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1.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必背!!!3.碘缺乏病临床表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呆、小、聋、哑、瘫)(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因:碘缺乏,促甲状腺物质(木薯、杏仁、芥菜)碘过多,膳食原因诊断:B超。

缺碘地区GB16005-2009,高碘地区GB19380-2016(2)地方性克汀病神经型:智力下降黏肿型:粘液性水肿4.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中毒):以氟斑牙、氟骨症(疼痛晨起最剧烈,活动后可减轻)为特征,氟斑牙是敏感性指标。

5.怎样获得饮用水?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深度净化(活性炭吸附,膜过滤法)特殊处理(除氟,除铁,除锰,除藻和除臭)6.职业病有害因素7.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疾病与病因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2)具有群发性(3)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良好(4)重在预防8.铅中毒表现为一类神经症,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无力,周围神经病,枝端麻木导致肾脏损害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尿中有红细胞管型。

造血系统造成贫血,外周血点彩虹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

9.汞中毒主要分布于肾,其次为肝主要表现为易兴奋,易怒,烦躁,焦虑和记忆力减退。

10.苯中毒(1)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一、预防医学:研究各种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同时研究住宿条件,劳动条件,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二、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要求:1、具有完整的体魄2、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3、良好的心理状态4、较高的工作效率5、较强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三、健康资源:1和平2社会经济环境3食物和住所4稳定的生态环境5可持续的物质资源。

四、健康的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与社会支持;2环境因素:生活、生产、社会;3个人因素:个人素质,遗传素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行为习惯;4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基本治法,基本定期检查,定期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适当的机能修复。

五、医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和看法。

5个时期:1神本主义2自然哲学模式3机械论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社会生态学模式6现代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六、两次卫生工作方针:1、1952—1957,“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与群众互动相结合。

2、1987—1997,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联系和区别:1联系:均主张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第二次是第一次的补充完善。

2区别:第二次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缺医少药的国情而提出的,强调以农村为主。

七、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又叫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分药物预防和社会预防。

二级:临床前期预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临床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减少并发症,做到伤而不残,残而不死,提高生存质量。

八、健康和疾病的连续带: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和健康发生。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重点!!重点!!1. 三级预防(1) 三级预防的概念: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目的,有三个等级。

(2) 三个等级: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针对病因,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早”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五早”—针对传染病,三早+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疾病发生后,通过合理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复发,防止合并症、后遗症,防止病残。

2. 中医三级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3. 环境(1) 环境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者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WHO)。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原生环境:天然形成,未受人类影响。

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的荒漠。

利:存在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太阳辐射、弱小气候等弊:自然环境某些元素含量过少(多),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次生环境: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耕地种植园城市等利。

:改造过的环境适应人类需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弊:环境质量劣变,产生次生(第二)环境问题(3) 环境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考试应该会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见11)①自然环境不断赐予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同时为人类提供保持健康的诸多自然条件。

但也存在许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如各种地质温和象灾害,不良的气侯和天气条件,致病微生物等。

这不利因素往往致病,为健康带来威胁。

②社会环境亦可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同时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环境,间接影响人的健康。

(4) 构成环境的因素①生物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物理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或者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或者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食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 绪论1、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方向,预防是治本的措施2、反应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①死亡率: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内小儿死亡率 最敏感)②人口平均寿命 ③患病率 ④生长发育状况3 、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了干预,分为:①调查研究:通过被动性描述采集原始资料进行 问卷、测量、体检、查资料实验室干预:非人群干预②实验研究(干预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主动干预现场研究:人群研究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共同点:都进行了干预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①宏观研究:人群(预防医学中常用) ②微观研究:非人群4、预防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预防为核心思想,通过多学科多方位研究 各类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 因素,以达到保证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5、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6、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策略三级预防:在疾病的病情(易感期)、病中(潜伏期)、病后(发展期和转归期)各阶段采取 相应的医学措施划分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 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如何选择三级预防:①病因是否明确;②疾病的严重性是否可逆环境与健康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与 社会因素构成的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与非客观条件。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者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此生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中,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者生物所吞食,彼此以 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3、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 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4、人群健康反应谱(冰山现象):外环境发生改变时人群的反应图谱冰山现象中重要的两类人群1) 高危人群(敏感人群):部份敏感的易受环境因素伤害的人群2) 高暴露人群5、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人与环境的物质统一性:地球环境的变迁与生命;人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移;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2) 对健康影响的二重性:有利有害,取决于浓度或者量正常调节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代偿失代偿调节3) 相互作用的双向性:改造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者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直接的或者潜在的有害影响。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

1.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 群中的分布 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 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称 为生态平衡。

3.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 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 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实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5.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 浓度超过了环 境自净作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体的健康,成为环境污染。

6. 细菌总数:水质参数之一,单位体积水中的37度24h 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 落数总量。

7. 总大肠菌群:指那些能在37C, 24小时和48小时后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抱杆菌。

8.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评价有机污 :是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参与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 的化学物质。

染物的主要化 学指标之一9.营养素 生理调节功能10.必需脂肪酸(EFA :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1.食物热效应(TEF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

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12.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事物所含营养素和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食物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以及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

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

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二、改写后的文章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1.感染谱:指感染病原体后宿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

2.生物富集:当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含量高于环境中的含量。

3.病例对照研究:将患有某种疾病和未患有该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程度,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4.队列研究:将人群按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联。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是个体每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目标值,可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要。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8.疫源地消毒:消毒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以杀灭排出的病原体,属于防疫措施。

9.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时,会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

12.短期波动:是疾病在较大数量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13.盲法: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为避免信息偏差,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知道干预措施的分配,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盲法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preventivemedicine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预防的高危策略(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即针对疾病高风险个体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病风险第八章1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后者并不是说就医没有症状,而是就可能危机本人生命的疾病而言,就医者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

2临床预防服务内容举例①健康咨询:劝阻戒烟健康饮食等②筛检:血脂异常的筛检高血压的筛检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筛检等③免疫接种:儿童计划免疫成人常规接种应急接种免疫血清制剂的应用④化学预防:孕妇补铁预防缺铁性贫血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等⑤预防性治疗:早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手术切除肠息肉预防大肠癌等3chemoprophylaxis化学预防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4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①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②医患双方共同决策③注重连续性④以健康咨询为先导⑤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5healthriskapprasial,HRA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评估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某一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而死亡的可能性的方法和工具。

步骤①收集患病率资料②收集个体危险因素资料③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④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⑤计算存在患病风险第十一章1成人碳水化合物的AMDR为占每日总能量的50%〜65%2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①增强胃肠运动促进排便②增加饱腹感③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④改变肠道菌群3必须脂肪酸亚油酸(C18:2,n-6)和a-亚麻酸(C18:3,n-3)4矿物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如骨骼牙齿中的钙磷镁。

②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细胞内外液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性。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

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有良好的心态,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3、健康的资源健康的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

5、医学模式的定义医学模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包括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生态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临床康复和疾病预防方面。

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

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疾病的特点包括临床性和个体性。

10、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疾病连续带对个体来说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对群体来说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从健康到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名解1.(考)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3.(考)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4.(考)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5.(考)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7.(考)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质,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8.(考)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9.(考)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0.(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SO2使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预防医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得感染表现形式。

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得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得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得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3、病例对照研究:就是选择患有与未患有某特定疾病得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就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得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与水平得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得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得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队列研究:就是将人群按就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得亚组,追踪各组得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得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推荐得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得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得摄入水平、6、适宜摄入量(AI):就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得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得摄入量。

7、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得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得场所与物品进行得消毒,属防疫措施。

9、矽肺:矽肺就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得生产性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得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得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得真实联系、11、相对危险度:就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得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就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得比值,简称RR。

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得现象、短期波动得含义与爆发相近,只就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得人群。

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得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主观因素得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得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预防医学 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 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重点南昌大学医学院黄博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2,健康概念3,三级预防定义第一篇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三章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与疾病分布1,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定义及抽样方法2,队列研究的类型3,四格表(计算题)4,实验性研究概念,基本特征,三大设计原则(随机,对照,盲法)5,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五章,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1,鉴别各类偏倚类型2,病因类型:充分病因,必要病因,危险因素六章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1,诊断实验和筛检实验的区别七章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暴发调查1,公共卫生监测及定义第二篇临床预防服务九章健康管理和临床预防服务1,临床预防服务概念、意义及实施原则十章健康行为干预1,健康行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倡导,促成,协调3,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4,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十一章控制烟草使用1,常用的戒烟药物:NRT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伐尼克兰2,人群烟草控制的策略:1,监测烟草使用2,保护人们免遭烟草烟雾危害3,提供戒烟帮助4,警示烟草危害5,执行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禁令6,提高烟税十二章合理营养指导1,合理营养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十三章有氧运动(这绝对是名解)第三篇社区公共卫生十五章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传染病概念2,传染病发生的条件及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3,传染病报告中的甲类病种:鼠疫,霍乱4,预防接种的种类5,“四苗防六病”的内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分别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十七章环境卫生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估计是名词解释)3,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1,职业病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2,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职业病诊断需要具有诊断资格的医师3名或以上。

预防医学期末考点

预防医学期末考点

1.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三次卫生革命各自消灭了什么疾病?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对象。

第三次: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三级预防(详见p3)3.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由有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

其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2km厚度的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及海平面以上约10km高度的大气层。

4.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当今人类主要的生存的环境。

5.小气候:生活环境中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因素,它们对人体热平衡产生明显的影响。

6.生态平衡: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的建立起了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7.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并举例。

详见P12(1)急性中毒: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2)慢性中毒:各种呼吸道炎症(3)过量负荷和亚临床变化:水俣病、痛痛病(4)远期危害:致癌作用、对遗传的影响8.紫外线:第二届哥本哈根光学会议将紫外线辐射分成三段:A段(UV-A),长波紫外线,波长320~400nm,又称长波紫外线B段(UV-A),波长275~320nm,又称中波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又称短波紫外线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a抗佝偻病作用。

b红斑作用。

c色素沉着作用。

d杀菌作用。

e其他:长波紫外线可增强机体面免疫功能;紫外线可促进组织的氧化过程;还可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上述作用均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预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预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预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健康B. 群体健康C. 疾病治疗D. 药物研发答案:B2. 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项?A. 疾病治疗B. 疾病预防C. 药物研发D. 疾病诊断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A. 初级预防B. 中级预防C. 次级预防D. 三级预防答案:B4. 预防接种属于预防医学的哪一级预防?A. 初级预防B. 中级预防C. 次级预防D. 三级预防答案:A5. 以下哪项是预防医学中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A. 疾病筛查B. 健康教育C. 疾病治疗D. 药物研发答案:B6. 预防医学中的“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医疗水平B. 增强个人健康意识C. 增加医疗资源D. 改善医疗设施答案:B7. 预防医学中,以下哪项是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A. 疾病治疗B. 疾病预防C. 个人健康风险评估D. 药物研发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预防医学中的健康促进策略?A. 社区健康计划B. 个人健康计划C. 疾病筛查D. 健康教育答案:C9. 预防医学中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有何区别?A. 两者相同B. 健康促进更侧重于政策和环境C. 健康教育更侧重于政策和环境D. 两者没有区别答案:B10. 预防医学中,以下哪项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A. 个体责任B. 群体责任C. 政府责任D. 企业责任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预防医学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2. 预防医学中的“健康促进”是指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手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答案:政策支持、环境改善、健康教育3. 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三级预防4. 预防医学中的“健康风险评估”主要评估的是______和______。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卫生学的简答题1、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实施原则?答:主要内容:(1)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2)筛检(3)免检接种(4)化学预防(5)预防性的治疗实施原则:(1)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2)医患双方共同决策(3)注重综合性和连续性(4)以健康咨询和教育为先导(5)合理选择健康筛查的内容(6)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答:(1)收集患病率资料:通过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检索等途径获得某疾病同性别、同年龄别人群的平均患病率水平资料(2)收集个体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得出报告3、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原则?答:(1)健康为导向原则(2)个性化原则(3)综合利用原则(4)动态原则(5)个人积极参与原则4.各种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答:(1)缺乏: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2)过量:如果人体摄入某种营养素过量可能出现毒素副作用5.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哪些?九种:缬、亮、异亮、苏、苯丙、色、蛋、赖、组氨酸6.何为膳食纤维?有哪些生理功能?答:定义:是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洗宝宝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它们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果胶和亲水胶体物质及木质糖等。

7.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答:(1)蛋白质:16.8KJ (2)脂肪:37.6KJ (3)碳水化合物:16.7KJ8.简述身体活动按日常生活、生理功能的分类答:日常生活:(1)职业性生活动(2)交通往来身体活动(3)家务性身体活动(4)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生理功能:(1)有氧运动(2)抗阻力活动(3)关节柔韧性活动(4)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9.简述身体活动的强度常用的衡量指标。

答:(1)最大心率百分比(2)最大耗氧量百分比(3)自我感知运动强度(4)代谢当量10.简述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遵循的原则。

预防医学期末重点(医院管理)

预防医学期末重点(医院管理)

名词解释:1、一次性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二次污染物: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结果产生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质和危害不同的新污染物,往往毒性更大。

如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基汞化合物。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原生环境中水或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导致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也相应的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是生活在高氟环境中的居民通过饮水、食物或空气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通过它完成生物之间的物质的迁移转化和能量的流动。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4、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

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5、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它在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强。

它表示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指随着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如发生率、反应率等。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环境激素(EEDs):是指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

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

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噪声对睡眠休息的影响、噪声对听觉的影响、噪声对工作的影响、噪声对健康的其他影响。

14、地方病的分类?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和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15、地方病流行的特征?1)地方病相应的病因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某一地区使暴露的易感人群患病2)病区必然存在相应疾病的病因和自然与社会因素3)在地方病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区、或在非地方病病区内无该病发生4)地方病病区内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5)地方病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该种地方病6)生活在地方病病区的人群与进入病区的外来人均可有患病的可能性,且外来人进入地方病病区属于高危人群7)为患病的健康人离开病区后,除处于潜伏期以外,不会再患该种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逐渐减轻甚至痊愈8)在病区内一旦消除引起该病的绝对性因素后,该病逐渐消失。

16、缺碘乏病有哪些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17、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同时注意一下地方性甲状腺病的临床表现:一代粗,二代傻,三代断根芬)18、临床表现:1)智力低下:主要症状2)聋哑:多为感觉神经性耳聋,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听力障碍较粘肿型严重,同时伴有语言障碍,而且患者非常呆笨。

3)生长发育落后:a. 身材矮小,粘肿型明显;下肢相对短,保持婴幼儿时期的不均匀性矮小; b、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c. 克汀病面容;d. 性发育落后4)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表情淡漠、傻笑或表情紧张、恐惧等,运动神经障碍可有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人常表现走路不稳、拖步、鸭步;重者可有下肢痉挛性瘫痪,不能走路。

神经功能障碍以动眼神经为多见,为共向性斜视和瘫痪性斜视以及眼球震颤等。

5)现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黏液水肿6)甲状腺肿(呆、小、聋、哑、瘫)预防:碘盐、碘油、其他补碘措施、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18、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病因:饮水型、煤烟型、食物型、混合型临床表现:氟斑牙:牙釉质形成期摄入高氟引起的,表现为牙釉质白垩、着色或缺损改变。

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氟骨症: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关节变形、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

疼痛是最常见的自然症状。

职业卫生(第三章)1、熟悉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的特点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管理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毒物常见的有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及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可分为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粉尘,石棉粉尘),有机粉尘(动植物性粉尘,水泥尘)以及混合性粉尘2.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生产场所的高温,强热辐射,特别是与高湿相结合可引起劳动者中暑2)异常气压,在高压环境转向正常气压环境时,如减压过快或降压幅度过大,可使溶解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而阻塞血管和压迫组织,引起减压病,在加压过程中,如加压过快,可导致鼓膜穿孔,高空飞行,宇航作业,高原作业时,集体处于低气压,低氧环境,可发生航空病,及高山病3)非电离辐射,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4)电离辐射,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β粒子,中子流等5)噪声和振动3.生物性因素有的产生过程可接触某些致病原体,如加工处理皮革,兽毛等作业,可接触到炭疽杆菌,布鲁菌等病原体,在森林工业时可接触远东型脑炎病毒而患森林脑炎。

4.其他有害因素除上述职业性有害因素外,还有一些与生产过程中的因素,也能危害工人健康。

如某些作业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固定姿势),可引起脊柱变形,下肢静炎,滑囊静炎,长期注视细微部分和近距离微笑物体可引起眼肌紧张,易出现眼痛,头痛,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可引起失眠,神经衰弱。

职业病特点1.职业病病因明确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疾病的病因.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不会发病,控制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或限制其作用强度,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职业病的发生2.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职业病病因大多可定量检测,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接触时间与发病时间或损害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的联系3.群发现象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可出现同一种职业病,既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如果接触同一种有害因素,会出现同一种职业病的发生,同一地点工作人群中,不接触这种有害因素则不会出现职业病的发病4.绝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职业病诊断依据有卫生部颁发的职业标准和分级诊断标准,为了防止诊断错误,职业病的诊断应采取集体诊断的办法,由诊断小组确诊诊断病应根据三方面资料:即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查诊断:地方为主,集体诊断(急性中毒除外); 诊断原则*:职业史(先决条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处理原则:三级预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职业病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已诊断职业病的处理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有明显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发病有群体性;绝大多数情况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目前大多数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病的卫生监督2、我国职业病的种类(10大类115种) 01.肺尘埃沉着病(尘肺):13种,如硅沉着病(矽肺)、石棉沉着病(石棉肺)等;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11种,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性肿瘤等;03.职业中毒:共56种,如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氮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农药中毒等;04.物理因素所制职业病:共5种,如中暑等;05.生物因素所制职业病:共3种,及炭疽、森林脑炎、布鲁菌等;06.职业性皮肤病:共8种;07.职业性眼病:共3种;0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3种,即噪音聋、铬鼻病、牙酸蚀病;09.职业性肿瘤:共8种;10.其他职业病:共5种。

3、噪声污染引起的职业病听觉系统:1)暂时性听阈位移: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定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听觉适应:短时间,强噪音;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强噪音2)永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硬气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可是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觉不能完全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听力损伤/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听觉外系统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外的其他系统的改变不良影响: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长期接触以高血压多见)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胃液分泌等消化系统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免疫功能降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女性生殖功能紊乱。

总之,噪声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听力损失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4、震动引起的职业病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存性振动性运动病:也称晕动病,是指作业人员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而出现的机型反应症状。

常见症状有晕眩、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预后一般良好,脱离震动环境后经适当休息可缓解,必要时可给予抗组织胺或抗胆碱类药物。

局部振动:又称手传振动手臂震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其典型表现为震动性白指(VWF)手臂震动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5、中暑的类型及其区别、治疗(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热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