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得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得定义瞧传播学得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就是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之统一体得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就是物质得普遍属性,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得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得定义与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得,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得体现
③它又就是一种双向得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得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得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一种行为,也就是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得科学
一、社会传播得系统性
社会传播得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得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得互相连接所形成得新得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得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得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与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得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得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得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得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得存在就是社会信息系统得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得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得混乱,带来一系列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得与谐与正常发展。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
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
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 传播概述
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传播的主体、客体、媒
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
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传播效
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
尔等。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
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
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
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人内传播
社会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查
卢因:把关人概念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
(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二、什么是传播
(一)传播
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
(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
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
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
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
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
(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
1.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
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
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
4.1 传播媒介的种类
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
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
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
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
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1.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学科,又是一门边缘学科,他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的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1)
2.传播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写到: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国学者皮尔士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P2)
3.传播与信息: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他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的。(p5)
4.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p5)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共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传播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
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例如:
“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
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
3、传播有那些特点
(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人内传播
社会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查
卢因:把关人概念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一、选择题:
1、符号的根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二战以后美国把传播学最兴旺。
3、把关人是库尔特·卢因〔美〕提出的。
4、哈特把有史以来的媒介划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
5、赖特的第四种功能。提供娱乐。
6、20世纪30年代研究传播的效果的核心。“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7、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学的学者。施拉姆
8、控制论模式有几种代表性。〔???〕
明确补充了反应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9、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应。
10、麦克卢汉电视是冷媒介,报纸是热媒介。
11、“知沟〞理论导致人类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原因。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12、主我客我提出者。G.H.米德〔美〕
13、镜中人提出者。C.H.库利〔美〕
14、拉斯韦尔提出被赖特把什么改成社会化。文化传递功能
15、传播的螺旋的核心观点。效果观。〔???〕
16、麦克罗汉理论的中心点。媒介即讯息。
17、反应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一模式。控制论模式。
18、新闻框架的四种功能。
〔1〕提供问题定义;〔2〕阐释事件原因;〔3〕提供道德评价;〔4〕示意解决方案。
19、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可将传播过程分为哪三种主要模式?
〔1〕线性传播模式;〔2〕控制论传播模式;〔3〕系统论传播模式。
二、名词解释: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议程设置功能: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群众传媒,群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
(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二、什么是传播
(一)传播
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
(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
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
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
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
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
(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学复习笔记整理.
传播学复习笔记
绪论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的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结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二、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根据科学提炼,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三、学科特点:
1、整体性:分析问题会更加客观更加具体。(全面性)
2、互动性:既有传者活动又有受者的共同参与。(共动性)——辩证的方法
3、开放性:具有学科的包容性,融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即是对象和知识及方法的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PS·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
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项研究;传播学以新
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对象。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
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一、知识体系(层次)
《传播学概论》期末笔记
《传播学概论》期末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1、共享说
2、影响说(劝服说)
3、反应说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思考题:
1、什么是传播?试述有关传播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一)口语传播时代
优点:
信息内容丰富
环境对信息传播的限制被打破,具有把声音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的特征。
缺点:
较多受到人的社会地位和所处地域的限制
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影响信息的客观性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缺乏保证
信息保存能力差
(二)文字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
具有将信息准确可靠固定的作用
使今后历史有了可靠记录,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宣告结束
(三)印刷传播时代
改变了文字传播的传统社会结构,打破了少数人通过文字垄断进而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进行垄断的状况
提供了面向全社会同时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可能
印刷术的使用和相同内容书籍的副本的增加为人类保存信息提供了可靠手段(四)电子传播时代
传播速度进入了同步化时期
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通俗化、公开化
广播、电视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广播、电视等媒体特殊的传播形式使人类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五)网络传播时代
第三节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
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80)美国政治学家
主要贡献:
战时的宣传研究
5w
内容分析
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主要著作: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00642传播学概论笔记
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
考核要求
(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识记:传播学的基本内涵领会:传播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2)传播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历史与现状
识记:传播学研究对象、任务、历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现状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先驱: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卢因、施拉姆。
领会: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3)传播学的研究流派识记:传播学的几种流派领会:经验学派的特点批判学派的特点(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领会:传播学各种研究范式的特点
(5)传播学研究方法识记:传播学研究的几种方法
领会:传播实证研究的8个主要步骤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实地调查法的主要内容、特点控制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应用:掌握几种方法进行受众调查、效果研究
(6)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识记: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新闻学研究的特点领会:二者的不同
一、传播学界说
1、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
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
施拉姆独特性深刻性把人所具有的社会关关系系作为出发点来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传播学的起源
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 (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
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
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
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
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
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
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
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
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
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
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
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
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
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
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13、知沟假说: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
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二、填空| 选择
1、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传播学的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3、传播学四大奠基者: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4、传播学学科开创者:施拉姆
5、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6、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规律:加速度发展趋势、传播方式的叠加而不是替代。
7、象征符和其他符号的区别:(根据特点会判断和其他符号的区别)象征符的特点(1)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表示具体的事物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不是遗传的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
(4)可以自由创造的。
8、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9、米德提出来的象征性互动理论。
10、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11、关于5W模式奠定了“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12、5W模式的缺陷: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质。
子弹论两个理论背景:本能心理学,大众社会论。
13、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14、赖特的“四功能说”首次提出娱乐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15、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
16、区分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种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17、传播效果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8、《人民的选择》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强化效果)
19、霍夫兰——说服性传播
20、沉默的螺旋由诺依曼提出
21、与“知沟”假说持相反观点的是“上限效果”假说
22、“第三人效果”理论由“戴维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框架”最早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框架理论——戈夫曼。
23、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理性的意见。
24、受众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三、简答
1、信息社会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2、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
(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传播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多彩,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4)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相对自由和平等。
3、集合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化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和其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