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__走一步再走一步__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2.学会思索,感悟日常生活中所寓含的深刻哲理3.培育同学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4.培育同学患难与共的爱心5.体悟文中“化整为零,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加自己制服困难的信念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教学难点: 多角度地思索同一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一)同学学习过程设计:1:课前自学:(1)诵读、勾画、点评批注(2)阅读并了解本文相关的背景学问2:课内学习: (1)同学沟通自学内容:字、词的读音、词义;及背景(2)同学独学:同学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缘由是什么?b:“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办法”?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c:“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d: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二)老师活动设计:1:课前预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化分析,对同学课堂上将要涉及的问题有充分的预备2:课堂导学:(1)老师检查同学自学状况(2)老师引导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并予以方法的指导(3)老师指导同学再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三)同学对学、小组群学并沟通:1:探究性品尝文中“脱险”部分,深化理解文章主旨:(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3)“你能办得到的”“这好像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朗读这三句话时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5)结合课文最终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2:老师让同学沟通学习答案,各小组展现学习效果。
2024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分享的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结构特点,体会本文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比较适合朗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检查预习。
找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三、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找学生范读,边读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读完后,你最想说得是什么?2、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家长怎么样来教育学生?请小组讨论完成。
四、质疑问难:讨论明确以后,集体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做适当指导点拔。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2、研讨与练习二。
3、研讨与练习三。
以上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1、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2、布置作业:A类: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
B类: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故事:遇险——脱险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篇一(板书:我听见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一考大家,黑板上的这个句子,缺少了什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标点!师:这里加何标点最为恰当?为什么?(生疑惑,但众说纷纭)生1:句号。
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师:似乎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生2:叹号。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感叹句。
(底下学生谁也不服,引起争辩)师:不要着急,我们到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生发现文中答案是叹号)(部分学生仍然不肯接受)师: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考虑,探究一下用叹号的原因。
(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片刻开始举手发言)生3:老师,我发现这是小亨利在爬悬崖过程中,进退两难之际的心理活动。
师:看出了句子出现时人物的处境,哪个同学能深入谈谈当时亨利的心理状态?生4:“我”当时已在啜泣,又恐惧又疲乏。
生5:还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师: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大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谈谈。
生6:那时开始暮色四合,周围变得苍茫、昏暗,又非常寂静。
师:说得多好呀,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生7:得救了!肯定十分欣喜,激动。
师(满怀激情):这种景象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个落水者,他在绝望之中看见了远处渐渐驶近的一条般,肯定会冲口而出:船!此时该不该用叹号?生(恍然大悟):该!师:通过对一个小小的感叹号的分析,我们捕捉到了那么多的信息,今天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感叹号入手,看看这些感叹号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深意?生8:我找到一处感叹号“嗨,我们现在就去吧!”这里用叹号是因为,同伴们在号召杰利一起去爬悬崖,是一个祈使句。
师:说得挺有道理,还能想得更深吗?生9:对小伙伴们来说,爬悬崖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师:你的意见是这处标点不仅仅是一种呼唤,也反映了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吗?(生点头)其它同学能不能设想一下听话者当时的心态?生10:我想听到这句话的人肯定惊心动魄。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备课人赵小倩审核人赵小倩班级组别姓名《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一遍)1、理解并积累字词:目眩、纳罕、训诫、耸立、啜泣等词。
2、通过阅读,会概括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并学习“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新课导学】★知识链接(用“﹏﹏”划出重要字词)1、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2、作者是(国家)作家第一课时一、字词积累1、自读课文一遍,标出段序,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
①mùxu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àh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xùn j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sǒng l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níng s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小心yìy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一遍后,填空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________,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一共出现________个孩子,全文写的是“我”的一次“________”经历,整个情节分作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心理描写。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能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正确把握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国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光是想象着飞机被击中,自己将尸骨无存,就坚持不下去了。
但是军令如山,第二天,他起飞时,告诉自己,只是飞起来就行。
飞机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有告诉自己,只要按照无线电的指引,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行,这个并不难做到。
接下来他不断告诉自己,只是飞越荷兰就行,然后是飞越德国,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被称为“孤胆英雄“,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大家猜一猜这个飞行员叫什么名字?他就是莫顿亨特,美国的作家心理学家,他在65岁时写下了小时候的那段经历。
我们这节课就一些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请大家齐读今天的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预习检测出示学习目标上节课已经提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现在来检测一些大家预习的情况。
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些字词。
(出示幻灯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
三、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并勾画关键语句,并以此复述课文。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
(出示幻灯片)四、说一说那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浏览课文。
划出能体现我性格品质的句子。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从____部分能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的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训诫”“嶙峋”“纳罕”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4、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进、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我”的脱险经历。
(2)理解并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难点(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将文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陡峭()嶙峋()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小心翼翼()2、解释下列词语。
(1)训诫:(2)嶙峋:(3)纳罕:(4)小心翼翼: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课堂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突出天气的闷热?2、文中的“我”在爬悬崖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3、父亲是怎样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4、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七、拓展延伸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请与同学们分享。
2、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困难的看法。
材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勤奋篇》八、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xún)头晕目眩(xuàn)B 啜泣(zhuì)纳罕(hǎn)小心翼翼(yì)高不可攀(pān)C 颤抖(zhàn)屡次(lǚ)灰心丧气(sàng)着眼(zhuó)D 迂回(yū)安慰(wèi)心惊肉跳(ròu)参差不齐(c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耸立晕倒心惊胆颤悬崖峭壁B 蓬乱暮色小心翼翼瘦骨嶙峋C 凝视抽噎头晕目炫灰心丧气D 纳罕屡次遥不可及神情晃惚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生怕掉下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快速梳理基本故事情节。
2.品味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3.以事传理,领悟故事所传达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作者的飞行员传奇经历,良好的素质源于童年时的那一课。
一、初读感知1.积累字词,“怦怦、晕眩、恍惚、惊讶”2.复述课文。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晰。
3.一次冒险的经历。
(冒险——遇险——脱险)一次心理成长历程。
(犹豫——害怕——惊讶)二、心路历程1.心理摧毁暗示一:妈妈的警告(严禁、不能)暗示二:朋友的嘲笑(滑稽小人、嘲笑、嘘声)暗示三:自我的否定(绝对回不去、肯定上不去)直接后果:进退两难,孤立无援2.心理重建暗示:爸爸的疏导①态度温和,缓解紧张。
(理性的父亲)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字眼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就在你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几英尺远”……(表示,这件事做起来很简单。
)我的语言和爸爸的语言后面种标点符号居多?(对比)我,感叹号居多。
感叹号多情绪比较激动爸爸,多是句号。
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冷静。
②肯定鼓励,方法指导。
(智慧的父亲)“好了”“好的”“很好”“你能”(鼓励、相信)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
(方法)这是一个理性而有智慧的父亲总结:在父亲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从“心理摧残”到“心理重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病弱的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的,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
三、以事传理学了这篇文章你又从中有哪些启示呢?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来说。
对我们自己来说——作为父母——作为朋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总编号:NO. 2命题人:初一语文组审核人:魏正福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字词。
2、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体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把握课文内容。
尝试多角度阅读3、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激发勇于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2、背景材料《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3、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训诫.()陡峭.()嶙峋..()()啜.泣()着.眼()纳罕..()()(2)多音字弹晕落吓颤(3)形似字辍学点缀(4)解释下列词语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心惊肉跳头晕目眩三、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2)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跳读课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开头一句连用两个“闷热”有什么作用?(2)文中交代“我”的身体状况有何作用?(3)爬悬崖时,当别的孩子嘲笑“我”时,杰利的表现怎样?主要写有何作用。
(4)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5)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6)探究主题: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3、多角度阅读,讨论问题:(1)你对文中的小朋友有何看法?(2)有人觉得文中的父亲有点冷酷,你有何看法?你的父亲呢?(3)在对待孩子遇险这种情况,你觉得中国家庭和外国家庭在处理上有何不同?4、拓展练习(一)请你发挥想象,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和意思2、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简单概括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反复朗读文中的重点段落,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知识链接】: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这么一首诗: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暖春;挫折走一步也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无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积累字词(1)字音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啜泣( ) 纳罕( ) 陡峭( ) 着眼(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2)释义训诫:嶙峋:纳罕:啜泣:(3)运用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初中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
3.体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学习掌握,并尝试运用部分叙事技巧。
一、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参加过二战,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等。
二、基础知识过关1、字音酷热灼人耸立岩脊悬崖晕眩凝视恍惚抽噎呻吟哄堂大笑参差不齐气喘吁吁2、字义恍惚:耸立:抽噎(yē) :头晕目眩:三、整体认知1、情节复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我”的心电图(情绪变化)3、“我”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4、哲理启发(文章主旨):四、问题探讨1、“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指的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3、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里?如果你是杰里会怎么做?4、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5、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呢?6、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7、从作者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五、赏析文本1、好词(成语)2、好句及赏析(表现手法)3、好段(段落的分布)4、写作特点六、拓展思考: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七、感悟生活,练练文笔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是否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你是如何克服的呢?试着写一写你当时的感受,及克服困难的过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父亲的做法,联系生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检测预习:学习生字词(一)分析结构(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词和句子)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
(板书)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哪些内容是详写的?(遇险、脱险)(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部分句子: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里交代自己身体不佳,有什么作用?2、自由放声朗读第二部分“遇险”,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词语。
(1)、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2)、若你是当时那五个男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3、默读第三部分“脱险”: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激动啜泣“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三)、理解父亲的做法,探究其中人生道理(角色扮演父亲与“我”,用直线画出父亲的话,波浪线画出我的话)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我脱险呢?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四)、齐读最后一段(1)这里的“一小步”和上面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2)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2、学习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2、难点: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步骤第一部分组织教学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二、研读课文一、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承前)明确: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他当时在受奖会上讲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一段故事,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明确:要素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在悬崖上下不下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启示。
二、研读课文,了解“怎么写的”。
1、如果是像刚才我们有的同学那样讲,行不行,能不能感动人,给人以深刻启示呢?尽管说清楚了,与课文比一比,看看少了点什么?明确:对,在写到爬上爬下悬崖,肯定少不了写一些具体的动作,并且谈谈自己的心理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20世纪的美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当有人赞叹她超凡的毅力和勇气时,她只是微微一笑说:“攀上高高的峰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而踏上山脚的那条小路,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许,只要把最初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持到底,任何人都可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一位65岁的作家莫顿·亨特就向我们讲述了他8岁那年保持这份勇气的经历。
(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老师现在并不想让同学们接触课文,我想让你们来做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猜的又准又好!(二)、预测阅读理清情节(6—7分钟)(出示,让学生对照预测三个情节,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一会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尽量伸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1、在七月一个闷热的夏日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聚在一块玩耍。
可他们玩厌了弹弹子的游戏,正商量着要玩点什么新花样。
你们猜猜看他们会想出些什么新花样来玩呢?(2分钟)2、他们呀,竟然要去爬悬崖!可真够大胆的,是不是?!虽然这座悬崖只有二十多米高,可它却是一堵几乎垂直的峭壁,上面还有凸出来的岩石和蓬乱的灌木,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危险的。
亨特是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8年来他陆陆续续都在生病,妈妈一再告诫过他不许随意冒险。
但是为了不让小伙伴们瞧不起,他跟着爬上去了。
当他爬上了悬崖的三分之二时,却实在害怕得紧,腿都软了,却又不敢走回头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获得的人生启示。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步战胜困难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将文中所获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陡峭()嶙峋()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小心翼翼()着眼()(2)解释下列词语。
训诫:小心翼翼:嶙峋:纳罕:头晕目眩:啜泣: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五、课堂探究1、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在爬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1)“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2)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3、写作技巧探究(1)文中是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2)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六、拓展延伸1、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请与同学们分享。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我”自己会怎样脱险?请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八、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在爬悬崖过程中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深刻体会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年级班姓名组号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a)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b)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
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
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
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习——自主体验】
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立峭.()壁凸.()嶙峋
..()
迂.()回纳罕
..()小心翼.()翼屡.()次
3、解释下列词语
耸立:
迂回:
屡次:
应付:
凝视:
纳罕:
小心翼翼: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4、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课前学习——自主体验】
(一)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训.诫(jiè)耸.立(sǒng) 迂.回(xū)
B、啜.泣(zhuì)纳罕.(hǎn) 嶙.峋(lín)
C、屹.立(yì)屡.次(lěi) 目眩.(xuàn)
D、萧瑟.(sè)头颅.(lú)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头晕目炫颤抖
B、啜泣心惊肉跳屡次
C、山涯小心翼翼晕倒
D、峭壁恢心丧气恐惧
3、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B、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C、虽然我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由组长主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光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时你有什么启示?
(3)“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的。
”“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2、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讨论: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那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拓展提升】
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三、【成果展测】:
一、课文阅读(阅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是:。
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我”
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3、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4、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主题阅读】
离黄金只有三英尺
【美】拿破仑〃希尔
失败的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当人们被暂时挫折所压倒时就轻易地放弃。
每个人在某个时候或某种场合常会犯这种错误。
达贝的一位大叔在那些淘金热的时日里也得了“黄金病”,想到西部去采掘黄金发财。
他弄到
一块矿区土地,带着锨和镐去工作。
几星期辛勤劳动以后,他得到了报偿,找到了一块闪亮的矿石。
他需要机器把矿石挖到地面上来。
他悄悄地掩蔽好矿苗,返回老家马里兰州威廉姆堡,把这个发现告诉他的亲戚和少数邻居。
他们凑了钱,购置了所需的机器,并把它装运到矿区。
达贝和他的大叔也重返矿山工作。
第一车矿石开采出来了,运到一个冶炼厂。
返回来的信息证明,他们找到了科罗拉多州含金量最丰富的矿藏。
只要再有几车矿石就能还清债务。
似乎垂手就可赚大钱。
越往下钻采,达贝和他大叔的希望愈为增长。
然而,发生了意外。
金矿的矿脉不见了。
他们的希望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消失了。
幻想扑灭了,这笔横财不翼而飞。
他们继续采掘,孤注一掷,想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
最后,他们终于撒手不干。
他们把机器卖给一个收破烂的人,只换得几百美元,而后丧气地回老家。
收破烂的人请了一位矿业工程师到矿里看了一下,再做了一点计算。
工程师说,上次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断层线”的缘故。
计算结果表明,矿脉就在达贝停止钻采的地方再过去3英尺。
果然,就在那里重新找到了金矿!
收破烂的人从这个金矿赚了几百万美元,只是因为他想到了,在放弃以前应该找专家商议。
1、文章的第一句话即全文的起到的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一下“黄金病”的含义。
3、文章点题句在第段中。
这句话是。
4、收破烂的人从这个金矿中赚了几百万美元原因是:。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达贝叔侄即将采到黄金却失去的情形。
6、故事采用了的手法揭示生活哲理。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于加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