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公开课

合集下载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并欣赏不同诗人的作品,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的意境与情感1.1 介绍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1.2 分析经典诗歌案例,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第二章:唐代诗歌欣赏2.1 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2.2 分析并欣赏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第三章:宋代诗歌欣赏3.1 介绍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3.2 分析并欣赏苏轼、陆游等诗人的作品第四章:明清诗歌欣赏4.1 介绍明清诗歌的特点和风格4.2 分析并欣赏纳兰性德、唐寅等诗人的作品第五章:现代诗歌欣赏5.1 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5.2 分析并欣赏徐志摩、郭沫若等诗人的作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介绍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并欣赏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诗歌意境和情感的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文本:提供杜甫、李白、苏轼、纳兰性德、徐志摩等诗人的作品。

2. 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章:提供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第六章:诗歌创作与表达6.1 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6.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第七章:诗歌的朗诵与表演7.1 介绍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方法7.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活动,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第八章:诗歌与生活的联系8.1 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表达8.2 分析生活中的诗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实用性和价值第九章:诗歌评价与批评9.1 介绍诗歌评价标准和批评方法9.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评价和批评实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第十章:诗歌的综合与应用10.1 探讨诗歌在文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影响10.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方法、朗诵技巧、评价标准等。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能力,学会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知识2. 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3. 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体会2. 诗歌情感的把握3. 个性化诗歌鉴赏教学准备:1. 相关诗歌资料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起源、分类、特点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提出问题:“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老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春晓》、《登鹳雀楼》等,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如烘托氛围、表达情感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展示一首具有丰富意境的诗歌,如《夜泊牛渚怀古》。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以及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实践(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取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感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诗歌,继续练习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后是否愿意主动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深化理解感悟诗情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哲理,提升思考人生的深度。

教学重点:1. 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2. 学生自我情感的抒发3. 诗歌哲理的感悟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情感的把握2. 学生个性化情感的表达3. 诗歌哲理的提炼教学准备:1. 相关诗歌情感表达的案例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六、情感表达(10分钟)1. 老师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情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品鉴、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的欣赏与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词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或一段诗词朗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3. 诗词欣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4. 诗词品鉴: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等,让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之美。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诗词欣赏的方法。

2. 示范法:选取优秀诗词进行示范性讲解,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创作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词,考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音节、节奏、韵脚等基本元素,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组合成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知识讲解:讲解诗词的节奏与韵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诗词鉴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其节奏、韵律和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一章:诗歌与情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情感表达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与景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景象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景象的感受和描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景象描绘2. 诗歌景象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景象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景象描绘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描绘一种景象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景象描绘和情感的关系。

第三章:诗歌与意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意境创造。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意境创造2. 诗歌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意境创造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创造一种意境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境创造和情感的关系。

第四章:诗歌与修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修辞手法与情感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喜欢的诗歌。

2. 讲解: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与情感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创作一首小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表达相应的情感。

四、作业1. 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的关系。

第五章:诗歌的欣赏与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解析诗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景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与意境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意境的概念与作用1.3 学习方法指导第二章:诗境中的自然景观2.1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与欣赏2.2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2.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三章:诗境中的人文景观3.1 城市与乡村的诗歌描绘3.2 历史与文化的融入3.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四章:诗境中的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的多样性4.2 情感与景物的相互映照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五章:诗歌朗诵与表演5.1 诗歌朗诵的艺术5.2 诗歌表演的形式与技巧5.3 学生诗歌朗诵与表演实践教学资源:1. 相关诗歌文本2. 诗歌朗诵与表演视频3. 诗歌创作指导素材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诗歌创作质量3. 学生诗歌朗诵与表演水平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6.2 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6.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七章:诗歌与哲理7.1 诗歌中的哲学思考7.2 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7.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八章:诗歌的形式与技巧8.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8.2 诗人用词与句式的巧妙运用8.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第九章:诗歌鉴赏与批评9.1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2 诗歌批评的标准与原则9.3 学生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10.2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10.3 未来学习建议与展望教学资源:1. 相关诗歌文本与分析资料2. 诗歌鉴赏与批评实例3. 学生诗歌作品集教学评估:1. 学生诗歌创作的深度与广度2. 学生对诗歌鉴赏与批评的能力3. 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反馈与满意度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让他们置身于诗境之中,通过景物描写来感悟诗人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朗诵与表演,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诗歌与意境的理解与欣赏2. 诗歌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体会3. 诗歌创作的实践4. 诗歌朗诵与表演的技巧5. 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与原则详细补充和说明:1. 诗歌与意境的理解与欣赏:这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并通过具体的诗歌实例来展示意境的魅力和作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歌》章节中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和分析古代诗人在特定自然景色中寄托情感的写作特色,通过诗歌的形式,理解并感受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情景交融的诗歌创作手法,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景与情。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景交融手法的内化与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诗歌实例分析,理解诗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有机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其感受,自然引出情感与景色交融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例诗分析:选取《静夜思》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体会诗人在特定情景下的情感表达。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月色、思乡之情的关系。

b. 学生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其他诗歌,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手法。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知识巩固:对比分析:比较不同诗人的同类型作品,探讨各自的表达特色。

4.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以“月夜”为题,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小诗表达情感。

六、板书设计中心主题:《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 诗歌的情感与景色2. 情景交融的案例分析3. 学生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秋日”为题,写一首至少四句的诗歌,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情景交融手法。

答案示例:清溪流过碧山头,石上松根洗作流。

何人倚剑白云里,笑傲风月无尽头。

2. 作业要求:下节课前提交,字迹清楚,表达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以自然为师,以情感为魂,进行个性化创作。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式,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节奏、韵律、形象等。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元素。

教学重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2. 运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文本、诗人简介、诗歌鉴赏文章等。

2. 学生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分析第一首诗歌《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四、诗歌鉴赏方法指导(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元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意境美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表现。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案例分析:走进诗人心灵(10分钟)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登鹳雀楼》、《江南逢李龟年》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的关联。

七、小组讨论:诗歌创作心得(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赏析,探讨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八、课堂练习:以景写情(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景物,如“春天的大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精品课件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精品课件

“留”的谐音,折柳有
品 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因此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
歌 味,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定 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种意象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悟 情感。
•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置身诗境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 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 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 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杨柳、长亭、南浦、
送别类
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

雅·采薇》)
月亮、鸿雁、莼羹鲈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思乡类
脍、双鲤
清照《一剪梅》)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梧桐、芭蕉、流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愁苦类
猿猴、杜鹃、斜阳 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示范课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示范课件

2、抓住诗中跳跃的意象,用联想和想象,把 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使之形成完整的意 境,再去体会诗人感情。
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一步,知道省略了什么。
诗中写的是诗人问、童子答的事情, 只有童子的三句回答,却没有具体的问题。 原来诗人寓问于答,省略了提问。
第二步,补出省略的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近景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远景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
视觉 静景
听觉 动景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答案】颔联多角度描写,上句写明星、原野是远 景,仰视天空,是静景;下句写月、大江是近景, 俯视大江,月随波涌是动景,远近结合,俯仰结 合,动静结合。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见流 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 悲凉”等等。
体会下面诗句表现的意境
雄浑壮丽 沉郁孤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首联选取了细草、微风、孤舟(高高的桅杆) 三个意象,写微风习习,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 只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边,描 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颔联选取了明星、平野、月、大江四个意象, 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景明情的方法

高考语文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高考语文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以折柳表惜别。
品 “柳”,“留” 诗 的谐音(xiéyīn), 歌 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
别的习俗,因此 第十九页,共37页。
大雪(dàxuě)压青 松, 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正直坚贞高洁(gāojié)品
格的象征
第二十页,共37页。
梧桐 (wútóng)

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 特有内涵入手。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解 意
准确把握(bǎwò)诗 歌意象
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联系全篇,宏观把握,析意境(yìjìng),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míngrén)尽望,不
意 知秋思落谁家。”
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sī xiāng),引发离愁别绪。
月亮是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思乡、
品 回首月明中。”
思国的

②望月(wàngyuè)思故国,表现亡国代之名痛词。

第十六页,共37页。
菊花(júhuā)坚—贞—、高洁品格(pǐngé)的
第十三页,共37页。
钱起 ·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qīngyīn)入杳 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第十四页,共37页。
古诗 常见 (chá nɡ jiàn)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寂之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塑造了“幽竹”怎样旳形象?请加以分析。 2.前两句景物描写对于塑造幽竹旳形象起什么作用?
1.诗人利用烘托和对比旳手法,刻画出了幽竹不畏春 残、不改初衷、不屈于流俗旳高贵品质,形象地体现 了诗人对幽竹旳赞美之情。在“鸟归”“花尽”旳暮 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旳竹子,翠绿葱笼,摇曳多 姿,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我旳归来。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鉴赏实例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象:
江夜景色:朦
渚:水雾朦胧
胧、空旷、凄
日:夕阳西下
清,这一切诗
野:空旷
人是怀着“客
天:低沉(烘托出旷野旳阔大) 江:清澈 月:离人很近(烘托出江水旳清澈)
பைடு நூலகம்
愁新”旳心情 来赏景、写景, 烘托出了诗人 旅途旳寥落孤
3. 对诗歌中旳人物形象,应经过语言、动作、 神态来感知。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象:(景) 月: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乌:啼,凄清,使人心悸神伤 霜: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 舟中人) 寒山寺旳钟声:打破夜旳沉寂,传到了船中,让人心 烦意乱 秋夜寒江图:凄凉、孤寂,渲染了诗人内
2.前两句写景渲染了春光逝去、凋零空寂旳气氛, 但是,另一方面,幽竹却一如既往地翠绿葱笼, 春残花落与幽竹翠绿形成了鲜明旳对比,愈加有 力旳体现了幽竹不改清阴旳高尚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什么是意境?
? “意”,作者的感情; “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11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 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
“缘景明情”:
“缘”,沿着,顺着。“景”就是 景物,诗歌写的内容。“明”,弄明白, 读懂。“情”,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 “志”。这四个字是说根据诗歌写的景物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 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 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 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4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
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
5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 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 事物形象、景物 形象和人物形象。
6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 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 诗歌形象 ,是“意”和“象”的统一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 文景象。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要 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氛围。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因什么而怎样 感伤。
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 26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树 昏 鸦
渲染悲凉气氛, 触动游子思乡之 情
16
这幅画恬静优
小 桥 流
美,游子看到又 有何感受?

人有我无,

乐景写哀情,

思乡之情更
进一层。
17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悲愁凄苦, 无以复加。
18
鉴赏意境关键点:景和情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
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 受的景物入诗。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温 馨 和 谐
色春 的风 喜景 爱图

27
三、炼字意境式赏析
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 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9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
成文。
22
试用上面方 法扩写诗句
23
例:大漠浩瀚,在这无边的苍茫 之中,一缕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 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 孤寂,流向远方,映着浑圆的落日, 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 感慨万千。
24
二、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25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 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1
教学目标
1.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
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
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2
【主题悟读】 “置身诗境”:
“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 “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 界。“置”,则是“把……放在……” 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四个字就是说 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
?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 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19
课堂练习
? 《模块测评》第 24页16~19题
20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21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基本方法:
?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7
咏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 地一片雪白的情景。“江山”、 “井”、“黄狗”、“白狗”这些 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主观情 感的意象。
8
登 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登 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
13
猜一猜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 这篇作品。
它极其出色的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 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 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 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14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5
游子看到
枯 藤 老
这பைடு நூலகம்景色会有 何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