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原理教学大纲_56_普通班[1]

合集下载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以《通信原理》改)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以《通信原理》改)

课程编号:《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中英名称: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二)学分:3.5 总学时:56+8(三)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四)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五)课程类别:A(六)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1.课程应掌握的理论知识;2.结合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介绍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推理方法,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计算。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将实际通信系统抽象为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的能力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同研究、交流沟通和表述能力。

为后继课程学习和进行实际通信系统设计分析,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能力。

(七)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包括:通信基础知识,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学知识,信道概念及相关知识,数字基带传输,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和实现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和匹配滤波器等内容。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通信原理》(第七版),樊昌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现代通信原理》(第2版),曹志刚等,清华大学出版社;(3)《通信原理简明教程》,南利平,清华大学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高等数学教研室,高教出版社;(5)《通信电子电路》,于洪珍,电子工业出版社。

(九)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电子电路(十)教学团队:李世银教授(课程负责人),宋金玲副教授,赵培培副教授,徐永刚副教授,罗驱波副教授,李宗艳博士讲师,王洪梅博士讲师二、教学计划安排(学时分配表)☆(要求:1.增加课堂“研讨学习”(含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和“自主学习”(不同于常规课后作业,主要指教学任务内容中,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需安排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演讲或学习报告等方式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和考核);2.工作量计算说明:“研讨学习”为课堂内学时,“自主学习”不计学分,但是经过学院审核认可的“自主学习”将给予相应课时补贴;3.原则上每门课都应有不超过课时量50%的“研讨学习”和“自主学习”环节)三、评价方式☆(1.应体现多元化考核和教学过程平时成绩,对于A类课程必须同时有期末闭卷考试,其他课可根据情况选择期末考试方式;2.须注明考试考核的组成及所占比例)(一)评分标准:百分制(二)考核方式及考核评价组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推进多元化综合评定考核模式。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篇: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学分:4(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

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

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随机信号分析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 信道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

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

了解分集接收方法。

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

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

6 数字调制系统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路》课程教学大纲(201402修订)课程名称:通信电路(英文)Communication Circuit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96 学分:6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本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工作在高频范围的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功能和分析方法,以培养学生在高频电子线路应用方面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适应性。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射与接收的各种部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应用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适应性。

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与模拟电路等。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选频网络(1) 掌握谐振的概念、谐振的条件及谐振频率。

(2) 掌握单谐振回路(含串、并)的基本特性,尤其是品质因素Q 的概念。

(3) 熟悉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及其方程。

(4) 熟悉有接入系数时回路阻抗(或导纳)的变换。

(5) 熟悉耦合回路部分谐振、复谐振、全谐振及最佳全谐振的概念;熟悉耦合回路反映电阻及反映电抗的基本性质。

(6) 了解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

2.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1) 掌握晶体管高频小信号Y参数等效电路。

(2)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单级)Y参数等效电路及电路参量A V、A VO、2∆ƒ0.7、K r0.1等。

(3)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多级级)的A V、A VO、2∆ƒ0.7、K r0.1等。

(4)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产生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5) 熟悉双调谐回路谐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6) 了解双调谐回路谐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性能。

(7) 了解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噪声与干扰的特点与来源。

(8) 熟悉噪声的表示与计算方法(包括等效噪声频带宽度、噪声系数及晶体管放大级的噪声系数等)。

(9) 掌握多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与各级噪声系数之间的关系。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56学时 3.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通信电子电路》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频电路及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掌握以下定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概念、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调制的通信系统、无线电广播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串联谐振、并联谐振、接入系数、频率特性、通频带、选择性、品质因数、松耦合双调谐、参差调谐、Y参数、截止频率、特征频率、谐振放大倍数、自给偏压、过压状态、欠压状态、临界状态、阻抗匹配、输出功率和效率、正弦波振荡器、压电效应、晶体振荡、调幅、检波、抑制载波调幅、同步检波、调频、鉴频、限幅、频谱图、变容二极管、电抗管、变频、混频电路、变频干扰、锁相环构成、锁相、捕获、锁定、跟踪。

(二)正确运用下列分析方法:折线近似分析法;幂级数分析法;处理实际问题时所用的估算法;(三)掌握调制的通信系统以及系统中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部分(实验为独立设课,详见“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 绪论通信系统的概念;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调制的通信系统;无线电广播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本课程的要求。

2.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谐振电路的选频作用;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电路的影响;谐振电路的接入方式;高频单调谐放大器;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用途及特点;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级联;多级单调谐放大器;参差调谐放大器(介绍两、三参差调谐放大器);松耦合双调谐放大器;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晶体管的混合π型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集中选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通信电子电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电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电路》教学大纲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时:56+10学分: 3.5课程编号: 18142013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通信电子电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系统的介绍了通信系统组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非线性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通信技术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1.课程任务:使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有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路应用和开发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技术奠定基础。

2.课程基本要求:在掌握通信电子电路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有源器件和无源网络的特性。

掌握工程近似分析方法,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知识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1.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2.理论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应用PSPICE 软件实现电路模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极性。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原理》等。

同时也为《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卫星通信》、《现代通信网》等专业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本文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基础知识1、LC 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电路………………………………………(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选频特性(2)阻抗变换电路2、电噪声……………………………………………………………………………(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有源器件噪声(2)额定功率和额定功率增益(3)噪声系数和等效输入噪声温度3、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反馈控制原理(2)分析方法。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Electronic Circuits of Communication)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0学分),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8学时。

三、授课对象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本科学生四、先修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五、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组成原理、系统设备组成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典型应用。

为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到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一) 绪论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分类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二) 选频网路本章讨论的内容是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重要基础,要求掌握选频网络的作用与分类,串、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阻抗、品质因数、广义失谐、通频带的概念及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与参量的计算;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关系;对于耦合回路主要掌握反射阻抗的概念与耦合回路的等效阻抗;了解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以LC谐振回路为重点。

(三)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接收机的前端部分,本章要求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各项质量指标的定义,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噪声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工作稳定性分析。

掌握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等效电路的分析。

重点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指标计算和稳定性方法(中和法与匹配法)。

最新《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最新《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类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4课时,共72课时。

通信专业不安排实验,计算机专业安排实验。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内容;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3. 熟悉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的概念和特性等;2.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以及解调的方法和技术;3. 信道编码与解码:介绍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编码,纠错编码等;4.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5. 无线通信: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多址技术、调度算法等;6. 光纤通信: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7. 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使用仿真软件:引导学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解调、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频带传输。

熟悉信道的特性、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

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和目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部分。

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指标(误码率、误信率)。

(二)确知信号1、确知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确知信号的频域特性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周期信号的频谱。

3、确知信号的时域特性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

2、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各态历经性。

3、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高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信道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课程代码:3010210430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应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与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

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

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

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1]课程简介[2]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3]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4]调制传输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及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功能;熟悉调制传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Circuits课程编码:C03311b课程类型: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时数:56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对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含电子科学技术专业),通信专业本科生,辅修专业本科生等的本科生。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使用教材:《通信广播电路原理与应用》,孙景琪,曹小秋等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参考书:1.《通信电路原理》,董在望、肖华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电子线路》,谢嘉奎、宜月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通信电子线路》,李棠之、杜国新编,新时代出版社,2001年一、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通信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应用通信电路各单元电路及典型接收、发送系统的能力,为同学们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通信电路原理也称高频电路,主要讨论通信、广播系统的组成与各组成电路的原理。

对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噪声、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振荡电路、调幅与检波、调角与解调、混频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以及实际通信、广播系统进行分析与讨论。

课程也对实际的接收机、发射机作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实验培养同学的电路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由基础理论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以及工程设计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既应注重高频电路基本理论的阐述,又要重视电路与系统在工程方面的设计考虑;既要重视通信系统的组成与信号流通的分析,又要加强功能电路的讨论及实际电路的读图;既要论述集成化通信电路与系统的发展对课程的影响,又要兼顾分立元件电路的历史背景与现实。

本课程要求的先修课程和部分内容:1.数学:付里叶变换、台劳级数、贝塞尔函数,2.电路分析基础:四种滤波电路、LC串并联回路、互感耦合回路的详细分析与数学解;3.信号与系统:信号的频谱、付里叶变换的几种特性及应用;4.模拟电路:晶体管,参数等效电路的建立与分析,结型场效应管与MOS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器的分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5.数字电路:门电路、比较器、数字相乘电路、多谐振荡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56学时)第一章通信系统与信号(7学时)(是否可以少讲系统方面知识,留于后续课程)主要内容:1.通信系统[2]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发射机组成框图,接收机组成框图及各框图的作用。

3.通信系统中的信号[1]各种调幅信号、调频信号、调相信号、脉冲数码调制信号,信号的频谱。

4.多路通信系统[2],数码调制信号及其频谱[3]重点:较全面的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接收机及各组成电路及信号流通情况。

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要求、问题、难点等有个总体认识。

掌握发射机、接收机组成框图及框图中各主要点信号的波形图及频谱图。

难点:接收,发送系统中信号的流通与变换。

习题:有关发射机、接收机组成框图,及框图中各主要点信号的波形图及频谱图的习题4道,思考题2~3道。

第二章电路元件的高频特性[3]△(2学时)主要内容:了解导线、电阻、电感、、电容等在高频状态下的特点及等效电路;了解小电感的设计与计算。

本章选讲部分内容,以同学自学为主。

重点:了解电路元件在高频电路中应用的特点,以及与电路元件在模拟(低频)电路中应用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点。

第三章常用的滤波、匹配电路[3]△(2学时)主要内容:LC串并联调谐回路[1]了解传输线变压器、石英晶体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等效电路;掌握网络的匹配与选频的基本问题。

本章选讲部分内容,以同学自学为主。

重点:掌握LC串并联调谐回路和网络的匹配与选频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同学分析高频电路,特别是高频集成系统的片外电路打下基础。

难点:LC串并联调谐回路和网络匹配的频域特性第四章小信号高频放大器(4学时)1.复习低频宽带放大电路,进一步讲述放大器的高频特性[1]。

2.详细分析单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等效电路、指标计算[1]。

3.介绍双调谐放大电路的特性、等效电路、临界耦合双调谐放大器的指标[2]。

4.介绍多级放大器、参差调谐放人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路特点[2]。

5.介绍集成调谐放大器的组成及特点[3]。

6.介绍调谐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及消除方法[3]。

重点:学习接收机中的高放电路、中放电路、视放电路分析方法,掌握主要指标的计算。

教学中应以收音机、电视机或通信机中的实际电路为例,加强实际电路的读图与分析。

掌握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及高频参数、小信号高频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单调谐放大器的计算,实际电路的读图。

难点:怎样掌握较复杂的高频调谐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实际高频放大电路的读图,放大器的不稳定性分析。

习题:有关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及高频参数、小信号高频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单调谐放大器的计算,实际电路读图的习题6道,思考题2~3道。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噪声(2学时)主要内容:1.噪声现象及噪声来源[1]2.起伏噪声[2]电阻的热噪声、L,C元件的噪声、LCR回路的噪声,晶体管的噪声,场效应管的噪声。

3.噪声系数[1]信/噪比,噪声系数、噪声温度。

4.放大电路的噪声[2]放大电路的噪声、多级放大电路的噪声。

5.低噪声放大电路设计考虑[2]由于学时所限,本章为非重点内容章节,对于非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班,本章内容可作选讲处理。

重点:使同学对元器件的噪声、放大电路的噪声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其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习题:有关放大器系统噪声系数的习题2道,思考题2~3道。

第六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4学时)主要内容:1.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变换和信号变换的实现[1]。

2.模拟乘法器的分析[2]。

3.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1]。

重点:理解利用非线性电路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各种频率变换,利用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实现系统的反馈控制的基本情况。

理解几种常用的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幂级数分析方法、时变参量分析法、折线分析法、开关函数分析法,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掌握模拟乘法器的分析和应用,初步完成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到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思维转换过程。

难点: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原理,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

习题:有关模拟乘法器的应用的习题3道,思考题2~3道。

第七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7学时)主要内容: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分类[1]。

2.调谐功放的工作原理、负载特性、性能指标的调整与计算、基本电路的分析[1]。

3.宽频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电路,功率合成与分配[2]。

4.丁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电路[3]。

5.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3]。

6.晶体管倍频电路[1]。

重点:加强对调谐功放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的分析,并对功率合成及分配给以足够的重视,对功率放大器的调整也应保证一定学时。

掌握丙类调谐功放的工作原理,实际电路的读图、分析,主要指标的计算、放大器工作状态的调整。

难点:调谐放大器负载匹配及匹配网络的分析,宽带功放的工作原理,功率分配及合成。

习题:有关调谐功率放大器、功率合成及分配等的习题6道,思考题2~3道。

第八章正弦波振荡电路(7学时)主要内容:1.正弦波振荡器振荡原理的分析[2]。

2.电路组成、起振条件、平衡条件、稳定条件[1]。

3.变压器耦合正弦波振荡电路[2]。

4.三点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及四种三点式振荡的分析、对比、计算[1]。

5.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实际电路的分析[1]。

6.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实际电路的分析[2]。

7.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颠率稳定度的分析与讨论[3]。

8.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考虑[2]。

重点:通过教学应使同学对所学的各种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对各种相应的实际振荡电路能进行分析、计算,并能正确选用、调试有关振荡电路。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实际电路的等效电路画法、分析与计算,重点在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实际电路的分析。

难点:正弦波振荡器的幅度稳定条件与频率稳定条件;正弦波振荡器起振时放大倍数的计算;实际振荡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习题:有关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分析的习题8道,思考题2~3道。

第九章调幅与检波(5学时)主要内容:1.介绍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1]幂级数分析法、时变参量分析法、开关函数分析法等。

调幅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2.模拟乘法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双差动模拟乘法电路的分析[2]。

3.调幅的基本电路[1]:乘法器调幅、晶体二极管调幅、晶体三极管调幅。

4.调幅实际电路分析[2]。

5.检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同步检波、包络检波、平方律检波。

6.各种检波电路的分析与指标的计算[2]。

7.集成电路系统中的检波电路[3]。

重点:教学中应注意新电路新技术的引人,特别是通信机、电视机中的有关电路,如同步检波就是一例。

掌握调幅信号的分类;各种调幅信号的波形、数学表达式、频谱图;各种调幅方法;各种调幅电路;检波的作用、检波方法;检波路,实际检波电路的分析与讨论。

用乘法器实现两信号的频率变换、四种非线性分析方法。

难点:模拟乘法电路的分析及乘法公式的推导,时变参量的定量推导与定性讨论。

晶体管调幅的工作原理及实际电路分析,同步检波时所需参考信号的形成方法,实际调幅电路、检波电路的读图。

习题:有关调幅信号的波形、数学表达式、频谱图,调幅方法和检波电路的分析的习题6道,思考题2~3道。

第十章角度调制与解调(5学时)主要内容:1.调角波的分析与讨论[1]:(少讲)调频、调相的关系,数学表达式、频谱图、波形图。

2.调角的基本方法[1]:直接调频与间接调频,调相电路。

3.变容管直接调频电路的分析,调频电路实例[1]。

4.间接调频(由调相至调频)电路的分析[1]。

5.鉴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

时域微分鉴频、失谐回路鉴频、差动峰值鉴颁、移相乘法鉴频。

6.各种鉴频的实际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系统中鉴频电路的分析[2]。

7.限福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电路[2]。

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各种调制方法及解调方法的论述,加强实际调频电路、调相电路、鉴频电路、鉴相电路的分析。

应结合通信机、电视机中的有关电路进行教学,要引入新电路、新技术。

掌握调频方法,调相方法,调频电路,特别是变容管调频电路的分析,鉴频方法; 鉴频电路,特别是差动峰值鉴频电路及移相乘法鉴频电路的分析。

难点:间接调频的分析,鉴频器中各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实际鉴频电路的分析,鉴频器中信号失真的讨论。

习题:有关调角信号的波形、数学表达式、频谱图,调频方法,调相方法,调频电路分析等的习题6道,思考题2~3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