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2章 第1节 课时强化练4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精品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 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质量 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悬挂 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 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 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2)定杆: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的方向.如图乙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 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 =10 kg的重物,∠CBA=30°.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丙中两段绳 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为同一根绳子张力 处处相等,都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1=F2= G=mg=100 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 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 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 弹力的方向不沿杆.
①接触面_粗__糙___ ②接触处有__压__力__ ③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_
大小 方向
0<Ff≤Ffm
Ff=μFN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相__反___
的方向__相__反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相__对___ 作用效果
__运__动__趋__势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相__对__运__动___
6.(人教版必修1P61第2题)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力? 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朝什么方向? (1)瓶子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 答案 不受摩擦力 (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答案 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3)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 答案 受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 (4)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8含答案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8含答案

课时作业(八)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基础训练]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 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B 解析:图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正确,C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错误.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答案:(1)10 cm (2)1 000 N/m (3)F=1 000(L-0。

10)(N)(L的单位为m)解析:钩码的重力等于其对弹簧的拉力,又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L0=10 cm,k=4014-10×10-2N/m=1 000 N/m,即F=1 000(L-0。

10)(N)(L的单位为m).3.在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伸长量x/cm 2。

00 4。

00 6.00 8.0010.00弹力F/N 1.50 2.93 4.55 5.98 7.50图1 图2(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映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线.(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章末过关练4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章末过关练4 含答案 精品

章末过关练(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光盘驱动器读取数据的某种方式可简化为以下模式,在读取内环数据时,以恒定角速度方式读取,而在读取外环数据时,以恒定线速度的方式读取.如图1所示,设内环内边缘半径为R 1,内环外边缘半径为R 2,外环外边缘半径为R 3.A 、B 、C 分别为各边缘线上的点.则读取内环上A 点时,A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和读取外环上C 点时,C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导学号:96622443】图1A.R 21R 2R 3B.R 22R 1R 3C.R 2R 3R 21D.R 1R 3R 22D A 、B 两点角速度相同,由a =ω2r 可知,a A ∶a B =R 1∶R 2①;B 、C 两点线速度相同,由a =v 2r 可知:a B ∶a C =R 3∶R 2②;①×②得:a A ∶a C =R 1R 3∶R 22,D 项正确.2.(2015·全国卷Ⅱ)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2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图2A.西偏北方向,1.9×103 m/sB.东偏南方向,1.9×103 m/sC.西偏北方向,2.7×103 m/sD.东偏南方向,2.7×103 m/sB设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与同步轨道高度相同的某点时,速度为v1,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为v2,该点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为v.三者关系如图,由图知附加速度方向为东偏南,由余弦定理知v22=v21+v2-2v1v cos 30°,代入数据解得v2≈1.9×103m/s.选项B正确.3.一艘船要在最短时间内渡过宽为100 m的河,已知河水的流速v1与船离河岸的距离x变化的关系如图3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96622444】甲乙图3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25 sB.船运动的轨迹可能是直线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0.4 m/s2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C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即t=1005s=20 s,A项错误;由于水流速度变化,所以合速度变化,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时,运动的轨迹不可能是直线,B项错误;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t=20 s,则船运动到河的中央时所用时间为10 s,水的流速在x=0到x=50 m之间均匀增加,则a1=4-010 m/s 2=0.4 m/s 2,同理x =50 m 到x =100 m 之间a 2=0-410 m/s 2=-0.4 m/s 2,则船在河水中航行的加速度大小为0.4 m/s 2,C 项正确;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为v =52+42 m/s =41 m/s ,D 项错误.4.“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B .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C .“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5倍D .“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D “轨道康复者”要在原轨道上减速,做近心运动,才能“拯救”更低轨道上的卫星,故A 错误;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则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所以“轨道康复者”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站在赤道上的人用仪器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东运动,故B 错误;根据G Mmr 2=m v 2r 得:v =GMr ,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则“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5倍,故C 错误;根据G Mm r 2=ma 得:a =G M r 2,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则“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故D 正确.5.(2014·福建高考)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 倍,半径为地球的q 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A.pq 倍B.q p 倍C.pq 倍D.pq 3倍C 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根据GMm R 2=m v 2R 得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为v =GM R ,同理该“宜居”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为v ′=GpM qR =vpq ,为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pq 倍,选项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2017·南通模拟)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 ,地球的半径为R ,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 ,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445】A .火星的密度为2g3πGR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2g9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23D .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9h 4AD 由G Mm R 2=mg ,得到:g =GM R 2,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重力加速度的49,即为49g . 设火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G M ′mR ′2=mg ′,解得:M ′=gR 29G ,密度为:ρ=M V =2g3πGR .故A 正确.g =GM R 2,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重力加速度的49,即为49g .故B 错误. 由G MmR 2=m v 2R ,得到v =GMR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3倍.故C 错误.王跃以v 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 =v 202g,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49g ,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 ′=94h .故D 正确.7.(2017·常州模拟)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从物体水平抛出开始发生水平位移为s 的时间内,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d 1;紧接着物体在发生第二个水平位移s 的时间内,它在竖直方向发生的位移为d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 )A .s gd 2-d 1B .s g 2d 1 C.2s 2gd 1d 1-d 2D .s3g 2d 2ABD 从运动开始到发生水平位移s 的时间内,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d 1;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水平方向上:s =v 0t 竖直方向上:d 1=12gt 2联立可以求得初速度v 0=sg2d 1,所以B 正确;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Δx =gT 2可得d 2-d 1=gT 2,所以时间的间隔T =d 2-d 1g ,所以平抛的初速度v 0=st =sgd 2-d 1,所以A 正确;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d 1d 2=13,所以从一开始运动物体下降的高度为43d 2,由43d 2=12g (2t )2,可得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为t =2d 23g ,所以平抛的初速度v 0=st =s3g2d 2,所以D 正确;故选ABD.8.如图4所示,斜面倾角为θ,从斜面的P 点分别以v 0和2v 0的速度水平抛出A 、B 两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两小球均落在斜面上且不发生反弹,则( )图4A .A 、B 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4 B .A 、B 两球飞行时间之比为1∶2C .A 、B 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D .A 、B 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4AB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 1=v 0t 1,y 1=12gt 21,tan θ=y 1x 1;x 2=2v 0t 2,y 2=12gt 22,tan θ=y 2x 2;联立得A 、B 两球飞行时间之比为t 1∶t 2=1∶2,A 、B 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x 1∶x 2=1∶4,A 、B 两项均正确;A 、B 下落的高度之比为y 1∶y 2=1∶4,C 项错误;A 、B 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0+(gt 1)2,v 2=(2v 0)2+(gt 2)2=(2v 0)2+(2gt 1)2=2v 20+(gt 1)2,A 、B 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项错误.9.“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多次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5所示,交会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先在较低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经变轨与在圆轨道2上运动的“天宫一号”对接.M 、Q 两点在轨道1上,P 点在轨道2上,三点连线过地球球心,把飞船的加速过程简化为只做一次短时加速.下列关于“神舟十号”变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导学号:96622446】图5A .“神舟十号”在M 点加速,可以在P 点与“天宫一号”相遇B .“神舟十号”在M 点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C .“神舟十号”经变轨后速度总大于变轨前的速度D .“神舟十号”变轨后的运行周期总大于变轨前的运行周期AD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施对接,需要神舟十号抬升轨道,即神舟十号开动发动机加速做离心运动使轨道高度抬高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故“神舟十号”在M 点加速,可以在P 点与“天宫一号”相遇,故A 正确;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故有G Mmr 2=m v 2r ,解得:v =GMr ,所以卫星轨道高度越大线速度越小,“神舟十号”在轨道2的速度小于轨道1的速度,所以M 点经一次加速后,还有一个减速过程,才可变轨到轨道2,故B 、C 错误;根据G Mm r 2=m 4π2rT 2解得:T =2πr 3GM 知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神舟十号”变轨后的运行周期总大于变轨前的运行周期,故D 正确.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51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6分)如图6所示,滑板运动员从倾角为53°的斜坡顶端滑下,滑下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在斜面底端有一个高h =1.4 m 、宽L =1.2 m 的长方体障碍物,为了不触及这个障碍物,他必须在距水平地面高度H =3.2 m 的A 点沿水平方向跳起离开斜面.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已知sin 53°=0.8,cos 53°=0.6),求:图6(1)若运动员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点起跳后落至水平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2)运动员为了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点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解析】(1)运动员从斜面上起跳后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公式H=12gt2解得:t=2Hg=0.8 s.(2)为了不触及障碍物,运动员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起跳后竖直下落高度为H-h时,他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最小距离为Htan 53°+L,设他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时间为t′,则:H-h=12gt′2,Htan 53°+L=v t′,解得v=6.0 m/s.【答案】(1)0.8 s(2)6.0 m/s11.(17分)如图7所示,有一长为L的细线,细线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恰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水平地面上的C点位于O点正下方,且到O点的距离为1.9L.不计空气阻力.图7(1)求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速度v A;(2)若小球通过最低点B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恰好为小球重力的6倍,且小球经过B点的瞬间让细线断裂,求小球落地点到C点的距离.【解析】(1)小球由绳固定,恰好通过最高点应满足:mg=m v2AL,可得v A=gL.(2)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mg =m v 2BL , 又T =6mg ,可解得:v B =5gL又h BC =12gt 2,x =v B t ,h BC =1.9L -L =0.9L 可解得:x =3L .【答案】 (1)gL (2)3L12.(18分)如图8所示,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的由半圆形APB (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和直管BC 组成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半圆形APB 的半径R =1.0 m ,BC 段长L =1.5 m .弹射装置将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v 0=5 m/s 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弹入轨道,小球从C 点离开轨道随即水平抛出,桌子的高度h =1.25 m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π取3.14,求: 【导学号:96622447】图8(1)小球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及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解析】 (1)小球在半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F =m v 2R =25 N小球从A 到B 的时间t 1=πRv 0=0.2π s =0.628 s从B 到C 的时间t 2=Lv 0=0.3 s则小球从A 点到C 点的时间 t =t 1+t 2=(0.628+0.3)s =0.928 s. (2)小球做平抛运动h =v 2y2g v y =5 m/s设小球落地瞬间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v0=1故θ=45°.【答案】(1)25 N0.928 s(2)45°。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

相对运动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____ 趋势 _______ 相对运动 __________
效果
2.动摩擦因数: 相对运动 时,摩擦 (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_________ F 力的大小和压力的比值。μ= 。 FN 粗糙程度 有关。 (2)决定因素:与接触面的材料和__________
(6)F=kx中“x”表示弹簧的长度。(

(7)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8)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反之有弹力作用 时,也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 )
(9)接触处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10)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一 定增大。( 答案 (1)× ) (2)√ (3)× (4)× (5)√
( 2 )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
形状 ,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_______
3.弹力
恢复原状 ,对与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
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接触 且发生__________ 弹性形变 。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______ ( 3 )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 相反 。 变的外力方向_______
产生
条件
压力 ②接触处有______ 相对运动 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__ 趋势 ________
大小
(1)静摩擦力为被动力,与正 0<F≤Fmax 压力无关,满足_____________
(2)最大静摩擦力Fmax大小与 有关 正压力大小______
F=μFN
方向 作用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专题强化二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专题强化二 精品

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3 3
解析 如图所示,未施加力F时,对物体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得mgsin 30°=μmgcos 30°
解得μ=tan
30°=
3 3
(2)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 答案 60°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α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cos α=mgsin α+Ff′ FN′=mgcos α+Fsin α Ff′=μFN′ mgsin α+μmgcos α 解得 F= cos α-μsin α 当cos α-μsin α=0,即tan α= 3 时,F→∞,即“不论水平恒力F多 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此时,临界角θ0=α=60°.
√D.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变大
分析 答案 解析
方法感悟
处理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1.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基本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若出现直角三角形,常用三角函数表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图解法的适用情况:图解法分析物体动态平衡问题时,一般物体只受
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Ff,方向向左
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f
1 2 3 4 5 6 7 8 9 10
4.如图所示,两相同小球a、b用轻弹簧A、B连接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 水平力F作用在a上并缓慢拉a,当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时,A、B伸长量刚 好相同.若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kk12=12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4章 第2节 课时强化练11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4章 第2节 课时强化练11 含答案 精品

课时强化练(十一) 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限时:40分钟)A 级 跨越本科线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4-2-15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导学号:96622281】图4-2-15A .同时抛出两球B .先抛出A 球C .先抛出B 球D .使两球质量相等A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抛出两球,根据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只与高度有关,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必须同时抛出两球,选项A 正确.2.(2016·海南高考)在地面上方某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 )A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 .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相等D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B 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做平抛运动,故加速度不变,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变化,选项A 错误;设某时刻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tan θ=v 0v 1=v 0gt ,随着时间t 变大,tan θ变小,θ变小,故选项B 正确;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g ,则Δv =g Δt ,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故选项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即ΔE k=W G =mgh ,对于平抛运动,由于在竖直方向上,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相等,故选项D 错误.3.(多选)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其正切值tan θ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4-2-16所示,(g 取10 m/s 2)则( )图4-2-16A .第1 s 物体下落的高度为5 mB .第1 s 物体下落的高度为10 mC .物体的初速度为5 m/sD .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AD 因tan θ=gt v 0=g v 0t ,对应图象可得g v 0=1,v 0=10 m/s ,D 正确,C 错误;第1 s 内物体下落的高度h =12gt 2=12×10×12 m =5 m ,A 正确,B 错误.4.如图4-2-17所示,一个小球从一斜面顶端分别以v 10、v 20、v 30水平抛出,分别落在斜面上1、2、3点,落到斜面时竖直分速度分别是v 1y 、v 2y 、v 3y ,则( )【导学号:96622282】图4-2-17A.v 1y v 10>v 2y v 20>v 3y v 30B.v 1y v 10<v 2y v 20<v 3y v 30C.v 1y v 10=v 2y v 20=v 3y v 30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C 设小球落到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由tan α=v y v 0=gt v 0=gt 2v 0t =2y x =2tan θ,所以v 1y v 10=v 2y v 20=v 3y v 30,选项C 正确.5.如图4-2-18所示,滑板运动员以速度v 0从离地高度为h 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和滑板可视为质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4-2-18A .v 0越大,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B .v 0越大,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越大C .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方向与高度h 无关D .运动员落地位置与v 0大小无关B 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t =2hg ,与初速度v 0无关,A 错误;运动员落地时的竖直速度v ⊥=gt =2gh ,落地时速度大小v =v 20+v 2⊥=v 20+2gh ,故B正确;落地速度v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 θ=2gh v 0,与高度h 有关,C 错误;由x =v 0t =v 0·2hg 可知,运动员落地位置与v 0大小有关,D 错误.6.如图4-2-19所示,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 、B 分别以v 1和v 2的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C 点,小球B 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 1、v 2之比为()【导学号:96622283】图4-2-19A .1∶1B .2∶1C .3∶2D .2∶3C 小球A 、B 从同一高度平抛,到斜面上的C 点经历的时间相等,设为t ,由题意可得:tan 30°=12gt 2v 1t ,tan 30°=v 2gt ,解得:v 1∶v 2=3∶2,C 正确. 7.(多选)(2017·苏州模拟)如图4-2-20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θ,将小球A 从斜面顶端以速率v 0水平向右抛出,击中了斜面上的P 点;将小球B 从空中某点以相同速率v 0水平向左抛出,恰好垂直斜面击中Q 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2-20A .若小球A 在击中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φ,则tan θ=2tan φB .若小球A 在击中P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φ,则tan φ=2tan θC .小球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2tan 2θ∶1D .小球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tan 2θ∶1BC 由题图可知,斜面的倾角θ等于小球A 落在斜面上时的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平抛运动结论可知:tan φ=2tan θ,选项A 错误,B 正确;设小球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小球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tan θ=12gt 21v 0t 1,tan θ=v 0gt 2,则t 1t 2=2tan 2θ1,选项C 正确,D 错误. 8.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水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如图4-2-21所示,面团与开水锅的高度差h =0.80 m ,与锅的水平距离L =0.50 m ,锅的半径R =0.50 m .要使削出的面条落入锅中,求面条的水平初速度v 0的范围.图4-2-21【解析】 设面条落入锅中的时间为t ,则h =12gt 2,解得t =2hg =0.4 s.面条落至锅的左边缘时面条的水平速度最小,由L=v1t可得v1=1.25 m/s面条落至锅的右边缘时对应面条速度最大,此时有L+2R=v2t,解得v2=3.75 m/s.因此初速度取值范围:1.25 m/s<v0<3.75 m/s.【答案】 1.25 m/s<v0<3.75 m/sB级名校必刷题9.(多选)如图4-2-22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O有一小球,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B的时间为t1,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落到斜面上的A点,经过的时间为t2,落到斜面底端B点,经过的时间为t3,落到水平面上的C点,经过的时间为t4,则() 【导学号:96622284】图4-2-22A.t2>t1B.t3>t2C.t4>t3D.t1>t4BD由hsin α=12g sin α·t21可得t1=2hg sin2α,而t4=t3=2hg,故有C错误,D正确;由t2<2hg可得:t1>t2,t3>t2,A错误,B正确.10.如图4-2-23所示,两小球a、b分别从半圆轨道顶端和斜面顶端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同时水平抛出,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与斜面竖直高度相等,斜面底边长是其竖直高度的2倍,若小球a能落到半圆轨道上,小球b能落到斜面上,则()图4-2-23A.球b一定先落在斜面上B .球a 可能垂直落在半圆轨道上C .两球a 、b 可能同时分别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D .两球a 、b 不可能同时分别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C 将半圆轨道和斜面轨道重合在一起,其交点为A ,如图所示,若初速度合适,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A 点,则运动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分别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若初速度不适中,由图可知,小球可能先落在斜面上,也可能先落在半圆轨道上,选项C 正确,A 、D 错误;若球a 垂直落在半圆轨道上,根据几何关系知,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而在平抛运动中,某时刻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两者相互矛盾,所以球a 不可能垂直落在半圆轨道上,选项B 错误.11.(多选)如图4-2-24所示,水平地面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飞机飞经观察点B 点正上方A 点时投放一颗炸弹,经时间T 炸弹落在观察点B 正前方L 1处的C 点,与此同时飞机投放出第二颗炸弹,最终落在距观察点B 正前方L 2处的D 点,且L 2=3L 1,空气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图4-2-24A .飞机第一次投弹时的速度为L 1TB .飞机第二次投弹时的速度为2L 1TC .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为L 1T 2D .两次投弹时间间隔T 内飞机飞行距离为4L 13AD 由运动学规律可知第一次投弹时的速度v 1=L 1T ,故A 项正确;设飞机加速度为a ,第二次投弹时的速度为v 2,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可知:v 1T +12aT 2=L 2-(v 1+aT )T ,而L 2=3L 1,得a =2L 13T 2,故C 项错误;v 2=v 1+aT =5L 13T ,故B项错误;两次投弹间隔T 内飞机飞行距离s =v 1·T +12aT 2=4L 13,故D 项正确.12.如图4-2-25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的底端有一质量m =1 kg 的凹形小滑块,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现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v 从斜面底端上滑,同时在斜面底端正上方有一小球以v 0水平抛出,经过0.4 s ,小球恰好垂直斜面方向落入凹槽,此时,小滑块还在上滑过程中.(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导学号:96622285】图4-2-25(1)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v 0;(2)小滑块的初速度v .【解析】 (1)设小球落入凹槽时竖直速度为v y ,则v y =gt =10×0.4 m/s =4 m/sv 0=v y tan 37°=3 m/s.(2)小球落入凹槽时的水平位移x =v 0t =3×0.4 m =1.2 m则滑块的位移为s = 1.2cos 37° m =1.5 m滑块上滑时,mg sin 37°+μmg cos 37°=ma解得a =8 m/s 2根据公式s =v t -12at 2解得:v =5.35 m/s.【答案】 (1)3 m/s (2)5.35 m/s。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经典例题分析+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经典例题分析+同步练习(带答案)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1单元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例1】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 1、G 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4章 第1节 课时强化练10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4章 第1节 课时强化练10 含答案 精品

课时强化练(十)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限时:40分钟)A级跨越本科线1.(2017·常州模拟)一物体以速度v运动,在位置A开始受到向前但偏右(观察者沿物体的运动方向看,下同)的合力,到达B时,合力方向变为与前进方向相同,到达C时,合力方向变成向前但偏左,最终到达D.则能正确表示物体全程的运动轨迹的是() 【导学号:96622276】A从位置A开始,物体受到向前但偏右的合力,运动的轨迹位于F与v之间,且轨迹偏向F方向,故B、C错误;到达B时,合力的方向变为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经过B时,速度方向不变,在BC段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到达C时,合力方向变为向前但偏左,物体的轨迹向左偏转,A正确.2.如图4-1-11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图4-1-11A.v sin θB.v cos θC.v tan θD.v cot θA将光盘水平向右移动的速度v分解为沿细线方向的速度和垂直于细线方向的速度,而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与速度v沿细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故可得:v=v sin θ,A正确.球3.(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同时撤去其中大小分别为10 N和15 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下列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为5 m/s2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2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10 m/s2AC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当撤去10 N和15 N的两个力时,剩余3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即撤去力后5 N≤F合≤25 N,2.5 m/s2≤a合≤12.5 m/s2,由于剩余3个力的合力方向与原速度方向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4.(2017·合肥模拟)在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现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的小车上,小车从位置A以初速度v0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图4-1-12中虚线位置B.按照选项图建立的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导学号:96622277】图4-1-12A根据题述,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即沿y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小车从A位置以初速度v0开始运动,即沿x方向红蜡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关于y 轴对称的抛物线,可能是图乙中的A.5.(2017·石家庄实验中学检测)一轻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为m A 和m B 的两个小球A 和B (可视为质点).将其放在一个光滑球形容器中从位置1开始下滑,如图4-1-13所示,当轻杆到达位置2时球A 与球形容器球心等高,其速度大小为v 1,已知此时轻杆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B 球的速度大小为v 2,则( )图4-1-13A .v 2=12v 1B .v 2=2v 1C .v 2=v 1D .v 2=3v 1C 球A 与球形容器球心等高,速度v 1方向竖直向下,速度分解如图所示,有v 11=v 1sin 30°=12v 1,球B 此时速度方向与杆成α=60°角,因此v 21=v 2cos 60°=12v 2,沿杆方向两球速度相等,即v 21=v 11,解得v 2=v 1,C 项正确.6.如图4-1-14所示,船从A 处开出后沿直线AB 到达对岸,若AB 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 m/s ,则船从A 点开出的最小速度为( )【导学号:96622278】图4-1-14A .2 m/sB .2.4 m/sC .3 m/sD .3.5 m/sB 如图所示,当v 船⊥v 合时,v 船最小,v 船=v 水sin 37°=2.4 m/s.7.小船匀速横渡一条河流,当船头垂直对岸方向航行时,在出发后10 min 到达对岸下游120 m 处;若船头保持与河岸成θ角向上游航行,则在出发后12.5 min 到达正对岸,求:(1)水流速度大小v 1; (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v 2; (3)河的宽度; (4)船头与河岸的夹角θ.【解析】 如图所示,设水流速度大小为v 1,则v 1=BCt 1=12010×60 m/s =0.2 m/s且v 2=dt 1如图所示,据题意有t 2=dv 2sin θv 2cos θ=v 1联立解得:d =200 m v 2=13 m/s θ=53°.【答案】 (1)0.2 m/s (2)13 m/s (3)200 m (4)53°B 级 名校必刷题8.如图4-1-15所示,两次渡河时船对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第一次实际航程为A 至B ,位移为s 1,实际航速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由于水速增大,第二次实际航程为A 至C ,位移为s 2,实际航速为v 2,所用时间为t 2,则( )图4-1-15A .t 2>t 1,v 2=s 1s 2v 1B .t 2>t 1,v 2=s 2s 1v 1C .t 2=t 1,v 2=s 1s 2v 1D .t 2=t 1,v 2=s 2s 1v 1D 两次渡河时船对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渡河时间不变.t 1=t 2.水速增大,实际航速增大,v 1=s 1t 1,v 2=s 2t 2解得v 2=s 2s 1v 1.故选D 项.9.(2014·四川高考)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导学号:96622279】A.k vk 2-1 B.v1-k 2 C.k v1-k2 D.vk 2-1B 设大河宽度为d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0,则去程渡河所用时间t 1=dv 0,回程渡河所用时间t 2=d v 20-v 2.由题知t 1t 2=k ,联立以上各式得v 0=v 1-k 2.选项B正确,选项A 、C 、D 错误.10.(2017·淮安模拟)在某次救援中,假设直升机放下绳索吊起伤员后(如图4-1-16甲所示),竖直方向的速度图象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 )甲乙丙图4-1-16A.绳索中拉力可能倾斜向上B.伤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在地面上观察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D.绳索中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D由竖直方向的速度图象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图象可知,伤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绳索中拉力一定竖直向上,绳索中拉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伤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在地面上观察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选项D正确.11.如图4-1-17所示,开始时A、B间的细绳呈水平状态,现由计算机控制物体A的运动,使其恰好以速度v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经细绳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B在水平面上运动,则下列v-t图象中,最接近物体B的运动情况的是()图4-1-17A与物体A相连的绳端速度v分解为沿绳伸长方向的速度v1和垂直于绳方向的速度v2,则物体B的速度v B=v1=v sin θ,在t=0时刻θ=0°,v B=0,C项错误;之后随θ增大,sin θ增大,B的速度增大,但开始时θ变化快,速度增加得快,图线的斜率大,若绳和杆足够长,则物体B的速度趋近于A的速度,A项正确.12.如图4-1-18所示,质量m=2.0 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已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x =3.0t (m )y =0.2t 2(m ),g 取10 m/s 2.根据以上条件求:【导学号:96622280】图4-1-18(1)t =10 s 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 (2)t =10 s 时刻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方向;(3)t =10 s 时刻水平外力的大小.(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 【解析】 (1)设物体的位置坐标(x ,y ),则 x =3.0t =30 m y =0.2t 2=20 m所以t =10 s 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30 m,20 m). (2)物体在x 方向上做匀速运动:v x =3 m/s 物体y 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0.4 m/s 2 10 s 时:v y =at =4 m/st =10 s 时刻物体的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5 m/s方向:与x 轴正方向夹角α,tan α=v y v x=43.(3)滑动摩擦力:f =μmg =1.0 N 方向与x 轴负方向夹角为α 在x 方向:F x =f cos α=0.6 N 在y 方向:F y -f sin α=ma 解得:F y =1.6 N故t =10 s 时刻水平外力的大小:F =F 2x +F 2y = 2.92 N =1.7 N.【答案】 (1)(30 m,20 m) (2)5 m/s 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α,tan α=43(3) 2.92 N 或1.7 N。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5章 第1节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5章 第1节

课时强化练(十四) 功和功率(限时:40分钟) A 级 跨越本科线1.运动员在110米栏比赛中,主要有起跑加速、途中匀速跨栏和加速冲刺三个阶段,运动员的脚与地面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做正功B .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做负功C .由于运动员的脚与地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所以不论加速还是匀速,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始终不对运动员做功D .无论加速还是匀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始终做负功C 因运动员的脚与地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故地面对运动员的静摩擦力对运动员不做功,A 、B 、D 均错误,C 正确.2.如图5-1-7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x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 【导学号:96622296】图5-1-7A.Fxsin α B.Fx cos α C .Fx sin αD .Fx cos αD 由于力F 与位移x 的夹角为α,所以力F 做的功为W =Fx cos α,故D 正确.3.如图5-1-8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图5-1-8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A 小球速率恒定,由动能定理知:拉力做的功与克服重力做的功始终相等,将小球的速度分解,可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逐渐增大,重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则拉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A 项正确.4.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v3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P m vB.2P m vC.3P m vD.4P m vB 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有f =F =P v ,根据P =F ′v 3,得F ′=3P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m =3P v -P v m =2Pm v ,故B 正确,A 、C 、D 错误.5.如图5-1-9所示,为某种型号轿车中用于改变车速的挡位,表中列出了轿车的部分数据,手推变速杆到达不同挡位可获得不同的运行速度,从“1~5”速度逐挡增大,R 是倒车挡.则轿车在额定功率下,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哪一挡?以最大速度运行时,轿车的牵引力约为多大?()图5-1-9A.“5”C .“1”挡;4 000 ND .“1”挡;2 000 ND 若轿车在额定功率下以最大动力上坡,那么要使用“1”挡;以最高速度v =189 km/h =52.5 m/s 运行时,根据P =F v 得F =P v =108×10352.5 N ≈2 000 N .选项D 正确.6.如图5-1-10所示,分别用F 1、F 2、F 3将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光滑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力F 1、F 2、F 3的功率关系为( ) 【导学号:96622297】图5-1-10A .P 1=P 2=P 3B .P 1>P 2=P 3C .P 3>P 2>P 1D .P 1>P 2>P 3A 设物体的质量为m ,三种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 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mg sin α=ma ,故各力在速度方向上的分量都相同,又因加速度相同,斜面长度相同,所以三种情况下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相等,所以据功率公式可知P 1=P 2=P 3,故选A.7.(多选)(2017·常州模拟)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1,经t 时间后撤去F 1,立刻再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2,又经2t 时间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在前、后两段时间内,恒力F 1、F 2的平均功率大小P 1、P 2间及恒力F 1、F 2在t 和3t 时刻的瞬时功率大小P 3、P 4间的关系是( )A .P 2=0.625P 1B .P 2=1.25P 1C .P 4=1.5P 3D .P 4=1.875P 3AD 在前t 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12a 1t 2,v 1=a 1t , 在后2t 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x =v 1·2t -12a 2(2t )2,-v 2=v 1-a 2·2t ,联立解得a 2=54a 1,v 2=32v 1, 所以F 2=1.25F 1,由于位移相等, 则W 2=1.25W 1,由P 1=W 1t ,P 2=W 22t 所以P 2=0.625P 1, 由P 3=F 1v 1,P 4=F 2v 2, 所以P 4=1.875P 3,A 、D 正确.8.(2015·四川高考)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 s 达最高速度72 km/h ,再匀速运动80 s ,接着匀减速运动15 s 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1×106 N ,匀速运动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3 kW ,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导学号:96622298】(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2)如果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态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态污染物3×10-6克)【解析】 (1)设列车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1,距离为s 1;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距离为s 2,速度为v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3,距离为s 3;甲站到乙站的距离为s .则s 1=12v t 1 ① s 2=v t 2②s 3=12v t 3 ③ s =s 1+s 2+s 3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 s =1 950 m .⑤(2)设列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牵引力为F ,所做的功为W 1;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牵引力的功率为P ,所做的功为W 2.设燃油公交车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做相同的功W ,将排放气态污染物的质量为M .则W 1=Fs 1 ⑥ W 2=Pt 2 ⑦ W =W 1+W 2⑧ M =(3×10-9 kg·J -1)·W⑨联立①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数据得 M =2.04 kg.【答案】 (1)1 950 m (2)2.04 kgB 级 名校必刷题9.有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小车,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质量为m 的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前进的距离为x ,且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 ,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 ,那么这段时间内( ) 【导学号:96622299】A .小车做匀加速运动B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增大C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PtD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fx +12m v 2mD 小车在运动方向上受牵引力F 和阻力f ,因为v 增大,P 不变,由P =F v ,F -f =ma ,得出F 逐渐减小,a 也逐渐减小,当v =v m 时,a =0,故A 、B 均错;合外力做的功W 外=Pt -fx ,由动能定理得Pt -fx =12m v 2m ,故C 错误,D正确.10.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 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5-1-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11A .0~6 s 内物体位移大小为36 mB .0~6 s 内拉力做的功为30 JC .合外力在0~6 s 内做的功与0~2 s 内做的功相等D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 NC 由P =F v ,对应v -t 图象和P -t 图象可得30=F ·6,10=f ·6,解得:F =5 N ,f =53 N ,D 错误;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4+6)×6×12 m =30 m ,A 错误;0~6 s 内拉力做功W =F ·x 1+f ·x 2=5×6×2×12 J +53×6×4 J =70 J ,B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C 正确.11.(多选)(2017·无锡模拟)如图5-1-12所示,车头的质量为m ,两节车厢的质量也均为m .已知车的额定功率为P ,阻力为车总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12A .汽车挂一节车厢时的最大速度是挂两节车厢时的两倍B .汽车挂一节车厢时的最大速度为P2kmgC .若汽车挂两节车厢时的最大速度为v ,汽车始终以恒定功率P 前进,则汽车的速度为12v 时的加速度为P3m v -gkD .汽车挂两节车厢并以最大速度行驶,某时刻后面的一节车厢突然脱离,要想使汽车的速度不变,汽车的功率必须变为23PBD 根据P =2kmg v 1,P =3kmg v ,可得汽车挂一节车厢时的最大速度是挂两节车厢时的1.5倍,选项A 错误;根据P =2kmg v 1,可得汽车挂一节车厢时的最大速度为v 1=P2kmg ,选项B 正确;汽车挂两节车厢运动的速度为v 2时,牵引力F =2Pv ,摩擦力f =3kmg ,加速度a =F -f 3m =2P 3m v -gk ,选项C 错误;由P =3kmg v 可得v =P3kmg ,某时刻后面的一节车厢突然脱离,要想使汽车的速度不变,汽车做匀速运动,牵引力变为2kmg ,汽车的功率必须变为2kmg v =23P ,选项D 正确.12.质量为1.0×103 kg 的汽车,沿倾角为30°的斜坡由静止开始运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阻力大小恒为 2 000 N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5.6×104 W ,开始时以a =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g 取10 m/s 2).求:【导学号:96622300】(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 (2)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3)若斜坡长143.5 m ,且认为汽车到达坡顶之前,已达到最大速率,则汽车从坡底到坡顶需多长时间?【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sin 30°-F f =ma设匀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为v ,则有P =F v v =at 1 解得t 1=7 s.(2)当达到最大速度v m 时,a =0,则有 P =(mg sin 30°+F f )v m . 解得v m =8 m/s.(3)汽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12at 21,在后一阶段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得 Pt 2-(mg sin 30°+F f )x 2=12m v 2m-12m v 2又有x =x 1+x 2解得t2=15 s故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t=t1+t2=22 s. 【答案】(1)7 s(2)8 m/s(3)22 s。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1章 第2节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部分 第1章 第2节

课时强化练(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限时:40分钟) A 级 跨越本科线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2-6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 ,g 取10 m/s 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图1-2-6A .1 mB .1.25 mC .0.4 mD .1.5 mB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t =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 =1.25 m ,故B 正确.2.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1-2-7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 取10 m/s 2)( )【导学号:96622236】图1-2-7A .1.8 mB .3.6 mC .5.0 mD .7.2 mC 由题图可知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t =2.0 s ,故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 H m =12g ⎝ ⎛⎭⎪⎫t 22=5.0 m ,C 正确.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10t -t 2,则该质点( ) A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9 m/s C .任意相邻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1 m D .经5 s 速度减为零D 对比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可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A 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0×2-222m/s =8 m/s ,B 错;由Δx=at 2可知任意相邻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2 m ,C 错;由v =v 0+at 知经5 s 质点速度减为零,D 对.4.(多选)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2 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 ,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导学号:96622237】A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 .正在A 点,速度方向向下D .在A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BC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要先后经过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题意可知:v =v 0-gt ,由于2 s 后物体的速率为10 m/s ,则可得物体的初速度为v 0=(20±10)m/s ,故可知初速度为30 m/s 时,2 s 后物体位于抛出点上方且速度方向向上;若初速度为10 m/s,2 s 后物体位于抛出点且速度方向向下.故B 、C 正确.5.物体以20 m/s 的速度从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则物体上坡和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4∶5B .5∶4C .2∶3D .3∶2A 设物体沿斜坡运动的位移为x ,上坡时的加速度为a 1,所用时间为t 1,下坡时的加速度为a 2,所用时间为t 2,则有x =12a 1t 21=12v 1t 1,x =12a 2t 22=12v 2t 2,联立解得t 1∶t 2=4∶5,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6.(2016·全国丙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t 2 B.3s 2t 2 C.4s t 2D.8s t 2A 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t ,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 v 22=9×12m 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t .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 =s t 2.故选项A 正确.7.以24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6 m/s 2,则刹车后( )A .汽车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B .汽车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2 m/sC .汽车在前2 s 内的位移为36 mD .汽车在前5 s 内的位移为45 mC 汽车刹车时间为t 0=4 s ,刹车位移为x 0=2422×6 m =48 m ,到第4 s 末汽车已停止,汽车在5 s 内位移为48 m ,D 错误;根据位移x =v 0t -12at 2可知第1 s 内的位移x 1=21 m 、平均速度v =21 m/s ,A 、B 均错误;汽车在前2 s 内位移为36 m ,C 正确.8.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 ,求:【导学号:96622238】(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解析】 (1)设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v 0,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则:x 2=12at 22解得:a =2x 2t 22=2×212 m/s 2=4 m/s 2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6 m ,则: x 1=v 0t 1-12at 21解得:v 0=2x 1+at 212t 1=2×6+4×122×1 m/s =8 m/s在整个减速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x =v 202a =822×4m =8 m.(2)将整个过程看作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12at 2解得:t =2x a =2×84 s =2 s.【答案】 (1)8 m (2)2 sB 级 名校必刷题9.(多选)如图1-2-8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1-2-8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满足vB ∶vC ∶vD ∶vE =1∶2∶3∶2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满足t E =2t B =2t C =233t 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满足v B-v A=v C-v B=v D-v C=v E-v DABC本题中所描述的物体从A到E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判断出A、B、C正确,D 错误.10.(2016·上海高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导学号:96622239】A.23m/s2 B.43m/s2C.89m/s2 D.169m/s2B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v1=164m/s=4 m/s;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v2=162m/s=8 m/s;则物体加速度为:a=v2-v1t=8-43m/s2=43m/s2,故选项B正确.11.一个物体0时刻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坐标的关系为v=6x(m/s),求:(1)2 s末物体的位置坐标;(2)物体通过区间150 m≤x≤600 m所用的时间.【解析】(1)将v=6x与v=2ax对比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3 m/s2,由x=12at2可得2 s末物体的位置坐标x=6 m.(2)物体从坐标原点到x1=150 m所用时间t1=2x1a=10 s物体从坐标原点到x2=600 m所用时间t2=2x2a=20 s物体通过区间150 m≤x≤600 m所用的时间Δt=t2-t1=10 s.【答案】(1)6 m(2)10 s12.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导学号:96622240】(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解析】(1)设客车车轮连续两次撞击铁轨的时间间隔为Δt,每根铁轨的长度为l,则客车速度大小为v=lΔt①其中l=25.0 m,Δt=10.016-1s,得v=37.5 m/s. ②(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 s内客车行驶了x1米,货车行驶了x2米,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L=30×16.0 m.由运动学公式有x1=v t ③x2=12at2 ④由题给条件有L=x1-x2 ⑤由②③④⑤式解得a=1.35 m/s2.【答案】(1)37.5 m/s(2)1.35 m/s2。

最新-2018年高三物理高考模拟测试试卷及答案【江苏卷二】 精品

最新-2018年高三物理高考模拟测试试卷及答案【江苏卷二】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江苏卷二)物 理第Ⅰ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的)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B 、速度变化的多,加速度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2、如图1为包含某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 为小灯泡.半导体光敏电阻R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逻辑电路是非门电路B 、有光照射R ’时,电阻将变小C 、有光照射R ’时,灯泡L 将发光D 、此电路可以看作路灯控制电路,其中L 为路灯3、在车上有一用硬杆做成的框架,其下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车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 运动,有关角度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一定为mg/cos θ,方向沿杆方向B 、小球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一定为mgtan θ,方向沿杆方向C 、小球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一定为22a g m +,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D 、小球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一定为22a g m +,方向一定沿杆方向4、关于圆周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B 、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以不指向圆心 C 、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D 、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合外力不指向圆心,一定是非匀速圆周运动5、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A 、E B ,电势分别为U A 、U B ,电势能εA 、、εB 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A 、E A = EB B 、εA 、>εB C 、U A = U B D 、U A <U B .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 第1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 第1

第1课时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基本应用高三( ) 姓名 评价◇◇◇◇◇◇课前预习案◇◇◇◇◇◇【考纲考点】圆周运动 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力加速度 (Ⅰ)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 (Ⅱ)说明: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由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情况【知识梳理】1.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 的时间里通过圆弧长度s 相等(即线速度大小不变),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周期T 、频率f 、转速n 、角速度ω、线速度v 、向心加速度a n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 = 、n = 、ω= = = 、v = = = = 、a n = = = 、其中a n 方向始终指向 ,只改变v 的 ,不改变v 的 .3.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始终受到的指向圆心的 .F 向= = = = =ma n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 命名的力,方向时刻变化,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而非恒力.4.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 ,或不足以提供所需 的情况下,所做的逐渐远离 的运动.【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C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方向变化越快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量( )2.一小球被细绳拴着,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a ,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ω=aR B .小球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为s =t aRC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Ra D .小球在时间t 内可能发生的最大位移为2R( )3.如图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 1,从动轮的半径为r 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 ,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 .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C .从动轮的转速为r 1r 2nD .从动轮的转速为r 2r 1n ( )4.如图所示,小物块A 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A 的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受重力、支持力B .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C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D .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5.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

(江苏专用)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1章 运.

(江苏专用)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1章 运.

实验一 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 =aT 2).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f =50 Hz 时,每隔0.02 s 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6 V 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3)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点方法是一样的,时间间隔均为0.1 s.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4.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等.● 实验过程一、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如图实­1­1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图实­1­12.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的个数,再重复实验两次.二、数据处理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1)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2)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线,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实­1­2所示.图实­1­2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直接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实­1­3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图实­1­3(2)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2.系统误差(1)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2)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为减小误差可在木板上铺一层白纸或换用气垫导轨.● 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靠近: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一先一后: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4.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或小车与滑轮碰撞.5.减小误差: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实验改进1.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或在木板上铺一层白纸以减小摩擦阻力. 2.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或光电计时器代替打点计时器.●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实­1­4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图实­1­4(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 【规范解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 、C 、B 、A. (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5×150s =0.1 s.(3)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位移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则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v 5=x 4+x 52T. (4)用逐差法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x 4+x 5+x 6-x 1+x 2+x 39T2. 【答案】 (1)DCBA (2)0.1 (3)x 4+x 52T(4)x 4+x 5+x 6-x 1+x 2+x 39T2●考向2 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实验中,如图实­1­5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图实­1­5(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 =________m/s ,v C =________m/s ,v B =________m/s.在如图实­1­6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 ­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__.图实­1­6(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 ,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解答】 (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知x BC -x AB =x CD -x BC =x DE -x CD =12.60 cm ,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v t2=v 可知v D =--20.2 m/s =3.90 m/s v C =--20.2m/s =2.64 m/sv B =27.60×10-20.2m/s =1.38 m/s描点连线得如图所示v ­t 图线,根据图线斜率知a =12.60 m/s 2.(3)由图知交点的速度约为0.12 m/s ,表示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答案】 (1)匀加速直线 (2)3.90 2.64 1.38 12.60 m/s 2(3)0.12 表示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考向3 创新实验设计某同学获得一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如图实­1­7所示),已知频闪仪每隔0.05s 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 m/s 2,小球质量m =0.2 kg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实­1­7(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 4时刻小球的速度v 4=________m/s. (2)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 =________m/s 2.(3)对(2)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解答】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t 4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t 3~t 5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即v 4=h 3+h 42T=+-22×0.05m/s =3.98 m/s.(2)由Δx =aT 2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h 1+h 2-h 3+h 44T2=+-+4×0.052×10-2m/s 2=10.0 m/s2.(3)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小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答案】(1)3.98 (2)10.0 (3)小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二章 相

2018版高考物理江苏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二章 相

能力课多物体平衡及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1所示,斜面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B拴在挡板上,在物块B上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F,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物块B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弹簧的弹力一定沿斜面向下C.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D.若增大推力,则弹簧弹力一定减小解析因不知道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況,故A、B、D错误;对整体受力分析,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与推力F的水平分力等大反向,故C正确。

答案 C2.(2018·江苏淮安高三考前信息卷)如图2所示,斜面的倾角为30°,物块A、B通过轻绳连接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A、B重力分别为10 N、6 N,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图2A.1 N B.5 N C.6 N D.11 N解析对物体A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T-G A sin 30°=0,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T=5 N。

选项B正确。

答案 B3.如图3所示,两个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1 kg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用F =1 N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 、B 上,则地面对物体B ,B 对物体A 的摩擦力分别为(取g =10 m/s 2)( )图3A .6 N 3 NB .1 N 1 NC .0 1 ND .0 2 N 解析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零;再以A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 f =μmg =3 N >1 N ,可知B 对A 的摩擦力与力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为1 N ,所以选项C 正确。

答案 C4.(2018·陕西西安交大附中等五校联考)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 点,如图4所示。

用力F 拉小球b ,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 的最小值为( )图4A.33mg B .mg C.32mg D.12mg 解析 以a 、b 为整体,整体受重力2mg 、悬绳Oa 的拉力F T 及拉力F 三个力而平衡,如图所示,三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当力F 垂直于悬绳拉力F T 时有最小值,且最小值F =2mg sin θ=mg ,B 项正确。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章末过关练2含答案

2018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章末过关练2含答案

章末过关练(二)相互作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1所示,L形木板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光滑物块压缩弹簧后用细线系住、烧断细线,物块弹出的过程中木板保持静止,此过程()图1A、弹簧对物块的弹力不变B、弹簧对物块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不变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烧断细线,弹簧要恢复原状,弹簧对物块的弹力逐渐减小,故A、B 错误;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两个力处于平衡,由于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故C错误,D正确、2.(2017·连云港模拟)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为m1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120°,用轻绳将两球与质量为m2的小球连接,绳与杆构成一个菱形,则m1∶m2为() 【导学号:96622433】:图2A、1∶1B、1∶2C、1∶ 3 D.3∶2A将小球m2的重力按效果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如图,由几何知识得:T =m 2g对m 1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在沿杆的方向有:m 1g sin 30°=T sin 30°得:T =m 1g可见m 1∶m 2=1∶1;故选A.3.(2017·扬州模拟)如图3所示,轻杆与竖直墙壁成53°角,斜插入墙中并固定,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水平轻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34mg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图3A.53mgB.35mgC.45mgD.54mgD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轻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F =(mg )2+F 2弹=(mg )2+⎝ ⎛⎭⎪⎫34mg 2=54mg 故选D.4、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4所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用F 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 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 )图4A 、F 不变,F 1变小B 、F 不变,F 1变大C 、F 变小,F 1变小D 、F 变大,F 1变大A 木板静止时,受重力和两个拉力而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 =0;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2F 1cos θ=mg ,解得:F 1=mg 2cos θ,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故图中的θ角减小了,故合力F 仍为0,F 1减小,选A.5、如图5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 为轻绳之间连接的节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 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 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622434】:① ②图5A 、图①、图②中θ角均增大B 、图①、图②中θ角均不变C 、图①中θ增大、图②中θ角不变化D 、图①中θ不变、图②中θ角变大B 图①中B 滑轮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O 点两侧细线中拉力大小不变,这两个拉力的合力不变,从而导致图①中θ不变、图②中对结点受力分析如图、设绳长为L ,AB 间的水平距离为d ,则cos θ=d L ,所以将B 稍稍上移一些,L 和d 均不变,所以角θ不变,绳上的拉力为T ,则2T sin θ=G 解得T =G 2sin θ,所以B 上移过程中,绳上的拉力也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则 ( ) 【导学号:96622435】:图6A 、弹簧的伸长量为mg kB 、弹簧的伸长量为μmg k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D 由平衡条件,kx =μmg ,解得弹簧的伸长量为x =μmg k ,选项A 错误、B 正确;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C 错误;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正确、7、如图7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个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两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两物体间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两根绳子拉力分别为T A和T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T A>T BB、T A<T BC、m1>m2D、m1<m2AC对整体,T A cos α=T B cos β,由于α>β,有cos α<cos β,得T A>T B,A正确,B错;对m1和m2竖直方向受力平衡,T A sin α=m1g,T B sin β=m2g,得m1>m2,C正确,D错、8、如图8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一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斜劈A,其质量为M,两个底角均为30°.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p和q恰好能沿两侧面匀速下滑、若现在对两小物块同时各施加一个平行于斜劈侧面的恒力F1、F2,且F1>F2,如图乙所示,则在p和q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图8A、斜劈A仍保持静止B、斜劈A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斜劈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2m)gD、斜劈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2m)gAC当小物块p和q沿两侧面匀速下滑时,斜劈A和两小物块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受力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斜劈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2m)g,故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2m)g,斜劈A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此时斜劈受力如图(b)所示;当对两小物块同时各施加一个平行于斜劈侧面的恒力F1、F2时,小物块对斜劈的压力N p、N q和摩擦力f p、f q保持不变,故斜劈的受力情况还是如图乙所示,因此斜劈仍保持静止状态,且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2m)g,所以选项A、C正确,B、D错误、(a)(b)9、如图9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右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导学号:96622436】:图9A、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C、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AD 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合成可得细线上的张力F T =m b g 2cos θ,若将固定点C 右移少许,即θ变大,则F T 变大,由同一根绳子各段拉力相等可知,细绳对a 的拉力增大,A 项正确;对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图中还有摩擦力未画出),若m a g sin α<F T ,斜劈对物体a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随F T的增大而增大,若m a g sin α>F T ,斜劈对物体a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随F T 的增大而减小,故C 项错误;对斜劈,物体a 、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N1+F T cos θ=m 总g ,f =F T sin θ所以,F N1=m 总g -12m b g ,即F N1与θ无关,恒定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斜壁对地面的压力也不变,B 项错误;而f =F T sin θ=12m b g tan θ,f 随θ的增大而增大,故D 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1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6分)“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0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 拉到位置O .甲 乙图10(1)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__N.(2)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3)图乙中与F1、F2效果相同的力是________、(填“F”或“F′”)(4)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或“F′”)【解析】:(1)弹簧秤B的示数为3.80 N.(2)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图示来表示分力与合力、(3)图乙中与F1、F2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的力F′.(4)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与F′有所偏差、【答案】:(1)3.80(2)图示(3)F′(4)F′11、(17分)如图11所示,AC和BC两轻绳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若保持AC绳的方向不变,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改变BC绳的方向,试求:图11(1)物体能达到平衡时,θ角的取值范围;(2)θ在0°~90°的范围内,求BC绳上拉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1)改变BC绳的方向时,AC绳的拉力T A方向不变,两绳拉力的合力F与物体的重力平衡,重力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θ最小为0°,此时T A=0;且θ必须小于120°,否则两绳的合力不可能竖直向上,所以θ角的取值范围是0°≤θ<120°.(2)θ在0°~90°的范围内,当θ=90°时,T B最大, T max=mg tan 60°=3mg当两绳垂直时,即θ=30°时,T B最小,T min=mg sin 60°=32mg.【答案】:(1)0°≤θ<120°(2)3mg32mg12、(18分)如图12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为20 N的木块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5.【导学号:96622437】:图12(1)使木块A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为多大?(2)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10 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3)如果拉力与水平面成53°角斜向上,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如图乙所示,对木块A的拉力应为多大?(sin 53°=0.8,cos 53°=0.6)【解析】:(1)对木块A,由平衡条件得:F1-F f1=0又F f1=μA G A解得F1=10 N.(2)对A、B整体,由平衡条件得:F2-F f2=0又F f2=μA(G A+G B)解得F2=15 N因A、B一起沿桌面匀速运动,故A、B之间无相对运动趋势,即F f B=0.(3)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3cos 53°-F f3=0竖直方向:F N+F3sin 53°-(G A+G B)=0又F f3=μA F N解得F3=15 N.【答案】:(1)10 N(2)15 N0(3)15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强化练(四)重力弹力摩擦力(限时:40分钟)A级跨越本科线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B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且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正确;静摩擦力与压力没有关系,B错误;静摩擦力可以产生在运动的物体间,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C正确;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D正确.2.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天上”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C.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D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均受重力作用,A、B均错误;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有关,与物体怎样运动无关,C错误、D 正确.3.如图2-1-12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重球,在重球下放着一光滑斜面,球与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保持竖直,则重球受到的力是() 【导学号:96622246】图2-1-12A.重力和弹簧的拉力B.重力、弹簧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斜面的弹力和斜面的静摩擦力D.重力、弹簧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A弹簧保持竖直,弹簧的拉力竖直向上,斜面光滑,小球不会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要保证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必定为零,故重球只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A正确.4.如图2-1-13所示,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倾角θ变小些时,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是()图2-1-13A.可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B.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均增大C.重力不变,支持力增大,静摩擦力减小D.重力不变,支持力、静摩擦力减小C物体共受支持力、静摩擦力、重力三个力作用,重力不变,由平衡条件可得:F N=mg cos θ,F f=mg sin θ,当θ减小时,F N增大,F f减小,故C正确.5.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2-1-14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导学号:96622247】图2-1-14A .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B .b 弹簧的伸长量为k 1L k 2C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D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k 2k 1L B 由胡克定律可得弹簧a 的弹力F a =k 1L .因两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故对弹簧b :F b =F a =k 2x 2,可得弹簧b 的伸长量x 2=k 1L k 2,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 +x 2=⎝ ⎛⎭⎪⎫1+k 1k 2L .故B 正确,A 、C 、D 均错误.6.如图2-1-15,建筑工人用恒力F 推运料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F 与水平方向成30°角,运料车和材料的总重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15A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大小为32GC .运料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 .运料车对地面压力为F 2+GD 运料车受推力F 作用向右运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而建筑工人向右推车时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摩擦力,A 、C 均错误;建筑工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人=F cos 30°=32F ,B 错误;运料车对地面的压力为N =F sin 30°+G =F 2+G ,D 正确.7.如图2-1-16所示,有一个重量为20 N 的小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底边长AB =40 cm ,高BC =30 cm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物体在一沿斜面向上的大小为F =20 N 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力F 顺时针转动至水平向右并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导学号:96622248】图2-1-16A.10 N B.14 NC.8 N D.4 ND当将力F顺时针转动至水平向右并保持不变时,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应满足:mg sin θ+F f=F cos θ,可解得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F f=4 N,方向沿斜面向下,D正确.8.如图2-1-17所示,某一弹簧测力计外壳的质量为m,弹簧及与弹簧相连的挂钩质量忽略不计.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两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在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和与外壳相连的提环上,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17A.只有F1>F2时,示数才为F1B.只有F1<F2时,示数才为F2C.不论F1、F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1D.不论F1、F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2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弹簧挂钩上的拉力F1,与F1、F2的大小关系无关,C正确.9.(多选)(2017·安阳联考)如图2-1-18甲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连接,连接力传感器和物体A的细绳保持水平.从t=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kt(k为常数)作用在B 的物体上,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k、t1、t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据此可求()甲乙图2-1-18A.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B.水平面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C.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D.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当B被拉动后,力传感器才有示数,地面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kt1,A、B相对滑动后,力传感器的示数保持不变,则F f AB=kt2-F fm=k(t2-t1),A、B正确;由于A、B的质量未知,则μAB和μ不能求出,C、D错误.10.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2-1-19所示),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列选项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导学号:96622249】图2-1-19C小车沿光滑的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g sin θ,即小球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mg sin θ,此力恰为小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杆只对小球施加了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故C正确.B级名校必刷题11.(2017·万州模拟)如图2-1-20所示,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它们的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Δx,则Δx为()图2-1-20A.mg k 1+k 2 B.k 1k 2mg (k 1+k 2) C.2mg k 1+k 2 D.k 1k 22mg (k 1+k 2)A 设放质量为m 的物体时,k 1压缩量为x ,有k 1x =mg ;放质量为2m 的物体时,又压缩了Δx ,有k 1(x +Δx )+k 2Δx =2mg ,将k 1x =mg 代入,即可得Δx =mg k 1+k 2,故选项A 正确. 12.如图2-1-21所示,物体A 、B 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 、B 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升滑轮,某时刻拉A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53°,拉B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7°,此时A 、B 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 m B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 )图2-1-21A.4μ+33μ+4 B.3μ+44μ+3 C.4μ-33μ-4 D.3μ-44μ-3 A 设绳中张力为F ,对A 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 cos 53°=μ(m A g -F sin 53°),对B 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 cos 37°=μ(m B g -F sin 37°),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m A m B=4μ+33μ+4,A 正确. 13.(多选)如图2-1-22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6622250】图2-1-22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AD木块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在木板上向右滑动的过程中,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与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大小为μ1mg,且无论F多大,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不会使木板发生运动,故B、C均错误,A、D均正确.14.(多选)如图2-1-23所示,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1-23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BC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F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则水平力可能不变.选项B、C正确.1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2-1-24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图2-1-24A.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 f1=μmg的摩擦力B.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 f2=μmg的摩擦力C.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2μmgD.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μmgD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mg,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与F1、F2的合力方向相反,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