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C-SC.2-00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10m3罐检修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LSC-C-SC.2-02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葡萄糖浓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葡萄糖浓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6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1目的:通过建立葡萄糖浓度测定操作规程,以规范葡萄糖浓度测定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葡萄糖浓度测定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葡萄糖浓度测定操作内容
4.1.1负责发酵过程中和消后葡萄糖浓度的测定,为发酵工艺控制提供保障。

4.2、操作程序
4.2.1测定前样品处理
4.2.1.1发酵液样品:发酵液稀释 100 倍,具体操作为用 1ml 移液管吸取取来的发酵液样品到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进行定容。

然后往复摇目的是混合均匀,待测定。

4.2.1.2消后葡萄糖浓度测定稀释 1000 倍,具体操作为采用 1ml 移液管吸取消后糖液,到100ml 容量瓶内,然后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再采用新的 1ml 移液管从 100ml 容量瓶内吸取 1ml 到小烧杯中,用 10ml 移液管吸取 9ml 蒸馏水到该烧杯中摇匀,待测定。

4.2.2根据《SBA—50c 生物传感仪标准操作规程》定好标。

用进样针吸取稀释好的菌液或葡萄糖溶液润洗针管至少三次;然后准确吸取 25 微升,打入到进样口内;看生物传感仪上读数。

若读数为“05”则测定葡萄糖浓度为 0.5%;若为读数为“25”则葡萄糖浓度为 2.5%。

4.2.3测定结束后关闭生物传感仪,并做好相应测定记录。

5相关记录
5.1葡萄糖浓度测定操作记录。

LSC-C-SC.3-010 L-苯丙氨酸生产ISO文件 二次三效浓缩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3-010 L-苯丙氨酸生产ISO文件 二次三效浓缩标准操作规程

SY-C-SC.3-010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二次三效浓缩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LSC-C-SC.3-010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1目的:规范三效浓缩操作,保证料液质量,防止堵料。

2范围:适用于L-苯丙氨酸三效岗位3职责:使用操作者、工艺员、车间主管、QA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4内容4.1准备4.1.1确认各生产使用泵的冷却水、循环水已打开。

4.1.2关闭各效排空阀门,打开各效进料阀门,开启进料泵、三进二输送泵、二进一输送泵,开始进料,调节各进料阀门,进料至料液液面与视镜相切4.2浓缩4.2.1启动一效强制循环泵,水环真空泵,待一效真空达到-0.04MPa时,打开蒸汽阀门,开始浓缩4.2.2三效开始正常循环蒸发时,启动排水泵,将冷凝热水收集至三楼50吨热水罐4.2.3打开一效蒸发室底部机械搅拌,防止晶体沉降4.2.4浓缩过程中要实时观察各效液面,调节各效进料阀门与输送泵,保持液面与视镜相切位置上下,不得高于视镜以免发生跑料现象,不得低于蒸发室1/3导致加热室干烧4.2.5保持蒸汽进压不高于0.04MPa,一效真空度在-0.05MPa~-0.04MPa,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4.2.6当机器运行正常后,二效真空控制在-0.05~0.07MPa,防止二效直接结晶。

4.3出料4.3.1当系统运行3小时后,一效底部视镜可见大量晶体时开始间断(40分钟左右)出料1~1.5T 4.3.2确定蒸浓罐已准备好,打开蒸浓罐进料阀门,打开一效出料阀门,开启出料泵把一效内的晶浆打入蒸浓罐4.3.3出料时注意观察一效玻璃视镜,适当调节各进料阀门,防止干烧或料液液位过高造成料液流失4.3.4出完料后先打开热水阀,关闭一效出料阀,冲洗一效到蒸浓罐的管道,防止堵塞,当管道视镜清澈后关闭出料泵与热水阀门4.4三效清洗4.4.1浓缩结束时,应打开一效排空阀,再依次关掉蒸汽、真空泵、排水泵、进料泵,打开其他两效排空阀,将整个系统排空至常压LSC-C-SC.3-010**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4.4.2将二效、一效进料阀门全开,把料液集中于一效中,然后关闭三进二输送泵、二进一输送泵4.4.3打开结晶罐进料阀,一效出料阀门,开启一效出料泵,将剩余料液打入蒸浓结晶罐内4.4.4关闭各效排空阀,打开进水阀,往各效内打入收集的热水,重复开机操作。

LSC-C-SC.2-020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10m3消沫剂罐实消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0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10m3消沫剂罐实消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0 1-3**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通过建立发酵罐实消操作规程,以规范发酵罐实消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发酵罐。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4.1实消内容4.1.1负责消沫剂罐实消,以保证物料的无菌度。

4.2、操作程序4.2.1关闭空气进气阀门,全开排气阀门,卸去罐内压力。

压力表上显示为“0”,取出pH、溶氧电极安装孔内的孔塞。

注意:此时罐内必须没有压力。

将标定好的pH、溶氧电极安装到罐体电极插孔内(电极标定参考电极标定操作规程),电极用螺母固定好与控制系统相连4.2.2固定好罐盖螺栓。

注意:发酵罐盖密封垫应放平衡,螺栓应对称;螺栓和各接口螺母牢靠即可。

不要拧得过紧,防止损坏螺栓和橡胶密封圈。

4.2.3检修结束后,进行罐体密闭性试压。

检查阀门排气阀、取样口第一阀、罐底第一阀是否关闭,慢慢开启空气阀门向罐内通入空气,待空气压力达到0.12——0.14MPa 时,关闭空气进气阀。

维持10 分钟观察压力表有无变化;用配制好的5%洗衣粉水进行试压。

具体试压部位有:罐面视镜密闭性、搅拌轴封、取样口、出料阀、罐面压力表接触处。

在各个部位进行喷洒,根据有无肥皂泡冒出来判断其气密性。

开启取样口阀,将取样口浸入洗衣粉水中观察有无气泡来判断取样口第一阀气密性;关闭取样口第二阀开启第一阀同样验证取样口第二阀气密性。

4.2.4试压结束后,慢慢开启排气阀,要求排气阀门全开,卸去罐内压力。

压力表上显示为“0”,打开罐盖。

4.2.5打料试压结束后关闭阀门罐底第一阀、取样口第一阀,打开打料阀门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料液打入发酵罐内。

关闭罐盖。

4.2.6检查阀门循环水阀门、空气第一阀、罐顶空气阀、罐底第一阀、罐底第二阀是否关闭,然后开启阀门各个小排气、外盘管排空阀、排气阀,其中排气阀、排空阀、列管排空阀均为全开,其余均为半开或微开。

4.2.7实消开启控制系统搅拌电源进行低速运转。

lSC-C-SC.2-01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葡萄糖补料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1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葡萄糖补料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18 1-1
**集团氨基酸公司
1目的:通过建立补料管道灭菌操作规程,以规范补料管道灭菌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补料管道灭菌。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管道灭菌内
4.1.1负责补糖管道灭菌,以保证灭菌后的物料能够无菌通过。

4.2、操作程序
4.2.1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检查所有罐补糖总阀是否关闭,开启总阀旁补糖总管道小排气。

4.2.2根据30m3糖罐结构消后保压罐检查罐底第一阀是否关闭,开启罐底第一阀小排气、罐底第二阀。

4.2.3根据30m3糖罐结构开启罐底蒸汽阀门,使罐底第一阀小排气有少量蒸汽流出。

4.2.4灭菌维持压力为0.11——0.12MPa,时间为60min。

4.2.5灭菌结束后,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分别关闭各罐总阀旁小排气阀;根据30m3糖罐结构依次关闭罐底蒸汽阀小排气、罐底蒸汽阀。

4.2.6灭菌结束,做好管道灭菌记录。

5相关记录
5.1补糖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LSC-C-SC.2-024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移种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4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移种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4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移种管道灭菌。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移种灭菌内容
4.1.1负责移种管道灭菌,以保证种液能够无菌移入到发酵罐内。

4.2、操作程序
4.2.1针对发酵消后保压罐,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检查上料阀、连消阀是否关闭;全开移种阀、微开连消阀小排气、上料阀小排气。

4.2.2根据30m3种子罐结构检查罐底第一阀、排污阀是否关闭,全开罐底第二阀、微开罐底第一阀小排气。

然后开启罐底蒸汽阀门,使罐底第一阀小排气有少量蒸汽流出。

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上料阀小排气、连消阀小排气有少量蒸汽流出。

4.2.3根据管道压力表,维持压力为0.11——0.12MPa,维持时间为60min。

4.2.4灭菌结束后,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关闭上料阀小排气、连消阀小排气;根据30m3种子罐结构依次关闭罐底第一阀小排气以及罐底蒸汽阀。

4.2.5灭菌结束后采用无菌空气吹干移种管道;先把200m3发酵罐空气压力提高到0.07——0.1MPa,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开启上料阀、连消阀小排气。

根据30m3种子罐结构开启罐底第一阀小排气进行管道空气吹干。

4.2.6移种管道灭菌、吹干后待用。

4.2.7做好管道灭菌记录。

5相关记录
5.1移种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LSC-C-SC.2-021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之消沫剂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1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之消沫剂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1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1目的:通过建立补料管道灭菌操作规程,以规范补料管道灭菌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补料管道灭菌。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管道灭菌内容
4.1.1负责消沫剂补料管道灭菌,以保证灭菌后的物料能够无菌。

4.2、操作程序
4.2.1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检查各个罐消沫剂第一阀是否关闭;全开消沫剂第二阀,微开第一阀小排气。

4.2.2根据10m3消沫剂罐结构检查罐底第一阀、排污阀是否关闭,开启罐底第一阀小排气、罐底第二阀。

然后开启罐底蒸汽阀门,使罐底第一阀小排气有少量蒸汽流出。

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使各个罐消沫剂第一阀小排气有少量蒸汽流出。

4.2.3根据管道压力表,维持压力为0.11——0.12Mpa,维持时间为60min。

4.2.4灭菌结束后,根据200m3发酵罐结构依次关闭各个罐消沫剂第一阀小排气;根据10m3消沫剂罐结构依次关闭罐底第一阀小排气以及罐底蒸汽阀S9。

4.2.5管道灭菌后待用。

4.2.6灭菌结束,做好管道灭菌记录。

5相关记录
5.1消沫剂管道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LSC-C-SC.2-001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发酵车间三级文件之苯丙氨酸发酵工程作业指导书

LSC-C-SC.2-001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发酵车间三级文件之苯丙氨酸发酵工程作业指导书

LSC-C-SC.2-001 1-7**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建立苯丙氨酸发酵工程技术标准书,以规范发酵生产作业。

2范围:适用于公司发酵车间苯丙氨酸发酵工艺。

3责任:发酵车间所有工艺人员。

4内容:4.14.2、L—苯丙氨酸30KL 一级种子工程4.3、L—苯丙氨酸200KL 发酵工程硫酸钾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LM硫酸铵GA溶解XG硫酸亚铁氯化钙泡敌氯化钴硫酸锰硫酸锌YDFML-YDKVBYSGL30KL 罐清洗配料槽附 1:L —苯丙氨酸 200KL 发酵培养基配料配制工程设备、原料工程顺序工程管理 工程说明管理项目标准值根据配料单核对原料的 品种、数量、规格及所需配料体积。

接受配料单原料受领原料称量电子台秤 应根据原料所需用量合 理选用电子台秤或电子称进行称量。

电子称硫酸钾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LM硫酸铵 GA溶解XG 硫酸亚铁氯 化 钙 泡敌 氯化钴硫酸锰硫酸锌YD TC 硫酸铜 FM L-Y DK VB YS200T 发酵罐清洗配料槽投料量(Kg ) 40 投料顺序:按投料量从大到小;按溶解度从小到大;最后投微量元素。

投料量(Kg ) 190 投料量(Kg ) 72 投料量(Kg ) 72投料量(Kg ) 20 种子配料槽15m 3×1投料量(Kg ) 330 投料量(Kg ) 100 投料量(Kg ) 200 投料量(Kg ) 2.3 投料量(Kg ) 2 投料量(L ) 20 投料量(Kg ) 1.5 投料量(Kg ) 0.4 投料量(Kg ) 0.4 投料量(Kg ) 50 投料量(Kg ) 1 投料量(Kg ) 0.1 投料量(Kg ) 20 投料量(Kg ) 80 投料量(Kg ) 3 投料量(Kg ) 2.3 投料量(Kg ) 1.5 配料体积(m 3)63与消毒工核对送料体 积。

附 3.L —苯丙氨酸 30KL 种子培养基消毒工程原 料 设 备工程顺序工程管理 工程说明管理项目标准值一级种子罐培养基进罐拆检取样阀锁紧罐盖排尽夹套内余水打开主排气口蒸汽依次从取样管道、罐底 管道、空气管道通入蒸汽进行消毒。

LSC-C-SC.2-003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配料间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3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配料间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3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建立配料槽清洗管理规程,明确配料槽的清洗频次以及洁净度,以确保培养基不被污染。

2范围:发酵车间配料岗位配料间清洗操作文件。

3责任:配料操作者、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4内容:4.1、清洗内容4.1.1负责清洗配料槽,保证清洁。

4.1.2负责清洗配料间物料过滤器。

4.1.3负责配料间配料泵的清洗以及维护保养。

4.1.4负责清洗配料间物料管道4.1.5负责清洗配料间地面以及排水沟4.1.6做好配料间清洗记录,做好调配记录4.1.7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4.2、操作程序4.2.1、配料间清洗4.2.1.1整理好配料间物品进行相应归类。

4.2..1.2 配料秤进行清洁以及配料间垃圾清扫。

4.2..1.3 清扫结束后采用自来水进行冲洗。

4.2.1.4 冲洗结束后,填写清洗记录装上挡鼠板并关闭配料间大门,开启灭蚊灯。

4.3、清洗操作规程4.3.1每天配料结束后,把配料剩余物料进行相应归类,放入指定不锈钢桶内存储待用。

4.3.2配料器具进行清洁,比如用抹布对于电子称进行清洁与保养。

称量同进行清洗待用。

4.3.3用扫把扫除配料间垃圾,以及配料槽上、打料泵、管道上的灰尘。

4.3.4对于配料槽清洗,第一次先用自来水管冲洗配料槽内顶部以及槽内周边;冲洗水量约200L 水,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同样冲洗;如此反复冲洗三次后;肉眼观察配料槽内壁是否有水珠挂壁,是否清洁进行判断。

开启打料泵把清洗配料槽的水打入下水道排走。

保持配料槽干净LSC-C-SC.2-003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整洁。

4.3.5用自来水管对于下水道进行冲洗,冲洗到无杂物干净为止。

4.3.6对于配料间设备采用抹布进行擦洗,比如配料泵、打料管道等。

4.3.7配料间地板采用拖把进行拖洗,至少拖洗2 遍;直到干净为止。

4.3.8当班人员配料间清洗结束后,应该做好清洁记录。

LSC-C-SC.2-02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涂片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涂片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8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涂片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涂片内容
1.1 负责发酵培养过程中菌体形态观察,进行规范涂片确保观察到菌体形态。

2、操作程序
4.2.1制片
①涂片取保存在酒精溶液中的干净玻片,在酒精灯上烧去残留酒精,待凉,用记号笔在玻片的右侧,注明菌名、染色类型。

在玻片中央滴加一小滴无菌水,以无菌操作取少许菌苔,在玻片的水滴中涂布均匀,成一薄层。

②风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切勿在火焰上烘烤。

③固定将已干燥的涂片向上,在微火上迅速通过 2~3 次,使得菌体与玻片结合牢固。

4.2.2染色
①简单染色:在已制好的涂片菌膜处,滴加吕氏美蓝染液染色 3~5min,或滴加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 1~2min。

以流水冲洗涂片。

至水无色为止,后用滤纸吸干涂片的水滴,干后,待镜检。

②革兰氏染色
a.在已制好的涂片菌膜处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 l min,水洗。

b.滴加卢戈氏碘液媒染 l min、水洗。

用滤纸吸干残存水滴。

c.斜置玻片于烧杯上端,滴加 95%乙醇脱色并轻轻摇动载玻片。

直洗至流出乙醇刚刚不出现紫色时即停止(约 20~30s),脱色完毕后,水洗,滤纸吸干。

d.滴加沙黄染液复染 l min。

水洗,滤纸吸干后,备镜检。

LSC-C-SG-021 氨基酸生产企业ISO文件 设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LSC-C-SG-021  氨基酸生产企业ISO文件  设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设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文件编号LSC-C-SG-021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1目的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保持设备的良好状况、精度和效能,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3术语无4职责4.l总经理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考核的审批。

4.2生产部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考核的审核。

4.3设备部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检查与考核。

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合理使用、安全运转、计划检修等工作负全面责任。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备管理。

5设备管理考核5.1设备前期管理5.1.1《设备台帐》不及时更新或缺失,考核设备部相关专业工程师1分/项。

5..1.2开箱验收记录不完全或伪造数据清单造成实物与装箱单不一致的,对相关责任人考核5分;开箱验收过程中发现与产品质量不合格有关的问题而不及时反馈造成影响施工的,对责任人考核3分。

5.1.3设备投运前,相关人员未培训,而致使设备意外损坏的,对负责相关培训部门的专业负责人考核5分,对操作责任人考核5分。

5.1.4设计选型、评审招标、开箱验货、调试投运记录不齐全,不及时上交归档而造成主要资料遗失的,对相关责任人考核3分。

5.2设备使用过程管理5.2.1设备因使用、操作、维护不当造成损坏,按《事故管理实施细则》处理。

5.2.2维修部门日常维修的单台设备,维修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五天,否则按照1台/次3分考核。

需外修设备2日内及时上报生产部,未能及时上报的按2分/次考核。

5.2.3维修后一周内返修不超过一台次/月,否则每台/次考核2分。

5.2.4对于外修设备,疆内维修15天回厂,疆外维修30天回厂。

否则按照1台/次5分对生产部计入考核。

5.3设备巡回检查、抢修管理5.3.1生产部对各部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未能认真巡检考核责任部门1分/次;对重点设备未巡检考核责任部门3分/次。

5.3.2实施检修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检修任务,影响正常生产,考核责任部门3分/次。

LSC-C-SC.2-037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放罐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37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放罐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37 1-1
**集团氨基酸公司
1目的:通过建立放罐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放罐标准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放罐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放罐标准操作内容
4.1.1负责发酵培养结束后,确保发酵料液放入到提取车间。

4.2、操作程序
4.2.1发酵培养结束后,发酵搅拌转速降低调整到 25HZ,根据 200m3发酵罐结构关闭空气第一阀、全开排气阀;停止补糖工艺关闭补糖阀;停止补氨系统关闭补氨阀;停止温控系统关闭循环水进水和排水阀,开启排空阀。

4.2.2关闭好后,待发酵罐压力下降到零;开启罐顶蒸汽阀进行加热,加热到 70 度,关闭罐底蒸汽阀,开搅拌保压 60min。

4.2.3停止搅拌关闭排气阀,开启空气进气阀给发酵罐内冲入空气,使发酵罐压力维持在0.11MPa。

然后关闭空气进气阀。

4.2.4通知提取车间准备放罐,让提取车间开启接收罐阀门;检查各个罐底排污阀是否已经完全关闭,开启放罐罐同时开启放罐泵开始放罐。

4.2.5待放罐结束后,关闭罐底第一阀,开启罐底蒸汽阀向放罐管道内冲入蒸汽,冲入时间为8——10 分钟,进行管道灭菌。

灭菌结束后关闭罐底蒸汽阀,停止放罐泵关闭放罐阀门。

4.2.6做好放罐操作记录。

5 相关记录
5.1 放罐标准操作记录。

LSC-C-SC.2-00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200m3种子罐检修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200m3种子罐检修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8 1-4**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通过建立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发酵罐。

3责任:操作人员:按本标准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并作好相应记录。

维修人员:按本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并作好相应记录。

设备管理员: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提出检修计划。

4内容:4.1、检修类别及间隔期4.2、操作程序4.2.1修前的准备4.2.1.1技术准备A.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有关标准、检修记录;B.设备运行时间、缺陷、隐患、事故等状况记录。

4.2.1.2物资准备A.检修用的材料、备件;B.检测仪器、拆装工具和起重设施;C.切断发酵罐电机总电源,并设有禁止启动的警示牌;D.清洗发酵罐,隔断与其它设备各连接管路,并悬挂标志牌;E.进罐前,应彻底将罐内气体排除,人员在罐内作业过程中,应不断换进新鲜空气,必要时检修人员应配带防毒呼吸器,罐外必须设人监护;F.罐内作业应搭设脚手架;G.动火前要办理动火许可手续。

4.2.2维修方法4.2.2.1拆卸4.2.2.1.1拆卸程序A.稳固罐内轴及搅拌器;B.拆下联轴器,拆除传动皮带,拆下皮带轮,拆开轴承室;C.拆下搅拌轴和机械密封;D.拆除搅拌器、拉杆、搅拌支承装置。

4.2.2.1.2轴承的拆卸A.滚动轴承在拆卸时,应使用专用拆卸工具,以免损坏轴承和轴承孔。

B.滑动轴承的轴衬拆卸时要注意保护好轴衬内、外表面。

4.2.3机械密封A.拆卸机械密封时,要保护好动、静环密封面;B.保持密封部件的洁净。

4.2.4搅拌轴检查、测量轴颈尺寸,检查轴应无损伤,如有损伤可进行修复,修复方法可采用磨或喷镀修磨。

4.2.4.1联轴器夹壳联轴器如内表面有较严重缺陷,在不影响强度前提下,可采用刨光后进行重新加工内孔的方法修复。

4.2.4.2拉杆拉杆若有变形,应进行压力校正。

4.2.4.3装配4.2.4.3.1装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

LSC-C-SC.1-00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制糖车间三级文件之糖液脱色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1-00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制糖车间三级文件之糖液脱色标准操作规程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糖液脱色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LSC-C-SC.1-006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目的:确保制糖车间正确操作脱色工序的设备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工序故障、生产损失。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脱色工序的工艺指标及设备维护要求,适用于脱色工序作人员进行生产工艺指标的控制、设备操作及各类辅助性操作。

责任:制糖车间脱色岗位人员负责此规程的实施内容:1工艺原理利用活性炭的细微空隙特征,酸性条件下恒定温度,维持一定时间,吸附糖液中的微小固形物,达到脱色的效果。

此过程目的主要是除去颜色物质。

从原料淀粉或酶制剂带来的含氮化合物,不水解的或退化的淀粉胶体颗粒,水不溶性固体杂质等。

这些非糖成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成品葡萄糖的质量,故设法除去。

糖化的有色物质很复杂,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等都能和糖化反应产生有色物质,增加糖液颜色,葡萄糖分解产物5-羟甲基糖醛、铁、铜等重金属杂质亦能产生有色物质。

所以此岗位操作工艺有二个过程,其一过程为过滤,其二过程为脱色。

过滤过程中除去糖化中不溶性杂质,可用少量废炭,脱色过程主要是用活性炭除去水溶性的颜色物质。

活性炭是颜色物质很好的吸咐剂,对5-羟甲基糖醛也能部分地吸咐除去,且还能吸咐氨基酸类杂质。

在适当的pH、温度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能充分的脱去糖液的颜色,并除去相当量的5-羟甲基糖醛和氨基酸类物质。

影响活性炭脱色吸咐的主要因素为pH值、时间及温度。

脱色温度一般在80℃左右,在此温度下,糖浆的粘度较低,易于渗入,炭的多孔结构内部,加速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实际是瞬时完成的。

但由于糖浆有一定的粘度,且用炭量多,达到吸附平衡需要一定时间(30min),炭的用量和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呈反比,用炭量多,脱色时间可缩短,但用炭量增加,单位重量炭的脱色效率降低,且炭耗增加,成本也增加,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因此我们采用逆向脱色的工艺来完成糖液的脱色。

LSC-C-SC.2-022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补料罐空气过滤器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2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补料罐空气过滤器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2 1-1**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通过建立空气灭菌过滤器灭菌操作规程,以规范空气过滤器灭菌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空气过滤器灭菌。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4.1空气过滤器灭菌内容4.1.1负责空气过滤器灭菌,拦截空气中尘埃,以保证无菌空气进入发酵罐内,灭菌后培养基不被污染。

4.1.2负责预虑、精虑灭菌操作。

4.2、操作程序4.2.1根据30m3补糖罐结构检查空气第一阀、空气第二阀是否关闭,开启各个过滤器小排气。

开启阀门蒸汽过滤器蒸汽第一阀,待蒸汽过滤器排出蒸汽管路凝结水,有饱和蒸汽排出的时候小排气转为微开;调节蒸汽阀,使蒸汽过滤器上方压力表指示在0.13——0.14MPa之间。

然后缓慢打开过滤器蒸汽第二阀,微开空气过滤器各个小排气使其有少量蒸汽流出。

调节过滤器蒸汽第二阀门使空气过滤器上方压力表显示压力控制在0.11——0.12MPa之间。

过滤器灭菌时间为30——60min。

灭菌时间到后依次关闭空气过滤器小排气、蒸汽过滤器第二阀,蒸汽过滤器第一阀。

注意:灭菌时,流经空气过滤器的蒸汽压力不得超过0.12MPa,蒸汽流量也不能太大,否则会损坏空气过滤器滤芯,使其失去能力。

要控制过滤器小排气的开度,使之有少量的蒸汽流出即可。

4.2.2吹干空气过滤器:根据30m3发酵罐结构。

灭菌后的空气过滤器打开空气第二阀,微开各个小排气。

控制空气压力0.13——0.15MPa,吹干过滤器时间为30——60min。

结束后关闭各个小排气,使空气管路内保持正压。

注意:吹干空气过滤器时,小排气应慢慢打开,使空气压力逐渐上升。

防止损坏空气过滤器滤芯。

4.2.3灭菌结束,做好过滤器灭菌记录。

5相关记录5.1过滤器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LSC-C-SC.2-029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显微镜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9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显微镜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9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显微镜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4.1.显微镜内容4.1.1负责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确保发酵过程中工艺控制。

4.2、操作程序4.2.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 厘米左右处)。

③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处于圆孔的正中央。

④旋转粗准焦螺旋将载物台上提,眼睛在侧向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和载玻片相碰。

⑤通过目镜两眼同时观察,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旋转细准焦螺旋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使用单筒显微镜,应习惯用左眼观察,以便右眼绘图。

⑥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将目的物移至视野正中处。

⑦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如果高倍镜触及载玻片立即停止旋动,这说明原来低倍镜并没有调准,目的物并没有真正找到,必须用低倍镜重新调节。

如果高倍镜下观察目的物有点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调节细准焦螺旋时要注意旋转方向与载物台上升或下降的关系,防止镜头与载玻片强力接触,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⑧如果用高倍镜目的物未能看清,可用油镜。

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检查标本片,将目的物移到视野正中。

⑨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或液体石蜡),将油镜移至正中使油镜头浸没在油中,刚好贴近载玻片。

用细准焦螺旋微微向上调(切忌不用粗准焦螺旋)即可。

⑩油镜观察完毕,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揩净,另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揩拭镜头,再用擦镜纸揩干。

4.2.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LSC-C-SC.2-029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①显微镜应置于平坦的桌面上。

如使用单目显微镜,照明可采用间接日光(即非直射日光)或灯光。

一手旋动粗准焦螺旋,一手转动反光镜;还可以使用聚光器(上升或下降)及光圈(放大或缩小)以获得视野中的理想亮度。

LSC-C-SC.3-013 L-苯丙氨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烘干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3-013 L-苯丙氨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烘干标准操作规程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L-苯丙氨酸烘干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LSC-C-SC.3-013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1目的:规范L-苯丙氨酸烘干岗位操作。

2范围:适用于L-苯丙氨酸烘干岗位3职责:使用操作者、工艺员、车间主管、QA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4内容特别说明,该规程仅仅适用于中国南方高湿度、静电产生不易的地区。

在中国西北、北方、东北地区湿度低、静电易发的情形,不适合使用L-苯丙氨酸闪蒸干燥设备(具有晶粒高速碰撞粉碎的过程,容易发生闪爆),建议采取流化床干燥方式。

4.1烘干前准备工作4.1.1确认有足够的湿晶体4.1.2确认进料斗无异物4.1.3确认混合器重量显示器正常显示以及混合器内无上批残留4.1.4确认烘干用蒸汽有足够的压力4.1.5确认振荡器能够正常运行4.2烘干操作4.2.1确认准备工作无误后,启动引风机,待引风机正常运行后,启动送风机;启动油泵,确认油泵正常运行后启动主机4.2.2缓慢打开蒸汽阀门,预热,当混合器温度为105℃~110℃,进风温度为155℃~160℃时,启动进料器开始进料,进料速度应缓慢提升至所需速度,不可大幅度跳跃调整;同时要检查进料器是否正常运行4.2.3启动关风机①和关风机②,确认正常运行后启动振荡器4.2.4烘干过程中,混合器温度控制在105℃~110℃,进风温度控制在155℃~160℃,出风温度控制在95℃~98℃(出风温度在刚开机的时候较低,基本上低于此出风温度范围,属正常现象);时刻注意烘干各组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出现不正常,应立即通知班长或车间4.2.5一个批次的成品烘干完成后,打开混合器搅拌,搅拌半个小时,通知包装岗位包装4.3关机4.3.1一个批次的成品烘干完成或无料停机,关闭进料器,然后调小蒸汽(如有电加热,电加热要及时关掉),使混合器温度保持在55℃~65℃之间4.3.2关闭主机,待主机完全停止运行后关闭油泵,接着关闭送风机,然后关闭引风机,最后关闭关风机①、关风机②,完成关机注意:以上关机过程的每个步骤都须设备完全停止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关机步骤4.4包装4.4.1关机完成后,打开混合器出粉口阀门,开始出粉,进行包装4.4.2包装完成后通知中化取样,做好清洁工作5记录及保管5.1及时填写记录,并将记录交由ISO办公室保存5年6突发事件6.1因不可预测的原因,若不能按照程序书上记载的指示事项执行时,由生产管理者决定。

LSC-C-SC.1-00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制糖车间三级文件之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1-008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制糖车间三级文件之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LSC-C-SC.1-008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目的:确保制糖车间正确操作蒸发系统的设备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工序故障、生产损失。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蒸发系统的工艺指标及设备维护要求,适用于蒸发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生产工艺指标的控制、设备操作及各类辅助性操作。

责任:制糖车间蒸发岗位人员负责此规程的实施内容:1工艺原理对30%的葡萄糖液浓缩,需要利用蒸发的方法,将水份部分除去,要使水份蒸发就需要加热,当加热到溶液沸腾时,水份大量脱离糖液,减压蒸发可使糖液沸点下降,节约加热蒸汽。

2工艺过程2.1经离子交换后的糖液用泵打入真空蒸发器中,在-600mmHg以上加热,减压水分蒸发,提高浓度。

2.2技术参数电导率:≤50us/cm浓度:70%--75%(正常生产)必要时可根据生产情况调整透光率:≥95%pH值:4.6-6.03岗位操作规程物料流程:离交后罐——蒸前罐——五效蒸发器——糖浆调节罐3.1开车前的准备:3.1.1检查生产用水、电、汽正常与否。

3.1.2检查电话、仪表信号是否正常。

3.1.3检查生产操作用具:塑料烧杯、阀门扳手、手提、折射仪灯是否齐全,3.1.4开机前检查各料泵是否正常运转(油位达到油窗中心线),打开料泵机械密封降温水阀门,检查是否达到降温效果。

3.1.5检查各料阀、水阀是否能关严达到使用状态;3.1.7折射仪的校正:用蒸馏水校正零点3.2开车3.2.1打开所有料泵冷却水总阀,调节阀门开度,使各泵机械密封冷却水均匀缓慢流出为宜,保证泵有充足的冷却条件。

(检查各台泵润滑油油位,如润滑油不足应及时填充保证各泵有充足的润滑条件)3.2.2手动盘转各泵联轴器,应无卡阻现象。

3.2.3开启冷却水进出阀门启动供水泵,调节出水阀门开度(先小后大)向冷凝器供水,开启冷却水回水泵使水回到凉水塔,然后将真空泵内积存水尽量放空拧上丝堵,关闭真空泵进气门,开启真空泵,待达到正常转速后,缓缓打开真空泵进水门(至正常开度一半),打开真空泵进气门,然后,调节进水阀门至正常开度。

LSC-C-SC.2-004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10m3消沫剂罐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4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苯丙发酵三级文件之10m3消沫剂罐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04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明确配料室配料员工作职责,确保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确保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2范围:发酵车间配料岗位配料操作文件。

3责任:配料操作者、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按照车间工艺要求进行及时准确称量、配料;对原料的品质保证负责;对公司生产资料的保密性负责;对相关区域卫生状况负责;对违规违纪的行为承担责任。

4内容:4.1、清洗内容4.1.1负责公司生产车间工艺定型配方和工艺试验用料的配制工作,根据生产任务单及时准确配料。

4.1.2确保生产线物料得到正常补充,不得出现影响生产进度的情况发生。

4.1.3负责原料的清点、筛选、清理工作。

严禁不合格(过期、变质)进入生产线;做好标识标牌、分类存放,并做好防护措施。

4.1.4做好配料计量记录,做好调配记录。

4.1.5保证车间环境、设备、容器管道达标,配料间的物料有序,摆放整齐。

4.1.6做好配方的保密工作。

4.1.7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发生故障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4.1.8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4.2、操作程序4.2.1、原材料领取4.2.1.1明确所领取的原辅材料的性能、储存要求、质量安全要求。

4.2.1.2准备好次日生产用原辅材料依据下发的生产调度单,做好次日生产用原辅材料的计划。

应明确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填写领料单。

由主管领导签字生效。

4.2.1.3领取程序仓库保管员依照领料单审批的品种、规格、数量,填写领料单。

LSC-C-SC.2-004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配料员审查如下事项:应保证原辅材料产品不超保质期、包装无破损、符合经审查备案的范围。

发现不合要求拒绝领取,并报告主管领导。

配料员核无误后在领取单上签字4.3、配料操作规程4.3.1准备好产品的工艺配方,核实物料配备应齐全。

4.3.2开启消沫剂专用泵先给消沫剂罐内打入约500L 自来水;4.3.3关闭消沫剂泵,把消沫剂打料管子拔出插入到消沫剂桶内,开启泵根据工艺要求打入定量消沫剂;然后停消沫剂泵,拆入到水桶内用500L 水冲洗消沫剂管子。

LSC-C-SC.2-027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无菌度检查标试验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7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无菌度检查标试验准操作规程

LSC-C-SC.2-027 1-1**集团氨基酸事业部1目的:通过建立无菌度检查操作规程,以规范无菌度检查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无菌度检查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4.1无菌度检查操作内容4.1.1负责发酵消后培养基无菌检查,为发酵无菌做保障。

4.2、操作程序4.2.1肉汤培养基无菌度检查(1)配制酚红肉汤培养基 1000ml,分别装在18×180试管中;每支试管装液量为 5ml;在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0.11——0.12MPa、121 度、30 分钟。

(2)将灭菌好的肉体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间(培养间温度为 36—37 度),培养 48h 无菌后使用。

(3)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开启取样口蒸汽对于取样口进行至少 30 分钟灭菌。

(4)通过《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取样,待消后无菌样品流出后,在取样口旁边迅速拔开装有肉体培养基的试管塞子,快速接入约流出的无菌培养基。

接入量约 0.05ml(此操作时间约 2 秒)然后快速塞上塞子。

如此操作两支肉体培养基试管。

(5)把接入培养基的肉体培养基试管放入恒温培养间中培养。

(6)在36±1℃培养 18-24 小时;观察试管中肉汤的颜色;如果变黄色,说明 pH 降低,就说明染菌了呢?因为杂菌释放了酸性物质。

4.2.2显微镜镜检(1)采用无菌试管取来的消后培养基,用干净的载玻片根据《涂片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涂片。

(2)根据《显微镜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镜检。

观察有无杂菌存在来判断无菌度。

(3)对于肉汤培养基培养之后除了采用肉眼来观察颜色,还可以采用镜检来判断无菌度。

4.2.3做好无菌度检查操作记录。

5 相关记录5.1 无菌度检查试验操作记录。

LSC-C-SC.2-03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停蒸汽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36 氨基酸生产ISO文件  L-苯丙氨酸发酵三级文件停蒸汽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LSC-C-SC.2-036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1目的:通过建立停蒸汽处理操作规程,以规范停蒸汽处理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停蒸汽处理操作。

3责任:发酵车间操作人员、发酵车间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 监督。

4内容:
4.1停蒸汽处理操作内容
4.1.1负责发酵培养过程中停蒸汽时采取预案,以减少停蒸汽对于发酵影响。

4.2、操作程序
4.2.1停蒸汽
(1)正常培养时罐温的调节:对于罐温低于要求的种子罐和发酵罐,可适当将夹套内循环水放掉一部分,以使罐温上升。

(2)培养基的灭菌:如在灭菌过程中发现蒸汽总压急剧下降,应立即关闭各靠罐阀门防止培养基倒流,待蒸汽恢复后再升温灭菌,必须重新记时。

4.2.2停蒸汽前先将所有蒸汽管道上的小排气关闭。

禁止使用冲视镜。

如取样管道未消毒则禁止取无菌样。

停止补料和移种。

蒸汽恢复正常后先将所有蒸汽管路消毒,不能有死角。

蒸汽不能流通的地方要松开阀门阀兰垫子以彻底消毒。

送蒸汽前要确保蒸汽系统管路上没有检修等作业。

注意安全。

4.2.3做好停蒸汽处理操作记录。

5 相关记录
5.1 停蒸汽处理操作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SC-C-SC.2-006 1-4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1目的:通过建立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发酵车间发酵罐。

3责任:操作人员:按本标准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并作好相应记录。

维修人员:按本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并作好相应记录。

设备管理员: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提出检修计划。

4内容:
4.1、检修类别及间隔期
4.2、操作程序
4.2.1修前的准备
4.2.1.1技术准备
A.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有关标准、检修记录;
B.设备运行时间、缺陷、隐患、事故等状况记录。

4.2.1.2物资准备
A.检修用的材料、备件;B.检测仪器、拆装工具和起重设施;C.切断发酵罐电机总电源,并设有禁止启动的警示牌;D.清洗发酵罐,隔断与其它设备各连接管路,并悬挂标志牌;E.进罐前,应彻底将罐内气体排除,人员在罐内作业过程中,应不断换进新鲜空气,必要时检修人
员应配带防毒呼吸器,罐外必须设人监护;F.罐内作业应搭设脚手架;G.动火前要办理动
火许可手续。

4.2.2修方法
4.2.2.1拆卸
4.2.2.2拆卸程序
A.稳固罐内轴及搅拌器;B.拆下联轴器,拆除传动皮带,拆下皮带轮,拆开轴承室;
C.拆下搅拌轴和机械密封;D.拆除搅拌器、拉杆、搅拌支承装置。

4.2..2.3 轴承的拆卸
A.滚动轴承在拆卸时,应使用专用拆卸工具,以免损坏轴承和轴承孔。

B.滑动轴承的轴衬拆卸时要注意保护好轴衬内、外表面。

4.2.3机械密封
A.拆卸机械密封时,要保护好动、静环密封面;B.保持密封部件的洁净。

4.2.4搅拌轴检查、测量轴颈尺寸,检查轴应无损伤,如有损伤可进行修复,修复方法可
采用磨或喷镀修磨。

4.2.4.1联轴器夹壳联轴器如内表面有较严重缺陷,在不影响强度前提下,可采用刨光后进
行重新加工内孔的方法修复。

4.2.4.2拉杆拉杆若有变形,应进行压力校正。

4.2.4.3装配
a)装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

b)机械密封A.装配时应注意动、静环密封面的接触面,须保证在全圆周上连续接触,不
得有缝隙;B.搅拌轴与静环间的径向间隔应均匀;C.装配机械密封时,弹簧必须使其高
度一致,且压力要适度,在保证不漏的前提下,压力不宜太大。

c)上搅拌轴装配时要照顾其上、下轴端以保证其与联络件的同轴度要求。

d)联轴器在进行夹壳联轴器的装配时,注意中间卡环安装对位。

e)拉杆A.安装前要先装搅拌轴并找正,然后再装拉杆;B.第一根拉杆安装后应进行调整使其不受拉力,然后依次安装并调整每根拉杆,经多次调整并达要求。

f)轴承:滚动轴承与轴安装时应采用热装法,不允许敲击打入。

4.2.5检修质量标准
4.2.
5.1罐体A.实际最小壁厚应不小于强度校核壁厚加一个检验同期的腐蚀容量;B.内表面焊缝应无裂纹、挡板、盘管、底瓦、人(手)孔补强板、接筋等焊接附件应牢固可靠,无造成染菌的缺陷;C.罐体安装稳固,无偏斜,其铅垂度不大于2/1000D(D为罐体直径mm)。

4.2.
5.2皮带轮减速装置A.新换皮带轮应做静平衡检验,其残余不平衡量。

B.皮带轮与主轴锥套配合,应经研配,锥面接触长度应在全长的80%以上,锥面接触75%以上;
C.两皮带轮轴平行度公差不大于GB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的10 级公差值;D.两轮安装后应使装皮带位置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为:三角皮带轮不大于1.5mm;E.各传动皮带松紧应均匀适度。

4.2.
5.3搅拌系统
4.2.
5.3.1搅拌轴A.搅拌轴与滚动轴承处采用HB/JS7 或HB/K7 配合,轴颈表面粗糙度R
a 值不大于1.6um;B.搅拌轴与皮带轮.联轴器.搅拌器等处尺寸公差为不大于GB1184 规定公差值,上轴(轴承座处)为8级,中下轴为9级;C.各轴的同轴度公差不大于GB1184 的9级差值。

4.2.
5.3.2轴承支座A.轴承支座两孔同轴度公差和两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GB1184 的8级公差值;B.轴承支座配合面尺寸公差H8,表面粗糙度Ra 值不大于3.2um;C.支座底盘水平度不大于0.5/1000。

4.2.
5.3.3联轴器夹壳式联轴器的两半应合在一起加工,尺寸公差不大于GB11801 的8级公差值,圆度公差不大于GB1184 的8 级公差。

4.2.
5.3.4搅拌器A.搅拌器园盘与搅拌轴的垂直度不大于GB1184 的9级公差;B.搅拌器应做静平稳试验,平稳顺级为G16 级。

4.2.
5.3.5密封装置A.动环、静环接触端面度公差为0.005~0.010mm,表面粗糙度Ra 值不大于0.4um;B.与静环接触的表面粗糙度Ra 值不大于1.6um;C.轴在密封装置部位的径两圆跳动有一定的允许误差。

4.2.6维护及常故障处理。

4.2.6.1 维护
4.2.6.1.1罐身、封头。

A.目测腐蚀变形情况;B.检查空气分布管出口处因冲刷使下封头变薄情况;C.内部垫板加强板焊缝是否变裂纹;D.消毒前认真清洗;E.各密封点泄漏情
况;F.螺栓是否松动。

4.2.6.1.2皮带轮减速装置A.按时加注润滑油;B.轴承温度是否正常;C.转动部件有无异常振动;D.皮带磨损及松紧情况。

4.2.6.1.3机械密封装置。

A.密封面磨损程度是否超过要求;B.密封程序是否超过要求;C.紧固螺栓有无松动,弹簧有无折断或变形。

4.2.6.1.4主轴和搅拌系统的传动部分A.各焊接点焊接可靠性;B.轴瓦磨损情况。

5相关记录
5.110m3泡敌罐检修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