年)。 按照环境规划的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分为: 综合性环境规划; 单要素的环境规划。 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 生态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 施。
例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 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 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 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 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第六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章教学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
4课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1)环境管理的 内容;(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3)我国环境保 护的基本政策;(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5)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本章教学重点: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环境规划 的编制程序。
狭义和广义的环境管理,在处理环境问题的角度 和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是协调社 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环境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划分: 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资源环境管理:
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不可更新资源的节 约利用和可更新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 个系统、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采 取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战略、手段和措施, 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管理、综合控制。
6、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 染物总是控制为基础,对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
向、方式等的具体规定,是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 管理制度。
4、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 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 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如: 交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先进 治理技术;
组织环境科研成果和环境科技情报的交流等。
5、宣传教育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把环 境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加 强基础教育,搞好成人教育以及对各高校非环境专业 学生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等。
(1)环境计划管理:
环境计划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各部门、各待业各区 域的环境保护规划,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 机组成部分。 (2)环境质量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与健康所必需 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3)环境技术管理: 环境技术管理主要是制定防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 坏的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制定与环境相关的适宜的技术标准和标范,确定 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还要靠执法。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 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 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
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污 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排污费;
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
对排放污染物损害人群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 污单位,责令对受害者赔偿损失;
(四)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环境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包括:
宏观指导;
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监督检查;
提供服务。 宏观指导指加强宏观指导的调控功能,环境管理
部门宏观指导职能主要是政策指导、目标指导和计划 指导。
统筹规划的职能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战略的制订、 环境预测、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组织协调包括环境保护法规方面的组织协调、环 境保护政策方面的协调、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协调和 环境科研方面的协调。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环境标 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 督检查。 提供服务的内容有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和市 场服务。
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所作出的具体规定。
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 社会协调发展。
(2)环境规划的类型
环境规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环境组成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防治规 划;
水质污染防治规划;
规划区域现状 经济现状 环境现状 社会现状
经济发展预测
规划区域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目标
社会发展预测
社会、经济与环 境三效益分析系 统
环境规划草案 优选环境规划草案 环境规划方案 方案申报与审批 可
专家支持系统
环境规划方案实施
本章讲授要点回顾
一、环境管理 (一)环境的含义
(二)环境的内容
(三)环境的基本手段 (四)环境的基本职能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 (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前或之中,从根本上消除环 境总是产生的根源,从而减轻事后治理所要付出的代 价。 2、谁污染谁治理
其基本思想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生产者不可 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污染产生造成的损害以及治 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都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 从而使“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企业的生产中去。 3、强化环境管理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是指污染控制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以集中控制为主的发展方向,以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的作用。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就是在污染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散分批地对污 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 区域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 性措施。
出来的。
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 ● 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 ●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区域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主要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 等。包括:
整个国土的环境管理;
经济协作区和省、市、自治区的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以及水域环境管理等。
(3)部门环境管理:
部门环境管理包括: 能源环境管理; 工业环境管理; 农业环境管理; 交通运输环境管理; 商业和医疗等部门的环境管理; 以及各行业、企业的环境管理等。 2、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即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
展环保产业。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 ●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 计划。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订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 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1、预防为主 其基本思想是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实施
(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我国在 环境保护的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 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 国际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 估。 2、“三同时”制度
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区域采取特定措施,如划分 自然保护区,重点污染防治区,环境保护特区等;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交通、企业要求限期治 理,甚至勒令其关、停、并、转、迁;
对重点城市、地区、水域的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 资金或技术帮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