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学案 课 题复习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审核人七年级备课组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今日事,今日毕。

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

教学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2、理解垂直的概念,理解垂直的性质,知道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过一点画已知直线(射线、线段的垂线);3、理解平行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在平面内的两种位置关系,了解平行公理;4、认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会从图形中找出这些角;5、掌握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并能运用这三种方法说明两条直线平行;6、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两角之间的关系;7、了解什么是平行线间的距离,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8、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结构,能够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9、了解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特征,能够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并能够组合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教学重点 重点:基本概念、性质、公理、定理教学难点难点:推理过程 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 分层达标课堂结构流程 个人修订意见一、本章知识结构图二、本章知识梳理1.邻补角的定义: .对顶角的定义: .对顶角的性质: .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它们的交点叫 .如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 ∠AOD=90°∴ AB_____CD ,垂足是_____ 反之∵ AB ⊥CD 于O∴ ∠AOD=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是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C D ABO4.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要抓住“三线八角”,只有“三线”出现且必须是两线被第三线所截才能出现这三类角;5. 现在所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在“”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有一个公共点),二是(没有公共点).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 .7.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⑴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传递性,⑶平行线的判定公理:⑷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⑸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8.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性质公理:⑶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⑷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⑸平行线间的距离.9.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份是,用“那么”开始的部份是,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 .10.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 .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移动一定的,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三、巩固练习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40°,•图1则∠2 等于_______.2.如图2,直线a∥b,∠1=123°30′,则∠2=______.图23.如图3,已知a∥b,∠1=70°,∠2=40°,则∠3=_____.图34.如图4,AB∥CD,∠E=40°,∠C=65°,则∠EAB的度数为()A.65° B.75° C.105° D.115°图4图5 图6 图75.如图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OM⊥L1,若α=44°,则β为(• )A.56° B.46° C.45° D.44°6.如图6,AB∥CD,直线PQ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FG•是∠EFD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G ,若∠FEG=40°,那么∠FGB 等于( ) A .80° B.100° C.110° D.120° 7.如图7,已知∠1=∠2=∠3=55°,则∠4的度数为( ) A .55° B.75° C.105° D.125° 8.a 、b 、c 是直线,且a∥b,b⊥c,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图89.如图8,MN ⊥AB,垂足为M 点,MN 交CD 于N,过M 点作MG⊥CD,垂足为G,EF 过点N 点,且EF∥AB,交MG 于H 点,其中线段GM 的长度是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线段MN 的长度是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又是_______的距离,点N 到直线MG 的距离是___.10.如图9,AD∥BC,EF∥BC,BD 平分∠ABC,图中与∠ADO 相等的角有____ 个,分别是_______.11.因为AB∥CD,EF∥AB,根据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12.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图9 13.如图(13),给出下列论断:①AD∥BC:②AB∥CD;③∠A=∠C.以上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形式,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13) (14) (15) 14.如图(1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而且∠BOC= ∠AOC,∠DOF= ∠AOD,那么∠FOC=______度.15.如图(15),直线a 、b 被C 所截,a⊥L 于M,b⊥L 于N,∠1=66°,则∠2=________.三、选择题.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2.如右图,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A.∠1与∠5,∠2与∠6;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3.下列语句:①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其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 )A.①、②是正确的命题B.②、③是正确命题C.①、③是正确命题D.以上结论皆错4.下列与垂直相交的说法: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一条直线如果它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也垂直;③平行内,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其中说法错误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四、解答题87654321D C B A G H N M F ED C BA F E O D CB A 2313DC B A c l N M ba 21F E O D C B A O D C B A基础知识填空1、如图,∵AB ⊥CD (已知)∴∠BOC=90°( )2、如图,∵∠AOC=90°(已知)∴AB ⊥CD ( ) (第1、2题)3、∵a ∥b,a ∥c (已知)∴b ∥c ( )4、∵a ⊥b,a ⊥c (已知)∴b ∥c ( )5、如图,∵∠D=∠DCF (已知)∴_____//______( ) (第5、6题)6、如图,∵∠D+∠BAD=180°(已知)∴_____//______( )7、如图,∵ ∠2 = ∠3( )∠1 = ∠2(已知)∴∠1 = ∠3( )∴CD____EF ( ) (第7题)8、∵∠1+∠2 =180°,∠2+∠3=180°(已知)∴∠1 = ∠3( )9、∵a//b (已知)∴∠1=∠2( )∠2=∠3( )∠2+∠4=180°( ) (第9题)10、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学案.doc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学案.doc0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学案(2课时)一、 复习目标: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二、复习重点、难点: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唯一 时,它们的位置关系就叫相交。

两相交直线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对对顶角,有对邻补角。

两个角是邻补角的条件有① ;② ;③ 。

性质有① ;② ;③ 。

若两个互为邻补角的角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是 度。

两个角是对顶角的条件有① ;② 。

性质有 。

指出右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的O D C B A角:。

2、垂线: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中有一个角是角,就叫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垂线。

过一点...(包括线上和线外两种情况)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条。

回忆并操作:如何过三角形(特别是钝角三角形)(O叫),所以∠ =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

如图0,因为直线AB⊥CD于O,∠ =∠ =∠ = °。

反之,因为∠AOC= °(或或或),所以AB⊥CD。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简称成为。

举例:跳远成绩的测量、从河流引水的水渠的挖掘等。

3、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必将构成八个角,其中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种情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每一种角之间必须要有平行线为前提才有相等或互补的数量关系,否则其数量关系并不成立。

如找出图1、图3中的三线八角,能否确定它们之间的相等或互补的数4、平行线⑴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即没有交点)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叫互相平行,其中一条叫另一条的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复习课导学案




课后
反思
(1) (2) (3)
②如图(2)中,若∠AOD=90°,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
③如图(3)中,∠1与∠2,∠2与∠3,∠3与∠4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
2.垂线及其性质.
①如图(4),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EF,∠1=35°,求∠2的度数.
(4) (5) (6)
②如图(5),AB⊥L,BC⊥L,B为重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5.关于平移,让学生思考:
(1)图形平移时,连接对应点有什么关系?
(2)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练习:如图(10),平移四边形ABCD,使点B移动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
师生共同解析
总结
提高
2
教师对上面的总结和练习做总结并点拨
扩展
提升
12
1.如图所示,直线L1∥L2,AB⊥L1,垂足为点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43°,则∠2=____
2.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则∠2=_____
3.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则两条斜边所成的钝角x为_______
4.如图,已知∠1=∠2,∠DAB=∠CBA,且DE⊥AC,BF⊥AC,
问:(1)AD∥BC吗?(2)AB∥CD吗?为什么?
5.如图,在四边形BFCD中,点E、A两点在FC上,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③如图(6),四边形ABCD,AD∥BC,AB∥CD,过A作AE⊥BC,过A作AF⊥CD,垂足分别是E、F,量出点A到BC的距离和AB、CD平行线间的距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学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学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 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正确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习难点:判断命题的真、假。

学前准备:说出下列语句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

①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吗?②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阅读教材第21页第1、2两段,解决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命题,以及命题的组成?②回答课本“云朵”中的问题.2.阅读教材第21页第3、4两段,解决下列问题:①命题通常可以写成什么形式?②“如果”后接的部分是命题的什么?“那么”后接的部分是命题的什么?③完成课本21页紫色“云朵”中提出的问题。

3.阅读教材第22页第2段到练习题上面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①命题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各自的概念?②什么是定理?定理是命题吗?小试牛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是命题的请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明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a、b两条直线平行吗?()4、温柔的李明明;()5、玫瑰花是动物;()6、若a2=4,求a的值;()7、若a2=b2,则a=b。

()8、一个数能被4整除,它也能被2整除。

()9、若两个角互补,它们是邻补角。

()【精讲点拔】确定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方法。

【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当堂测试】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不是用“×表示。

⑴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⑵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⑶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⑷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度()⑸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⑹取线段AB的中点C;()⑺画两条相等的线段()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⑴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0⑵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三维目标1.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会根据描述的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2.注意观察实物、模型和图形,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来寻找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3.在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思考本章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导入新课活动1.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在研究平行线时,常常是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的.下面是本章学到的一些数学名词,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它们一个简短的描述吗?你能画出一个图形来表示它们吗?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移.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你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吗?3.怎样识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直线平行的条件,它们有什么异同?4.图形平移时,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平移设计一些图案吗? 5.学习本章时,要注意观察实物、模型和图形,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来寻找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推进新课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活动2.在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渐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在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师生行为:可鼓励学生自己梳理全章的内容,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例题讲解导入新课活动1.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在研究平行线时,常常是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的.下面是本章学到的一些数学名词,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它们一个简短的描述吗?你能画出一个图形来表示它们吗?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移.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你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吗?3.怎样识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直线平行的条件,它们有什么异同?4.图形平移时,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平移设计一些图案吗? 5.学习本章时,要注意观察实物、模型和图形,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来寻找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推进新课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活动2.在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渐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在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师生行为:可鼓励学生自己梳理全章的内容,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例题讲解例1:如图1所示,选择恰当的方向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反弹后将红球撞入袋中,此时:∠1=∠2,并且∠2+∠3=90°,如果∠3=3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红球能直接入袋?解:因为∠2+∠3=90°,∠3=30°,所以∠2=60°.所以∠1=∠2=60°.则∠1等于60°,才能保证红球直接入袋.例2:如图2,直线b与直线c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解:直线b与直线c平行.因为b⊥a,c⊥a,所以∠1=90°,∠2=90°.因此∠1=∠2.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b∥c.•(也可由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说理由)例3:如图3所示,如果∠B与∠C互补,那么哪两条直线平行?∠A与哪个角互补,可以保证AD∥BC?答:如果∠B与∠C互补,那么线段AB与线段DC平行;∠A与∠B互补,•可保证AD•∥BC.理由都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4:如图4,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2°,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多少度?为什么?答: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42°.因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5:如图5,(1)如果a∥b,找出图中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如果c∥d,那么需要哪两个角相等?答:(1)a∥b,则图中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是:∠1=∠2,∠2=∠3,∠3=∠1,∠1+∠4=180°,∠2+∠4=180°,∠3+∠4=180°,∠5+∠6=180°.(2)c∥d,那么需要∠3=∠5或者∠4=∠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回顾了本章的内容.大家要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理由.布置作业复习题5 2、3.活动与探究如图6,已知CD∥OB,EF∥AO,则∠1与∠O相等吗?为什么?[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寻找多种方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综合法分析:由CD∥OB,可推得:①∠1=∠2,②∠1与∠3互补,③∠O=∠4,④∠O=∠5,⑤∠O与∠6互补,由EF•∥AO,又推出:⑥∠1=∠5,⑦∠1=∠4,⑧∠1与∠6互补,⑨∠O=∠2,⑩∠O与∠3互补.由①与⑨,②与⑩,③与⑦,④与⑥,⑤与⑧均可推得∠1=∠O,从而得出五种不同证法.利用分析法分析:假如:∠1=∠O,由CD∥OB得∠1=∠2,所以只需有∠O=∠2即可.由EF∥OA可得,同理分析可有其他证法.[结果]∠1与∠O相等.证法一:因为CD∥O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EF∥AO(已知),所以∠O=∠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1=∠O.证法二://13//3CD OBEF OA O⇒∠∠⎫⇒⎬⇒∠∠⎭与互补与互补∠1=∠O.证法三://4//14CD OB OEF OA⇒∠=∠⎫⇒⎬⇒∠=∠⎭∠1=∠O.证法四://5//15CD OB OOA EF⇒∠=∠⎫⇒⎬⇒∠=∠⎭∠1=∠O.证法五://6180//16180CD OB OEF OA⇒∠+∠=︒⎫⇒⎬⇒∠+∠=︒⎭∠1=∠O.。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1》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1》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1》学案【达标测试】时间:(一)、知识框架:对顶角(性质) _____________ 两直线相交邻补角(性质) _____________相交直线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平行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1、_____2、______3、_____4、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二)、重要概念:1.对顶角:具有公共顶点,并且两边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_____,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 ___。

3.点到直线的距离: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线:______________ ___,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三)、注意: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三线八角”问题:构成同位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构成内错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构成同旁内角的两个角形如“__________”。

3.平行线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联系与区别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4(1)在同一个平面内,经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连线中,_______________最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会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2.会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

3.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合作交流,体验获得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重点: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会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教学难点】难点: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几何画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尺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1)白板的幕布功能,展示本节课题目。

(2)超链接功能,回顾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3)2位同学利用白板的区域截图形式,展示下面题目的答案。

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若∠1=∠2,则_____//_____(2)若∠1=∠4,则_____//_____(3)若∠1+∠3=180°,则_____//_____(4)若AB//CD,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哪些?依据分别是什么?二.讲授知识点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1)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2)利用白板模式下的几何画板,进行构造辅助线,书写简要过程。

例1.若AB//EF,则∠BAC+∠ACE+∠CEF的度数是多少?合作探究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2)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

(2)利用白板模式下的几何画板,进行构造辅助线、动点的移动情况等,书写简要过程。

例2.若AB//EF,点C在直线MN上运动(点C不与点G、点H重合),直线MN分别与直线AB、EF相交于点G、H,则∠BAC,∠ACE,∠CEF 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几种情况?并给予证明。

三.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若AB//EF,点C在直线MN上运动(点C不与点G、点H重合),直线MN分别与直线AB、EF相交于点G、H,则∠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几种情况?并给予证明。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课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课教案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系统回顾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邻补角,对顶角,垂线段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强化专题练习,使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一步的理解,并较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熟练运用,特别是证明题的说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回顾2.练习(1)下列说法: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一条直线如果它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也垂直;③平行内,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④⑤⑥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说法错误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相加等于180度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B.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对顶角一定相等。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如图3,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OM⊥L 1,若α=44°,则β的度数为______图3 图4(4).如图4,已知∠1=∠2=∠3=55°,则∠4的度数为______(5).如图5,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1与∠5,∠2与∠6; 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图587654321D CB A(6)、如图6:已知∠A=∠F,∠C=∠D,求证:BD∥CE 。

证明:∵∠A=∠F (已知)∴AC∥DF ()∴∠D=____()又∵∠C=∠D (已知),∴∠1=∠C (等量代换)∴BD∥CE()。

图6 图7(7)、如图7:已知∠B=∠BGD,∠DGF=∠F,求证:∠B +∠F =180°。

证明:∵∠B=∠BGD (已知)∴AB∥CD ()∵∠DGF=∠F;(已知)∴CD∥EF ()∵AB∥EF ()∴∠B +∠F =180°()。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小结与复习》主要包括了本章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内容涵盖了第五章全章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概率初步等。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对概率初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五章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总结,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概率初步的应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深入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示例和练习题,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本章内容,对一些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入理解,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五章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本章的重点知识点和公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肖堰中学方环环
复习目标
1.知道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2.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3.知道平移的概念、性质,在对平移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增强审美意识.
4.知道什么是命题,会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会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平移的性质
和应用.
预习导学
✧问题导入请回顾一下,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体系建构
补全本章知识网络图.
⏹核心梳理
1.对顶角.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做.
3.垂线的两条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6. 语句叫做命题,命题分为和.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
7.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的和平移的.平移的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2)对应点的连线段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复习导学案

(1)

F
D
E C
A
B
图 4-2)
5.如图 4-3,EF ⊥GF,垂足为 F,∠AEF=150 °, ∠DGF=60 °。试判断 AB 和 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6.如图 4-4,AB ∥DE ,∠ABC=70 °,∠CDE=147°, 求∠C 的度数.
A
E
B
F
C
G
D

图 4-4
A
1
2
C
D
3
B
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在平面内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中,



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中,
,叫做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它有

两部分组成。
命题有

之分。其中经过推理证实的
叫做定理。
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
对应点: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
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
说明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订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首与思虑的过程 ,将本章内容条理化 ,系统化 , 梳理本章的知识构造 .2.经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观点的理解,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平行和反应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在研究平行线时,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能经过相关的角来判断直线.要点、难点要点 :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订交和平行的地点关系难点 :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断的综合应用.教课过程,以及订交平行的综合应用.一、复习发问本章订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 ,逐渐形成本章的知识构造图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二、回首与思虑按知识网睁开复习.两线邻补角 ,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条相垂线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直交相两三平线条条交面的直直同位角 , 内错角 , 同旁内角内位线线两置被所条关第截性质直系平平行公义行判断平移二、基本观点、性质练习一1.如图 1,直线 AB、CD、EF订交于 O,∠ AOE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COF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2.如图 2,∠ BDE的同位角是∠ ADE与∠ DGC是直线被成的角。

所截,内错角是,同旁内角是;3.如图 3,三条直线 a、b、c 交于一点 O,∠ 1=45°,∠ 2=60°,∠ 3=。

4.如图 4,∠ 1=105°,∠ 2=95°,∠ 3=105°,∠4=。

5.当两条直线订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6. 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9.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位角相等或相等,相等,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复习教案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

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5。

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屏幕展示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典型题、热点题的剖析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且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教学重点】相交线(特别是互相垂直)的相关定义、定理、公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对顶角、可推出定理:对顶角相等.3.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产生同位角、同旁内角。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所成的四个角都相等,都等于90°。

(1)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垂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定义回顾
邻补角:
对顶角:
垂线:
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使用频繁而且非常重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
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仅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所以平移前后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都不变。

)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对应点连线:
(连接平移前后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对应线段: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重要结论:1.邻补角角平分线互相垂直;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
判定2:
判定3:
重要结论: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四、例题与习题:
一、邻补角:
1.如图1-2,若∠AOB 与∠BOC 是一对邻补角,OD 平分∠AOB ,
OE 在∠BOC 内部,并且∠BOE =12
∠COE ,∠DOE =72°。

求∠COE 的度数。

二、垂线:
已知:如图,在一条公路l 的两侧有A 、B 两个村庄.
<1>现在乡政府为民服务,沿公路开通公交汽车,并在路边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 ,同时修建车站P 到A 、B 两个村庄的道路,并要求修建的道路之和最短,请你设计出车站的位置,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D B E A C
O
<2>为方便机动车出行,A 村计划自己出资修建一条由本村直达公路l 的机动车专用道路,你能帮助A 村节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断
1.如图3-1,按各角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1与∠2是同旁内角 (B )∠3与∠4是内错角
(C )∠5与∠6是同旁内角 (D )∠5与∠8是同位角
2.如图3-2,与∠EFB 构成内错角的是_ ___,与∠FEB
构成同旁内角的是_ ___.
四、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如图4-1, 若∠3=∠4,则 ∥ ; 若AB ∥CD,则∠ =∠ 。

2.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52°, 则另一个角为_______.
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 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4.如图4-2,要说明 AB ∥CD ,需要什么条件? 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图1,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12345678图3-1
图4-1
F E D C B A (图4-2) F A C B E D (1)
图3-2 ⌒⌒
⌒⌒A B C D 1432 (1) A D C B O 图1 图2 5 1 2 4 3 l 1 l 2 图3 5 4 3 2 1 A D C
B A B
C E
D 1 2 3 图4
6.如图2,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7.如图3,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来: .
8.如图4,若∠A=∠3,则 ∥ ;若∠2=∠E ,则 ∥ ;若∠ +∠ = 180°,则 ∥ .
9.如图4-3,EF ⊥GF ,垂足为F ,∠AEF=150°,∠DGF=60°。

试判断AB 和CD 的位置关
系,并说明理由。

10.如图4-4,AB ∥DE ,∠ABC =70°,∠CDE =147°,求∠C 的度数.
11.如图4-5,CD ∥BE ,则∠2+∠3−∠1的度数等于多少?
12.如图4-6:AB ∥CD ,∠ABE =∠DCF ,求证:BE ∥CF .
G C D E A B F 图4-3 D B E C F A
图4-6 图4-4 32
1E A C B D 图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