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205-2011 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doc

合集下载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要求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要求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蔬菜种植生产的生产主体、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管理、种植生产管理、包装和贮运、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蔬菜的种植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1~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063复合肥料GB16715.I-GB16715.5瓜菜作物种子GB/T20014.5良好农业规范第五部分水果和蔬菜控制点和符合性规范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655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3生产主体应是诚信守法,近两年内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且口碑良好的家庭农场、农业种植大户等。

4产地环境1.1产地应具备蔬菜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交通便利,排灌水方便。

1.2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公路铁路干线和生活区,避开污染源;应距离公路、铁路、生活区50m以上,距离工矿企业Iknl以上。

1.3种植前应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产地内土壤、空气、水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定期(一年不少于一次)对产地内土壤、空气和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1.4产地不应受外来污染威胁,产地上风向和灌溉水上游不应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企业,灌溉水源应使用清洁水源,不应使用污水或塘水等被污染的地表水;土壤不应是施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渣改良过土壤。

1.5产品种植区域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产地受到污染。

青菜生产操作规程

青菜生产操作规程

青菜生产操作规程根据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NY5214-2004)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浦东新区青菜的生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菜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青菜的生产和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213-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NY/T 5214-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NY/T 5214-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要求4.1 青菜产地的选择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2 育苗4.2.1品种的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并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选用不同的品种。

如新场青、新矮青、杂交矮萁青、华王、红明青、605等。

4.2.2 苗床准备4.2.2.1播前深耕播种前10天左右,在前茬清理完毕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投入商品有机肥800千克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千克,然后机械翻耕。

4.2.2.2二次旋耕在播种前5天左右进行第一次机械旋耕;并进行机械平整,平整后每667平方米投入三元复合肥10~20千克(N:P:K为15:15:15下同),进行第二次旋耕。

4.2.2.3机械开沟播种前5天左右,开沟,畦宽1.2米,沟宽30 厘米,沟深25厘米;每15米开一条腰沟,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沟宽30厘米,清理沟系,确保排水通畅。

4.2.2.4土壤消毒播种前3~4天,每667平方米用辛硫磷500~800倍液均匀喷施畦面进行土壤处理,喷施后人工精细平整畦面。

DB3201T 053-2004 无公害农产品 鳜养殖操作规程

DB3201T 053-2004 无公害农产品 鳜养殖操作规程

DB3201T 053-2004 无公害农产品鳜养殖操作规程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

本标准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5051《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参照执行NY/T5167《无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南京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04年10月19日无公害农产品鳜养殖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及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鳜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18406.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T5166 无公害食品鳜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3 环境条件3.1 场址选择场址应选择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的地方。

3.2 水质条件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周边3公里内无污染源。

DB3205T2042021“吴江香青菜”提纯复壮技术规范

DB3205T2042021“吴江香青菜”提纯复壮技术规范

DB3205T2042021“吴江香青菜”提纯复壮技术规范前言为了提高“吴江香青菜”的整体质量,加快香青菜产业化进程,规范香青菜提纯复壮生产技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特制定本规程。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吴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吴江市蔬菜协会。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巢海忠、吴多根、孔慧英、薛国红、王国原、何学文、顾菊根、戴臻瑜、翁建荣、蒋来喜、张美仙、吴福观。

“吴江香青菜”提纯复壮技术规范1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吴江香青菜”的种子选留、制种地块环境、提纯复壮方法、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吴江香青菜”提纯复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GB/T 3543.2-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T 3543.3-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GB/T 3543.4-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 3543.5-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 3543.6-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GB/T 3543.7-1995(200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其他项目检验GB 16715.2-1999(2004)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DB32/T 570-2009 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107-2007 香青菜3种子选留3.1 品种“吴江香青菜”主栽品种分为:青种、黄种、绣花筋三个品系,并符合DB32/T 1107-2007的植物学性状要求进行选留。

3.2 采种及种子储存在生产田中依照三个品系特点分别采种后,贴标签后进行低温干燥储存。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doc 5页)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doc 5页)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doc 5页)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号:GB3301/T007.1-1999)第1部分: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条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要求以及生产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企业和个人生产无公害蔬菜。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092-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172-87 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5-84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6.6 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7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措施7.1 农业生态措施7.1.1建立轮作制度茄果类瓜类蔬菜不少于二年轮作一次;叶菜类蔬菜采用品种和茬口间轮作;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轮作。

应注意合理布局茬口,切忌连作。

提倡水旱轮作。

7.1.2 推广使用蔬菜栽培设施和配套技术,薄膜应采用功能性膜,新膜透光率在90%以上;冬季用无纺布、双层膜覆盖保温,夏季采用遮阳网降温。

连栋温室应开设边窗或顶窗通风、安装换气扇强制通风、水幕降温等措施降温;在种植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时推广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夏季换茬期间应揭去顶膜,让雨水直接冲淋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推广微灌技术。

7.1.3 夏秋叶菜生产应结合防雨、防风栽培,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覆盖防虫网、遮阳网、薄膜机械阻隔害虫侵入和产卵。

7.2农业栽培措施7.2.1选用良种:采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7.2.2种子处理:播前采用温烫水浸种消毒,或者采用高锰酸钾、多菌灵等药剂消毒处理。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前言为丰富稻田冬季利用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实现规模化农田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根据苏州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水稻周年生产的产量指标、马铃薯生产技术要求、水稻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水稻周年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4406 种薯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116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DB32/T 690-2004 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规范3产量指标马铃薯:每667m2鲜薯产量在2000kg左右。

水稻:每667m2产量在650kg以上。

4马铃薯4.1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0规定。

4.2 农药使用准则应符合GB 4285规定。

4.3 肥料使用准则应符合NY/T 496-2010规定。

4.4 栽培技术4.4.1 备种及种薯处理4.4.1.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耐寒、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早、中熟品种。

如克新1号、中薯5号等。

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和GB 4406要求。

4.4.1.2 种薯规格质量要求种薯表皮光滑,无病薯、烂薯、畸形薯,纯度≥95%,净度≥98%。

菠 菜生产操作规程

菠 菜生产操作规程

菠菜第2部分: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菠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应采用的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的菠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8407.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 5051—2001 农业灌溉用水标准NY 5010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 要求3.1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和GB/T 18407.1的规定。

3.2 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标准要求。

3.3 水质条件应符合NY 5051—2001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要求。

4 生产管理措施4.1 栽培季节4.1.1 春季栽培:冬末春初播种,春季上市的茬口。

开春后气温回升到5OC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3月为播种适期,播后30-50天采收,品种宜选择抽薹迟、叶片肥大的迟圆叶菠菜。

4.1.2 夏季栽培:春末播种,夏季上市的茬口。

5-7月分期播种,6月下旬-9月中旬陆续采收,宜选用耐热性强,生长迅速,不易抽薹的品种。

4.1.3 秋季栽培:夏季播种,秋季上市的茬口。

8-9月播种,播后30-40天可分批采收。

品种宜选用较耐热、生长快的早熟品种。

4.1.4 越冬栽培:秋季播种,冬春上市的茬口。

10中旬-11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分批采收,宜选用冬性强、抽薹迟、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

4.2 整地施肥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排灌条件良好、微酸性壤土较好,PH值5.5-7。

基肥的施入量:磷肥全部,钾肥全部或三分之二做基肥,氮肥三分之一做基肥。

每667m2施有机肥3000kg~5000kg,应根据生育期长短和土壤肥力状况调整施肥量。

db3205t205 2011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

db3205t205 2011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

B 05__________ I 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 205-2011 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2012- 03- 01 发布2012-03 - 01 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05/T 205-20117冃U 言本标准在编写结构和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建峰、沈建国、李亚娟、盛金元、夏明艳、周建峰、季建英。

I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热青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方式、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抗热青菜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18407.1-2001(200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抗热青菜指耐热性强,在35C〜38C仍可正常生长,夏季可作大棵青菜栽培的品种。

如日本华王青菜、夏王、正大抗热青1 号。

4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2001(2004)规定。

5栽培方式5.1防虫网全网覆盖栽培。

指在棚架上全棚覆盖防虫网的栽培方式。

5.2大棚避雨栽培。

指在大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四周覆盖防虫网的栽培方式。

6栽培管理措施6.1栽培季节6月〜9月。

6.2品种选择1选择耐高温、高湿,抗病,株型紧凑、青梗、束腰、优质、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日本华王青菜、夏王、正大抗热青1 号等品种。

6.3播前准备6.3.1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保护地栽培田块。

农业企业绿色食品早春蕹菜生产操作规程

农业企业绿色食品早春蕹菜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早春雍菜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蕤菜的产地环境、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昆山市及周边地区绿色食品蕤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术语与定义3.1塑料大棚用镀锌管做成拱架,两端插入土中,覆盖农用塑料薄膜,形成高度2m以上,跨度6米或8米,长40米〜60米的保护设施。

4立地条件3.1绿色食品蕤菜种植基地应选择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3.2设施栽培的雍菜基地,选择地势较高、水利设施配套、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的田块。

3.3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土地类型,各镇、村、组的田块均适合绿色食品花菜的种植。

3.4栽培方式早春雍菜采用塑料大棚栽培。

5品种选定雍菜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四川青梗雍菜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纯度N93%、净度,95%、发芽率275%的要求。

6种子处理6.1采用温水浸种法,把种子放入50C温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播种。

6.2产量指标:平均亩产量2000Kg o7播种7.1播期早春蕤菜在12月下旬直播。

7.2播种量用种量为5-8Kg∕亩。

7.3播种方法:撒播或条播。

8大田准备8.1整地:施足基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将残枝杂苗清除。

12月中旬施腐熟畜禽类有机肥4000Kg∕亩,以撒施为主,深翻25cm-30cm,充分混合土肥。

8.2作畦,6m宽大棚作畦2轮,覆盖地膜。

8.3棚室消毒,密闭一昼夜,直播前一天放风9田间管理9.1温度出苗期期温度保持在15℃左右,茎叶生长期保持在25℃—30℃,在温度低于10°C时加盖小棚膜。

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

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

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总18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第一部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及质量标准一、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GB/T 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要求产地选择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控制要素及控制措施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蔬菜(含草莓、西甜瓜)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及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控制要素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及通用环节,包括产地环境等18个控制要素,环境要求等39个控制点,见表1。

5控制措施5.1产前环节5.1.1产地环境5.1.1.1基地位置基地周边没有对生产产生影响的污染源。

5.1.1.2环境要求基地的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相关要求,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相关要求,空气应符合GB3095二级浓度限值的相关要求。

应定期对基地土壤、灌溉水和空气指标进行监测。

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的基地,其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应满足NY/T391、GB/T19630的要求。

5.1.2种植计划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基地应制定种植计划,合理轮作。

5.1.3品种管理5.1.3.1品种选择宜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且适合本地气候及土壤环境。

5.1.3.2种子(种苗)采购种子(种苗)采购应符合以下要求:——种子。

应从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经销部门购买具有包装(不适宜包装的除外)、附有标签(内容应符合GB20464要求)、质量符合GB16715(所有部分)要求的种子。

由外地调运的种子应有种子产地主管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种苗。

宜从专业育苗基地购买种苗,所购种苗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由外地调运的种苗应有种苗产地主管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5.1.3.3采购记录采购时,宜建立种子(种苗)采购记录,至少包括购买日期、种子(种苗)名称、品种名称、供货商、产地、规格、数量等信息。

5.1.4育苗管理需要育苗的蔬菜品种宜选择质量符合NY/T2118要求的基质进行育苗,强化苗期管理。

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方式、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控等内容进行记录,至少包括日期、操作内容、投入品名称、用量、防治对象、操作人等信息。

绿色食品蔬菜及其生产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蔬菜及其生产技术规范

临沭县玉龙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蔬菜标准与技术规程一、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1.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生态环境评价达标AA级─大气、水质、土壤各项检测数据,不得超过有关标准,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A级─大气、水质、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

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2.禁止使用的肥料和允许使用的肥AA级─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工业垃圾等。

严禁追施未腐熟的人粪尿。

叶面肥不得含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并且叶面肥必须在收获前20d喷施。

微生物肥用于拌种,基肥和追肥,能降低蔬菜产品亚硝酸盐含量,有利改善品质。

A级─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为1:1。

但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 d进行。

化肥可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肥。

生活垃圾必须经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方可使用。

AA级、A级使用农家肥料(人粪尿、秸杆、杂草、泥炭等)必须制作堆肥,高温发酵,杀死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除去有害气体和有害有机酸,达到卫生标准后使用。

AA级、A级允许使用的肥料允许使用的基肥:①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杆、未经污染的泥肥、并肥。

②商品有机肥─以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商品肥。

③腐植酸类肥料─以草炭、褐煤、风化煤为原料生产的腐植酸类肥料。

④微生物肥料─是特定的微生物菌种生产的活性微生物制剂,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通过微生物活动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或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根据微生物肥料对改善植物营养元素的不同,分为五类,使用时根据蔬菜种类不同,加以选用。

微生物复合肥以固氮类细菌、活化钾细菌、活化磷细菌三类有益细菌共生体系,互不拮抗,能提高土壤营养供应水平,成本低、效益高、增产度大,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无污染蔬菜理想肥源。

适合任何蔬菜和农作物。

固氮菌肥能在土壤和作物根际固定氮素,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适宜叶菜类和豆类蔬菜。

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

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

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XXXXX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无公害青椒(茄子)质量控制措施二〇一〇年八月无公害青椒(茄子)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无公害农产品青椒产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生产优质、高档、鲜嫩、无公害蔬菜,特制定如下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1.1宣传教育:公司宗旨以生产优质、高档无公害蔬菜为宗旨。

首先注重提高公司领导、员工及种植农户对无公害食品的认识,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每季度请山西农大、长治农校、长治市蔬菜研究所等院校有关专家举办一次无公害食品知识讲座,并利用农村广播、黑板报和印刷资料大力宣传有关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育苗、田间管理、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包装、踩后贮运等知识。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把生贵大棚公司无公害蔬菜产生的社会效益,逐步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认识,把保护产地环境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1.2公司专门设立无公害蔬菜产地控制办公室,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每年公司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聘请生农大、市、县蔬菜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并配套专职技术人员10人,进行技术培训和产地技术指导。

1.3建立无公害蔬菜技术档案。

对每个村种植情况建立常年技术档案,对不同品种蔬菜施肥情况,病虫害控制方案建立档案。

2、技术措施2.1土壤可持续使用措施。

产地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1在20%以上,为满足无公害蔬菜生长需要,规定每5年改良一次,具体办法是每公顷每年用无污染草木土45000公斤,腐蚀鸡粪75000公斤,并深翻35厘米。

另外,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有机肥,计划将来有机肥大量引进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的生物菌肥等一些专用绿色肥料,严禁使用化学合成肥料。

2.2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确保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指标,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2.1利用农业措施。

深翻土壤,轮作倒茬,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实施种子温汤处理,防止种子带病,进行无土基质,穴盘育苗,营养钵育苗。

2.2.2利用物理措施。

菜心生产加工保鲜运输技术规程

菜心生产加工保鲜运输技术规程

菜心生产加工保鲜运输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菜心生产的产地环境、主要品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bing虫hai防治、加工保鲜运输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菜心生产加工保鲜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4285 农yao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yao合理使用准则GBl6715.3 蔬菜作物种子叶菜类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Y525-2012 有机肥料使用标准NY/T496-2010肥料使用标准NY 5005 食品叶菜类蔬菜NY 5010 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658-2002 包装通用准则3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2001的规定,并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4 主要品种菜心品种较多,按照栽培季节、熟性来分,可分为三个类型: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4.1 早熟品种早熟种一般比较耐热耐湿,生长期短,冬性弱,抽苔快,花期整齐,采收时间短。

播种至初收26天~33天。

株型较小,产量较低。

品种有四九菜心、40天早菜心等。

4.2 中熟品种中熟种耐热耐湿能力比早熟种弱。

播种至初收为38天~45天。

株型中等。

品种有60天菜心、70天菜心、十月菜心等。

4.3 晚熟品种迟熟种冬性强。

播种至初收为55天~65天。

株型较大,花球大,侧芽多。

品种有迟心2号、迟心29号、80天菜心等。

5 栽培技术5.1 土壤选择应选择排灌良好、含有机质多的沙质壤土,忌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实行三年一稻轮作。

5.2 品种、茬口安排5.2.1 品种根据气温变化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

如脆绿45、绿宝60、油绿80等5.2.2 茬口安排按春、夏、秋节种植,春季4月选晚熟品种机80菜心;5月上中旬可选中熟品种即60菜心;5月下旬到8月上旬可选早熟品种即45菜心;8月中旬以后可选中、晚熟品种。

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内容

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内容

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大白菜生产技术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生产技术、采收及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省境内的无公害大白菜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0715.2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4品种选择春、秋季选用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先期抽耋的品种; 夏季选用抗病性强、耐热、生长期短的品种。

5生产技术5.1种植前准备5.1.1地块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松软且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类地块,土壤pH值6.5〜7.0,应避免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5.1.2整地随施基肥进行耕翻后耙细、整平起垄,垄距60 cm〜65 cm, 垄高15 cm〜20 cm,垄下设排水沟。

每667 in?施腐熟有机肥 3 000 kg,磷酸二镂25 kg、过磷酸钙30 kg及微生物肥料60 kg为基肥。

5.2播种5.2.1播种量每667 in?栽培面积播种量为100 g~125 g;每1而育苗移栽苗床用种L5g~2g°5.2.2播种期春季播种期为2月上旬~3月中旬;夏季播种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秋季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

5.2.3种子处理5. 2. 3. 1种子质量应符合GB10715.2的要求。

5. 2. 3. 2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在50C温水中,并不停搅拌,浸泡20 min后捞出晾干待播。

用相当于种子量0∙ 3%的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5.2.4播种方法5. 2. 4.1条播或穴播条播在垄顶部的中央划深0∙6 cm〜1 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沟中,覆土平沟;穴播按40 cm〜65 cm株距,在垄上作长12cm〜15cm、深1 cm的浅穴,浇足底水,水下渗后,每穴播15粒〜20粒种子,覆土 1. 0 cm〜L 5 cm平穴。

绿色食品青菜生产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青菜生产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青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青菜生产技术规范一、种植技术1.种植栽培技术。

在种植青菜时要注意严格控制选择品种,在选择种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良种种子,确保所种植的青菜品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进行清洁卫生的栽培技术,确保青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

2.田间管理技术。

因为青菜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元素,所有应当定期开垦和施肥,这样才能保证青菜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充足;同时要注意田间的耕作技术,在施肥前要实行深耕,确保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并实行田间病虫害管理,利用合理化野草移栽配置技术来控制补充田间植物尤其是青菜的营养内容。

二、采收加工1.采收技术。

在采收青菜的时侯要注意采收的技术,根据不同品种青菜的采收要求进行灵活调节,及时收获,确保收获青菜叶色茂盛,品质达到一定档次;并要求有清洁卫生的采收标准,确保采收的青菜没有受到污染。

2.加工技术。

对于采收的青菜需要实行规范的加工技术,如需切丝、涮水、杀虫、消毒等,在这些加工技术中,要求使用现代化手段,保证输出的加工品质;并且要注意温度、湿度、涮水时间的控制等,以防止影响最终加工品质。

三、包装技术1.准备技术。

在进行包装前,必须要将加工过程中产出的温水、青素等废水和污染物处理掉,确保准备过程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同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免青菜在后期翻转、变颜等情况发生;最后把青菜装袋准备运往销售环节。

2.包装技术。

包装技术是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一环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采用绿色安全的包袋材料,如塑料袋、真空袋等,防止青菜受到微生物和污染的污染;并且要注意包装信息的准确,如品种、重量、保质期等,要清晰标明,及时准确的反映青菜的真实状态,有助于消费者能够判断品质和选择。

本文介绍了绿色食品青菜生产技术规范,包含种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准备技术、包装技术等。

青菜作为绿色食品之一,凡是生产或加工过程中要求技术标准规范,以保障最终输出的高品质和高安全性的青菜产品,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l —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

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

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

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

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

1.3 防治策略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

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1.4.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05
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
DB3205/T 205-2011 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
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7前言
本标准在编写结构和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建峰、沈建国、李亚娟、盛金元、夏明艳、周建峰、季建英。

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抗热青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方式、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抗热青菜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18407.1-2001(200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抗热青菜
指耐热性强,在35℃~38℃仍可正常生长,夏季可作大棵青菜栽培的品种。

如日本华王青菜、夏王、正大抗热青1号。

4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 18407.1-2001(2004)规定。

5栽培方式
5.1 防虫网全网覆盖栽培。

指在棚架上全棚覆盖防虫网的栽培方式。

5.2 大棚避雨栽培。

指在大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四周覆盖防虫网的栽培方式。

6栽培管理措施
6.1 栽培季节
6月~9月。

6.2 品种选择
选择耐高温、高湿,抗病,株型紧凑、青梗、束腰、优质、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日本华王青菜、夏王、正大抗热青1号等品种。

6.3 播前准备
6.3.1 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保护地栽培田块。

6.3.2 土壤消毒
保护地栽培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耕翻并暴晒,以减少残留在土壤中的害虫、虫卵和病菌。

6.3.3 整地施肥
施肥应符合NY/T 496-2010规定。

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15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20kg作基肥,耕翻土壤,深度15cm~20cm。

耙平后做畦,畦宽1.2m、沟宽30cm、深20cm~25cm,畦面呈“龟背形”。

做到深沟高畦,以利排水。

6.4 播种
播种前先浇足底水,待畦面干爽后播种。

为均衡上市,分期分批播种,一般5d~7d播一期,采用直播方式。

每667 m2用种量200g~250g,将种子与细泥拌匀撒播。

播后浅耙畦面,并补浅水,在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

有条件的最好再在畦面上盖上遮阳网,待1/3种子出苗后及时揭掉。

6.5 间苗
抗热青菜出苗后视秧苗密集程度适时分次间苗。

当子叶展开时若个别地方秧苗过密就要开始间苗,一般3片真叶时间苗一次,5片~6片真叶时再间苗一次,逐步使菜苗间距拉稀为15cm~20cm。

间去的苗可作“鸡毛菜”上市。

田间除草结合间苗时进行。

每次间苗后浇浅水。

6.6 田间管理
6.6.1 防虫网管理
每次进出棚(网)室时,及时把棚(网)室大门关好,不要让害虫飞入。

同时经常检查防虫网是否有漏洞,一旦发现漏洞,及时补好。

6.6.2 水分管理
主要是合理掌控好土壤干湿相间的时间。

生长期间视土壤干旱情况及时浇水。

浇水掌握“一次浇足、不干不浇”的原则,浇水时间宜在上午8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

忌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微喷灌浇水。

雨水较多时,及时疏通沟渠排水,保证田间无积水,防止水淹渍害。

6.6.3 肥料管理
抗热青菜生长期短,在肥料管理上掌握以基肥为主不再追肥的原则。

为保证抗热青菜质量,严禁生产中后期叶面喷施氮肥和使用人畜粪肥。

7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软腐病、病毒病。

主要虫害:蚜虫、烟粉虱。

7.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块。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清除田间杂物、老叶和杂草,集中销毁。

选择抗病品种。

控制栽培密度。

及时间苗,删掉过密植株,以防病害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干干湿湿,避免因田间过干或过湿诱发病害发生。

合理轮作,尽可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7.3.2 物理防治
采用防虫网阻隔,防虫网宜选择20目~22目的银灰色网;黄板诱杀,利用蚜虫、烟粉虱对黄色具有强趋性,悬挂黄板诱杀;悬挂杀虫灯等。

7.3.3 化学防治
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1~9)的规定。

化学防治仅对虫害进行防治。

蚜虫、烟粉虱可用20%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8采收
8.1 采收时间
一般从播种到采收30d左右,分期分批及时采收。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采收时间以早晨和傍晚为宜。

8.2 采收要求
产品鲜嫩、个体均匀、外观清洁、无腐烂、无老黄病叶。

9生产档案
9.1 投入品档案
记录肥料、农药的种类、用量、时间及方法。

9.2 技术档案
记录抗热青菜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范》编制说明
夏季是蔬菜生产与供应的淡季,此时蔬菜供应青黄不接,量少价高,通常叫伏缺。

为解决伏缺期市场蔬菜供应,一般种植速生叶菜类蔬菜,满足市场需求。

但由于夏季高温、干旱、台风暴雨、强光照等恶劣气象条件,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部分菜农及生产基地为了效益忽视品质,滥用化肥、农药,忽视采收安全间隔期等原因造成速生叶菜类蔬菜品质下降,不安全,市民谈菜色变。

为了切实规范夏季叶菜类蔬菜抗热青菜的生产技术,提高上市青菜品质,确保市民买的放心,吃的健康,有必要制定抗热青菜生产操作规程,从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方式、生产管理措施等方面加以规范,从而提高上市青菜品质,使市民安心吃菜。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由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总结了我市种植抗热青菜的成功经验,收集了大量的实践资料,汇编整理了很多建议和条款,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按照GB/T 1.1-2009规定格式,形成了本标准草案。

本标准草案完成后,在广泛征求市农业委员会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于2011年12月形成了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