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合集下载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血管的分布和特点1.2 教学内容血管的定义: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管的功能: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血管的分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血管的特点:管壁、管腔和血流速度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血管的理解和认识1.4 教学评估制作血管概念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定义和分类的掌握程度设计血管特点和功能的互动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血管特点和功能的理解第二章:动脉血管2.1 教学目标了解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2.2 教学内容动脉血管的结构:动脉壁的组成和功能动脉血管的功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动脉血管的特点:较厚、弹性大的管壁,较高的血流速度动脉血管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动脉血管在身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4 教学评估设计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动脉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三章:静脉血管3.1 教学目标了解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3.2 教学内容静脉血管的结构:静脉壁的组成和功能静脉血管的功能: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液体输送回心脏静脉血管的特点:较薄、弹性小的管壁,较低的血流速度静脉血管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静脉血管在身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设计静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静脉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教学目标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4.2 教学内容毛细血管的结构:毛细血管壁的组成和功能毛细血管的功能:进行物质交换和氧气交换毛细血管的特点:非常薄、细小的管壁,非常慢的血流速度毛细血管的作用:连接动脉和静脉,维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视频资料介绍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毛细血管在身体中的重要性4.4 教学评估设计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第五章:血管健康与疾病5.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和原因5.2 教学内容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保持血管通畅和功能正常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常见血管疾病的原因: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常见血管疾病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血管疾病5.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健康和疾病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预防和控制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思考第六章:血管的检测与诊断6.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掌握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6.2 教学内容血管检测的方法:超声波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血管检测的意义:早期发现血管疾病,评估血管健康状况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动脉硬化、高血压、静脉曲张等疾病的诊断方法6.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资料介绍血管检测的方法和意义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检测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管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6.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检测与诊断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检测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识别血管检测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评估第七章:血管疾病的治疗7.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7.2 教学内容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支架植入、血管搭桥、激光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新技术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治疗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效果7.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疾病的治疗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治疗血管疾病的新技术的认识和思考第八章: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掌握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8.2 教学内容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改善生活方式以保持血管健康8.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和保持血管健康的建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改善生活方式以保持血管健康的认识和思考第九章:血管疾病的预防9.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血管健康等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预防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效果9.4 教学评估设计血管疾病的预防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预防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思考第十章:血管健康与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血管健康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研究、干细胞治疗、纳米技术等血管健康未来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医疗、远程医疗、生物材料等10.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资料介绍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管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设计血管健康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血管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血管的定义与功能1.2 血管的分类1.3 血管的结构特点1.4 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二章:动脉2.1 动脉的定义与功能2.2 动脉的分类2.3 动脉的结构特点2.4 动脉的功能特点第三章:静脉3.1 静脉的定义与功能3.2 静脉的分类3.3 静脉的结构特点3.4 静脉的功能特点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毛细血管的定义与功能4.2 毛细血管的分类4.3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4.4 毛细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五章:血管疾病的概述5.1 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血管疾病的原因5.3 血管疾病的症状与诊断5.4 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六章:血管的生理功能6.1 血压与血管的关系6.2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6.3 血管的血液流动与流量6.4 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七章:血管的生物化学特性7.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3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特性7.4 血管壁的生物化学组成第八章: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老化8.1 血管的生长发育过程8.2 血管老化的特点与影响8.3 血管老化的机制8.4 延缓血管老化的方法与策略第九章:血管的疾病与健康9.1 血管疾病的危害与影响9.2 常见血管疾病简介9.3 血管健康的维护方法9.4 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章:血管研究与技术创新10.1 血管研究的意义与进展10.2 血管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0.3 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10.4 未来血管研究与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血管概述补充和说明:血管的功能特点包括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以及代谢废物的清除等。

二、动脉补充和说明:动脉的结构特点包括弹性纤维丰富、内壁光滑、管腔大、承受高压等。

三、静脉补充和说明:静脉的结构特点包括管壁薄、管腔大、缺乏弹性、承受低压等。

四、毛细血管补充和说明: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包括非常薄、细小、数量多、血流速度慢等。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科目生物年级初一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理论课)第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微视频,说出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特点。

2.说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厚度、分布特点。

3.说出毛细血管的功能,分析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找到并区分三种血管。

毛细血管与其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血流方向管壁特点分布特点功能(1)动脉心脏→全身管壁厚、弹性大较深运血(2)静脉全身→心脏管壁薄、弹性小较浅、较深运血(3)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管壁最薄广泛物质交换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生活小情景图片展示:不同创伤下的出血情况。

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出血的血管类型不同,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不同.........,引入课题:探究血管的奥秘。

二、探究学习(一)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动画展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任务1:观察视频中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①尝试找出具有分支的血管,说出它们的血流方向特点,并比较不同血管中的血流速度?A处:分支→主干(流速较慢)B处:主干→分支(流速快)②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红细胞通过有什么特点?C处:最细,红细胞单行通过(二)血管的类型——(1)血流方向图片展示:三种血管血流方向示意图任务2:根据血流方向判断,下图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血管?希沃小游戏:云朵配对任务3:在教材58页图中,标出每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方向。

图片展示:三种血管连接示意图学生活动:1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标记,其余学生在教材图中进行标记。

展示心脏图片:请将心脏和三种血管连接在一起,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学生活动:1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连接,其余同学在教材图中补充心脏并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全省运回心脏的血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教师演示中医切脉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学,把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

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在有规律地跳动。

这有规律的搏动就是桡动脉在搏动,还有什么地方也能感觉到这种搏动?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演示颈部动脉处告诉。

请同学们用手指去触压手背上的静脉一下,看有什么感觉?引导: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通过以上实际观察和感受,强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处,体表不容易看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分布于身体较浅的部位,在体表能看到。

学生跟着教师学切脉的方法。

体会动脉有规律、明显搏动的感觉。

从而认识到动脉血管的存在。

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臂,用手指去触压“青筋”,感受没有什么明显脉搏。

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

(3)毛细血管还有一种血管,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这种血管叫毛细血管。

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重点分析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问题:毛细血管的这种结构能实现什么功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血管挂图,积极参与回答,逐步认识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的不同。

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扁平细胞。

血流速度慢,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血管,它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

我们可以将血管类比为公路交通网,动脉就像是高速公路,将血液从心脏快速地运输到全身各部分;而静脉则像是普通道路,将血液从各个部位缓慢地运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像是连接着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的小路,它们负责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和组织中。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血管的概念理解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血液流动方向的特点,去辨别动脉和静脉,建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然后再去研究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整体这一角度认识血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让学生树立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帮助他们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更
加深入地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完整的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将血管类比为公路交通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验构建概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 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三种血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熟悉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

2.调查与血管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血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2、静脉出示静脉瓣活动示意图,讲解静脉瓣作用;适当补充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

联系静脉注射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毛细血管引导学生总结出毛细血管的“五个最”——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内径最细、血流最慢。

引导学生分析血液与组织细胞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观看课件小视频,理解静脉瓣的作用、关注静脉曲张这种疾病。

分析、思考静脉注射时捆扎刺入部位上方的原理。

结合课件认识毛细血管的特点观看课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总结出: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知识网络:跟随课件,完善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达标练习提供相应的达标检测题。

校对答案,补偿教学。

达标检测。

校对答案,补偿学习。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 心脏 全身 (1)血管 静脉: 心脏 全身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2)血液流动血液血液。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探究计划七年级生物教案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生: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生: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

生:、、、、、、师: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4】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册第64-67页《血流的管道——血管》2、教材编写特点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在实验基础活动中实现的,在实验中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材创设丰富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体会血管对人体的意义,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3、教材内容的核心生物思想探索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实验、讨论、图片等情境,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和实验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的一些血管,只是比较简单。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第一个困难会出现在血管的结构特点;大的困难应该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思想的形成。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掌握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同桌、小组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究和巩固新知。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3.能力:尝试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及血液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五.课前准备:实验课件学生作业资料六.课前交流: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课件播放.(设计意图:让学生消除心里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的课堂气氛做准备。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案背景•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内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理解血管的功能教学难点1.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2.掌握术语的使用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通过学习本节课,大家将了解到构成血管的三种不同类型,以及表示血管不同位置的一个术语。

讲授(15分钟)血管的组成血管是由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血管构成的。

包括: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具有厚的肌肉层,可以适应高压的血流。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返回心脏。

静脉壁薄,没有肌肉层来支持它们。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它们是非常薄的血管,只有一个细胞层的厚度。

血管的功能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从身体返回心脏。

具体包括:1.运输:运输含氧的血液和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和营养素。

2.充氧:肺静脉将含氧的血液输送至心脏左房,并通过左心室泵出到体内各处。

3.循环: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返回心脏。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并通过实验了解血管的运作原理和血液流动的方式。

实验材料1.透明的塑料管道2.两个水泵3.食盐4.盐水解决方案实验步骤1.在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一个泵,让其泵出盐水溶液。

在塑料管道下端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流入和流出的压力。

2.在另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第二个泵,再次泵出盐水溶液。

在另一个塑料管道的下端设置与上一个管道相同的压力传感器。

3.将两个塑料管道相互连接,使他们构成一个环状。

4.向上一个塑料管道内加入盐水溶液,加入适量的食盐。

开始蓄水。

5.打开两个泵,通过洞口向上和向下注入盐水溶液。

理解实验结果1.观察实验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心脏和身体不同部位之间流动的原理。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2. 学科领域:生物学3. 课程类型:理论课4.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5. 课时安排: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血管的概念及分类2. 血管的结构特点3. 血管的功能4. 各类血管的功能比较5. 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生动展示血管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血管功能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管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理解程度。

4. 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血管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血管结构的微观解析。

血液循环系统的复杂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血管结构图示。

相关视频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

计算机。

白板或黑板。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如“什么是血管?”、“血管有哪些类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血管的功能和重要性。

2. 讲解新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示,详细讲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血管的动态运作和血液循环过程。

3. 课堂互动:进行提问和回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他们对血管的疑问。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血管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4. 巩固知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血管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如运动时的血液循环。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血管知识的理解。

2.第二节_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2.第二节_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有哪几种血管呢?现 在我们做实验,先预习实验步骤。
下面照书上的实验步骤用小鱼做实验,注 意分辨血管的种类和血流的情况。
巡回指导,并提问:怎样认识管径最小的血管?
这种血管叫什么?
据血流方向判断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了什么血管?
播放课件(显示三种血管的不同特点)。
血管共有几种?
1什么是动脉?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 。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你见没见过受伤失血的情况?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64的有关内容 。
预习。
讲授新课
观察小鱼尾 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三种血管
受伤失血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失血情况?我们体内的血管是否都一样?
A.动脉B.静脉
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3 .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
A.动脉B.静脉 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
4.静脉瓣的作用是()
A保护静脉血管壁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二.三种血管:
2什么是静脉?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毛细血管?有什么特点?
因为伤及了不同的血管受伤失血的情况才各不相同。说明体内的血管是不一样的
预习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
[来源:]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毛细血管
认真观察,得出“由较粗的血管分支而来,又汇入较粗的血管”的结论。
观看课件。
有三种即动 脉、静脉、毛细血管。

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1. 血管的类型: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细小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2. 血管的功能:
- 动脉:负责将氧合血输送到身体各器官和组织。
- 静脉:负责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身体各部分回流到心脏。
- 毛细血管: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1. 课堂表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 评估学生对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 注意学生对心脏与血液循环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血液循环意义的重要性理解。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思考深度等。
3. 模型展示:使用心脏和血管模型,让学生直观观察和触摸,加深对血管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理解。
4.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学习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组织和器官,对细胞、组织、器官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通过介绍血管的类型和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体器官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首先,通过学习血管的类型、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理解人体器官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和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最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了解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2.感受血管的跳动,了解脉搏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3.通过观察人体血管的类型,描述人体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观察人体血管的类型,描述出人体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人体血管的类型,描述出人体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与心脏及血管相关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要想更好地预防它,我们要先了解和认识人体的血管。

二、活动:感受血管的跳动血管遍布在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据统计人体内的血管有1000多亿条,若将所有血管首尾相连,全长可达10万千米,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用手触身体的某些部位,我们能感受到血管的跳动。

对照图PPT上的图片,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你找到跳动的血管了吗?血管的这种跳动称为脉搏。

播放微视频《脉搏的形成》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

三、活动:测量脉搏脉搏是可以测量的。

每个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相同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自己的脉搏次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友情提醒:①安静状态下,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按压在左臂腕部的桡动脉处;②测量每30秒脉搏的次数,单位是次/分;③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

教师总结:脉搏小资料脉搏的次数受年龄、性别、体质、运动、情绪等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青少年60-90次/分。

2.一般情况下,同龄人中,脉搏女性大于男性,弱体质的人大于强体质的人。

3.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搏会加快,而休息、睡眠时脉搏会减慢。

四、血管的类型人体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会跳动吗?青筋是什么血管?我们用手感觉不出“青筋”的跳动。

我们形象地将手臂上感觉不出跳动的“青筋”称为静脉。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说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2.通过拼图游戏,结合文本概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演绎,解释不同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并说出正确的止血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和静脉。

教学过程①动手实验,感知血管;②自主预习,构建概念;③小组合作,动手拼图;④磁吸演示,攻克重点;⑤情景演绎,解决问题;⑥归纳总结,情感升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在人体内流经的管道称之为血管,人体的血管像城市的交通网一样至关重要,血管因创伤出血时会出现不同的出血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判断并做出处理呢?学完本节课同学们将找到答案。

环节一:动手实验,感知血管1.既然要学习血管,首先我们要能观察到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我们要选用哪种材料呢?既要与人体血液和血管组成类似的生物,又要观察起来清晰,没错,我们选择了薄而透明的小鱼尾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同学们打开学生动手实验,录制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图像,观察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提前将小鱼用浓度为5%的酒精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达成目标一);在实验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任务单,完成任务一:观看实验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应该选择色素多的还是色素少的小鱼?2.为什么要往棉絮上滴水?3.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在实验之前,老师提前用5%浓度的酒精将小鱼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便于观察,同时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关于这个实验同学们还有其他哪些创新的想法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吧!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那么这和他们的结构有什么联系吗?接着进入自主预习,构建概念环节二:自主预习,构建概念1.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2.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常说的切脉、青筋、医院指尖采血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血管分别属于哪种血管?不同的的血管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快速判断出来3.组织同学们提前制作卡纸模型,分别模拟动脉、静脉,组织学生思考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哪个更厚?管腔大小如何?这和它们内部的血流速度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完成导学案:三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表格联系实际,判断所给实例分别属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厚,管腔比静脉小,同时归纳总结动脉管壁厚与血流速度快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表格的形式,使三种血管结构比较更加直观、清晰(达成目标二)环节三;小组合作,动手拼图1.接下来,以一滴血的旅行为例,提出问题:想象一滴血从心脏泵出,它从出心脏开始,依次要经过什么血管,最后再回到心脏?该部分将由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里的卡片(分别模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按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演绎推理,概述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通路四、板书设计生物观:结构和功能观组织学生拼图完成活动 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为什么要在全身循环流动?血液从出心脏到回心脏,中间经过的血管路径依次进行排序拼图,最后由学生汇报成果联系实际,学生回答血液为了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径,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环节四:磁吸演示,攻克重点1.过渡: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先让学生回忆血液会和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那么是在那种血管呢?顺利过渡到在毛细血管这个位置,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毛细血管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利于它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2.关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这一难点教师通过圆形磁吸演示红细胞单行通过和并排通过学生分析文本,联系实际归纳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流速慢;学生通过模型理解单行通过的含义,进一步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模型道具演绎,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血流的管道 血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 血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 了解血管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和作用。

3. 理解血管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模型或图示展示血管的结构。

3. 实验材料:玻璃管、水、食盐、吸管、纸巾等。

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循环系统的图像,引起学生对血管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中有哪些血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向学生介绍血管的定义和结构。

2. 解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3. 强调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输过程。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材料。

2. 每组学生使用玻璃管模拟血管,将水和食盐混合,装入玻璃管中。

3. 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在玻璃管中的流动情况。

4.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并总结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对血管流动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回到教室,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血管在人体中能够保持血液的流动?不同类型的血管有何不同的作用?3. 教师总结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并强调血管的重要性。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管的作用和结构的小论文。

2.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图示或实验结果作为论文的配图。

拓展活动:1. 邀请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血管和循环系统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实验室,观察真实的血管和相关设备。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批改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将血管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2. 引导学生研究某种疾病与血管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研究报告的撰写。

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功能,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动脉:心脏血液身体各部分
血流的管道—血管毛细血管:最小动脉最小静脉静脉:身体各部分血液心脏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案时,注意从学生的日常输液、验血、诊脉等身边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制了各种形式的血管模型,对于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不同有一定帮助。

存在的不足,相关的中、西医知识了解有限,有些内容没能展开和涉及,使学生感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还有距离,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
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校使用人教版新教材。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能够发现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新教材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力争摒弃旧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尽量多地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下面就我在20XX年4月14日上的区级研究课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
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首先复习上一节学习的血液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进行学习。

血液录像的选择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是血液从人体的心脏流出到全身,之后是血液在较粗大的血管内流动,然后血管逐渐变细,最后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且能够清楚地看到红细胞的流动。

当学生看到血液在粗大的血管内奔流不息地流动后,个个都非常兴奋,这时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到血液在人体内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管道在流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这个导入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并能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旧教材中是一个传统性的验证性实验。

为了体现新教材的理念,我重新设计了一份新的实验报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实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

具体安排是:1. 首先请学生带着思考中的三个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阅读完后,小组讨论。

除课本中三个问题,如果你还有新的问题,请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学生提出新问题:
(1)用其他的鳍观察行不行?
(2)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3)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只包裹其中的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把小鱼的头部包裹起来,小鱼会怎样?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

以上三个问题处理方法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不同的尝试,看看结果怎样。

2. 提出要求1、2两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同时要爱护小动物。

3. 介绍显微投影并请两个学生到前边利用显微投影做实验。

4. 学生结合第5点的4个问题做实验。

实验完毕后,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

这样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先阅读并提出质疑,后看要求,带着问题做实验。

因为有疑问,又急需从实验中找到答案,所以,学生做实验时兴趣盎然。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对三种血管有关问题的设计
1. 三种血管概念的设计:通过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人体内血管分为三种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课件──心脏与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

讲述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单个出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既明白了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又通过讲述与观察懂得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心脏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道。

2. 三种血管特点的设计:人体内的血管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这部分知识非常难理解,是重点更是难点。

为便于学生理解好以上这节课,我制作了三个课件。

首先,我将截取的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即管壁的薄厚、弹性的大小、管腔的宽窄及静脉里有静脉瓣等。

然后,我采取师生对话的方法介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血压情况,为了更形象地讲清问题,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如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是30厘米/秒、8厘米/秒、1厘米/秒,在1平方厘米的肌肉内能数出1 350条毛细血管,如果把全身的毛细血管首尾相连总长度约11万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往返40次,等等。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血压、数量不同,而且相差如此悬殊,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在讲述四肢内的静脉瓣功能时我指出:静脉是回心血管,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汇入静脉,相对压力较小,血流速度慢,大静脉内每秒8厘米。

血液在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现象,为了防止倒流,在人体的四肢内的静脉血管里有一特殊的结构──静脉瓣。

在讲述静脉瓣的功能时我使用的是用Flash 5做的血液从下向上经过静脉瓣流动的课件,此课件成功地展示了其作用,学生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我还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测量血压、抽血等人文方面的教育。

我制作的第三个课是录像资料片,目的是为了突破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个难点,以前要想用语言讲清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难的,无论怎么说,学生都似懂非懂,物质究竟是怎么交换的还是不明白。

于是,我就收集大量的录像资料,仔细地挑选,摘录组合,最后制成了一个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课件,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

四、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1. 在学生观看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有关录像片后,我立刻提出两个问题:(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
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教材的要求),另一方面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

2. 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

由于只是依据实验观察列表,所以比较得不全面。

于是在整节课讲完后要求学生结合前边的表格和所讲的内容,重新设计表格,补充新的内容。

除了使用表格,我还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课讲的统计图表,进行归纳总结,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

3. 我在本节课小结前出了一道思考题: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循环时,小鱼头部向左放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血液向左流动的血管是()血管。

此题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又深入考查学生反应的灵敏性,效果甚佳。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性增强,知识面拓广,各种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

在整节课中,有众多学生参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种能力,这既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又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