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3-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追问3 :你能利用 , , , 构造直角三角形,再用
勾股定理推导两点间距离公式吗?与向量法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y
P2
x
O

P1
A
探究新知
追问4 :如何求 1 2 ?
y
P2
x
O

P1
A
探究新知
追问5:如果直线 与坐标轴平行,或在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是否满足
经典例题
题型一
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
跟踪训练1
(1)若两直线 2x+3y-k=0 和 x-ky+12=0 的交点在 y 轴上,则 k=________;
(2)求经过点 P(1,0)和两直线 l1:x+2y-2=0,l2:3x-2y+2=0 交点的直线方程.
k
k
(1)在 2x+3y-k=0 中,令 x=0,得 y=3,将(0,3)代入 x-ky+12=0,解得 k=±6.
课堂小结
已知平面内两点 , , , ,能否说出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
y
P2
能否描述这句话对应的几何图形?
2 −1
证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基本方法
x
O
P1
2 − 1
A
课堂小结
回归两道例题的求解过程,总结它们的共同点,谈一谈你的感受?
几何
代数
坐标
几何
随堂检测
1.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跟踪训练2
(1)已知点 A(-1,2),B(2, 7),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PA|=|PB|,并求|PA|的值.
(2)已知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对角线为 AC 和 BD.求证:|AC|=|BD|.
解: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课件: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课件: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答案] (1)C (2)C
[ 解析] 1 点为(3,1). 12 (2)分别令 x=0,求得两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分别为:- m 和- 12 m m 6. 3 ,由题意得- m =- 3 ,解得 m=±
3x+4y-5=0 (1)联立方程组 3x+5y-6=0
1 x= ,解得 3 ,故交 y=1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已知 A(a,3)和 B(3,3a+3)的距离为 5,求 a 的值.
[ 思路分析]
[ 解析]
2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 a 的值.
∵|AB|= a-32+3-3a-32=5,
8 即 5a -3a-8=0,∴a=-1 或 a=5.
[ 规律总结]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 也就
是说公式既可以写成 |P1P2| = x2-x12+y2-y12 ,也可以写成 |P1P2|= 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的几何问题 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求线段的长度时,常常使用两点间的 距离公式.
已知点 A(3,6),在 x 轴上的点 P 与点 A 的距离等于 10,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
A1x+B1y+C1=0 l2 平行时,方程组 A2x+B2y+C2=0
解的个数是 (
)
A.0 C.2
B.1 D.无数个
[答案] A [解析] 当l1∥l2时,直线l1与l2无公共点,故方程组无解.
3.已知 M(2,1)、N(-1,5),则|MN|=_______.
[ 答案]
[ 解析]
1.两条直线 l1:2x-y-1=0 与 l2:x+3y-11=0 的交点坐标 为 ( ) A.(3,2) C.(-2,-3) B.(2,3) D.(-3,-2)

两点间距离公式(课件)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两点间距离公式(课件)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四)教学过程——问题3
第二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3
第二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3
第二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3
第二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3
1:证明过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2:建系后的步骤是什么? 3:写出点的坐标后,应继续做什么? 4:用坐标进行代数运算后的步骤是什么? 5:根据例4的条件,你是否还有其他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六)目标检测
第二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教学设计
(六)目标检测
师生活动: 学生做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 思想,本题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一题 多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
第二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2
.
第二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问题2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两点间距离公式适用于两个点在平面内任意位置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公式与点的顺序无关
第二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教学设计
(七)数方法解决平面几 何问题初步基础,是沟通“数”与“形”、建立解析几何 理论的基础,两点间的距离是解析法巨大作用的初步体现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
第二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 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数学抽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为AC,另一条小路过点D,问:是否在BC上存在一点M,使得
两条小路AC与DM相互垂直?若存在,求出小路DM的长.
解:以B 为坐标原点,BC,B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 |AD|=5 m,|AB|=3 m,所 以C(5,0),D(5,3),A(0,3). 设点M 的坐标为(x,0),
解得
5.光线从点A(-3,4)射到x轴上,经反射后经过点B(4,10),则反 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2x-y+2=0 ,光线从A到B的路线长 度为7√5 解析:由题意知,反射光线过(-3,-4)和(4,10)两点,故斜率为
所以反射光线为 y+4=2(x+3),整理得2x-y+2=0,
光线从A到 B 的路线长度,即为(-3,-4)与(4,10)间的距离,所
[例2] 已知点A(3,6), 在x轴上的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 10,则点P的坐标为(-5,0)或(11,0) 解析:设点P 的坐标为(x,0),
由 |PA|=10得
解得x=11 或x=-5. 所以点P 的坐标为(-5,0)或(11,0).
解 :法一 因 为
所以|AB|=|AC|,且 |AB|²+|AC|²=|BC|²,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法二 因 为 所以kAc ·kAB=-1.所以AC⊥AB.
所以|AC|=|AB|.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 总 结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已知三个顶点的坐标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求三边长,从边长间的关系入手,如果边长相等,则可能是等腰或等 边三角形;如果满足勾股定理,则是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是

高中数学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证:|AB|2=|AD|2+|BD|·|DC|.
证明 如图,以BC的中点为原点O,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A(0,a),B(-b,0),C(b,0),D(m,0)(-b<m<b).
则|AB|2=(-b-0)2+(0-a)2=a2+b2,
|AD|2=(m-0)2+(0-a)2=m2+a2,
或 c=-9(舍),
-3

=
-3-3
=-2.故选
3
A.
|3+|
32 +32
= √2,解得 c=3
规律方法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
(1)化为一般式,且两条平行线方程中x,y的系数化为相同的,代入两条平行
线的距离公式.
(2)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求该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变式训练3
已知直线l1与l2:x+y-1=0平行,且l1与l2的距离是 √2 ,求l1的方程.
第二章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课标要求
1.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4.会运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规律方法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公式之一,它主要解决线段的长度问
题,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变式训练1
已知点A(-3,4),B(2, √3 ),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并求|PA|的值.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4

6.已知 Aa,3 , B3,3a 3 两点间的距离为 5,则 a 的值为_______.
答案: 1或 8 5
解析:由题意得 3 a2 9a2 5 解得 a 1或 a 8 .
5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32两点间
2021/4/17
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
15

7.已知直线 l1 : 2x y 6 0 和点 A1,1 ,过点 A 作直线 l2 与直线 l1 相交于点 B ,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32两点间
2021/4/17
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
4

我们用平面向量的知识来解决,如图,由
点 P1 x1, y1 , P2 x2 , y2 ,得 P1P2 x2 x1, y2 y1 . 于是 P1P2 x2 x1 2 y2 y1 2 . 由此得到 P1 x1, y1 , P2 x2 , y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1P2 x2 x1 2 y2 y1 2 .
A. 5 2
B. 2 5
C. 5 10
D.10 5
答案:C
解析:点 A3,5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3, 5 ,则光线从 A 到 B 经过的路程
为 A' B 的长度,即 A' B (3 2)2 (5 10)2 5 10 .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32两点间
2021/4/17
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
2 2
(
2 x 0)2
2
x
3
2 4
1 1, 42
当且仅当
x
3
2 4
时等号成立,,|

高中数学 3.3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3.3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五页,共32页。
基础
梳理
练习 1:直线 l1:x=-1,l2:x=2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答案(dáàn):平行
练习 2:(1)两点 A(0,-4)与 B(0,-1)间的距离为______.
栏 目
(2)已知两点 A(2,5),B(3,7),则|AB|的值为______.
链 接
(3)P(x,y)到原点 O(0,0)的距离 d=
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题型四 对称(duìchèn)问题
例4 一束平行光线(guāngxiàn)从原点O(0,0)出发,经过直线l:
8x+6y=25反射后通过点P(-4,3),求反射光线(guāngxiàn)的方
程.
解析:如图,设原点关于 l 的对称点 A 的坐标为(a,b).由
求证(qiúzhèng):△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AB|= 4-22+3-12=2 2,
链 接
|AC|= 0-22+5-12=2 5,
|BC|= 5-32+0-42=2 5,
∴|AC|=|BC|.
又∵A,B,C 三点不共线,
∴△ABC 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点评: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用来解决一些有关距离的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跟踪
训练
3.已知点 A(3,-1),B12,32,C(3,4),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AB|=
3-122+-1-322= 540=5 2 2,
栏 目 链

|AC|=5,|BC|=52 2,
∴|AB|=|BC|,且|AB|2+|BC|2=|AC|2,

2025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ptx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5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ptx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通过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培养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必备知识•探新知
知识点 1 两条直线的交点
1.两直线的交点 已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点A(a,b). (1)若点A在直线l1:A1x+B1y+C1=0上,则有_A__1a_+__B_1_b_+__C_1_=__0____.
对点训练❷ (1)若不论m取何实数,直线l:mx+y-1+2m= 0恒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是_____(-__2_,_1_)_____.
(2)直线l过直线x+y-2=0和直线x-y+4=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2y+4=0平行,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 (1)直线 l:mx+y-1+2m=0 可化为 m(x+2)+(y-1)=0,
一组
无数组
直线 l1 与 l2 的公共点的个数 直线 l1 与 l2 的位置关系
一个 __相__交___
__无__数__个___ 重合
__无__解___
零个 __平__行___
做一做:直线x+y=5与直线x-y=3交点坐标是( B )
A.(1,2)
B.(4,1)
C.(3,2)
D.(2,1)
[解析] 解方程组xx-+yy==35,, 得xy= =41, , 因此交点坐标为(4,1),故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3.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1),B(3,-3), C(1,7),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 可求出三条边的长,根据所求长度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 方法一:∵|AB|= 3+32+-3-12= 52, |AC|= 1+32+7-12= 52, |BC|= 1-32+7+32= 104, ∴|AB|=|AC|,且|AB|2+|AC|2=|BC|2.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kAC=1-7--13=32,kAB=3--3- -13=-23,∴kAC·kAB=-1. ∴AC⊥AB. 又|AC|= 1+32+7-12= 52, |AB|= 3+32+-3-12= 52, ∴|AC|=|AB|.∴△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pt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pt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两点间的距离
1 . 平 面 内 的 两 点 P1(x1 , y1) , P2(x2 , y2)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 |P1P2| =
2 − 1 2 + 2 −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点间距离的特殊情况
2 + 2

(1)原点O(0,0)与任一点P(x,y)间的距离|OP|= __________.
|x2-x1|
(2)当P1P2∥x轴(y1=y2)时,|P1P2|=_______.
|y2-y1|
(3)当P P ∥y轴(x =x )时,|P P |=_______.
1 2
1
2
1 2
问题式预习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微训练]
1.已知M(2,1),N(-1,5),则|MN|=(
的中线AM的长为(
)
A.8
B.13
C.2 15
D. 65
D
解析:由B(10,4),C(2,-4)可得M(6,0),又A(7,8),所以
|AM|=
6−7
2
+ 0 − 8 2 = 65.
问题式预习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线段AB的中点为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问题式预习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学习任务目标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简单应用.(逻辑推理)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共23张ppt)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共23张ppt)

y B(2,3)

恰变 当形
f(x)
(x 1)2 (0 2)2
(
o
x
2)2 (0 3
P(x,0)
)2
x
变式训练1: 变式训练2:
转化 几何 解决 化归 意义 问题
A•(-1,-2)
函数f(x)表示点P(x,0)与A(-1,-2)、B(2,3)
的距离之和。
源于联想
<学有所获4>
结构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注重方程、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P1(x1,y1) P2(x2,y2)


2>当x1=x2时 y
y1
•P1(x1,y1)
x1 o
x2 x
|P1P2|=|x1-x2|
o
x
y2
•P2(x2,y2)
|P1P2|=|y1-y2|
3.一般-构建
3>当x1≠x2,且 y1≠y2时
y
• P2(x2,y2)
在Rt△P1QP2中,
P1P2 2 P1Q 2 QP2 2

y
0 ,得

x
1 5
,
P
oP
x




P



为1(, 5
0
)
,d
m
i
n
34
A•
<学有所获2>
若A、B两点在直线l的异侧,则直线AB与 直线l的交点为所求的点P,且最短距离为|AB|。 (本质: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数学与生活2>
问题:如果你打算从A地去B地旅行,途经郊外,如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
A.x+3y=0

2

3
C. + =1
答案:C
1
3
1
D.y=- x+4
3
B.y=- x-12
)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首 页
1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上两点 P1(x1,y1),P2(x2,y2)间的距离为|P1P2|,则
-1
2-1
=
-(-3)
,
2-(-3)
首 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五
探究四坐标法的应用
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即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并最终解决几
何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作坐标法(或解析法),通过这种方法,把点与
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关键要结合图形的特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建立的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问题能否方便解决.建系的原则主要有
两点:
①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这样便于运算;②如果条件中有互相
垂直的两条线,要考虑将它们作为坐标轴;如果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可考虑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探究五
解:(1)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2+λ(3x-2y+2)=0.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前准备
物质准备:课本、笔记本、《高考调研》、草稿纸、双色笔、当堂
检测本,课堂练习本
知识准备:倾斜角、斜率的定义,斜率计算公式、正切函数的图象
思想准备: 温故知新!
课前3分钟 朗读
1.课本20页: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课本59页2.2节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
反思感悟
利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还有别的建系
方法吗?
课堂练习:课本74页练习第3题
3.用坐标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
点的距离相等。
课堂小结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平面内两点1(1, 1), 2(2, 2)间的距离
| P1 P2 | ( x2 x1 ) ( y 2 y1 )
∴ ||² + ||² + ||² + ||² = 2(² + ² + ²),
||² + ||² = 2(² + ² + ²),
∴ ||² + ||² + ||² + ||² = ||² + ||²,
即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2
2
(2)原点与任一点(, )间的距离
2
2


| OP | x y
2.利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当堂检测
课本58页第2题
2.已知A(a,5)与 B(0,10)两点间的距离是17,求a的值
PA
( x 1)2 (0 2)2 x2 2x 5

数学: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版a版必修2)

数学: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版a版必修2)
3.2.2 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提出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直线 的方程可以确定两直线平行、垂直等位 置关系,以及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我们同样可以根据点的坐标确定点与点 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平面上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 系一般通过什么数量关系来反映?
知识探究(一):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思考1: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和 P2(x2,y2),直线P1P2的斜率为k,则 y2-y1可怎样表示?从而点P1和P2的距离 公式可作怎样的变形?
|P 1P 2 || x2 x1 | 1 k
2
思考2: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和 P2(x2,y2),直线P1P2的斜率为k,则 x2-x1可怎样表示?从而点P1和P2的距 离公式又可作怎样的变形?
1 |P 1P 2 || y2 y1 | 1 2 k
|P 1P 2 || x2 x1 | 1 k
2
1 | y2 y1 | 1 2 k
思考3:上述两个结论是两点间距离公式 的两种变形,其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思考4:若已知 x1 x2 和 x1 x2 ,如何 求 | x2 x1 | ?
/xiaoxue/ 数学辅导 语文补习 英语补习班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 α θ η μ α τ ι κ ;英语:Mathema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 θ η μ α (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 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的。其在英语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复数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

[数学]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a版必修2)

[数学]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a版必修2)
2 2 2 2 2
o A(0,0)
B (a,0) x
所以,|AB| |CD| |AD| |BC| |AC| |BD|
2
因此,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 平方和
第一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的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所几何关系.
例题分析
解:如图,以顶点A为坐标原 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则有A(0,0) 设B(a,0),D(b,c),由平行四边形 的性质可得C(a+b,c)
例4、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 线的平方和。 y
D (b,c) C(a+b,c)
|AB|2 a 2 , |CD|2 a 2 |AD|2 b2 c2 , |BC|2 b2 c 2 2 2 2 2 2 2 |AC| (a b) c , |BD| (b - a) c
2 2
作业: 书本P109 (A)6,7,8(B)7 随堂:P103 12,14
由|PA||PB|得 x 2x 5 x 4x 11
2 2
解得x=1,所以所求点P(1,0)
2 2 |PA| (1 1) (0 2) 2 2
练习
2.已知点A(1, 2), B(3, 4), C (5,0), 求证 : ABC是 等腰三角形.
3.若点P( x, y)在直线x y 4 0上, O是原点, 求 OP 的最小值.
练习
4、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y
B (0,b)
a b M( , ) 2 2
o C (0,0)
x A(a,0)
小结
平面内两点P1(x1,y1), P2(x2,y2) 的距离公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__________,
互相平分 . 对角线____________
3.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B为直角,则AC2=
AB2+BC2 ___________.
4.直线l1:2x+3y+4=0与l2:4x+6y+8=0的位置关系 是( ) A.重合 C.垂直
C.6+3 2 D.6+ 10
[答案] C
4.一条线段的长是5个单位,它的一个端点是A(2,1),另 一个端点B的横坐标是-1,则点B的纵坐标是( A.-3 B.5 )
C.-1或-3 D.-3或5
[答案]
D
5.若x轴上的点M到原点的距离与到点N(5,-3)的距离 相等,则M点的坐标是( A.(-2,0) B.(1,0) 3 C.(2,0) D.(3.4,0)
∴|MA|=|MB|=|MC|.
[点评]
在建立坐标系时,适当的坐标系能使运算更加简
便(如本例以两直角边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故在建坐标系时 要有效地利用条件中的垂直、对称等关系.
课堂基础巩固
1.已知M(2,1),N(-1,5),则|MN|等于( A.5 B. 37
)
C. 13 D.4
[答案]
[解析]
命题方向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1,-1),B(-
1,3),C(3,0). (1)判定△ABC的形状; (2)求△ABC的面积. [分析] 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
[解析] 证
(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下面进行验
法一:∵|AB|= -1-12+[3--1]2= 20=2 5, |AC|= 3-12+[0--1]2= 5, |BC|= [3--1]2+0-32= 25=5, ∴|AB|2+|AC|2=|BC|2, 即△ABC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
取边BA所在的直线为x轴,边BC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则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a,0),B(0,0),C(0,b).由中点坐标公式得斜边AC的中点M a b 的坐标为( , ). 2 2 ∴|MA|= |MB|= |MC|= a2 b 1 2 2 a- + -0 = a +b2, 2 2 2 a2 b2 1 2 0- +0- = a +b2, 2 2 2 a2 b2 1 2 0-2 +b-2 =2 a +b2,
[答案] A
B.平行 D.相交但不垂直
5.直线y=2x+10,y=x+1,y=ax-2交于一点,则a的 值是( )
2 A.1 B.- 3 2 C.3 D.-1
[答案] C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
x-2y+11=0 线x-2y=0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三章
3. 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三章
3.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前自主预习
方法警示探究 课堂基础巩固
思路方法技巧 课后强化作业 名师辨误做答
课前自主预习
温故知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易知x轴上的两点A(x1,0)、
|x1-x2| ;在y轴上两点C(0,y1)、 B(x2,0)间的距离为|AB|=_______ |y1-y2| D(0,y2)间的距离为|CD|=________.
系,转化为证明kAEkBF=-1即可.
[解析]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B(4,0),E(4,2),F(2,4),A(0,0). 4-0 2 1 ∴kAE=4=2,kBF= =-2. 2-4 1 ∴kAEkBF= ×(-2)=-1,即BF⊥AE. 2
|AC|= 3-32+-1-42=5, |BC|= 1 3 5 2 2 2 -3 + -4 = . 2 2 2
因为|AB|=|BC|,且|AC|2=|AB|2+|BC|2=25, 所以△ABC是以B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8.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若E是BC的中点,F是CD的 中点,试建立坐标系,求证:BF⊥AE. [分析] 以AB和AD分别作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
用坐标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
如图所示,以矩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以AB
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m,|AD|=n, 则A(0,0),B(m,0),C(m,n),D(0,n). ∴|AC|= m2+n2, |BD|= 0-m2+n-02= 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答案] D
)
6.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7,8)、B(10,4)、C(2,- 4),则BC边上的中线AM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65
1 3 7.已知点A(3,-1),B( 2 , 2 ),C(3,4),试判断△ABC的 形状.
[解析] |AB|=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12 32 5 2 3- +-1- = , 2 2 2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求平面上两(a,3)和B(3,3a+3)的距离为5,求a的值.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a的值.
[解析]
2
∵|AB|= a-32+3-3a-32=5,
8 即5a -3a-8=0,∴a=-1或a= . 5
规律总结:解析几何中的一些距离问题常与方程联系起 来,它体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的策略.
规律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及 转化为代数问题,即转化为距离大小和斜率相等问题.
已知Rt△ABC,∠B为直角,AB=a,BC=b,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写出顶点A,B,C的坐标,并求证斜边AC的中点 M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
取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再写
出各顶点坐标,给出证明.
A
|MN|= 2+12+1-52=5.
2.已知点A(2k,-1),B(k,1),且|AB|= 13 ,则实数k等 于( ) A.± 3 B.3
C.-3 D.0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 2k-k2+-1-12= 13,
解得k=± 3.
3.已知△ABC的顶点A(2,3),B(-1,0),C(2,0),则△ ABC的周长是( A.2 3 ) B.3+2 3
已知点A(3,6),在x轴上的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10,则点 P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5,0)或(11,0)
[分析] 求解. [解析]
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
设点P的坐标为(x,0),由d(P,A)=10得
x-32+0-62=10, 解得x=11或x=-5. ∴点P的坐标为(-5,0)或(11,0).
命题方向
坐标法的应用
[例3]
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分析] 以第三边所在直线为x轴,并以其中点为原点建
立坐标系,利用斜率相等证明平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 明长度关系.
[证明] 点.
如图所示,E,F分别是△ABC的边AB和AC的中
以线段BC的中点为原点,直线BC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 的直角坐标系.
3--1 0--1 1 法二:∵kAB= =-2,kAC= = , 2 -1-1 3-1 ∴kAB· kAC=-1, ∴AB⊥AC, ∴△ABC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2)∵∠A=90° , 1 ∴S△ABC= |AB|· |AC|=5. 2
规律总结:判定三角形形状的依据是三角形的分类标 准,由边的分类或角的分类进行解决.
新课引入
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航空公司都在 调整航线,如果把城市看成坐标系上的点,那么如何计算出 两点间的距离呢?本节,我们共同研究——两点间的距离.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104~106,回答下列问题.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公式: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 x2-x12+y2-y12. (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 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破疑点]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距 离公式的推广.
已知点A(1,2),B(3,4),C(5,0)求证:△ABC为等腰三角 形.
[解析]
∵|AB|= 4-22+3-12=2 2,
|AC|= 0-22+5-12=2 5, |BC|= 5-32+0-42=2 5, ∴|AC|=|BC|. 又∵A、B、C三点不共线,∴△ABC为等腰三角形.
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_______.
[答案] [解析]
3 2 |P1P2|= 5-22+1+22=3 2.
2.坐标法
代数 方法解决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_____
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②进 (2)步骤:①建立________ 翻译 ”成几何关 代数运算 ;③把代数运算结果“_____ 行有关_________
设A(a,b),C(c,0),则B(-c,0). a-c b 则AB的中点E的坐标是( , ),AC的中点F的坐标是 2 2 a+c b ( 2 ,2). 所以|EF|= |BC|=2|c|. a-c a+c 2 b b 2 - + - =|c|; 2 2 2 2
1 ∴|EF|= |BC|. 2 又kEF=0,kBC=0, ∴EF∥BC.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 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