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_文化_什么是文化
今天,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在美国,大部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的大学奖学金与学术荣誉都被亚洲来的学生获得。从加州的硅谷到马萨诸塞的伍兹侯(Woods Hole),很多美国一流的研究院、实验室都雇用了大批亚洲籍科学家和工程师。
为什么?是亚洲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是他们拥有西方人所不知的成功秘诀?还是因为亚洲人更勤奋?
尽管有些流行刊物对以上问题都回答“是”,但作为社会学学生,我们需要解释的是其表象下的真实原因。最近美国做了一项研究,对500名成绩优异的东南亚难民的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卡普兰、乔伊和惠特莫尔,1992)。这些难民孩子从越南和老挝辗转迁徙至此,其间受尽了痛苦和折磨,也失去了许多上学的好时光,抵达这里时,他们只懂极少的英语。然而,尽管有这么些阻碍,但他们很快就在美国的学校中取得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好成绩,例如,在一所学校,仅占27%的亚洲来的学生却包揽了所有数学科目的前十名。从学分等级来看,这些孩子的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中,得“A”和“B”的占大多数,而得“C”的很少(仅有17%),仅有4%的学生得分在“C”以下。
对亚洲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功,社会学的解释将其归功于亚洲人的价值观。研究人员发现,亚洲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成就取向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各不相同。各时代、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理所当然的吗?在社会学中,“文化”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价值观正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文化”,这个我们即将要谈论的概念的一种测试。
一、什么是文化
一个大学生群体与一群猩猩的区别是什么?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但问题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把人类和其自然界的近亲——猩猩区分开的、质的东西是文化。在日常谈话中,文化常用来形容艺术的深奥与精致。例如,认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是“有文化的”,而流行音乐的追随者则是“无文化的”。显然,文化在此处的定义是无法帮助我们把人类与猩猩区分开的,无论是否爱好艺术,人类都不同于猩猩。
1、文化的定义
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所有群体和社会的人们共享非物质文化——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如“是”与“非”的定义,沟通的媒介,有关环境的知识和处事的方式。人们也共享物质文化——物质对象的主体,它折射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物质文化包括工具、钱、衣服以及艺术品等。
尽管文化共享,但它仍需每一新生代通过社会交往的方式来学习,文化因此而代代相传,不断累积。
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虽然“文化”的概念时常可与“社会”互换,但这两者不应混淆。严格地说,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事实上,人类社会与文化不能相互独立存在。文化是人们在交流中创造的,但人类互动的形式又来自于对文化的共享。
尽管人类是唯一具有文化的动物,但我们并非是唯一的社会性动物。猩猩以稳定的社会群体形式共同生活,并表现出了某种交流往来的现象。比如,它们常对外来者有着充满敌意的反应,在搜寻水果和猎物时会产生一种协作关系。蚂蚁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里,他们有着极其复杂的劳动分工。每一只蚂蚁从事着一种工作:小蚂蚁在洞穴内劳作,中等个的蚂蚁在洞外觅食,而长触须的蚂蚁则充当卫士。
但是,与所有动物和昆虫的社会相仿,无论是猩猩还是蚂蚁,其行为都不是由共同的价值观、知识或其他鲜明的文化特征塑造的。动物们所依赖的不是文化而是本能——他们所固
有的、与生俱来的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动物行为是受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各种单一物种的社会组织形式似乎是由同一地方的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仅仅仰赖于他们的本能,世界上所有的海狸都能修筑水坝,以极为类似的方式抚育后代;所有的鸟类都筑着同样的巢穴。这些动物都不是被迫教导着做这些事。
对比可知,人类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不仅仅依赖于遗传,而且还依赖于人类文化(人类社会是第四章讨论的主题)。与猩猩不同,我们的行为深受我们生长在其中的文化的影响。
再来讨论大学生和猩猩的区别,不太准确地说,猩猩是靠生理来约束,而大学生则靠文化来约束。人类已无任何强烈的本能,但我们也有着与猩猩及其他高等生物一样的生理冲动,如食物、水、睡眠的需求满足的冲动。事实上,许多人类文化是围绕着这些冲动而形成的。
反过来,猩猩也具有某些类似于文化的特点。这些人类的近亲会使用原始的工具,并把制造与使用工具的技能传给他们的后继者,猩猩已懂得用树枝当作棍子在战争中使用,用石头砸开坚果,用麦秆把白蚁从其洞穴中犯钓出来。也许,猩猩已具有使用语言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但只是缺乏具体说单词的能力(普雷马克,1985)。一些研究人员已成功地教会猩猩看懂和使用美国手语——一种美国聋哑人使用的手语(桑德斯,1985)。一些观察者甚至宣称猩猩们使用的是它们用符号组成的语言(加德纳与加德纳,1975)。但是,也有人批评这种说法,猩猩很少能将两个以上的字串在一起,因此不可能组成完整的句子(特雷斯,1979)。
无论如何,猩猩以某种形态过着群居生活,具有一些符号能力,有一个能模仿、学习行为的身体,会使用工具,这是否就可以认为它们拥有文化呢?多数研究者认为猩猩已具有文化的基础,至少已具有某些与文化相似的地方,但所有这些与人类的文化相比,其复杂程度还相关很远。为了理解这些差别,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如此对比一下,我们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是非常精细微妙的、复杂多样的意思,而猩猩只能借助三两个符号表示有限的意义。此外,我们的物质文化格约束我们的行为、组织我们社会的社会规则十分复杂,这些都是猩猩所无法比拟的。举例来说,普通美国学生都在用着非常先进的工具:像计算机、计算器及录放机等,而动物中人类的近邻仍在使用着钓白蚁的麦秆。
2、文化的演进
人类文化的最早标志是在大约三百万年前形成的。尽管因为价值观和意义(文化中非物质方面)无法成为化石,但是所有早期社会的物质文化的片断都保存了下来。最早的工具是由卵石打磨成的刀片。
也许早期人类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适应是向大动物狩猎的转变。许多证据表明,早期人类最直接的祖先——类人猿,主要靠植物果实和死去动物身上的肉而生存。在早期人类的居住地附近也发现了许多大型动物的骨头,这暗示着真正的人类已开始猎食大动物,并将其带回居住地。基本上,新的社会模式,包括食物的共享、根据性别的劳动分工、协作和制造工具,都是伴随着狩猎的变化而发展的,狩猎同样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向狩猎生活方式的转变大约发生在一百万年到三百万年前。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家庭——由一个男人和一个或多个女人所组成的家庭——在那个时代,也许已经形成。人类出现以前的原始人只有当女性有了需求,而男性通过较力竞争赢得了繁殖的机会时,男性和女性才会交媾结合。人类女性在各个年代都或多或少地处于性的被动方,这点与动物界的其他雌性不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这种男女间的较固定关系是与大动物狩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旦形成男人狩猎而女人采集果实的分工时,狩猎和采集技术对只和少数几个配偶交配、选择配偶来说,就是一种优势。
通过对今天卡拉哈里沙漠桑部落和澳洲土著人狩猎-采集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的大致形态。早期的人类,大概生活在由大约25个有血缘关系的男人及其妻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