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海相油气地质油气藏第11卷第3期2006年7月李国政摘要对塔河油田各类成果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是:阿克库勒凸起的长期发育控制着油气的富集,不整合面的存在控制着油气分布,断裂控制着油气的范围和规模,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孔洞缝储集系统的改善控制着油气的聚集。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纪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李国政1李兴威2王辉1(1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特种运输队)李国政1952年生,工程师。
1979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830011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北路2号;电话:(0991)3600713近年在新疆塔河油田中—上奥陶统油气藏的发现,是油气领域新的重大突破。
油气钻探成果表明,塔河地区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和勘探前景。
目前,塔河油田已在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五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气流,在志留系内也见有较好油气显示;投入开发或试采的有9个油气开发区。
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研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已基本查明了塔河油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地质特征[1-4],初步建立了塔河地区油气储量序列。
截止到2005年底,塔河地区控制含油气面积已达1985km2,已探明储量7.68×108t油当量。
目前,“寻找古隆起、紧抵断裂带、靠近不整合、瞄准大型古岩溶、探索盐下油气分布”已成为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中心,因此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控制因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1阿克库勒凸起的发育控制油气富集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的西南高部位上(图1),石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奥陶系油气层,具有地层沉积厚、储层埋藏深、钻遇层位多、岩性变化大、油气藏类型多的特点。
图1塔河油田构造位置(据康玉柱[1]修改)阿克库勒凸起是个长期发育的古隆起。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Absr c : he Mi d e a d L t a t T d l n owe d v ca r cu e — u g e evor n t a e ol ed e p re c d mu t— r Or o ii n fa t r d v g y r s r is i he T h if l x e n e li i i sa e kasi c t n c u e y mu t—t g e t n c e e t r m h d l ldo i n t h dy He c n a t g rtf ai a s d b lisa e t co i v n s fo t e Mi d e Ca e n a o t e Ea r y i n. i o Ba e n i tg a in o e l gc l g o h sc la d g o h mia a a, ic s h e eo me tc a a trsis s d o n e r t fg oo i a , e p y ia n e c e c ld t we d s u st e d v l p n h r c e tc o i a d man c n r li g f co s o lisa e k r t c to ft e Or o ii n c r n ts i } h i e d. o r n i o toln a t r fmu t—t g a si ain o h d v ca a bo a e n tl Ta e ol l F u i f e i f man pe o so a si e to r d n i e s ̄lo :t Ph s 2州 P a e a Ph s ft e Midl l — i r d fk rt i ai n a e i e tf d a i f i lws he 1 a e. h s nd3 a e o h d e Cae d n a n he Ea l r y in. e o ii e ou i n a d ta so main h so y o h a e e or r lo o in a d t ry He c n a Th rgn, v l to n r n f r to it r ft e k mtr s r is a e a s v
塔河12区奥陶系油藏初期产水主控因素及措施
通过 古地 貌恢 复 、 敏感 地震 属性 提取 开展古 河 道 刻 画。研 究结果 表 明 : 研 究 区奥 陶系分 布有 多条
复 杂地表 水 系 , 发 达 的地表水 系 能够促 进 河床底 部 及侧岸岩 溶, 形 成 横 向 连 通 性 较 好 的 储 集 空
间I 8 - 9 ] 。
河道、 井 型设 计 等 。现 场 采取 残 丘 高 点 侧 钻 、 缝 洞 体 高 点侧 钻 、 部 署 水 平 井措 施 后 , 塔河奥 陶系 缝 洞 型 稠 油 油藏 降水 增 油效 果 显 著 。
关键词 : 缝 洞型储集体 ; 残丘 高点侧钻 ; 缝洞体 高点侧钻 ; 水平井 ; 塔河 1 2区奥陶 系油藏
第 4期
刘坤岩等 : 塔河 1 2区奥 陶系油藏初期产水 主控 因素措施
2 . 1 残丘 高点侧 钻
育 区。在 开发井 位部 署 中宜规 避上 述 高风 险区域 。
( 3 )塔 河 1 2区 奥 陶系 油 藏 采 取 残 丘 高 点 侧
钻、 缝 洞体 高点 侧钻 、 部署 水平 井措 施后 , 降水 增 油 效 果显 著 。
在 油气 运移 过程 中 , 沿深 大断裂 向上运移 的油
气 在 中下奥 陶统 不 整 合 面 区域 顺 着 连 通 性 较好 的 次级 断裂及 缝合 线横 向运 移 。根据 油气 成藏 理论 ,
残 丘部 位缝 洞 系统优 先捕 获油 气 , 其 中水体被 充 分
驱替 , 而负 向地 形部 位 的水体 未被 完全 驱替 而保 存
部位 , 地表 水沿 断裂 面渗 入 后 溶 蚀 面 增 大 , 后 期 垮
塌 而形 成负 向地 形 ; 耐 蚀 部 位 则 形 成 岩溶 残 丘 , 残
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阳生国;王顺玉;明爽;邵晓州;吴小华;丁勇;陈红【摘要】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对原油的物理性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油水界面等的分析表明,区内主要为高黏度、含蜡、高含硫的超重质原油.平面上密度分布呈西部和东部低、中部高的特点;纵向上原油密度与深度关系不大.高产油区多沿主断裂带分布.油水界面不统一,但从东向西随中奥陶统顶面的降低而降低.认为该区油气分布不受现今构造位置高低的控制,而是受区域构造背景、断裂带的分布、储集层的发育程度、成藏演化过程以及不整合面等因素综合控制.【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1【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气分布特征;原油密度;控制因素;塔河油田【作者】阳生国;王顺玉;明爽;邵晓州;吴小华;丁勇;陈红【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山地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3塔河油田十二区位于塔河油田的西北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构造上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西北翼(图1)。
近几年来,塔河油田加大了对十二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力度,部署的众多探井中有许多已获得了工业油流,特别是AD4井初期产能达到了500 t/d,表明十二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成为塔河油田的主要勘探区块[1-2]。
研究区中奥陶系揭示有中—下统鹰山组,中统一间房组,上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
上覆地层的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分别是志留系下统、泥盆系上统和石炭系下统。
阿克库勒凸起于加里东中—晚期形成凸起雏形,海西早期受区域性挤压抬升形成北东向大型鼻凸,凸起主体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中—上奥陶统,下奥陶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了大量的岩溶缝洞储集体[3-4];海西晚期运动使该区再次抬升和暴露,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印支期—燕山期该区构造运动相对较弱;喜马拉雅期北部强烈沉降,阿克库勒凸起最终定型。
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_朱东亚
第28卷 第5期2007年9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28Sept.N o.52007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5CB 422103)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 资助。
作者简介:朱东亚,男,1975年10月生,2005年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和油气储层地质。
E -mail:zhudy @pepris com文章编号:0253 2697(2007)05 0057 06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朱东亚1,2 胡文瑄3 张学丰3 金之钧1(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北京 100083; 2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 102249;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灰岩具有典型的埋藏溶蚀特征,埋藏溶蚀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是塔河油田南部斜坡地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
根据溶蚀孔的形态和溶蚀流体的来源,将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划分为自源溶蚀作用和他源溶蚀作用两种类型。
自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内部,其侵蚀性成分为灰岩本身所含的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有机酸、CO 2、H 2S 等酸性物质。
由于灰岩自身所含的有机质数量少,生成的酸性物质也非常有限,所以自源溶蚀作用非常弱,只能在有机质所在位置溶蚀产生一些微小的、近圆形的、彼此孤立的溶蚀孔,是一种原位的溶蚀作用。
他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之外的烃源岩,其侵蚀性成分为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所产生的有机酸、CO 2、H 2S 等酸性物质。
这些物质随含油气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不整合面、缝合线等通道运移而来。
他源溶蚀作用形成相对较大的溶蚀孔隙,且孔隙之间连通性好。
最后给出了这两种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模式。
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溶蚀孔隙中图分类号:T E 112 23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of burial dissolution in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of Tahe OilfieldZhu Do ng ya1,2H u Wenx uan 3 Zhang Xuefeng 3 Jin Zhijun1(1 Postdoctor al R esearch Station,S inop ec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 and Pr od uction I nstitute,Beij ing 100083,China;2 Postdoctor al Res ear ch Station,China Univ er sity of Petr oleum,Beij ing 102249,China;3 Dep ar tment of Ear th S ciences ,N anj ing Univer sity ,N anj ing 210093,China)Abstract :Wel-l developed bur ial dissolut ion w as fo und in Y ijianfang Fo rmatio n limesto ne o f T ahe O ilfield.T he buria l dissolution po res a re very impo rtant reserv oir space fo r o i -l g as in the so uther n slo pe of T ahe Oilfield.Acco rding to the shape o f dissolution po res and the so urce of disso lv ing fluids,the bur ial dissolution can be sub -div ided into tw o types including self -so ur ced disso lutio n and fo r -eign -sourced dissolut ion.T he ag gr essiv e co mpo nents for the self -sourced dissolut ion include or ganic acids,CO 2and H 2S der iv ed fro m ther mal matur ation of o rg anic matters preserv ed in the limestone.T he self -sourced dissolution is generally w eak,because t her e is a lit tle amount of or ganic matters and limited ag g ressive co mpo nents in the limestone.Consequently,the self -sourced dissolution can on -ly cr eat e so me small,rounded and isolated disso lutio n por es at the po sitio n w her e t he or ganic matter s w ere preserved.T he ag gr essiv e co mpo nents for the fo reign -sourced dissolut ion include o rg anic acids,CO 2and H 2S,w hich w ere der ived fro m o rg anic matters in hy -dro carbon so urce ro cks.T he ag gr essive components mix ed with oil/g as -bear ing fluids mig rated into the limesto ne along faults,frac -tur es,unconfor mity surfaces and sty lolites fro m hydrocar bo n so ur ce ro cks.So me relativ ely lar ge and connected por es were generally formed in the for eign -sourced dissolut ion.T he mo dels fo r the tw o ty pes of dissolut ion w ere proposed.Key words :T ahe O ilfield;Or dov ician;limestone;buria l disso lutio n;disso lutio n po res在浅海台地或斜坡相带上发育的原始碳酸盐岩沉积物通常都具有非常高的原始孔隙度,一般可达60%~80%[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研究
层 ,这 种 类 型 本身 主 要是 受 到 地壳 作 用岩 石 产 生变 化 引起 的 ;第二种 是与岩 溶作用 有关 的碳酸盐 岩岩溶 缝洞型 储层 , 发育 主要受 沉积 、成岩作 用 、岩 性 、构 造运动 、古地 貌 、古 气候 、古水文等多种气候 的影 响 。储层类型有裂缝型 、裂缝
构 进 行研 究 。 关键词:塔河油 田;奥 陶系;储玛干沙漠的北部 ,随着勘探工作 的不断深 入 ,在 最主 要 的奥 陶系 以及 三叠 系、石炭 系 、 白垩 系等层 系陆续 发现 了高质量 的油气流 ,随 后不断 的勘测 又确 定 了阿 克库勒 、雅克 拉 、西 达里亚和 塔河 这些高产 的 、油气 质量 高的油田。 塔 河 油 田年产 石 油 已突破 7 0 0 万 吨 ,对于 我 国来 说是 一 个特 大型具 指标 意义 的碳酸盐岩 缝洞 型油气 藏 ,在 我 国东 南 部石 油稀缺 的背 景下 ,塔河 油 田具有 光 明的滚动勘探 开发 前
孔洞 型 、裂 缝溶洞 型 、基 质孔 隙型等 多种 ;塔 河油 田碳 酸盐 岩储层 在纵横 向具有 很强 的非均质 性 、埋 藏深 、油气水 层 间 互 的特 点 。 2 . 1结构单元类型
2 . 1 . 1 地 下 河 型 洞 穴
地下河型洞穴是横 向展布的 、具有河流特性 的地下岩溶管 道 。岩溶 水于 此汇集 ,可 分支分 叉,干流 与支流 可组成 管道 网络 ,通 常发 育规模 较大 , 以饱水 带发育 为主 。在发育 过程 中,构造 运动产 生 的岩溶水基 准面变 化 、压实作用 等 ,可 以 形成地 下河管道在空间上的多层 叠置。 2 . 1 . 2 纵 向 发 育型 洞 穴 纵向发育型洞穴是呈纵 向展布的岩溶形态 ,包括竖井 、落 水 洞 、漏 斗等 ,规模 更大 的可称天坑 ,多 是大气水 沿先前 存 在 的裂缝 ( 隙)进行 溶蚀扩 大而形成 的,与裂缝 ( 隙 )在 发 三 类 洞 穴 中地 下 河 型 洞 穴 的规 模 是 最 大 的 ; 纵 向 发育 型洞 育 上有继 承性 ,也是岩 溶水进 入地下 河 的主要途径 , 以包 气 穴与孤立洞厅 的显著差别在于平 均宽厚 比,前者通 常小 于1 , 带 中发育 为主 。 而后者则大 于1 ;竖向洞穴在数量上 、横 向洞厅在规模上 ,分 2 . 1 . 3孤立洞厅 别 占有优势。 这 里 的孤 立 是 相对 的 ,因 为洞 穴 的形 成 一 定 是一 个 物 3 . 3结构单元空间展布 质 、能量 输入输 出 的持续性过 程 ,洞 穴不 可能是绝 对 的孤 立 结构单元的空间展布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类 型缝 、洞通过 存在 。溶 蚀的初 期洞 穴彼此 是孤立 的 ,随岩 溶作用 的不 断进 多种组合 方式 共 同组 成一个有 机系统 ,只有 综合分析才 能更 行 ,水流 不断集 中 ,孤 立洞穴 会逐渐 沟通或 发生合 并 ,在 洞 全面地认识缝洞单元 。 穴 未沟通 合并前 ,若局 部岩溶 水作用 由于某些 因素 发生变化 结构单元发育样式,洞穴与断裂体 系之 间是基础与继承 、 而终 止 的话 ,则 这些 区域 的洞 穴就会 停止扩 大 ,而 孤立地保 制约和 发展 的关系 。地 下河 管道 、纵 向发育 型洞穴 以及 孤立 存下 来 。因此 ,孤 立洞 厅可 以说是一种 中 间阶段形态 ,它在 洞 厅 三 者有 多 种沟 通 方 式 ,控 洞断 裂在 其 中扮 演 了重要 的 包气带及饱水带均可发育 。 “ 桥梁 ”角色 ,沿单一 断裂往 往发育成 单支型地 下河 管道 , 2 . 2结构单元 的地下识别 若 受多组断裂控制则形成树枝型或 网络型管道系统。 2 . 2 . 1控 洞 断 裂 的识 别 4 总结 ’ 控洞断裂并无绝对尺度 ,在塔河 ,多为发育于缝洞单元 内 在大气水岩溶型储层 结构研 究中,洞穴类型 的判定是一个 部 ,影响着 流体系 统 的四级或 五级断层 ,断距 在几米 至几十 关键环节 ,洞 穴存在与 否我们 能够给 出肯定 的答 案 ,但 要区 米 ,通 常通 过振 幅类 和不 连续性 如相干 等多种 属性 的直接人 分 洞穴类 型 ,除了依据 钻、测井 及地震信 息外 ,还需要 发育 工解释 即可 获取 ,此外 ,考虑 到暴露 型岩溶储 层断裂 发育 的 深 度及充 填特 征的佐证 。控洞 断裂并没 有一个绝 对 的尺 度 , 复杂性 ,在 实际工 作 中,我们还 利用 了基 于蚁 群算法 的蚂蚁 通 过常规解 释方法 与蚂蚁 追踪 方法 的相 互补正 能够取得较 好 追踪 技术 ,对 相干 属性体 进行 再处理 , 自动提 取断裂 信息 。 的识别效果 。 将 常规解 释 结果与蚂 蚁追踪 自动解 释结 果进行对 比,相 互补 参考文献 充和修 正 ,降低 了人 为 因素对 断裂识别 的影响 ,有效 地提高 【 1 】顾 家裕 . 1 9 9 6 . 塔 里木盆地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演化 .北京 : 石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了断裂 识别精 度,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 。 2 . 2 . 2洞穴的钻测井特征 [ 2 ] 顾 家裕 . 1 9 9 9 . 塔里 木盆地轮 南地 区下奥 陶统碳 酸盐岩岩 钻 井钻遇溶洞时钻时常会降至极低 ,并发生放空 、漏失 、 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 古地理学报 , 1( 1 ) : 5 4— 6 0 . 3 ]何 发岐 . 2 0 0 2 . 碳 酸 盐 岩 地层 中不整 合 一 岩 溶风 化 壳 油 井 涌 、掉 钻等 现象 ,致使提 前完钻 ;测井 曲线 上表现 为低 电 [ 阻率 ,低 密度 , 中子 、声波 时差增 大 ,有 砂泥 充填 的洞 穴 自 气田~ 以塔里 木盆 地塔 河油 田为例 . 地 质论评 , 4 8( 4) : 9 1~ 3 9 7 . 然伽 玛值较 无砂 泥充填 的洞 穴偏高 , 曲线 整体 的偏 移起 伏幅 3
塔河油田8区中下奥陶统洞穴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_许维武
南斜坡部位。阿克库勒凸起于加里东中晚期形成凸 起雏形, 海西早期受区域性挤压抬升形成向西南倾 伏的北东向展布的大型鼻凸[ 8] , 在海西晚期形成轮 南断垒带和桑塔木断垒带[ 9] 后基本定型, 后经印支 —燕山和喜山运动进一步改造而最终定型的长期发
展的古凸起。 根据塔河油田的钻井揭示, 奥陶系地层发育较
塔河油田 8 区位于阿克库勒凸起北东向轴部的 西南倾没端, 主体区( 4 区、6 区) 西南部, 是油田单井 平均产量最高的区域, 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洞穴型 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气储层。由于洞穴型储层极 强的非均质性, 制约着该地区的开发部署。本文通过 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该类储层的 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做了进一步研究, 为下一步的 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岩溶旋回组合的概率次之, 累计概率为 18. 75% 。单
个旋回中, 岩溶旋回Ⅰ中发育的洞穴层仅在极少数 井中发育, 岩溶旋回Ⅱ和岩溶旋回Ⅲ较为发育, 特别 是岩溶旋回Ⅲ, 累计概率达 59. 375% 。据此不难得 出, 在岩溶旋回Ⅱ和岩溶旋回Ⅲ时期, 研究区处于岩 溶作用的有利相带, 且岩溶旋回的分布具有很强的
X 收稿日期: 2007- 11- 18 作者简介: 许维武( 1981- ) , 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 硕士 研究生,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
2008 年第 3 期 许维武等 塔河油田 8 区中下奥陶统洞穴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反射、串珠状 发射对应于较大尺寸地溶蚀缝洞; 在地震特征参数 上, 则 表 现 为 强 振 幅 变 化 率、弱 相 干、低 波 阻 抗 等[ 12] 。 3 洞穴型储层发育特征 3. 1 研究区岩溶储层具有明显的层状分布及旋回 性特征
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
Cha a t r s i s o r a s o u i n i h r o i i n lm e t n f Ta ife d r c e itc fbu i ldis l to n t e 0 d v c a i s o e o 8卷
第 5期
石
油
学
报
Vo. 8 No 12 .5 Se t p. 2 7 00
20 0 7年 9月
文章 编 号 :0 5 — 6 7 2)7 0 — 0 7 0 2 3 2 9 ( (】) 50 5 —6 (
ACTA PETROLEISI CA NI
3 D p r n f E rhS i c s Na j n n v ri Na j n 1 0 3 C ia . e a t t a t c n e , n ig U ie s y, n ig 2 0 9 , hn ) me o e t
Abtat sr c:Wel e eo e u ilds ou in wa o n n Yia fn o main l so e o h led l d v lp d b ra is lto s fu d i j n a g F r t i tn fTa eOi il.Th u ilds ouin - i o me f e b r is lto a
p e eve y i p t ntr s r i p c oroi ga n t out r l a e Oifed. c or ng t h h e o s ol ton p e or sar r m ora e e vo rs a e f l s i he s — he n sopeofT h lil A c di O t e s ap fdis u i or s a hes nd t our eofd s ol n l i t ra s o u in c n bes — vi d i o t o t c is vig fuds,he bu ildis l to a ub di de nt w ype ncudig s l- ou c d d s ol i nd f — s i l n efs r e is uton a or egn— o c d dis l to i s ur e s o u in.Thea ggr s i e c po nt ort e s l— ou c d dis uton i c u ga cacd CO2 a d H 2 de i d fom e sv om ne s f h ef s r e s ol i n l deor ni i s, n S rve r t er a a u a in for ni a t r r s r e n t i e t e h m lm t r to o ga c m te s p e e v d i he l s on .The s l- our e is uton i ne a l e k, c u e h e i m e fs c d d s ol i s ge r ly w a be a s t er s a l te a i l moun for a c mate san i ie ggr s ie c m po n s i helm e t e Con e ue l t e fs t to g ni t r d lm t d a e sv o ne t n t i s on . s q nty,he s l- our e s ol ton c n o c d dis u i a n— l r a e s es a l r nd d a d io a e s ol ton p e tt e po ii n whe e t ga c m a t r e e pr s r e T h ggr s i y c e t om m l, ou e n s l t d dis u i or s a h sto r heor ni te s w r e e v d. e a e sve c p om one s f he f eg s ur e s ol i n l de o ga c a i CO 2a d nt ort or i n- o c d dis uton i c u r ni cds, n H 2 whih w e e de i e r S, c r rv d fom ga i a t r n hy or n c m te s i —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摘要】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作用是该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文通过钻井奥陶系岩心、薄片观察及地化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遵循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高频层序界面控制模式;海西早期岩溶遵循大气水沿断裂渗入流动岩溶模式,断裂是主控因素;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也与断裂密切相关。
区内奥陶系储层主要为岩溶洞穴型及孔洞缝型储层,且为受多期溶蚀或岩溶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其中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孔洞缝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一定程度改造。
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后续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塔河油田九区位于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南部,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1]。
通过整个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已经表明,奥陶系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岩溶作用,因此对古岩溶特征、期次、形成机理及其分布的研究是该区勘探开发的关键[2]。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特征以及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结合国内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研究现状,在构造及断裂演化分析、岩溶古地貌特征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进行井剖面储层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地质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岩溶现象认识和解剖,岩溶产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岩溶作用与岩性剖面结构、不整合面、古地貌、古断裂的匹配关系分析,深入开展岩溶作用研究,提出岩溶作用发育控制因素,建立岩溶作用发育模式。
1 地质概况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钻遇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是主要储层发育段;一间房组岩性主要为台内浅滩环境沉积的灰色砂屑灰岩、泥微晶灰岩,鹰山组主要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的台内浅滩与滩间海间互的沉积,为灰色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略等厚互层(表1)[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斜坡断控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斜坡断控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任丽华;魏婷;张宪国;段宏臻【摘要】随着塔河油田主体区潜山风化壳岩溶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斜坡区的内幕岩溶储集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断裂对岩溶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储集层类型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断控岩溶储集层分布规律,探讨了断控岩溶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征。
断裂和岩溶储集层发育规模、期次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多期次继承发育的Ⅱ级和Ⅲ-1级断裂对岩溶储集层控制作用明显。
平面上岩溶储集层沿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储集层分布在距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0~50和100 m~150 m范围内。
深部岩溶储集层形成作用主要有大气淡水溶蚀作用、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热液溶蚀作用和混合溶蚀作用4种类型,海西早期是断控岩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时期。
%The internal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slope area of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buried hills of the main blocks in the field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fault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arst reservoirs . Based on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the paper analyzed control effect of faults upon karst reservoir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iscussed forming mechanism and evolv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s through study of core , thin sections , logging and drilling as well as seismic data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nt and phases of development of faults and karst reservoirs was revealed during theanalyses .Multi-phased and inherited faults of gradeⅡandⅢ-1 seemed to have a more prominent controlling effect upon the karstreservoirs .Horizontally , the reservoirs distributed as belts along faults; and vertically ,they were observed to occur within intervals 0-50 m or 100-150 m below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Yijian-fang Formation .The paper also suggested that these reservoirs were formed mainly by meteoric water dissolution , TSR (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 ,hydrothermal dissolution ,and hybrid dissolution .The Early Hercynian wa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ult-controlled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field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9页(P644-652)【关键词】断控岩溶储集层;斜坡区;断裂带;奥陶系;塔河油田【作者】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任丽华;魏婷;张宪国;段宏臻【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采油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碳酸盐岩储层是世界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1]。
塔河油田8区、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塔河油田8区、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塔河油田地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气田之一。
其中,8区和10区是塔河油田产能最大的两个区块之一。
这两个区块的主力油层为奥陶系岩溶储层,具有较高的储量和产能。
但是,受到油藏构造、岩性、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流体分布规律尚未完全清晰。
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塔河油田8区和10区的奥陶系岩溶储层开展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8区和10区进行地质分析和岩心描述,明确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岩性、厚度、构造特征等。
(2)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等,进行储层性质解释和储层岩性分类。
(3)采用相应的物理方法,研究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征参数。
(4)分析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油藏水平和垂向的分布特征,确定主要的流动通道和渗流方向。
2.研究方法(1)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的获取和描述,对储层中的岩性、含油气性、物性等进行分类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流体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储层物性研究:采用氦气法、压汞法等方法,对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征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
(3)流体分布规律研究:基于地质资料和岩性参数,研究油藏水平和垂向的流体分布规律,结合地球物理调查结果,确定主要的流动通道和渗流方向。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8区和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的研究,预计可获得以下成果与意义:(1)对该区块储层中流体分布规律进行深入探究,为该油藏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为塔河油田其他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3)对该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地质、岩性及物性等参数进行了细致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4)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领域,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古暗河岩溶期机械充填特征
·16·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第6期河地区,可见表层落水洞和深部落水洞,表层落水洞与断裂一起组合成入水口结构,水流以管流+渗流的形式进入古暗河,起到明显的导水作用,水流也以垂向流为主,表层落水洞+断裂型入水口结构横向空间和纵向沟通能力均强于断裂型,携带地表碎屑物质的能力也较强,在落水洞、断裂与古暗河的连接部位,也是砂泥质充填较严重的部位。
深部落水洞的主要特点是直接连接地表和古暗河,水流以管流的形式进入古暗河,起明显的导水作用,水流也以垂向流为主,由于落水洞的横向空间大、纵向连通古暗河,携带地表碎屑物质的能力最强,在落水洞与古暗河的连接部位,也是砂泥质充填最严重的部位。
4 不同岩溶组合形态下古暗河的充填特征由于古暗河不同部位的岩溶形态不同,因此需要结合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带和径流带的岩溶形态,综合考虑充填特征;在古岩溶的纵向分带中,表层岩溶带以地表河、落水洞为主,局部区域发育低角度溶蚀缝槽和孔洞;垂向渗滤带在断裂附近可以形成竖井溶洞,在可溶岩与断裂交汇处形成驻水洞,在竖井溶洞和驻水洞附近可以形成溶蚀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径流带可以形成碳酸盐岩最大的储集空间,包括厅堂洞、主干管道、分支管道、孤立溶洞、溶蚀孔洞、裂缝等岩溶形态。
古暗河的不同岩溶形态构成了岩溶组合形态,其地表水进入地下的通道、水流流动方向和侵蚀作用能力均不同。
通过对塔河油田的研究,总结出三种岩溶组合形态[10–16]。
4.1 落水洞–断裂–管道型落水洞–断裂–管道型的岩溶组合形态由地表落水洞、垂向渗滤带断裂和径流带的管道构成,落水洞发育在溶蚀洼地、岩溶沟谷和坡立谷底部,也有部分分布在斜坡上,这些部位会产生滚石等坡积物,这些坡积物随断裂下渗,流到古暗河的管道部位,造成管道充填。
从地震反演波阻抗属性可以看到坡立谷底部发育落水洞,落水洞底部通过断裂与下部的古暗河连通,断裂可以通过likelihood(蚂蚁体)进行表征,下部古暗河在波阻抗反演体属性上连续性较好,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大,是古暗河内部管道的发育特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特征研究
63 3q 6 ;7 3 2— 1 ^、6. 7『. s 1吐 童 l63 4l_ s 生  ̄ I¨ !l 4 3 I 6¨
空后出现严重井漏很少取得测井资料 。主要依 靠钻时录 井和 测井 资料 确认 ,而泥浆漏失只能作为辅助资料 ,因为i浆漏失可 能会 由裂缝带 J i ! 的高渗透性引起 .特别是洞穴层附近可能构造裂缝更 为发育 。根据对 获得测井资料的溶洞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 分析 。洞穴 层段在 测井 曲线 上显示出特别高的孔隙度值 ,自然伽玛值一般较 低 .可能存在 明显的
石 油 地 质
由胁 煞 2 年聊期 0
塔河油 田奥陶 系碳 酸盐岩古岩溶储 层特征研究
许 洪川① 荣光 辉 ④ 吕勇胜 ③ 韩 詹 ②
( 成都理工 大学能源学院 ① ② 长 庆 油 Ⅲ 超 低渗 油藏 第 一 项 目部 ③长庆 油叫采油三厂 ) 摘 要 通过分析研 究指 出, 河油田碳酸 盐岩古岩溶储层在岩心 、钻 井、录井、测井和地震上都有 明显显示。在塔河油田 中 塔 古岩溶作用强的区域 ,常伴有溶洞型储层发 育,即有较大的储 集空间。通过研 究古岩溶储 层特征 ,对油田开发 具有重要 指导意 叉:
井径扩大。 砂泥质全充填洞穴 :泥质和砂质充填物 多属 于岩 溶洞穴 中的暗河
行系统描述。 () 1 岩心 上古 岩溶储层特征 。根据 多口钻 井中下奥陶 系鹰 山组 岩心 ( J 图l 的观察 ,古岩溶作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儿方面 : 第一种表现类 型是井洞穴 内化学沉淀物 ,巨品方解石 ,从 圈1 中
未充填洞穴 :I 显的放空井段 浼明 属于没有 充填 ,通常在 钻遇放 ! } I
古岩溶作用可产生大量的溶蚀孔洞 、大型洞穴等 ,并有一系列的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标志及控制因素分析
为上 寒武 统下丘 里塔 格群 , 钻达 深度 84 8m( 深 1 0 塔
井) 。由于加里 东 晚期 、 西 期 以及燕 山期 等 多 期 构 海 造运 动地 壳抬 升 的影 响 , 阿克库 勒 凸起 主体 部 位及 南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计 划 (7 9 3计划 ) 目 : 酸盐 岩缝 洞 型 油 藏 开 采 机 理 及 提 高 采 收 率 基 础 研 究 ( 0 1 B 0 0 1 及 圉 f资 源 部 公 项 碳 2 1 C 2 10 ) :
油 田东北 部 , 为塔河 油 田主体 区之一 。由于风 化壳 岩 溶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 分 布 规律 把 握 难 度 大 , 大 地 其 极 制 约 了该 地 区的油 气开 发部署 。本 文通 过对测 井 、 地 震、 岩心 资料 的分析 以及 结 合 地 表露 头 的 综 合调 查 ,
第 3 卷 1
第 2期
中 国 岩 溶
CARS0 LO GI CA SI I N CA
V0 1 NO 2 L3 .
21 0 2年 6月
J n 2 1 u.O2
文 章 编 号 :0 1 4 1 (0 2 0 —0 2 —0 10 — 8 0 2 1) 2 20 7
塔 河 油 田 4区奥 陶 系风 化 壳古 岩 溶 作 用 标 志 及 控 制 因素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1 . 3 . 1 P6 8 1 O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近年 来 , 国的鄂尔 多斯 盆地 、 我 塔里 木盆 地 、 渤海 湾 盆地 、 四川 盆地碳 酸盐 岩储 层 中相 继发 现 了大 中型 油气 田 , 油气 开发 取得 重大 进展 。我 国海 相碳 酸盐 岩 层 系油气 资 源量大 于 3 0 0 t 其 中仅塔 河 油 田储 0 ×1 。 ,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储层特征
杨春 雨
( 国石 化 胜利石 油管 理局地 质录 井公 司二 分公司 山东 东营 2 7 6 ) 中 504 在 非 [ 摘 要] 河油 田 1 塔 2区奥陶 系 油藏碳 酸 盐岩储 层 储集 空间 是 以溶孔 、溶洞 、裂 缝为 主, 一 定范 围 内储 层 之 间 以高 角度 裂缝 系 统沟通 , 均质 性较 强 。 另外还 与其 所处 构造 位 置有 关, 位于 构造 轴 部区 发育 裂缝 , 蚀 作用相 应 发育 。 溶 奥陶系储 层 发育 主要 受控 于裂 缝发 育程 度 、 占岩 溶及 成 岩作 用等 三大 因 素, [ 关键词 ] 河油 田 1 塔 2区 奥 陶系 碳 酸岩 储 层 中图分 类号 : E 3 l T 3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 9 4 ( 0 0 1 — 1 5 0 1 0 — 1X 2 1 ) 1 0 1 2
泥徽晶 混融晶颢 亮 昌 精较 生物捉糟类 ( 云髓 台) 白 云 窘藩
及 大小将 储 集 空 间分 为孔 隙 、溶蚀 孔 洞 、裂缝 三 大类 。各 类 型储 集空 间 特
点 具体分 述如下 : 孔隙 : 隙既有 原 生的, 有次生 的 。由于 区内碳酸 盐岩 经历 了海底 一大 孔 也 气 淡水 一浅 、深埋 藏 一抬 升 溶蚀 与充 填 一再埋 藏等 成岩 环 境, 原生孔 隙数 次 遭胶 结 、充 填 、压实 压溶 等 成岩 作用 的破 坏 , 乎 消失 殆尽 , 几 因而 次生 孔隙 是 区内碳 酸盐岩 的主 要储渗 空 间类型 之一 。次生 孔隙包 括粒 间溶孔 与粒 内溶 孔 、晶 间孔与 晶间溶 孔与溶 模 孔, 孔径 一般 < Im 多见在 数微 米一数 十微米 m, 之 间。岩石 薄片分 析 资料表 明粒 间溶孔 与粒 内溶孔 是奥 陶系 储层普 遍存 在的 储集 空 间, 主要 分布 在 一 间房 组颗 粒灰 岩 与礁 灰岩 中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_陈强路
第25卷第6期2003年12月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EXPERIMENTVol.25,N o.6Dec.,2003文章编号:1001-6112(2003)06-0729-06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陈强路1,2,钱一雄1,2马红强1,王恕一1(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51;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关键词:孔隙演化;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2.2 文献标识码:A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中南部,东邻草湖凹陷,西与哈拉哈塘凹陷相接,南面过渡为满加尔生烃坳陷(图1)。
奥陶系是是塔河油田油气的最主要产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原始沉积相带和后期成岩改造的控制,塔河油田奥陶系实现产能的储层与后期成岩改造有关,不同期次的成岩作用复合叠加,形成现今储集体面貌。
研究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微晶灰岩、颗粒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出现台内礁(丘)相及围绕其发育的潮坪相藻粘结灰岩沉积。
中上奥陶统为较深水陆棚相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瘤状灰岩沉积及潮缘相藻粘结灰岩沉积。
区域构造演化表明,阿克库勒凸起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的古凸起。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构造运动,造成沉积间断和剥蚀,阿克库勒凸起大面积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奥陶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使本区再一次遭到沉积间断和剥蚀,缺失二叠系,石炭系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三叠纪后总体持续沉降接受陆相沉积。
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YI J ANF I ANG ORM ATI F ON ,TUOF UT AIAREA,T AHE OI I LF ELD
P n h ua e gS o to ,HeZ ia g ,DigYo g ,Z a g T o hl n i n n h n a ,Xi n l g ,j S e g h n ,Yu iba aDo gi i h n z e n nJn i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9年 1 2月
石 油 囊 嚣 弛 屡
PETR0LEUM GE0 L0GY & EXPERI ENT M
Vo1 1. .3 No. 6 De ., 09 c 20
文 章 编号 : 0 1 1 2 2 0 ) 6 0 4 0 1 0 —6 1 ( 0 9 0 5 7 4
e v r r v l p d n Ake r oiswe e de e o e i kul c nv x Combi e wih h r tfc to nd e l r ton i he e o e. nd t t e ka s iia i n a xp o a i n Ta
m u t— e i d o ldo i n nd lip ro f Ca e n a a H e c nin e t ni up it n s a l v l h n s, a s pe po i g e r nd u r sn r — f m e a e t c o c m ov m e t A e m bra - O r v ca a bo a eka s — f a t r — ho er s or d by lt e t ni e n. s tofCa in- do iin c r n t r t rc u e l e —
Z o in y ,La Hato ,Li h n m i ,W u Ch n ln h uJa g u ia 。 nZ o g n o go g
( . yL b r tr f Tetnc n toe m s u cs Chn i est f Gesin e ) 1 Ke a oa o yo co isa d Perlu Reo re ( iaUnv riy o oce cs ,
塔 河油 田奥 陶 系岩 溶作 用模 式及 控 制 因素
周 江 羽 吕海 涛 , 忠 民。 吴 冲龙 , 林 ,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构 造 与油 气资 源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 汉 1中 武 武
2 中 国石 化 西北 分 公 司 勘探 开发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 鲁 木齐 . 乌
407; 3 0 4
8 00 ) 3 0 1
摘要 : 酸盐 岩储 层 具 有 异常 复 杂 的 非均 质 性 , 酸 盐 岩 岩 溶作 用 研 究 是 当 今储 层 沉 积学 和储 层 地 球化 学 研 究 的 重要 前 缘 领 域 。 碳 碳 塔河 油 田所处 的阿 克 库 勒 凸起 是 在 前震 旦 系 变质 岩 基 底 上 长期发 育 的 一 个 古隆 起 , 历 了加 里 东 期 和海 西 期 多期 次 的构 造 抬 升 经
关键 词 : 溶作 用 模 式 ; 酸 盐 岩 ; 陶系 ; 河油 田 ; 里 木 盆地 岩 碳 奥 塔 塔
中 图分 类 号 : l 2 2 1 TE 2 .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KARSn Fl 叮 oN 【I E F THE C CDILS 0I 0RD0VI AN CI CARB0N Ⅱ AND THEI I R NFL 删 I AI FACI0RS I THE 姗 1 N r E oⅡ 圈丑 J ,1HE R[ BA I D ] r 】Ⅵ E f S N
0 i il l ed,t r e k r tfc to od l r s a ls d i h r a a d t e k y c ntoln a t r a s f h e a siia i n m e s we e e t b ihe n t e a e n h e o r i g f c o s ofk r t de l pm e tw e e a a y e . veo n r n l z d
t nt e d n il o e e v i e i n o y a e c mit y a la i g fed f rr s r o rs d me ol g nd g o he s r .Ake kul on e ncu d Ta lil s ec v x i l de he Oi ed i f a l n — e m v l p d p lo up it a e o t e pr — nin m e a r hi s me t o g t r de e o e a e — lf b s d n h e Si a t mo p c ba e n ,whih a f c e b c fe t d y
Mi i r f Edua in,Wu a ns yo t c to h n,Hu e 3 0 4 h n b i4 0 7 ,C ia;2 Dei na d Pl n ig I siue . sg n a n n n ttt
o rh s Perlu Bu e u,SI f Not wet toe m ra NOPEC,Ur mq ,Xija g 8 0 0 ,C ia u i nin 30 1 hn ) Ab ta t sr c :K a s iia i n r s a c fac m plc t d a s t o i a b na e r s r or i e e ty a m p r r tfc to e e r h o o ia e nio r ph c c r o t e e v i spr s n l n i o —
和海 平 面 变 化影 响 , 受 到后 期 构造 运 动的 叠 加 改造 , 育 了一 套 寒 武 一 奥 陶 系 碳 酸 盐 岩 岩 溶 并 发
缝 洞 型 储 层 。 结 合 塔 河 油 田岩
溶 作 用 的 基本 特 点 和 勘探 实践 . 立 了奥 陶 系 碳 酸盐 岩 储 层 岩 溶作 用 的 3 基 本 模 式 , 分 析 了岩 溶发 育 的 主要 控 制 因 素 。 建 种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