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9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家庭作业创新活动,如编写小故事、绘制插图等。
4.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发音、停顿是否正确。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想、别人、没想到、创新、方法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创新的思考,导入新课。
3.2 朗读课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老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例子,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复习生字词等。
4.2 创新作业学生可以尝试想一个别人没想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复习生字词等。
5.3 创新作业教师评价学生的创新作业,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文本,确保文字清晰,便于学生阅读。
6.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包含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6.3 创新思维工具提供一些创新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7.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馈交流(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案新矿小学曾颖教学说明:《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
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难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图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猜谜语作为这节课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 2.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师傅让他们作画的目的5.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四)、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也给你们出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结合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与创新思维相关的小故事,不少于200字。
2.请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别人没想到而你却想到了的?”将思考过程和结果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意作业量的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通过以上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运用图片、实物、情境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重视语言实践,提升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仿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6.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并掌握生字词,如“聪明、想象、办法”等,提高词汇量。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朗读水平。
3.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文,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篇一:(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1、同桌互相检查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1 达标测评参评人数()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篇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想别人没想到的1.、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故事激趣。
教师讲故事: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都不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1)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2.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②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④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合作交流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体验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出示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3.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4.根据问题研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创新的意识和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尝试。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通过创新思维,解决了问题,并取得了成功。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5 总结与拓展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第六章: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能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想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6.2 作业要求作业要字迹清楚,语句通顺。
创新思考题目,要求有创意,有新意。
第七章:评价方式7.1 评价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如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等。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①挂图。
②阅读材料《踏花归去马蹄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③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汇报交流①同桌互相检查读文,互相纠正。
②指名读,相机指导读流利。
③交流思考问题。
a.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提醒并引导学生说清人物、事情、结果。
可以这样引导:画师让徒弟干什么?他们分别怎么做的?结果怎样?b.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者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总结,随文阅读①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
两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的想象。
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学生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②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
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附:踏花归去马蹄香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是一个善画花鸟的能手。
他绘画很注意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时,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试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
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怎么画。
过了一会儿,就先后动起笔来。
有的画家绞尽脑汗,在“踏花”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一个人骑马在花上行走。
有的画家在“马”上下功夫,画了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黄昏时疾速归来。
有的画家在“蹄”上做文章,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
只有一位画家匠心独具,他着重突出一个“香”字。
他画的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能正确运用于语境中;•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友情的力量,激发对友情的重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友情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 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友情主题,感悟友情的意义。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简短的交流,引出友情主题,并引入本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2. 学习课文•学生阅读课文,边阅读边跟读,确保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解释和讨论。
3.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讨论分享自己的友情经历,学生可以就友情给予的温暖和支持等方面进行表达。
4. 课文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5. 拓展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友情展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友情的理解或罗列一些帮助朋友的小事情。
四、课堂评价1. 任务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阅读、回答问题、讨论、表达等方面;•对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的友爱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做出评价。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可以是课文的理解题或是写一篇作文关于友情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家长或朋友分享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友情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2023年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2023年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1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赞扬。
3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画师最终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爱画画,经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很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足。
但他看到最终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起先为什么不满足?看到最终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
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赞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1、自读课文,把不相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订正读音。
(课件出示)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召集骆驼连绵起伏起伏若隐若现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连绵起伏:绵,持续不断。
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
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
隐,不显露。
现,显露。
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晰,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原委有多少只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很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颈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1、读准〝召集〞、〝骆驼〞、〝恰恰〞、〝绵亘不绝〞、〝假定隐假定现〞等新词,联络上下文了解这些词的意思。
会用〝虽然……但……〞说话。
2、朗诵、比拟三位徒弟不同的绘画方法,并抓住〝细笔〞、〝密密层层〞〝画满〞〝很小很小〞〝许许多多〞等词语体会他们绘画时不同的想法。
经过对比探求,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3、懂得常想他人没想到的事能培育自己的创新思想,并树立创新肉体。
二、教学重点1、朗诵三位徒弟不同的做法,扣住重点词句体会他们各自的想法。
2、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育先生的创新肉体。
三、教学预备1、课件。
2、先生预习:读熟课文,圈出生词读正确,不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直揭课题——同窗们明天我们来学习12课«想他人没想到的»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1、课文曾经预习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战车读〕召集骆驼恰恰密密层层许许多多弯弯曲曲绵亘不绝连绵不时假定隐假定现2、细心观察第二组和第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二组AABB式的词语,第三组连绵不时和绵亘不绝是一对近义词〕a、谁可以用图画来表示绵亘不绝?像这样接连不时康庄小道就叫绵亘不绝,不时往下延伸没有止境就叫连绵不时。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哪些东西是绵亘不绝的?b、在预习的时分我们给词语归归类,会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c、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
3、如今找几位同窗把课文读一读,其他同窗边听边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反省反应: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分可以依照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来归结。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课文就是讲了三位徒弟画骆驼的故事,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
用横线画出画师的评价结果。
2、如今我们来交流一下。
面对画师的要求,徒弟们想了一会,各自画了一幅画,大徒弟是怎样画的?二徒弟呢?小徒弟呢?3、句子我们都曾经找到了,我们来把它读通读好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情境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他人、分享快乐的。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_人教新课标-最新学习文档
[提示: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汲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就出来了.]
你有不有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3.幻灯出示学生提的问题。
比较前两个徒弟的方法,再看看小徒弟的画法,明白小徒弟画的好在哪里。
拓展: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教师收集更多的有关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怎样表现“山中有和尚”?
第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2.想别人没想到的
2、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抓住课文的主要意思,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新课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孩子们,老师听说你们最爱动脑筋了,今天就来考考你们。
大屏幕出示:脑筋急转弯:1、什么东西越洗越脏?2、哪项比赛是往后跑的?3、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生猜一猜。
师夸奖:你们真不愧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答脑筋急转弯时决不能像我们平时那样思考,而是要换个思路考虑问题。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屏幕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5页。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内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字词画出来了,请看大屏幕,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大屏出示:召集他俩骆驼恰好半截禁不住密密麻麻弯弯曲曲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师:开火车读词语、倒着开、齐读。
强调:召集、骆驼、禁不住的读音。
大屏出示: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师: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的3——6段。
出示自学要求:1、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用“”画出来。
2、画师是怎么评价的?用“—”标出来。
大屏幕出示表格:徒弟画了什么画师评价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师:每组都有一个表格,请各小组根据刚才读、画的内容合作填一填。
生填表格,师巡视,提示:表中填写关键词语就行。
小组汇报表格内容。
师总结板书。
师:通过表格,我们知道了三个徒弟画骆驼的过程,孩子们,下面你们也当当裁判,近距离欣赏一下三个徒弟的画,看看到底谁画得好?师:徒儿们,为师布置的画作你们可画完了?你就是为师的大徒弟了,说说你是怎么画的骆驼?指几名读一读、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召集”、“骆驼”、“恰好”、“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等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会用“虽然……但……”说话。
2、朗读、比较三位徒弟不同的绘画方法,并抓住“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许许多多”等词语体会他们绘画时不同的想法。
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好几百年前,宋朝有个皇帝,非常喜欢作画,为此,他还设立了一个御画院, 集中了国内顶级画家。
有一次,他想考考画家们到底谁画画画得更好一点,就出了一个题目叫“深山藏古寺”,要他们分头作画,来表达这个意思。
画家们绞尽脑汁,最后画出了画,皇帝看了前两幅画,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其中这三幅就在这里,大家来看一下,为什么皇帝对第三幅画连声叫好呢?(课件出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词语:召集他俩骆驼恰好半截禁不住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指生读生齐读开火车读)
过渡语字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三、学习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想一想,你觉得哪幅画最好?
2、指名学生回答
(1)、先来看大徒弟画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密密麻麻
引导思考:大徒弟为什么会这样画呢?
是啊,大徒弟是密密麻麻地画,而且还是用细笔画很小很小的骆驼,可不是画的多吗?他就是想用细笔把骆驼画小并且是密密麻麻地画满,以为这样画就是最多的,所以他画完之后很得意,认为自己画得最多。
得意是什么样子的?谁能试着把得意的感觉读出来?
(2)、再来看二徒弟画了什么?板书许许多多
二徒弟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师总述:二徒弟就挺聪明的了吧,他就考虑到纸只有这么大,那怎么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呢?画头啊,骆驼头比整只骆驼要小,在纸上占的空间也就小,那么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头就比画整只骆驼要画得多,果然,结果就是和他想的一样,画上的骆驼明显比大徒弟画的多。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二徒弟是更用心的想,他想到了大徒弟没有想到的,于是他比大徒弟画的骆驼多。
谁来试着把这一段读一读?把思考,疑问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齐读)
(3)、再来看小徒弟画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只出示小徒弟的画
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的骆驼,后面呢?只露出了骆驼的头和半截脖子,比较这三幅画,你们认为谁画的最多?
画师的看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请同学们找出画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画师的话)
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画师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想象一下画师的表情,语气,试着模仿一下,谁想当大画师?
读得真好,看来这位同学也有成为大画家的潜质,那么若隐若现,连绵起伏什么意思?联系一下小徒弟的画,谁能告诉老师?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这个三徒弟经过了自己周密的思考,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了群山,让我们感觉到在群山之中走着一支骆驼队伍,“连绵起伏”这个词语知道了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因为群山大,能遮住很多的骆驼。
“数不尽”这个词语就是数不完的意思,也就说在三徒弟的画里有数不完的骆驼在群山之中走着,而在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里尽管他画得再多,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数一数,就总能数得清。
所以说小徒弟画的骆驼是最多的。
同学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解释,连老师也觉得,小徒弟的画画的最棒!那么,大徒弟和二徒弟也同意师傅的观点了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听了师傅的话恍然大悟,那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那么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回答后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这节课,同学们表现这么好,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传香》)
2、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