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课设

合集下载

9层电梯课程设计

9层电梯课程设计

9层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梯运行的数学模型,包括楼层高度、速度与时间的计算;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的能耗及安全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梯运行参数的计算;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电梯的运行方案;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电梯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及现代城市建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公共安全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电梯的发明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梯的发明与发展》2. 电梯的基本结构:学习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曳引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控制系统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结构与原理》第一节《电梯的基本结构》3. 电梯的工作原理:探讨电梯的运行原理,包括曳引机、减速机、限速器、安全钳等关键部件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结构与原理》第二节《电梯的工作原理》4. 电梯运行参数计算:运用数学知识,学习楼层高度、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梯的运行参数》5. 电梯安全与能耗分析:结合物理知识,分析电梯的安全性能、能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电梯的安全与节能》6. 电梯运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如何收集电梯运行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电梯运行数据的处理》7. 电梯运行方案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优化电梯的运行方案,提高运行效率。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构造及其关键部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梯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流程,了解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3. 学生能描述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进行简单的电梯系统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梯的日常检查和基础维护,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专业知识,培养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技术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电梯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对专业知识初步接触阶段,课程设计需兼顾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3. 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发展历史- 电梯的分类及用途- 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电梯结构与部件- 电梯的主要结构组成- 关键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电梯安全装置的作用及种类3. 电梯安装与调试- 电梯安装流程及要求- 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电梯维护与保养- 日常检查内容与方法-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定期保养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5. 电梯安全与标准- 电梯安全相关法规及标准-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乘梯常识及紧急情况处理6. 电梯设计与计算- 电梯选型与配置- 电梯曳引系统的设计-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7. 实践操作环节- 电梯模拟操作- 电梯部件拆装与认识- 电梯故障排查与维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XX学时,按照上述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和实操训练。

电梯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梯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运行流程及其安全保障措施。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梯在不同建筑物中的选型与安装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说明其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梯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梯使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遵守电梯使用规范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发展历程- 电梯的分类及适用场所2.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3. 电梯的运行原理- 电梯的驱动方式- 电梯的运行流程及速度控制4. 电梯的安全保障措施-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作用- 电梯的紧急救援措施5. 电梯的选型与安装- 电梯的选型依据- 电梯的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6.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 电梯的日常维护- 电梯的定期保养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概述第二课时:电梯的基本结构第三课时:电梯的运行原理第四课时:电梯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五课时:电梯的选型与安装第六课时:电梯的维护与保养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梯相关知识。

单部六层电梯课程设计

单部六层电梯课程设计

单部六层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单部六层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运行的物理原理,包括力学原理和能量转换;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梯速度、加速度及停站时间的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诊断电梯运行中的常见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程序,模拟电梯的正常运作;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电梯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及现代运输工具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工程技术的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在使用电梯时的文明行为和责任感;3.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课程性质属于科学探究与工程技术领域。

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欲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发展历程- 电梯的分类及用途2. 电梯结构与原理- 电梯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电梯运行的物理原理- 电梯安全装置的作用与原理3. 电梯运行的计算- 速度、加速度及停站时间的计算- 电梯能耗分析- 电梯运行效率的计算4. 电梯程序设计与模拟- 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程序- 模拟电梯的正常运行及故障处理5. 电梯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电梯故障分析- 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 电梯维护的基本知识6. 电梯安全与文明乘坐- 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电梯乘坐时的文明行为-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六个方面进行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电梯的基本知识、运行原理、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故障处理及安全意识。

教学进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电梯的基本知识、运行原理及计算方法。

大厦电梯课程设计

大厦电梯课程设计

大厦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力学原理。

3. 学生了解电梯的安全设施及应急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计算电梯的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电梯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工程产生兴趣,激发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欲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关注电梯安全,提高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以电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将学习成果具体化,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介绍电梯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电梯的驱动方式、控制系统和运行原理。

3. 电梯的构成及功能:分析电梯的主要部件,如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等,并了解其作用。

4. 电梯运行中的物理知识:学习电梯在加速、匀速、减速过程中的力学原理,涉及重力、摩擦力、动能、势能等概念。

5. 电梯的安全设施与应急措施: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并学习电梯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6. 电梯模型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电梯模型的制作,运用所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设计合理的电梯速度、载重等参数。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电梯运行的六层控制系统。

2.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及其作用,提高安全意识。

3. 使学生掌握电梯故障排查方法,了解电梯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现代科技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 通过对电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梯相关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电梯相关知识。

3. 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的组成部分,包括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控制系统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构造与原理”2. 电梯工作原理:讲解电梯的上升与下降原理,以及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构造与原理”3. 电梯控制系统:介绍电梯六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4. 电梯安全装置:讲解限速器、安全钳、门锁等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梯安全装置与维护”5. 电梯故障排查:教授常见电梯故障的排查方法,提高学生的故障处理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梯故障诊断与维修”6. 电梯维护与保养:介绍电梯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强调安全意识。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分类、主要部件及其功能;掌握电梯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电梯的安全常识和急救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电梯,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培养学生具备电梯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行业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电梯运行维护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

1.电梯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升降机构等。

2.电梯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部件,如轿厢、对重、导轨、门系统等,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3.电梯运行维护:教授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以及故障排查和处理。

4.电梯安全急救:介绍电梯突发事件的安全急救措施,如电梯失控、人员被困等情况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梯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梯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电梯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电梯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梯轿厢门课程设计

电梯轿厢门课程设计

电梯轿厢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轿厢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梯轿厢门的安全装置及其作用;3. 学生了解电梯轿厢门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电梯轿厢门的故障原因;2. 学生能进行简单的电梯轿厢门维护和保养操作;3.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梯轿厢门安装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电梯轿厢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3.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电梯轿厢门有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电梯轿厢门的结构与原理- 介绍电梯轿厢门的组成部分,如轿门、层门、门机系统等;- 阐述电梯轿厢门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协同作用。

2. 电梯轿厢门的安全装置- 分析电梯轿厢门的安全装置种类及功能,如门锁、限速器、安全触板等;- 讲解安全装置在电梯运行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 电梯轿厢门的技术参数与标准- 介绍电梯轿厢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速度、载重、开关门速度等;- 解读电梯轿厢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4. 电梯轿厢门的故障分析与维护- 分析常见电梯轿厢门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介绍电梯轿厢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

5. 电梯轿厢门的安装与调试- 讲解电梯轿厢门的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介绍电梯轿厢门的调试方法及验收标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轿厢门的结构与原理第二课时:电梯轿厢门的安全装置第三课时:电梯轿厢门的技术参数与标准第四课时:电梯轿厢门的故障分析与维护第五课时:电梯轿厢门的安装与调试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电梯轿厢门的相关章节,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电梯轿厢门的知识点和技能。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及其优缺点;了解电梯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梯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能够对电梯数据结构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数据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电梯数据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电梯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性表、栈、队列、链表等,以及其相应的原理和特点。

2.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及其应用:介绍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如数组、字符串、栈、队列、链表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3.电梯数据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分析电梯数据结构的性能,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如何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电梯数据结构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方法。

4.实验法:通过编写程序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和体验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据结构》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算法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4层电梯课程设计

4层电梯课程设计

4层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电梯的运行层次及相应技术参数;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电梯的运行速度和时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四层电梯运行方案,并运用物理知识进行优化;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CAD软件绘制电梯的基本结构图;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电梯安全,培养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以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基本结构- 介绍电梯的组成部分,如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电梯的工作原理- 讲解电梯的曳引原理和运行机制;- 探讨电梯在不同楼层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3. 电梯的运行层次及技术参数- 学习电梯的层次划分,如基站、减速段、加速段等;- 分析电梯的速度、载重、停站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

4. 电梯运行方案设计- 运用物理知识,设计简单的四层电梯运行方案;- 结合数学知识,分析电梯运行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5. 电梯结构与运行控制- 学习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实际操作电梯控制器,了解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

6. 信息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了解CAD软件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 学习使用CAD软件绘制电梯的基本结构图。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电梯的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电梯的运行层次及技术参数;第四课时:电梯运行方案设计;第五课时:电梯结构与运行控制;第六课时:信息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电梯的运动过程,理解电梯速度、加速度与楼层之间的关系。

3. 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电梯的基本技能,如呼叫电梯、选择楼层、安全乘坐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梯模型,并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并整理电梯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培养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乘坐电梯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对重、曳引机、控制系统等。

- 电梯的工作原理:曳引机如何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和对重运动。

2. 电梯的运动分析-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探讨电梯启动、匀速、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 楼层与电梯运动的关系:理解电梯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准确到达目标楼层。

3. 电梯安全与自救- 电梯安全常识:乘坐电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何避免电梯事故。

-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电梯故障时的应对措施,如何使用紧急求救设备。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部电梯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控制系统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电梯的平面和立面设计,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梯安装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梯设计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设计、安装和维护。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电梯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2.电梯的结构与设计:详细讲解电梯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和相互作用,包括轿厢大小、对重重量、导轨安装等。

3.电梯的控制系统:介绍电梯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程序,包括上下行控制、门的开关控制、速度控制等。

4.电梯的安装与维护:讲解电梯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梯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电梯的设计和安装。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梯设计基础》等。

2.参考书:《电梯技术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电梯设计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电梯模型、CAD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报告:让学生完成电梯设计实践项目,评估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梯工程技术课程方案范文

电梯工程技术课程方案范文

电梯工程技术课程方案范文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具备运用电梯工程技术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电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简介《电梯工程技术》课程是针对电梯工程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丰富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梯工程技术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

三、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电梯工程技术2. 授课对象:电梯工程专业学生3. 课时安排:48学时4. 主要内容:电梯工程概论、电梯结构与原理、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维护与保养、电梯安全管理5. 实践环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四、课程大纲1. 电梯工程概论(1)电梯工程的发展历史(2)电梯工程的基本概念(3)电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电梯结构与原理(1)电梯结构组成及功能(2)电梯牵引原理(3)电梯控制原理3. 电梯安装与调试(1)电梯设备安装流程(2)电梯设备调试流程(3)电梯相关设备操作技能培训4. 电梯维护与保养(1)电梯设备维护标准(2)电梯设备故障排除方法(3)电梯设备保养技术5. 电梯安全管理(1)电梯安全标准及法规(2)电梯事故案例分析(3)电梯安全管理实践五、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 实践教学:设置实验室、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由教师和行业专家指导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电气基础和机械基础,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教师要求:具有电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七、教学评估1.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实习成绩2. 成绩评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八、教材参考1. 主教材:《电梯工程技术导论》2. 辅助教材:《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电梯安装与调试实操指南》九、课程实施1. 课程负责人:XXX2. 任课教师:XXX、XXX3. 实施地点:电梯工程实验室、实习基地4. 实施时间:按学校教学安排执行综上所述,本课程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相关的电梯工程技术工作。

九层电梯课程设计

九层电梯课程设计

九层电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九层电梯的基本原理、设计和操作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九层电梯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九层电梯的设计和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九层电梯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等。

2.九层电梯的设计:讲解电梯的设计原则、结构要素、安全标准等。

3.九层电梯的操作与维护:教授电梯的操作流程、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

4.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电梯行业的发展动态、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九层电梯的基本原理、设计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梯故障的处理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操作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梯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购置模拟电梯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九层电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层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电梯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

2.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在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如载重、速度、能耗等。

3. 使学生理解电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形式,分析并解决电梯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CAD等)进行电梯设计和模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梯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电梯安全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意识到电梯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节能减排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通过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电梯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发展史及电梯的分类- 了解电梯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各类电梯的特点。

2. 电梯的基本结构- 学习电梯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电梯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梯的运行原理,包括曳引、导向、对重、调速等。

4. 电梯设计要素- 学习电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载重、速度、能耗、舒适度等因素。

5. 电梯安全知识- 掌握电梯安全装置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梯事故的预防措施。

6. 电梯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分析电梯在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探讨其发展趋势。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了解不同类型电梯的控制策略。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梯控制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电梯控制系统的方案并进行模拟调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控制系统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梯安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电梯控制方案并进行模拟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撰写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学生能够关注电梯安全,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课本,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安排如下:1. 电梯基本结构与原理- 介绍电梯的组成部分,如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 阐述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曳引、导向、轿厢和对重平衡等。

2.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分析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

- 结合教材章节,讲解不同类型电梯的控制策略。

3. 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规范与标准-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电梯安全规范和相关标准。

- 分析电梯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安全因素。

4.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调试-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梯控制方案。

-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调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四层电梯组态课程设计

四层电梯组态课程设计

四层电梯组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梯组态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梯的构造、运行机制及相关术语。

2. 学生能够了解电梯组态中涉及的四层电梯的基本配置,如楼层按钮、指示灯、门控制系统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梯组态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梯运行故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组态软件进行四层电梯的模拟设计,实现电梯的运行控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梯组态过程中涉及的编程、调试和故障排除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四层电梯的组态设计和运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对电梯组态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梯组态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沟通、支持与尊重,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设计,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梯组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以下安排:1. 电梯原理概述:介绍电梯的基本构造、运行机制、安全系统等,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电梯组态软件认识:学习电梯组态软件的功能、界面及操作方法,为后续的电梯模拟设计打下基础。

3. 四层电梯组态设计:a. 楼层按钮与指示灯配置:学习如何设置楼层按钮、指示灯,并进行编程控制。

b. 电梯门控制系统:学习电梯门的开、关控制原理,并进行组态设计。

c. 电梯运行控制:学习电梯运行过程中速度、方向的编程控制,实现四层电梯的运行。

4. 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学习故障排除方法。

5. 实践操作与团队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组完成四层电梯的组态设计和运行测试。

升降电梯理论课程设计

升降电梯理论课程设计

升降电梯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升降电梯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平衡力、摩擦力等相关物理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电梯安全装置的原理及其在电梯运行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梯运动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电梯乘坐安全,养成文明乘梯的习惯。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适用于初中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降电梯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力的作用、电梯的运动状态。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与运动,第三节 力的作用效果,第四节 运动的状态与变化。

2. 电梯运动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速度、加速度的定义,电梯运动中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规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运动与力,第一节 速度,第二节 加速度。

3. 电梯安全装置的认识: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安全装置的原理及其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理与生活,第二节 安全与防护。

4. 设计简单电梯运动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电梯运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科学探究,第二节 模型制作与实验。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梯的主要安全设施及其作用;3. 学生能了解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电梯的运作过程;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电梯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工程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提高对现代科技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电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电梯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电梯的演变过程。

2. 电梯的基本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曳引系统、控制系统、轿厢、对重等。

3. 电梯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电梯如何通过曳引系统、控制系统实现上下运行。

4. 电梯的安全设施:介绍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并讲解其作用。

5. 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分析电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6. 电梯安全常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乘坐电梯,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结构第二课时:电梯的工作原理、安全设施第三课时: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安全常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梯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电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梯的安全设施与安全常识第四章: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梯开关门课程设计

电梯开关门课程设计

电梯开关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梯开关门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梯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开关门的运行过程,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及国家标准。

3. 学生掌握电梯开关门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梯开关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电梯开关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梯开关门故障排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开关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乘梯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电梯行业的发展,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开关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电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2. 电梯开关门原理- 电梯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梯门的开门、关门过程及控制方法3. 电梯开关门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电梯开关门的操作流程- 操作电梯开关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4. 电梯开关门故障分析与排除- 常见电梯开关门故障类型及原因- 故障排查与排除方法5. 电梯安全知识- 电梯安全国家标准- 乘梯安全常识及紧急情况处理6. 实践操作- 模拟电梯开关门操作- 故障排查与排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概述、电梯开关门原理第二课时:电梯开关门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电梯安全知识第三课时:电梯开关门故障分析与排除、实践操作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梯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梯的门控制系统第三章:电梯操作与安全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梯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政府办公楼交流电梯的电气设计年级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3年9月29 日电梯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政府办公楼交流电梯的电气设计电梯额定速度1.5m/s,载重1300kg;大楼层高4.8m, 9层。

2.原始资料2.1 控制要求(1)单片机、PLC、继电器控制均可;(2)对于某些交流电梯需要变频调速。

2.2 电梯结构条件(1)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曳引式或卷绕式。

(2)选择曳引式结构需计算其对重。

2.3 自然条件当地温度为-10℃~45℃;相对湿度为30%~80%;海拔高度为100m。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共1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周一:布置设计任务,熟悉有关电气设计规范,熟悉有关资料。

周二:确定设计方案, 计算并验证电梯的速度曲线。

周三: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粗选,电动机拖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周四:绘制I/O端子接线图、控制流程图和相关程序。

周五:整理设计成果、书写并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4.实物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7.附录(课程设计有关图纸)。

4.1 设计报告正文内容(1)工程设计对象简介(2)设计方案的确定(3)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粗选(4)电梯速度曲线的计算并验证(5)电动机拖动主电路设计(6)电动机拖动控制电路的设计(7)绘制I/O端子接线图(8)所用电器元件选型(9)控制流程图和相关程序设计报告正文编写的一般要求是:必须阐明设计主题,突出阐述设计方案、文字精炼、计算简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变电所出线部分内容各有侧重)设计报告正文采用A4纸打印。

4.2 设计图纸(1)电动机拖动主电路图(1张A3)(2)电动机拖动控制电路图(1~2张A3)(3)I/O端子接线图(1~3张A3)(4)相关控制程序(程序流程图附在正文中)设计图纸绘制的一般要求是:满足设计要求,遵循制图标准,依据设计规范,比例适当、布局合理,讲究绘图质量。

设计图纸采用A3图纸CAD出图。

与报告正文一起装订成册。

5.参考文献[1]叶安丽主编《电梯控制技术》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2]史信芳主编《电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年。

[3]李秧耕主编《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4]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气)[5]刘江主编.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目录摘要 (4)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5)1.1项目名称 (5)1.2工程概况 (5)1.3设计依据 (5)第二章电梯电力拖动系统 (6)2.1设计方案确定 (6)2.2对重 (6)2.3电机功率粗选 (6)2.4电梯的速度曲线 (7)2.5电动机拖动主电路 (8)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系统 (9)3.1电梯控制流程图 (9)3.2电梯的PLC控制 (9)3.2.1PLC控制的特点 (9)3.2.2主要设备及选型 (10)3.2.3PLC控制设计 (11)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1)摘要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

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

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

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

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

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简单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面有解决方法)载人电梯都是微机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电梯电梯结构图电梯内部结构图驾驶,普通乘客只要按下列程序乘坐和操作电梯即可。

1.在乘梯楼层电梯入口处,根据自己上行或下行的需要,按上方向或下方向箭头按钮,只要按钮上的灯亮,就说明你的呼叫已被记录,只要等待电梯到来即可。

2.电梯到达开门后,先让轿厢内人员走出电梯,然后呼梯者再进入电梯轿厢。

进入轿厢后,根据你需要到达的楼层,按下轿厢内操纵盘上相应的数字按钮。

同样,只要该按钮灯亮,则说明你的选层已被记录;此时不用进行其他任何操作,只要等电梯到达你的目的层停靠即可。

3.电梯行驶到你的目的层后会自动开门,此时按顺序走出电梯即结束了一个乘梯过程。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1.1 项目名称政府办公楼交流电梯的电气设计1.2 项目概况电梯额定速度1.5m/s,载重1300kg;大楼层高4.8m, 9层。

1.3 设计依据GB/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规定: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1.0-2.0m/s时,电梯平均加、减速度不小于0.48m/s2;当乘客电梯速度为2-2.5m/s时,电梯平均加、减速度不小于0.65m/s2;电梯的起制动应平稳、迅速,加、减速度最大值不大于1.5m/s2。

第二章电梯电力拖动系统2.1 设计方案确定常用的电梯拖动系统有曳引式拖动系统和卷绕式拖动系统,卷绕式拖动系统是一种无对重系统,通常普遍应用于起重机的拖动中;曳引式拖动系统相比较卷绕式拖动系统而言,稳定性、舒适性较好,本课题是为政府大楼设计电梯,舒适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选择有对重的曳引式拖动系统。

本电梯采用有齿曳引机、1:1绕法的曳引系统。

2.2 对重对重装置安装在电梯井道内,在电梯运行中起到平衡轿厢及电梯负载重量并减少电动机功率损耗的作用,它是曳引电梯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重的重量值,必须严格按照电梯额定载重量的要求配置,其重量可由下式来计算:P=G+KQ式中 P-对重的重质量(kg);G-轿厢自重(kg);K-平衡系数(一般取0.45-0.55);Q-电梯的额定载重(kg)。

本项目对重质量P=G+KQ=1200+0.5*1300=1850kg。

2.3 电机功率粗选曳引电动机额定功率:Pn=[K(1-Kp)mNvN]/(102η)=[(1.1-1.6)*(1-0.45)*1300*1.5]/(102*0.55)=23.13-30.59kW根据实际电动机额定功率系列,粗选26kW电动机即可满足要求。

2.4 电梯的速度曲线图1 梯速为1.5m/s的电梯起动段速度曲线由于本项目额定梯速较小,因此考虑采用起动段无直线段的速度曲线,如图1所示。

此时Ve=0.5Vn=0.5*1.5=0.75m/s若取ρm=1.0m/s3则 Ve=am2/(2ρm)最大加速度 am=√2ρm Ve=1.225m/s2此时am﹤amb,满足标准要求te=am/ρm=1.225/1.0=1.225stb=2te=2.45s起动段平均加速度Ap=vb/tb=1.5/2.45=0.612m/s2≥0.5m/s2满足快速性要求。

起动段的速度曲线方程为AE段:v=0.5t2a=tρ=1.0m/s3 (0<t<1.225s)BE段:v=1.5-0.5(2.45-t)2a=2.45-t (1.225<t<2.45s)ρ=-1.0m/s3起动和制动过程所走距离:H=0.5*1.5*2.45*2=3.675m。

2.5 电动机拖动主电路本项目采用的是双绕组6/24级变极电动机用作电梯曳引电动机的主电路。

如图2所示,图中电动机M有两套绕组,快速(6极)绕组的引出端为XK1、XK2和XK3,在内部三相形成Y形接法;慢速(24极)绕组的引出端为XM1、XM2和XM3, 在内部三相也形成Y形接法。

接触器KS是用于接通快速绕组实现快速起动、运行用的,接触器KM1是用于接通慢速绕组实现慢速起动、运行用的。

KS和KM1不能同时吸合,所以应该互锁。

上升接触器KM和下降接触器KMR是用来改变电动机相序实现正反转运行的接触器。

KR和KR1分别是快速运行热继电器和慢速运行热继电器,是用来保护快速绕组和慢速绕组,防止由于电动机过载造成电动机绕组过热而损坏的事故。

图2 双速电梯主电路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3.1 电梯控制流程图电梯运行时,首先感应的是门厅或者轿厢的呼叫,再确认此时轿厢是否与目标层同层,接着才是电梯的起动运行,到达目标层的停止。

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电梯控制流程图3.2 电梯的PLC控制3.2.1 PLC的特点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3.2.2 主要设备及选型3.2.3电梯PLC控制设计一、输入/输出接线列表:(一)输入:(二)输出:二、定时器、继电器地址三、梯形图四、过程分析1.电梯在一、二、三、四层楼分别设置一个行程开关,在轿厢内设置四个楼层选按钮。

在行程开关SQ1、SQ2、SQ3、SQ4都断开的情况下,呼叫不起作用。

2.用指示灯来模拟电梯的运行过程。

(1)从一层到二层:接通X006即接通SQ1,表示轿厢原停楼层1,按SB2,即X013接通,表示呼叫楼层2,则Y007接通,二层内选指示灯B亮,Y000接通,表示电梯上升。

接通SQ2,Y2断开,Y007断开(二层内选指示灯B灭),Y000断开(表示电梯上升停止),二层指示灯E2亮,电梯到达二层。

在轿厢原停楼层为1时,按SB6,E7亮,电梯运行过程同上。

(2)从一层到三层:接通X006即接通SQ1,表示轿厢原停楼层1,按SB3,即X014接通,表示呼叫楼层3,则Y010接通,三层内选指示灯C亮,Y000接通,表示电梯上升。

接通SQ6,Y2断开,Y010断开(三层内选指示灯C灭), Y000断开(表示电梯上升停止),三层指示灯E3亮,电梯到达三层。

在轿厢原停楼层为1时,按SB9,E9亮,电梯运行过程同上。

(3)从一层到四层:接通X006即接通SQ1,表示轿厢原停楼层1,按SB4,即X015接通,表示呼叫楼层4,则Y011接通,四层内选指示灯D亮,Y000接通,表示电梯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