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

【广义】教育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各级学校系统:

[学前教育机构] → [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机构]

各类学校系统:

[普通教育系统] → [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师范教育机构] → [成人教育机构]

联想:普通大学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成人夜校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了解)

1、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素。如规定5~6岁为小学入学年龄;如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等;

4、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规模、结构、规划发展、经费投资等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既不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又要借鉴世界各国学制的改革经验。

我国近代学制就是在批判的学习美国学制、日本学制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1、前制度化教育.即形式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始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严格意义上,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了全国同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之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PPT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之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PPT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之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PPT

第⼀节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思考题:

◆1,学校是怎样产⽣的?学校的产⽣需要哪些条件?

◆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学校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社会⽣产⼒的发展。

◆社会条件

◆⽣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管理剩余产品——管理者——从事脑⼒劳动——形成以脑⼒劳动为主的专任教师。2,社会⽣产⽣活经验的积累。

有了⽣产⽣活经验的积累,意味着有了教学的内容,这构成了学校产⽣的条件之

⼀。

3,⽂字的出现。

⽂字符号的出现,为⽣产⽣活经验的积累提供了可以教育和传播的载体。

(⼀)早期的学校

在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

有上庠和下庠两类。

上庠提供较⾼等的教育,也称太学。

下庠提供较低程度的教育,也称⼩学。

西⽅最早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

世俗学校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和⽂⼠学校等。

宗教学校包括寺庙学校、古儒学校等。

学校的产⽣,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种专门化的事业。

1,中国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学校等过程。

“稷下学宫”是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教育内容:

倡导“有教⽆类”

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学⽅法:因材施教

宋元明清时期:发展书院

如⽩⿅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培养⽬标:外交⼈才、实⽤军事⼈才

1905年-民国时期:废科举,兴学堂。

1949年新中国成⽴后:中国政府接管旧学校并将旧式私⽴学校、教会学校转为公⽴学校,并着⼿普及⼩学教育。1978年后:随着“科教兴国”重⼤战略的提出,我国学校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开始迈向现代化。1995年,国家启动“211”⼯程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幼儿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高等教育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 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 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 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 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 年.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中国教育的位置 世界教育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三类。美国的特色是不重视学生 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其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中国的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模式是对能力的绝对评价,中国 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不同的教育理念 导致各答来决定谁对谁错。而中国教育为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 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形成难以割舍的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的金奖几乎被 美国人独占,这就是美国模式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实 际上,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水平 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的美国人随处可见。如果给售货员100美元的纸币买 80美元的东西,多半情况下,售货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念叨着“80美 金”,然后将一张10美元纸币放在货物上,“90美金”,再放上一张10美元, “100美金”。售货员找钱用加法。美国工人也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而不是 算一排有多少,一列有多少,然后用乘法。而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幼儿园的孩 子就已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初一就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了。中国学校往往在 进行日常生活中毫无用处的教育,因为教育的重心是放在谁胜谁负上。除了数 学老师和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职业外,有些普通人一生都不使用的数学知识竟成 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模式完全是两个极端。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1.定义

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学⽣的⾝⼼发展特点;

第四,⼈⼝发展状况;

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

(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教育学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原理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制度、学制、义务教育的概念,了解旧 中国的四个学制。
2.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及代表,掌握我国现行学制 的结构,掌握现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学制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一般概念 (一)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 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 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 条例等。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教育方针的 制度化保证。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这些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百度文库
一、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1.壬寅学制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 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
第二节 我国学制
2.癸卯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 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3.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壬子癸丑 学制”。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概念

2.特点

3.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1.学制的概述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I.概念

II.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III.类型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高等教育大众化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A.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A.客观性

B.包含

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教育的管理系统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951年学制改革

1958年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学制改革

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1.学校的级别

2.学校的类型

3.学校的结构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社会的依据

人的依据

学前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普通教育系统

师范教育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系统

成人教育系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2.教育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

3.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4.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5.学制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的基本制度保证。

7.在影响学制的因素中,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的是因素。

8.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将纳入我国学制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目前世界各国的小学入学年龄都规定在6~7岁,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

11.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教育,注意早期开发;初等教育提前,

年限延长;改革,发展;大众化,

迅速发展。

1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潜力。

13.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年限延长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国家是。

1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是

,有12年之长。

15.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

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6.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关系。

17.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数的比例在15%以下为,15%-50%为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

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思考题:

1,我们为什么需要学制?学制对我们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2,中外的学制有哪些不同?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制度”(“SYSTEM”“INSTITUTION”)

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

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制度(广义):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广义教育制度的两个基本内容:

(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2)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个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狭义):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4个内容:

1,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2,学校办学制度。

3,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4,学校管理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二、我国的学校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

学制》),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2,1922年,我国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3年,总称为“六三三”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学制

第六章 学制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能、任务、培养目

标、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学制的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的

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传统。

●学制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欧美学制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苏联型学制。

●我国学制:壬寅学制(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

癸卯学制(首次实施)

壬子癸丑学制(仿德国,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

壬戌学制(仿美的“六三三制”,台湾沿用)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

4.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5.实行终身教育

●义务教育

定义: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特征:强制、普遍性、免费性。

国民教育之父:德国马丁路德

1982年我国宪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姑普及义务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并施行。

我国义乌教育的政策趋向: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终身教育

定义: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特征:终身性、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和自主性。

主要观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a)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c) 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 d) 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 e) 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 的状况。 f) 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国家财 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
(四)受教育方式构成
1.面授教育:面授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确定的教 学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进 度,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 2.函授教育:运用通讯方式进行的教育。 3.远距离教育:凭借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 体,在较远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教学的一种 开放型教育形式。 4.自学考试:人们根据主观的需要,在自我计 划、自我制约下,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 的学习活动。
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家庭教育: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通过
言传身教或其他有意识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子女 及其他家庭成员实施的各种影响。
3、社会教育: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对人身
心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 《大戴礼记·保傅》:周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 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 解释: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 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 《周礼》职官有师氏、保氏,“师氏,德行,大学之教也;保氏 ,艺仪,小学之教也。”
位于北京市东城 区国子监街(明、 清时称成贤街)15 号,与孔庙相邻
清代国子监的中心建筑为辟 雍,乾隆五十年建成。北面的 彝伦堂是大礼堂,正中有皇帝 来时用的讲座。彝伦堂后的敬 一亭是祭酒、司业办公处。东 西两面配庑形成四厅六堂,是 博士、助教上课讲学的。还有 琉璃牌楼、御书楼、射圃、御 碑亭等。成贤街南边方家胡同 还有190间的学舍是学生即监 生的宿舍。
(二)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P198,自学)
三、现代社会学校的基本职能(P203)
(一)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二)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开展科学研究 (五)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P205)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Fra Baidu bibliotek育机构和组织体系,二是管理规则 。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题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办学体制:学校办学制度也可称为办学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3、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4、义务教育制度: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所有的学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国家予以保证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校产生有哪些重要意义?

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

③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意义:学校的产生不仅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是指,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态,开辟了人类教育的新纪元。

其次,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学校产生以前,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是非形式化地存在的。学校产生之后,教育便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种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

最后,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校产生之后,有了专门传道、授业的教师,使得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和文明成果有了不断传承的可能。学校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结品,负有传承文明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使命。所以,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双轨制在美国发展不充分
影响
剥夺了劳动者子女升入文法类中学和 大学的机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受工业技术革命 引起变革
有利于教育的逐渐普及:初等教育高 等教育的普及;被许多国家先后采用; 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 大的适应能力
分支型学制(俄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制定了单轨的 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系统, 后又恢复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
上通下达(高等学校和初等学 校)、左右通畅(专业中学和 职业中学)
6.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 4.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确立的依据
社会依据
人的依据 学制本身的依据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经济科技) 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要求(政治政策) 文化传统(文化) 人口状况(人口) 身心发展规律 年龄特征 国内学制历史 国外学制经验
第六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2.学制
3.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6.1教育制度概述
• 1.教育制度的概念 •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
统称 •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施教机构
和管理机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运行的管理规 则
6.1教育制度概述
• 5.各级学校系统 • 幼儿教育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6.各类学校系统 • 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 学校办学制度
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 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它规定着一国学校的兴办具有怎样的
办学主体或办学者,同时也规定着兴
办学校的条件与程序。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 新中国学校制度建设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1月1日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
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 新学制的特点是: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
针,强调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受教 育机会;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 则。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 从层级与类别上看,我国实行学前 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古代学校的发展
• 外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古希腊教育:通常以斯巴达和雅典 教育为代表。斯巴达的学校与军事 机构融为一体。雅典把教育视为培 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开设 的学校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也 称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修辞学 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
现在强调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结构 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做准备。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 专业教育,包括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在职职工的各 种技术培训。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 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
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 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人口状况
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 响,以下说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对学制有影响。
教 育 投 资
教 育 规 模
教 育 规 划 制 订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教育对象:人
(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 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大 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 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 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 6岁,把其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单轨制(美国)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 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 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 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从下而上 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 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 优点:由于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渐普及,对现代生产与科 技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1958年学制改革的评价


1958年的学制改革,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办学等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来自“左”的影响,也存在急躁冒 进,学校教育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教训也是深刻的。 直到196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 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 《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中 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才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为按教育 规律办教育提供了依据,克服了一度出现的社会活动过多、负 担过重、随心所欲办教育的现象。到1963年,中国教育又开始 步入正轨,教育质量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
单轨学制发展而来 的分支型学制
双轨学制

双轨制度 (双轨制,Binary Plan)指两种不同体制并行的制度, 俗称两条腿走路的制度。 西欧双轨学制以英国的双轨学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 欧洲国家的学制也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 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 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 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 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 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 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从小学直至大学、 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学制。 这种学制的特点是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优势),但教 育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 的水平不高,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 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不足)。 以美国比较典型。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学制, 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 不同,没有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
1951年的学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存在两种学制系统:一种是老解 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下形成的学制。当时允许新 解放的广大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维持原状以待改造是必要的。但 当社会秩序稳定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旧的学制己 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这时学制改革就势在必 行了。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继承老解放区教育制度的优良传统,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改革学 制的决定》,明确提出废止旧学制,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 制。它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三)
1922年,我国颁布推行“壬戌学制”。其原型是美国 的“六三三制”。修业年限共16年。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该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 化,平民教育,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壬 戌 学 制
旧中国学制的特点


“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 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 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 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农)半读、 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 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例如: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六岁,把其后 的十年至十二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 再如,各国在学制上都作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超常学生 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等。(为什 么?)

四、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一)


1902年,清政府为维护统治,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开始实 施新政,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制定了《钦定学堂章 程》即“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 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我国又颁布了“癸卯学制”,废止科举考试,成 立管理全国教育的“学部”。这是我国以法令形式颁布并 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修业年限较长。该学制分三 段七级;学生自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26年,修业 年限太长。值得注意的是,癸卯学制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不准设立女子学堂。

各类学校系统(学制的横向结构)

各类学校根据学 校的性质、学科、专 业等划分,包括普通 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师范教育、成人教育。
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 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普通教育的任务通常由实施普通教育的学校 (称为普教性学校)承担,普通教育学校分为普 通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等学 校,均实行全日制教学。
各级学校系统(学制的纵向结构)
我国的学校系统从层次来说由学前、初等、中等、 高等教育所组成。各级学校指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 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
学制的纵向结构
幼儿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教育阶段 (或)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欧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 所幼儿公共教育机构——幼儿学校(性格形成新学校)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这样的学校应该称为 “幼儿园” 1903年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是我国最早的幼儿园 很多国家已经将幼儿教育纳入了学制系统,这是现代 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951年学制的组织系统
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
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的初等学 校)、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 业余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 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及各级政治学校 和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 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
学 校 系 统 图 (
1951-1953
年 )
1951年学制的特点
第一,继承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 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 针。 第三,把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 教育纳入学制系统,贯彻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第四,加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 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

(一)社会依据
1、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3、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4、受人口因素的影响 5、受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国外教育制度的影响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制定学制,比如规定入学年龄与修业年限,确定各类 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学制度中某些弹性限度的规定, 特殊学校、特殊班级的设立,调整教育结构,职业技 术教育从哪个年龄阶段起始,某些职业技能适合于哪 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
旧中国学制多仿照资本主义国家学制的类型,反映着半殖民地 半封建教育的性质。(教材) 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学制几经变更, 但由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 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学制必然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① 既照抄帝国主义的学制,又保留封建教育制度的残余;②既标 榜要实施义务教育,又奉行愚民政策,把广大劳动人民排斥于 学校之外;③既高唱学习西方现代科学知识,又轻视生产技术 教育。正因为如此,旧中国的学制带有许多脱离中国实际,不 符合人民需要的成分,劳动人民曾用敌视的眼光看这些学校 。 并称之为“洋学堂”。
双轨学制不利于教育普及;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 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 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 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 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 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 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 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 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教育、职业高中 教育、技工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职也属 于普通高等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
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多样化

学制的基本类型
西欧的双轨学制 美国的单轨学制 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由于学 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教育 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现代教育制度的 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各级学校系统和横向划分 的各类学校所构成。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的概念 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
三、学制确立的依据
四、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 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参考: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系统及相 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的体系。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及青 少年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求国家、社会和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普遍性、采取学校教育 形式。 义务教育的思想产生于16世纪欧洲,初步实践出现在 17世纪,真正实施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 现代义务教育制度产生的原因在于:现代大工业生产 发展的需要、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需要、现代社会生 活的需要、人民争取教育权的斗争。

1958年学制改革要点
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即“党的教育 工作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 成劳动相结合”。 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 原则。这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农)半 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癸 卯 学 制
癸卯学制的意义
结束了沿用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教育的
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颁布到推翻的九年中,各省相继推行,新式 学堂陆续创办,例: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三所大学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 学组织形式
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二)
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1912—1913 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仿照德国 学制制定,规定学生6岁入学,24岁大学毕业。 它废除了“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和毕业生 奖励出身等封建残余;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年限; 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美育课程;重视生产技能的训 练和实业学校的设置;要求改进教授方法,反对 体罚;提倡教育联系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尤其是承认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也称为分叉型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学校体系在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的一定 阶段由单一的学校系统构成,而在此后的阶段 (初中或高中以后)开始由分化的多种学校系统 与之衔接。
三、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不是随意制定的,它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 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但最终的决定因 素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社会依据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